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不重視海軍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不重視海軍

發布時間:2022-06-08 05:34:06

A. 二戰時德國軍事工業強大,為何連一艘航母都不造

二戰德國不重視海軍的發展。首先德國在一戰時因為戰爭賠償,海軍的實力大大減弱。其次,德國的目標是稱霸歐洲,並模式橫跨大洋和其他國家作戰

B. 德國海軍為什麼這么垃圾,一艘航空母艦都沒有

有航母。齊柏林伯爵號是德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建造的航空母艦,也是歷史上德國唯一下水過的一艘航空母艦,排水量約33,000噸。因為沒有艦載機,未能參戰。

C. 二戰的時候眾列強大多有航母,為什麼德國始終沒有

德國科技並沒有你說的那麼發達,德國海軍相比世界海軍強國來很弱,完全不是海軍強國日本的對手。德國原計劃也要造航母,並且航母齊柏林號已經下水,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德國入侵波蘭,二戰歐洲戰事全面爆發,物資實力非常有限的德國只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有限的裝備發展上。對於海軍來說就全力建造潛艇,水面艦艇就造魚雷艇和少量驅逐艦。

D. 為什麼說德國的二戰海軍發展畸形

德國對海軍的一貫的不重視,海軍的發展一直落後與陸空軍的發展。同時,由於海軍內部新舊勢力的交鋒,使得德國海軍沒有一個能貫穿始終的作戰思想,不論是初期的水面制勝論,還是中後期的依賴潛艇,都不是一條真正適合德國海軍完成其戰略目標的途徑。德國海軍雖然有消滅英國海軍,稱霸大西洋,協助陸空軍控制歐洲的長遠目標,但是缺乏對完成這些目標應該具備的軍事實力的培養的計劃,特別是對開戰時間的嚴重錯誤估計,使得德國海軍沒有能在戰爭開始時具備完整的有效的打擊力量。隨著戰爭的開展,以潛艇為代表的新生力量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促使德國海軍將起始時的一水面艦艇為主的戰略更改為以潛艇部隊為主,從而在短期內擴充了潛艇部隊的規模,進一步的強化了潛艇部隊在德國海軍中的地位,但是這也使德國海軍向著更加畸形的方向發展。

E.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不發展海軍實力

不是沒發展,是受制於地形和一戰時候的一些條約限制,以及國家傳統,德國從來都不是海上強國,捨本逐末不值得,與其花錢搞海軍,同樣的錢弄陸軍被認為更劃算一些,更何況德國還是做了一些努力的,雖然沒有航母這些,但是潛艇這種即經濟又實惠的海戰方式還是運用了的,群狼戰術在初期取得了一些效果,不能說一點沒發展海軍實力。

F. 當年二戰德國海軍是不是不怎麼行

其實不是,當時德國的U型潛艇讓盟軍頭痛,而且德國的戰列艦也是很厲害,可惜德國當時主要戰場是陸地,只是到了後期戰局對自己不利才開始在大西洋重視海軍作戰,但由於德國過於重視陸軍和空軍,所以對海軍只是在潛艇上有發展,算是一個戰略失策,所以水平艦艇水平遠遠不如美國,連航母也沒有考慮過

G. 二戰德國為什麼沒有像日本那樣龐大的海軍部隊

因為德國是戰敗國 凡爾賽條約長期限制了其海軍規模 等到希特勒上台才開始逐步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 當時德國海軍也制定了一個龐大的水面艦艇計劃 但等到全部完成要等到50年代 計劃剛開始不久 二戰就開始了 絕大多數的軍費和資源被調撥到陸軍和空軍 海軍分到手的有限資源也被用於擴建潛艇部隊 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的建造計劃也就終結了

H. 德國二戰戰敗跟海軍有很大關系

歷史上的戰敗都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德國海軍其實在二戰中發揮的作用有限,德國海軍沒能進行海獅計劃,無法突破英國皇家海軍,德國戰無不勝的陸軍不能到達英國。導致希特勒只能依靠空軍空襲英國,恰逢雷達出現而損失慘重,希特勒不得不冒著兩線作戰的危險進攻蘇聯,然而最大的失敗是陸軍在蘇聯的縱深突破中受阻,加之天氣原因,以至於德國崩盤,全線崩潰,一路被打回來。這場偉大的戰役中,德國海軍還在大西洋,太平洋上靠U型潛艇襲擊盟軍物資,他們既不能正面擊破歐洲海上霸主,只能拖延。

I.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等到海軍發展起來在發動戰爭

別的國家都可以等,唯有德國和日本等不起,時間根本不在它們一方。
一戰後的德國的復興完全依賴美國資本,所以在1929年爆發於美國後來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中,德國是歐洲國家損失最大,遭受打擊最甚得國家(同樣自明治維新以來,嚴重依賴美國市場和資源的日本亦是遠東和亞太地區最倒霉得國家)。納粹上台後,所面臨的困境一點沒有改變,不解決經濟危機和嚴重失業,納粹政權也會迅速垮台。納粹的辦法就是德國經濟軍事化,用重整軍備,大肆備戰擴軍來對應。大量開工不足的企業從政府接到巨額的軍事訂貨,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又開始大量雇傭工人。同時德國陸軍從10萬員額膨脹到百萬規模,空軍和海軍得以重建,軍隊的擴張又吸納了大量的適齡青年男子,讓他們或者從失業大軍里消失或者把本來要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新增勞動力人口轉而進入軍隊服役。正是依靠這種辦法,納粹才得以迅速地解決了德國的事失業問題,到了1936年,德國失業人口從600萬(1932年統計數據)下降為不足100萬。
可是靠在和平時期就強行把整個國家的經濟轉入軍事化總動員的狀態里是無法長期維持下去的。德國民眾從1934年底就早早進入了憑各種票證維持日常生活的戰時供給制中。
納粹德國的兩大短板:一是外匯嚴重短缺,二是德國本身嚴重缺乏發動戰爭所需的戰略資源。對內可以依靠沙赫特全力開動印鈔機,同時創造一種由國家銀行貼現的票據「米福」來支付給軍工企業,既可以在沒錢的情況下變出「錢」來刺激和運行經濟,同時還可以把通貨膨脹控制在一定限度內,還對其他國家隱瞞了德國瘋狂擴軍備戰的實情。可是德國無法變出外匯來進口急需的戰略資源和物資,德國不得不和幾十個國家達成以實物交換實物的易貨貿易協定。但是這種辦法不是長久之計,而且很快就進行不下去了:正在開動全部馬力為德國擴軍備戰而加班加點地進行生產的德國企業越來越沒有餘力(生產力和原材料)來製造為了交換戰略物資的易貨貿易的外國訂貨。於是德國一方面為了擴軍備戰急需繼續進口本國奇缺的戰略資源,可是另一方面手裡沒有外匯同時因為擴軍備戰也無法生產出口商品來換取戰略資源。德國從1936年就陷入了這種兩難的悖論困境中。德國的經濟騙局維持不下去了,如果不發動戰爭,通過對外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和農產品(這一點對繼續維持德國的食物供給制度至關重要,到1939年德國侵略農業國波蘭前夕,僅僅在糧食儲備中勉勉強強把馬鈴薯一項完成了儲備目標的德國為了不讓食物供給崩盤,即使冒英法參戰的風險,也只好對農產品豐富的波蘭下手了),德國經濟體系就徹底完蛋了。
就像希特勒自己在霍斯巴赫備忘錄中所言,留給德國的時間窗口並不長,一旦其他潛在對手國家從德國的戰略欺騙中醒悟過來,開始動員和備戰,德國依靠提前幾年進入戰時經濟所好不容易積累的暫時的軍事優勢將化為烏有,德國連先發制人的戰爭主動權也會喪失掉的。
而雷德爾擬定的德國海軍Z計劃要到1946年完成,而且計劃完成後德國海軍整體實力也只是在理想條件下達到英國海軍的60%而已。可是先不說美英蘇能不能讓德國等到那時,估計德國自己就崩了,納粹的骨頭都能敲鼓了。還發動什麼戰爭呀?

J. 為什麼德國不發展海軍,和英國進行死磕到底呢

二戰時期德軍在軍事上的失利,有一個原因就是陷入兩線作戰,希特勒為何要冒險,在尚未解決對英國的戰事前,強行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呢?


德國需要養活龐大的軍隊,德國資源應該遠遠不夠,為了稱霸世界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蘇聯地大物博,英國本土資源匱乏,但是從軍事實力相比英國蘇聯實力應該相當,並且蘇聯剛經過大清洗,不少軍官都被迫害,權衡利弊,在幾乎同樣的戰損情況下當然選擇物資豐富的蘇聯了。對於德國來說,即使拿下英倫三島,也是一片大戰後的廢墟,要石油和物資也沒多少,北海油田更不知道在哪呢,德國陸海空三軍也會損失慘重,除了達到打掉盟軍反攻橋頭堡的戰略目標外,真沒什麼大作用。蘇聯那邊礦產和石油都很豐富,而且能發揮出德國陸軍的閃擊優勢。

閱讀全文

與二戰中德國為什麼不重視海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