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歷史經過,為何會如此厲害
如今,美國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說他獨一無二,是因為與其他國家相比,它各方各面的競爭力都占絕對優勢,無可匹敵。這是現在世界的態勢,然而,幾十年前的歷史則與如今大為不同,因為那時存在一個可與美國一較長短的國家——蘇聯。
基於工業化的完成,尤其是重工業的發展,蘇聯才能在二戰中西擊德軍,東掃日本。戰後,蘇聯繼續延續斯大林模式,之後,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等蘇聯領導人雖然對斯大林模式進行一系列反思和改革,但蘇聯與美國抗衡的實力卻始終是斯大林留下的老本。
㈡ 問:蘇軍為什麼那麼厲害居然能橫掃納粹德國,那可是頂級的軍隊啊
首先,蘇軍擁有人數和主場作戰的優勢。其次,蘇聯當時的工業化,優先發展重工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斯大林模式的積極作用和斯大林本人的卓越。第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幫助,因為納粹德國不是蘇聯單獨打敗的,除此以外還有美英聯軍。第五,希特勒在戰略上的失誤。
望採納。
㈢ 蘇聯打敗德國,就能代表,斯大林真的會打仗嗎
說起斯大林這個人來,那可就真的是非常厲害了,尤其是在二戰的時候蘇聯在他的率領了,更是出現了全體軍力齊心協力的盛況,並且還打敗了橫掃了大半個歐洲的世界級頂級列強德國,別的暫且不用多說什麼,就單憑這一點也就足以證明,作為蘇聯最高統帥的斯大林到底是多厲害。不過,話又說回來,蘇聯打敗德國的背後,斯大林真的就會打仗嗎?或者說是,斯大林的軍事能力真的就很厲害嗎?下面,咱們就來看一下,作為斯大林後續蘇聯接班人的赫魯曉夫是怎麼說的吧。
最後,咱們在稍微提一下,蘇聯第二次對戰德國的時候,德軍可是以2萬人的代價,直接打死了七萬多的蘇軍,並且德軍勝利的背後,可是還俘獲了整整24萬多人的蘇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一場敗仗斯大林就輸掉了24萬蘇軍,咱們暫且不用說他們被俘獲後的命運到底是如何,可是對於斯大林來說,整兒二戰從開始到結束他都沒有接受過任何一位從德軍那裡逃回來的蘇軍俘獲,可見咱們的這位蘇聯大英雄,帶領蘇聯軍民最終擊敗德國侵略者的大英雄,到底是有多麼的會打仗了。
㈣ 面對勢如破竹的德國軍隊,斯大林為何敢死守莫斯科
斯大林死守蘇聯首都莫斯科,不是盲目自信,也跟胸有成竹沒什麼關系,而是斯大林深知莫斯科對蘇聯的重要性,同時也別無選擇。守住莫斯科,是蘇聯最後、也是最好的選擇。在莫斯科戰場上,當時有一個著名的口號,也也證明了這一點:俄羅斯雖大,但已無路可退,我們背後就是莫斯科。
斯大林
因此,一旦守住莫斯科,這就將成為蘇德戰場上的轉折點,蘇聯紅軍也將改變一潰千里,毫無抵抗之力的局面。而莫斯科之戰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莫斯科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得蘇聯紅軍和蘇聯人民的士氣極為高漲,他們對戰勝德國軍隊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希特勒速戰速決迅速消滅蘇聯的計劃由此破滅。
㈤ 蘇聯為什麼能打得過德國,我是指蘇聯人民,他們有什麼樣的精神,斯大林又是個怎麼樣的人
首先是寒冷的西伯利亞拖垮了德軍,然後,兩個國家的戰爭潛力都不是一個等級的,小國寡民的德國即使前期靠著閃電戰取得了一些優勢,但漫長的戰線拖垮了它。如果非要扯點蘇聯人民的精神,那就是抗寒
㈥ 斯大林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如此慘重,為什麼還能贏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1)天氣因素
莫斯科保衛戰打響時已經進入到冬季,德軍嚴重缺乏冬季作戰的各種物資,比如士兵的被服、發動機的防凍劑等等,致使士兵的非戰斗減員十分嚴重,裝備的作戰效能也大打折扣,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德軍的戰鬥力。
(2)戰略因素
在莫斯科戰役前,雖然蘇軍損失很大,但與此同時,由於蘇軍的抵抗,致使德軍也相應的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再加上德軍幾乎在發動莫斯科戰役的同時又大舉在南線推進,甚至為此還抽調了部分原本准備投入到莫斯科方向的部隊去了南線。
(3)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與增援
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為了保衛國家的心臟,莫斯科幾乎全城動員,誓死與德軍血戰到底。再加上蘇聯從遠東地區緊急抽調了大量部隊增援,才使得前線的局勢有所緩和。而基於前兩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態對德軍越來越不利。最終,不得不暫時放棄對莫斯科的進攻。
㈦ 斯大林有多厲害
就拿二戰來說,斯大林的厲害就可見一斑了。
二戰時,蘇聯損失慘重,但短短幾年又回到世界之頂峰,和斯大林的能力絕對有關。
斯大林在批閱恢復建設文件
看他的作風性格,殘暴,聰明,控制力強,也許論能力他不如希特勒,但成就遠大於希特勒,而且他家大業大,打的起仗,殺起人來一點不比希特勒差,以此可見斯大林的厲害之處。
㈧ 二戰時的德國怎麼這么強滅了整個西歐(英國就剩個名了),離滅掉蘇聯只有一步之遙,希特勒是怎麼搞得
因為完全靠白痴的納粹迷YY而已。德國說穿了就那麼點實力,綜合實力比美國差得好遠,比拼消耗遠遠不是物資兵力無限的蘇聯對手,無非就是佔了早10年准備二戰的優勢而已,所以開戰初期很有優勢。但是到了英國就暴露了自己實力的瓶頸。海軍不是英國的對手,德國根本沒有任何兩起作戰能力,面對英國毫無辦法,只能放棄。格林號稱要戰略空襲英國,其實德國整個二戰期間都沒有一架戰略轟炸機,兵力優勢下對英國空襲依然損失慘重不得不鳴金收兵,從此德國的本土開始被英國人戰略空襲。出兵蘇聯初期面對准備不足的蘇聯優勢明顯,但這也正是斯大林的用意,反正他才不在乎蘇聯士兵的死亡,德國人打到莫斯科附近已經完全是強弩之末,反正莫斯科從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斯大林都准備好走了,蘇聯那麼龐大的領土,德國人不過佔領了一小部分中的一小部分,蘇聯的戰略工業和戰略腹地毫發誤傷,更不說西伯利亞的百萬精兵根本沒有動過。所以之後德國的實力是早就註定的,實力差距太大了。
㈨ 德軍為什麼那麼能打呢
長期以來,由於德國的對外戰爭和尚武傳統,普魯士貴族軍官團和軍隊所擁有的特權及政治影響力,在德國社會根深蒂固,一戰的失敗也未能對其有所動搖,而且他們藉助於來自一戰的傷痛,在二戰的初期找回了自己民族和團體的尊嚴。
歐洲的歷史學界,對德國的歷史有一段非常中肯的評論:「近代德國的歷史,主要就是普魯士的歷史。」而普魯士軍人的歷史就是軍官團,當時建立第二帝國時,德皇威廉一世就明確的知道,必須要依靠一支高效率,高職能的軍隊骨幹力量來獲得戰爭的勝利,而普魯士數百年間的尚武精神也因此而有了更多和更好的發揮餘地,有關普魯士軍官團有一代來自二戰前夕三巨頭會談時的笑話可以感覺到其對德國軍隊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