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愛因斯坦哪國人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國籍:德國→瑞士→美國
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城市烏爾姆。擁有德國國籍。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愛因斯坦永遠地離開了德國。
1900年8月(21歲),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並加入瑞士國籍。
1901年3月21日(22歲),愛因斯坦正式取得瑞士國籍。在這一年5到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33年(54歲),德國納粹政府查抄他在柏林的寓所,焚毀其書籍,沒收其財產,並懸賞十萬馬克索取他的人頭。愛因斯坦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客座教授,得知消息後便加入美國國籍。
成就
1、相對論的提出
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深刻地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它也發展了牛頓力學,將其概括在相對論力學之中,推動物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2、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狹義相對論是由愛因斯坦等人創立的,應用在慣性參考系下的時空理論。它認為空間和時間並不相互獨立,而應該用一個統一的四維時空來描述。
3、廣義相對論
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曲率,而這種時空曲率與處於時空中的物質與輻射能量直接聯系,其聯系方式即是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
4、光電效應
光電效應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而神奇的現象,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質內部的電子會被光子激發出來而形成電流,即光生電 。光電現象由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於1887年發現,而正確的解釋為愛因斯坦所提出。科學家們對光電效應的深入研究對發展量子理論起了根本性的作用。
5、宇宙常數
愛因斯坦利用他的引力場方程,對宇宙整體進行了考察。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
『貳』 愛因斯坦出生於什麼國家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班霍夫街135號,愛因斯坦是德裔美國人,擁有瑞士國籍,父母是猶太人。
『叄』 愛因斯坦簡介及事跡,200字內
出生 1879年3月14日
德國烏爾姆
逝世 1955年4月18日
美國普林斯頓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
愛因斯坦生平事跡
愛因斯坦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熱愛物理學,把畢生獻給了物理學的理論研究。人們稱他為20世紀的哥白尼、20世紀的牛頓。
愛因斯坦生長在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期,通過以他為代表的一代物理學家的努力,物理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由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古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經歷了將近200年的發展,到19世紀中葉,由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建立,特別是由於法拉第和麥克斯韋在電磁學上的發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得當時不少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領域中原則性的理論問題都已經解決了,留給後人的,只是在細節方面的補充和發展。可是,歷史的進程恰恰相反,接踵而來的卻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以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在這個新形勢面前,物理學家一般企圖以在舊理論框架內部進行修補的辦法來解決矛盾,但是,年輕的愛因斯坦則不為舊傳統所束縛,在洛倫茲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空間和時間這樣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質上的變革。這一理論上的根本性突破,開辟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相對論。1905年他發表了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這一理論把牛頓力學作為低速運動理論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內。它揭示了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空間和時間在本質上的統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學運動和電磁運動在運動學上的統一性,而且還進一步揭示了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質量和能量的相當性),發展了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原理,並且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隨後,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進一步揭示了四維空時同物質的統一關系,指出空時不可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空間的結構和性質取決於物質的分布,它並不是平坦的歐幾里得空間,而是彎曲的黎曼空間。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論,他推斷光在引力場中不沿著直線而會沿著曲線傳播。這一理論預見,在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在日蝕觀察中得到證實,當時全世界都為之轟動。1938年,他在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即從場方程推導出物體運動方程,由此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時、物質、運動和引力之間的統一性。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論的研究,60年代以來,由於實驗技術和天文學的巨大發展受到重視。 另外,愛因斯坦對宇宙學、用引力和電磁的統一場論、量子論的研究都為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傑出的思想家,同時又是一個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後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渦中心的德國和美國,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知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
愛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但他卻目睹了科學技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因此,他認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是當代的首要問題,他一生中發表得最多的也是這方面的言論。他對政治問題第一次公開表態,就是1914年簽署的一個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聲明。他對政治問題的最後一次發言,即1955年4月簽署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在20世紀思想家的畫廊中,愛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與天地日月相爭輝,他的科學貢獻,人類將萬世景仰。
本書不僅以翔實的史實勾勒出愛因斯坦偉大的一生,而且也從人類文化的源頭上探尋著愛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蘊。在書中,玄奧的物理學理論、傳奇般的故事,在讀者理喻20世紀歷史文化進程的視野中,或許會形成一個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體畫面。同時,我們將在歷史氛圍中去理解愛因斯坦,也將在現實情境中去悄然接受愛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愛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劍為當代物理學辟出一條新路,也曾以理性之劍揮斬人間的妖魔鬼怪,而今天,這把理性之劍在哪裡?我們是否該去尋找這把理性之劍?這是愛因斯坦留下的一個碩大問號。每一個走向21世紀的人都該在這個問號面前沉思默想,都應該接過愛因斯坦的理性之劍,為和諧、公正的21世紀而努力
『肆』 愛因斯坦是什麼學家
偉大的物理學家 。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愛因斯坦在量子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誕生於德國烏爾姆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55年去世。
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現代物理學奠基人。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99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4)愛因斯坦生於德國是什麼物理學家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伍』 愛因斯坦的生平簡介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物理學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於德國烏耳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父親和叔父在那裡合辦一個為電站和照明系統生產電機、弧光燈和電工儀表的電器工廠。在任工程師的叔父等人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地受到科學和哲學的啟蒙。1894年,他的家遷到義大利米蘭,繼續在慕尼黑上中學的愛因斯坦因厭惡德國學校窒息自由思想的軍國主義教育,自動放棄學籍和德國國籍,隻身去米蘭。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1896年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學,1900年畢業。由於他的落拓不羈的性格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為教授們所不滿,大學一畢業就失業,兩年後才找到固定職業。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他利用業余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大學的博士學位。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從此他才有緣進入學術機構工作。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語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教授。1914年,應M.普朗克和W.能斯脫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應H.A.洛倫茲和P.埃倫菲斯特(即P.厄任費斯脫)的邀請,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回德國不到四個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投入公開的和地下的反戰活動。他經過8年艱苦的探索,於1915年最後建成了廣義相對論。他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要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A.S.愛丁頓等人的日全食觀測結果所證實,全世界為之轟動,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沙文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1933年1月納粹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到美國普林斯頓,任新建的高級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1939年他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L.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原子彈,以防德國佔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5年4月18日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普林斯頓。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
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創立了相對論,並發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一生為現代物理學發展做出了卓絕貢獻。其最卓絕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自古以來都認為,雖然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它們的運動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受物質的分布及其運動影響的。由此,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天才的物理學家牛頓也相信這一看法,據之提出了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觀念。愛因斯坦不同意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和絕對運動觀,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如月球上事件發生的時間是相對於地球這個參照系來說的。在同時性是相對的基礎上,他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間、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概念。因為時間的同時性都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所以都是相對的;而運動又是與時間緊密相連的,所以運動也都是相對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運動是不存在的;空間和時間是緊密相連的,所以絕對空間也是不存在的。從而,愛因斯坦把看起來似乎是彼此無關的時間和空間聯系了起來,使它們成了相互密切聯系的對立統一體,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1916年,愛因斯坦又經過10年探索,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廣義相對論是一種沒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論,是適用於所有參照系的物理定律。它與狹義相對論不同,狹義相對論僅僅適用於不存在引力的物理過程。研究的是直線、勻速相對運動的參照系;而廣義相對論研究的是作任何運動的參照系,既適應直線、勻速運動的參照系,又適應加速運動和旋轉運動的參照系,因而它是相對論大廈的第二層樓房。廣義相對論進一步表明,時間和空間並不是孤立的,物質的分布和運動也反過來決定時間和空間的結構。它們之間也相互影響,是對立統一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近代科學技術在幻世紀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導致了古老物理學的徹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學第三次理論大綜合,進一步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發展的基石。
『陸』 愛因斯坦是哪國人
愛因斯坦是美籍瑞士雙重國籍的德國猶太裔。愛因斯坦身為猶太人,生於德國,發表相對論於瑞士,獲美國瑞士雙重國籍。
1901年 愛因斯坦22歲,這一年是愛因斯坦一生中最落魄彷徨的一年,雖然拿到了畢業證,但班裡一共五位同學,他未來妻子同班同學米列娃沒有拿到畢業證,其餘三名都順利留校擔任助教。愛因斯坦提出了留校申請,被拒之門外,試著像瑞士德國波蘭的物理學家申請助教職位,但都石沉大海。
四年後的1905年3月,愛因斯坦完成光電效應論文。4月,用新理論測量分子半徑完成博士論文。11天後愛因斯坦關於布朗運動的論文完成對原子學說蓋棺定論。6月 ,關於移動物體的電動力學論文出世,也就是狹義相對論,改變人類認識宇宙的方式。最後一篇論文關於質能方程的論文,推導出 E=MC2,5篇論文的發布建立起現代物理學兩大基石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1896年 17歲。放棄德國國籍。
1896-1900年 17-21歲。在蘇黎士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學習並畢業。
1901年 22歲。取得瑞士國籍。申請科研職位無果。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
1920年 41歲。德國開始攻擊相對論和「猶太物理學」。
1921年 42歲。初訪美國,為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籌款。
1922年 43歲。訪問日本。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9年 60歲。妹妹瑪雅來到普林斯頓。在致羅斯福總統的信上簽字,敦促研製原子彈對付德國。
1940年 61歲。入美國國籍(保留瑞士國籍)。
『柒』 愛因斯坦是哪國人啊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烏爾姆市,現代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00年畢業於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愛因斯坦獲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
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33年移居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職,1940年加入美國國籍同時保留瑞士國籍。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逝世,享年76歲。
歷史評價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領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場論。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貢獻。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捌』 愛因斯坦的生平和貢獻是哪些
愛因斯坦出生德國猶太人的家庭,是一位科學家,他發明了很多科學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為核能開發奠定了基礎,他是除了牛頓之後,世界公認的偉大的物理學家
『玖』 愛因斯坦的資料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是著名的德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1]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創立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他創立了代表現代科學的相對論,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1999年(己卯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中文名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外文名
Albert Einstein
別名
愛因斯坦
國籍
美國、瑞士雙重國籍
民族
猶太族
出生地
德意志
出生日期
1879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
1955年4月18日
星座
雙魚座
血型
O型
職業
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
畢業院校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大學
主要成就
提出相對論、質能方程式解釋光電效應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
代表作品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廣義相對論基礎》
榮譽
1921年(辛酉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著名公式
E=mc^2
主要榮譽
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信 仰
反納粹主義 錫安主義
智 商
146
掌握語言
德語、義大利語、英語
黔西第一小
二(2)班
趙相丞
希望被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