『壹』 二戰,如果德國和美國單挑,哪國會贏
如果在二戰我們安排德國跟美國單挑,那麼最後勝利的肯定是美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我們分別從綜合實力,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這三個條件出發。
第三,考慮到兩國的地理環境,德國最強大的就是他的陸軍兵團,在當時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但是如果德國想要把戰場轉移到美國,那麼航空母艦就是必不可少的設備,但是限於德國的鋼鐵工業尤為薄弱,所以德國沒辦法進行長距離的兵力運輸。就算美國把軍隊拉到德國的家門口跟他打,如果美軍利用海上優勢封鎖德國的石油補給線,也是完全可以碾壓德國。而且德國還有一大短板就是沒有戰略縱深,所以美國完全可以依靠空軍優勢對德國進行無差別轟炸。所以如果二戰德國跟美國單挑的話,獲勝的肯定是美國。
『貳』 二戰時如果德國單獨和這些國家打的話誰會贏
戲說一下,呵呵: 法國:已經被打敗了,完犢子了,不用戲說了 法國一役英軍被趕下了海,差點全軍覆滅(有研究者認為這里有事,希特勒是故意給英國佬台階下,放其逃生,好趕緊議和,沒想到老丘固執的厲害,不買帳啊) 在非洲戰場英軍也被隆美爾教訓了,但沒被徹底擊敗,是因為德軍投入力量不夠,把侵蘇的兵力用上一半,英國人就又下海了 關鍵的英國本土保衛戰,只進行了空戰,實際是英軍贏了,德海軍不行,用他自己的說法,如果空軍不能完全控制海峽,則不能單獨保證渡海攻擊部隊的安全,所以英國本土暫時保存下來了,但如果繼續打下去,德國必勝,先掃清外圍(既象北非那樣的英屬殖民地),然後對著耗,也把英國這小島給耗幹了(有點象今天大陸和台灣的架勢啊),最終英國只有戰敗一條路 蘇聯:現實中,蘇聯就是幾乎獨自抗擊了德軍主要力量近三年時間,德軍在北非投入的力量很小,在西南歐保持的兵力也不大,陸軍空軍的主要力量自1941後基本都投入對蘇作戰了,所以蘇聯拚命的叫喊美英速速開辟第二戰場。 個人覺得,德軍無能力戰勝蘇軍,因為傾全力都沒打下莫斯科,第二年就遭受了斯大林格勒那樣的失敗,很難相信德軍還能有何作為, 但德軍技術上的巨大優勢,足以保證他們在單獨作戰情況下,不徹底被蘇軍擊潰。 所以我看無外部力量的話,蘇德最終大概要尋求和平了,因為誰也無力徹底擊敗對方, 美國:據說希特勒聽說日本攻擊美國的消息後,氣得跳腳罵大街,不知道真假,不過也真是只有愚蠢如日本者才會去招惹美國這個龐大對手, 當時世界,除了蘇聯能依仗人力資源及遼闊國土來和美國打一場被動防禦戰外(其實後來打了,不過沒冒煙而已,叫冷戰,最後的結果,今天我們都看到了),其他國家連打防禦戰也是沒戲,日本那純屬找死,看看美國在珍珠港被襲時有幾艘航母,再看看到了44年變成多少艘了,所以說他們找死都是好聽的。 德國除非能控制整個歐洲的資源(不含蘇聯),集中力量,還能和美國較量一下。
『叄』 二戰中如果德國跟美國單挑誰的勝算更高
在我看來,肯定是美國。
美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駐最大的受益者,其實基本上是沒有受到外來的傷害,除了日本轟炸了他的珍珠港,其他更多是資金的源源不斷的流入到自己的國土,他通過售賣武器給全世界需要武器的國家。賺取了他對的高額利潤,從資金的多少上來講,其實美國就占絕對優勢,因為我們都知道,錢不僅僅是士兵的生活保障,也是戰爭的取勝的一劑良葯。
緊接著就是美國的人才相對較多,美國因為二戰受到的傷害非常的小,這樣它本國的發展就遇到了一個好的契機,他通過戰爭培養一批有一批優秀的人才,德國盡管也沒有落後,但是始終是無法跟上美國的節奏,因此美國基本上成為了戰爭的主導者。
還有就是美國的情報網路做的非常的好,在那個時候美國就已經遍布全世界,德國是不具優勢的。
『肆』 二戰德國的仆從國中,哪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最牛
說起德國的仆從國,第一個奧地利不知怎麼算?因為希特勒就是奧地利人入籍德國的身份,而且奧地利和德國合並,不再是個獨立國家了。戰後清算又把奧地利分了出來,但當初兩國合並時,似乎人心所向,感覺親如一家,不分彼此,沒有什麼不平等的主從關系。後來的戰爭里,奧地利兵源徵召的兵,戰鬥力也基本等同於德國本土兵源徵召的兵。所以奧地利要算仆從國的話,得讓奧地利排第一。 如果是看戰鬥力的話,芬蘭值得一提,但是芬蘭給我的感覺也是德國一個比較弱勢的盟友,很難說它是仆從國,芬蘭對加入軸心國一方,很有自己的想法,就是鐵了心參與圍毆蘇聯,把蘇芬戰爭當中失去的土地奪回來!在北方,它打得不比德國差,但是芬蘭顯然有自己的原則,奪回自己被佔領的土地後,就開始了劃水狀態,如果芬蘭真的准備夥同德國稱霸全球,跟蘇聯死磕的話,別的不說,德國對列寧格勒九百天圍困,芬蘭要下毒手,蘇聯保不住列寧格勒的。
『伍』 二戰如果德國蘇聯單挑誰會贏
蘇聯完爆德國,傷亡比根本不值一提,看的是綜合國力,蘇聯當時工業產值歐洲第一,人口歐洲第一,德國對抗蘇聯只有速戰速決不然就會被蘇聯龐大的人力物力托死,不過蘇軍絕不是好惹的,德軍根本沒有辦法速戰速決。其實縱觀歷史我們就可以知道,整個二戰的歐洲戰場完全就是蘇聯和德國的單挑,同盟國基本沒出力,法國波蘭就是個笑話,非洲戰場那十幾萬意德軍隊不成氣候,德國的海軍不值一提,空軍實力對於東線戰場來說也用處不大,如果你覺得駐守在德國佔領區的德軍很重要的話,那麼我告訴你蘇聯在遠東駐守的兵力有幾百萬,至於諾曼底登陸,那是為了防止蘇聯佔領整個歐洲,因為1944年蘇聯差不多要打到德國本土了。還有,那些說德國戰敗是因為天氣的德棍們,我來給你們引用一段b站大佬的原話:
莫斯科戰役失敗原因:天氣太冷,軍隊承受不住。
庫爾斯克失敗原因:天氣太舒服讓蘇軍也舒服。
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原因:路太渣後勤跟不上。
阿登森林戰役失敗原因:路太好方便美軍。
而且我想說啊,蘇軍不是人嗎?蘇軍不怕冷嗎?蘇軍運輸路就好嗎?淦
『陸』 二戰時如果德國單挑俄國誰的勝算更大
德國的優勢是彈葯生產量領先俄國。盡管俄國坦克產量很大,但彈葯卻經常跟不上。,德軍武器的質量優勢。
打開網路App,看更多美圖
德國戰前,控制了近25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2億人口(維希法國的殖民地未算在內),其中德意志人有8500萬左右。
俄國戰前,共擁有2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接近2億,其中俄羅斯人約1億。雙方大體對等。
德軍是一支素養很高的軍隊,並且在歐洲戰場獲得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有一群天才的指揮官和具有頑強戰斗精神且具有戰鬥技能的士兵。
俄軍,由於毫無准備,加之指揮失誤,被德軍閃電突襲,僅僅在俄德戰爭的頭18天,俄國就損失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以及30萬俄軍被俘。
僅僅在戰爭的第一年俄軍就損失兵力400多萬,其中近300萬成為俘虜。俄國訓練有素的老兵幾乎拼光,後面只能倉促徵兵,戰場上沒有老兵帶,新兵基本就是送人頭的,這也是俄國死亡人數眾多的重要原因。
俄領導人其實不懂打仗,俄德戰爭的第一年親自指揮作戰,使大量俄軍老兵被包圍,切斷補給,在一片混亂中大量被圍殲。俄國第一年老兵的損失是無法擬補的,造成了後來一系列糟糕的局勢。最後還是老美擊敗了德軍,不然估計就沒有俄國的存在了。
『柒』 德國的面積還沒有雲南大,為什麼有人說德國二戰時可以單挑四大強國
這是因為當時德國的科技實力非常強大,並且擁有非常多的科研技術人員,比如愛因斯坦,雖然在當時納粹政府非常討厭猶太人,但是依然有很多的科學家為納粹政府服務。並且當時德國的工業體系非常的完善,很多的民用工廠都具備生產軍用武器的能力。所以我們看到當時的德國實力其實是非常強大的,但是說德國當時能夠單挑四大強國,這種說法是非常誇張的,因為當時德國受限於能源的問題,使得當時德國不得不對進行對外擴張。
當然從後來德國的經濟以及科技實力得到一個迅速恢復,就可以看出德國在當時的基礎還是非常雄厚的,並不會因為戰爭的原因就從此一蹶不振。
『捌』 二戰時期,德國是不是最強大的國家,如果單挑的話,誰能打贏德國。
當然是最強大的國家 雖然海軍是不怎麼爭氣,可是陸軍還有空軍絕對是世界第一,沒的說,美國和他那時候差不多,但是美國在那時候沒怎麼打仗,沒有得過的兵牛,還有就是指揮官,德國天天在打仗,指揮官的臨場作戰能力絕對高於任何一個國家,俗話說的好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玖』 面積不大的德國,憑啥可以發動二戰,甚至單挑四大強國
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二戰的主要參戰國,也是二戰的發起國。二戰爆發後,德國的機械洪流席捲整個歐洲大陸,就連當時有著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都無力與德國抗衡。隨著戰斗的進行,蘇聯和美國兩國也先後被迫參與到二戰中。
第三,發達的工業實力發展出了強大的軍事力量。1933年,希特勒上台,開始大力擴充兵力,為戰爭做准備。整個國家的財富、資源都用在了軍事方面,所以德國的軍事力量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起來。另外,軍國主義思想也是促成德國實力快速提升的原因之一。二戰爆發前,德國軍事實力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德國在大力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歐洲各國並沒有任何危機感,就連蘇聯也一樣。直到德國閃擊波蘭,他們才意識到德國是有意要發動戰爭,根本不願維護和平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