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盧塞恩為什麼離開德國

盧塞恩為什麼離開德國

發布時間:2022-06-08 06:24:35

A. <<列夫托爾斯泰傳>>簡介!快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偉大的心魂,他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還是一個為許多人所愛戴的真誠的朋友。他的作品與他的生命緊緊聯在一起,他的一生都在進行著緊張的探索。
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國圖拉省的貴族庄園雅斯納雅•波良納。他的母親去世時,托爾斯泰還不足兩歲。九歲時,他的父親又離開人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兩位姑母成了他的監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這些卑微的心靈幫助他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
1844年,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讀書(傅雷譯為「卡贊」)。這期間他的頭腦處於狂熱的境界中,他不斷地試驗各種人生觀念和學說,矛盾對立的理論讓他固有的信念動搖了,各種幻想不時占據他的頭腦。在年輕混亂的心底,一個不變的東西是他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他絕對的真誠。他毫不留情地進行自我分析與解剖,坦白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為,他後來還將自己年青不道德的生活記錄拿給妻子看。由於不滿於學校的教育,他自動退學回家進行農庄改革,這些內容在他的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里都有反映,小說中的涅赫留多夫是他自己的藝術寫照。 1851年,托爾斯泰去高加索,隨同當了軍官的哥哥尼古拉服兵役。高加索美麗的自然風光激發了他的藝術天才,他的自傳體作品《童年》(1852)、《少年》(1854)等都是這時期的產物。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托爾斯泰1854年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在炮兵連服役。他勇敢盡職,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隆隆的炮聲中,在生與死的激烈交鋒中,他寫作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對戰爭的殘酷、俄羅斯士兵的愛國主義思想、對戰爭中表露出來的人們的復雜心理都作了真實的描繪。
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周旋於文人之間,托爾斯泰對他們非常憎惡、輕蔑,發現他們都是卑劣虛偽的。1857年他去國外旅行,所見所聞讓他對資產階級的文明、博愛、民主十分失望。他在瑞士小城盧塞恩看到英國富翁不願對一個流浪的歌手施捨,明白資產階級的「文明」不過是華美的謊言,他憤怒地寫了短篇名作《盧塞恩》。
回到俄國,托爾斯泰重新開始他的農事改革,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提高農民的覺悟,促進社會進步。哥哥尼古拉的死讓他震驚,他又一次思考死亡問題。
1862年,托爾斯泰與索菲婭•別爾斯結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托爾斯泰迅速進入創作的高產期。在愛情的蔭庇下,他完成了《戰爭與和平》(1863-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等代表性作品的創作。《戰爭與和平》被譽為是可以與荷馬史詩比肩的作品,它的光榮和偉大在於托爾斯泰使俄國19世紀初的歷史重新復活了,小說對衛國戰爭的描寫和主要人物的塑造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安娜•卡列尼娜》在技巧上更加成熟,豐富的藝術經驗支配著作品的思想,人類的慾望在這里暴露無疑。小說的主要意義除了安娜的悲劇和當時俄國社會的描寫外,還帶有明顯的傳記色彩,列文便是他的化身,列文的苦惱正是托爾斯泰的苦惱。在《安娜•卡列尼娜》還未完稿前,他已經厭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種巨大的虛無感,有強烈的死的慾望。他害怕自己會突然自殺,便把房間的繩子藏起來,不敢帶獵槍打獵。在宗教狂亂之後,他發現民眾的簡單生活和信仰才是生活的真理。
緊張的精神探索又遭遇慘痛的社會現實。1882年他參加人口調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國大地上的滿目瘡痍,他哭喊著,揮動拳頭說:「人們不能這樣地生活!」他改變了自己的貴族生活,根絕一切享樂,自己去鋸木、煮湯、縫靴子,要用自己額上流著的汗來換取麵包,並終生與文明的罪惡和謊言對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爾斯泰的這些行為,夫婦之間經常為此爭吵。全歐洲的藝術家都希望他回到文學創作上來,認為托爾斯泰是在毀滅自己的藝術天才。但是,托爾斯泰不但沒有毀滅藝術,反而把藝術中一向靜止的力量激動起來,他的宗教信仰不但沒有滅絕他的藝術天才,反而把它革新了。在《我們應當做什麼?》(1884-1886)里,他說:「只有為了團結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藝術。」
他後期的重要作品有《伊萬•伊里奇之死》(1884-1886)、《克萊采奏鳴曲》(1889)和《復活》(1899)等。《復活》可以說是他藝術上的遺囑,是他整個創作生涯中最後也是最高的山峰。七十高齡的托爾斯泰以偉人的姿態注視著他的過去、他的世界,《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最真實的詩。
1900-1910間,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會問題的論戰中,他反對謊言,反對暴力,抨擊各種迷信。他的思想使他與家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1910年10月28日,82歲的托爾斯泰突然離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這位世界文豪和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車站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對身邊的人說:「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你們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B. 你認為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風景最美麗的國家是哪裡 請具體說明理由(單純就風景而言 不包括個人情感 )

我覺得國家來說范圍太大了
我比較喜歡的城市嘛...

當然是愛丁堡啊
一個當地的天才作家稱贊道:「沒有比這里更適合稱為王國首屈一指的地方;沒有比這里更高貴迷人的景色」市中心分為兩部分:舊城,由世界著名的城堡占據,周圍環繞的優美的鵝卵石甬道把蘇格蘭的過去和現在緊密聯系在一起;新城是幽雅傑出的喬治亞設計風格。城市景觀中包含博物館,美術館,以及歷史建築,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漫步城市中心,眾多的自然景觀和旅遊景點令人目不暇接。城市中每年都舉辦著名的大型文化慶典活動愛丁堡節;每到新年,街道中擠滿了參加傳統蘇格蘭節日慶典的人群。城市的其它地方也很值得游覽,例如熱鬧的碼頭,勒斯,大不列顛皇家遊艇的停泊地,古代皇宮,和新的蘇格蘭國會大廈。
愛丁堡是蘇格蘭文化的展示中心,其完備的設施,國際化的氛圍及濃烈的地方特色一直名列英國最佳居住區前列。她的自然景觀,石砌房屋以及連綿的群山令人目眩。仙境城堡位於死火山之顛,比鄰823英尺的亞瑟之座山。從那裡放眼望去,山水交融的美景讓人窒息。毫無疑問,整個城市正在遭受著日益增長的旅遊熱潮的襲擊。原有的43萬人口在旅遊旺季急速膨脹,據初步估計,歐洲最大規模的藝術展舉辦期間,到訪人數達到歷史最高峰,上百萬的參觀者慕名而來。
愛丁堡素以兩個方面著稱。岩石城堡是這個古都的象徵。在那裡貴族與平民在四壁森嚴的古堡中世世代代地朝夕相處。另一方面,愛丁堡曾一度被戲稱為「AULD REEKIE」。因為它整個城市煙霧繚繞臭氣熏天,疾病肆虐。當時滿街流淌的都是從房屋窗戶滴落的污水,以及當地居民散發出的那股難聞的臭氣。如今,中世紀風格的街道及小巷依舊保持著平民區以往的風貌。新城的建立始於十八世紀末,當時頒布了一份關於開發北部岩石城堡土地的計劃書,之後新城才得以初步形成。愛丁堡的富庶大多應歸功於其遼闊的土地和當地那些傑出的建築師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做的貢獻。他們辛勤耕耘的結果如今依然豐采照人,堪稱喬治亞城的典範。
與世界大型連鎖百貨商店相比,愛丁堡是溫和而陌生的。從ROYAL MILE 和維多利亞大道的商販那裡,你將發現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在FENTON BARNS 和FREEPORT 這樣的購物區,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這里有無可比擬的上乘蘇格蘭特產:威士忌酒,羊毛製品,食品和古董。另外還有的禮品地圖,印刷品,化石,風箏和蠟燭等。

我還很喜歡羅馬哦
歐洲-義大利-羅馬簡介
義大利城市羅馬具有無與倫比的理由被稱為世界名城。它出現於公元前700多年,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州一樣,已有2500餘年歷史。如此古老而又繁榮至今的都邑,在世界上屈指可數。在古代,它先是羅馬共和國的首都,歷時近500年,接著又戴上了羅馬帝國的首都榮冠達503年;在中世紀,它作為教皇國首都長達11個世紀(公元756年~1870年);緊接著它又成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王國首都。它更是古代最大的教會,誰能想到,早在1900多年前的帝國時代,羅馬城就住有100多萬人!這里經濟繁榮,交通發達,文化昌盛,人們生活相當富足,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羅馬還是一座藝術寶庫、文化名城,「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在羅馬古都遺址上,矗立著帝國元老院、凱旋門、紀功柱、萬神殿和大競技場等世界聞名的古跡;這里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精美建築和藝術精品。此外,市政廳前台階旁自古以來就安放在那裡的獸籠,羅馬城徽上的母狼形象,以及這座城市名稱的由來等,都是一些神奇的謎。

一切一切的建築藝術..文化遺產..都讓人神往啊

C. 盧塞恩的城市介紹


瑞士中部的盧塞恩(琉森)是個湖光山色相互映襯美麗城市。早在羅馬時期,它還只是一個沒有幾戶人家的漁村,後來,為了給過往的船隻導航而修建了一個燈塔,因此得名「琉森」,拉丁文便是「燈」的意思。1178年正式建市。
歲月的悠長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類歷史的文明。中世紀的教堂、塔樓、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廳、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長街古巷,比比皆是。盧塞恩市中心本身並不很大,主要景點都散布在步行可及的范圍內。卡佩爾橋和八角水塔是琉森的地標,也是最經常出現在瑞士明信片上的建築物。獅子紀念碑訴述了瑞士的一段歷史,是瑞士人忠貞堅毅的象徵。到盧塞恩,暢游四森林州湖,最為賞心悅,不同的遊船線路還可以通往湖畔的各個度假小鎮和阿爾卑斯的著名山峰。
瑞士中部的盧塞恩(琉森)(Luzern)是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城市,瑞士最大的夏季避暑勝地之一。8世紀建城,1332年盧塞恩(琉森)與環湖的烏里、施維茨、下瓦爾登結成聯盟,成為瑞士聯邦最早的四個州,隨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聯邦的行政中心。四個州圍繞的湖也因此定名為「四州森林湖」。現今雖擠不進三強的城市排位,卻是到瑞士時不可錯失的地方。盧塞恩(琉森)的古城區小巧玲瓏,主要景點都可步行到達。歷史悠久的盧塞恩(琉森),中世紀的教堂、塔樓,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廳、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長街古巷,比比皆是。四森林州湖水,也就是現在俗稱的「盧塞恩湖」,流入羅伊斯河,將市鎮隔為新城和舊城兩部分,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遊其間,亦真亦幻。
盧塞恩(琉森)具有21世紀的現代化,更具有中世紀所特有的美、和諧及生命力。這里街頭隨處可見的時代和風格的壁畫,市內古老狹窄的街道和廣場,到處是令人駐足的商店。遊客在這里不僅可以感受到悠閑氣氛,在冬日的琉森狂歡節,夏日的琉森和琉森音樂節期間,全城則充滿歡樂奔放氣氛。
城市標志
盧塞恩(琉森)市內不乏文藝復興時期及巴羅克式的建築物及噴水池。廣場均以鵝卵石鋪砌,人字形的小屋都塗上鮮艷的色彩,此等景色實在令人神往。古城內有數個主要廣場:五穀廣場、鹿兒廣場、美酒市場及穀物市場。在古城內的大多數地方都能夠眺望到琉森的門戶—— 皮拉圖斯山,以皮拉圖斯山為背景的卡佩爾木橋和八角水塔盧塞恩的地標。交通博物館距市中心數分鍾車程,是歐洲最大的交通類博物館,更設有瑞士唯一的天象館。盧塞恩(琉森)的特產是瑞士鍾表,高級珠寶,巧克力,軍刀,手工精製的花邊及刺綉品。新城的購物區在以火車站為起點的皮拉圖斯大街沿線,舊城的購物區由臨湖的瑞士庭園(Schweizerhofquai),天鵝廣場(Schwanenplatz),禮拜堂廣場(Kapellplatz)開始向古城內發散開去。天鵝廣場及周邊錶行、珠寶店、手錶品牌店林立,與巴黎旺多姆廣場並列為歐洲兩大手錶珠寶購物中心。
著名景點
琉森市舊城區有三個著名的旅遊點。首先是廊橋水塔(卡佩爾木橋和八角水塔),第二個景點是獅子紀念碑,第三個景點是奇妙的穆賽格城牆。舊城內Weggisgasse小巷裡的Stadtkeller餐廳在4-10月的每晚有民俗歌舞表演,供應當地啤酒和瑞士特色菜。琉森湖有號稱瑞士最多的游湖線路和最大的內陸湖船隊,包括5條古董蒸汽遊船。坐遊船從琉森出發,可以輕易達到瑞吉山,亦是熱門的滑雪及觀光勝地;也可以到達擁有世界上最陡斜的齒軌式登山列車的皮拉圖斯山,此峰亦是琉森的門戶。 山水畫卷
說起瑞士,翩翩的聯想便是一幅明媚秀麗的山水畫卷:湍急見底的溪流,湛藍如鏡的湖面,挺拔幽深的杉林,雄偉峻峭的雪峰……在這片沁人心肺的大自然中,點綴著一個個玲瓏別致的城郭。上天造就的自然美與人工修飾的建築美和諧地融為一體,世間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處如此美的地方了,這里便漸漸形成了令人心盪神馳的旅遊勝地。從西南方的日內瓦到東北方的聖·加侖;從西北方的巴塞爾到東南方的盧加諾,哪個城池不像仙女撒下的明珠?然而,這些明珠的中央有一顆竟是那麼不凡:它不僅閃爍著今日輝煌,而且透射出昔日的光彩!這就是美麗的古城——盧塞恩(琉森)。
它坐落在這山國的的中央,早在羅馬時期,它還只是一個沒有幾戶人家的漁村,後來,為了給過往的船隻導航而修建了一個燈塔,因此得名盧塞恩(琉森),拉丁文便是「燈」的意思。1178年盧塞恩(琉森)建城,1386年,盧塞恩(琉森)及其周圍地區組成了瑞士的一個州。歲月的悠長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類歷史的文明;在這個靠旅遊業變得越來越富有的國度里,盧塞恩(琉森)的地位也顯得日臻重要。漫遊盧塞恩(琉森),定會讓你找到許多非同一般的感覺。
旅遊業
到18世紀末,盧塞恩(琉森)仍然是一個中世紀小鎮,但是自1830年旅遊業的興起,盧塞恩(琉森)變化了,發展了。隨著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為代表的英國上流社會度假潮流的興起,19世紀初,在河邊和湖畔的垃圾填埋場上建起了優雅的步行區,如耶酥會碼頭(Jesuitenquai),«Unter der Egg»和瑞士宮廷碼頭(Schweizerhofquai)。隨後,又在國家碼頭(Nationalquai)修建了娛樂館Casino。 與此同時,宮廷橋(Hof Bridge)和有40個瞭望塔和入口的一整段防衛城牆被拆除,打開了完全封閉的老城區。1875年後有壘起了穆塞格山崗(Musegg hill)。19世紀中葉,在城區57公頃的土地上居住著10000名居民。到1890年,城區擴大了3倍,人口擴大到20000人。此後不久,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城市內已有40000名居民。

1900年前,建造了一些大型奢華的酒店,還建了不少供遊客使用的旅店。現在臨湖的五星酒店Hotel Schweizerhof Luzern, Palace Hotel Luzern, Grand National Hotel Luzern都建於那個年代。1836年是琉森湖上蒸汽船時代的開始,1859年後,火車通到了盧塞恩(琉森)。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盧塞恩(琉森)的Tribschen 甚至有一個瑞士航空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讓盧塞恩(琉森)的旅遊業倒退了好幾年。然而,Armin Meili 設計的藝術和會議中心仍然在1933年開幕了,並在1938年舉辦了首屆國際音樂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盧塞恩(琉森)又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戰爭結束後,經過好幾年才得以恢復。 美國軍人到盧塞恩(琉森)來度假,幫助了當地旅遊業的復甦。50年代和60年代,住宿天數從700000持續增長到850000。70年代,住宿天數達到了1000000。在以後的幾十年間,住宿天數又多次突破這個記錄。2000年琉森旅遊業的產值是715000000瑞士法郎。旅遊從業人員達到9400人。旅遊業的產值占琉森市國內生產總值的8.7%。 在琉森坐火車,1小時後就可到達風景如畫的山中小鎮——英格堡。相傳,本篤會的修士循著天使的聲音進入這片山谷,建起修道院,小鎮因而得名Engelberg(天使之鄉)。小鎮內有30多個天使像。一次世界大戰前,英格堡就已經成為歐洲上流社會的夏季療養地。小鎮內最恢宏的建築就是英格堡本篤會修道院,曾經統治這片山谷,直接上通羅馬教皇的修道院終究歸於平靜。遊客們到修道院花園里品嘗修士們發明的英格堡乳酪。
瑞士中部的最高峰——鐵力士山(Mt. Titlis)就坐落在這里。雖然鐵力士山海拔10000英尺,只需乘坐三段纜車,45分鍾就能到達山頂。鐵力士山高空纜車的設計十分獨特,最後一段是能夠360°旋轉的纜車,視野相當開闊,是世界首創的。鐵力士山山頂終年被積雪覆蓋,山上有萬年冰川。到達山頂纜車站後,遊客可以進入冰洞觸摸原始冰層;可以乘坐「冰川飛渡」吊椅,飛躍冰川裂縫;可以冰川漫步;還可以到冰川樂園嬉雪,8種免費的雪上玩具讓人過足癮。山頂設有多家餐廳,冰淇淋站,紀念品商店,民族服飾和古典服飾照相館以及歐洲惟一一家設在山頂的專業名錶店Swiss Lion。特別要試一試鐵力士山頂的全景觀餐廳,在白雪皚皚的群山環抱中用餐是絕對不能錯過的。2013年初,為紀念鐵力士山纜車公司建成100周年,在山頂3040米處建成開放了百米長的歐洲最高的懸索橋 - 鐵力士凌霄岩道。就像鐵力士山的宣傳語「冰雪之旅,四季樂趣」說的那樣,一年四季鐵力士雪山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迄今已超過300萬人次。
英格堡-鐵力士山冬季雪場位列瑞士10大滑雪場之一,滑雪季通常在每年的11月底到次年的4月。在滑雪季,還會在半山的特呂布湖區用雪堆砌起愛斯基摩人式樣的圓頂雪屋酒店Igloo。
皮拉圖斯山
在琉森的卡佩爾廊橋邊一抬頭就能看見流傳著龍的傳說的巍峨險峻的皮拉圖斯山(Mt. Pilatus)。皮拉圖斯山是琉森的門戶和地標,琉森有皮拉圖斯大街和皮拉圖斯電台,可見其重要性。皮拉圖斯山以擁有世界最陡的登山列車和「皮拉圖斯山金色環游」項目而成為世界級的景點。
游覽的最佳路線是從琉森出發,走水路,舟行琉森湖上,迎著微風陶醉在兩岸風光;1.5小時後,棄舟登岸,搭乘緩慢地在世界上最陡峭(48°)的山壁齒輪鐵道爬升的齒輪列車到達山頂,沿途能欣賞到高山植被的變化,雄奇的山體和偶爾從眼前掠過的羚羊。山頂有龍道、餐廳、酒店、紀念品商店、觀景台和名為「龍之論壇」的設備完善的會議大廳。欣賞完阿爾卑斯山的73個山峰和無數的湖泊後,下山可以選擇纜車,有大小兩段索道,琉森古城就逐漸地靠近。在纜車中間站,設有瑞士最長的夏季旱地雪橇道和繩索攀爬樂園。下山後可以步行或坐公交車回琉森老城。
瑞吉山
阿爾卑斯山的最前沿,Mt. Rigi被稱為「山巒皇後」,是瑞士中部最有名的瞭望台。自古以來,它就是一個很有名的觀賞日出和日落的地方。在山頂的瞭望台上可以欣賞到阿爾卑斯山脈的全景觀和延伸到德國的黑森林和法國的平原。19世紀前期,韋伯、門德爾松、維克多·雨果等文化名人就到訪過這里。1864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親臨瑞吉山。1871年這里修建了登山鐵道,也是歐洲的第一條登山鐵道,至今仍保留有蒸汽機車。現在,遊客可以從菲茨瑙或者高爾道坐登山列車,或在韋吉斯乘一段纜車,再轉登山列車上山一覽勝景。瑞士山腳下的菲茨瑙和韋吉斯小鎮是琉森湖區著名的SPA療養勝地。從琉森碼頭坐船不到一小時就能到達在菲茨瑙的登山列車車站。瑞吉山山勢幽雅舒緩,山上有100多公里的步行道。各種賓館、飯店和度假公寓眾多。美麗的景觀和濃郁的瑞士風情,每年都吸引眾多的遊人和商務客人在此舉辦會議和培訓。
聯合國生態保護圈Entlebuch Biosphere
在瑞士幾乎找不出第二個可以和琉森這片「荒野西部」的自然寶藏匹敵的地方。400平方公里的面積是一片神秘和色彩繽紛的世界,充滿平和、靈感和興奮。未受破壞的高沼地,崎嶇的喀斯特原野和寧靜如畫的山坡是瑞士第一個生態保護區的典型風貌。Entlebuch Biosphereh還是進行各種活動的好地方,如山地自行車、健步、高爾夫球等等。參觀位於Flühli的Schwandalpweiher的Kneipp療法中心是一此令人有煥然一新感覺的體驗。

卡貝爾橋
卡佩爾的德語意思為「小教堂」。因橋頭不遠有聖彼得教堂,因而得名「教堂橋」(卡佩爾橋)。橋兩側的欄板上常年裝飾以紅色鮮花,看似一座花廊,又稱作花橋。
卡貝爾橋是琉森的重要標志,始建於1333年,是盧塞恩(琉森)的水上城牆。此橋是歐洲最古老的木製廊橋。橋長約為200米,但不是一座直橋,有兩個小的轉彎。廊橋頂部每隔幾米就有一幅彩畫,共有110幅,開始繪制於17世紀,每幅畫的內容多為盧塞恩的歷史風貌和琉森歷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橋身中間的折彎處建有一石頭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塔建於1300年前後,木橋是依附於水塔而建。水塔作為瞭望哨所,是城市防衛設施的一部分。另外,還曾是戰時保存戰利品及財物的倉庫,有一段時間也用作監獄及行刑室。現在的水塔是琉森軍械協會的會館和古軍械展示廳。水塔與花橋一個佇立,一個橫卧,共同構成絕妙的水塔花橋(水塔廊橋)美景。不幸的是,卡佩爾橋的大半在1993年8月17日為一場火災所毀,水塔未未受損失。現存的卡卡爾橋是火災後修復的。
斯普羅伊爾橋(谷糠橋)
位於卡貝爾橋的西側,是另一座木製廊橋。始建於1408年,長度只有80米,和卡貝爾橋一樣,也不是一座直橋,不過只有一個小的轉彎,橋的中部有一個小禮拜堂。廊橋頂部也有67幅木板彩畫「死亡之舞」,由卡斯帕·梅格林格1626年繪制,描述了當年歐洲的黑死病流行的景象,無論貴賤貧富在死神面前都是平等的。因為磨坊主常在這里把谷糠倒入河中而得名。
瀕死的琉森獅子(獅子紀念碑)

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1821年由丹麥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這頭長10米、高3米多的雄獅,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肩頭,旁邊有一個帶有瑞士國徽的盾牌。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1792年8月10日,為保護巴黎杜樂麗宮 (Tuileries) 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戰死的786名瑞士雇傭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經過。當年,瑞士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男子迫於生計,紛紛到歐洲各國當雇傭兵。瑞士雇傭兵忠於僱主,英勇善戰,但榮譽和金錢掩蓋不了雇傭兵制度的殘酷,這次事件之後,瑞士停止出口雇傭兵,僅留下在梵蒂岡為天主教廷服務的近衛軍。由於著名的忠勇,教廷的這支瑞士近衛軍一直服務到現在。後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來到盧塞恩,將「瀕死的琉森獅子」譽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
盧塞恩(琉森)的主要教堂

耶穌教堂
耶穌會教堂(Jesuitenkirche),是瑞士第一座大型的巴洛克式教堂,內部裝飾華麗。1666年由Christoph Vogler神父為耶穌會(天主教修會之一)建造。穹頂的裝飾,為18世紀中葉改建完成的。 有兩座美麗尖塔的豪夫教堂(Hofkirche),位於琉森湖的北面,是琉森最重要的教堂。公元735年開始建造,是羅馬式建築,到14世紀改建為哥特式,17世紀的一場大火中受到了嚴重破壞,隨後又改建為文藝復興式。教堂內部庄嚴肅穆,禮拜席上有生動細膩的雕刻圖案。教堂的管風琴,1640年製造,共有4950根風琴管,至今仍在琉森的夏季音樂節上使用。
聖方濟各會教堂(Franciscan Church),建於13世紀後半期,為哥特式建築。和瑞士其它的建於文藝復興與巴洛克的中間時期的教堂相比,這里有最華麗的講道壇。
瓦格納博物館
德國偉大音樂家裡Richard Wagner1866年至1872年間,在琉森居住,這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時光。住所為琉森郊外Tribschen的臨湖別墅,現為博物館。瓦格納在這里完成了《紐倫堡的詩人》和《眾神的黃昏》等名作,並與李斯特的女兒科西瑪結婚,瓦格納唯一的兒子也出生在這里。 博物館內收藏瓦格納在琉森居住時期的私人物品和音樂手稿,瓦格納與朋友們的信件,包括尼采、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等名人,瓦格納的卧室,瓦格納在瑞士游歷的繪畫展。還收藏有許多產自歐洲、非洲、亞洲的古代樂器珍品,多數為博物館後來收集的,與瓦格納並無關系。小別墅位於湖畔的別墅區,有開闊的草地,景色非常美。
Rosengart Collection Musuem
Rosengart家族收藏的經典現代主義畫家,如畢加索和Paul Klee座位為特色,並且還收藏了19世紀和20世紀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如Monet,Cezanne,Vuillard,Bonnard,Matisse,Braque,Leger,Miro,Chagal,Kandinsky等的作品。同為Rosengart家族所有的,原位於舊城市政廳邊17世紀大宅中的畢加索博物館的藏品,也已經移至此處。這部分藏品主要是Rosengart的好友,畢加索生前最後20年的作品和手稿,其中多為畢加索遺贈。還有David Douglas Duncan拍攝的200餘幅攝影作品,為畢加索創作時的工作照和日常生活照,與Rosengart家族一起度假時的照片。
開放時間:4-10月 / 10:00-18:00;11-3月 / 11:00-17:00
穆塞格城牆
城牆建於1386年,與原來羅伊斯河及四森林州湖上的木結構廊牆一起,包圍整個舊城,組成陸地和水上的城牆。現在水上城牆留下卡佩爾橋和谷糠橋,陸上城牆現在只剩基本保存完好的900多米的一段。城牆上面有9座塔樓,3座塔樓對公眾開放,人們可由此登上城牆,俯瞰整個舊城。在Zyt 塔樓上,有最古老的城市鍾,由Hans Luter在1535年建造,在每個整點小時,這個鍾比所有其他的城市鍾提前一分鍾敲響。 舊城區
有中世紀的建築和街巷。舊市政大樓 建於1602年到1606年間,為義大利式的建築物,風格古典庄嚴。舊城區廣場眾多。卡佩爾廣場,邊上有聖彼得教堂,廣場中央有哥特式噴泉,是著名的琉森狂歡節的開幕儀式場地。穀物市場 ,鄰近舊市政大樓。葡萄酒市場,四周房屋繪有壁畫,可在廣場上欣賞廣場中央有哥特式噴泉。鹿兒廣場同樣為繪有壁畫的房屋包圍。還有米倫廣場,這里有許多古建築。 這里街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特色面具,古老狹窄的街道和廣場,到處是令人駐足的商店、文藝復興時期及巴羅克式的建築物及噴水池。廣場均以鵝卵石鋪砌,人字形的小屋,牆上是五顏六色的花草彩繪,清新而美麗。沿河及湖邊漫步,一路都可見到一座斜跨在河面上的木製廊橋--卡貝爾廊橋。
瑞士交通博物館
是全歐洲最大的展品最豐富的交通博物館,有7千多件文物和15萬份重要歷史文獻,這里有3000多年前的獨木舟、中世紀的馬車,19世紀的蒸氣機車和登山火車、20世紀的老式汽車和飛機,還有未來的宇宙飛船,多達3000多見實物展示品。展覽系統地介紹了公路,軌道和水上交通的發展,以及太空交通的內容。展覽注重互動性和趣味性,有模擬的戰斗機、列車駕駛、汽車撞擊試驗、劃船比賽、汽車展示台等等有趣的活動。館內還有專為兒童設置的活動區,通過游戲了解駕駛交通規則,公路鐵路的修建等項目。《瑞士大地圖》可能就是谷歌地圖的雛形。
館內還設有的IMAX影院、天文館和Hans Erni美術館。
開放時間:3-10月/10:00-18:00;11-3月/10:00-17:00
冰川公園
這里有第四紀冰川留下的地貌遺跡,1872年工人們挖掘地時發現。由冰川侵蝕的地層、岩石、石洞、石穴,展現了古時的瑞士地貌。公園里還有一個冰川博物館,有實物、模型及圖畫等,讓人們了解冰川。園內有花園和瞭望塔,瑞士屋,百萬年奇觀展和愛爾汗布拉鏡子迷宮。
開放時間:4-10月/9:00-18:00;11-3月/10:00 - 17:00
KKL盧塞恩(琉森)文化和藝術中心
這座美輪美奐的現代建築物依琉森湖而建,功能更是完備之極,能夠滿足演出、會議、展覽和慶典等各種活動的要求。這座建築是由法國傑出的建築設計師JeanNouvel設計的,巧妙地把湖水引入了大廳。其中的大型組合式音樂廳是RusselJohnson設計的,有著多達1840張舒適的座位,音響效果極佳,得到了世界首屈一指的指揮家、音樂家和管弦樂隊的高度贊賞。每年的琉森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都在此舉行。
遊客咨詢中心:位於琉森火車站內,正門位於Zentralstrasse大街上。周一 ——周五:8:30 - 19:00;周六:9:00-19:00;周日:9:00-17:00。提供各種旅遊咨詢,旅遊產品和琉森旅遊酒店預訂服務。
一般商店營業時間:周一到周三9:00-18:30;周四和周五9:00-21:00;周六9:00-16:00;周日休息
集市:
- 每周市場蔬果和鮮花市場:周二和周六上午,卡佩爾橋邊
- 跳蚤市場:5月至10月的周六,Untere Burgerstrasse和Reusssteg街道
- 每月農產品市場:3月至12月間每月的第一個周三,Bahnhofstrasse大街
- 手工藝品市場:4月至11月間每月的第一個周六,Weinmarkt廣場和12月的Hirschenplatz廣場
特色購物:天鵝廣場手錶珠寶商業區正對這琉森湖,與法國巴黎旺多姆廣場並列為歐洲兩大手錶珠寶專門購物中心,也是瑞士有這最美自然風光的購物區。廣場上除了有Bucherer,Guebelin,Embassy幾家大錶行外,還有眾多的名表品牌專賣店。城中另一處錶店比較集中的商業區是獅子紀念碑邊的獅子廣場。

餐飲:瑞士飲食受德、法、意等國的影響。本地人偏愛義大利風味。城內各國風味都有。品嘗瑞士風味餐的最佳地點是老城內的Stadtkeller瑞士民間歌舞餐廳。
住宿:城區內有各檔次的酒店80餘家。五星級酒店有Hotel Schweizerhof Luzern, Grand Hotel National, Palace Luzern, Renaissance Lucerne Hotel,五星標準的設計師精品酒店The Hotel和被評為瑞士最優秀四星酒店的Art Deco Hotel Montana。 每年8月,盧塞恩(琉森)便成了瑞士最有魅力的旅遊勝地,原因之一就是這里要舉行一年一度的國際音樂節。從書店到雜貨店,櫥窗里的擺設都以音樂為主題。人們可以看到貝多芬、莫扎特、肖邦、施特勞斯等音樂大師的肖像放置在鮮花或各式商品中;小提琴、大提琴、鋼琴、笛子甚至樂譜都成了暢銷品。在持續幾個星期的音樂節里,大大小小的音樂廳舉行各種形式的演奏,每每座無虛席。即使沒機會去音樂廳,人們也不難目睹音樂家們的風采:從車站到旅館,從河堤到湖畔,常常會遇見一些熟悉的面孔,那多是些音樂明星。
這種邂逅也是一種歡愉和熏陶。音樂節的洗禮使盧塞恩(琉森)人對音樂情有獨鍾,人們或多或少都成了這門藝術的知音。

D. 列夫·托爾斯泰的歷史背景

1828~1910) 俄國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於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今屬圖拉省曉金區)。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其譜系可以追溯到16世紀,遠祖從彼得一世時獲得封爵。父親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參加過1812年衛國戰爭,以中校銜退役。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托爾斯泰一歲半喪母,9歲喪父。1841年他的監護人姑母阿·伊·奧斯堅—薩肯去世後,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監護。於是他全家遷到喀山。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准備當外交官。期終考試不及格,次年轉到法律系。他不專心學業,迷戀社交生活,同時卻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發生興趣,喜愛盧梭的學說及其為人,並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在大學時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學的優越性。1847年4月退學,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這是他母親的陪嫁產業,在兄弟析產時歸他所有,他的漫長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
回到庄園後,他企圖改善農民生活,因得不到農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應法學士考試,只考了兩門課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為農民子弟興辦學校。11月起名義上在圖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職,次年12月被提升為十四品文官,實際上卻周旋於親友和莫斯科上流社會之間。但他漸漸對這種生活和環境感到厭倦,1851年4 月底隨同服軍役的長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願兵身份參加襲擊山民的戰役,後作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隊中服役兩年半。雖然表現優異,但也有賴親戚的提攜才晉升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隊。克里木戰爭開始後,自願調赴塞瓦斯托波爾,曾在最危險的第四號棱堡任炮兵連長,並參加這個城市的最後防禦戰。在各次戰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軍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優秀品質,加強了他對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對農奴制的批判態度。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時開始創作,在《現代人》雜志上陸續發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等小說。1855年11月他從塞瓦斯托波爾來到彼得堡,作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歡迎,並逐漸結識了岡察洛夫、費特、奧斯特洛夫斯基、德魯日寧、安年科夫、鮑特金等作家和批評家。在這里他以不諳世故和放盪不羈而被視為怪人,他的不喜愛荷馬和莎士比亞也使大家驚異。不久,他同車爾尼雪夫斯基相識,但不同意後者的文學見解。當時德魯日寧等人提倡為藝術而藝術的所謂「優美藝術」,反對所謂「教誨藝術」、實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張的暴露文學。托爾斯泰傾向於德魯日寧等人的觀點,但又認為任何藝術不能脫離社會生活。至1859年,他同《現代人》雜志決裂。
1856年底以中尉銜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國、瑞士、義大利和德國游歷。法國的「社會自由」博得他的贊賞,而巴黎斷頭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則使他深感厭惡。在瑞士看到英國資產階級紳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憤慨。但這次出國擴大了他的文學藝術的視野,增強了他對俄國社會落後的清醒認識。
對於50至60年代之交的農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勢,托爾斯泰的思想是極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備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農民,並在自己庄園試行,因農民不接受而未實現。他同情農民,厭惡農奴制,卻認為根據「歷史的正義」,土地應歸地主所有,同時因地主面臨的是要性命還是要土地的問題而深深憂慮。他不同意自由主義者、斯拉夫派以至農奴主頑固派的主張,也看到沙皇所實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虛偽性質,卻又反對以革命方法消滅農奴制,幻想尋找自己的道路。由於無法解決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圖在哲學、藝術中逃避現實,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長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觀情緒。1859至1862年間幾乎中輟創作,先後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和附近農村為農民子弟辦了20多所學校,並曾研究俄國和西歐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還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時等國考察學校。後又創辦《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教育雜志。這些活動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農奴制改革中,他作為本縣和平調解人,在調停地主和農民的糾紛時,常常同情農民,又招致貴族農奴主的敵視。1862年7月他外出時,家中遭到憲兵連續兩天的搜查。不久他關閉了學校。這段時間他思想上所受的震盪以及因同農民的頻繁接觸而接受的他們對事物的一些看法,成為他的世界觀轉變的契機和開端。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戰爭與和平>>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安娜·卡列寧娜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幼年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選

列夫·托爾斯泰小說之《戰爭與和平》

列夫·托爾斯泰小說之《安娜·卡列寧娜》

列夫·托爾斯泰小說之《復活》

《復活》概要: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奸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著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為妓女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為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為她減刑。 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為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盡管還愛著聶赫留朵夫,但為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松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

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
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
體現了一位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世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俄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作

《復活》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曾閱讀過這本書。在我國自20世紀初至今已出版過6種譯本,三四十年代先後有戲劇家田漢和夏衍改編的同名劇本的發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為我國讀者和觀眾極為熟悉和喜愛的人物形象。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為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凈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丑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為"19世紀俄國生活的網路全書"。

《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法國著名評論家 羅曼·羅蘭

整個19世紀還不曾有過《復活》這樣的作品,它高於《悲慘世界》,因為這里沒有一點幻想的、虛構的、編造的東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國著名評論家 斯塔索夫

讀托爾斯泰的《復活》,我感覺他的確了不起,他筆下的妓女瑪絲洛娃給人一種聖潔之感,而我們有些小說的所謂"聖潔女性"形象卻給人卑瑣之感。這就看出大師與普通作家之間的差別了。
--著名作家 遲子建

《復活》是總結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裡骯臟的東西都拿出來了,人內心很復雜,好人和壞人、善與惡都很復雜。

E. 名人傳托爾斯泰概括

《名人傳》中列夫托爾斯泰傳 的內容概括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偉大的心魂,他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還是一個為許多人所愛戴的真誠的朋友。他的作品與他的生命緊緊聯在一起,他的一生都在進行著緊張的探索。
列夫�6�1托爾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國圖拉省的貴族庄園雅斯納雅�6�1波良納。他的母親去世時,托爾斯泰還不足兩歲。九歲時,他的父親又離開人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兩位姑母成了他的監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這些卑微的心靈幫助他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
1844年,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讀書(傅雷譯為「卡贊」)。這期間他的頭腦處於狂熱的境界中,他不斷地試驗各種人生觀念和學說,矛盾對立的理論讓他固有的信念動搖了,各種幻想不時占據他的頭腦。在年輕混亂的心底,一個不變的東西是他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他絕對的真誠。他毫不留情地進行自我分析與解剖,坦白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為,他後來還將自己年青不道德的生活記錄拿給妻子看。由於不滿於學校的教育,他自動退學回家進行農庄改革,這些內容在他的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里都有反映,小說中的涅赫留多夫是他自己的藝術寫照。 1851年,托爾斯泰去高加索,隨同當了軍官的哥哥尼古拉服兵役。高加索美麗的自然風光激發了他的藝術天才,他的自傳體作品《童年》(1852)、《少年》(1854)等都是這時期的產物。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托爾斯泰1854年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在炮兵連服役。他勇敢盡職,常處於危險之境。在隆隆的炮聲中,在生與死的激烈交鋒中,他寫作了《塞瓦斯托波爾紀事》,對戰爭的殘酷、俄羅斯士兵的愛國主義思想、對戰爭中表露出來的人們的復雜心理都作了真實的描繪。
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周旋於文人之間,托爾斯泰對他們非常憎惡、輕蔑,發現他們都是卑劣虛偽的。1857年他去國外旅行,所見所聞讓他對資產階級的文明、博愛、民主十分失望。他在瑞士小城盧塞恩看到英國富翁不願對一個流浪的歌手施捨,明白資產階級的「文明」不過是華美的謊言,他憤怒地寫了短篇名作《盧塞恩》。
回到俄國,托爾斯泰重新開始他的農事改革,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提高農民的覺悟,促進社會進步。哥哥尼古拉的死讓他震驚,他又一次思考死亡問題。
1862年,托爾斯泰與索菲婭�6�1別爾斯結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托爾斯泰迅速進入創作的高產期。在愛情的蔭庇下,他完成了《戰爭與和平》(1863-1869)、《安娜�6�1卡列尼娜》(1873-1877)等代表性作品的創作。《戰爭與和平》被譽為是可以與荷馬史詩比肩的作品,它的光榮和偉大在於托爾斯泰使俄國19世紀初的歷史重新復活了,小說對衛國戰爭的描寫和主要人物的塑造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安娜�6�1卡列尼娜》在技巧上更加成熟,豐富的藝術經驗支配著作品的思想,人類的慾望在這里暴露無疑。小說的主要意義除了安娜的悲劇和當時俄國社會的描寫外,還帶有明顯的傳記色彩,列文便是他的化身,列文的苦惱正是托爾斯泰的苦惱。在《安娜�6�1卡列尼娜》還未完稿前,他已經厭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種巨大的虛無感,有強烈的死的慾望。他害怕自己會突然自殺,便把房間的繩子藏起來,不敢帶獵槍打獵。在宗教狂亂之後,他發現民眾的簡單生活和信仰才是生活的真理。
緊張的精神探索又遭遇慘痛的社會現實。1882年他參加人口調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國大地上的滿目瘡痍,他哭喊著,揮動拳頭說:「人們不能這樣地生活!」他改變了自己的貴族生活,根絕一切享樂,自己去鋸木、煮湯、縫靴子,要用自己額上流著的汗來換取麵包,並終生與文明的罪惡和謊言對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爾斯泰的這些行為,夫婦之間經常為此爭吵。全歐洲的藝術家都希望他回到文學創作上來,認為托爾斯泰是在毀滅自己的藝術天才。但是,托爾斯泰不但沒有毀滅藝術,反而把藝術中一向靜止的力量激動起來,他的宗教信仰不但沒有滅絕他的藝術天才,反而把它革新了。在《我們應當做什麼?》(1884-1886)里,他說:「只有為了團結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藝術。」
他後期的重要作品有《伊萬�6�1伊里奇之死》(1884-1886)、《克萊采奏鳴曲》(1889)和《復活》(1899)等。《復活》可以說是他藝術上的遺囑,是他整個創作生涯中最後也是最高的山峰。七十高齡的托爾斯泰以偉人的姿態注視著他的過去、他的世界,《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最真實的詩。
1900-1910間,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會問題的論戰中,他反對謊言,反對暴力,抨擊各種迷信。他的思想使他與家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1910年10月28日,82歲的托爾斯泰突然離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這位世界文豪和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車站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對身邊的人說:「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你們為何大家都在這里只照顧一個列夫�6�1托爾斯泰?」 希望對你有幫助

F. 瑞士首都為什麼設在伯爾尼蘇黎世、日內瓦等國際名城為何落選

▲瑞士聯邦議會的地點—聯邦宮

雖然伯爾尼成為了「瑞士聯邦的首都」,但它只是行使行政職能,也沒有削弱其他城市的風光。瑞士的金融中心依舊在蘇黎世,外交中心是日內瓦。

而且在制衡的原則下,瑞士近年來實行「去中央化」,多個聯邦政府機構從伯爾尼遷到了其他城市。對於熟悉了將首都設在大城市的現代人來說,瑞士首都的選擇十分出乎意料,但這正是瑞士多年堅持中立分權制衡原則的最優解。

G. hape是什麼牌子

Hape國際控股集團總部位於瑞士盧塞恩(Luzern),由德國人彼得·漢斯丹(Peter Handstein)先生始創於1986年。

該品牌主要為全球0-6歲寶貝研發益智木玩,啟蒙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提倡並秉承生態、環保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積極為世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信息:

Hape™品牌主為全球0-6歲寶貝研發益智木玩,啟蒙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提倡並秉承生態、環保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積極為世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公司始建於德國,後隨著集團業務發展的需要,將總部遷至瑞士盧塞恩,並在加拿大、義大利、法國、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設立了分公司,產品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H. 瑞士盧塞恩應用科技大學是野雞大學嗎

德國的任何一所大學學習都需要強大的興趣動力支持,自主自覺的學習。頭懸梁,錐刺股的方式都是一種被迫學習的方式,這是中國式的教育理念。我相信,中國孩子能達到要求出去的,並且是有興趣學某一個專業的,畢業率應該會很高。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的建築類應該是最好,要求最高的專業。

I. 地理問題

歐洲也許是世界是上最適宜度假的地方,沒有沖鋒陷陣的生活節奏,所有的人都像在度假。這里的日子是需要慢慢過的,在歐洲,學著像他們一樣,生活就是用來享受的。現在我們享受歐洲,准備二十天左右的時間,投入到歐洲之旅,從巴黎的有軌電車開始。

該如何選擇歐洲之行的旅遊線路呢?又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金錢中,確定最合適的一次歐洲行?一種較經典的歐洲旅遊線路,行程范圍主要在法國與德國及其周邊國家。行程也許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也許不能盡情感受歐洲的獨特風情,但在有限的時間和金錢中,走五國,看歐洲光影,已經足夠。

將向中國開放旅遊市場的12國是法國、義大利、希臘、德國、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典和芬蘭。法國悠久的文化、希臘古典的城邦、音樂之鄉奧地利、千湖之國芬蘭等等,都是人們嚮往已久的旅遊さ亍?

歐洲12國開始了大力推薦旅遊景點的市場活動。在草簽備忘錄前兩天,西班牙駐華使館旅遊處參贊親自帶領巴塞羅那、安達露西亞等城市旅遊局官員推介西班牙旅遊資源;芬蘭旅遊局准備好了芬蘭旅遊的中文網站的宣傳手冊;義大利旅遊局駐中國第一家辦事處向國家旅遊局積極申請;法國將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舉行旅遊資源巡展。

旅行商們認為,歐盟成為我國公民旅遊目的地後,出境游菜單將琳琅滿目。辦簽證也會非常方便,一次簽證可選擇12個國家的線路,比新馬泰一線三簽證方便得多。加上統一的歐元,也會給出遊帶來便捷。當然,價格偏高、飛行時間長,當地中文導游較少是歐洲游的不利因素。按目前商務考察報價「瑞士、法國、義大利10天游」1.5萬元。

享受歐洲20天

第一站:法國 留三天給巴黎

巴黎,這座世界聞名的浪漫之都,每一次到來,都能看到它迷人的不同之處。從羅浮宮的方庭上看藝術橋上的一抹夕陽;斜倚在18區的一個小酒館的櫃台上喝一杯白葡萄酒;於午後的陽光下坐在街頭雅緻的咖啡館,品味濃香的法式咖啡;夜晚從拉丁區的一個爵士俱樂部中傳出一聲聲嘹亮而有節奏感的薩克斯管樂聲。周日的巴黎塞納河邊,汽車是禁止通行的,它成為了為行人、溜冰鞋和自行車專設的道路。

巴黎提示:

交通:飛機和高速列車使得法國各大城市之間只需幾小時的旅程,剩下的就由輔助鐵路網覆蓋,在法國坐火車可以到達絕大部分城市。從巴黎到波爾多、或從巴黎到馬賽,乘高速列車都只需要三小時。每個城市都有有軌電車、地鐵和公共汽車網,可以在城市中自由穿梭。

住:既有極盡奢華的旅館,也有鄉村小客店。最大力推薦的選擇是在居民家中租房住宿,則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法國人的生活方式,真正體驗法式生活。

食:大部分的餐館在12點至15點和19點至23點兩個時段營業,所有的大餐廳和位於火車站前的餐館則會延長營業時間。在大城市裡,一些小食品店一直營業到半夜。餐館里的飲用水和麵包是包含在菜價里的,按照常規,一般要給提供服務的侍者小費。

第二站:西班牙 在巴塞羅那逛兩天

到大教會廣場、西班牙廣場上去吹吹風,曬曬太陽,每星期四在巴塞羅那大教堂廣場會有古董跳蚤市場,每年三月這個廣場上還有一個歐洲最重要的古董博覽會——古董沙龍(Salon de Anticuarios)。巴塞羅那有許多古董店,而這些店大多都分布在新城區內。僅在古董街(Bulevard dels Anticuaris)上就有73家之多。在這些店裡,你可以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古董。在亞拉貢(C. Aragon)街和多斯德瑪姬街(C. Dos de Maig)有幾家和一般顧客做買賣的批發古董商。

巴塞羅那正越來越被認可為歐洲的一座真正的聚會城市。

西班牙提示:

交通:從巴黎經過觀光小鎮布利維(Brive),來到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巴塞羅那的大多數公交車都是從早晨五點半行駛到晚上十一點。

住:三、四、五星級酒店都有。

食:西班牙美食匯集了西式南北菜餚的烹制方法,其菜餚品種繁多,口味獨特。

第三站:法國第戎 中轉一天

離開西班牙巴塞羅那,到達法國第戎。

第戎主要特產是蝸牛菜和芥末,第戎也是法國知名的酒鄉,還擁有舉世聞名的葡萄酒、更加引人入勝的是鄉土佳餚的美食吸引力,因此熱愛美酒美食之旅的人,絕對不能錯過此紅酒區。第戎是以勃艮第地區葡萄酒鄉而聞名的富庶之地,保留了許多舊時貴族的豪華宮殿和遺跡,以古堡著稱全國。人與人之間既友善又活潑,那裡的氣氛會把你深深迷醉。

第四站:瑞士 利用三天去日內瓦和伯爾尼

離開法國,進入瑞士國界,首先可以去到日內瓦和伯爾尼。

日內瓦是瑞士境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坐落於西歐最大的湖泊——美麗的日內瓦湖之畔,法拉山和阿爾卑斯山近在眼前。首先可以去看看名人故居: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誕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國詩人拜倫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區一棟名為迪奧大迪的別墅里。

在這別墅不遠處,是英國浪漫詩人雪萊的舊居。

再來到瑞士中部高原城市盧塞恩(Luzern),它是個湖光山色相互映襯的美麗城市,也是瑞士最大的夏季避暑勝地之一。盧塞恩主要購物區有瑞士庭園(Schweizerhofquai),天鵝廣場(Schwanenplatz),Weggigasse街及樂隊廣場(Kapellplatz),從高檔時裝、手錶及珠寶,到一般的工藝品如木刻、陶瓷、布穀鳥鍾等都應有盡有。

第五站:義大利 從佛羅倫薩到威尼斯六天都不夠

離開瑞士,我們的下一站是義大利。羅馬的古跡,米蘭的工業,佛羅倫薩的雕刻、繪畫,威尼斯水城的貢多拉,都靈的菲亞特汽車,熱那亞的港口,比薩的斜塔,西西里和撒丁島的民俗風情,都讓人流連。

提到去義大利購物,十個人可有九個半會興奮得眉飛色舞,因為義大利每一個大城市都是購物天堂,北從米蘭、南至卡塔尼亞,你都可以瘋狂血拚到把卡刷爆;但這些城市又以佛羅倫薩為天堂中的天堂。因為佛羅倫薩的商品種類多、品牌齊全,不論頂級名品或平價購物都能各取所需;再加上購物區域集中,不需花太多時間、腳力,保證就能滿載而歸了。

在佛羅倫薩購物是一大樂事,因為購物區多在聖羅倫佐市場百花大教堂一帶,你可以一面參觀旅遊景點一面購物,享受知性之旅的同時也能為自己添新裝,或采購一些特殊的紀念品,讓回家後的記憶更加豐富!而佛羅倫薩還有兩樣非常特別的美食:牛肚、佛羅倫薩大排,同時咖啡的香醇,使得佛羅倫薩的文化之美更增添一股迷人的氣質。而市內街道到處是敞著門的工匠店鋪,傳統市場保留至今,出售金、銀器和珠寶,現代商店的櫥窗里展示著高級皮草、時裝、真絲領帶和木框鑲嵌的古建築印刷品。

不可不去的是著名的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坐著小船在這個城市上慢悠悠地盪著,生活好像沒有什麼煩惱了。威尼斯的美食比其他城市更多鮮味、更多品種,連草莓酒都變化多端,最有特色的就是黑墨魚面,嘗嘗吧。

第六站:奧地利 為茜茜公主流連兩天

離開義大利,便進入音樂之聲的故鄉-維也納。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從西、北、南三面環繞著城市,遼闊的東歐平原從東面與其相對,到處鬱郁蔥蔥,生機勃勃。登上阿爾卑斯山麓,維也納森林波浪起伏,盡收眼底。從多瑙河盆地可以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遼闊的平原猶如一幅特大的綠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間。維也納環境優美,景色誘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

在這里,需要去體會茜茜公主浪漫悲情的愛情故事和真實經歷。離開維也納,我們前往音樂神童莫扎特的故鄉薩爾斯堡。老城面積僅有80公頃,風景之嫵媚令人目眩神迷。這里最出名的是音樂節,每年固定在7月至9月舉行,邀請當今最炙手可熱的音樂家到薩爾斯堡表演。由於薩爾斯堡音樂節本身歷史悠久、名聲不錯,能夠被邀請入列,絕對是音樂家的最高禮贊,表演內容絕對是國際水準,每年總是吸引數百萬人次前往觀賞。還有,到薩爾斯堡,不要忘記購買著名的莫扎特巧克力。

第七站:德國 因為啤酒節狂歡三天

德國的重頭戲在慕尼黑。這里是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人文薈萃,洋溢著傳統的歡樂氣息,不過這里最出名的是啤酒。來到慕尼黑,就要品嘗慕尼黑烤豬腳,熏鮮魚配酸菜,再叫上一大杯啤酒,好不痛快!每年一度的慕尼黑「十月節」,也就是啤酒節,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節日。據說每年前往啤酒節的國內外遊客超過600萬人,啤酒節早已成為巴伐利亞的一大盛事。啤酒節上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迫不及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氣氛十分熱鬧。

還可以順路到海德堡,晚上就在當地的小酒館坐坐,體會浪漫大學城的情調。

第八站:阿姆斯特丹 一天

阿姆斯特丹是水城,領略水城的風味一定要乘阿姆斯特丹的觀光遊船。遊船巡航運河以白天的一小時行程較為適合。從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前,每種航線的游覽船每隔15—30分鍾開一班。在船上常常可以發現在街道行走時所未留意到的景色。參觀博物館時,利用博物館遊船相當方便。這條航線巡迴於市內各主要博物館,隨時可以上下船。不但可以到梵谷美術館看看畫,還可以到國家音樂廳享受古典音樂,這里每逢星期三中午還可以免費欣賞午餐音樂會,不妨輕松地聆聽一番。

第九站:盧森堡 一天看古堡

看看古堡吧,它總會讓人遙想前幾個世紀的歐洲風情。

另一種品味文化的旅遊路線

歐洲旅遊市場開放後,游歐洲成為國人關注的熱點。但目前大多數行程還只是停留在走馬觀花。比如十天游十國,時間都花在趕路上。

其實歐洲真正的精髓之處在於它的文化,這需要細細品味,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如果只是匆匆一瞥,很難領略真正的歐洲風情呢。這里,桃桃來為大家推薦幾處有濃郁文化色彩的去處,感受一下人文關懷。

第一站 文化之都———漢堡

正在上海熱映的音樂劇《劇院魅影》震撼了上海的觀眾,而另一部也曾在上海演出過的韋伯的《貓》,首演地就是德國漢堡。在不久前落幕的WTF(上海旅遊博覽會)上,它以「2005年WTF文化之都」的姿態展現在大眾面前。

說它是文化名城是一點也不為過,就拿上面提到的音樂劇來說,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漢堡一樣,會同時上演3部大型的音樂劇,它有近40家劇院,每年有600萬的人們來漢堡欣賞如「獅子王」、「MamaMia」等著名歌劇。同時,漢堡也是名校雲集的地方,有著包括漢堡大學在內的9座高等院校。而這座城市的建築也是它多元文化的體現,囊括了古典和現代的建築傑作,從19世紀所建的圓頂式羅曼蒂克風格的阿爾斯特拱廊到19世紀末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市政廳,從德國最有名的巴洛克式教堂聖米歇爾大教堂到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倉庫建築群———倉庫城,徜徉其中,能享受「建築博物館」的樂趣。

漢堡同樣也有著其活力的一面,聖保利堪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娛樂區之一,無數的餐廳、酒吧、夜總會、電影院和博物館,必有一項娛樂活動是你所喜愛的。作為世界級的港口,漢堡被稱為通往歐洲的門戶,有著多條直達歐洲其他國家和城市的航線,所以,選擇這里作為第一站是沒錯啦。

作為一座既有文化底蘊又充滿現代氣息的魅力都市,漢堡也正在申辦奧運會,相信去那裡旅遊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第二站 藝術之城———馬拉加

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萊桑德雷冠以「天堂般的城市」之美名的地方就是馬拉加,它是西班牙王國最為自豪的旅遊勝地。

那裡最著名的人物莫過於世界藝術大師畢加索了,馬拉加為此特設了一個博物館,總共收錄了204件畢加索的作品,包括油畫、雕塑、素描、版畫等,總估價在1.76億歐元左右,而坐落於老城區中心的這座博物館本身也是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波埃納維斯塔伯爵宮,它是一座具有安達魯西亞民用建築風格的十六世紀的歷史建築物,融合了文藝復興和穆德哈爾式建築的成分。在對這座宮殿進行必要的嘗試性考古挖掘時,還意外發現了古代腓尼基人、羅馬人和拿撒勒人的遺跡,遊客在觀賞畢加索作品的同時,還能觀賞到這些出土文物。

馬拉加提供的娛樂項目也是豐富多彩的,除了水上公園、動物園、水族館、賽馬場、鱷魚公園以外,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塞爾沃冒險公園」,是歐洲唯一的「冒險、動物和大自然的主題公園」,以半自由狀態放養著兩千多種動物。說到餐飲,海產品自然是其王牌,而其中的鮮烤沙丁魚串的烹飪方式無疑是最有特色的:將沙丁魚小心翼翼地用扦穿起來,插在炭火周圍的沙上,讓熱氣而不是火苗來烘烤魚串,別看似乎很容易,但是好的「烤魚師傅」都是非凡的藝術家呢!

第三站 遺產之地———馬德里

到了西班牙,怎麼能不去它的首都看看呢?從馬拉加的高速公路行駛,五小時就可以到達馬德里啦!

西班牙首都擁有歐洲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市內有79個博物館、57個劇院、50個音樂廳,而城市內最大的財富是「藝術走廊」,那裡集中了享譽世界的三大美術博物館:普拉托博物館珍藏了十六和十七世紀世界上最好的西班牙畫作,單憑貝拉斯克斯、格雷科合戈雅的作品就值得一游;薩森·波奈米薩博物館藏有從義大利文藝復興前到20世紀先鋒派的800件西方藝術品;索菲婭女王藝術中心收藏了20世紀最有影響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了諸如達利、畢加索、米羅等藝術大家的作品。

歌劇是馬德里最吸引人的節目之一,熱衷於美聲唱法的遊客可以參加「馬德里歌劇游」,這是一種住宿、演出全包的形式,音樂盛宴還包括音樂劇、古典音樂會、說唱劇等。而喜歡購物的人也一定覺得欣喜,市內共有五萬多家商店,可以買到世界上最流行的品牌服裝和最新款的鞋子,還可以去馬德里舊貨市場淘淘便宜貨,它是西班牙最負盛名的露天市場之一,不過記得是在周末才有哦!

雖然如此繁華,但馬德里可是不折不扣的綠色城市,有萊地羅公園、植物園、熱帶公園等各具特色的公園,是它獨特的綠色寶藏。

第四站 歷史之國———愛爾蘭

愛爾蘭給人以某種遙遠的氣息,它擁有豐富的古紀念碑遺產,時間跨度超過8000年。

Newgrtange是愛爾蘭最有名的史前紀念碑,同時它也是西歐最好的走廊式墓穴,始建於公元前3200年左右,是一處主要景觀。而與之毗鄰的是愛爾蘭最尊貴的國王所在地,亦是許多傳奇故事的發源地。和史前紀念碑一樣,早期的教堂和中世紀修道院遺址也遍布愛爾蘭,無論你旅行到哪裡,都會遇到風格獨特的鄉村和小集鎮,那裡通常有城堡和集市十字架。

這里購物也是一種文化體驗,具有凱特爾特風格的珠寶與眾不同,Dungannon的水晶製品令人愛不釋手,還有那些到哪裡都可以找到的手工製品,它們可是旅遊歸來絕好的紀念品和禮物哦!

J. 盧塞恩的著名人物

夏季,四森林州湖上遊船如梭。可以乘船到瑞士國父威廉·泰爾的家鄉一游,也可以到湖畔的Tribschen(特里伯森),參觀德國著名作曲家瓦格納居住過的地方。瓦格納曾兩次僑居瑞士。他在三面環水、風景迷人的特里伯森小別墅里度過了6年最美好的時光(1866年3月-1872年4月)。此前,他曾在德國邂逅音樂家李斯特的女兒、奧地利著名外交官標洛的妻子科西瑪,兩人發生了戀情。瓦格納不得不離開德國。科西瑪為了追求真摯的愛情,終於沖破各種阻力,拋棄榮譽地位,與那個後來成為奧地利首相的顯赫人物離了婚。她在琉森的四森林州湖畔找到了瓦格納,從此與心上人過著安謐幸福的田園生活。1870年他們愛情的結晶西格弗里德出世。瓦格納為此興奮不已,寫下了名曲《西格弗里德》抒發內心的幸福和喜悅。同年12月25日,為慶祝科西瑪的生日,這個曲子首次公演。1933年夏,瓦格納的女婿紀爾貝·格拉維納曾到此地來,親自指揮演奏瓦格納在琉森地區的作品音樂會。瓦格納的兒子西格弗里德也來過這里指揮音樂會,以示對父親的紀念。琉森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即以次為發端的。
馬克·吐溫,《浪跡海外》(A Tramp Abroad),1880
列夫·托爾斯泰,《琉森游記》
著名指揮大師克勞迪奧·阿巴多於2002年來到琉森擔任節日管弦樂團藝術總監,並於每年夏季舉行音樂會。琉森音樂節已經成為古典樂界一大盛事,每年有近十萬的樂迷蜂擁而至。每年分三次演出,分別是復活節期間的宗教類音樂,夏季古典樂,冬季的鋼琴演奏。
朱自清,《歐洲印象》,1932年5-6月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赫本的故居和平之邸(La Paisible)位於盧塞恩近郊的布爾根施托克(Bürgenstock)。

閱讀全文

與盧塞恩為什麼離開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