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有哪些著名的童話作家
雅各布·格林(Jacob Ludwig Carl Grimm,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國法學家、作家,和弟弟威廉·格林一起,創作《格林童話》,以格林兄弟之名為人所熟知。
E.T.A.霍夫曼的東西大多數都有很濃的童話色彩;豪夫童話也不錯。
⑵ 德國有哪些童話作家,我有急用,快!!!!!
《格林童話》由德國童話作家(格林)兄弟所作,
威廉?豪夫是德國十九世紀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但使他馳名世界的卻是他的童話、
⑶ 德國作家格林兄弟的作品有
格林兄弟興趣廣泛,涉獵范圍很廣。從1807年到1815年,他們搜集整理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出版。該書奠定了民間童話中引人入勝的「格林體」敘述方式,對19世紀以來的世界兒童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玫瑰公主》(既格林版《睡公主》)、《不來梅的城市樂手》等,以其豐富的想像、美麗的幢憬、善良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啟迪了孩子們的心扉。1816到1818年,他們又出版了兩卷集《德國傳說》,1835年出版了《德國神話》。 後來,《格林童話》作為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如今已被譯成各國文字多次出版,成為世界兒童文學的珍寶,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⑷ 小紅帽的作者是誰
《小紅帽》的故事從很早開始便已經有在歐洲的一些國家流傳,有人認為於起源於11世紀時比利時的一首古老詩歌。由格林兄弟收集整理。
出處:《格林童話》。主要角色有:小紅帽、大灰狼、獵人。
他們都是德國民間文學搜集整編者。出身官員家庭,均曾在馬爾堡大學學法律,又同在卡塞爾圖書館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學教授,1841年同時成為格林科學院院士。
他倆共同編成《兒童與家庭童話集》(1857年出最後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勇敢的小裁縫》……等名篇。
已成為世界各國兒童喜愛的傑作。此外,格林兄弟從1808年起,開始搜集德國民間傳說,出版《德國傳說》兩卷,共585篇。
他們還編寫了《德語語法》(1819~1837)、《德國語言史》(1848)及《德語大辭典》(1852)前4卷等學術著作,為日爾曼語言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4)德國童話有哪些作家擴展閱讀:
小紅帽是德國童話作家格林的童話《小紅帽》中的人物。「小紅帽」的故事版本多達一百多個,小紅帽最早的結局是被邪惡的野狼吞噬。
後來,在格林兄弟筆下,勇敢的獵人殺死大野狼,救出了小紅帽。在晚近的版本中,又成了小紅帽用剪刀剪破大野狼的肚皮,自己拯救了自己。
在某些版本中,小紅帽甚至成為充滿情慾的性感女郎。故事講述了從前有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喜歡戴著外婆送給她的一頂紅色天鵝絨的帽子,於是大家就叫她小紅帽。
有一天,母親叫她給住在森林的外婆送食物,並囑咐她不要離開大路,走得太遠。小紅帽在森林中遇見了狼,她從未見過狼,也不知道狼性兇殘,於是告訴了狼她要去森林裡看望自己的外婆。
狼知道後誘騙小紅帽去采野花,自己到林中小屋把小紅帽的外婆吃了。後來他偽裝成外婆,等小紅帽來找外婆時,狼一口把她吃掉了。幸好後來一個勇敢的獵人把小紅帽和外婆從狼肚裡救了出來。
《小紅帽》這個童話故事告訴人們,像小紅帽這樣一個隨性的浪漫人生計劃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只求盡情享受游盪的快樂,滿足自身與自然的慾望,走自己的路塑造自我。
但同時母親的禁令一開始就擋住了道德上的選擇,那麼究竟是追隨自我的心性還是選擇歸順,這道禁令從一開始就既暗示了禁令本身,也寓意著如若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須突破禁令本身的雙重性。
⑸ 《格林童話》作者是誰
《格林童話》的作者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兩人,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兩人是十九世紀初期德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兄弟二人收集並編撰的《格林童話》這部書籍的原名叫做《德國兒童與家庭童話集》。
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兩人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律師家庭當中,兄弟兩人的青年時期正處於拿破崙佔領德國的那一段期間。因為親眼見證了由異族侵略,以及封建勢力壓迫為人民生活所帶來的的水深火熱,格林兄弟兩人便在大學畢業之後,就將自己的對國家與民族的情懷寄託在歷史研究當中。
格林兄弟兩人從1806年,便開始了民間童話和古老傳說的收集與整理工作,《格林童話》的誕生耗費了兄弟二人十餘年的心血。除了收集民間童話與傳統,他們二人還對語言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創作出了巨著《德語語法》。
人物形象:
《格林童話》中的形象的特徵鮮明,價值取向明顯,表現出對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頌善良勇敢,諷刺虛偽愚塞,鞭撻貪婪自私,符合人類社會一致的道德價值觀,這種善惡觀通過直觀生動的形象顯現出來,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與理解能力。
格林童話中所宣揚的倫理道德觀,有利於培養兒童的是非觀、善惡觀、真偽觀、道德觀甚至人生現。《格林童話》寄託了人世間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潛藏的惡。它指引兒童進行正確的倫理選擇,形成正確的善惡觀,故事的完美結局為兒童構建了充滿希望和理想的烏托邦。
有學者認為「在童話中,假、惡、丑雖然常常與其、善、美並存於世,並互相發生沖突,但最終的結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從整體上來看,童話展示的正是一個從沖突走向和諧的過程,從中看到了其對現實社會和諧倫理觀的追求」,《格林童話》中非人全獸形象、半人半獸形象、人的倫理形象三個類型代表了兒童理性成熟的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