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和日本對二戰問題分別是怎樣看待的
德國表示了深深的歉意而且二戰後德國的最高領導人勃蘭特還下跪給猶太人的死難者的紀念碑。下載的德國表現的還算不錯。
日本現在對二戰看法眾所周知至今沒給中國道歉但是給韓國道歉了 日本人是這么和中國說的給中國惹了還大麻煩要反省 周恩來第二天就去找日本首相了說這不算道歉。現在呢篡歷史,安倍小三還參拜精國神射(也可以叫巾幗神廁)
LZ不妨看看《東京審判》
看在我不看日本動畫片,不買日本牌子的東西 采個納 謝謝
2. 二戰德國和日本哪個戰爭罪行更重
從來就沒有好的戰爭,也沒有壞的和平,在二戰之中,使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爭奪自己的殖民地,與利益的,而發動的一場非正義的戰爭,日本和德國,是戰爭的發起者,是破壞和平的罪魁禍首,這兩個國家都是非正義的代表,稀飯人類的罪魁禍首,要說德國和日本誰的罪孽更重一些呢?在不同的人之中,有不同的看法,像歐洲的國家,嗯一定會rain,德國的罪行更重,因為它們是其行為的直接受害者,而且德國,在對待猶太人的問題上,有種族滅絕的傾向,所以,歐洲人非常痛恨德國,而在亞洲,特別是中國,因為日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非常巨大,而且日本人用一些非常規的非人類所應有的手段,對亞洲人民犯下了無比的罪行,所以,亞洲人民更恨日本人,只要戰是戰爭的發起者,對人類,富有不可饒恕的罪行的人,都是罪孽深重的,日本和德國,當時的執政者,都應該受到歷史的,審判一懲罰,他們的罪行是一樣重的
3. 二戰時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的殘忍暴行
德國:建立集中營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日本:南京大屠殺,細菌戰 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
4. 德國和日本為什麼對待二戰的態度不同
德國和日本對待二戰的態度並不像閣下從媒體得到的印象那般---即日本不認罪,德國認罪
實際上,德國對二戰的反思也不像閣下想像的那般完美
當然,德日兩國不同的"聲譽"和"作風"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德國盡管履行了戰爭賠款,承認大屠殺問題,審批戰犯等等
但是可以注意到----當年德國總理"僅僅"是對猶太人下跪而已----我們都很清楚,二戰中德國人造成傷害最多的,死傷最慘的其實是蘇聯人----蘇聯人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猶太人
甚至波蘭人的死亡數量也和猶太人相當
你可以注意到,德法的和解並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法國人在二戰中死傷極少,納粹在法國的惡行也並不多(因為他們認為法國人還算高等類民族)
所以,西歐各國都很輕易的原諒了德國(西德)---而且在需要德國人作為對付蘇聯的橋頭堡,德國很快就走上了重新武裝的道路
再說日本
日本不認罪其實和德國當年所關注的類似---涉及領土問題
日本和韓國,中國,俄羅斯均有領土或領海爭端,和朝鮮的關系也很不好
認罪有損日本的"強硬"形象,會失去一定的利益
其實認罪這個動作不難----但是注意,德國認罪的過程不僅僅是要跪的,更重要的其實是"割讓了領土的",可以說日本如果認罪的話,在爭議領土問題上會落下風
而日本的政客為了拉老兵和其家屬的選票,往往要走"極端",各種"雷人"的玩意也就出
美國人很清楚這一點,日本是美國在遠東的重要戰略基石,所以美國也不願意中日韓之間關系走熱---出現亞洲集團----美國人往往利用日本人的自尊感和"野心"來製造矛盾.
美國把日本滲透的很嚴重,日本高層就有美國間諜----而且至今也查不出來
德國可以認罪的原因在於當時可以獲得利益(盡管付出領土代價)
而日本認罪在經濟上不會獲得多大的利益----東亞的經濟競爭和軍備競爭的強度遠遠超過當今世界的任何地區----不光是向中國認罪的問題,還涉及韓國,朝鮮,甚至俄羅斯的問題
所以日本領導人一向在這個問題上很難做出什麼建設性的步伐
當然,一旦有利益---自然就會跪的
我只想讓你明白一點,誰原因沒事下跪阿,沒人會真心認罪的
參考資料:維京繼承人
5. 如果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歷史會怎樣改寫
如果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這個命題不成立,學過哲學的人都知道,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那麼,對於二戰這個不被世人所期待的事物,他就是舊事物,因此,這個命題為假命題😊
6. 與日本相比,為什麼德國就能正視自己在二戰時犯下的罪行
在二戰中,德國是立足於前線的部隊,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日本與美國達成了盟友,所以日本有了依賴就變得肆無忌憚,德國要在反省中自我保護。
首先這與德國人的傳統有關,德國的音樂,哲學,教育,思想方面一直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善於學習並且敢於承認錯誤,況且歐洲國家都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如果德國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在歐洲將沒有立足之地,德國人的心胸相對於日本而言可以說是很大的了,他們承認自己的罪行也是良心上的譴責,但日本根本就不會正視自己的罪行,世界話語權不大,而且心胸狹隘。
7. 關於二戰後,日本與德國對待斗爭罪行的做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宣告結束。在戰爭硝煙逐漸散去的六十年中,同為戰爭發動者的日本和德國在許多方面走過相似的道路,但在反思戰爭罪責問題上,兩國政府卻表現出了極為明顯的不同。
戰後,聯邦德國政府利用各種機會對納粹德國的罪行進行真誠懺悔和謝罪。1970年12月,勃蘭特總理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的驚人一跪,被譽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更為可貴的是,德國政府對二戰的反思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認罪、懺悔和道歉上,它在戰爭賠償、戰爭紀念和歷史教育等實際問題上也顯示了極大的誠意:幾十年來認真履行賠償義務,向受害國及受害者個人支付了巨額賠償;1994年德國議會通過《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嚴禁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並對新納粹分子進行嚴厲追究;近十幾年來,每年都在集中營舊址、主要戰場、博物館、西方盟軍和蘇軍墓地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以警示世人;在教育方面,規定歷史教科書必須包含足夠的有關納粹行為的內容,教師必須對有關納粹專制特別是集中營和大屠殺的歷史進行充分講解。
日本方面,盡管也有不少二戰老兵對當年的罪行進行深深的懺悔,但日本政府卻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日本教育部門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不願承認也不願反思當年侵略東亞各國的史實;日本法院一再判決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賠償的東亞各國受害者敗訴;日本首相不斷參拜靖國神社,並為遠東國際法庭判處死刑的七個甲級戰犯樹立「七士之碑」。
日本和德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也都承受過戰敗國家的經濟和精神上的痛苦,但為什麼在反思戰爭方面卻表現出如此鮮明的態度對比呢?
首先,戰後對兩國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戰後初期,德國被美、蘇、英、法四國實行分區佔領。為防止德國軍國主義再起,四大國採取了嚴厲的制裁措施:召開紐倫堡審判,對納粹戰犯進行嚴懲;大規模清洗納粹分子,取締納粹領導機構和秘密警察、黨衛隊等特務機構;重新劃分德國疆界;強制德國償付巨額戰爭賠款。1949年,又將其分裂成兩個國家。四大國的武裝佔領,領土面積的減少,巨額的賠款負擔,國家的長期分裂,迫使德國不得不反思發動戰爭的沉重代價。而日本則是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有條件投降的。控制日本的美國雖然主持了對法西斯分子的審判和制裁,但並不徹底,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天皇根本沒被起訴,許多重要戰犯因「罪證不足」被釋放。在戰爭賠償方面,美國擬訂的賠款數額與受害國所遭受的損失和所要求的數額相差甚遠。後來,出於反共的戰略考慮,美國更加放鬆了對日本的懲處。天皇制政體被保留,大批戰犯免於懲罰,只償付象徵性的戰爭賠款,這種處理使日本無法感受到德國所承受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戰爭痛苦。
其次,戰後兩國政權建立的基礎不同。德國戰敗後,納粹元兇希特勒自殺身亡,納粹德國的政府機構和武裝力量全部解散。無論是聯邦德國還是民主德國政府,都與納粹勢力沒有直接聯系,許多政府首腦甚至就是納粹的受害者。因此,他們在對待戰爭責任等問題上,能夠比較超脫、客觀地進行反省。而在日本,作為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象徵的天皇沒有被推翻,政權長期控制在被釋放的戰犯和軍國主義分子手中,讓這樣的政府來反省戰爭罪責,無異於緣木求魚。
再次,兩國所處的地緣環境不同。在歐洲,受德國侵略的周邊國家如英、法、蘇、波、比等在戰後經濟發展很快,且占據世界輿論要津,從實力和聲勢上對德國形成了巨大威懾。德國要謀求發展,就必須改善與周圍國家的關系,要想實現這種和解,就要求它必須和以前的納粹勢力一刀兩斷,對以前的戰爭罪行進行徹底謝罪,樹立嶄新的國家形象。與此同時,深受納粹迫害的猶太民族緊盯德國政治動態,組織專門機構長期從事對納粹罪行的調查取證和起訴活動,不斷將納粹殘殺猶太人的罪行公布於眾。德國政府面對來自強勢鄰邦的監督和輿論壓力,也需要深刻反省戰爭。而在遠東地區,受到日本侵略的大都是剛剛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本身國內問題紛雜,經濟實力不強,故對日本的監督和威懾相對較弱。同時,出於各種原因,各受害國之間沒有精誠團結,共同譴責日本的戰爭罪行,而是分別對日本採取了寬大為懷的政策。這種寬容不但沒使日本心存感激,反而助長了其傲慢自大的意識。
最後,兩國的宗教和文化不同。從宗教方面來說,德國人多信奉基督教,內心中存在較深的 「罪感意識」,故能夠真誠地懺悔自己的罪行。而日本人大都信奉神道教,缺乏基督教的「罪過文化」,也沒有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故在反思歷史方面較為遲鈍。從文化淵源方面來說,盡管德國具有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傳統,一度助長和滋生了法西斯主義,但從根本上說,德國文化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與歐洲文化相一致的自由、理性和科學精神。這些精神有助於德國克服法西斯主義,認識到前人犯下的嚴重錯誤。而日本人大都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絕對忠誠、弱肉強食和優勝劣汰,對強者恭順,對弱者強硬,不服輸,不認罪。「他們寧願用一百個錯誤來遮蓋一個錯誤,而不願誠心誠意地承認和改正這個錯誤。」這種宗教和文化的傾向,將日本不認罪、不懺悔的態度推向了極端。
事實上,對二戰德軍的討論要正面得多,鮮有對二戰日軍的純軍事討論,我認為原因有
1、最重要也是最廣為人知的是,德國已經從法理上徹底認罪,德國已經獲得了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原諒;反觀日本,發動戰爭的天皇得以善終,至今日本仍然對二戰的罪行不承認。
2、30年代的德國已經是工業化的強國,相比之下,處於亞洲的日本的工業化剛剛起步,很大程度上可以說仍然是一個農業國家。德國的對手,從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來看,無一不是工業國家,因此歐洲戰場更多地具有了機械化、工業化的特徵。知道今日,整個世界尚且仍然處於機械化向信息化過渡的階段,二戰歐洲戰場的機械化戰爭經驗至今仍然有借鑒價值。而亞洲戰場,戰爭更多地表現為步兵戰斗、游擊戰、叢林戰等形式,而且日本的對手,無論中國還是美英在亞洲的駐軍都比較弱小,因此戰爭形式幾乎表現為一面倒的格局。這種一方佔有絕對優勢的戰爭,相比歐洲那種勢均力敵的戰爭,可借鑒的較少
3、二戰日軍是狂熱的、種族主義的皇家私人軍隊,日軍從上到下,都必須為種種駭人聽聞、令人發指的罪行負責,而不僅僅是少數高級軍官。即使沒有高級軍官的教唆,從日軍的本質來看,南京大屠殺仍然會發生,就像當年的旅順大屠殺一樣。這是日本對中國的仇視本質決定的。反觀德軍,除了蓋世太保這樣的特務機構,當年的德軍是純粹的職業軍人,從高級將領到普通士兵,這就決定了德軍的戰斗是純粹的戰斗,而不是像日軍那樣的種族屠殺。至於集中營,那是特務機構的所為,和國防軍應該沒有太大的關系。事實上,很多的資料都披露了,大量的德軍將領都是極端反感種族屠殺的。要知道,德軍的大多數將領,都是深受普魯士傳統影響,從小在軍校成長起來的。他們就是純粹的職業軍人。也因為這樣,德軍更多地被對手所尊重,無論巴頓對隆美爾的惺惺相惜還是蘇軍對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的推崇,都表明,真正的軍人搏殺在戰場,而不是對弱者的屠殺。
因此,今天,無論是歐美還是國內,還在談論二戰德軍的種種,談論一些經典戰役、戰斗,那是軍人對軍人的尊重。但是日軍,就永遠被釘在人類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8. 德國總統再次為二戰罪行道歉,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德國總統
再次為二戰罪行道歉,
當時到底發生了
什麼事情?
近代史上
對人類造成最大災難的
就是第1次世界大戰
和第2次世界大戰,
德國就是這兩次世界大戰的
主要挑起者
與參與者。
特別是第2次世界大戰。
他們採用毒氣室等方法
有計劃
有安排,
有條不紊地
進行了大屠殺。
殺害了上千萬的猶太人。
這確實屬於
罪大惡極
駭人聽聞。
世界各國
無不為之震驚。
因此二戰後,
歷屆德國總統
都要為他們的前輩
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而道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
他們認為他們贖的罪
已經夠多了。
他們不需要
永遠背負前輩留下的罪孽。
所以他們拒不認錯。
公然拜祭靖國神社。
將戰犯
供奉在靖國神社裡。
因此
東南亞各國
受過二戰侵略的國家
無不為之憤慨。
9. 與日本相比,為什麼德國就能正視自己在二戰時犯下的罪行
因為德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知錯能改,而日本是一個好戰的國家,因此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10. 比較現在日本與德國對待二戰的戰爭責任和戰爭中的罪行認識有何不同
日本是一個虛榮心很重的國家,對二戰的否認說明日本不想對二戰所犯下的罪行進行補償道歉,還進行了慘敗晉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日本主要的目的是親近美國,反對中國,日本是美國在亞洲反中反共的主要基地,也是遏制中國軍力設有重要軍事基地,主要原因還是要追隨二戰後的東京審判,和隨後美國支援日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