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戰敗後怎麼恢復國力

德國戰敗後怎麼恢復國力

發布時間:2022-06-04 08:39:22

⑴ 德國二戰後是怎麼恢復國際地位的

對歷史的反省得到了各國的認可。尤其是197幾年時任德國總理給猶太人紀念碑下跪事件,得到了各國的原諒,奠定了德國的地位

⑵ 一戰德國戰敗,英法對德大力限制,德國二戰期間是如何快速崛起的呢

說二戰,先從一戰開始講。

在一戰之前,德國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已超越英國、法國、俄國等傳統強國,按照實力比較,德國理所應當認為自己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霸主。但德國崛起的太晚,英法等國利用先發優勢,依舊占據著“不恰當”的優勢地位,這引起德國精英們的強烈不滿,在這一矛盾作用下,人類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入侵挪威的同時,這年的5月10日,德國對荷蘭比利時等“低地國家”發布最終通牒,僅用了五天,德國征服荷蘭。緊接著,德軍在比利時境內屢敗英法比聯軍。5月28日清晨,比利時無奈投降。34萬殘余的聯軍幸運地從敦刻爾克撤退到了英國本土,這為盟軍的反攻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

進展順利的德國人順勢南下繞過馬其諾防線攻入法國本土,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徹底暴露除了孱弱的本質,德軍很快便佔領巴黎,6月22日,擁有三百萬大軍的法國投降,這離戰爭爆發僅僅才六個星期。

吞並了法國,意味著整個西歐成了德國人的天下。在戰爭初期,“秋風掃落葉”怕是最能形容德國的凌冽攻勢了。

⑶ 二戰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慘敗後,為何短短幾個月恢復了進攻力

很簡單,德國已無退路,而德國的損失也遠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第2次世界大的大戰歐洲現場的轉折點是哪一場戰爭?當然是慘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這一點,哪怕是屢屢篡改二戰、試圖削弱蘇聯對於二戰貢獻的西方國家,也不得不承認。

自德國在蘇聯首都莫斯科城下遭遇慘敗,閃擊戰的神話就此破滅之後,希特勒全線進攻的計劃已力不從心。當然,不甘心、也絕不承認自己失敗的希特勒隨即開始再次糾集軍隊,發動了旨在奪取斯大林格勒和南高加索地區、尤其是石油重鎮巴庫的重點進攻作戰計劃,這就是希特勒的第41號作戰令,斯大林格勒戰役由此爆發。

二戰後蘇聯女兵

所以,雖然取得了斯大林格勒的勝利,但是,蘇聯也需要足夠的喘息時間和動員時間,從而回復實力。這自然也給了德國的喘息之機,更讓德國有了再次進攻的可能。

⑷ 二戰後的德國,是如何恢復國力和經濟的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⑸ 德國在二戰後怎樣逐漸恢復主權的

誰跟你說德國恢復主權了?別把世界想像的很美好,表面永遠是假象,看不見的黑暗,永遠是事實。
不管是日本,還是德國,甚至是韓國,都是沒有主權的國家,尤其德國最慘,被美國死死控制著,德國比日本有骨氣,日本願意當狗跪舔,所以比德國過得好,韓國雖然願意當狗,但是美國瞧不上韓國,所以韓國總統都沒有好下場。

⑹ 一戰後德國做為戰敗國,為什麼在短時間內國力恢復如此之快

首先歐洲列強放鬆了對德國的制裁,精神上輕視德國的再度崛起。再者,希特勒的納粹充分地煽動,以及納粹黨的瘋狂擴張。還有,德國民眾對戰敗的苦惱,因為只有贏得戰爭才能擺脫一戰後的窮困境地。最後,有效的經濟體制也對德國的復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⑺ 德國一戰戰敗後如何迅速再崛起又如何迅速走向二戰失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在政治、軍事上雖然失敗了,但是它依然是歐洲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國,擁有6000多萬人口,其本身的經濟發展潛力是巨大的!而且作為歐洲戰略平衡的一個砝碼,對美英今後利益,以及世界的整體戰略格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加上美英等戰勝國反對過分削弱德國,以利用德國的快速恢復,來遏制蘇俄的膨脹,及法國獨自稱霸歐洲的野心,所以美英在一戰後,開始緊鑼密鼓的幫助德國的經濟發展,並且以美國為主,英國為輔,一並向戰敗的德國,提供8億馬克的貸款,這些貸款幫助了德國向戰勝國支付巨額的賠款,而這些戰爭賠款轉了一圈,反而又回到了美英等國。
另外,美、英政府還鼓勵美、英等民間資本積極湧向德國,這些資本在德國合理利用下,使德國工業生產趨於現代化,並很快的利用自身的先進科學技術,快速恢復了具有現代化的工業體系、軍工體系,重工業尤其發展迅速。
美國向德國提供技術、裝備、和石油,英國向德國提供金屬、合金、生鐵,有了原物料,有了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國防工業,德國在戰後,各方面的工作是突飛猛進,一路高歌。有了強大的經濟、工業、軍事上的保證,自身的底氣也越來越大,德國也逐漸試圖對凡爾賽合約給自身的不利和束縛加以調整和修改。
與此同時,德國在內政、軍事上,更表現出卧薪嘗膽的一面,它們重新調整軍備,用先進技術和裝備,裝備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陸、海軍,並著著手建立空軍。並且德國秘密儲存了一大批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隨時作為擴充部隊的中堅和骨幹!
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膨脹,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軟硬體設施逐漸完備,戰敗的德國正在擺脫一戰所留下的恥辱,極力扭轉一戰後所形成的喪權辱國的既定事實。
並且開始逐漸走上了一條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的霸權主義之路!
德國在二戰中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戰爭後期之所以迅速覆滅,和包括戰略等的內在因素和盟軍方面的外在因素有很大關系。
戰略戰術的錯誤。戰爭後期的德軍應採取守勢,盡力保全有生力量,而不是固守一些不是十分必要的區域。但是德軍在作戰行動中,由於希特勒的指揮等其他因素,總是寄希望於守住一些所謂的重點區域,而因此喪失了寶貴的有生力量。而最終,其可用軍隊越來越少,最終走向失敗。
石油等戰略資源的損失。戰爭後期,包括像著名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已經不再屬於德國,德國被迫開始使用煤化油的技術來提煉石油,而當時的德國坦克裝甲車輛生產所需要的稀有金屬也供應不足,使得其坦克等的裝甲質量大幅下降,而這對於其軍事工業的生產而言是極為致命的。
德國空軍的覆滅。在二戰後期,德國空軍基本已經淪為一支存在性的空軍,無論是在東線還是西線,盟軍和蘇軍的空中力量幾乎成了主宰性的力量,德國陸軍的和黨衛軍等部隊的作戰,嚴重遭受敵方的空中威脅,並且損失極為巨大。而且德國的軍事工業生產以及國民經濟遭受了盟軍戰略轟炸的打擊,而德國空軍由於盟軍打擊而損失巨大,在佔有數量質量優勢的盟軍航空兵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戰爭初期的德國軍隊,訓練十分有素,而且各級指揮員的素質也相對較高,再配合較新的戰略戰術以及武器裝備,占據一定優勢,在戰爭初期取得了較為巨大的戰果。但是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這些寶貴的有生力量損失巨大,戰爭後期甚至未成年人乃至老年人也被納入德軍的作戰序列之中。而很多甚至只是學會了使用步槍等這種最基礎的訓練,便被送上了戰場,而這樣的軍隊也是絲毫沒有戰鬥力的。而德國空軍更是出現了有飛機沒有飛行員的局面,最終徹底被殲滅。

⑻ 經過一戰之後,德國戰敗,他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恢復經濟的,從而發展二戰

在希特勒上台之初,首先是加緊擴充軍備。1933年德國軍費為8億美元,而到1938年,軍費已經達68億美元,而同期英國的軍費是16億美元,美國的軍費是10億美元。德國通過發行一種冶金研究所證券來募集資金,這種證券一般不予兌現,到1938年,德國稅收收入320億美元,而冶金證券收入就達42億美元。一年總共收入480億美元,而軍費開支超過一半。這種軍費開支刺激了德國軍工產業的繁榮,吸收德國失業人口進入軍工生產行業。解決了德國的失業問題並提高社會的整體購買力。同時德國要求人民求溫飽不求小康的生活,任何奢侈消費被宣傳為墮落行為。1936年8月,希特勒提出4年計劃。由戈林開始負責全國的軍工生產。開始控制對生產的投資,加大對軍事物資的生產。各種工業品的生產1942年較1936年同期增長2倍到136倍不等,製造業投資在1942年是1928年的兩倍半。通過這樣募集資金和加大生產,德國很快把軍力發展為世界第一。

⑼ 斯大林格勒戰役慘敗後,讓德軍恢復進攻能力的要點是什麼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希特勒在蘇聯進行的一場豪賭,雙方投入了數百萬兵力,打了個半年之久,蘇軍損失了100多萬兵力,德軍也損失了幾十萬人。

數字表面上看,蘇軍犧牲更多,希特勒似乎賭贏了,但其實是一敗塗地,因為德軍損失了蘇聯戰場四分之一兵力,蘇軍損失再大,他們的兵員卻看上去用之不竭。

所以連德軍指揮官也承認,斯大林格勒戰役讓德軍成了打斷脊樑骨的狼,失去了吃人的能力。

因此說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是希特勒命運的轉折點,也是二戰的轉折點,勝利天平開始向蘇聯傾斜。但當時希特勒是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的,因為他手裡還有牌可打,所以就在5個月之後發動了庫爾斯克戰役,再次下了更大的賭注,想挽回敗局。

僅看紙面數字,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損失兵力70萬多人,蘇軍損失180萬。德軍損失飛機才900架,但蘇軍損失3000架。德軍損失坦克不到一千輛,蘇軍損失坦克近7000輛。

但美國對蘇的援助無窮無盡,蘇聯的兵員取之不竭,而德國人後勤供應已經捉襟見肘,兵員已經面臨枯竭。

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後,希特勒再沒有賭博的本錢,失去了戰場的主動,希特勒真的成了秋後的螞蚱。

閱讀全文

與德國戰敗後怎麼恢復國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