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主義事例有哪些

國際主義事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9 04:05:32

㈠ 歐洲國際主義精神例子,謝謝了,急需。

「范國際主義精神」在歐洲內部其實根本不存在,而「范國際主義戰士」多半也不是歐洲人。🙃️

納粹的二號人物「戈林」,在被關押期間,對追隨他的看守說:希特勒已經追隨他的帝國而去了。
他還對追隨其的忠心看守說:
你知道德國人和英國人有什麼區別嗎?德國人下手狠、心軟,英國人下手軟、心狠。他還說:一個英國人,是個白痴,兩個英國人,是個夥伴,三個英國人,是個帝國;一個德國人,是個好人,兩個德國人,是個同盟,三個德國人,就會有戰爭。(紀錄片中,他每說完一段,就得意的怪笑起來。)
一個日耳曼民族的領袖,就被你們關在這種地方。
看守在與他「聊天」時(交談中),也是尊敬的成他為「先生」。
— 紀錄片《戈林的最後一戰》

(德國人和英國人同屬日耳曼民族,在羅馬時期被視作是歐洲的四大蠻族之一。日耳曼在舊時指日耳曼人所居住的地區,也就是現如今的德國,而現如今的英國人,屬於日耳曼分支下的「昂格魯」和「撒克遜」兩個部落,佔領英格蘭島後,與本地原住民「威爾士人(也就是古羅馬時期的亞瑟王,所屬的民族)」混居的後代,也就是現如今英國王子「查爾斯」王儲的封地,所以他也被叫作「威爾士親王」,查爾斯的爸爸,英國女王作為日耳曼人建立的「大公國」的領袖,現如今已經年老的英國女王,她的丈夫,就是希臘的「日耳曼人」,其實也是「日耳曼大公」的後代(日耳曼人的「大公」,就相當於漢代的「諸侯王」)。而英國人已經並不太純正了。故英語被稱為「昂格魯撒克遜人的母語」,英式英語在發音上也與德語接近,陰陽頓挫的,而奧地利的日耳曼人也是說德語的(希特勒就是),瑞士人的母語被稱作是「瑞士德語」。所以「戈林」說,一個日耳曼民族的領袖,就被你們關在這種地方。剛開始,戈林的庄園被盟軍佔領後,許多盟軍高級將領,還經常邀請、拜訪戈林,在一起進餐、飲酒、娛樂、聚會,盟軍統帥得知後,下令必須把戈林當作罪犯看待,立即禁止這種行為,並將戈林移至監獄看守,等待審判。而且面臨「絞刑」,被嚴密看守的他,卻能得到毒葯「氰化物」自殺,這種「憐憫」,也可以看作是歐洲人的「民族情結」。而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就是古羅馬文明時期,傳說中的「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也就是威爾士人,所抵禦的北方蠻族。)

㈡ 列舉具體體現國際主義精神的具體事例

白求恩來華、飛虎隊等都體現了國際主義精神。

㈢ 什麼是國際主義

就是世界主義精神,是站在整個世界而非僅僅只是站在某個國家、民族的角度來考慮全人類快樂幸福的思想和世界觀。一般而言只有智力和道德境界高尚的人才會不同程度的具備這樣的精神!普通人往往很難產生這樣的想法和精神!

㈣ 有著國際主義精神一個人的事例

聶榮臻將軍在抗日前線的戰火中就出兩位沒有父母的日本孤女。並且精心的照料他們

㈤ 有哪些中國人被稱為國際主義戰士的故事

1.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任輔臣出生在中國東北鐵嶺農村,17歲時到俄修建的中東鐵路上做事,同時學會了俄語。1908年,24歲的任輔臣在哈爾濱的俄軍官學堂做漢語教官時,結識了還處於秘密狀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青年軍官,開始接受革命理論,並於這一年秘密加入了當時中國工人稱之為「窮黨」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即布樂什維克,走上了革命道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根據協約國規定,俄國在中國召一大批華工赴俄伐木采礦,任輔臣受布樂什維克黨的委託,參加並帶領數千名華工赴俄國烏拉爾地區阿拉巴耶夫斯克礦區,並在華工中開展革命活動,成為深得擁戴、威望極高的傑出的華工領袖。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任輔臣先生在華工中組建了「中國團」,並編入了蘇俄紅軍,在一年多時間里,進行了大小上百次戰斗,「中國團」特別能戰斗,常常被派到最關鍵、最艱苦的戰斗中擔任主力。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的英雄部隊,任輔臣先生也威名遠揚,被蘇維埃中央命名為「紅鷹團」。不幸的是在11月29日深夜的極為慘烈的戰斗中,總指揮任輔臣壯烈犧牲,為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獻出了風華正茂的青春生命。任輔臣犧牲後,革命導師列寧接見了任輔臣的妻子兒女,稱贊他是勇敢的戰士,出色的指揮員,優秀的布爾什維克。並希望這一家人就在此處住下來,享受最好的待遇。當然,任輔臣的妻兒們選擇了回到中國故土。任輔臣就是這樣一位早期的中國的國際主義戰士。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談到任輔臣時說:任輔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時期就為無產階級的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他是我們的先烈,他的革命業績是我們國家的光榮。

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哪些國際主義戰士

蘇聯英雄

1934年4月16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決定,為表彰對國家立下英雄壯舉的個人和集體,對有關人員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1936年7月29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關於蘇聯英雄稱號的條例》。
1939年8月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設立「金星獎章」,頒發給對國家立下英雄壯舉的「蘇聯英雄」。
1973年新修訂的《蘇聯英雄條例》規定,對獲得「蘇聯英雄」稱號者頒發蘇聯最高獎賞——列寧勛章,頒發特別功勛獎章「金星獎章」,頒發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證書。
「金星獎章」系用純度為90%以上的黃金製造。五角星直徑30毫米,重21.5克,背面鐫刻有「蘇聯英雄」字樣。金星的襯托是純度為90%以上的純銀托架,重量為12.186克,長方形,中間襯著紅色綢布,象徵著紅旗。整個獎章重量34.264克。每枚「金星獎章」都有編號,與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或最高蘇維埃頒發的證書序號相同。
根據1936年頒布的《關於蘇聯英雄稱號的條例》,一個人只能獲得一次「蘇聯英雄」稱號。若再次建立重大功勛,頒發第二枚金星獎章,但是不再頒發列寧勛章。金星獎章最多可獲得三次。獲得第二枚金星獎章者,政府為其在家鄉修建半身銅像。
1980年蘇聯又修改了《關於蘇聯英雄稱號的條例》,取消了列寧勛章只能頒發一次,金星獎章不能超過三枚的規定。每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都頒發列寧勛章和金星獎章。
最早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大都是飛行員。
第一次授予「蘇聯英雄」稱號是在1934年4月20日。獲此殊榮的是以沃多皮揚諾夫為首的7位蘇聯飛行員,他們因成功地解救北極考察隊和「切留斯基」號破冰船船員而立功。
第八位蘇聯英雄是傑出的飛行員格羅莫夫,他因連續飛行75小時,航程12411公里而在1934年獲獎。
1936年,契卡洛夫等三名飛行員因實現從莫斯科到遠東的連續飛行而獲得英雄稱號。
1936年,參加西班牙國內戰爭的11名蘇聯紅軍指揮員成為「蘇聯英雄」,他們都是飛行員,其中還有三名外國人。
1940年初,有15人集體獲得「蘇聯英雄」稱號。他們是「喬治.謝多夫」號破冰船全體船員。從1937年起,他們在北冰洋冰區漂流812天,創造人類歷史上的紀錄。整支部隊或所有船員集體獲此殊榮的事,可謂空前絕後。
第一位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步兵是莫斯科摩托化師師長科萊瑟,他是因組織別列金河保衛戰而於1941年獲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總共有626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其中有3名婦女。
到1941年6月22日,總共有5人兩次獲得「金星獎章」。

在「蘇聯英雄」的歷史上,總共有2人獲得4枚「金星獎章」,也就是說四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一位是朱可夫,另一位是勃列日涅夫。朱可夫是在三枚「金星獎章」為最高限額的規定還生效時破例被授予第四枚英雄獎章的。勃列日涅夫一生酷愛虛榮,他為自己頒發四枚「金星獎章」過足「英雄癮」。

絕大多數「蘇聯英雄」都是在衛國戰爭中產生的。戰爭期間總共有11635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占獲得這一稱號總人數的92%。
大戰初期,蘇聯生死存亡的問題尖銳地擺在全民族面前。但是在戰爭的第一年只有幾十個人獲得英雄稱號,而且都是在1941年7-10月。後來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決策部門連考慮頒獎的時間都沒有。德軍在莫斯科城下被擊潰後,頒獎活動恢復。

戰爭期間是英雄輩出的年代。
蘇軍空軍副團長科熱杜勃曾經擊落62架敵機,英雄稱號非其莫屬。
著名的蘇聯獨臂飛行員列昂諾夫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擊落數架敵機後負傷失去左臂,痊癒後強烈要求重返藍天,上前線殺敵。列昂諾夫獨臂駕駛戰機參加50多場戰斗。他的事跡寫進無數戰爭題材的書籍。但是,列昂諾夫是在蘇聯解體後才得到「金星獎章」的。戰後幾十年,他在家鄉積極參加國家建設,不願提及自己的光榮歷史。家鄉的人們從書籍和博物館的介紹中知道了這位傳奇英雄,給了他巨大的榮譽和愛戴。蘇聯解體後,一次老戰士聚會時,他遇到當年的指揮員,將軍問他:「你怎麼沒戴『金星獎章』?」他回答說:「我沒有啊!」將軍感慨地說:「我們都以為你犧牲了。你早已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決定是我簽發的。」就這樣,這位英雄40多年後才佩戴上那枚令人敬佩的獎章。
傳奇英雄,無奇不有。1944年,已經宣布給空軍駕駛員古拉耶夫少校頒發第三枚「金星獎章」,同時還給幾位飛行員頒發第二枚「金星獎章」。但是他們最終沒有得到這項獎勵,原因是頒獎前一天夜裡在莫斯科的飯館里聚眾鬧事。頒獎的命令取消了。

衛國戰爭期間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人中有35%的人屬於士兵和尉官,61%的人是校官,3.3%的人(380人)是將軍。
大戰期間,獲得英雄稱號的不僅有正規軍將士,也有許多游擊隊員。第一位游擊隊員英雄是白俄羅斯「紅色十月」游擊隊長和政委布馬什科夫。卓婭是戰爭期間87位女蘇聯英雄中第一個獲得英雄稱號的。

㈦ 具有國際主義之精神的人有哪些

白求恩: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890年3月3日生於加拿大安達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一個牧師家庭。青年時代當過輪船侍者、伐木工、小學教員、記者。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曾在歐美一些國家觀摩、實習,在英國和加拿大擔任過上尉軍醫、外科主任。1922年被錄取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1933年被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他的胸外科醫術在加拿大、英國、美國醫學界享有盛名。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6年,冬志願去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斗爭。1938年3月,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派遣,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延安。1938年8月,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1938年11月底,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進行戰地救治。 諾爾曼·白求恩1939年2月,率領18人的「東征醫療隊」到冀中前線救治傷員,不顧日軍炮火威脅,連續工作69小時,給115名傷員做了手術。有一次,當某傷員急需輸血時,他主動獻了300毫升的血,並且他還倡議成立並參加了志願輸血隊。有些傷員分散在游擊區居民家裡,他就和醫療隊冒著危險去為他們做手術。4個月里,行程1500餘里,做了手術315次,建立流動醫院。1939年10月下旬,在淶源縣摩天嶺戰斗中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後來給一個外科傳染病傷員做手術時受感染。因傷勢惡化,轉為敗血症,醫治無效,於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懷著崇敬的心情,想念著毛澤東。他握著周圍同志的手說:「請轉告毛主席,感謝他和中國共產黨給我的幫助。我相信,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會獲得解放。」1939年 白求恩像11月17日,晉察冀邊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和駐地群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題了悼詞,12月21日,毛澤東為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於1940年出版的《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冊》撰寫《學習白求恩》一文(建國後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時,題目改為《紀念白求恩》),高度贊揚了白求恩的共產主義、國際主義精神,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向他學習,毛澤東在文中莊重地指出:「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做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Israel Epstein)又名艾培,1915年出生於波蘭,自幼隨父母定居中國。1931年起在《京津泰晤士報》任新聞工作。1937年任美國聯合社記者。1939年在香港參加宋慶齡發起組織的保衛中國同盟,負責宣傳工作。抗日戰爭期間,他努力向世界人民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解放區和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日本投降後,他在美國積極參加反對干涉中國內政的斗爭。1951年應宋慶齡之邀,回中國參與《中國建設》雜志創刊工作。1957年加入中國籍。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國際著名記者、作家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因病醫治無效,於5月26日上午11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著名的有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和夫人海倫·斯諾、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萊、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哈里森·福爾曼、傑克,貝爾登、西奧多·懷特(自修德),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岡瑟·斯坦因,德國記者漢斯·希伯等。他們歷盡辛勞訪問延安和抗日根據地,忠實報道中國軍民抗戰 情況,揭露日寇的殘暴罪行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行徑,在國內外產生廣泛的影響。

抗戰時期在華開展醫療活動的國際友人,有姓名和事跡可考者達38人。其中加拿大美國醫療隊有白求恩(加)、帕森斯(美)大夫和瓊·尤恩(加)護士;印度援華醫療隊有愛德華(隊長)、巴蘇華、柯盛華、木克華、卓克華(後木克華、卓克華較早回國);國際紅十字醫療隊,有德國的貝爾、白樂夫、顧泰爾、馬庫斯、王道,波蘭的傅拉都、戎格曼、甘理安及夫人、陶維德,奧地利的富華德、嚴斐德、肯特,羅馬尼亞的揚固、何讓道及夫人,捷克的何理格、基什,保加利亞的甘揚道,匈牙利的沈恩,蘇聯的何樂經,英國的高田宜等;單獨來華或已在中國就地參加醫療工作的有美國的馬海德,加拿大的布朗、麥克盧爾、哈利生,紐西蘭的霍爾,奧地利的傅萊,朝鮮的方禹館等人。他們或到前方診治傷病員,或協助訓練醫務人員,或參與籌設醫療機構,都在多方面做出頗大成績。

參加各項建設在戰火彌漫的抗戰歲月中,還有一些國際友人來到中國參加各項建設。開展"工業合作社"建設。最早發起者是路易·艾黎。抗戰時期原北平燕京大學英籍教授林邁可及其夫人李效黎和另一英籍教授班威廉及其夫人克蘭爾就曾為我抗日根據地培養過技術人才。

綠川英子,日本世界語學者,在日本與東京高等師范的中國留學生劉仁結婚。抗戰初期來到上海。在"八一三"抗戰中她就寫了《愛與憎》表示願意加入中國軍隊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為中國民族解放而戰斗。4月,她到武漢參加國民政府宣傳處對日宣傳科工作,"用柔和嗓音製造出電閃雷鳴","用流暢日語把一把閃光的尖刀刺向侵略者的胸膛"。她訪問東北抗日女英雄趙老太太,稱頌她是"偉大時代的母親",號召日本婦女"阻止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去屠殺無辜的鄰人。"在重慶,她"繼續在郭沫若領導的國際宣傳處文委會下工作,她撰寫並翻譯了《戰斗的中國》、《黎明前的合唱》,《中日兩國婦女攜起手來》等論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號召人們為世界和平而斗爭。周恩來贊揚她為"日本人民的忠實女兒"、"真正的愛國者。"鄭律成,朝鮮人,1933年來到中國,參加朝鮮在華抗日團體。"八一三"上海抗戰時,他結識了愛國音樂家冼星海,投入了抗日救亡前線的宣傳活動。後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寫成一曲雄渾抒情的《延安頌》。這首歌曲當時雖未正式出版,卻迅速流傳,有不少熱血青年就是唱著它奔向延安。

在抗日戰爭期間不少國際友人包括戰斗員、指揮員及軍事觀察家等來到中國。在戰斗人員中,有以庫里申科為首的蘇聯志願飛行員大隊(連同技術人員700人,犧牲200人)(20),以羅伯特·山德爾、傑克·紐寇克為隊長的美軍駐華空軍人員(犧牲而有姓名可考者數十人);(21)在指揮人員中,有參加晉冀抗戰後被我軍授銜的原越南籍將領洪水,有美國政府派遣出任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兼中緬、印美軍司令的史迪威;在軍事觀察人員中有抗戰時期來華的美軍陸戰隊的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有抗戰後期駐延安考察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謝偉思、多姆凱、戴維斯等。他們置身實際戰斗,或浴血奮戰,或擔任軍事指揮,或進行軍事觀察,對增加抗戰實力以及幫助國外了解中國共產黨。增強國際反法西斯力量協同作戰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希望這些資料對你有用。

㈧ 積累為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者的故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2

㈨ 近代史上有哪些人是國際主義者

典型的就是白求恩了。
不過以你這樣的標准。沒有偏見的國際主義者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自己的立場。完全沒有自己立場的人,是一個庸人,是一個奴隸。而有國際行為的國際主義者都是有自己思想的人。他們選擇幫助其他國家或其他地區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站在統一的立場上。所以說沒有一個人既幫助同盟軍,也幫助納粹。完全中立,完全沒有思想的人是沒有的,所以說按照你的要求上來講,近代史上沒有人是純粹的國際主義者。

閱讀全文

與國際主義事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