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統一後封建保守勢力怎麼樣

德國統一後封建保守勢力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01 03:33:09

德國什麼時候消除了封建殘余

德國在1856-1871年間普魯士"鐵碗首相"卑斯麥的帶領下經過普法,普奧,普丹三次戰爭後逐漸將德國由分散的諸侯割據聯邦局面上升到由普魯士聯邦為主體的一個統一國家,在此之後卑斯麥實施了一系列重商政策,沉重打擊了封建貴族勢力,使得封建殘余逐漸解體,這也使得歐洲大陸格局發生了變化,繼英法後德國也成為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帝國

❷ 為什麼1871年德國統一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後 還保留很多封建殘余及軍國主義色彩

德國統一後,資本主義的發展更加快了,資本主義為取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必須要增加本國的軍事實力,去爭奪更多的貿易話語權和殖民地資源

❸ 德國統一粉碎了什麼體系

1862年,藉由泛日耳曼主義的和平精神建立德意志國家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已經從1848年表現出的自由和民主特質,逐漸適應了俾斯麥的現實政治主義。崇尚現實主義的俾斯麥不僅知道統一國家可以帶來的益處,也預想到了統一之後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同時他也深知霍亨索倫王朝對國家的重要性,這一點被部分歷史學家認為是俾斯麥對1871年帝國成立作出的主要貢獻之一。由於德意志各邦之間均簽署了相互協防的合約協定,使得普魯士不敢發起單邊行動。按照俾斯麥所期望的,要讓德意志各邦團結起來對一個單一敵人宣戰,那麼就必須挑逗他的那些外交對手們,引誘其先對德意志其中的一個邦國開戰。歷史學家曾經就俾斯麥在引發普法戰爭時扮演的角色進行過長期的討論。傳統觀點主要受19世紀和20世紀初親向普魯士的歷史學家的影響,堅持認定俾斯麥是德意志統一幕後唯一的策劃者。1945年後的歷史學家們則更多地注意到,俾斯麥在操縱誘發戰爭方面存在著一定的投機性。但無論如何,俾斯麥既不是惡徒,也絕非聖人;不得不承認的是,他通過自己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不僅得到了威廉的垂青,更是將1866至70年間的事態成功地一步步操控手中。
德意志的統一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三部曲:首先,沒有子嗣的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七世病故,緊接著1864年爆發普丹戰爭;接著,義大利統一運動提供了出兵的借口,1866年普意聯手攻打奧地利,史稱普奧戰爭;最後,西班牙欲引入德意志的霍亨索倫家族,封為西班牙國王。此舉致使法國為擺脫被霍亨索倫勢力的包圍,遂向普魯士宣戰,於1870-71年爆發普法戰爭。普魯士贏下了所有三場戰爭,意味著1815年和約簽字方中已無任何一方支持奧地利在中歐的利益,整個德意志只接受普魯士的君主統治。自此,奧地利不再也無力干預德意志事務。 1866年,在新成立的義大利的策應下,俾斯麥製造外交局勢,聲稱夾在石勒蘇益格與普魯士之間的荷爾斯泰因理應歸屬普魯士,激怒奧地利先行向普魯士宣戰。1866年4月,普魯士派代表前往佛羅倫薩,與義大利達成密約——雙方將相互策應,協同攻打奧地利。翌日,普魯士駐法蘭克福代表向議會提交一份計劃,呼籲通過直選和普選組建一個全國議會和一部全國憲法。不少德意志自由派人士對此項計劃的正當性持懷疑態度,認為此計劃純粹就是為了提升普魯士的實力。
站隊:1866年4月21日,新組建起的義大利軍隊進犯奧地利的蒂羅爾和威內托邊境。消息傳至維也納,使得法蘭克福那邊僵持著的有關全國憲法的爭吵暫且擱置。盡管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和冷靜,但意普奧三方都在籌備接下來的武裝沖突。5月1日,威廉一世授予毛奇全權指揮軍隊,第二天施行全國總動員。
邦聯議會中,中等面積的邦國反對出兵參與沖突,如巴伐利亞、符騰堡、巴登、黑森、薩克森-魏瑪、薩克森-邁寧根、薩克森-科堡和拿騷公國。俾斯麥為尋求這些邦支持普魯士,向它們作出了一系列頗具誘惑力的承諾,但卻遭致各邦政府的回絕。這樣一來,普魯士只爭取到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和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國(兩者毗鄰勃蘭登堡,軍事與政治實力非常弱),還有國外的義大利。
而與此同時,社會和政治界中開始出現了反對普魯士強權手段的聲音。反對方遍及德意志各邦的城市委員會、支持統一的自由派議員、以及那些看重統一能帶來豐厚利益的大小商會,它們反對普奧之間發生戰事:雙方的任何沖突不會帶來利益,只會讓各邦王室漁翁得利。民意觀點也趨向於反對由普魯士主導的體制。萊茵河沿岸信奉天主教的民眾,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科隆等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魯爾河谷地帶的居民,仍繼續支持奧地利。到1866年春末,絕大多數重要邦國都開始反對普魯士以武力重組邦聯的努力。普魯士內閣始終認為只有靠以軍事為首的硬實力才能使德意志統一。而與此相反的是,法蘭克福議會中的自由派卻篤信統一仍可由各方坐下來商議來實現。
奧地利遭到孤立:雖然不少德意志邦國最初偏向奧地利,但在面對普軍時它們卻都採取守勢,沒能對普軍作多少有效抵抗。實際援助奧地利的只有薩克森。法國曾對奧地利承諾會適時給予某種形式的幫助,但事實上,法國的幫助不僅太晚,且力度也非常有限。使局勢對奧地利更為不利的,是奧南部邊境上義大利的進犯,奧地利不得不抽調兵力趕往威內托至亞得里亞海,與義大利爆發第三次義大利獨立戰爭。在普魯士方面,通過克尼格雷茨戰役,普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要阻止俄國介入沖突去支援奧地利,能否快速停戰就顯得非常關鍵。普魯士通過戰爭,相繼吞並了漢諾威、黑森-卡塞爾市、拿騷公國和法蘭克福。黑森大公國失去了部分領地,但尚未喪失主權。美因河以南的三邦(巴登、符騰堡和巴伐利亞)各自與普魯士簽訂條約,支付賠款,同時被納入普魯士的勢力范圍。普魯士將勢力范圍組建北德意志邦聯,並將奧地利及其盟邦排除在外。
從此,奧地利再也無法繼續影響德意志諸邦,轉而將注意力投向巴爾干。1867年,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與匈牙利達成一致,給予匈牙利王室同等地位與一定自治權之後,建立起共主邦聯形式的奧匈帝國。1866年8月23日,奧地利與普魯士簽訂《布拉格條約》,象徵普奧戰爭結束。條約中對奧地利算是給予寬大處理,奧地利也大幅度調整其與新生的義大利之間的關系。雖然奧軍在戰場上大勝意軍,但基於普意戰前達成的承諾,條約規定奧地利將威內托割讓予義大利。實際操作中,奧地利先將威內托讓給法國,然後由法國轉交給義大利。法國對奧地利的遭遇表示同情,加上普魯士全盤否認戰前作出的承諾(1865年9月在比亞里茨的一次會議上,俾斯麥曾經向拿破崙三世明言,法國若能在普奧戰爭期間保持中立,那作為回報,普魯士會默許法國吞並普法兩國之間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部分領土),導致了對普魯士的反感態度在法國蔓延。
奧地利戰敗後,北德意志邦聯擁有自己的憲法、國旗和政府行政機構。普魯士通過軍事打擊制服了奧地利,盡管如此,雖說這樣一來奧地利對諸邦的影響是去除了,但同時也無可挽回地造成了泛德意志統一勢力的分裂。大多數德意志邦國對普魯士的強權政治開始持反感態度。 1815年誕生的維也納體系,普奧戰爭率先往維也納體繫上劃了一道裂縫,而接下來的裂痕出現在西班牙。1868年,西班牙爆發革命推翻了女王伊莎貝拉二世,她被迫逃往巴黎,西班牙王位出現真空。西班牙人希望能由信奉天主教的王室繼承王位,遂提名了三位歐洲王子,但均被拿破崙三世(作為區域內權力的經紀人)否決。最終決定將王位授予霍亨索倫-士瓦本系錫格馬林根分支的利奧波德,他是霍亨索倫家族中信奉天主教一脈的後裔。
接下來的數周內,西班牙的此次王位授予引起了歐洲的廣泛討論。俾斯麥鼓勵利奧波德接受該王位。若是成功落戶西班牙,意味的將是西普在法國兩側同時擁戴霍亨索倫稱王,這無疑是俾斯麥最希望看到的情況,但對拿破崙三世來說卻是無法接受的。法國外長寫了封明確的最後通牒給作為霍亨索倫家族首領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文中陳述,任何霍亨索倫王子均不得繼任西班牙王位,若有染指,法國政府必將作出回應。隨後,利奧波德選擇放棄。可法國駐柏林大使Benedetti仍不肯罷休。他跑去面見正在療養地埃姆斯溫泉休假的普魯士國王威廉,當面要求威廉發布一項聲明,聲明普王不會贊同霍亨索倫繼承西班牙王位。威廉拒絕作出此類聲明,兩人不歡而散之後威廉命秘書Abeken迅速通過加急電報告知柏林的俾斯麥。威廉賦予俾斯麥向外發布電文內容的權力。俾斯麥對電文作了修改,刪去了威廉和解口氣的詞句,再著重強調事件的真相。電文於當日晚發布給報社和使領館,整個電文給人的印象就是法使提出的要求太過分,而普王也回復得很粗魯。這正是俾斯麥精心設計的目的,既讓法國人看後覺得普王羞辱了法國大使,又得使德意志人認為法使在侮辱普王,此即著名的埃姆斯密電。
以下是Abeken向俾斯麥發出的電報原文:
「Benedetti在我散步時突然截住了我,還糾纏不休地要求我允許他立即發出『聲稱若霍亨索倫再度成為王位候選的話,我將永不再支持』的電報。我略為嚴厲地拒絕了他的要求,因為這種承諾本身就是錯誤的,我以前沒有過,今後也不可能作出這樣的承諾。當然我跟他說的,是我沒有收到任何相關消息,而相比我,他能從巴黎和馬德里那兒更好地了解情況。他必須得明白我國政府確實與此事無關。
陛下有鑒於以上所提要求,決定今後將不再接見Benedetti,轉由副官告訴他,他從巴黎那邊獲悉的消息,陛下這里均已(從利奧波德那裡)得到消息確認,因此與大使沒什麼好談的了。
陛下的意思是,您有權將Benedetti提出的要求並遭拒絕之事,用您覺得合適的方式,公布給我們的大使和報社。」
以下是俾斯麥經修改後的版本:
「霍亨索倫王子棄權的消息,早已由西班牙皇家政府告知了法蘭西帝國政府。但法國大使仍然來到埃姆斯,向陛下提出進一步的要求,要陛下准許他向巴黎發送『若霍亨索倫再次成為候選的話,普魯士國王將永遠不再贊成』的電報。陛下因此不再接見該大使,並已由當日副官通知該大使,陛下不會再見他了。」
這一公告由法國的哈瓦斯通訊社翻譯成了法文,翻譯中將大使的「要求」改成了「詢問」。對「副官」的翻譯也有問題,在德意志副官官階很高,但在法文中「副官」是指一種無任何官銜的文職人員。意思也就變成了「普王拿無官銜的低等人員打發法國大使」。這一版本立即於第二天,也就是登上了法國各大報刊,在法國大使還沒來得及匯報實際情況之前,這份經修改又遭不當翻譯的公告躍然紙上地惹毛了法國人,讓他們相信是普魯士國王羞辱了他們的大使。尚未從薩多瓦戰役的失利中擺脫出來的法國公眾,紛紛呼籲對普魯士發動戰爭。 「特殊道路」(Sonderweg)假說,將德國在20世紀遭遇的困境歸因於帝國形成期間政治、法理和經濟基礎的薄弱。普魯士的地主精英,容克地主貴族,依然在統一的國家中保有實質的政治地位。他們力量的存在使得中產階級、佃農和城市工人在1848年和1871年兩次試圖革命突破的努力均告失敗。一次對大資產階級在帝國建設中的作用之研究,駁斥了先前認為的容克地主主導了政治和經濟的看法。這一新的學術思想表明,漢薩同盟市商人階級的商貿往來和政府領導的工業大力發展,才是對第二帝國的進步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還有來自不同機構的研究也同樣對威廉的德意志帝國有了全新的看法。雖然容克貴族們確實控制了官場,但與「特殊道路」假說的觀點所不同的是,他們並不主宰社會、政治或經濟領域。與東部的容克勢力相平衡(抗衡)的,是西部各邦的大資產階級(包括銀行家、商人、實業家和企業家),以及由公務員、教師、教授、醫生、律師和科學家等形成的愈加壯大的職業大軍。因此,「特殊道路」假說雖仍有助於解釋國家社會主義的形成,但假說也早已無法主宰對19世紀中歐的研究。學者們轉而開始研究,從1840年代的自由派改革和1860年代的社會主義風潮中汲取有用的元素,進而挪用到如此保守的社會政體中去,俾斯麥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評論 | 0 0
分享

2016-05-13 16:46Du知道君 | 知道智能回答機器人 最快回答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德國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曾經幾經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當時德國分裂為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兩個國家。並於1990年10月3日再次統一。 古代歷史 德意志民族的產生是一個延續了許多世紀的過程。一般認為,德國歷史開始於公元919年。在這一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東法蘭克王國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國。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繼承王位後為了取得所謂上帝授予的皇權,於公元962年強迫教皇約翰十世在羅馬給他加冕,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始終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隨著地方封建勢力日益強大,皇帝的權力便不斷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國。德意志是第一個戰勝羅馬帝國的民族。在這四分五裂的帝國中,最大的兩個邦國是普魯士和奧地利。 近代歷史 在17-18世紀時,它們都發展成為當時歐洲大陸的強國。19世紀初,當拿破崙佔領德意志時,取消了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有名無實的神聖羅馬帝國就不復存在了。19世紀後半期,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德國在普魯士控制下的統一。1864年對丹麥戰爭後,普魯士(德國)和奧地利迫使丹麥割讓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在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中,奧地利敗北,於是奧地利不得不脫離德意志邦聯。德意志邦聯解體後,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內的、由普魯士主導的北德邦聯。普魯士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是為「德意志第二帝國」,這是德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德意志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這個由阿道夫·希特勒統治的法西斯德國號稱「德意志第三帝國」。1939年3月法西斯德國軍隊開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軍突然襲擊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世界大戰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20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9000多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

❹ 統一後的德國實際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統一後的德國是聯邦制國家。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
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桿上徐徐升起了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個國家。1955年又分別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台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了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了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9月12日,兩德外長又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使德國的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12月2日,全德舉行議會選舉。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勝,科爾任統一後德國的第一任總理。

❺ 高考歷史問題。如何理解德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改革保守且不徹底,具有濃重的封建色彩與軍國主義色彩。

1.文化:因為德意志是被普魯士帝國所統一的,他本身崇尚權力、征服和殺戮,所以必然把普魯士政治文化帶給統一後的德國;另一方面這與說不清的歐洲大陸封建文化圈有關
2·政治:是封建勢力控制著普魯士和全德意志,而且所謂的「資產階級時代」,只是今世的歷史學家所做的一種抽象總體性理解,是否符合歷史發展規律還有待社會學與歷史性研究
3.軍事:不多說,中國俗語說就是槍桿子里出政權
4.經濟:資本主義在這個時代的總體發展水平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仍然無力對抗一擁而上的封建模式。怎麼理解,分兩方面:一方面,無論資本主義再怎麼反展,在那個時代,只要封建模式有人支持了它,那麼它必將捅出一處大窟窿來,越捅越大,如同黑洞般。。另一方面,和日耳曼民族的死板與厭商思維有關,其實在中世紀時歐洲普遍禁商,且敵視猶太人,所以這也成為了一方面原因

❻ 德國統一後建立的政治體制的特點

德國,議會共和制.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議會作為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議會選舉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是資產階級革命比較徹底的結果.不設君主.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有一定的任期.國家元首(總統)的地位是象徵性的.只是虛位.沒有實權.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政府由議會產生.取得議會選舉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閣上台.政府對議會負責.當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時政府就要辭職或是呈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選舉.政府官員和議會可以相互兼任.

❼ 德國是什麼時候實現最終的統一的統一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871年

統一事業的完成使德意志民族結束了中世紀以來分裂割據的歷史,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德國資本主義也因獲得統一的國內市場,得到迅猛發展。但由於統一是在普魯士王室領導下通過王朝戰爭實現的,因此君主政體得以保留,並在此基礎上強化了軍國主義傳統,對德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德國統一後積極採取措施,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如打擊政治分裂勢力,鞏固帝國統一;統一貨幣,郵政制度,建立帝國銀行,保護民族企業。推行福利化社會政策。同時推行穩健的外交,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
這些措施使得統一的德國在20世紀初在工業生產方面超過英國,成為歐洲頭號工業強國,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另外跟你說說德國怎麼統一的
1862年主張的普魯士首相發動王朝戰爭
1864年,聯合奧地利擊敗丹麥
1866年,普魯士擊敗奧地利
1870年,擊敗法國
這就是著名的三次王朝戰爭

還有不懂歡迎加1283211987繼續詢問

❽ 1871年,德國統一後,為什麼會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這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系是什麼

呵呵
很簡單啊
德國是宰相俾斯麥統一 從而進行的自上而下資產階級改革 這樣的改革自然會維護封建勢力的利益 而封建是在歐洲無法抬到明面上的 在加上德國由暴力統一自然注重軍事 所以軍國勢力橫行!
第一次世界大戰關系不是很大
因為利益而發生的沖突與制度關系不大

❾ 德意志為何在統一後,可以迅速崛起,最終成為歐洲一霸呢

阿拉伯人有一部童話故事集《天方夜譚》,德國也有一部《格林童話》。可是與《天方夜譚》的故事多取材於民間不同,《格林童話》里有數不清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德國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王子和公主呢?

這可就說到了德國人的傷心事。

曾經在上千年的歷史中,德國都游離在主流世界之外,是不折不扣的一盤散沙。雖然掛著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的名頭,但是就像伏爾泰所說,它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300多年,在歐洲興起了一大堆的短命的王國。古羅馬帝國的文明在這些蠻族國家的手中被摧毀殆盡,歐洲甚至要倒退回原始文明,直到一個叫做查理的人出現,建立起了查理曼帝國。

在源頭上,德國、義大利、法國都衍生自查理曼帝國,可是與西法蘭克原為查理曼帝國的本土不同,東法蘭克是查理大帝在800年前後打下來的。為了鎮壓當地民眾的反抗,查理大帝就像周武王一般封建了很多諸侯。可是查理大帝還沒有完成帝國的整合就去世了,他的三個孫子瓜分了帝國各自發展,歐洲此後再也沒有統一。

❿ 德意志統一的具體情況及統一前分裂的國家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德國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曾經幾經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當時德國分裂為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兩個國家。並於1990年10月3日再次統一。

古代歷史

德意志民族的產生是一個延續了許多世紀的過程。一般認為,德國歷史開始於公元919年。在這一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東法蘭克王國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國。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繼承王位後為了取得所謂上帝授予的皇權,於公元962年強迫教皇約翰十世在羅馬給他加冕,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始終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隨著地方封建勢力日益強大,皇帝的權力便不斷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國。德意志是第一個戰勝羅馬帝國的民族。在這四分五裂的帝國中,最大的兩個邦國是普魯士和奧地利。
近代歷史
在17-18世紀時,它們都發展成為當時歐洲大陸的強國。19世紀初,當拿破崙佔領德意志時,取消了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有名無實的神聖羅馬帝國就不復存在了。19世紀後半期,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德國在普魯士控制下的統一。1864年對丹麥戰爭後,普魯士(德國)和奧地利迫使丹麥割讓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在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中,奧地利敗北,於是奧地利不得不脫離德意志邦聯。德意志邦聯解體後,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內的、由普魯士主導的北德邦聯。普魯士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是為「德意志第二帝國」,這是德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德意志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這個由阿道夫·希特勒統治的法西斯德國號稱「德意志第三帝國」。1939年3月法西斯德國軍隊開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軍突然襲擊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世界大戰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20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9000多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

閱讀全文

與德國統一後封建保守勢力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