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軍國主義覆滅,而日本卻依然保留
戰爭能夠給人民帶來痛苦跟災難,對於發起戰爭的法西斯,我們對其深惡痛絕。好在全世界人民齊心協力,戰勝了法西斯。可是二戰之後,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德國跟日本投降後的幾年,德國法西斯勢力被完全消滅,連死灰復燃的機會都沒有。而日本的法西斯,卻被保留了下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兩種不同的局面?
而日本就不同了,發動侵華戰爭跟太平洋戰爭的裕仁天皇,戰後依然擔任日本天皇職位,根本就是毫發無損。同時還有很多高級戰犯,逃過了審判,比如發動石井四郎、岸信介戰。當然最具代表的,就是日本的靖國神社被美軍保留下來,這可是法西斯軍國主義的精神象徵。
綜上可見,造成以上現狀,主要在於美國的態度,至於美國為何這么做,其實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戰後美國需要在亞洲牽制蘇聯的擴張,日本就成為一個很好的基地。
② 二戰時期德國投降對日本有什麼影響
德國盟友的失去,日本最後的希望也失去了。
1945年5月,在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日本仍准備負隅頑抗,其在聲明中聲稱:「日本為求自保自衛與東亞之解放而作戰之決心,絲毫未感動搖。德國之投降,不能令日本之作戰目標有絲毫之變更。」由此,日本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中的最後一個敵人。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和整個世界作對的人,勢必遭到最嚴厲的懲罰。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但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此置若罔聞,其公開宣稱要進行「本土決戰」,即便全國「一億玉碎」,也在所不惜。在其頑抗姿態下,盟國為早日結束戰爭,決定對日本實行最後的摧毀性打擊。
8月6日上午,一架名為「伊諾拉·蓋伊」的美軍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戰術原子彈。一道強烈的白色閃光後,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巨大的蘑菇狀煙雲及幾百根火柱迅速將廣島燒成火海,爆炸中心方圓6公里的建築物全部摧毀,20萬人就此喪生。由於日方對此事件保持緘默,美軍轟炸機於3日後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6萬人再次被奪去生命。
就在長崎遭核爆的前一刻,也就是8月9日凌晨,在大雨如注中,剛從歐洲戰場歸來的百萬蘇聯紅軍未待休整,即越過中蘇邊境線進入「偽滿洲國」,盤踞於此十數年的日本關東軍被摧枯拉朽般一掃而空。由此,日本法西斯不僅輸掉了最後的賭注,而希望藉助蘇聯調停從而體面結束戰爭的企圖也最終化為了泡影。
8月9日這一天無疑是日本法西斯最感漫長的一天,原子彈的強大威力,蘇聯紅軍的重擊,中國戰場的全面反攻,除極少數頑冥不化的軍國主義分子外,絕大多數日本人都對所謂「本土決戰」的前景感到絕望。就在當天晚上,日本裕仁天皇親自召開會議,但會議中軍方仍爭執不下,首相鈴木只能請求天皇聖斷,最後,裕仁流著淚說:「……如再繼續戰爭,不僅日本趨於滅亡,全世界亦將陷於不幸。此時,只有忍受一切,結束戰爭!」
8月10日,日本政府分別電請瑞典、瑞士將投降之意轉達中、美、英、蘇四國,但投降照會發出後,一些不甘心失敗的戰爭狂人、死硬分子仍企圖奪走即將播出的天皇停戰詔書錄音盤,甚至不惜發動叛亂。當然,他們的企圖並沒有得逞。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在廣播中親自宣布無條件投降,驕橫一時的侵略者最終沮喪地放下武器,戰爭結束了。
③ 二戰中日本和德國戰敗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從道義上說,德日發動侵略戰爭之初,就註定了有一天必將失敗的命運。從戰術上說,德國戰爭之初的連戰連捷跟自己的做了充分的戰爭准備,而美、英、法等國的戰爭准備不足,戰爭開始後又採取綏靖政策有很大關系。如果德軍在侵略波蘭時,英法兩國能夠按照條約援助波蘭,戰爭會不會發展到後來的樣子都很難說。而日本的情形大致相同,如果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不是不抵抗,一萬日本關東軍是不可能佔領東三省的。德國戰爭之初的勝利使得希特勒變得相當狂妄,對蘇聯的進攻確實是德國在二戰的最大敗筆。軍事學家在分析蘇德戰場時,認為希特勒犯下了以下的錯誤,直接導致了德軍最終在蘇德戰場的慘敗:一是對南斯拉夫的進攻,因為鐵托發動政變推翻了親德政權,希特勒發動了對南斯拉夫的進攻,雖然一個星期就打下了南斯拉夫,但是卻把侵蘇行動推遲了半年,這直接導致了德軍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遇到了蘇聯的寒冬,二是在蘇德戰場之初取得勝利的時候,希特勒又固執的命令德軍分兵三路分別向基輔、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進攻,結果除了基輔,另兩路德軍全軍覆沒,如果德軍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蘇德戰場的形式將很難預料。三是希特勒在發動侵蘇戰爭前過於狂妄的認為三個月可以滅亡蘇聯,而沒有給德軍士兵配備冬季作戰的裝備。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雜完全是迫於形式。日本國資源匱乏,戰爭所需的石油、橡膠等的產地東南亞都是美、英、荷等國家的殖民地。加上美國對日進行鋼鐵禁運,掐斷了日本的戰爭血管。日本利用歐洲戰場的形式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拖美國下水也是不得已之舉。只是強大的美國加入戰爭,加快了德日意法西斯的滅亡。
④ 為什麼二戰中德國投降後,日本戰敗是必然
1.無論德國、日本、義大利一定是戰敗國。因為他們發動的是侵略戰爭是非正義戰爭。這樣的戰爭註定要失敗。
2.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國。激起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四萬萬同胞萬眾一心堅決抗擊日本。
3.日本侵略中國倒行逆施。南京大屠殺慘絕人寰更讓中國感到恥辱與仇恨。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只會激起中國人民的最激烈的抵抗。日本因此必敗無疑。
駁斥美國原子彈才是抗日戰爭勝利的論點
作者:朱驥
我是反對抗日戰爭的勝利來源於美國的原子彈和蘇聯的軍事進攻這一說法的。整個抗日戰爭中國堅持了整整八年加上九一八事變就是14年。這14年當中美國人在干什麼?蘇聯人又在干什麼?他們關注的是歐洲是希特勒德國!南京大屠殺的時候,美國人在哪?蘇聯人在哪?依靠他們中國早不知道亡國n回了!
而中國為什麼沒有亡國反而取得抗日戰爭最後的勝利。請看看當年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怎麼說的吧。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說 :「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次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屬下策。」
而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已經不能和腐朽的清王朝同日而語了。腐敗透頂的清王朝面對八國聯軍的侵略尚且沒有徹底亡國。更何況,中華民國面對一個日本又怎麼會滅亡?!
中國為什麼沒有亡國反而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我看歸功1.中國人民。如果沒有中國四萬萬同胞面對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與日寇做殊死的搏鬥,抗日戰爭怎麼可能戰勝兇殘的日寇和日寇豢養的漢奸賣國賊偽軍?2.中國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軍隊和一切抗日武裝。
這里我要做個說明。四萬萬同胞之所以能夠萬眾一心堅持抗戰,蔣介石是領導抗日戰爭勝利的核心。蔣介石自始自終都沒有投降日寇。這就保障了中國政府自始自終沒有投降日寇。使得中國抗日戰爭有了首腦。而蔣介石與國民政府之所以沒有投降日寇,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功不可沒。正是有中國共產黨的監督與堅持抗戰才促使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堅定了抗戰的信念和信心。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實現的國共合作使得中國人民有了堅強的抗擊侵略的主心骨。這才凝聚起中國人民堅持抗戰。中國軍隊不僅在中國,還出動遠征軍營救出中國境外的7000英軍。得到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的盛贊。丘吉爾曾對羅斯福說:如果沒有中國的堅持抗戰,日本將多出100萬日軍橫掃東南亞的盟軍。
中日這場全面與持續的歷史大決戰,總共進行了八年一個月又三天,雙方總共進行過22次的會戰(雙方每次會戰均動員兵力在十萬人以上),1117次以上的戰斗(雙方兵力在一萬人以上),以及38931次的小型接戰,中國軍人傷亡了360萬人(其中國民黨陸軍損失310萬,空軍損失3萬損失一半以上戰斗機,海軍基本全軍覆滅),日軍傷亡了110萬,中國平民傷亡了3560萬人,接近六千億美元的財產以及無數的文物遭到日軍的摧毀與劫掠。
中國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難道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和蘇聯出兵東北就可以抹殺的嗎?!!!
(附錄:東方慕尼黑:日本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極大憤怒。然而,美國和英國政府卻對日本採取姑息、慫恿的綏靖政策,妄圖利用日本侵略軍來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以犧牲中國來換取它們自己的利益。這就是「東方慕尼黑陰謀」。
對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美國政府不僅不譴責,反而口口聲聲說要保持「友好公正的立場」。美國務院甚至宣稱,「中日之間的武裝沖突給和平和世界進步事業帶來嚴重的打擊」,雙方應負「共同的責任」,公然偏袒日本侵略者。
英國政府採取了同美國政府一樣的立場。「七·七事變」爆發後,英國便邀請美國共同 「斡旋」,替日本轉達所謂的「和平條件」,即要蔣介石政府投降。1937年9月12日,中國就日本全面侵華向國際聯盟提出申訴,要求世界各國制裁日本。然而,當時把持國聯的英國對此百般拖延和阻撓,敷衍了事,企圖把中國的申訴推出國聯之外。1939年4月,英國駐華大使往返於日本和蔣介石政府之間,積極策動「中日議和」。與此同時,日本則在中國的淪陷區內進行反英活動,並尋找借口封鎖了天津的英國租界。日方聲稱,若「英國不同日本全面合作」,日本將不解除對英租界的封鎖。在日本的強大壓力下,英國決定向日本讓步。1939年7月2日,英國政府發表聲明,表示「承認中國的現狀和在華日軍的特殊需要」。7月17日,英國政府又同意關閉滇緬公路3個月,切斷了所有通過香港援華物資的運輸。
美國和英國不僅在政治上姑息縱容日本侵略者,還在經濟上通過貿易渠道向日本提供大批戰略物資。據日本官方統計,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從美國進口鋼鐵130萬噸;「七·七事變」後的一年內,美國運往日本的軍事戰略物資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英國不僅供給日本大批軍用器材,還租船幫助日本進行軍事運輸。
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日本和美國在亞洲問題上相互利用,討價還價。日本為了在侵佔中國部分領土後繼續向亞洲南部推進,提出日美「共同防共」,要求美國承認「滿洲國」,同意日軍留駐華北和內蒙古和迫使蔣介石投降等條件,以便獨霸中國,並為侵佔南洋做准備。美國由於其戰略重點在歐洲,因此採取了同日本妥協的政策。美國雖然同意「共同防共」、承認「滿洲國」、誘使蔣介石投降等條件,但同時表示不能放棄對蔣介石的影響,力圖保住它在中國的利益。此外,美國還要求日本遵守「機會均等、門戶開放」政策,並極力要求日本維持西南太平洋地區的現狀,以保護美國以及英、法、荷等國既得的殖民利益。
從1941年3月至日本偷襲珍珠港,美日雙方共舉行了60多次談判,妄圖實現美日妥協、犧牲中國、反共反蘇的「東方慕尼黑陰謀」。然而,美日之間的骯臟交易最終以日本偷襲珍珠港而中斷,美英策劃的「東方慕尼黑陰謀」宣告破產。)
⑤ 二戰中,德國與日本的侵略性質有什麼區別
德國和日本以及義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法西斯同盟國。戰敗都以反人類罪將其戰犯判刑!
下面得從這個方面來分析德國:
德國是個戰爭大國,自從俾斯曼統一德國後,德國走向軍事化改革。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是主要戰爭國。但由於俄國的撤退,以及義大利的叛變,德國戰敗,戰敗後的德國欠下巨額貸款,英法美等國家瘋狂瓜分德國資源,德國的萊茵河都被劃分為非軍事區。德國人民過上非人類的生活,生活極其窮苦,國家負債累累,國內階級矛盾惡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為了彌補一戰中的經濟損失,瘋狂瓜分戰敗國,而義大利由於開始與德國同盟,最後反戈倒伐,英法主持的凡爾賽會議,剝奪了義大利該戰勝國的權利,(中國也是一戰中的戰勝國,當時中國派代表參加凡爾賽會議,也遭到主辦國英法的拒絕)義大利國內不滿,崇尚黑社會組織的法西斯上台,他們發展軍事,反對不平等的凡爾賽會議,遭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義大利法西斯上台後,法西斯主義迅速傳到了戰敗國的德國,由於德國戰敗,國內幾乎空無體膚,加上巨額經濟賠款,矛盾激烈,希特勒當時看中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上台後,與德國的國情十分相似,把法西斯主義引進入德國,剛開始,德國國內並不支持法西斯主義的流行。在1929年到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遭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內矛盾惡化,希特勒主持的法西斯趁機上台,把握國家政權,並把責任推給當時的德國共產黨,焚燒議會大廈。1933年,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上台,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迅速擴建海軍,空軍,陸軍,加快科技研究,撕毀凡爾賽合約,走向軍事化法西斯道路。
德國的性質是:法西斯化的性質,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瓜分,掀起了德國國內的矛盾,導致法西斯主義上台,之後德國的戰爭之所以稱為法西斯戰爭,因為他們仇恨人類,是反人類的戰爭。掀起歐洲戰火浪潮。
日本:
日本至今還存在天皇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向德國宣戰,但戰爭卻發生在亞洲戰場,日本趁機打劫,為了國內的擴張,侵佔德國駐中國的山東省膠州半島。但一戰過後,美國發起華盛頓會議,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強調了各國海軍勢力的平分,當時美國與日本的海軍勢力平分相差太大,日本國內不同意遵守《五國海軍條約》,國內矛盾激烈。而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遠遠不夠,國內經濟局勢緊張,天皇統治的日本太過於黑暗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日本也在1929年至1933年經歷了世界資本主義危機,國內矛盾迅速上升,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想繼續擴展,國內軍部『炙熱』分子發動軍變。雖然當時失敗了,但由於軍部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利益,軍部迅速掌控了國家政權,向外擴張,於1931年9月18日,發動侵華事變。以大東亞共榮圈為名,向外擴張。日本對亞洲的侵略也是反人類的,他是國內軍事人員掌權,天皇只是傀儡,走向了軍國主義色彩。所以我們也稱之為反法西斯戰爭。
日本和德國兩個國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角色,法西斯主義的主要人物,都是因為國內主要矛盾的刺激,加上1929年-1933年那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所觸發,給了法西斯主義者可趁之機。同時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國內國民不滿,英法美的獨斷專行,也是導致兩國走向法西斯主義性質重要因素。
⑥ 二戰 德國投降,日本為什麼不跟著投降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垂死掙扎和最後的瘋狂而已。
一方面,大和民族性格堅韌且又狂妄,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死不屈、寧折不彎的悲壯基因。關於這一點,可以從神風敢死隊員的「壯舉」和「一億玉碎」計劃的命名得到證明。天皇已經在日本存在了上千年,天皇不僅是統治者,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宗教的力量是無窮的,日本國民願意為天皇付出生命。
出於這兩方面的考慮,所以日本在德國投降之後,依然咬著牙硬撐了三個月,直到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蘇聯出兵東北之後,所有的幻想全部破滅,才只好宣布投降。
⑦ 二戰德國投降後,為什麼日本還在堅持呢
1945年5月8日24:00,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了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二戰中實力最為強大也給盟國帶來傷亡最深的德國宣布投降,歐洲戰場結束。
元首
因此,二戰期間,雖然德國投降後對於法西斯勢力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也會使日本的戰爭前景更加惡劣,但是,日本在德國本身就沒有多少利益,不可能因為德國的投降而失去抵抗意志,更不會因此他們喪失抵抗的決心。
⑧ 為什麼日本在二戰中是德國戰敗的根源
1.日本駐東北關東軍牽制著60萬蘇聯紅軍. 2. 珍珠港事件把實力強大的美國拉進了二戰的正面戰場迫使勝利的天平傾向了正義一方! 其實根本原因大戰略上的失策 閃電戰雖然成效卓著但是 拖延戰線太長, 而淪陷區的高壓統治又不得民心 再加上閃電戰的高能耗 日本不給力反助力敵軍加速了帝國的殞落!
⑨ 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會戰敗,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和日本都戰敗了。
其實德國和日本戰敗的主要原因在於決策者,如果德國和日本的決策者不作出錯誤的決策的話,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鹿死誰手真的很難說。
首先說一下德國。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希特勒就作出了錯誤決策,他是急於求成,在寒冷的冬天下令部隊進攻。如果他不在寒冷的冬天下令部隊進攻,而是讓部隊在春天進攻的話,那麼德國和蘇聯誰是最後的勝利者真的很難說了。
德國在蘇聯失利後,喪失了大量軍隊,其軍事力量遭到嚴重的削弱。從此開始走下坡路了。
再來說說日本,日本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沒有出兵進攻蘇聯,這是一大失誤。如果在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日本出兵進攻蘇聯的話,那麼蘇聯的情況就不妙了。一旦蘇聯被打敗,那麼就不會出現後來的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了。
日本的另外一個錯誤決策是經過美國的珍珠港,激起美國對日宣戰。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的話,美國也不會那麼快對日本宣戰。
⑩ 1944年到1945年初德國在歐洲戰場敗局已定與日本投降的因素有何關系
你一定知道,二次世界大戰,發動戰爭的「軸心國」共3個國家,德國的實力最為強大,日本、義大利次之,當時德國被打敗,其它兩個軸心國孤立無援,所以,其後日本戰敗投降就是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