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怎麼看待大學生

德國人怎麼看待大學生

發布時間:2022-06-06 16:48:06

A. 德國人不看重學校好壞只看大學成績留學生在德國找工作難么

找工作的時候還是看是什麼學校的,亞琛成績2點多的就比其他小UNI1點多的還受歡迎。申請的時候,APS的成績更重要。找工作要看個人實力和運氣,留在德國的中國學生也不少,但是,我覺得有些經驗後回國才是最好的,歐洲經濟的發展就是這么個速度了,人們生活在很緩慢的節奏里,年青人的機會沒在國內多

B. 關於德國人的教育問題,請不要復制,謝謝。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中等教育的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艾伯特總統就頒布了義務教育法。目前德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制(巴伐利亞州為13年,因為德國是聯邦制國家,除了外交和國防歸聯邦政府統轄,每個州在社會事務領域享有相當大的自治權)。德國的義務教育制內容龐雜,其中有三項重要規定最引人注目:1.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必須上學,殘障兒童則上為他們開設的特殊學校,並進行職業培訓。否則家長要承擔法律責任,輕則罰款,重則入獄。2.從1960年起德國的公立中小學不僅不收學費(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大學也是免費的),而且還免費提供部分課本、文具等。在偏僻的鄉村,學校必須免費提供接送車輛,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若要住校,則享受學校的困難補助。私立中小學,在允許學校收費的同時,國家也給予一定的資金援助。3.德國的小學一律實行四年制,小學畢業時,根據孩子多年的學習狀況來決定孩子進入什麼樣的中學。
中等教育並無初中高中之分
第一類學校(有點像我國的普通高中,我們的聯系學校寧芬堡中學屬於這一類),接納小學四年成績最好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完成8-9年(除巴伐利亞外其他各州均為8年)的學業、高中會考合格並拿到畢業證書後,無需參加「高考 」,根據自己的意願可以直接上大學,至於上什麼樣的大學,主要依據是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成績。需要說明的是,德國中學生的「成績」與我們的「成績」有很大差別,除了每學期1-2次知識考試,主要科目結業時有會考外,還要計入學生課堂討論、社會實踐、完成作業情況等因素,可以說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在較長時段中綜合素質的發展狀況。你若要就讀如慕尼黑大學、慕尼黑理工學院、柏林自由大學、科隆大學、洪堡大學、波恩大學、
漢堡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那好,除了意願外,你得拿出整個中學階段的「成績」來。光有「意願」而「成績」不夠,那就只能申請其他大學。假如你申請的大學當年沒有位置,可以等到第二年、第三年。總之,只要想讀書,總有大學上。
第二類學校(有點像我國的職業高中)接納的是小學四年成績中等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後,則進入高等技術學校(相當於我國的職業技術學院)讀書。
第三類學校(有點像前些年我國的初中中專)接納小學四年成績靠後的學生。這類學校的學生中學畢業後,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而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當然,聘用單位的老闆必須出資送你參加相關的職業培訓。德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無論干什麼工作都必須經過職業培訓。當售貨員,須到商業學校培訓;當個建築工人吧,要經過建築學校培訓;連子承父業的年輕農民在家種地也得有農校畢業證書,否則,銀行不予貸款,也不能享受歐盟的農業補貼,而缺了這兩者,農民就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產。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學生要到初中畢業(16歲左右)才實行分流,要麼進入普通高中,要麼進入職業高中,要麼就讀初中中專。相比之下,德國小學畢業的學生只有10歲左右,這么小的孩子因為其小學4年的學業表現,就必須在少不更事的年齡選擇讀什麼樣的中學,粗一看,這樣的規定近乎違反人道原則。
入門難而要求高
在德國,我了解到,中小學教師的職業有非常不錯的收入。據政府的相關統計,德國政府支付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為人均國民收入的2倍多。德國中學教師人均年稅前收入超過45,000歐元,與德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職員的人均年稅前收入相當,與其他一些行業相比,中小學教師屬於名副其實的「中高收入階層」。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教師的收入也有一定差異,但不會很大,至多為30%左右,因為德國社會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這種價值取向已滲入他們的血脈,積淀成為一種民族文化。放眼整個世界,德國中小學教師的收入高於除瑞士以外的其他工業化國家而高居全球第二。
在德國,中小學校教師不像我國那樣存在職稱差別。如果你工作已有年月,且深孚眾望,那麼,你和一般教師的差別在於你有一個「資深教師」的頭銜。對於一所有100來名教師的中學來說,每學科「資深教師」至多那麼一、兩個而已—有些學科甚至沒有。由於沒有職稱和其他名目繁多的榮譽稱號,更沒有荒唐的「主科」和「副科」的門戶偏見,因此,決定德國中學教師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教師的年齡及婚姻家庭狀況。結婚、生孩子會使老師的收入增加,年齡越大,工資也越高,如果是「資深教師」,收入也會比其他教師高一點。譬如庫茨先生(一位令人尊敬的虔誠的天主教徒,當初,寧芬堡中學代表團來我校訪問,庫茨先生是德方的主要發言人。這次作為我們此行的全程陪同),符合上面所列的三項條件,他的月收入是70 00歐元,每年拿14個月,年收入是98000歐元,納稅和交完各種保險後,年實際收入是56000歐元。在職業屬性上,德國的中小學教師屬於國家的公務人員,受不解僱的保護,無失業之虞,而且每年還有兩個很長的假期。
這么好的收入待遇,使得德國中小學教師任職資格的門檻也隨之提高。在我國,大學本科生或碩士生、博士生都可直接到中小學應聘任教。在德國,情況要復雜得多。你若想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至少要過三道「關口」。首先,你得拿到大學本科或者更高的學歷。其次,你得一本正經地接受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訓練,參加權威機構組織的相關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最後,你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
據庫茨先生說,這三關都不是輕而易舉能闖過去的。與我們國家正相反,「上大學容易畢業難」,這是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的常規。在德國,大學學制一般為理工科4年,人文科5年,醫科8年。大學前兩年學基礎課,考試不及格不能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第二階段是專業課學習,考試及格才能拿到學分,只有積累了足夠的學分,才能拿到大學畢業文憑。由於大學學習要求很高,加上許多學生要一邊打工補貼生活,一邊又要隨「不懂變通」的教授們認真讀書,因此,無論是基礎課考試,還是專業課學分,都難以一帆風順。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越來越長,據了解,目前德國大學生從入校到畢業,平均需要7年, 4-5年能畢業的人是少數。如果想當教師,好不容易拿到畢業文憑後,還要應付心理學、教育學考試,尤其是難度最大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這大約要花3年左右時間,而且,即便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培訓應考,也不一定能夠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再加上自20世紀80年代起,德國的出生率呈下降趨勢,中小學校學生人數減少,教師職位空缺主要靠自然減員,而德國的制度設置又基本杜絕了「走後門」的陋習,單純的德國人要想成為中小學教師,競爭和篩選十分激烈,只有那些真正熱愛教育而又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成為教師。而一旦實現當教師的夢想時,年齡已在30歲上下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職業備受尊重,基礎教育界人才薈萃。
正是在上述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加上德國中等教育的寬松環境,德國的中學就有條件實行一種在我們看來有點匪夷所思的教師任課制度。聯邦教育法規明確規定,凡中學教師必須同時勝任兩門以上學科教學任務。我熟悉的庫茨先生,既是英語學科資深教師,又教拉丁語,同時還擔任高年級學生的就業輔導課。在寧芬堡中學,多數教師要上三門課。庫茨先生告訴我,他的一位同事UlrichKretzinger(尤里查·克里辛格爾)老師同時兼任德語、德國文學、宗教、經濟、心理五科的教學任務。除了多科任教,德國中學教師的課時數初看也讓人嚇一跳。在巴伐利亞,每位教師每周任課不得低於2 4課時(據說在德國其他州乃至許多西方國家大抵如此),寧芬堡中學的老師通常為26課時上下,平均每天授課5節左右。當然,如果將他們日常的教學過程這一決定因素考慮進去,這樣的課時數,就其對教師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而言,恐怕還不如我國高三年段每周10課時的工作量。

C. 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很多,但為何很多女生去了德國留學顏值會暴跌

因為德國人學生對時尚潮流不是很追求,以學習為主。

D. 德國人排斥中國人

確實是的。德國人,日本人,最看不起中國人這種散漫, 投機取巧,做事不嚴謹,偷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勁,所以,如果你想去德國和日本生活,必須得嚴格要求自己。否則,你會被人家排斥。拿日本來做例子,日本無移民政策,接受難民甚至少於歐洲其他比日本窮的國家,但是日本卻積極出錢救助難民。可以這么理解,日本寧可出錢救濟難民,也不願意接受難民。北海道還出過美國人泡溫泉遭拒事件。還有,如果在日生活很久的外國人,想加入日本國籍,也是相當難的。日本審查外國人入籍,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最嚴格的。德國也差不多像這樣排斥外國人,只不過沒日本這么強烈而已。

E. 據說德國的大學是不收學費的,那麼來自外國的學生也是如此嗎

並不是。德國的大學並非是全部不收學費的,但是對於德國大部分的公立大學來說,不論是本國學生還是外國學生,的確都是不收學費的,只會收200歐元(1600元)學費注冊費。對於私立大學,還是會收學費的。

F. 愛讀書的德國人講了哪四件事

德國是個盛產哲學家、思想家和詩人的國度,德國人酷愛讀書、而且推廣全民讀書。德國社會沒有應酬文化,讀書是休閑、打發時間最好的方式之一,公交里、地鐵上、聚會、度假甚至洗澡時,德國人都會充分利用時間來讀書,逐漸養成了全民讀書的習慣和讀書的氛圍,呈現出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這種讀書文化也是國富民強的德國具備的軟實力之一。

每天晚上,試著在睡覺前一個小時把所有噪音、視覺的刺激都隔絕,靜靜地捧起一本書讀起來,得到的不僅僅是身心上的休息、也會盡快地入睡、得到好的睡眠,這是一天里最好的放鬆儀式,會讓人第二天早上神清氣爽。

G. 中國和德國的大學教育有哪些不同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一、中德教育的比較:
第一,畢業率.德國大學普遍畢業率較低.象TU-DARMSTADT,很多專業每年百分之五十的畢業率是很正常的.我的理解,他主要難在KLAUSUR(閉卷考試),大部分考試還是有規律可尋的,但每個專業總有幾門所謂殺手課.很多人考3次都不過,只能被開除.另外的德國的教授並不象中國教授那樣通情面.不過就是不過,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中國的大學畢業率是很高的,一個班最多也就幾個拿不到畢業證,因為考試要求松.學生很容易通過.當然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中國學生是通過高考上的大學,寒窗苦讀12年.這個關卡是很難的(當然現在容易些了).上了大學再要求很緊,學生肯定瘋掉了.德國學生是通過ABITUR(高中畢業考試)拿成績自己申請大學,這個難度要比中國的小.要知道德國學生大學以前和中國學生從學習負擔上真是沒法比.
第二,學分制.中國大學學分制的改革是個非常有意義的話題.由於他的變化會讓大學發生方方面面的改變.德國大學實行完全學分制,就是你修夠了你學科內的學分就畢業,你如果有能量,一學期就可以考完所有考試,如果你不想學,一年不考試也沒人管你.所以德國大學沒有4年本科3年碩士之說.只有一個規定學期數.很多學生在大學呆了10年也沒畢業,學校也不管.當然,現在德國教育體制也在變革.對於長期呆在大學的學生採取高收費的措施.中國大學具我所知基本還是模擬學分制,就是必須4年畢業,這里的學分其實已經失去他原有的意義了.
第三,學習模式.德國大學的教育是多樣化的,比如我的專業,並不只有VORLESUNG(大堂課)這么簡單.象涉及機械,力學方面的有UEBUNG(練習課),而他的老師是高年級的學生.練習課成績帶入最後的考試成績.而TUTOR(練習課助教)自己也有金錢或成績得到.這樣的方法調動了各個方面的積極性.督促了學習,加強了各年級學生的交流,非常值得借鑒.團體化協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上面的兩種課,基本上每個專業都會有SEMINAR(討論課).對於一個題目,助教往往強調要分組,幾個人合作,最終只看小組成績.如去年我們幾個做一個挖掘機前的抓鬥的任務.一個人做一部分.誰撤後腿都不行.最後說一句,德國人的團體協作能力很強.而個人卻很一般.而中國學生一般來說個人能力很強,但總喜歡單槍匹馬.這估計和咱們的性格以及教育有關吧.
第四,學生工會組織,和中國區別很大,德國的學生會組織很強大,而且完全獨立於校方.舉個例子,黑森州大學從07年冬開始收學費,其實不多,一學期500歐元,相當於5000人民幣吧,現在中國大學也差不多了,中國學生會能幹什麼?可德國大學生不願意了,我們大學的學生會天天組織學生遊行,甚至拉攏教授們一起出來,很多老師挺身出來為學生說話,說自己當年如果收學費就完成不了學業,現在也當不成老師.結果這個學費只交了一年.就停了,到現在黑森州大學還是免費大學教育. 而中國大學的學生會是建立在大學之下的,受校領導控制.實話是說,不知道他為學生做什麼了.
第五,學校設施.區別最大的是住宿,德國大學沒有住校一說,一般學校只提供部分出租房,價格比一般房屋便宜些但有限,更多的學生自己租房子.這其實是一筆很大的費用.而中國大學是由學校提供宿舍,價格相當便宜.
第六,學生優惠措施.這一點在德國有明顯體現,學生待遇體現在各個方面,舉兩個方面.比如我憑借學生證就可以免費乘坐除ICE,IC(指特快列車)之外的任何交通工具,火車,汽車都可以,面積是將近整個一個黑森州.南北差不多200公里.東西差不多100公里.而德國的車票是很貴的.這就免除了一項大負擔.另外,學生的稅卡是一級的,就是怎麼打都免稅.要知道德國的稅收是很高的.至於中國的學生待遇,除了那個一年兩次的半價火車票.真不知道其他的了.
二、大學教育目的
現代社會大學教育培養目標是以社會為目的。雖然它為適應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專業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但在這同時,它也喪失了自己的個性,淪為社會的婢女。為此,大學教育必須以人的發展為目的,把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使他們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和修養,能夠按照人的樣子組織世界。這樣,大學教育才能從目前唯社會是用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來,才能引導社會文明發展。這樣,大學畢業生將不是物的存在,而是人的真正存在;不是單面人,而是內涵豐富的人。他們到了社會上,不僅能夠謀生創業,而且完全能夠承擔起改革社會的重擔。
(1)目的之一:對自我的認識。大學教育的重要性並不完全在於學生學會了多少專業知識,掌握了多少技術,更重要在於使學生學會認識自我;
(2)目的之二: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大學生作為有知識、有思想的社會一分子,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學業,更應關注他人,關注集體、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3)目的之三:對知識的追求與探索。大學是知識經濟之根,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大學教育的一個最基本目的就是對知識的探索與傳播;
(4)目的之四:與自然環境的協調。通過大學教育意在使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生命,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使他們能形成環境道德觀,養成關心與愛護環境的素養。
三、大學教育意義
大學教育最獨特的功能在於,通過教育和輔導,開啟年輕人的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廣納新知,恩維活躍,同時能夠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學識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服務。不少人似乎都曾對大學教育的必要性心存疑惑。事實上,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在他們需要培養忠誠/敬業等職業精神時,他們被父母送進了大學。而當他們度過快活的大學時光,走出校園時,正值生命的黃金時期,他們這時卻很難使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結果,大好的時光蹉跎過去,眼睜睜地看著成功的機會與自己擦肩而過。
在某種角度而言,大學教育其實是一種個人力量的投資。年輕人從這種投資中要獲取一種知識創造的力量。這種力量包括思考問題的能力與堅定的意志力。判斷大學教育是否有其必要性的重要標准,就在於是否獲得了這種力量,或者說是否獲得了這種能力。任何成功者都具備思考問題的能力。而公司在聘用人的時候會更傾向於尋找怎樣的人才呢?美國一些大公司的人事主管,他們當中大多靈敏的回答是;具有正確的思考能力的人。
大學教育最獨特的能力,合他們能夠廣納新知,思維活躍,同時能夠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學識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服務。而對年輕人而言,大學教育實現了從一個自我的轉變。羅斯金曾對此有一個著名的論斷;「教育並不只是教導人知道他們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導人們去做他們以前不會做的事。」「認為教育僅僅是學習知識,」帕卡德教授說,「是一種極其貧乏,沒有出息的想法.人們所需要的遠遠比事實要多,比如勇氣.誠實.力量.榮譽感.正義感等等.。」
盡管現在的大學教育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不能完全否定大學教育的意義,而且,我更傾向於相信;那些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就。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大多數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占據了社會榮譽的最大份額,對整個社會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經過訓練得技術熟練的雙手一樣,能夠比那些未經訓練的蠢鈍的人要更清晰而明確地找到自己的道路和發展方向。接受高等教育是必需的,但我們不能更新喪失敬業,忠誠和勤奮這三種優秀的品質,因為它們是我們能夠獲取成功的前提和基礎。

H. 關於德國留學

到德國留學,能夠用德語理解並進行交流是基礎的基礎。一般來說,新生入學前都要經過學校的語言考試,或必須持有德國高等院校承認的德語水平資格證書。但如果是讀博士學位,經指導教授的許可也可以不通過語言考試,但必須有很好的英語水平,能夠用英語做博士論文和答辯。 對外國留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入學德文水平考試是「高校入學德語水平考試」,也叫「 DSH 」 ( 或稱為 pnds) 考試。除「 DSH 」外,歌德學院的德文水平考試證明在德國也很好用。還有一種語言考試叫「 zdaf 」。它所要求的基本學時是 400 到 600 學時。目前,德國越來越多的學校要求申請入學者首先要通過這種考試。

這兩所比較強: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德國慕尼黑大學(Muenchen)

一般德國的教授是不回信的,哪怕你寫一百次!
除非,你現在的學校與德國的高校有校際關系,彼此認識!
德國的教授太氣人!

下面是為你找的一些資料:
留學德國指南

為什麼選擇德國
獎、助學金
一般來說,德國大學不發任何獎學金。因此,向德國大學申請獎學金並沒有多大意義。
不過,德國設有很多機構頒發獎學金,也頒發獎學金給非德籍學生。

在德國,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簡稱 DAAD) 是負責獎學金事務中最龐大的機構。不過,一般來說,只有高年級的大學生才有機會拿到DAAD的獎學金。而且,還視乎學生所學的專業或國籍的情況,有些獎學金只讓已拿取碩士學位的人士申請。

其它獎學金機構頒發獎學金的原則各有不同。基本來說,大抵以成績優越作為原則。

德國對外國留學生的政策

為適應對外經濟、貿易、文化和學術交流的需要,德國政府著眼於未來,近幾年在對外文化政策,尤其是在外國留學生政策方面不斷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並採取種種措施吸引外國的優秀青年去德國留學,為外國留學生和青年學者攻讀學位、進行學術研究提供逗留方便。近幾年德國大學中外國留學生人數的比例逐步增長,計劃達到學生總數的10%,約28萬人。

為此,德國許多高校對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作了一些調整和改進,有些專業設立了用英語或英、德雙語授課的國際課程。此外,攻讀學位也有了新的途徑,現在既可以按傳統方式直接攻讀"碩士"(Diplom, Magister),也可以按改革的辦法在一些高校先讀新設立的"學士" (Bachelor) 學位,接著攻讀"碩士" (Master) 學位。獲得"碩士"學位後,還可以繼續攻讀"博士"(Doktor) 學位。

目前在德國高校注冊的中國留學生約有20000多人。另有數以千計的科學技術人員和學者在德國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從事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1999年在中國簽發的大學學習簽證為3943人次。2000年更達到了7651人次。

留學必備材料
准備申請大學入學首先應做些什麼?

首先應確定自己的專業。為此,事先獲得詳盡而可靠的信息是絕對必要的。申請者可向設有此專業的幾所高校外事處寫信或通過E-mail索取申請該專業的有關介紹材料和申請表。聯系時應附上一份德文或英文的個人簡歷 (Kurzer Lebenslauf);如有可能,最好附上一份能證明自己學業成績或學歷的材料的復印件。
此項工作一般應提前一年或至少半年進行,以便有充分的時間做必要的准備。

申請綜合大學 (Universitaet) 的一般步驟。
一般可分為3個步驟:
1. 按照地址給擬申請的大學外事處寫信(用德語或英語),簡單做自我介紹,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和學歷(所學專業和學位),說明擬申請的專業和入學學期 (Wintersemester或Sommersemester),並索取相關資料和申請表。
2. 按照德國大學回函的要求准備各種申請材料。
3. 一次無遺漏地寄出全部申請材料,包括填好的申請表 、語言證明或證書以及必須公證的材料。

申請應用科學大學 (FH)

1. 首先要提前半年或一年給所申請的學校寫信,內容是:作簡單的自我介紹(包括學歷);索要專業介紹、申請入學須知和該校自製的"入學申請表";了解"入學資格審核處" 的通信處。
2. 收到回函後把本人各種學歷證明材料(包括語言證明和實習證明等)寄給該州的應用科學大學入學資格審核處。
3. 待得到肯定答復後,即獲得"應用科學大學入學資格"(Fachhochschul-zugangsberechtigung) 證明後,再將全部材料(包括:入學資格證明、填好的入學申請表、經過公證的各種學歷證明和實習證明以及語言證明)寄給學校(只限本州)正式提出申請。
在此過程中應有計劃地安排各項工作,做到有條不紊。尤其應注意學校來函中提出的專業方面的特殊要求,以便早做准備。

申請FH是否必須有實習證明?
申請工程、設計等諸多的專業均要求提交有效的實習證明,這一點務必盡早向學校了解清楚,及時准備和安排,否則將會措手不及。如果沒有做過專業實習,不妨寫信多向幾所FH進行咨詢,看是否有的學校可以允許到校後利用假期在德國彌補。

申請藝術類和設計類專業

藝術類專業對申請者都有些特殊要求,所以一定要事先(最好提前一年)給相關大學寫信索要有關本專業的背景材料,然後根據要求及時寄去本人的作品以及其他資料,以免由於信息不準貽誤申請。

一旦作品通過預選 (Vorauswahl) 收到學校的"考試通知書"後,應立即辦理有效簽證赴德參加"專業能力考試",如考試通過即獲得"專業入學資格",持合格的語言證書即可正式入學。

申請哪些專業必須參加"專業能力考試"(Eignungspruefung)?

申請藝術(如繪畫、雕塑等)、設計(如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等)、音樂(如聲樂、器樂、作曲、樂器製作等)和體育等專業均須參加"專業能力考試"。

音樂、藝術和設計類專業的申請者在入學條件和德語水平要求方面能有什麼例外嗎?

基本要求和其他專業的申請條件相同。但音樂、藝術、設計類根據不同的具體專業需要提交一定數量的作品(習作)參加預選。德語水平的要求和其他專業基本一致,在個別情況下可適當放寬。
音樂、藝術、設計類專業申請者如具備特殊才能,德國藝術院校及FH的設計類專業可在學歷不夠的情況下酌情破格錄取,但必須通過"天才生考試"(Begabtenpruefung)。
"名額限制"專業

有些"熱門"專業,由於申請人數過多而學習位子有限,聯邦或各州大學則對新生 (Studienanfaenger) 實行"名額限制" (Zulassungsbeschraenkungen: Numerus clausus, NC)。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名額專門分配給外國留學生。能否被錄取的關鍵在於申請者的學習成績(高考成績 + 大學的成績,折算);新生有可能要參加一個專業筆試,最後擇優錄取。

哪些專業屬於"名額限制"范圍?
實際上沒有一個絕對的限制范圍,這要由聯邦(硬指標)和各州大學(軟指標)視情況而定。一般說來,同外國學生相關的"熱門"專業有:醫學、葯學、生物學(包括生物化學、生物技術等)、心理學、信息學、建築學、國民經濟學、企業經濟/管理學等等。

申請材料應何時寄往德國?

綜合大學(Uni)受理入學申請的截止日期一般為:
1.夏季學期(SS):1月15日 (4月上旬開學)
2.冬季學期(WS):7月15日(10月上旬開學)
個別大學的入學申請截止日期可能提前,特別是國際課程的入學申請截止日期,各校、各專業並非統一,請注意校方的通知。
申請材料(一定要有德國使館文化處留德人員審核部 Akademische Pruefstelle / APS 的審核證明)一般應在受理截止日期前兩三個月或更早一些時間寄出為好;材料不完整,最好不要寄出,以免貽誤申請。
表現自我,擴散思維——談APS及留德

Bunke博士11月中旬從中國考察APS等事宜後回到德國。首次中國之行給他帶來的興奮一時難以降溫。目前,APS考試的通過率沒超過60%。那40%多的失敗率,不僅僅是語言障礙所致,更是思維差異的結果,文化差異的結果。為此,我請他為面對APS的中國學生出出主意。
Bunke博士首先想糾正中國人對APS的誤解。他說,APS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考試,而是一個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請你談談你為什麼選擇留學德國,談談你學成之後的打算,都屬APS提問的范圍。在德國人看來,做事的目的和計劃與做事的過程一樣不可或缺。但令Bunke博士倍感驚訝的是:中國學生對自己的前途幾乎沒什麼規劃。對「未來打算」這一提問的回答是:1/2的學生說「不知道」,另1/2的學生回答得很簡單:「學成後回中國找工作」。作為德方,他們多麼想聽聽,正在中國發生著的這股前所未有的留學德國熱潮的主體——中國年輕人的肺腑之言呀!僅2001一年德國就收到來自中國的入學申請材料15000多份,超過任何其它國家。這批中國年輕人投入了自己的青春,他們的家長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留學德國,是家庭所作的選擇。難道,就沒什麼可期待,沒什麼可計劃的嗎?

其次,德方希望從APS中了解中國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擴散思維的能力,而不是單一核實對某一專業知識的記憶力。Bunke博士和APS駐中國的負責人Otto女士共同的感覺是:中國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尚可,但忽視了培養如何靈活運用知識,尤其是如何博採多種學科之長,來解決某一專業問題的能力。

Bunke博士在中國時曾問學生:如果給你百萬美元,你將做什麼?回答令他失望:有的說,買房子;有的說,買IT 股。沒有一位對那「百萬美元」作出綜合預算,更沒有宏觀考慮。年輕人的思維本該是最不狹隘,最發散式,網路式的呀。

再次,Bunke博士覺得,阿拉伯人善於口頭交際,而東亞人善於筆頭交際。他認為,中國的年輕學生從中國教學體制向德國教學體制過渡的適應期2年都不夠。這比其它外國留學生要長至少一倍。據他透露,他所在的德國大學內,經過DSH 和Vordiplom 考試之後,有35%-40%的中國學生會被大學淘汰。這個淘汰率高於其它外國留學生。不同的是,在最後學位考試中,中國留學生的通過率則遠高於某些其它外國留學生。比如,一些來自西非和阿拉伯國家的學生,語言能力強,對新環境的適應性也好。他們通過DSH 和Vordiplom 考試的比例很高。但他們的學位考試通過率卻很低。很多德國教授都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希望有社會學學者對此現象進行研究。目前,德國人對中國的碩士教育較信任。所以,德國教授更樂意接受中國博士生,尤其是不很年輕的中國博士生。德國需要來自中國的高層次人才,需要有責任感的中國人。德國方面希望來德國的中國人在組成結構上有所調整。

對德國的適應能力還包括社交能力,譬如,與各辦事機構公務員的縱向交往能力和與周圍人的橫向交往能力。Bunke博士很懷疑中國學生是否注意到他們自己正處在德國的國際環境中,他更不清楚中國學生是否有意在世界全球化進程中利用這一國際環境。他舉例說,由老生帶領剛入學新生的「環境適應周」辦法已持續實行了十五年。十五年來,直到下一學期,才有了第一位中國老生志願報名當新生的引導人。新生中的大頭是中國學生,但志願者向來都沒有中國老生。中國學生跨出國門,最需要的是引導。他們花大把的錢去委託中介辦理出國,很有「中國特色」。但社交能力,是沒法委託給「中介」培養的。Bunke博士指了指他辦公室牆角上三十多份由一樣的信封包著,每份約3厘米厚的申請材料——這又是湖北某中介公司寄來的,還沒來得及打開呢。

說起「中介」,Bunke博士認為,中國年輕學生更需要的是合適的引導人,而不是花2000 歐元買一份材料的那種服務。2000年以前那兩年,中國向德國大學遞交的申請材料中,假材料佔10% 以上,累計有幾千份。有的在大學學了3年,卻拿出了學習過4年的證明;有的說是某專業畢業,但那所大學根本沒有開設過那專業,等等。通過遼寧某一中介公司辦理的材料中,90%為假材料。這曾一度影響了德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也損害了德國大學生的利益。其實,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國學生本人。這會影響他們的一生。2001年推出APS後,這一情況得以好轉。

最後,Bunke博士提出,希望中國學生在學習普通德語的同時,也要注意專業德語詞彙的積累。在APS對話中,這個問題也很突出。
請仔細閱讀此須知,以幫助您正確填寫審核申請表。
審核申請表可以在審核部前台免費領取或在德國駐華大使館網站下載。

第1項: 請先通過中國郵政電子匯款相應的審核費用,並將匯款單號碼寫在此處。如果不提供匯款單號碼您的申請將無法受理。(右側申請號不填)

第2項: 左側填寫姓,右側填寫名字。姓名拼音要與護照上的寫法一致。

第4項: 中國地址用中文書寫並註明郵編,國外地址用外文書寫。

第5項: 身份證號務必填寫。如果已有護照,請務必填寫護照號碼。

第11項: 參加高考地點,時間和高考成績。如果為保送生, 請註明保送理由。

第12項: 在相應的方框中打勾 þ

第13項: 請您務必填寫清楚您在學校已經完成的學期數和注冊的學號;如果您已經畢業,請您務必填寫清楚您的畢業證書號碼和學位號碼。在讀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學生均需填寫清楚您在中國國內大學讀書的起止時間。

第14項: 在相應的方框中打勾 þ

第15項: 如果您已經收到德國高校的入學通知書,請填寫德國高校名稱,在德國的計劃學習的專業。如果還沒有獲得,此項不填。

第16項: 請您按申請時的實際情況填寫,並在相應的方框中打勾 þ。其他類型語言證明請填寫您所獲得的德語語言考試證書的類別及獲得時間/地點,。如DSH等。

第17項: 請您按申請時的實際情況填寫,並在相應的方框中打勾 þ,同時註明您學習英語的時間,學期或學時數。其他類型語言證明填寫您所獲得的英語語言考試證書的類別及獲得時間/地點。

匯款地址:請您將審核費用通過中國郵局以郵政電子匯款的方式匯給我們。

收款人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8號,亮馬大廈2座0311室(100004)

收款人姓名: 德國駐華使館審核部

匯款人姓名: 請務必填寫申請人本人姓名

* 注意:匯款時請不要設置取款密碼,並注意保存好匯款單收據

* 注意:請按照您所屬的不同情況(一般中國境內的申請人/已經在德國的申請人/藝術音樂類申請人)匯相應數量的人民幣。如果少匯,則不予處理您的申請;如果多匯,則多出的部分不予退回。

德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留德人員審核部

地址:
[100004]
北京朝陽區東三環北路8號,亮馬大廈2座0311室
電話: 0086–10–6590 7138
傳真: 0086–10–6590 7140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deutschebotschaft-china.org

對外辦公時間:
接待來訪時間:

電話接待時間:

周一至周五上午 08:00-12:00

周一至周四下午 13:00-17:00

簡化簽證申請遞交時間
面試當天在審核部遞交
周一或周三上午08:30-11:30在審核部遞交
哪些人員不具備德國高校申請資格

說明:以下人員不具備德國高校申請資格(申請音樂藝術類德國高校的申請人除外)
• 中國高校兩年制大專在讀生和畢業生
• 中國高校三年制大專在讀生
• 高等職業教育學生
• 成人教育,自學考試,電大夜大,職業教育,
短期培訓等非中國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學生
• 初、高中生,及同等學歷

審核部介紹

留德人員審核部 (簡稱審核部,APS) 是德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的一個部門。 就德國高校的要求和中國留學生的情況,審核部對中國申請人的資格 (中國高校兩年制大專,短期培訓等非中國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不符合德國大學申請資格) 和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並在審核後出具相應的審核證書。沒有審核證書的申請者將申請不到德國優秀高校的學習位置。

如果中國申請人慾參加審核,就需要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其中中國申請人又根據不同情況被分為:「一般中國境內的申請人,已經在德國的申請人,藝術音樂類申請人, 」三類。三類申請人須根據各自不同情況提供不同的證明材料。具體細則請參見具體說明。

對於一般中國境內的申請人,審核部在對證明材料進行審核後,會致電申請人本人,約定前往審核部面試的時間。面試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在各約20 分鍾的筆試和口試時間內,將針對申請人在中國高校所學專業提出問題,不涉及申請人將在德國擬攻的專業。面試語言為德語或英語。

審核部出具的審核證書有效期為2年。得到審核證書的申請人,可以在審核部申請進入簡化留學簽證辦理程序。該程序是審核部與德國使館簽證處合作為申請留學德國的中國留學生提供一種簽證辦理程序。在該程序下,申請人不必親自前往德國使館簽證處面談。所需簽證申請材料請參見「簡化留學簽證申請程序」 。申請人在審核部進行面試時,可以同時提交留學簽證申請。但最終考試沒有通過的申請人不可以進入簡化簽證辦理程序。

簽證辦理
申請就讀德國語言班簽證須知

請注意:持此簽證者無權在德國上大學。那些計劃首先就讀德國語言速成班,結束後計劃在德國上大學者,必須首先通過留德人員審核部審核考試,獲得審核證書後,在學歷審核部遞交申請(語言+留學簽證),這樣可以在德國申請到大學入學通知書後直接在當地更換留學簽證,無須回國重新辦理。

僅以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參加德語速成班為目的的簽證申請者須遞交下列材料:

1.三份認真填寫的申請表(RK1200),分別貼上證件照
2.有效護照
3.德國語言學校出具的每周不低於20學時的德語速成班入學證明及已付至少三個月學費的收據
4.全部留學費用來源證明,可採取下列方式:

a)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銀行賬戶上為一學年至少6600歐元的存款證明。附加限制性條款:每月取款不得超過550歐元。這種賬戶也可以在德國某一銀行駐北京辦事處開設。 其他經費來源必須通過適當的材料有說服力地說明
b)由一位居住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人出具的不限金額數目的經濟擔保書或不可撤回的銀行擔保。此擔保須包括外國人管理法第83條和84條中提到的各種費用(交通和其他旅費、管理費、必要的官方陪同費,用於維持生活的公共資金,包括提供住房和可能需要的醫療和護理費用)。
c)獲獎學金證明

5.用德語書面說明就讀德語速成班的目的
6.對於未成年人:如監護人不能親自參加面談,附上有德文或英文譯文並經公證的監護人書面同 意聲明
所有材料須交一份原件和兩份復印件,材料不全的申請不能受理。本使館和德國主管機構均可要求申請人提供其他材料

簽證申請須最遲在語言班開學前八周遞交到使館。遲交的簽證申請在通常情況下不能得到及時地處理
* 簽證申請必須由本人按及時約定的時間遞交。預約申請時間只能於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1:30和星期一至星期四13:30-16:30打電話(010)65321925約定
* 每份簽證費為25歐元,以人民幣支付
注意:除簽證費外,簽證處的所有公務活動、申請表和申請簽證須知及預約均免費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四個簽證事務方面有固定轄區的代表機構:

1) 安徽、江蘇、浙江省和上海市居民或常住人員只能在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申請簽證。地址:上海市吳江路188號,靜安新時代大廈14層,郵編:200041,電話:(021)62171520,傳真:(021)62180004

2) 福建、廣東、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居民或常住人員只能在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申請簽證。地址:廣州市環市路339號廣東國際大酒店19樓,郵編:510098,電話:(020)83306533,傳真:(020)83317033

3) 香港和澳門居民或常住人員只能在德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申請簽證。地址:香港中區金鍾道95號統一中心21字樓(UnitedCentre,21st.Floor;95Queensway-Central,Hongkong),電話:(00852)21058777,傳真:(00852)21058788

4) 德國駐北京大使館主管中國其他地區居民的簽證事務。
留學簽證原則上只能通過留德人員審核部申請(參見另一須知)

只有能提供下列材料的簽證申請者才能作為例外得到使館的直接審理

1)三份認真填寫的申請表(RK1200),分別貼上近期的證件照
2)有效的護照
3)德國大學的無條件(bedingungsloser Zulassungsbescheid)錄取通知書(入學申請證明即Bewerberbestaetigung不行)
4)具有在德國上大學的資格證明,即最高學歷證明(大學畢業證書,如大學尚未畢業,須出示高考成績單和大學在讀證明)
5)留學期間的資金費用證明,可採取下列方式:

a)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銀行賬戶上存有一學年至少為6,600歐元的證明,附加限制性條款:每月取款不得超過550歐元。這種賬戶也可在德國某一銀行駐北京辦事處開設。
其他的經費來源必須通過有說服力的相應材料來說明
b)由一位居住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人出具的不限金額數的經濟擔保書或不可撤回的銀行擔保,此擔保須覆蓋外國人管理法第83條和84條中提到的費用(交通和其他旅費、管理費、必要的官方陪同費,用於維持生活的公共資金,包括提供住房和可能需要的醫療和護理等費用)。
c)獲獎學金證明

* 所有材料須交一份原件和兩份復印件,材料不全的申請不能受理。使館和德國主管機構可以要求提供其他材料。
* 簽證申請必須由本人按預約時間遞交,申請者可通過電話(010)65321925於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30至11:30及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13:30至16:30預約
* 每份簽證費為25歐元,簽證費以人民幣支付
* 注意:除簽證費外,簽證處的所有公務活動、申請表和申請簽證須知及預約均免費
* 一旦對您的申請作出決定,本使館會立即按您留下的地址將護照郵寄給您(為避免經第三方送達而出現問題,請留下自己的地址和電話)。本使館請您不要查詢審理情況

簽證申請須最遲在德國大學開學前交到使館。遲交的簽證申請在通常情況下不能得到及時地處理

赴德留學程序圖
辦理自費留學德國程序

1) 公證材料
包括(小學中學畢業證書可不用公證)高中畢業證書(如證書丟失,由校方出具證明)、高考成績、中國大學在讀證明(注冊證明)、在校各學年成績單;如已畢業,附上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

2) 申請審核
請將公證材料復印一套,共兩套材料,即:一套公證原件,一套其復印件;准備寄往德國使館文化處留德人員審核部進行審核;送審核前請仔細閱讀德國使館文化處審核程序;從網上下載或前往審核部領取審核申請表;填表前請將1700元人民幣通過郵局寄往審核部(切勿同申請材料一起寄往審核部);將表填好同兩套材料、一份語言(德/英語)學時證明(此證明無須公證)以及身份證復印件一起寄往或送往留德人員審核部。

3) 審核面試
審核部在收到申請人的匯款及材料後將先對其文字材料進行審核,文字材料審核合格後,向申請人發出面試通知(目前需等1-2個 月),面試是通過問答交談對申請人所學的大學課程,專業知識以及語言水平進行審核,面試時間為20分鍾,之前有15分鍾的准備。面試後兩周左右發出審核證明(審核證明有效期現為二年)。如第一次審核未通過,三個月後允許第二次申請審核,最多可申請三次審核。

4) 遞交入學申請
接到審核證明後即可向德國的大學遞交入學申請;申請材料包括入學申請表、公證材料一套、審核證明一份。(申請表從網上下載,復印有效,國際課程申請表可在校方網頁上下載)

5) 送簽
接到德國大學錄取通知後,直接到留德人員審核部送簽,無須前往德國使館;送簽前需完成申請護照及自保金存款;送簽時需提交:簽證申請表、照片三張、護照、自保金存款證明(由德國銀行出具)以及德國大學錄取通。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怎麼看待大學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