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的機床和德國的機床,誰的性能更好
日本
日本的機床工業頂尖水準聞名全球,尤其是在高端機床領域,更是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日本著名的機床品牌有:馬扎克、天田、大隈、森精機、牧野、三菱等,日本的機床企業眾多,而且擁有的技術也是領先全球。以馬扎克為例,馬扎克是全球機床領域實力最強的企業,馬扎克是波音集團的最佳機床設備供應商,也是俄羅斯軍工企業的重要供應商。2013年,英國威爾士親王還親自感謝了日本山崎家族為歐洲工業及製造業做出的貢獻。
目前全球超精密加工領域中精度最高的母機來自於日本的捷太科特,該公司涉及軸承、機床、轉動、轉向系統四大行業。該公司在我國無錫、廈門、大連、長春、佛山、天津等地設立了6家軸承工廠、8家汽車零配件工廠和1家機床工廠。
日本沙迪克公司擁有全球唯一一台納米級加工精度的慢走絲電火花加工機,以及世界首台混合動力線切割放點加工機。日本天田公司擁有4kw級世界上最快的光纖激光金屬切割機,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不計其數。
日本在精密儀器領域的優勢無可挑剔,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時也將這一優勢運用在機床工業領域。日本也是繼美國、德國之後的第三個機床工業、製造業、工業強國。
德國
從全球來看,德國的工業和製造業實力不俗,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及強國,尤其在機床工業領域也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德國著名的機床企業有吉特邁、德國通快集團、西門子、舒勒、埃馬格、斯來福臨、因代克斯等。以吉特邁集團為例,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屬切削設備生產商,擁有德爾克、馬豪、吉特邁三大著名品牌。
舒勒集團早在1852年就開始生產金屬加工機床,該公司的服務涉及到了金屬加工的方方面面,可以提供機器、生產線、技術及相關服務,此外舒勒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有一套壓力機自動化裝置,可以使效率提升20%以上。
哈默公司的五軸立式加工中心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目前已經有超過1.7萬台哈默生產的萬能銑床和加工中心在全世界使用。
在數控系統方面,德國有西門子,日本有發那科,美國有赫克。西門子是全球最大的機電類企業之一,發那科是全球數控系統實力最強的企業,赫克是全球最大的數控機床製造商之一。美國、德國和日本是如今在數控機床領域技術最先進的三個國家,數控化機床佔有率均在70%以上。
2. 日本精工和德國精工誰更厲害
這個話題爭論已經久說到目前公認最強工業強國致認可這5個國家德國法國瑞典美國日本代表性企業德國有西門子博世蒂森克虜伯萊茵眾寶馬戴姆勒法國有阿爾斯通阿海琺施耐德聖戈班達索EADS(德法共有)雷諾標致瑞典則擁有ABB阿特拉斯科普柯山特維克SKF利樂斯堪尼亞沃爾沃薩博美國工業巨頭包括波音洛馬通用電氣通用汽車福特霍尼韋爾聯合技術英格索蘭卡特彼勒江森自控天合等等日本代表性工業巨頭包括菱重工菱電機日立東芝豐田本田電裝愛信川崎重工住友電工日產發那科歐姆龍等等而美日德這國屬於最強國應該沒有異議那麼到底哪個國家才最強工業國這個難判定從我個人觀點來看我比較傾向於日本美國工業實力其實還相當恐怖但在這個時代美國將目光放在利潤金融互聯網軟體產業美國無法競爭日德而美國已經進入個層次產業屑於日德在工業行業進行競爭德國則在產業鏈日本差距太如果你仔細研究你會發現日本在每個細分工業領域都擁有領先或者說頂尖工業企業無論重工核電電子還電氣自動化日本所擁有極其完整產業鏈德國完全無法比擬從世界500強中日德企業數量以及各工業細分領域排名就可以看出最後附日本各工業領域翹楚公司
重工及工程機械東芝日立菱重工松
電氣及自動化菱電機發那科
汽車豐田本田日產電裝
電子TDK基恩士SMC住友電工
金屬材料新日鐵旭硝子神戶制鋼
光學尼康佳能柯尼卡美能達理光
面說說精密光電領域端光刻機堪稱現代光學工業之花其製造難度之目前能製造端工業光刻機,工藝精度在20納米以內光刻機只有荷蘭ASML日本Nikon日本Canon品牌, 每台售價7000萬美元 世界能生產晶元國家有但能夠製造生產用於生產晶元設備---光刻機國家卻沒有幾個Intel最新代CPU光刻工藝設備供應商最終入圍荷蘭ASML日本Nikon兩家
德國數字相機只徒有空牌子,日本技術領先德國,現在德國蔡司由合作日本Cosina所主導故沒有套完整卡口(mount)與機身(body)以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為名產品電子技術皆由日本方面研發西德Carl Zeiss AG部分最只有做到測光連自動對焦技術皆由日本京瓷集團以及旗洲光學以及索尼公司發展德國Carl Zeiss AG並沒有掌握到這些技術徠卡絕部份由日本確善能(Cosina)公司製作尼康產品性能在蔡似之類而且價格便宜,德國已經落後日本.
德國蔡司最有名康泰時(Contax)35毫米相機直到2005年都由洲光學(Yashica)京瓷(Kyocera) 研發設計製造生產就連徠卡本身生產幾個相機都安裝日本設計電子模塊相機卡口級計算機美日也第檔次如果說輕工業快速消費品完整度還日美第檔次能製造衛星用億萬CCD也只有美日兩家
3. 日本機床是不是比德國好
日本的傳統的加工工藝比較扎實,在精密儀器方面簡直讓人不可思議,但是德國的新技術也是比較牛逼的,往往成為改革性的產品,總得說來,都不錯!
4. 日本和德國的數控機床哪個更先進德國數控母機是不是世界領先
德國政府一貫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於 1956 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德國特別注重科學試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科研並重。企業與大學科研部門緊密合作,對數控機床的共性和特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德國的數控機床質量及性能良好、先進實用、貨真價實,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數控機床。德國特別重視數控機床主機及配套件之先進實用,其機、電、液、氣、光、刀具、測量、數控系統、各種功能部件,在質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門子公司之數控系統,均為世界聞名,競相採用。
日本的數控發展史
日本政府對機床工業之發展異常重視,通過規劃、法規 ( 如 「 機振法 」 、 「 機電法 」 、 「 機信法 」 等 ) 引導發展。在重視人才及機床元部件配套上學習德國,在質量管理及數控機床技術上學習美國,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自 1958 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 1978 年產量 (7,342 台 ) 超過美國 (5,688 台 ) ,至今產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2001 年產量 46,604 台,出口 27,409 台,占 59%) 。戰略上先仿後創,先生產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大量出口,佔去世界廣大市場。在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進一步加強科研,向高性能數控機床發展。日本 FANUC 公司戰略正確,仿創結合,針對性地發展市場所需各種低中高檔數控系統,在技術上領先,在產量上居世界第一。該公司現有職工 3,674 人,科研人員超過 600 人,月產能力 7,000 套,銷售額在世界市場上占 50% ,在國內約占 70% ,對加速日本和世界數控機床的發展起了重大促進作用。
德國溫澤做的三坐標測量機
5. 德國和日本的機床哪個更好
德國的好,簡單點說吧,他說他機器10年不出問題,也許用了15 20年都沒啥大問題,而日本 數控,加工中心等,說用10 10年一出肯定有問題出現。日本數控,TC TAKISAWA 都不錯啊,刀架就看得出,還有切削液冷卻系統,但比較德國的設備,太猛了,日本數控撞個刀,問題不大,最多嚴重 芯高有點偏了,而德國設備 就最多 刀牌損壞,換個刀片,繼續做么事,除非,你程序本來就有問題 Z50 Z-50 F又是很快的話,那就有問題了。
設備,我覺得德國人做得很嚴謹。日本科技精湛
但系統 日本法拉克FANUC 與德國西門子 相比較,就知道了,
一個是好用,科技,的體現。
一個是嚴謹,精湛的體現
6. 日本和德國哪個發達
德國,日本兩國的綜合國力相較起來,相差無幾。
文化和教育方面:日本的動漫,Pop音樂,相撲,壽司在世界各地十分普及。尤其是娛樂方面,例如動漫,電子游戲等在世界領域上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而德國一方相較於日本就呆板了一些。教育上就更不必說,日本是出了名的教育大國。
政治和軍事方面: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略有些許尷尬,基本屬於美國的從屬者。而德國卻是作為歐盟的領導者,在政治上擁有自己的主導地位。軍事上顯然,德國的軍事工業更為發達,而日本至今在某地區都設置了美國的軍事基地。因此德國方勝利。
工業和科技方面:兩國無可厚非,都是屬於工業十分發達的國家。因此,並不能區分出哪一方略遜一籌。雙方的科技的側重點不同,德國偏重於機械製造,而日本顯然在精密電子行業得天獨厚。這一句,雙方都在伯仲之間,無可比擬。
經濟數據方面:德國的GDP雖然低於日本,但人均GDP與日本相比顯然更高。再加上如今日本的老齡少子化的惡化,日本的未來發展前景確實令人擔憂。
詳細介紹:
不得不說兩國都有自己優勢,德國人嚴謹,細膩,頑強,能夠准確的完成安排的計劃,做事有條不紊。日本人不僅有著東方人的勤勞,善於學習,同時日本人對科技的務實和精益求精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兩國國民的性格對經濟發展是一種無形推動力的作用,這是兩國能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7. 法國,德國,日本,這三個國家機械行業比較好
當然德國的機械最好了
日本在中國機械行業投資最多
待遇都很高很好
希望首先德國,因為中國一向對重工業很重視,而德國在大型機器,各種機床,精密儀器都有世界上最高技術,日本側重電子,機械的精密化!
在中國除英語,學習日語和法語較多,德語很難!但是一旦在國內學好機械方面的專業而且學會了德語,一定能爭取到國家留德深造的機會,到時必定風光無限!祝你好遠!
8. 全球的機床行業中,哪個國家最強
美、德、日三國是當今世上在數控機床科研、設計、製造和使用上,技術最先進、經驗最多的國家。因其社會條件不同,各有特點。
1.美國的數控發展史
美國政府重視機床工業,美國國防部等部門因其軍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斷提出機床的發展方向、科研任務,並且提供充足的經費,且網羅世界人才,特別講究「效率」和「創新」,注重基礎科研。因而在機床技術上不斷創新,如1952年研製出世界第一台數控機床、1958年創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製成FMS、1987年首創開放式數控系統等。由於美國首先結合汽車、軸承生產需求,充分發展了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所需的自動線,而且電子、計算機技術在世界上領先,因此其數控機床的主機設計、製造及數控系統基礎扎實,且一貫重視科研和創新,故其高性能數控機床技術在世界也一直領先。當今美國生產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數控機床,其存在的教訓是,偏重於基礎科研,忽視應用技術,且在上世紀80代政府一度放鬆了引導,致使數控機床產量增加緩慢,於1982年被後進的日本超過,並大量進口。從90年代起,糾正過去偏向,數控機床技術上轉向實用,產量又逐漸上升。
2.德國的數控發展史
德國政府一貫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於1956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德國特別注重科學試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科研與應用技術科研並重。企業與大學科研部門緊密合作,對數控機床的共性和特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德國的數控機床質量及性能良好、先進實用、貨真價實,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數控機床。德國特別重視數控機床主機及配套件之先進實用,其機、電、液、氣、光、刀具、測量、數控系統、各種功能部件,在質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門子公司之數控系統,均為世界聞名,競相採用。
3.日本的數控發展史
日本政府對機床工業之發展異常重視,通過規劃、法規(如「機振法」、「機電法」、「機信法」等)引導發展。在重視人才及機床元部件配套上學習德國,在質量管理及數控機床技術上學習美國,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自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後,1978年產量(7,342台)超過美國(5,688台),至今產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年產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佔59%)。戰略上先仿後創,先生產量大而廣的中檔數控機床,大量出口,佔去世界廣大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一步加強科研,向高性能數控機床發展。日本FANUC公司戰略正確,仿創結合,針對性地發展市場所需各種低中高檔數控系統,在技術上領先,在產量上居世界第一。該公司現有職工3,674人,科研人員超過600人,月產能力7,000套,銷售額在世界市場上佔50%,在國內約佔70%,對加速日本和世界數控機床的發展起了重大促進作用。
至於牌子嗎,沒有最好的,要看你的具體用途了,各家有各家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