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昆明什麼時候能成為國際城市

昆明什麼時候能成為國際城市

發布時間:2022-06-11 16:04:37

『壹』 誰有昆明城市的簡要介紹我想去昆明求學,想知道昆明的一些情況,包括昆明今後的發展如何

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雲南省省會昆明,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商貿、旅遊、信息、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是中國內地和西南地區通向東南亞、南亞各國的一級口岸城市。
昆明市地處雲貴高原中部,現轄五區、一市、八縣,總面積21018平方公里,總人口502萬,工業門類齊全,農業連年豐收,2004年工業總產值為750億元,農業總產值為109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為942億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昆明這座位於滇池之濱的高原城市,成為世界上少有的「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以「春城」之美名享譽於世的觀光旅遊、休閑度假、探險獵奇和商務會議勝地。

早在三萬多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呈貢龍潭山「昆明人」便生息在這片美麗豐饒的土地上。二千多年前,昆明人已經創造出發達的青銅文化。從公元前3世紀庄蹻開滇起,歷經漢、唐、宋至元建雲南行中書省設省會於昆明,昆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力不斷增強。明洪武年間築昆明磚城,奠定了明、清至昆明城市發展的基礎。

悠遠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優越的氣候條件給昆明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使她成為一座「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園林城市。在這里有被稱為「城市翡翠」,因煙柳翠荷而得名的翠湖公園;有上懸「海內第一長聯」的大觀樓所在地——大觀公園;有以重達250噸的全銅建築——金殿為主殿的金殿公園;有清濁二潭以石橋為界,涇渭分明互不混淆,旁植唐梅、宋柏、元杉、明茶和百畝梅花的黑龍潭公園;有珍藏著「東方雕塑藝術明珠」——五百羅漢泥塑而著稱的筇竹寺;有峰巒起伏、林木蒼翠,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和聶耳墓掩映其間的西山森林公園;有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建園於滇池北岸的夏之春海濱公園;有以「東南亞之窗」命名的玉龍灣旅遊發展中心;有以「天下第一湯」——碧玉溫泉為中心的安寧溫泉省級旅遊度假區和在碧波盪漾的陽宗海海濱開辟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在昆明市多達40餘處的景區景點中,最令世人稱道的是:以「天下第一奇觀」聞名中外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石林;以「雄、險、奇、秀」為特色,集各類溶洞景觀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區九鄉溶洞群;以煙波浩淼的五百里滇池為依託的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隨著昆明旅遊業的發展,昆明轄區內更多正待開發的旅遊資源(諸如轎子雪山;東川紅土地、泥石流自然景觀;石林長湖;祿勸仙宮洞;尋甸鳳龍灣、鍾靈山、北大營草場、「西南第一洞」——河口溶洞、金沙江漂流和金沙江與小江交匯處沙浴等)將陸續被建成新的景區景點,以其各具魅力的獨特豐姿,迎接與日俱增的中外遊客。

昆明人自古就有愛花、惜花、養花、贈花的習俗,在這座城市裡,不論您在公園里、大路旁、小巷內、宅院中,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各種盛開的鮮花。迄今,昆明地區栽種的花卉已達460多種,山茶、玉蘭、杜鵑和報春為昆明四大名花,山茶為昆明市市花。近年來,昆明人利用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條件,大力發展花卉栽培業,每天能將大批五彩繽紛的各種鮮花銷往內地、沿海和國外。隨著昆明花卉外銷量的不斷增大,昆明「花都」的美名也將斐聲海內外。

生活在昆明這片美麗神奇的土地上的眾多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獨特的建築、服飾、禮儀、節慶、民俗等,構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畫卷。對雲南民族風情情有獨鍾的朋友來到昆明後,可直奔滇池之濱的「雲南民族文化風情之窗」——雲南民族村,在那裡您不僅可與純朴好客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交朋友,還可以欣賞到竹樓的風韻,品嘗到甘醇的米酒和可口的風味小吃。您如果去得正是時候,還可以趕上他們正在舉辦的民族節慶——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白族的三月街、納西族的三朵節……看到他們在芒鑼、象腳鼓、過山號、葫蘆笙、大三弦等民族樂器伴奏下表演的彝族阿細跳月、傣族孔雀舞、白族霸王鞭、僳僳族爬刀竿、景頗族目腦縱歌……

昆明的旅遊產品豐富多彩,除有倍受中外嘉賓青睞的雲子(圍棋)、雲南重彩畫、彩陶、扎染製品外,以雲南特有的斑銅、大錫、大理石、石林石、獸骨、竹根、柚木、孔雀翎、蝴蝶等為原料精製而成的各種旅遊工藝品,也是令無數旅遊者為之動心的珍品。至於昆明的風味食品——過橋米線、氣鍋雞、鹵餌炔和從千餘種野生菌類中遴選出來的山珍名品——松茸、竹蓀、猴頭菇、雞樅、乾巴菌等,更是令人一朝品嘗,終生回味。

近年來,昆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為發展大旅遊,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昆明市現擁有各類賓館飯店近500家,標准客房50000多間,旅遊客車1000多輛,出租汽車7000多輛;開通國內航線70多條、國際(地區)航線8條,改擴建後的昆明國際航空港,年吞吐量將達1000多萬人次;5000多公里的公路與京昆、滬昆、穗昆、貴昆、南昆、昆河等鐵路縱橫交錯,與全國各地及越南、寮國、緬甸三國的路網連接,交通十分暢通便捷;昆明的國際直撥電話可直通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話普及率達39 %,國際郵政匯兌、電子信函、可視電話等業務也已開通。

作為第三屆中國藝術節、連續十三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五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C.I.0.F.F.第二十九屆世界年會暨第六屆亞洲民間藝術節、每年一屆昆明國際旅遊節、一個貫穿全年的旅遊主題系列活動的舉辦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昆明,成功舉辦了20世紀末最後一次由中國政府舉辦的世界盛會——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不久的將來,昆明必將成為一座舉世聞名的國際旅遊城市。

歡迎您!尊貴的嘉賓,親愛的朋友,開放的花都——昆明已向您張開雙臂,春天永駐的邊城——昆明將為您帶來無盡的驚喜與歡樂,給您留下永生難忘的美好的記憶。

氣候特徵:
氣候情況
昆明地處低緯高原,地貌復雜多樣,地形高差較大,在氣候上存在著明顯的垂直差異和水平差異。在山區有「山下花開山上雪」、「踴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據建國以來的氣象資料統計,昆明年均氣溫14.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19.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5℃,年溫差12~13℃。全年降水量約103l毫米,相對濕度為 74%,濕氣不大,全年無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全年晴天較多,日照數年均2445.6小時,日照率56%。終年太陽投射角度大,年均總輻射量達129.78千卡/平方厘米,其中雨季62.78千卡/平方厘米,乾季67千卡/平方厘米,兩季之間變化不大,故詩人楊升庵稱贊昆明「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

氣候特徵

昆明地理位置屬北緯亞熱帶,然而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昆明氣候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春季溫暖,乾燥少雨,風高,蒸發旺盛,日溫變化大

春季,氣流來自熱帶大陸,多晴朗天氣,月平均氣溫多在20℃以下。但晝夜溫差大,有「上午如春、午後似夏、晚間如秋、深夜如冬」的「一日四季」的特點。春季降水量少,空氣濕度小,蒸發量大,氣溫回升快,農業生產易受乾旱威脅,不利於小春作物成長和大春播種。

2.夏無酷暑,雨量集中

夏季,氣流來自熱帶海洋,多雨雲天氣,水分充足,土壤濕潤,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輻射熱量用於水分蒸發的多。因此,盛夏季節全市除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區平均有2個月左右氣溫能達到22℃的夏季標准外,其他大多數地區均屬21℃以下的春季氣候,無酷暑期。夏季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佔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澇災害。

3.秋季溫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霜期開始

秋季降溫快,天氣乾燥,多數地區氣溫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減少一半多,但多於冬、春兩季,秋旱較少見。一般在10月上、中旬終止雨季,初霜期於11月上旬開始。

4.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冬季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時左右,雨天4日左右,全季降水量僅佔全年的3%~5%。除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區外,全市大多數地區有兩個多月的冬天(5天平均氣溫小於10℃),有時出現陰冷天氣,霜凍或降雪,嚴重時能導致小春作物災害。

5.干、濕季分明

全年降水量在時間分布上,明顯地分為干、濕兩季。5~10月為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5%左右。4月與5月,10月與11月降水量變化很大,5月份的降水量要比4月份多2、3倍,10月份的降水量要比11月份多1倍以上。

『貳』 給我關於昆明的資料,謝謝

昆明,雲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c。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市域總面積約1556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約98平方公里。總人口400萬。全省26個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遊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昆明市是雲南省的交通樞紐、通訊中心及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昆明機場是中國五大國際航空港之一,有飛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條國際航線、通往香港的一條地區航線及通往國內各大中城市的約40條航線,以及省內的7條航線。現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貴陽、昆明至河口等12條鐵路干支線,還有昆明至南寧,以及省內的廣大鐵路、昆玉鐵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達,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內各地和鄰省鄰國。

『叄』 雲南在唐朝尾期至宋朝雲南省是大中國,雲南省是世界的大中國,春城昆明也是世界文明城市

大中國是大理權臣高升泰受禪之後建立的王朝,僅僅存在了兩年,有什麼可代表的?而且它的國號是大中,世界文明城市就更離譜了,不是說昆明不好,而是說怎麼也輪不到昆明代表國家來稱自己世界文明城市,而全國文明城市昆明也沒有到前十,談不上,有趣的是這個大中國的建設,正式我們都熟悉的天龍八部所涉及到的時代,段正明將江山禪讓給了書里經常提到的善闡侯高升泰,而兩年後高升泰死後,其子高泰明將政權交還段氏,段正淳承接皇位,復國號「大理」,由於段氏政權中斷過,故從段正淳起的大理國史稱「後理國」;

『肆』 昆明的歷史

昆明的歷史:

昆明是中華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三萬年前,「昆明人」就在滇池周圍生息繁衍,三萬年間昆明的歷史連綿不斷,文化代代傳承;昆明是歷史大戲頻頻上演的舞台,這里上演過庄蹻開滇、明末農民軍據昆反清、創辦雲南陸軍講武堂、修建滇越鐵路、西南聯大遷駐、搶修滇緬公路、開通駝峰航線等歷史大劇。

昆明是有重要歷史地位的都會,它曾作為滇國的中心、南詔大理國五百多年的副都、明末永曆政權的「滇都」、支撐抗戰的重要基地和抗戰決勝的橋頭堡、聞名世界的「民主堡壘」。

昆明曾孕育和匯聚了一批傑出的歷史人物,鄭和、楊升庵、孫髯翁、蔡鍔、朱德、葉劍英、聶耳、蔡希陶、李廣田、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等歷史名人或生於此或在此長期活動。

昆明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重九起義、護國首義、「一二·一」運動、昆明起義等影響全國的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此。

(4)昆明什麼時候能成為國際城市擴展閱讀

「昆明」一詞作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難稽考。關於「昆明」一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昆明」最初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

「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並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即今日的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

昆明位於中國西南雲貴高原中部,位於東經102°10'~103°40',北緯24°23'~26°22',市中心位於北緯25°02'11",東經102°42'31"。

南瀕滇池,三面環山,滇池平原。昆明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乃至中東、南歐、非洲的前沿和門戶,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優勢。

昆明市中心海拔約1891m。拱王山馬鬃嶺為昆明境內最高點,海拔4247.7m,金沙江與普渡河匯合處為昆明境內最低點,海拔746m。

市域地處雲貴高原,總體地勢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階梯狀逐漸降低。中部隆起,東西兩側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態為主,紅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2800m之間。

『伍』 昆明的現代城市格局形成於哪一朝代

1381年,明朝,汪藏海設計

從苴蘭城、谷昌城到拓東城
神秘「龜蛇之城」的形成歷經兩千多年六百多年前的一天,幾個在當時響當當的人物登上了滇池邊的高山,俯瞰著眼前的這片壩子。這些人當中除了明朝開國名將沐英,還有大名鼎鼎的風水大師、勘輿家汪藏海。他們雄心勃勃地想在這片壩子里構建一個全新的城市——而彼時那片鬱郁蔥蔥的壩子,就是今天的昆明。事實上,昆明城市的歷史,遠遠不止明初到今天的這幾百年。早在石器時代,滇池周邊就已經有了定居的部落,不過以當時的規模來說,並不能稱之為「城」。從苴蘭、谷昌,到拓東城,和世界上任何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一樣,昆明發展到今天,並非一朝一夕。
苴蘭城、谷昌城——小部落時期
公元前3-4世紀的滇池周邊,已經分布著「勞浸」、「靡莫」等數十個部落,其中又以「滇」最大。就在這一時期,昆明城市發展史上的第一個時間節點出現了,這就是楚國大將庄蹻入滇。《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使將軍庄蹻將兵循江上,略黔中以西……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可以確定的是,庄蹻並沒有花多大力氣,就將滇池周邊的小部落一一征服。
取勝之後的庄蹻回報楚王,相約擊秦,但因「道塞不通」,庄蹻只能「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既然要留下來當山大王,庄蹻也就尋思著在滇池周邊建一座城居住,最後他把位置選在了三面環山、南臨滇池的昆明壩子。
看中這塊地方的原因,首先在於軍事上的考慮——這片壩子地處滇東和滇西的交通要道,地形險要,適合築城防守,可以扼守滇國門戶。這個選擇可以說非常明智,後世凡改朝換代,進攻者無不為此易守難攻之地傷透了腦筋。除此之外,因為土地肥沃、農業生產相比較為發達,庄蹻也就在這里安心地當起了滇王。
這座在滇池旁最早建起來的城就叫「苴蘭城」,而「苴蘭」則是「且蘭」的異寫。《後漢書》記載:「庄豪(蹻)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於岸而歩戰。」庄蹻非常看重進入雲南的第一仗,所以在建城時也就稱之為「苴蘭」,後人則將其稱為「庄蹻故城」。大部分史學家都相信,這座城市就在今天的昆明黑林鋪一帶。
一直到秦滅漢興,庄蹻時代都有封土。漢武帝時的滇王常羌,就是庄蹻的後代。但在數百年的時間里,苴蘭城並沒有太大的發展,以今天的眼光看來,它也只不過是一個稍微大一點的部落而已。
張騫出使西域時,想借道雲南,被滇王所阻,於是滇與漢朝結怨。漢武帝盛怒之下發兵滇池,滇王降服,歸順漢朝。從此漢在滇池地區設立益州郡,郡治在今天的晉寧,但所轄的24個縣中就有被稱為「谷昌」的昆明。
谷昌城建於金馬山麓,大概的位置在今天的涼亭一帶,城內駐扎著漢軍,目的是為了威懾周邊部落,監控滇王的一舉一動。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谷昌城嚴格意義上來講只能算一座軍營,但駐軍在滇池邊墾荒造地、修築灌渠,開墾了2000多頃農田,滇池周邊已經出現了「沃野千里」的景象。
不過,軍人畢竟只是軍人,在開荒修渠這種事情上顯得不是那麼專業,而且當時也沒有城市規劃的意識,後世的昆明城水患頻頻,沒少讓昆明人吃苦頭。而在之後幾百年的時間里,滇池地區盡管分布著很多部落,但昆明也並沒有形成一座真正的城市模樣。

拓東城、鄯闡城——軍事要塞期
這種情況一直到公元8世紀,洱海地區南詔的崛起——既然是崛起,那就肯定要擴張地盤。唐天寶五年,南詔王皮羅閣率軍東征,但他的步伐只邁到了今天的祥雲一帶就去世了。其子閣羅鳳即位後繼續東進,滅掉了延續數百年的爨氏政權,進入滇池地區,繼而統一了雲南。
事實上,南詔政權是唐王朝本著「以夷制夷」的想法一手扶植起來的,但南詔在羽翼豐滿後,就不可避免地會與唐產生矛盾。天寶十年和十三年的「天寶戰爭」,南詔兩次擊敗唐軍,最後成功割據一方。在洱海邊長大的閣羅鳳很有湖泊情結,他的看法和庄蹻一致,也認為滇池區域很適合修建一座重鎮,這樣就在軍事上進可攻退可守。醞釀了幾年後,他開始讓自己的長子負責建造「拓東城」。
「拓東」意在「開拓東境」,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閣羅鳳的野心。南詔在政治上也很重視這座新城,專門設置南詔六節度使之一的拓東節度使,所以這座城也被稱為拓東節度城。在今天的昆陽和安寧,還同時修築了拓東龜城和蒙氏城。和之前不一樣的是,拓東城下轄今天的晉寧,這意味著滇池區域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由滇池東岸晉城一帶,開始向滇池北岸的盤龍江三角洲轉移,昆明的城池位置也逐漸清晰。
事實上,拓東城的規模也並不算大,它只是一個周長3公里的狹長土城,分為東、南、北三面,河上的木橋可通往滇池西岸。但相比之前比較單一的城市形態,拓東城裡有王宮、官署、館驛、寺廟,算得上有了城市的模樣了。根據考證,這座城池的大致位置就在今天昆明的南市區,地跨盤龍江兩岸,北迄人民中路,南至金碧路,東起五里多、拓東路,西到得勝橋。受中原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建築多為唐代的風格。
由此看來,今天昆明市的中心一帶,就是當年的拓東城。南詔政權從滇西大量移民填充滇池地區,後來的拓東節度使還邀請了中原的工匠,在拓東城西的滇池湖畔修建了覺照、慧光兩座寺廟和東西寺雙塔——後者我們今天還能看到,而前者已經堙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當然,拓東城得以發展,和當時統治者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它被看作是一個「陪都」,地位僅次於南詔的都城,由此也被稱為「東京」、「上京」。從閣羅鳳之子開始,歷代國王都是住在這個「陪都」,只有死後才歸葬滇西。
然而,歷史總是向前走的,就算統治者再怎麼重視,江山也不可能萬年永固。公元937年,「白蠻」段思平聯絡滇東烏蠻三十七部,滅南詔楊氏政權建大理國,行政上劃分八府,設立在滇池湖畔的鄯闡府為其中之一。此時拓東城周邊的滇池水域,已經慢慢發展成為了城市的附屬部分。
1119年,三十七部再度起事,攻克鄯闡,拓東城也在這一場戰火中嚴重毀壞,幾乎被夷為平地,成為了一座「廢城」。戰事平定後,大理國政權才在拓東城的基礎上重新築起土城,稱之為「鄯闡城」。
相比之前的拓東城,鄯闡城已經越過盤龍江向西發展,城區大概位於盤龍江西岸,在今天的文廟、人民中路、東寺街一帶。整座城東臨盤龍江,南靠玉帶河,西到雞鳴橋,北至五華山,「城際滇池,三面皆水,既險且堅」。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一時期鄯闡城在經濟上有了長足地發展,但統治者建城首要考慮的,仍然是軍事上的需求——當然,這也讓後來者吃盡了苦頭。
公元1253年秋,蒙古大元帥兀良合台率大軍進攻大理國,大理城破,大理王段興智逃到鄯闡城繼續抵抗。看了鄯闡城的地形後,兀良合台制定了詳細的攻城計劃,但這座土城竟然連續七天抵擋住了強大的元軍進攻。
究其原因,不在於大理軍有多頑強,而是鄯闡城修建的位置太絕了——三面臨水,一面靠山,元軍又缺水戰經驗,自然久攻不下。兀良合台在鄯闡城打了一場入滇以來最大規模的戰役,最終城內彈盡糧絕才取勝。毫無疑問的是,這也驗證了一座城市選址的重要性。
馬可·波羅筆下「壯麗的大城」
元滅大理之後,在雲南設置萬戶、千戶、百戶互相轄制,鄯闡為萬戶總管昆明二千戶,這也是首次將「昆明」用為本地地名並延續至今。大多數學者認為,「昆明」最早是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名,在古籍文獻中一般被寫作「昆」或是「昆彌」。《華陽國志》解釋:「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這也解釋了人口眾多的昆明族。
公元1267年,忽必烈封忽哥赤為雲南王,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梁王。7年後,賽典赤被任命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前來治理雲南。他首先在行政區劃上進行了改革,使其與內地的建制一體化。萬戶所、千戶所、百戶所被相應地改成了路、府、州、縣,昆明二千戶被改為昆明縣,鄯闡萬戶被改為中慶路,同時行政中心也從大理遷到了昆明。從此之後,昆明正式成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雲南也成為了全國的十一個行省之一。
賽典赤的第一個歷史重任,則是興修昆明水利——事實上,這一直是昆明歷代統治者最頭疼的問題。從漢代開始,地方官就已經開始了對盤龍江的治理,宋代時開挖了金汁河及銀汁河,算得上是昆明歷史上最早的重大水利工程。大理國時期,大理國王段素興也曾征調民夫疏通盤龍江與金汁河,還設置了專門的機構管理滇池水利。
不盡如人意的是,盡管每朝每代都很重視這個民生問題,但他們在建城的時候大多隻考慮軍事了,沒有意識到隨著城市的發展,水利會成為一個大麻煩。事實上昆明的水環境並不好,位於背面是山、南面是湖的狹長地帶,唯一一條灌溉河流盤龍江落差較大,夏天洪水泛濫,冬天卻供水不足。直到元代時,昆明還經常被水淹,人們把這座城池叫做「鴨池城子」,意思是大水淹城時裡面的人就像水裡的鴨子。
以往的統治者一般都是開挖河渠分流盤龍江的水,但賽典赤卻看到了問題的實質:滇池承受了過多的水源,而排泄的地方卻只有海口一處,河床更是有泥沙淤積,一到雨季,真正倒流淹城的不是盤龍江而是滇池,也就容易釀成嚴重水災。為此,賽典赤首先在昆明東北地區清理水源、疏浚盤龍江,把群山裡的「邵甸九十九泉」引入盤龍江,從而消除了滇池上游水患。
接下來,他在金馬山下建造了松華壩閘,用於截流分洪,同時在滇池下游開鑿了6條人工河。松華壩至今還在起著關鍵作用,被稱作是「春城人民頭上的一碗水」。
當這些水利工程基本完工之後,賽典赤才著手在鄯闡城的基礎上修建中慶城。這是一座南北長而東西窄的土城。南端為土橋,北端是五華山,東至盤龍江,西至雞鳴橋。城裡有大德橋、白塔,西南兩面有玉帶河作為護城河,北城牆的內外建有憫忠寺和圓通寺,整座城池的中心是三市街,也就是今天的正義路中端至金碧路一帶。
這是賽典赤對雲南的一大貢獻,昆明的城市規模,從這一時期開始有了進一步地發展。當馬可·波羅來到這里後,他毫不掩飾自己的艷羨之感,將中慶城描述為一座「壯麗的大城」。城中有商人和工匠,有各種教派,有制酒業和鹽業,繁華程度不亞於中原。元代的雲南文人王升也在《滇池賦》中寫道:「金馬逶迤而玲瓏,玉案峨峨而聳翠,五華鍾造化之秀,三市當閭閻之沖,雙塔挺擎天之勢,一橋橫貫日之虹,前千艘蟻聚於雲津,萬舶蜂屯於城垠……」
從文中可以看到,彼時的昆明,金馬山、玉案山、五華山已經是周邊的景點,三市街、東西寺雙塔被視作是城市的地標,而雲津河(盤龍江)和碼頭上的繁忙景象,意味著盤龍江已經成為了滇池重要的運輸網。

「龜蛇之城」——汪藏海的傑作公元1381年,朱元璋遣大將沐英、傅友德率大軍三十萬征討雲南,次年大破元軍,攻入中慶城,梁王一家跳滇池自盡。明王朝改中慶路為雲南府,設嵩明、昆陽、安寧、晉寧四州,昆明、呈貢、宜良等九縣,這就和今天的行政規劃很相像了。
沐英因功而世守雲南,這位明朝開國將軍決定完全拋棄此前的舊城池,另起爐灶重新建造一座新城。當然,沐英已經不是當年庄蹻修小閣樓的氣魄,而是請來了大明帝國能與劉伯溫比肩的大堪輿家汪藏海,讓他來主持新昆明的城市建設。歷史證明,汪藏海對昆明城市格局的規劃,足有資格被授予昆明最高榮譽獎。
看過《盜墓筆記》的讀者對這位汪藏海先生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在書中他被描述為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可否認的是,汪藏海確實是一個奇人,他在風水上的造詣可以說是登峰造極,明皇宮和中國的好幾個大城市都是他參與設計的,後人稱其為「定脈尋龍」的鼻祖。在參與澳門的設計後,這位奇人在廣西辭世,相傳他以海葬的形式葬於海南海域,後人曾尋找過其墓址,但都一無所獲。
昆明的城市設計規劃,汪藏海可以說是耗盡了心血。他來到昆明後,頂著高層的壓力,不急不躁地用了八年的時間「審山龍,察地脈,別陰陽,定子午」,親力親為地跑遍了西南各個省,憑借長蟲山之首的說法,定下了「龜蛇相交,產生帝王之氣」的設計格局。
昆明自古有段童謠「長蟲山,長蟲山,吃雲南,屙四川」,一是形容長蟲山之長,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就將其稱為「北走蜿蜒」,二是長蟲山會吞噬昆明城的財富。汪藏海找到了昆明的「來龍」長蟲山,正是風水學說的「上好龍脈」,而這條「龍脈」在來到昆明後「龍氣」更旺,到鐵峰庵處便停頓,吐納五華秀氣(五華山),結於文廟地場。汪湛海認為這是艮龍向乾,又掉頭向離,是地脈中極為難見的「紫微龍」。
於是,汪藏海將昆明城設計構築為龜形,讓城在蛇山之麓與其氣脈相接,形成龜蛇相交之態,昆明城便能成為一大福地。從地理上看,昆明城的南門為龜頭,北門為龜尾,大東門、小東門、大南門、小南門分別為龜的四足,整個城市的主脈則是五華山。
在主脈的基礎上,正義路作為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巡撫公署、布政司、蕃台、臬台等衙門一律坐北朝南,一字排開;土地廟、城隍廟,圓通寺、武王廟等寺廟都按這個風水走向,脈絡布局在各個旺地,昆明城池的格局由此形成。
而隨著古籍《汪湛海先生鈐記》被發現,更多謎團也被揭開。他的風水詩「三山一水軸線清」描繪了對昆明城市的祝福,堪稱一絕。所謂「三山」即五華山、螺峰山、祖遍山,「一水」則是「洋洋大海作明堂」的滇池。長蟲山與昆明城氣脈相連,就形成龜蛇相交之勢,使昆明有了一股天造地設、山長水遠的氣勢。
城市快要建好時,汪藏海用青銅澆鑄了一座「龜蛇相交」的銅像深埋地下,同時還埋下了三塊石碑,一塊上書「五百年前後雲南勝江南」,另一塊則寫「雲南處處佔先機」,而第三塊石碑上刻了什麼,至今無人知曉。盡管「龜蛇之城」昆明的建設頗有後人意會的神秘色彩,但不可否認的是,昆明自此也真正有了城市的氣魄。

『陸』 昆明有多久的歷史了

在大約2500年前,滇池周圍就已形成了數十個互不統屬的部落,「昆明」這個記號、通常認為是古代一個部族名稱,推測是彝族先民語言的音譯。昆明地區有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當時有楚國人庄橋入滇,和滇池地區的先民一道建立滇王國。從那裡算起,昆明地區已有2300多年的文化發展歷史;從唐初南詔國在滇池北岸築拓東城算起,昆明市已有120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到了元代,公元1274年置昆明縣,昆明開始成為雲南省的首府。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後,建立雲南府城。從1746年至1911年前,面積擴大至6平方公里。公元1919年劃省會所在地為市,設雲南市政公所。從1922年起,正式稱為昆明城。

『柒』 昆明市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促進條例

第一條為了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的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市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目標是:打造區域性國際綜合樞紐,建設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人文交流中心,提升世界春城花都、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到本世紀中葉把昆明建設成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相關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雲南滇中新區管委會應當將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工作納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相關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需要,編制專項規劃,組織實施重大項目,爭取國家、省相關改革試點和政策支持。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的領導,建立工作推進機制,設立工作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有關工作,研究決定重大事項。

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度假)區管委會應當建立相應工作機制,負責本地區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工作。

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工作。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以環境容量和城鄉綜合承載能力為基礎,建立多規合一規劃體系,科學規劃城鄉空間布局,提升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第七條本市應當統籌發展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優化和改善交通結構,促進區域互聯、城市互通、城鄉對接的立體交通體系建設,提升綜合交通運輸能力,建設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第八條本市應當推進油、氣、電力保障基地建設,構建以昆明為核心、輻射周邊的油、氣供應管網體系,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推進跨區域電力交換樞紐的建設,拓展境外電力貿易市場,建設區域性國際能源樞紐。第九條本市應當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及通道建設,發展多式聯運,構建現代物流網路體系,提高物流信息化和國際化、物流裝備現代化和標准化水平;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國際陸港、口岸的協調發展;推進國際(城市)配送中心建設,建設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第十條本市應當推進信息基礎設施、重點領域雲平台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實施現代信息服務業培育發展工程,加快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引進國際國內領軍企業和平台型龍頭企業,構建信息產業集群,建設區域性國際通信樞紐。第十一條本市應當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創新服務和管理模式,推進政務服務體系智能化,推動社保、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與公共服務智慧化,加強網路安全保障,建設區域性國際智慧城市。第十二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金融、健康、旅遊、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網路化發展和智能化升級,發展共享經濟、平台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提高市場開放程度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建設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

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技術進步,培育扶持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葯、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工業向創新驅動、綠色低碳、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發展轉型,提升製造業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

重點發展健康、旅遊、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向專業化、社會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

支持打造網路化、智能化、精準化現代農業新模式,推動農業農村新業態發展,提升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鼓勵發展進出口、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融資租賃、跨境電商等業務,推動建設國際保稅物流園區;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和專業性品牌展會;參與國際國內經濟合作,主動承接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轉移。第十四條本市鼓勵發展對外貿易,推動對外貿易轉型升級;推進建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搭建專業市場交易平台,打造區域性要素交易市場;鼓勵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建設境外產業合作園區。

『捌』 昆明發展咋樣

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一級口岸城市,亞洲5小時航空圈的中心,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樞紐,中國唯一面向東盟的大都市。
因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是典型的溫帶氣候,城區溫度在0~29℃之間,年溫差為全國最小,這樣在全球極少有的氣候特徵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譽中外。
因地處邊陲,發展較發達城市慢 ,目前是在發展階段!
如果是想在昆明工作的話,那昆明的機遇應該是很多的!
昆明軌道交通已經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准於2008年12月19日開建,六條線路總長180.6km,現城區內地區為地下鐵道,城區外為地面或空中軌道。昆明軌道交通各車站將不設空調,將成為全國最為節能的軌道交通項目。
昆明正在努力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城市。昆明區位獨特,地處「9+2」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10+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圈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圈的交匯點。隨著昆明至曼谷國際公路的通車,泛亞鐵路的規劃建設,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昆明國際空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實施,昆明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橋頭堡」作用日益凸現。
農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貢蔬菜」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
工業形成了以機械、冶金、煙草加工等為主的體系,是雲南省的工業基地和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貿、旅遊、信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和促進作用。
是中國面向東南亞與南亞的「橋頭堡」城市。昆明成功舉辦了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2005年第二屆GMS會議(大湄公河次區域領導人會議)和2009年世界人類學和民族學大會、世界馬鈴薯大會等國際性會議,與十餘個城市建立了友城關系。舉辦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每年舉辦、一年在上海一年在昆明)與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及建設中的昆明——越南首都河內、昆明——泰國首都曼谷、昆明——緬甸仰光、昆明——印度及孟加拉國(南亞次大陸)高速公路,拉近了昆明與世界的距離。

城市榮譽:
中國(大陸)國際形象最佳城市
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昆明風光
國家園林城市(2009)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改革開放先進集體
中國省會(含直轄市)十大活力城市
建設創新型國家(2008)十強市
2008年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雲南省首批文明城市
2009年度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
浙商最佳投資城市(2008、2009)
中國最具軟實力城市
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
中國十佳投資創業城市
中國創業之城
2008中國製造業最佳投資城市
《時尚先生》評為未來中國"新希望"城市
中華美食名城
中國文化產業創意城市示範獎
2004~2009中國見義勇為工作優秀城市
共和國60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共和國60年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2009年中國最佳退休城市
2009全國十大安全感城市(全國667個城市評比中排名第9位)
2009中國經濟科學發展十佳城市
2009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
2009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城市
聯合國宜居生態城市
中國最佳休閑宜居綠色生態城市
2009年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城市
2009年中國十大美滿度城市
中國最關愛民生城市
2010中國十大最美城市
2010年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城市
中國最佳生態宜居城市
聯合國人文宜居城市
2010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國最幸福感城市金獎
2010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國家節水型城市
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實驗區
2011年度中國魅力城市
轉型2011聯合國宜居城市
轉型2011年國際形象最佳城市
轉型2011年最具國際影響力城市
2011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十佳城市
2011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遊城市
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
2011中國物流業城市大獎
2011年中國國際化城市三十強(全國城市第14名、中西部地區第3名)
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三十強(全國城市第23名、西部地區第3名)
2011年國際友好城市三十強(全國城市第18名,中西部地區第4名)
2011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競爭力十強城市
2011年度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
2012年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城市
2011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特別榮譽大獎
全國低碳交通運輸試點城市
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第二批)[8]
2011年度全國城市空氣質量第二名城市
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
中國十大避暑旅遊城市
全球十大避暑名城
2012中國避暑旅遊城市榜與貴陽並列第一
最具中華價值城市獎
中國大陸旅遊業最發達城市
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玖』 昆明在全國的未來地位是什麼

昆明在全國的未來地位是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中共昆明市委關於制定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昆明要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再邁上新的大台階,人均生產總值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實現經濟體系現代化、城鄉發展現代化、生態文明現代化、公共服務現代化、市域治理現代化。



昆明概況

昆明地處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中部,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

處在南北國際大通道和以深圳為起點的第三座東西向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位於東盟「10+1」自由貿易區經濟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圈、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的交匯點。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未來五年和十五年 昆明經濟社會將這樣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昆明

『拾』 昆明會成為國際大都市嗎

會。面向東南亞18億人口的國際陸港,國際樞紐,昆明區域性中心城市在與當前國土相似的清代就是國家中心城市;在「十二五」期間,昆明在區域性國際城市建設方面的推進力度,比以前明顯有所增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無論是城市道路建設還是樞紐型機場等大型交通設施的建設上,市民都已經感覺到了新交通時代的到來;昆明的制度建設等軟實力方面也取得進步,特別是南亞博覽會在昆明的召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帶來了很務實的效果;國務院發布了作為雲南省會和我國西南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的責任與使命更加清晰,所以說昆明會成為國際大都市的。

閱讀全文

與昆明什麼時候能成為國際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