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洛都排多少名

德國洛都排多少名

發布時間:2022-06-04 13:03:38

⑴ 125名在世的世界足球優秀球員都是誰!!

米亞·哈姆都能上,為啥咱孫大姐就不能上?
下面我給補幾個(我自己選的。。不是貝老頭選的):
西班牙的卡西利亞斯、耶羅
烏克蘭的雷布羅夫、古辛
愛爾蘭的羅比·基恩
威爾士的吉格斯
烏拉圭的雷科巴
巴拉圭的奇拉維特、加馬拉
奈及利亞的卡努、巴班吉達
土耳其的哈坎·蘇克
智利的薩拉斯、皮薩諾
捷克的科勒、羅西基
葡萄牙的庫托
丹麥的約根森、桑德
瑞典的K·安德森、伊布、彼德森、P·安德森
克羅埃西亞的博班、普羅辛內斯基、賈爾尼、博格西奇、洛帕奇、洛蒂奇(GK)、科瓦奇兄弟、達里奧·西米奇(不好意思。。。我想把98屆的克羅埃西亞全寫上了。。。。。)
英格蘭的里奧·費迪南德、坎貝爾、邁克馬納曼
德國的紹爾、戴斯勒、埃芬博格
阿根廷的克勞迪奧·洛佩斯、奧爾特加、艾瑪爾、克魯斯、阿亞拉、薩莫埃爾
荷蘭的奧維馬斯、岑登、德波爾兄弟、科庫、斯塔姆
義大利的托爾多、安布羅西尼、皮爾洛、蒙特拉
羅馬尼亞的穆圖、伊利耶
摩洛哥的哈吉
韓國的黃善洪
日本的中村俊輔
中國的楊晨
大家注意看噢。。。表說我沒寫年輕的,因為我這里寫的全是已退役的或者差不多快了的人,年輕人有發展前途的就不寫了,因為想懷念下這些人

⑵ 德國歷史上有幾位皇帝 分別是哪些

1.法蘭康拉德王朝
康拉德一世(911-918年) ,曾任法蘭德意志(東法蘭克)國王, 康拉德家族是和卡洛林家族同樣古老的家族。 911年, 孩童路易死後,由東法蘭克五大諸侯以及德意志大主教選舉為德意志國王。康拉德在位期間王權極其暗弱,其影響力甚至不如薩克森、士瓦本和巴伐利亞公爵。同時他和馬札兒人的作戰也失利,他死前,勸說其弟埃伯哈德放棄了王位要求,並提議選舉他的對手薩克森公爵亨利為他的繼承人。
2.薩克森王朝(奧托王朝)
1.亨利一世(919-936年), 薩克森公爵,德意志國王,薩克森公爵奧托之子,也稱為捕鳥者亨利。925年,他擊敗洛林公爵,將洛林並入德意志王國。 933年,亨利一世率德意志聯軍在里亞德擊潰馬扎爾人,解除了馬扎爾人對德意志諸邦的威脅。至936年亨利一世去世,德意志諸國已經成為一個王國,因此亨利一世被認為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和德意志民族的創建者。亨利一世娶了洛林公主,他們的三個兒子分別成為德意志國王,巴伐利亞公爵,和科隆大主教。
2.奧托一世(936-973年),薩克森公爵,德意志國王,第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曼也被稱為羅馬皇帝,但後人一般將查理曼的帝國稱為法蘭克帝國或查理曼帝國,而將奧托的帝國稱為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亨利一世與洛林公主的長子,也稱為奧託大帝。936年在亞琛被德意志貴族選為國王。
3,奧托二世(973-983年)。德意志國王,義大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與義大利公主阿德萊德長子,961年加冕義大利和德意志國王(和其父共同執政),967年加冕皇帝(薩克森王朝君主均有為繼承人在其生前加冕的習慣。)奧托二世其間,薩克森王朝達到了極盛,978年,波蘭和波希米亞再次臣服,980年,奧托二世包圍巴黎,迫使西法蘭克國王洛泰爾放棄對洛林的主權要求。同年,奧托二世進軍義大利,在羅馬冊立新教皇約翰十二。982年,奧托二世在義大利南部被阿拉伯人擊敗,他統一義大利的夢想未能實現。他的妻子是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二世的女兒。
4,奧托三世(983-1002年),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二世之子。983年在其父去世後,被選為國王,994年成年,995年,奧托三世在羅馬擁立其堂兄為羅馬教皇,稱格里高利五世,格里高利五世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德國人教皇。996年,教皇為奧托三世加冕為帝。
5.亨利二世(1002-1024年),巴伐利亞公爵,德意志國王,義大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的弟弟巴伐利亞公爵亨利的長孫,巴伐利亞公爵強辯者亨利(巴伐利亞世系中亨利二世)的長子。 1002年,奧托三世去世後,亨利發動政變,劫持了奧托的靈柩,在薩克森、圖林根、士瓦本、洛林的貴族未參與的情況下被選為德意志國王。1004年被推舉為義大利國王,1014年,他進軍羅馬,羅馬教皇本尼迪克特八世為其加冕為帝。亨利二世在位期間,為了對抗貴族勢力,加強了效忠於他的主教區的權力,從此德意志神權開始壯大,最終發展成為了皇權的最大威脅。亨利二世和其妻子盧森堡公主庫妮甘德沒有子嗣,傳說是由於他們兩人訂立了婚後禁慾的共同誓約所致。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1146年他被羅馬教皇尤金三世封為「聖者」。
3.薩利安王朝
1.康拉德二世(1024-1039年)曾任德意志國王、義大利國王和神聖羅馬皇帝。他是奧托一世女婿、洛林公爵康拉德的曾孫,施派爾伯爵亨利的兒子。1024年9月被德意志貴族選舉為國王,開創了薩利安王朝。1026年在米蘭加冕義大利國王,1027年,約翰十九世為其加冕。1028年起,康拉德二世開始對入侵奧得河流域的波蘭人用兵,至1032年,波蘭國王不得不放棄自封的國王頭銜,改稱波蘭公爵,並退出了奧得河流域。1032年,勃艮第國王(當時勃艮第稱王)魯道夫三世去世, 1034年,康拉德二世入侵勃艮第,奪取了大部分勃艮第領地。
2.亨利三世(1039-1056年),士瓦本公爵,巴伐利亞公爵,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和士瓦本公主吉塞拉之子。1046年亨利二世擁立德國人教皇克萊芒二世,同日新教皇為其加冕為帝。亨利三世時期,曾經征服了匈牙利(但很快失去)、摩拉維亞,王室領地擁有五大公爵領地中的三個 。
德意志皇帝權勢達到了極盛,到了可以隨意廢立羅馬教皇的地步,但到了其統治晚期,其帝國已經開始衰落,由他推動的教會改革最終推出了一個強有力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日後成為了他兒子亨利四世的極大威脅。
3.亨利四世(1056-1106),曾任巴伐利亞公爵、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是亨利三世和阿基坦公主阿格內斯之子, 1066年前由其母攝政。 親政後和羅馬教廷發生激烈沖突,1076年亨利四世遭到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絕罰處分, 亨利四世不得不徒步肉袒,於1077年至卡諾莎向教皇請罪, 史稱「卡諾莎事件」。亨利四世被絕罰後,反叛的德意志諸侯立刻宣布亨利四世退位,並選舉士瓦本公爵魯道夫為新國王, 德意志陷入內戰, 亨利四世最終戰勝了魯道夫,砍下了他的右手。平定國內後,亨利四世立刻進軍羅馬, 1084年,亨利四世廢黜了格里高利七世,新教皇克萊芒三世為其加冕為帝。 1098年諸侯選舉其子亨利五世為國王, 和亨利四世對抗,德意志內戰再度爆發, 1106年,亨利四世終於打敗了亨利五世,但不久突然去世。
4.亨利五世(1106-1125), 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默林女伯爵之次子, 1111年被加冕為帝, 亨利五世在位期間,羅馬教皇和皇帝互相敵視,混戰不休, 德意志諸侯則利用皇帝和教皇的矛盾, 自行擴張他們的產業和主權,德意志王權衰微, 從此開始了德意志小邦林立的時代。亨利五世妻子是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他們死後無嗣。王位落到了亨利五世的政敵,薩克森公爵洛泰爾二世手中。薩利安王朝結束。
4.蘇普林堡王朝
洛泰爾二世(1125-1137)薩克森公爵,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蘇普林堡伯爵格布哈特之子,1125年被選為德意志國王,1133年出兵義大利被教皇英諾森二世加冕為帝。他稱為洛泰爾二世,是因為虔誠者路易的兒子,中法蘭克國王洛泰爾一世曾經擁有神聖羅馬皇帝稱號,而德意志人認為他們和以前的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王統世系下的國家,所以稱他為洛泰爾二世。洛泰爾二世在國內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和腓特烈長期內戰。 在國外他對東方和北方用兵,迫使波蘭和丹麥臣服,1137年他又南征義大利擊敗了西西里國王羅傑二世,將西西里國王趕出了亞平寧半島。回軍途中洛泰爾二世去世,結束了他戰斗的一生。洛泰爾死後,王位落到了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開始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統治。
5.霍亨斯陶芬王朝
1.康拉德三世(1138-1152)德意志國王,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與亨利四世之女阿格尼之子。 1127康拉德三世自封為王,和皇帝洛泰爾二世爆發內戰。1137年,洛泰爾二世去世,康拉德二世發動政變,於1138年由南部諸邦的諸侯選為德意志國王,但洛泰爾二世的繼承人巴伐利亞和薩克森公爵「傲慢」的亨利(洛泰爾二世的女婿,韋爾夫家族)拒絕承認,於是兩派爆發內戰,此後直到本世紀末,韋爾夫家族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內戰一直沒有停息過。1146年,康拉德三世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經過拜占庭帝國時,對拜占庭帝國造成了極大破壞,1147年,在小亞,康拉德的十字軍被塞爾柱突厥人擊潰,步兵軍團被全殲,康拉德和其騎兵部隊,僅以身免。康拉德死前未加冕為帝。並將其王位指定傳給其年長的侄子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三世(士瓦本世系)。
2.腓特烈一世(1152-1190)士瓦本公爵,德意志國王,義大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三世的哥哥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兒子,也稱「紅鬍子腓特烈,或稱巴巴羅薩(傳說是紅鬍子的義大利語)。1152年受其叔康拉德三世之託,被選為德意志國王,1155年,羅馬教皇阿德里安二世為其加冕為帝,但他拒絕按慣例為教皇牽馬,並下令騎士屠殺了上千名羅馬人。腓特烈一世力圖恢復查理曼帝國的榮耀,一生東征西討,1156年,他獲取了勃艮第的大片領地,並將韋爾夫家族的巴伐利亞分出一部分給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巴本堡家族,建立了奧地利公國,從此奧地利從德意志分裂出來 。1158年起,直至1177年,他四度出征義大利,與米蘭、威尼斯、西西里以及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聯盟反復爭斗,終於在1176年被倫巴第人在米蘭附近擊敗,腓特烈不得不在威尼斯向亞歷山大三世下跪屈服。1189年,年近70歲的腓特烈一世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行動,和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獅心理查一起前往聖地,1190年,腓特烈一世在橫渡安納托利亞半島東南的薩勒夫河時不幸落水身亡。腓特烈一世被認為是中世紀騎士精神的典範,因而很多傳說說他沒有死,他孫子、著名的腓特烈二世便告訴他的德意志人民,巴巴羅薩是在圖林根的基夫霍伊澤爾山裡的神殿中沉睡,一旦雄鷹離開了這座山,他就會蘇醒。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就用這樣的神話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
3.亨利六世(1190-1197)德意志國王,西西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與勃艮第女伯爵比阿特麗斯之次子,1190被選為德意志國王,娶西西里國王羅傑二世之女康斯坦絲。1191年由教皇切萊斯廷二世為其加冕為帝,1194年出征西西里,加冕西西里國王,從此西西里王國的諾曼人王統世系中斷。(最後一任諾曼人西西里國王是1189年去世的亨利六世妻子的侄子威廉三世),亨利六世統一了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從此西西里王國稱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國或稱兩西西里王國。
4.菲利普(1198-1208)士瓦本公爵,德意志國王,腓特烈一世和比阿特麗斯的幼子。也稱士瓦本的菲利浦。亨利六世去世後,其子年幼,於是擁護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貴族選舉菲利普為國王。但支持韋爾夫家族的諸侯在亞琛卻選舉了韋爾夫家族的奧托四世為國王,內戰再次爆發。1205年,得到諸侯支持的菲利浦在亞琛再次加冕國王。1208年6月21日,菲利普被巴伐利亞的帕拉丁伯爵謀殺,原因據說是菲利普拒絕吻帕拉丁伯爵女兒的手。
6.韋爾夫王朝
1. 奧托四世(1198-1215),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皇帝,巴伐利亞公爵和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和英王亨利二世的女兒瑪蒂爾達的長子,從小生活在英國,由其舅舅獅心王理查撫養。1198年,薩克森和巴伐利亞貴族推選奧托四世為德意志國王,並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菲利浦爆發內戰,1209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為其加冕為帝。但此後奧托四世入侵亨利六世之子腓特烈二世的兩西西里王國,英諾森三世將其絕罰。 1211年,德意志諸侯在紐倫堡會議中,廢除了奧托四世的國王稱號,並選舉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為國王。但奧托拒絕退位,1214年,他和英國約翰國王組成的聯軍被法王腓力二世在布汶會戰中擊潰,1215年,奧托不得不宣布退位。自奧托四世統治時期開始,德意志騎士開始了持續200年的向東部波羅的海沿岸的大規模移民運動,形成了稱為東勃蘭登堡(東普魯士)的國家,日後成為普魯士王國的龍興之地。另外,由於內戰不斷,為求自保,德意志的城市同盟組織也開始形成於這一時期。
7.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二世(1212-1250)德意志國王,兩西西里國王,耶路撒冷國王,神聖羅馬皇帝,亨利六世和西西里的康斯坦絲的長子。1197年,腓特烈二世即其父的兩西西里王位,1212年紐倫堡會議被選為國王, 1220年,羅馬教皇奧納魯斯三世為其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一生在藐視教廷權威的生涯中度過。1227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因為他未能及時率十字軍出征而將其絕罰,但被絕罰之後, 他卻於1228年率軍東征,從埃及人手裡收復了耶路撒冷,伯利恆和拿撒,1229年他在沒有教士在場的情況下,自行加冕耶路撒冷國王。隨後回軍擊敗入侵西西里的教皇國軍隊,迫使教皇將其赦免。1239年,格里高利九世再次對其處以絕罰,1240年腓特烈二世入侵教皇國。1243年,腓特烈二世擊敗繼任教皇英諾森四世,英諾森四世逃往法國,從此羅馬教皇開始受法王影響。1248年,腓特烈二世被義大利城市聯盟擊敗,丟失了他佔領的義大利中部領地。1250年他於平靜中去世。腓特烈二世會九種語言,並可以用其中的七種文字書寫,(在當時,絕大多數國王和貴族都是文盲)。他熱衷於科學和經濟學,他在他的帝國內廢除了壟斷經營權,國內通行稅和國內關稅,成為當時西方最現代,最有頭腦的君主。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從本質來說是個純粹的義大利人,他出生成長在義大利,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在義大利度過,他對德國事務關心很少,自他死後,統一的神聖羅馬帝國就已不復存在,此後的神聖羅馬帝國雖然有皇帝尊號,但其帝國的國家形式已不復存在,所謂「既無羅馬,也不神聖,更不是個帝國」。
康拉德二世(1250-1254),德意志國王,兩西西里國王,耶路撒冷國王。腓特烈二世和耶路撒冷女王約蘭德的次子。1237年,腓特烈二世與其長子亨利七世鬧翻,(1220年,亨利七世被熱衷西西里事務的腓特烈二世指定為德意志國王,但亨利七世未被列入德意志王室世系中。)於是腓特烈二世令德意志貴族選舉康拉德四世為德意志國王。1250年腓特烈二世死後,他繼承了西西里王位。1251年,康拉德受德意志貴族的排擠,放棄了德意志,專心於西西里事務,但和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依然未能和解。 1254年,患流感去世。其子曼弗雷德和康拉丁先後繼承西西里王位,但受教皇支持的安茹公爵查理為爭奪西西里王位,與康拉丁爆發戰爭,1268年,康拉丁戰敗被俘,並在那不勒斯市場被斬首。 霍亨斯陶芬王室世系就此終結,而西西里世系則轉入安茹王室之中。
8.空位時期 (1254-1273)
1254年康拉德四世去世,德意志和義大利陷入混亂, 荷蘭伯爵威廉二世,西班牙卡斯蒂亞國王阿方索三世,英國康沃爾伯爵理查都曾被一部分諸侯推舉為國王,但整個德意志沒有一個統一的君主。 而義大利則陷於法國安茹家族和西西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混戰之中,此時德意志形成了七大選侯制度,德意志國王從此由七大選侯選舉,他們分別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薩克森公爵,帕拉丁公爵,勃蘭登堡公爵和波希米亞國王。
[編輯本段]9.混和家族世系時期
1.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1283-1291)。曾任 德意志國王、哈布斯堡伯爵、 奧地利公爵、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和卡尼奧拉公爵。他是哈布斯堡伯爵阿爾伯特四世之子。1273年,德意志七大選侯選舉毫無勢力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為德意志國王,目的顯然是為了剝奪德意志王國的中央權力。但受到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的反對。魯道夫一世不顧自己六十高齡,親自討伐奧托卡二世,並在1278年將奧托卡二世擊敗並殺死。 魯道夫通過這次戰爭,從波希米亞手裡奪取了奧地利公國,卡林提亞公國(今奧地利卡林提亞),斯蒂利亞公國(今奧地利格拉茨),卡尼奧拉(在今天的斯洛維尼亞),由此哈布斯堡王室一夜之間由微不足道的家族一躍而為勢力極大的諸侯。並奠定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土核心,此後哈布斯堡家族控制奧地利達六百年之久。
2.拿騷家族的阿道夫(1292-1298),曾任德意志國王和拿騷伯爵。他是拿騷伯爵沃拉姆二世之子。1292年德意志選侯選舉毫無勢力和影響力的拿騷伯爵為德意志國王取代勢力大增的哈布斯堡家族。阿道夫在位期間由於提出對鄰近的圖林根的領土要求,遭到德意志諸侯的反對,其王位被德意志貴族廢黜,阿道夫試圖奪回王位,但在美因茨附近的戰斗中被哈布斯堡家族的阿爾伯特一世殺死。
3.哈布斯堡家族的阿爾伯特一世(1298-1308),曾任德意志國王和奧地利公爵。1298年,阿爾伯特聯合諸侯,廢黜了阿道夫國王,並被選為新國王。阿爾伯特在位期間,力圖使自己的兒子繼承波希米亞國王,並對西北的荷蘭,澤蘭,西南的圖林根和麥森都提出了領土要求,但遭到德意志諸侯的反對,無一得手。1308年,在士瓦本被其侄子約翰刺殺。
4.盧森堡家族的亨利七世(1308-1313),曾任盧森堡伯爵、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是盧森堡伯爵亨利三世之子。1308年阿爾伯特一世遇刺後,德意志選侯再次挑選了毫無勢力的盧森堡伯爵繼任德意志國王。1310年,在羅馬由教皇克萊門特五世指定的樞機主教(當時克萊門特五世的教廷,已被法王腓力四世遷往法國的阿維尼翁)為其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為自腓特烈二世後第一位被加冕的皇帝。1313年亨利七世出征西西里,在錫耶納附近死於軍中。
5.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1314-1326)曾任奧地利公爵和德意志國王。他是阿爾伯特一世的次子。1314年,被四個選侯在法蘭克福選為德意志國王,但其他德意志諸侯對哈布斯堡家族勢力感到憂慮,所以選舉巴伐利亞公爵維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為國王,雙重選舉最終導致內戰,1322年腓特烈戰敗被俘,1325年被路易四世接受為共同執政者。1326年後,其影響僅限於奧地利。
6.維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1314-1347),曾任上巴伐利亞公爵、巴伐利亞公爵、帕拉丁公爵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是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二世之子。1314年被部分德意志貴族推舉為國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對抗,1322年在巴伐利亞擊敗哈布斯堡家族,得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巴伐利亞,帕拉丁和萊茵等地,1340年合並了上巴伐利亞,任聯合巴伐利亞公爵。1328年進軍羅馬,羅馬貴族為其「世俗」加冕為帝(當時的羅馬教皇在阿維尼翁), 教皇約翰二十二世質疑其加冕的合法性,但受到了德意志諸侯的抵制, 德意志貴族宣布德意志選侯有權選舉皇帝,從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再需要到羅馬接受教皇的加冕了.
7.查理四世(1347-1378),曾任盧森堡公爵、勃蘭登堡邊疆伯爵、德意志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他是盧森堡家族的波希米亞國王約翰和波希米亞公主伊麗莎白之子, 1346年被選為德意志國王,1355年加冕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356年查理四世發布著名的《黃金詔書》,正式承認七大選侯有權選舉國王和皇帝,同時承認諸侯各邦,在自己的領土內擁有行政權、司法權、關稅權、鑄幣權,規定各邦的民眾均隸屬於他們的邦君,由此從法律上確立了德意志諸邦的獨立地位,並正式結束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聯邦體制,而將其轉為了 鬆散的邦聯體制,在原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版圖里,同時獨立了七大選侯國,十幾個大諸侯國,兩百多個小諸侯國,上千個獨立騎士領地。此後的500年,德意志一直處於這樣四分五裂的狀態下。查理四世時期,歐洲遭受了黑死病的襲擊,歐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
8.盧森堡家族的文策爾(1378-1400),曾任德意志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他是查理四世長子。1376年,查理四世通過重金賄賂,使其子文策爾當選為德意志國王,1400年,德國貴族們以其無能和過分關注其波希米亞本國事務而廢黜了其德意志王位。此後文策爾統治波希米亞,但捷克很快爆發胡斯運動,文策爾處死胡斯後,捷克國內爆發了胡斯戰爭。
9.維特斯巴赫家族的魯佩特(1400-1410),是帕拉丁選侯人物,曾任德意志國王。他是 帕拉丁選侯魯佩特二世之子。1400年被選為德意志國王。
10.盧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1410-1437), 曾任勃蘭登堡選侯、德意志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匈牙利國王、波蘭國王和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是查理四世次子,文策爾的弟弟, 1382年繼承其岳父安茹王室的匈牙利國王路易一世(匈牙利稱路易大帝)的波蘭王位,成為波蘭國王。1387年,繼承其妻路易一世之女瑪麗的匈牙利王位,成為匈牙利國王。 1410年被選為德意志國王。 1419年其兄波希米亞國王文策爾在胡斯戰爭中受驚嚇而死,他即位波希米亞國王,此後西吉斯蒙德在捷克的胡斯戰爭中屢屢失敗,因此遲遲未能加冕為帝,直到1433年,他才被加冕為帝。 西吉斯蒙德由於長期關注於匈牙利王國的事務,於是在1415年,將他的勃蘭登堡侯國及選帝侯爵位贈與其武將霍亨索倫家族的腓特烈,由此開始了霍亨索倫家族在勃蘭登堡及此後普魯士王國的統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1414年西吉斯蒙德參加了在亞琛召開的全教會議, 該次會議將當時歐洲並存的三個教皇一並廢黜,並確立了世俗權利控制下的全教會議凌駕於教皇之上的原則,從此教皇干涉世俗政治的歷史一去不返。西吉斯蒙德死後無男性繼承人,盧森堡家族世系就此中斷 。
10.哈布斯堡王朝
1.阿爾伯特二世(1438-1439) ,曾任奧地利大公、德意志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和匈牙利國王。他是阿爾伯特二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阿爾伯特一世的曾孫,奧地利大公阿爾伯特四世的兒子, 其妻子是西吉斯蒙德的女兒伊麗莎白。 西吉斯蒙德死後,1438年被擁立為匈牙利國王,同年當選為德意志國王。
2. 腓特烈三世(1439-1493),曾任 奧地利大公、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 卡尼奧拉公爵、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他是斯蒂利亞、林提亞和卡尼奧拉公爵歐內斯特之子,阿爾伯特一世的曾孫,阿爾伯特二世的堂弟, 1439年被選為德意志國王。1452年,在羅馬接受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為帝,是德意志最後一個由教皇加冕的皇帝。1477年,其子馬克西米連和與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的女兒瑪麗結婚,奧地利由此獲取了勃艮第在尼德蘭的大片領地,一舉成為歐洲強國。哈布斯堡王朝此後通過聯姻幾乎統一了整個西歐,由此誕生了一句名言: 「讓其他人去發動戰爭吧,你只需和奧地利一起,享受婚姻。」
3.馬克西米連一世(1493-1519),曾任奧地利大公、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 卡尼奧拉公爵、勃艮第伯爵、提羅爾伯爵、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是腓特烈三世之子,1482年其妻勃艮第公爵瑪麗去世後,法國入侵勃艮第,合並了法國東南部勃艮第公國大部分領地,但馬克西米連卻獲取了勃艮第東部(稱勃艮第伯國),尼德蘭伯國的領地。1490年,他獲取了其堂兄哈布斯堡家族提羅爾支系的西吉斯蒙德的提羅爾領地。1486年被選為德意志國王(和其父共同執政),1508年,經教皇同意,馬克西米連加冕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4.查理五世(1519-1558),馬克西米連一世的長孫。他可能是歐洲歷史上君主頭銜最多的君主,而其絕大多數頭銜都是哈布斯堡家族聯姻的成果,這里讓我把這些成果總結一下:
馬克西米連的長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一世娶了卡斯蒂亞女王伊莎貝拉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的獨生女胡安娜, 於是菲利普一世死後, 查理五世於1506年繼承了勃艮第公爵頭銜,獲取今比利時、荷蘭的領地。 1516年,他繼承了他外祖父斐迪南二世的阿拉貢國王,巴塞羅那伯爵、瓦倫西亞國王、那不勒斯國王、西西里國王頭銜。 同年,他又從其母胡安娜那裡,繼承了卡斯蒂亞國王頭銜。 1519年,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查理五世被選為德意志國王,並繼承了其祖父的奧地利大公、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 卡尼奧拉公爵、提羅爾伯爵頭銜。1520年,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查理五世在位期間,是哈布斯堡王朝最鼎盛的時期,但同時內憂外患不斷。 他在位期間,從德國暴發的馬丁路德的新教革命席捲了整個歐洲, 並贏得了合法地位.。1521-1553年,查理五世和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為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戰爭,最終確保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統治.。1526年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大帝征服了匈牙利,匈牙利王路易二世敗死,1529和1533年,蘇萊曼大帝兩次攻打維也納,查理五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不得不對奧斯曼帝國稱臣。 此後哈布斯堡王朝始終處於奧斯曼帝國的威脅之下,直到1571的勒班托海戰,查理五世的私生子約翰終於打敗土耳其人,解除了奧斯曼帝國的威脅。
5.斐迪南一世(1558-1564),曾任奧地利大公、斯蒂利亞公爵、卡林提亞公爵、 卡尼奧拉公爵、 提羅爾伯爵、 德意志國王、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他是卡斯蒂亞女王胡安娜和馬克西米連一世之子菲力普的次子。
6.馬克西米連二世(1564-1576),曾任奧地利大公、德意志國王、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選帝。 他是斐迪南一世和波希米亞國王和匈牙利國王的妹妹安妮之長子。
7.魯道夫二世(1576-1612),曾任 奧地利大公、提羅爾攝政、 德意志國王、匈牙利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她是馬克西米連二世和查理五世的女兒、西班牙菲利浦的妹妹安妮(也就是馬克西米連的堂妹)的長子,馬克西米連二世開始了哈布斯堡家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近親婚配的歷史。(為避免繼承權旁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之間開始了長達200多年的堂兄妹通婚)。
8.馬蒂亞斯(1612-1619),曾任奧地利大公、提羅爾攝政、 德意志國王、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他是馬克西米連二世的三子。
9.斐迪南二世(1619-1637) ,曾任內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從斐迪南二世起,德意志國王頭銜被中止)。他是 斐迪南一世的孫子,奧地利大公查理和巴伐利亞公主瑪麗亞·安娜之子。
10.斐迪南三世(1637-1657), 曾任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斐迪南二世與巴伐利亞公主瑪麗亞·安娜(和斐迪南二世之母同名)的長子。
11.列奧波德一世

⑶ 姓洛 都能叫什麼.好聽點 男名

洛寒櫟

⑷ 世界十大城市排名

綜合排名 1紐約 2東京 3倫敦 4香港 5洛杉基
6巴黎 7首爾 8新加坡 9大坂 10悉尼

分項排名:

一規模排名(實際常住人口+城市建成區面積)
1東京 2紐約 3墨西哥 4上海 5首爾
6聖保羅 7孟買 8布宜諾斯艾麗斯 9德里 10開羅

二經濟實力(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
1東京 2紐約 3洛杉基 4倫敦 5首爾 6大坂 7香港 8芝加哥
9橫濱 10西雅圖

三經濟地位(金融中心+貿易中心)
1紐約 2倫敦 3東京 4香港 5新加坡 6法蘭克福 7蘇黎世
8芝加哥 9悉尼 10聖保羅 (11約翰內斯堡或上海)

四綜合區位(物流+港口)
1紐約 2香港 3新加坡 4橫濱 5上海 6阿姆斯特丹 7亞歷山大
8漢堡 9法蘭克福 10洛杉基

五自身博弈力(人口素質 科教實力 文化包容度)
1紐約 2東京 3巴黎 4香港 5悉尼 6舊金山 7溫哥華 8新加坡 9柏林 10洛杉基

⑸ 世界最大城市排名

世界最大城市排名是紐約、倫敦、巴黎、東京、洛杉磯、芝加哥、北京、新加坡、華盛頓。

3、巴黎(Paris)

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巴黎設有許多世界性的大銀行、大公司、大交易所,它們以巴黎為基地,積極開展國際性業務,構成了一個國際性營業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

⑹ 世界名城有哪些,要有國家名

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長安
音樂之都一維也納
冰雕城—日本札幌
鼓城—西班牙卡萊達
橋城—德國漢堡
玫瑰城—保加利亞加布羅沃
書城—德國萊比錫
電影城—法國戛納;美國好萊塢
科學城—日本築波
花城—法國巴黎
無煙城、藝術城—冰島首府雷克雅未克
獅城—新加坡的新加坡市
春城—中國昆明
郵票城、假牙城—列支敦斯登首都瓦杜茲
汽車城—美國底特律市
噪音城—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綠化城—波蘭首都華沙
銅城—尚比亞盧薩卡
椰城—海口
暖城—伊朗德黑蘭
酒城—德國慕尼黑
鞋城—捷克哥德瓦爾多夫
表城—瑞士首都伯爾尼
塔城—緬甸文化古城蒲甘
賭城—美國大西洋域拉斯維加斯
火柴城—瑞典延徹平市
雷城—印度尼西亞茂物
熱城—蘇丹首都喀土穆
旱城—秘魯首都利馬
水城—義大利威尼斯
雨城—印度乞拉朋齊
冰城—俄羅斯雅庫茨克
雪城—美國首都華盛頓
霧都、圖書館城—英國首都倫敦
日光城—中國拉薩
博物館城—義大利首都羅馬
大學城—英國牛津
古跡城—敘利亞大馬士革
足球城—巴西里約熱內盧
葡萄酒城—阿根廷門多薩
畫城—墨西哥墨西哥市
不夜城—中國黑龍江漠河
撲克城—德國的切布爾克
蛇城—義大利哥酋洛
雞蛋城—美國洛杉磯
動物城—埃及首都開羅
蝙蝠城—印度的瓦丹索朋鎮
烏鴉城—尼泊爾加德滿都
鳥城—印度新德里;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
風城—紐西蘭惠靈頓
壁畫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
茉莉花城—希臘雅典
聖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
巧克力城—美國赫爾希
金融城—英國倫敦
醫學城—美國休斯頓
水城——蘇州、義大利威尼斯
甜城——內江
蓉城——成都
錫都——個舊
瓷都——景德鎮
雨都、雨港——基隆
雪城——美國華盛頓
陶都——宜興
石堡城——西寧
鹽城——自貢
足球城——大連
羊城——廣州
鍾城——瑞士伯爾尼
酒城——德國慕尼黑
塔城——緬甸蒲甘
旱城——智利伊基克市(沙漠)
潔城——倫敦、波恩
狗便之都——馬德里
泉城——濟南
冰城——哈爾濱、俄羅斯雅庫茨克
江城——武漢
林城——伊春
青城——呼和浩特
煤城——撫順、銅川
文化城——桂林
霧都、山城——重慶
千古詩城——重慶奉節
花城——廣州花都、法國巴黎
鞋城——捷克哥特瓦爾德夫
橋城——德國漢堡
熱城——蘇丹喀士穆
笑城——保加利亞卡爾洛沃市
臟都——馬德里、雅典
低地、堤壩、青魚、風車、花卉之國——荷蘭
石頭城——南京
榕城——福州
水都--威尼斯
沙漠古都--開羅
立體都市--東京
七丘之城--羅馬
機形新都--巴西利亞
綠色首都--莫斯科
聖城--耶路撒冷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東方威尼斯--蘇州
北方威尼斯--斯德哥爾摩
博覽會之城--萊比錫
禁酒城—瑞典斯德哥爾摩
浴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書城—德國萊比錫
洛陽(牡丹城) 重慶( 山城)
桂林(文化城)大慶(石油城) 大連(足球城)
拉薩(日光城) 哈爾濱(冰城) 自貢(鹽城)
南京(石頭城)吉林(北國江城) 蘇州(水城)
西寧(石堡城) 長春(北國春城) 個舊(錫都)
張家口(皮都) 呼和浩特(青城) 景德鎮(瓷都)
鞍山(鋼都) 伊春(林城) 昆明(春城)
宜興(陶都) 武漢(江城) 基隆(雨都)
福州(榕城)廈門(鷺島) 撫順(煤城)
內江(甜城) 廣州(羊城 花城 穗城)濟南(泉城)
泉城—濟南 揚州(月亮城)

⑺ 在歐洲踢球天賦最高的幾位現役球星都是誰

1:姆巴佩。球迷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2018年世界盃,姆巴佩憑借自己的實力擊敗了強敵阿根廷,令現場觀眾無比激動。而姆巴佩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賽上不斷成長,拿下更多的榮譽。2:梅西。梅西在巴薩青年隊就展現了強大的天賦,成為賽場上的佼佼者。而實力上升的梅西也不斷地幫助巴薩贏得榮譽,獲得了球迷們的掌聲和尊重。現如今的梅西依舊在賽場上奮力拚搏,希望他完成最後的目標。3:內馬爾雖說擁有天賦的球員非常多,但是內馬爾的天賦是最強的,才25歲的他就成為了國家隊隊長。除此之外,內馬爾也是憑借自己的實力拿下了歐冠冠軍,成為很多球迷心中的超級偶像。

⑻ 全球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排名(要中文)

1 蘇黎士
2 日內瓦
3 溫哥華
4 維尼那
5 奧克蘭
6 都斯勒多弗
7 法蘭克福
8 慕尼黑
9 伯恩
9 悉尼

閱讀全文

與德國洛都排多少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