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戰時德國已經衰敗,為何希特勒還能發動二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民族帝國之間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戰爭,一側是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另一側是英國,帝國和帝國義大利等,戰爭的人員傷亡非常慘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在某種程度上基於軍事裝備德國的力量,否則日本將不會配備樣式裝備德。 希特勒納粹實際上在軍事力量上更強大。畢竟,他們幾乎玩了所有游戲歐洲。
如果不是偶然觸發蘇聯加美國,則估計希特勒不會很快死掉。以上幾點是希特勒敢於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可以說德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分子,它只是日本 大和國籍!
B. 一戰後德國是靠什麼發動的二戰
1937年
11月5日,希特勒向其麾下將領明白表示:要解決德國問題,唯有使用武力。
1938年
2月4日,德國國防軍改組,希特勒自任國防軍最高統帥。
3月12日,德國進軍奧地利,並將於予並吞。
5月30日,希特勒決定毀滅捷克斯洛伐克。
8月27日,德國陸軍參謀長貝克,為抗議希特勒的政策憤而請辭。
9月29日,英、法、德、義簽署"慕尼黑協議","蘇台德區"被讓給德國。
10月1日,德軍進入蘇台德區。
1939年
3月15日,德國違反慕尼黑協議,進占希米亞和摩拉維亞。
3月21日,德國要求波蘭解決邊界爭議。
3月26日,波蘭拒絕接受德國建議。
3月31日,英法兩國宣布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保障。
4月7日,義大利佔領阿爾巴尼亞。
4月28日,希特勒片面廢除1935年的英德海軍協定及1934年之"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5月20日,德俄兩國之代表,在莫斯科就波蘭問題展開一連串的談判。
C. 一戰德國戰敗後,為什麼還有能力發動二戰
一個強國如果保留了人才,和科學技術延續,也有一個方向後,是可以恢復的,只要人和國土還在,國家的夢想還在,重新恢復也是可能的。
這其中,德國出現了希特勒,他的很多重整國家力量的做法極像共產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做法。德國的核心統治階層還在,容克貴族,東普魯士貴族,這些人和他們的力量一戰後沒有得到徹底清算。對一戰的態度主要是不服輸。希特勒上台後,強勢超控國家發展,發展軍工,討好貴族階層,清算富裕的猶太人。這些政策是實施後,重整了德國的國家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
英法因一戰的殘酷消耗,全民到政府都有點厭戰,面對德國的咄咄逼人,採取了綏靖政策,後期甚至還想禍水東引,讓德國去搞定蘇聯。這些政策,讓德國在恢復期脆弱期時安然度過。當世界到1939年時,一切都不可逆轉。瘋狂的納粹,能組織起整個國家力量全面投入戰爭,並在幾次前期的小試手中獲益頗豐,天然的說服了全民跟著他們去賭博。結果就是慘烈的二戰。
鑒於一戰後,德國還有能力發動二戰,希特勒敗掉後,盟國對德國做了很徹底的清算,國家到92年才統一。
D. 一戰戰敗的德國,希特勒是靠什麼在二十年後發起二戰的
一、在政治方面,建立一黨專制的極權政治體制。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之後,立即利用恐怖手段和「授法權」,取消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權利,取締除納粹黨之外的一切政黨,建立納粹黨一黨專制,鎮壓一切政治反對派——共產黨人、民主進步人士,清除異己,德國成了一個蓋世太保(秘密警察)、黨衛軍和集中營國家。1934年8月,希特勒將黨政軍大權據為己有,成為一個大獨裁者。德國按照「領袖」原則,從上至下,層層任命各級「領袖」,完全聽命於立於權力頂端的最高領袖——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德國,德國就是希特勒」。德國成為「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極權國家。希特勒確立的法西斯極權政治體制,成為發動戰爭的高效力運轉的政治機制。
二、在軍事方面,擴充軍隊,從各方面建立一支適合於擴張侵略的軍隊。1933—1939年,希特勒在執政6年之內,德國軍費開支增加近9倍,由19億馬克增加到184億馬克。德國陸、海、空軍三軍俱全。陸軍由10萬人增加到370萬人;空軍從無到有,達37.3萬人,戰斗機4,093架,比英、美、波三國的戰斗機總數還多;海軍艦只總數由33艘增加到107艘。納粹德國具備了發動戰爭的強大軍事能力。
三、在經濟方面,希特勒從奪取「生存空間」的戰爭目標出發,建立國家干預的統制經濟體制。根據恢復經濟和戰備經濟需要,國家在經濟領域按行業部門——工業、商業、金融、手工業、保險業、動力和對外貿易7大行業,組成7個經濟組合,下設44個經濟組,350個專業組,640個專業小組,並按地區——省、市、區,將全國經濟從橫、縱兩個方面統制管理起來,控制消費工業生產,使軍工生產惡性膨脹發展。希特勒法西斯用降低民眾生活水平的辦法擴軍備戰、發展軍工生產,推行經濟軍事化,軍備生產大大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德國工業發展速度不僅超過美、英、法等國,而且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產值中,德國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而把英、法拋在後面。1939年德國的軍火生產量已是美、英兩國總和的2倍以上。到1939年9月1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德國許多最重要的合成產品的生產,如氮、燃料、橡膠和人造纖維等,都遙遙領先,居世界第一位。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希特勒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奠定了有力的經濟基礎。
四、在社會方面,希特勒法西斯實施控制與籠絡的雙重政策。首先,希特勒法西斯在對反對派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和革命民主人士實行恐怖鎮壓的基礎之上,把社會各部門、各行業,不論男女老少,均納入各類行業、各類社團組織。在整個德國,納粹黨建立了一個以該黨為核心,輻射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機構重疊、組織繁雜的社會組織網路,其中有希特勒青年團、希特勒少年隊、納粹主義婦女團、納粹主義德意志大學教師聯盟、德意志公務員聯盟、納粹主義德意志醫生聯盟、納粹主義教師聯盟、納粹主義人民福利會,等等。通過上述一整套社會組織網路,納粹黨對全體德國民眾和整個社會生活的控制,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E. 一戰結束後,德國是憑借什麼迅速崛起發動二戰呢
一戰結束之後,德國憑借著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兵工廠迅速崛起發動了二戰。在全球人民來看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和平穩定的發展才是每一個人民希望得到的環境,但是在很久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就消耗了很多國家的銳氣,使得他們的經濟急速的下滑,而且使得他們居住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很多人渴望和平,但是德國這個國家就不一樣,他們憑借著以上的兩個原因迅速的崛起,而且還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非常殘暴的,他們是違背著人民意願去進行戰爭的,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希望戰爭,接下來就給大家仔細的講解一下,德國憑借什麼能夠迅速的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對這個事情你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F.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為什麼會在20年內迅速發動二戰
德國恢復國力的時候英國美國在經濟方面都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就是在英美兩國眾多資本的刺激之下德國經濟迎來了發展。《凡爾賽和約》雖然嚴格限制德國的兵力,但聰明的日耳曼人很快就找到了變通之法。首先,德國保留的這10多萬官兵,全是昔日部隊里的精英、老兵等骨幹力量,這些人身經百戰,完全有能力擔負軍事方面的重任。
德國出錢出力,在蘇聯的國土上建立工廠與軍校,培養德、蘇兩國的軍事人才,壯大自身的力量。想在二戰中為自己扳回一局。總的來說,用於支撐戰爭的金錢有了,陸軍、空軍、裝甲部隊這些都有了,也就具備了發動戰爭的條件。德國挑起二戰,也並非單純因為納粹黨上台,而是德國國內各種問題的集中化爆發,納粹黨只不過將這些問題結合起來了而已。
G. 德國一戰失敗受到凡爾賽條約限制,怎麼還有實力發動二戰
政治上:法西斯專政,結束了的國戰後混亂的局面,加強了對國家的控制,平息了各界的動亂,讓德國經過穩定的發展環境里,為國家經濟軍事的發展做足了保障。
利用了英國傳統的大陸政策(保持各方勢力均勻,不允許霸主),已經英美的同情,逐漸將德國的國際地位恢復到戰前水平,並且借機收回洛林,已經萊茵地區,甚至佔領捷克。
經濟上:戰後得到美國大量的貸款,用於國家的恢復;當然遇到了經濟危機,所以德國的經濟恢復,並沒有恢復到哪裡去。所以德國的經濟相對於其他歐洲強國來說,是落後的,但是德國的工人為國家貢獻很大,他們當時每天在工廠里工作10多個小時,到最後只拿點保障生活的錢,幾是這么急追快趕,使得德國的工業慢慢和各國平起平坐,甚至趕超。
軍事上:凡爾賽條約雖然規定了德國不允許擁有空軍,不允許建造戰艦,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但是希特勒巧妙的運用了外交手段:英國仍希望德國起到牽製法國的作用,所以一定程度的默許了德國加強軍備,並且最終同意了德國駐軍萊茵地區。法國在戰後漸漸被英國牽著鼻子走,並且在戰後資本經濟飛快的發展,法國(也包括英國等)不願意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也不願意放棄追逐利益去抵制德國),於是被迫接受英國對德國曖昧的態度。
更重要的原因是由於蘇聯的成立,各國的共產勢力十分強大,英法希望德國也能站到他們的反共反蘇陣線上,加之法西斯上台的政策也是反共,所以豬狗是一家。
德國的軍事最經典,所以我具體說下把:二戰前,雖然德國的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但是德國暗中訓練有60萬「黑軍」。他們平時是圍觀群眾,戰時就變成正規軍。幾年反復,規模達到二百萬
以上。 德國的戰術是當時最先進的,可以說是第5代戰爭的鼻祖,美國現在依然在沿用。戰事初期,飛機先對敵人的通訊戰,飛機場,道路,屯兵點等重要軍事目標發起定點轟炸,將敵人各部通訊打斷,再集結坦克群,分兵幾路沖鋒撕開對方防線,步兵跟在後面搞破壞,當這幾路坦克群在敵後方集結時,集結點內就是一大批被保包圍的敗軍,任由德軍屠殺,而至於被坦克甩在後面的敵軍,由於戰線崩潰,首尾不能相顧,又不能互相聯系獲取敵情,打得十分被動,最終難逃被德國二線部隊剿滅的厄運。 而歐洲各國還在陶醉一戰時的陣地戰,機動性不強,應變能力自然也不強,所以紛紛被德國打得丟盔棄甲。
科技上:戰敗並不影響科技的發展,德國和中國不同,當年中國是個極度傳統封閉的國家,無無法快速接收到新外來新科技,但是德國就不同了,處在歐洲,與各國科技同步並不難做到,畢竟這些科技在1戰時德國就已經擁有,進化它並不困難。軍事上的科技,做得最出色的莫過於坦克的設計,各國的對坦克並不是十分重視,只知道大量造,但是德國卻考慮到了坦克的安全性。於是將坦克垂直的前沿裝甲,改裝成45%斜角,這樣做的意義就在於,正面打來的炮彈很容易被45%斜角的裝甲彈走,而同強度的垂直裝甲,則會被炮彈很乾脆的穿透。 原理是一個力作用於於力平行的平面上時,威力最大,而作用於斜面上時,則會產生折射。
H. 德國在一戰失敗以後為什麼還要發動二戰
LZ您好
發動一戰和二戰的德國根本不是一個國家!
發動一戰的是德意志帝國,二戰是納粹德國。
請先明白這點!
接下來才能解釋發生了什麼:
一戰後德意志帝國崩潰,德國土地上成立了魏瑪共和國。但是……
該共和國堪稱西方民主歷史上經濟問題最嚴重的政權。惡性通貨膨脹,高漲的失業率,低下的生活素質令全國人民對政府失望。而20世紀20年代末期的資本主義經濟蕭條更令魏瑪共和國雪上加霜(更多的人將蕭條的矛頭直指政府。)
一戰凡爾賽條約毫無疑問是不平等條約。直至最後德國也才支付了1/8的戰爭賠款,甚至走上了印刷鈔票的道路。此外還有割地主權等問題。懲罰性的條款令整個國家國民驚慌並怨懟政府行政能力。
當初德意志帝國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魏瑪共和國憲法亦具備漏洞,國家總統被認為是「皇帝的替代者」這為希**的獨裁上台提供了便利。
以上種種,令德國人別無選擇,只能將國家與自身的命運,打賭給了希**及其領導的納粹主義。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希**利用共產主義誆騙了德國民眾(尤其是工人階級),成功上台,接著反過來打壓德國共黨,扶持資本家。理論上這樣的操作等於國內到處樹敵,階級矛盾尖銳,於是希**找到了突破口:利用戰爭轉移國內矛盾,轉嫁經濟壓力。失業人口全部參軍,國內生產力不足就開始建集中營,以民族主義壓迫猶太人等「劣等民族」,進行幾乎無償的勞動,當勞動力下降再進行毒氣室之類處決。然後用擴張來保證自己的資源供給和生存空間。
所以,可以反過來這么認為,只要不開戰,納粹德國就是瞬間崩潰。
而在此期間,尤其是二戰的前期,西方其他國家的綏靖政策,也即犧牲小國利益來保證戰火不燒到自己,對納粹德國初期的侵略不作為的態度,更令希**有恃無恐,並最終釀成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I. 一戰後,德國被嚴厲制裁,為何又發動了二戰
眾所周知,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英、法等戰勝國對其制裁十分苛刻。1919年《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只準保留一支10萬人的陸軍,和一支1.5萬人海軍;禁止擁有任何進攻性武器。嚴苛的條約,幾乎將德國軍隊整體解散,將德國的軍工產業一並摧毀。當時英法許多樂觀人士認為,德軍遭受了那麼慘重的打擊,將來是不可能挑起新的世界大戰了。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1939年,《凡爾賽和約》簽署生效僅僅過去20年,德軍便擁有了一支108個師,230萬兵力,2400輛坦克的強大軍隊,並發動了對波蘭的入侵,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那麼,德國是如何做到在短短20年裡就沖出了坎坷之途、重新具備戰爭能力的呢?這就要從德國的情況說起了。
德國保留了軍隊骨幹力量
《凡爾賽和約》雖然嚴格限制德國的兵力,但聰明的日耳曼人很快就找到了變通之法。首先,德國保留的這10多萬官兵,全是昔日部隊里的精英、老兵等骨幹力量,這些人身經百戰,完全有能力擔負軍事方面的重任。其次,德國裁撤下來的其他官兵,也並沒有完全復員,而是組成各種准軍事團體,轉入隱蔽狀態,成為了「影子部隊」。總的來說,以這種形式存在的德軍,在必要時候完全可以重新組織起來。
德國得到了部分國家的幫助
《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在本國發展軍事科技,卻沒有限制德國在國外發展軍事科技。於是,德國在1926年和蘇聯達成了合作共識。此後,德國出錢出力,在蘇聯的國土上建立工廠與軍校,培養德、蘇兩國的軍事人才,壯大自身的力量。同時,各協約國也不想看到德國被過分削弱,紛紛在暗地裡給德國提供方便。所以德國的實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恢復。
德國民眾普遍尚武好戰,渴望復仇
自從普魯士王國時期起,日耳曼人便逐步養成了尚武好戰的軍事傳統。即便是一戰戰敗,這種尚武思維也沒發生根本轉變,所以代表容克軍事貴族階級的興登堡,在一戰後仍被德國民眾選為總統。與此同時,不少德國人還認為:自己的軍隊並沒有失敗,只是十一月革命的爆發迫使軍隊撤回國;軍隊沒有打敗仗,卻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這點無法忍受,必須向英法美等國復仇。
所以總的來說,德國雖然在一戰後遭到了制裁,但在充分利用上述因素的情況下,仍能夠迅速恢復發動戰爭的能力。德國挑起二戰,也並非單純因為納粹黨上台,而是德國國內各種問題的集中化爆發,納粹黨只不過將這些問題結合起來了而已。
J. 德國人一戰剛失敗,為什麼急於發動二戰
因為在簽訂凡爾賽條約後,雖然制約了德國,但是因為法國在普法戰爭中的失敗,從而瘋狂的壓榨德國,令德國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法國在當時因為德國交不出賠款,甚至動用部隊,雖然有英國和美國的阻攔,但是法國一意孤行,佔領了德國工廠後,因為沒錢還款,便用工廠里的產品抵債。
在一戰失敗後,德國的經濟已經衰敗,而德國民眾為了找到生存空間,從而在希特勒上台後爆發了二戰。德國爆發二戰的原因也是想要通過戰爭來改善經濟、資源緊張等問題。同時也因為英法等國對蘇維埃俄國的仇視,致使希特勒在發動戰爭後並未得到阻止,這就更加助長了希特勒等人的囂張氣焰,不過一戰戰敗後,德國東普魯士的但澤被英法兩國賠給波蘭的決策,成為德國人永遠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