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主要黃金交易市場在哪裡
1、倫敦金市:倫敦貴金屬市場協會
倫敦是世界四大金市之首,歷史達300年之久,是現時世界上最大的現貨黃金市場。最大的特點是沒有一個固定之交易所。由於倫敦金市沒有固定之交易場所,亦即隨時隨地均可交易。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本地倫敦金]是指世界各地沒有固定交易場所或交易時間的黃金交易,並非要到倫敦進行買賣或交收。相對於美國之期金,這種形式被稱為「現貨黃金」。
在倫敦,倫敦金市主要是由五大金商及有資格向他們購買黃金的公司或商店,還有各個加工製造商等銷售網路組成。五大金商相互買賣,其它小金商則依附大金商買賣。交易時,由金商根據各自的買盤和賣盤,報出買價和賣價。最通行的買賣倫敦金方式是客戶無須交收實金,持有黃金現貨後到期只需按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和按價格升跌的幅度在平倉時獲得盈利或支付虧損。
在夏季,倫敦黃金的開市時間為北京時間下午3:30至子夜12:00收市,冬季為下午4:00至翌日凌晨1:00。
2、紐約金市:紐約商品交易所
美國的黃金市場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紐約交易所最大的特點在於以期貨形式作買賣,他們提供的價格對現貨市場的金價有很大影響。在紐約,期金交易並沒有實質的黃金市場,金市歸附在紐約期貨交易所之內,而黃金只是期貨交易所內其中一種商品。
紐約黃金市場的成交月分均以雙數之月分;一般而言,較遠期月分之金價水位較高,同時成交亦較少。目前,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黃金產品包括:黃金期貨、迷你期貨,黃金基金和黃金期權。由於紐約期金市場由大型的對沖基金及機構為主,龐大的交易量吸引各方的投資者加入,做成紐約黃金市場具有極高的市場流動性。
在夏季,紐約期金的開市時間為北京時間晚上8:20至翌日凌晨2:30收市,冬季為晚上9:20至翌日凌晨 3:30。
3、蘇黎世金市:瑞士銀行
蘇黎世黃金市場在國際黃金市場的地位僅次於倫敦。二次大戰後發展起來的蘇黎世金市,憑著中立國家的背景及特殊銀行體系的原因,成為了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繼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中心。蘇黎世金市因而成為四大金市之一。
蘇黎世金市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瑞士三大銀行: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負責清算結賬。蘇黎世黃金總庫就是建立在上述三大銀行的非正式協商基礎上,不受政府管轄。三大銀行除了是現貨黃金的交易市場,同時銀行亦會參與黃金的投資性買賣活動。蘇黎世黃金市場在每個交易日任一特定時間,根據共需狀況定立當日交易金價,這個價格就是蘇黎世的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波動,不受漲停跌版限制。
4、香港金市:香港金銀業貿易場
香港金市被國際評為第三大黃金市場,目前已超過一百年歷史,同時是黃金買賣種類最多元化的黃金市場,亦是全球唯一在周六開市的金市。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看中了香港的優勢,紛紛來港設立分公司,形成新一代的最優秀的倫敦金市場。在香港,不論實金還是倫敦金交易,金銀貿易場都是最具有認受性及權威性的市場機構。
作為四大金市之一,亞洲區最主要的黃金市場,香港市場每日報價均被其它交易市場密切關注。在國際社會,香港黃金市場正好填補了紐約及芝加哥市場收市及倫敦市場開市前的空擋,成為國際黃金市場不可分離的一環。香港除了推行自由外匯政策外,更具備完善的財務及通信服務,是中外經貿交流的最好橋梁。對國內投資者而言,香港是投資黃金的不二之選。
在2011年12月5日,金銀業貿易場更新交易時間為:
公開叫價產品交易時間:上午9時-中午12時;下午2時-下午5時;
電子交易產品交易時段:上午8時正至翌日凌晨3時30分(包括周六凌晨)。
Ⅱ 「納粹黃金列車』是真的嗎傳說中隆美爾的巨額黃金到底在哪裡
在二戰末期及後來的一段時間里,納粹掠奪的大量財富在不斷轉移的過程中留下了很多關於寶藏的傳說,如由「希特勒金庫」「大德意志之寶」「隆美爾藏寶」「墨索里尼東林寶藏」等組成的八大寶藏,不過這么多的寶藏中,真正被找到的只有莫克斯寶藏,其他絕大多數都成為了傳奇而下落不明。
而之後被找到的默克斯寶藏就是被藏到了當地的礦井之中,據說是從1942年8月26日起,德國國家銀行就把其黃金儲備以及黨衛軍在該銀行賬戶上的掠奪財物(包括黃金、外匯和藝術品)藏到了那裡,藏匿活動一直持續到1945年1月27日。
Ⅲ 請問怎麼在國外買黃金
在國外買黃金可以去國外各大黃金飾品店購買,歐美地區的部分非名牌黃金首飾,價格要比中國大城市的便宜,華人所開店鋪中的產品尤其如此。
注意:
1、單人所攜帶的黃金的重量不能超過200克,按照目前的黃金現貨價格,約摺合5.3萬元人民幣。如果購買產品中有黃金首飾,則該數額可以適當增大到6.3萬元(黃金首飾有加工費)。
2、如果攜帶黃金超過200克,將被海關視同進出口貨物,須進行書面申報,要征10%的稅才可放行。
Ⅳ 德國的黃金為什麼這么多
戰後根本沒有賠款,一戰賠款的悲劇大家都看到了,二戰後歐洲國家是不會在犯二了,德國唯一的賠款是以政府基金形式對各種受害者進行的民間賠償而已。德國的這么點黃金與其歐洲經濟第一的地位是完全匹配的,再說德國的金融本來就不是很發達,虛擬經濟規模有限。黃金為了方便交易,一般都盡量避免搬運,更要避免頻繁搬運,所以為了方便交易很多國家都把黃金放在全球最大的紐約黃金交易所的地庫內,進行買賣操作的時候只要紙面劃賬操作,不需要搬動黃金,非常方便。
Ⅳ 什麼是「納粹黃金中轉站」之謎
第三帝國軍隊通過各種手段聚斂的巨額財富僅黃金就達三四百噸。除去法西斯黨魁埋藏的部分黃金外,餘下的巨額財富的流向仍然是個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40年後,這個歷史之謎才為瑞士《二十四點鍾報》等報刊所披露。據報道:1941~1944年,總計有350噸納粹黃金悄悄地流入瑞士國民銀行,摺合17億瑞士法郎,其中70%的黃金(約12億瑞士法郎)由瑞士國民銀行買進。
這筆巨額黃金在戰爭期間為納粹德國發揮了很大作用。一是向葡萄牙購買戰略貴重物資——鎢,它是軍火工業,尤其是飛機製造工業必不可少的材料。當時,出於國際輿論的壓力,葡萄牙政府不願接受納粹德國這筆不義之財,除非通過瑞士銀行轉手成交。這是當時瑞士國民銀行副董事長羅西在秘訪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之後所擬的內部通知中承認的。二是納粹用於支付從瑞士購買的工業設備。瑞士歷史學家韋爾納·蘭斯在其著作中指出:「當時,80%的瑞士精密儀器工業,70%的電力工業,60%的軍火工業都是為德國人工作的。」另一位歷史學家克萊斯也揭露,由於當時瑞士向德國的設備、能源輸出非常重要,以致納粹曾計劃為瑞士提供專門用於軍事安全的保護措施。鑒於這些理由,有人把瑞士稱為「第三帝國黃金的中轉站」。
戰爭爆發前,1938年德國的黃金儲備不超過1.22億瑞士法郎。然而,在戰爭期間納粹黃金卻源源不斷地流向瑞士,引起盟國的高度警惕。它們懷疑德國的黃金是從被佔領國波蘭、比利時等掠奪來的,有些黃金還可能是來自納粹集中營的被害者遺物。於是,盟國向中立國瑞士、葡萄牙等發出警告,但當時盟國忙於戰爭無暇顧及此事,同時納粹黃金的流動又非常保密,幾乎無人知曉。戰爭結束後,盟國經過與瑞士的談判,達成了華盛頓協議,瑞士同意拿出2.5億法郎的黃金補償盟國,美、英、法盟國則明確表示不再追究瑞士戰時購買納粹黃金一事。
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作出令人滿意的解答——為什麼瑞士國民銀行為首的金融界要購進這批沾滿被佔領國人民鮮血的「不義之財」?有人猜想這或許純屬業務交易,無政治動機,或許還有人認為瑞士銀行對購進德國黃金有自己的辯解,他們輕易地相信了納粹德國的「保證」,但這些看法難以服人。
Ⅵ 世界上黃金儲量最多的十個國家,都是哪些國家
黃金是一種貴金屬,因其顏色而得名,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偏愛,在世界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黃金作為財富的象徵,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一直就占據著巨大的重要地位,而黃金儲量也是一個國家的實力重要評定標准之一。
黃金是一種穩定的保值增值物品,也是一種簡單卻有效的經濟工具。同時作為珍貴的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航天、化工、醫療等科學技術領域,對於推動前沿科技的發展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