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西斯德國是如何在二戰末期迅速地走向潰敗和滅亡的可以說一說嗎
經歷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當時的德國遭受了重大挫折,之前德國征服了歐洲其他國家之後把目標轉向了英國, 從馬奇諾防線踏過去,面對英國的圍堵,德國想通過潛艇的方式斷絕資源,也想利用空軍將境內的目標炸毀,之後經歷了不列顛的空戰,導致德國的損失特別嚴重,最後陷入僵局,受到了來自太平洋的影響,蘇聯開始反擊,也受到了英美軍隊的登陸,最後就滅亡了。
㈡ 德國為什麼到了二戰後期會逐漸地喪失了戰略主動權
1942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對日宣戰,不久,因為美國不斷援助英國,德國被迫對美國宣戰.美國加入戰爭之後德軍在西線的對英空中戰場處於守勢,美英空軍轉入對德國的轟炸,德國空軍,戰爭工業資源大部分被東線牽制,無法贏得空中優勢,雖然使戰略轟炸的美英空軍受到嚴重損失,但工業生產雖然也擴大了規模,卻受到嚴重干擾.美英還向蘇聯提供高達百億美元的租借物資,或無償軍援.雖然份量和比例大概只佔蘇聯工業生產能力的1/10,美國的介入打破了蘇聯與德國已經僵持的戰爭的天平,使蘇軍轉入反攻
整個戰爭中蘇聯依靠僅殘存的不到德國三分之一,美國七八分之一的機床和鋼產量生產了相當於美國三分之二的武器和軍火,兩倍於美國的彈葯.德國的工業生產由於動員准備的不足,戰略轟炸的影響和資源的匱乏逐漸處於頹勢,東線德軍的驍勇善戰也不能改變整體被動的局面.
蘇聯紅軍在莫斯科戰役之後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消耗了上百萬德軍精銳力量,德國的元氣大傷,隨後的庫爾斯克會戰消耗了德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同時德軍在北非和義大利戰場也被美英等盟軍的優勢力量擊潰.兵力全線收縮.
這時,美英見開辟第二戰場的時機成熟,經過成功的戰爭准備和戰略欺騙,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雖然牽制的德軍兵力只有東線蘇德主戰場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但也敲響了納粹必然滅亡的喪鍾.
㈢ 二戰後期德軍損失未過半,為何選擇了投降閃電戰還能不能打
德國在二戰期間曾經橫掃歐洲,打敗了好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如此勇猛的德軍在戰場上肆無忌憚,結果卻敗在了蘇聯的手下,最終無奈投降。二戰結束之前,德國的兵力損失未過半,為何卻選擇投降,他們的閃電戰還能不能再打?
也就是說,在二戰後期,德國已經到了既沒有兵力,也沒有武器的地步,如果堅持不肯投降,繼續頑強抵抗的話,德國肯定會被世界各國聯合反撲,結局會慘不忍睹。在這種情況下,德國高層宣布投降,也算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跟德國比起來,日本這個傢伙就顯得愚蠢了許多,因為堅持不肯投降的緣故,逼迫美國動用了核武器,直接炸毀了日本的兩個大城市。
㈣ 二戰後期德國有多絕望
一戰之後有多絕望,二戰之後就有多絕望甚至更絕望……
好像二戰之後德國因為戰敗而被報復,餓死的人相當多,僅僅是柏林就有很多德國女人為了生存而去當了妓女,就這樣很多人嫖了她們還不給錢,因為這批德國女人大多都被蘇軍攻佔柏林之後那啥過了,蘇軍攻佔柏林之後展開了大屠殺和輪奸,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德國女性被蘇軍輪過……
可以說戰敗國不管是什麼國家都是相當悲慘的。
德國還算幸運點兒的,好歹二戰的實質是歐洲皇室血脈分家產不均的戰爭,雙方都有一定的剋制。看看日本就知道戰敗多慘,美國不伸手拉一把,現在估計日本就淪為烏拉圭了。越南更是七十年沒有什麼發展,窮困潦倒……
㈤ 二戰前期德軍的戰鬥力無人能敵,為何後期卻被蘇軍虐慘
因為德軍兩線作戰的戰略方針拖垮了德國經濟使其物質裝備供應不足,再加上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讓蘇軍信心大增,斯大林開始舉全國之力圍剿德軍,所以德軍陷入被動,節節敗退。
㈥ 二戰德國軍隊到後期是不是死的差不多了
柏林城內剩下的跟其餘在其他戰場的數目其實也不少的·但是因為當時在其他軸心國的兵工廠和煉油廠都被佔領或者被炸毀·導致了資源緊張····沒有資源了坦克飛機就是廢鐵一堆了···有人員也擬補不了那樣的損失·····所以戰敗也是情理之中··
㈦ 二戰德國為什麼在戰爭後期輸得越來越快
希特勒對部下的不信任,獨攬大權,固執己見。j加之親信們的背叛,隆美爾就這么死的,後來的希姆萊也是。而且莫斯科的冬天來的早,希特勒沒有預料到,結果物資運不進來,士兵們穿著夏季作戰服在零下40度的地方作戰凍死了好幾萬。而且希特勒擔心英法那邊會有反擊,在西方戰場上還留了上萬的士兵直到戰爭結束。
㈧ 德國為何在二戰走向滅亡
根本原因:1929-1933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給予德國嚴重打擊,納粹分子希特勒趁機大肆宣傳種族主義,認為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世間的一切都應該由日耳曼民族支配,在物質生活十分困難的經濟危機時代,希特勒此舉自然贏得了人心,隨後被擁戴為國家元首,掌握政權,這也就決定了希特勒政府的實質是依靠對外侵略擴張,掠奪殖民地和海外巨大的財富,滿足國內人民的需要,轉移人民的視線,以應付這場大危機,這種掠奪式戰爭是永無止境的,永遠不被滿足的,就像是個無底洞,吸住了德國,所以德國必須一直堅持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作戰,戰線越拉越長,反彈越來越大,這就註定了德國必定敗亡的命運。
主要原因:德國在沒有徹底將北歐和西歐國家特別是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擊敗的情況下對蘇聯宣戰,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囧境。二戰爆發前,希特勒害怕戰事挑起,斯大林會參戰對德國不利,於是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當德國閃擊波蘭時,蘇聯坐視不理,對德國大大有利,所以德國橫掃歐洲,荷蘭,比利時等一大批歐洲國家(除了瑞典)相繼戰敗投降,歐洲大陸的霸主法國也很快被擊敗,國破家亡,可是這種輕而易舉的戰果是在蘇聯這個擁有廣袤土地和眾多人口以及強大軍事的國家的作壁上觀下取得的,希特勒沒認識這點,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昏聵的認為天下就要是德國的了,於是貿然對蘇宣戰,抽調大批歐洲戰場的精銳部隊進入蘇聯境內,從此德國陷入了兩線作戰,在西歐戰場上,法國戴高爾將軍領導法國殘餘力量繼續抗擊德國,丘吉爾為首的英國發動猛烈攻勢,其他淪陷區的反抗越來越大,德軍的戰略優勢不復存在,在蘇聯戰場上,盡管強悍的德軍初期取得了勝利,但很快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被蘇聯擊敗,蘇聯戰場的形式向蘇方逆轉,此後蘇聯轉入攻勢,德國節節敗退。兩線作戰是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
備註:二戰後德國沒有滅亡,只是被刮分了,蘇聯的佔領區建立了民主德國,加入了華約軍事集團,美英法佔領區建立了聯邦德國,加入了北約軍事集團,二戰後聯邦德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後來東歐劇變,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實現了兩德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