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是如何統治西歐和北歐佔領區的
在西歐和北歐佔領區,德國的統治似乎比在中歐和東歐有所「節制」,主要通過兼並和同化實現德意志化。然而,隨著德軍在東線和北非的作戰失利,德國納粹分子在西歐和北歐的統治變得更為嚴厲。如在法國,共產黨員和抵抗運動的成員受到鎮壓;來往的郵件、信函受到檢查;德國人插手非佔領區的事務,派遣許多代理人到那裡進行監督,驅逐了一些原法國官員,新任命的官員須經德國人批准;在佔領區的幾個主要省份強制推行德語教學,禁止講法語,倘若有人講一句法語「您好」,就被立即罰款。
⑵ 二戰初期德國佔領挪威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德國佔領挪威是利用海軍還是陸軍
佔領挪威的目的
一、重水資源。
重水是製造原子彈不可缺少的原料。它是從含有特殊礦物質的普通水中提煉而成的,
當時世界上能夠提煉重水的工廠僅挪威的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
1940年德國進行了核分裂的研究試驗,向挪威的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訂購重水,該廠
重水的年產量由300磅增至1萬磅。德軍佔領挪威後,希特勒命令這家工廠大量生產重
水,用船運往德國,從而加速了原子裂變的試驗進程。
二、保護鐵礦的運輸道路
德國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主要的鐵礦石來源就是魯爾工業區和瑞典。國內的貧鐵
礦全力開采也滿足不了生產的需要。而每年從瑞典進口的鐵礦石佔到了生產量三分之
一強。所以,瑞典的鐵礦石對德國至關重要。沒有了瑞典的鐵礦石,也就沒有了德國
的裝甲部隊。
瑞典的鐵礦石從挪威港口納爾維克,然後再航運到德國,整個航線恰好在挪威領海以
內。自戰爭爆發後,德國的船隻一直在挪威領海里自由航行,這當然是盟國不願意看
到的,丘吉爾就公開呼籲並暗中活動力圖阻止這種情況,後來英國和法國商定,先在
納爾維克布雷阻止德國船隻行動,再出兵奪占納爾維克。並企圖進一步以此為基地奪
取德國鐵礦石運輸的另一通道呂勒歐港。
三、封鎖英美對蘇聯的支援
當時英美援助蘇聯的物資都是從美國、加拿大出發,經過冰島、英國再到蘇聯北部的
不凍港摩爾曼斯克港,而德國佔領挪威之後,部分航線就處於德軍戰機的作戰半徑內
,德國空軍就能非常容易的攻擊運輸船隻和軍艦。比德國海軍派軍艦、潛艇攔截要劃
算得多。
四、對英國施加壓力
佔領挪威後,英國北方重要的軍事港口斯卡帕灣和英國東部的所有海港都處於德國遠
程轟炸機的轟炸半徑內(但是沒有一款戰斗機能全程護航,在放棄海獅行動後,德國
空軍也就沒有利用駐挪威的空軍轟炸英國)
五、打開出海口
戰爭前夕,德國海軍根據命令全部出海巡航,防止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海軍
被封鎖在波羅的海的情況。但是軍艦總要回來休整的。去法國的話,離英國太近,被
炸了劃不來。(在整個戰爭期間,德國除了潛艇,沒有一艘主力軍艦是把法國當成母
港的)走北海,全程處於英國海軍的追殺當中,而搶占挪威,軍艦起碼能夠接受德國
空軍的保護。
另外,在戰爭期間,還有不少德國商船不顧生死的為德國運輸資源和招收志願兵(在
《兄弟連》裡面,有個德國戰犯就是美國人,聽從希特勒的號召回德國參軍的。)
六、天氣預報
特別是在諾曼底登陸前,准確的天氣預報至關重要。
而在季風氣候的影響下,挪威這天的天氣,過一兩個星期就是德國法國的天氣。(德
國氣象專家就是沒有預報出6月6日的好天氣,才讓德國輸掉了諾曼底之戰)
七、「韋斯特瓦爾德」號事件
也是導致希特勒直接決定入侵挪威的原因。
在戰爭的這個階段,影響挪威中立的最重要的海軍行動,是英國海軍於1940年2月16日採取的,當時驅逐艦「哥薩克」號駛入耶辛峽灣,並強行靠攏德國的海軍艦艇「阿爾特馬克」號(它是「斯比伯爵」號的輔助艦)。海軍上校(後為爵上海軍元帥)菲利普·維安率領的一支隊伍強登敵艦,打敗了德國船員,救出了被「斯比伯爵」號俘虜而藏在「阿爾特馬克」號上的二百九十九名英國戰俘。在戰斗中放了幾槍,打死了四個德國人。
一個國家在另一個國家向第三國進行軍事沖突,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國際事件,而且這兩國還是交戰國。但是挪威只是給出了一個不痛不癢的抗議。丘吉爾據此認為挪威軟弱可欺,下令英國海軍開始在挪威海域佈雷,威脅德國鐵礦運輸線,而希特勒據此認為挪威倒向了英國,下令開始」威塞演習「
沒有出兵瑞典與芬蘭
芬蘭已經和德國結盟,而瑞典雖然是中立國,卻已經偏向了德國,所以沒有進攻。
德國進攻挪威的時候已經是立體戰爭了,海陸空三軍全布兜出動了。
空軍先搶占制空權轟炸地面目標,然後空軍空降傘兵搶占機場。機場佔領後,空軍運
輸機繼續輸送後續傘兵和陸軍。
海軍搶占制海權,炮擊海岸目標,然後掩護陸軍強行搶灘。
因為「海獅行動」進展不利,德國海軍陸戰隊無法穿越英國海空軍防守嚴密的英吉利海
峽,所以試圖從英國北部利用北海冰架直接進入英國北部?
另外,德國入侵挪威的時候,海獅計劃還沒有提出來。德國沒有海軍陸戰隊。北海冰
架也沒有大成那種樣子。
德國是在佔領挪威南部之後,才開始閃擊法國,佔領法國,法國投降後,德國才開始
了進攻英國的計劃,這個時候「海獅計劃」才開始提出來。而挪威已經淪陷很久了。
因為在此之前德國也沒有搶灘登陸的經驗,大規模的空降作戰也是頭一次,對於這樣行動也是准備不足。
德軍損失5000餘人,巡洋艦3艘、驅逐艦10艘。英法和挪威軍隊傷亡5000餘人,英國損失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7艘,法國損失驅逐艦1艘。
這樣的損失,對於英法來說只是小意思,但是對於德國卻是相當大的損失,雖然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和希特勒都認為值得,可是德國海軍從此再也沒有大規模的行動(地獄守門犬行動除外)。完完全全淪為了狩獵艦隊,只分散去獵殺商船,不對英國艦隊進行正面較量。
⑶ 德國為什麼要佔領波蘭
1939年9月1日,德國用閃電戰佔領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的參戰國家:德國、日本、義大利.中華民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著名戰役諾曼底登陸、敦刻爾克大撤退、偷襲珍珠港、柏林保衛戰、波蘭閃擊戰、莫斯科保衛戰
⑷ 冷杉行動是怎麼回事德軍為什麼要佔領中立國瑞士又為什麼放棄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幾乎為他們每一次的大型軍事行動都起上一個代號,例如發動對波蘭閃電戰的白色方案,對英國實施登陸作戰的海獅計劃,全面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而冷杉行動就是德國人為征服瑞士策劃的進攻方案。
1940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制定了以突襲方式迅速佔領瑞士的幾種方案,統稱為“冷杉行動”,只是最後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為將它付諸實施。
德國為什麼要發動進攻瑞士的冷杉行動
二戰爆發後,德國先後吞並了奧地利、捷克,以武力征服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而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又甘願成為德國的仆從國,此時可以說大半個歐洲盡在德國掌握之中,德國可以充分調用這些國家的資源為德國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服務。此時的歐洲,僅僅剩下一個孤零零的中立國瑞士。
▲雖然瑞士表面上處於中立,但暗地裡瑞士當局選擇了對德國人屈從迎合
戰後,瑞士自己都承認要對這段歷史進行反思,他們認為自己當時嚴重喪失立場。
綜上所述,軍事上高度警惕並且表面中立暗地屈從德國為德國提供服務的中立瑞士更加符合德國的利益,所以德國權衡利弊後選擇放棄入侵瑞士。
⑸ 納粹德國對侵佔的地區是怎麼統治的
首先是派軍隊駐扎的前提下建立集中營,到處懸掛納粹萬十字的旗幟,廣播曠音器,以隨時收聽到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演說,戈培爾博士的宣傳機器鼓舞德軍鬥志,然後建立軍營,軍用機場,防空堡壘,軍需品生產工廠,安排醫生,設計政府機構,跟戰敗的一方商量賠償事宜,戰後秩序維持,強制徵招佔領區的男人到兵工廠生產軍火,裝備,飛機,然後四處搜捕猶太人到集中營,把戰線往國界推移,繼續實施德軍最高指揮部簽署的作戰計劃,最後建立四通八達的交通,鋪設通信電纜,方便前線部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