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國際羽毛球比賽中,具體規則是什麼
1.1 發球員的分數為0或雙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1.2 發球員的分數為單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1.3 如「再賽」,發球員應以該局的總得分,按規則1.1和1.2的規定站位。
1.4 球發出後,由發球員和接發球員交替對擊直至「違例」或「死球」。
1.5.1 接發球員違例或因球觸及接發球員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員就得一分。隨後,發球員再從另一發球區發球。
1.5.2 發球員違例或因球觸及發球員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員即失去發球權。隨後,接發球員成了發球員,雙方均不得分。
2.羽毛球雙打比賽規則
2.1 一局比賽開始和每次獲得發球權的一方,都應從右發球區發球。
2.2 只有接發球員才能接發球;如果他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觸及,發球方得一分。
2.3.1 自發球被回擊後,由發球方的任何一人擊球,然後由接發球方的任何一人擊球,如此往返直至死球。
2.3.2 自發球被回擊後,運動員可以從網的各自一方任何位置擊球。
2.4.1 接發球方違例或因球觸及接發球方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方得一分,原發球員繼續發球。
2.4.2 發球方違例或應球觸及發球方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原發球員即失去發球權,雙方均不得分。
2.5.1 每局開始首先發球的運動員,在該局本方得分為0或雙數時,都必須在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得分為單數時,則應在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2.5.2 每局開始首先接發球的運動員,在該局本方得分為0或雙數時,都必須在右發球區接發球或發球;得分為單數時,則應在左發球區接發球或發球。
2.5.3 上述兩條相反形式的站位使用於他們的同伴。
2.5.4 如有再賽,則以該局本方總得分,按規則2.5.1至2.5.3的規定站位。
2.6 發球必須從兩個發球區交替發出。
2.7 任何一局的首先發球員失去發球權後,由該局首先接發球員發球,然後由首先接發球員的同伴發球,接著由他們的對手之一發球,再由,另一對手發球,如此傳遞發球權。
2.8 運動員不得有發球順序錯誤和接發球順序錯誤,或在同一局比賽中連續二次接發球。
2.9 一局勝方中的任一運動員可在下一局先發球,負方中的任一運動員可先接發球。健之樂羽毛球正品專賣店提供優質羽毛球正品
3.羽毛球發球規則
3.1 合法發球
3.1.1 發球時任何一方都不允許非法延誤發球;
3.1.2 發球員和接發球員都必須站在斜對角發球區內發球和接發球,腳不能觸及發球區的界線;兩腳必須都有一部分與地面接觸,不得移動,直至將球發出(規則3.4)。
3.1.3 發球員的球拍必須先擊中球托,與此同時整個球要低於發球員的腰部。
3.1.4 擊球瞬間,球拍桿應指向下方,從而使整個排頭明顯低於發球員的整個握拍手部。
3.1.5 發球開始(規則3.2)後,發球員的球拍必須連續向前揮動,直至將球發出。
3.1.6 發出的球必須向上飛行過網,如果不受攔截,應落入接發球員的發球區內。
3.2 一旦雙方運動員站好位置,發球員的球拍頭第一次向前揮動即為發球開始。
3.3 發球員須在接發球員准備好後才能發球,如果接發球員已試圖接發球則被認為已做好准備
3.4 一旦發球開始(規則3.2),球被發球員的球拍觸及或落地即為發球結束。
3.5 雙打比賽,發球員或接發球員的同伴站位不限,但不得阻擋對方發球員或接發球員的視線
4.羽毛球裁判規則
4.1 裁判長對競賽全面負責。
4.2 臨場裁判員主持一場比賽並管理該場地及其周圍。裁判員向裁判長負責;未設裁判長時,向競賽負責人負責。
4.3 發球裁判員負責宣判發球違例(規則3)。
4.4 司線員負責宣判界內球或界外球。
4.5 裁判員應維護和執行《羽毛球比賽規則》,及時地宣判「違例」或「重發球」等。
4.6 裁判員對申述應在下一次發球前作出裁決。
4.7 裁判員應使運動員和觀眾能了解比賽的進程。
4.8 裁判員可與裁判長磋商、安排、撤換司線員或發球裁判員。
4.9 裁判員不能推翻司線員和發球裁判員對事實的裁決。
4.10.1 在缺少臨場裁判人員時,裁判員應就無人執行的職責作出安排。
4.10.2 有臨場裁判人員不能作出判斷時,由裁判員執行他的職責或「重發球」。
4.11 裁判員有權暫停比賽。
4.12 裁判員應記錄有關的情況並向裁判長報告。
4.13 裁判員應將所有僅與規則問題有關的申述提交裁判長(這類申述,運動員必須在下一次發球擊出前提出;如在一局結尾,則應在離開場地前提出)。健之樂羽毛球商店正品專賣
返回:【單打比賽規則】【雙打比賽規則】【發球規則】【裁判規則】【羽毛球新規則】
5.羽毛球新規
每局比賽打到14平(女單10平)先到14分(女單10分)一方可選要加3分 (打到17分, 女單13分)或不加(打到15分,女單11分),而且只有這一次機會。現行計分制度仍維持不變。 男單、男雙、女雙、混雙每局15分中,有一方先達到8分時,由裁判強制休息90秒; 女單每局11分中,有一方先達到6分時,裁判措施如上。 在第一局和第二局間,最多允許90秒的休息。 在第二局和第三局間,最多允許5分鍾的休息。 根據規則,每局中,雙方可在任何時間要求暫停30秒。
2. 國際羽毛球有哪些規則拜託各位大神
球網上端距球場地面的高度,在球場中間處應為1.524米,在雙打邊線處應為1.55米。 國際羽毛球比賽規則 定義: 運動員:參加羽毛球比賽的人。 一場比賽:雙方各一名或兩名運動員是決定勝負的最基本的單位。 單打:雙方各一名運動員進行的一場比賽。 雙打:雙方各兩名運動員進行的一場比賽。 發球方:有發球權的一方。 接發球方:發球的對方。 1. 球場和球場的設備 1.1 球場應是一個長方形。用寬40毫米的線畫出(圖一)。 1.2 線的顏色最好是白色、黃色或其他容易辨別的顏色。 1.3 所有線都它所確定區域的組成部分。 1.4 從球場地面起,網柱高1.55米。當球網被拉緊時(如規則1.10所述),網柱應與地面保持垂直。 1.5 不論是單打還是雙打比賽,網柱都應放置在雙打邊線上(圖一)。 1.6 球網應由深色、優質的細繩組成。網孔為方形,每邊長均在15~20毫米之間。 1.7 球網全長至少6.1米,上下寬760毫米。 1.8 球網的上沿應有75毫米寬的白布對折成夾層,用繩索或鋼絲從夾層穿過。夾層上沿必須緊貼繩索或鋼絲。 1.9 繩索或鋼絲應牢固的拉緊,並與網柱頂取平。 1.10 從球場地面起,球網中央頂部應高1.524米,雙打邊線處網高1.55米。 1.11 球網兩端與網柱之間不應有空隙。必要時,球網兩端應與網柱系緊。 2 羽毛球 2.1 球可由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用它們混合製成。只要球的飛行性能與自然羽毛和包裹羊皮的軟木球托製成的球性能相似即可。 2.2 球應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 2.3 羽毛長62~70毫米,每一個球的羽毛從球托面到羽毛尖的長度應一致。 2.4 羽毛頂端成圓 2.5 形,直徑為58~68毫米。 2.6 羽毛應用線或其他適宜材料扎牢。 2.7 球托底部為圓球形,直徑為25~28毫米。 2.8 球重4.74~5.50克。 2.9 非羽毛製成的球: 2.9.1 用合成材料製成裙狀或如天然羽毛製成的球狀。 2.9.2 球托如2.6所述。 2.9.3 球的尺寸和重量應如規則2.3、2.4和2..7所述;但由於合成材料與天然羽毛在比重、性能上的差異,可允許不超過10%的誤差。 2.10 只要球的一般式樣、速度和飛行性能不變,經有關組織批准,以下特殊情況可以不使用標准球。 2.9.1由於海拔或氣候等條件不宜使用標准球時; 2.9.2 只有更改才有利於開展比賽時。 3 球的檢驗 3.1 驗球時,在端線外用低手向前上方全力擊球,球的飛行方向應與邊線平行。 3.2 符合標准速度的球,應落在離對方端線外沿530~990毫米之間的區域內(圖二、三)。 4 羽毛球拍 4.1 球拍的各部分規格要求如規則4.1.1~4.1.7所述,各部分名稱(如圖四)。 4.1.1 球拍由拍柄、拍弦面、拍頭、拍桿、連接喉構成。 4.1.2 拍柄是擊球者握住的部分。 4.1.3 拍弦面是擊球者用於擊球的部分。 4.1.4 拍頭界定了拍弦面的范圍。 4.1.5 拍桿通過規則4.1.6所述的部件連接拍柄與拍頭。 4.1.6 連接喉(如果是這樣的結構)連接拍桿與拍頭。 4.1.7 拍頭、連接喉、拍桿和拍柄總稱球拍框架。 4.2 球拍長不超過680毫米,寬不超過230毫米 4.3 拍弦面 4.3.1 拍弦面應是平的,用拍弦穿過拍頭十字交叉或其他形式編織而成。編制的式樣應保持一致,尤其是拍弦面中央的編織密度不得小於其他部分。 4.3.2 拍弦面長不超過280毫米,寬不超過220毫米。不論拍弦用什麼方式拉緊,規定拍弦進連接喉餓區域不超過35毫米,連同這個區域在內的整個拍弦面的長度不超過330毫米。 4.4 球拍 4.4.1 球拍不允許有附加物和突出部,除非是為了防止磨損、斷裂、振動或調整重心的附加物,或預防球拍脫手而將拍柄系在手上的繩索;但其尺寸和位置應合理。 4.4.2 不允許改變球拍的規定樣式。 5 設備的批准 有關球拍、球、設備以及試製品能否用於比賽的問題,由國際羽聯裁定。這種裁定可由國際羽聯主動作出,或根據對其有切身利益的個人、團體(包括運動員、設備廠商、國家協會或其他成員組織)的請求而裁定。 6 擲挑邊器 6.1 比賽前,雙方應執行擲挑邊器。贏的一方將在規則6.1.1或6.1.2中作出選擇。 6.1.1 先發球或先接發球; 6.1.2 一個場區或另一個場區。 6.2 輸方在餘下的一項中作出選擇。 7 記分方法 7.1 除非另有商定,一場比賽應以三局兩勝定勝負。 7.2 除了規則7.4規定的情況之外,雙打和男子單打先得15分的一方勝一局。 7.3 除了規定7.4規定的情況之外,女子單打先得11分的一方勝一局。 7.4 如果比分為14平(女子單打比分為10平),先得14分(女子單打先得10)的一方,可選擇7.4.1或7.4.2的規定: 7.4.1 不加分,即比賽至15分(女子單打11分)。 7.4.2 加分比賽至17分(女子單打13分)。 7.5 一局的勝方,在下一局首先發球。 7.6隻有發球方才能得分。 8 交換場區 8.1 以下情況運動員應交換場區: 8.1.1 第一局結束; 8.1.2 第三局開始前; 8.1.3 在第三局或只進行一局的比賽中,領先的一方得分為: ——11分為一局的6分,或 ——15分為一局的8分。 8.2 如果運動員未按規則8.1的規定交換場區,一經發現即在死球時交換,已得比分有效。 9 發球 9.1 合法發球: 9.1.1 一旦發球員和接發球員都站好各自的位置,任何一方都不允許延誤發球。 9.1.2 發球員和接發球員應站在斜對角的發球區內,腳不觸及發球區和接發球區的界線。 9.1.3 從發球開始(規則9.4所述),直到球發出(規則9.6所述)之前,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兩腳必須都有一部分與球場接觸,不得移動。 9.1.4 發球員的球拍應首先擊中球托。 9.1.5 在發球員的球拍擊中球瞬間,整個球應低於發球員的腰部。 9.1.6 在擊球瞬間,發球員的拍桿應指向下方,使整個拍頭明顯低於發球員的整個握拍手(圖五)。 9.1.7 發球開始(規則9.4所述)後,發球員必須連續向前揮拍,直至將球發出。 9.1.8 發出的球,應向上飛行過網,如果未被攔截,球應落在規定的接發球區內(即落在線上或界內)。 9.2 根據規則9.1.1~9.1.8的規定,如果發球不合法,應判「違例」(規則13所是述)。 9.3 發球員發球時未能擊中球,應判「違例」。 9.4 一旦雙方運動員站好位置,發球員揮拍時,發球員的球拍頭第一次向前揮動即為發球開始。 9.5 發球員應在接發球員准備好後才能發球,如果接發球員已試圖接發球則應被認為已做好准備。 9.6 發球開始後(規則9.4所述),發球員的球拍擊中球或者未能擊中球均為發球結束。 9.7 雙打比賽,發球員或接發球員的同伴戰位均不限,但不得阻擋對方發球員或接發球員的視線。 10 單打 10.1 發球區和接發球區: 10.1.1 發球員的分數為0或雙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右區發球或接發球。 10.1.2 發球員的分數為單數時,雙方運動員均應在各自的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10.2 發球員和接發球員應交替對擊直至「違例」或「死球」。 10.3 得分和發球 10.3.1 接發球員違例或因球觸及接發球員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員就得1分。隨後,發球員再從另一發球區發球。 10.3.2 發球員違例或因球觸及發球員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員就失去該次發球權,雙方均不得分。隨後接發球員成為發球員。 11 雙打 11.1 一局比賽開始和每次獲得發球權得一方,都應從右發球區發球。 11.2 只有接發球員才能接發球;如果他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觸及,則為「違例」,發球方得1分。 11.3 擊球次序和位置。 11.3.1 發球被回擊後,由發球方的任何一人擊球,然後由接發球方的任何一人擊球,如此往返直至死球。 11.3.2 發球被回擊以後,運動員可以在球網的各自一方任何位置擊球。 11.4 得分和發球 11.4.1 接發球方違例或因球觸及接發球方場區內的地面而成死球,發球方得1分,原發球員繼續發球。 11.4.2 發球方違例或因球觸及發球方場區的地面而成死球,原發球員失去該次發球權,雙方不得分。 11.5 發球區和接發球區 11.5.1 每局開始首先發球得運動員,在該局本方得分為0或雙數時,都必須在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發球。 11.5.2 每局開始首先接發球得運動員,在該局本方得分為0或雙數時,都必須在右發球區接發球或發球;得分為單數時,則應在左發球區接發球或發球。 11.5.3 他們的同伴發球或接發球時的站位,與上述兩條相反。 11.6 發球都應從左右兩個發球區交替發出(規則12和14規定的情況除外) 11.7 自一局開始,發球權是從首先發球員到首先接發球員,然後是該接發球員的同伴,接著是對方應站在右發球區的運動員(規則11.5的規定),之後是他的同伴,如此傳遞。 11.8 運動員發球順序和接發球順序不得錯誤。一名運動員在同一局比賽中不得連續兩次接發球(規則12和14規定得情況除外)。 11.9 一局勝方的任一運動員可在下一局先發球,負方得任一運動員可以先接發球。 12 發球區錯誤 12.1 以下情況為發球區錯誤: 12.1.1 發球順序錯誤; 12.1.2 在錯誤的發球區發球; 12.1.3 在錯誤的發球區准備接發球,且球已發出。 12.2 如果發球區錯誤,在一次發球擊出前未被發現,則錯誤不予糾正。 12.3 如果發球區錯誤在下一次發球出前發現: 12.3.1 雙方都有錯誤,應「重發球」; 12.3.2 錯誤一方贏了這一回合,應「重發球」; 12.3.3 錯誤一方輸了這一個回合,則錯誤不予糾正。 12.4 如果因發球區錯誤而「重發球」則該回合無效,糾正錯誤重發球。 12.5 如果發球區錯誤未被糾正,比賽繼續進行,並且不改變運動員的新發球區和新發球順序。 13 違例 以下情況均屬違例: 13.1 發球不合法(如規則9.1、9.3或11.2所規定的情況)。 13.2 比賽時: 13.2.1 球落在球場界線外,即不落在界線上或界內; 13.2.2 球從網孔或網下穿過; 13.2.3 球不過網; 13.2.4 球觸及天花板或四周牆壁; 13.2.5 球觸及運動員的身體或衣服; 13.2.6 球觸及球場外其他物體或人。 (關於比賽球館的建築物結構問題,必要時地方羽毛球組織可以制定羽毛球觸及建築物的臨時規定,但有關組織有否決權)。 13.3 比賽時,球拍與球的最初接觸點不在擊球者網的者一邊(擊球者在擊中球後,球拍可以隨過網)。 13.4 比賽進行中: 13.4.1 運動員的球拍、身體或衣服觸及球網或球網的支撐物; 13.4.2 運動員的球拍或身體從網上侵入對方場區(規則13.3規定的情況除外); 13.4.3 運動員的球拍或身體從網下侵入對方場區導致妨礙對方或分散對方注意力; 13.4.4 妨礙對方,即阻擋對方緊靠球網的合法擊球。 13.5 比賽時,運動員故意分散對方注意力的任何舉動,如喊叫、故作姿態等。 13.6 比賽時: 13.6.1 擊球時,球停滯在球拍上,緊接著被拖帶拋出; 13.6.2 同一運動員兩次揮拍或連續兩次擊中球; 13.6.3 同方兩名運動員連續擊中球; 13.6.4 球觸及運動員球拍後繼續向其後場飛行。 13.7 運動員嚴重違犯或一再違犯規則16的規定。 13.8 發球時,球掛在網上,停在網頂或過網後個掛在網上。 14 重發球 14.1 由裁判員或運動員(沒有裁判員時)宣報「重發球」,用於中斷比賽。 14.2 遇不能預見或意外的情況,應重發球。 14.3 除發球外,球過網後掛在網上或停在網頂,應重發球。 14.4 發球時發球員和接發球員同時違例,應重發球。 14.5 發球員在接發球員未准備好時發球,應重發球。 14.6 比賽進行中,球托和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離,應重發球。 14.7 司線員未看清,裁判員也不能作出裁決時,應重發球。 14.8 規則12.3規定的發球區錯誤應重發球。 14.9 「重發球」時,最後一次發球無效,原發球員重新發球(規則12的規定除外)。 15 死球 下列情況為死球: 15.1 球撞網並掛在網上,或停在網頂; 15.2 球撞網或網柱後開始向擊球者網的這一方地面落下; 15.3 球觸及地面; 15.4 宣報了「違例」或「重發球」。 16 比賽連續性、行為不端及處罰 16.1 比賽從第一次發球起至比賽結束應是連續的(規則16.2和16.3允許的情況除外)。 16.2 下列比賽中,每場比賽的第一局與第二局之間允許不超過90秒的間歇,第二局與第三局允許有不超過5分鍾的間歇。 16.2.1 國際比賽項目; 16.2.2 國際羽聯批準的比賽項目 16.2.3 所有其他的比賽(除非有關組織預先公布不允許這些間歇)。 (有電視轉播的比賽,裁判長可在賽前對規則16.2的執行作出決定) 16.3 暫停比賽 16.3.1 遇有不是運動員所能控制的情況,裁判員可以根據需要暫停比賽; 16.3.2 在特殊情況下,裁判長可以要求裁判員暫停比賽; 16.3.3 如果比賽暫停,已得分數有效,續賽時由該分數算起。 16.4 不允許運動員為恢復體力或喘息延誤比賽。 16.5 接受指導和離開球場 16.5.1 不允許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接受指導(規則16.2或16.3的規定除外); 16.5.2 在一場比賽中,運動員未經裁判員同意,不得離開球場(規則所述的不超過5分鍾間歇除外)。 16.6 裁判員是比賽是否延誤的唯一裁決者。 16.7 運動員不得由下列行為: 16.7.1 故意延誤或中斷比賽; 16.7.2 故意改變球的形狀或損壞球,以此影響球的速度或飛行性能; 16.7.3 舉止無禮; 16.7.4 規則未述的其他不端行為。 16.8 對違犯規則16.4、16.5或16.7的運動員,裁判員應執行: 16.8.1 警告; 16.8.2 對已被警告過的一方判違例; 16.8.3 對嚴重違犯或屢犯的一方=判違例並立即向裁判長報告,裁判長有權取消違犯一方的該場比賽資格。
3. 羽毛球基本規則
羽毛球基本規則:21 分制,3局2勝為佳;每球得分制;每回合中,取勝的一方加 1 分;當雙方均為 20 分時,領先對方 2 分的一方贏得該局比賽;當雙方均為 29 分時,先取得 30 分的一方贏得該局比賽;一局比賽的獲勝方在下一局率先發球。
4. 羽毛球運動有哪些規則
在正式的開始比賽之前,是需要決定一下發球的場區以及發球方到底是誰的,而決定於場區和發球方最主要的一種方式就是挑邊的規則。
在挑邊的過程當中贏的一方是有權利決定發球場區的選擇以及自己到底是發球方還是接發球一方的。也就是說贏的人會對自己更加的有利一些。
在打羽毛球的過程當中,也是會有著出界這樣的一種說法的。而羽毛球是有單打和雙打兩種的,在單打當中判定是否出界是要看邊線當中的內側邊線,一旦超出了內側邊線的范圍,則證明此球是出界,不計入分數的。
而如果是雙打的情況之下,那麼判定羽毛球是否出界是需要看邊線的外側。
5. 羽毛球規則
一、比賽規則:
1、每場比賽採取三局兩勝制。
2、比賽開始前,雙方選手通過投擲硬幣方式確定由哪一方來選擇是先發球或後發球。
3、率先得到21分的一方贏得當局比賽。
4、如果雙方比分打成20比20,獲勝一方需超過對手2分才算取勝。
5、如果雙方比分打成29比29,則率先得到第30分的一方取勝。
二、發球規則
1、發球時任何一方都不允許非法延誤發球。
2、發球員和接發球員都必須站在斜對角發球區內發球和接發球,腳不能觸及發球區的界線;兩腳必須都有一部分與地面接觸,不得移動,直至將球發出。
3、發球員的球拍必須先擊中球托,與此同時整個球要低於發球員的腰部。
4、擊球瞬間,球拍桿應指向下方,從而使整個拍頭明顯低於發球員的整個握拍手部。
5、發球開始後,發球員的球拍必須連續向前揮動,直至將球發出。
6、發出的球必須向上飛行過網,如果不受攔截,應落入接發球員的發球區內。
7、一旦雙方運動員站好位置,發球員的球拍頭第一次向前揮動即為發球開始。
8、發球員須在接發球員准備好後才能發球,如果接發球員已試圖接發球則被認為已做好准備。
9、一旦發球開始,球被發球員的球拍觸及或落地即為發球結束。
10、首局獲勝一方在接下來的一局比賽中率先發球。
(5)羽毛球國際規則有哪些擴展閱讀
羽毛球的場地標准:
羽毛球場為一長方形場地,長度為13.40米,雙打場地寬為6.10米,單打場地寬為5.18米。球場上各條線寬均為4厘米,丈量時要從線的外沿算起。球場界限用白色、黃色或其它易於識別的顏色畫出。
按國際比賽規定,整個球場上空空間最低為9米,在這個高度以內,不得有任何橫梁或其它障礙物,球場四周2米以內不得有任何障礙物。任何並列的兩個球場之間,最少應有2米的距離。球場四周的牆壁最好為深色,不能有風(球線一般寬度為0.04M)。
6. 羽毛球規則
如下:
第一、羽毛球的發球規則
在羽毛球比賽前,彼此選用挑邊的標准(拋硬幣)來決策開球方和廠區。挑邊贏者將首先選擇是開球或發球,或是在一個上半場區或另一個上半場區賽事。輸者在剩下的一項中挑選。
第二、羽毛球的比分規則
次之,羽毛球比賽標准從2006年5月逐漸,宣布決策推行二十一分的淘汰賽規則。21分制推行每球評分制,全部單向的每場獲得勝利分皆為21分,高不超過30分。每輪羽毛球比賽採用三局兩勝制,先去21分的一方獲得政府賽事。
假如彼此總比分為20比20時,獲得勝利一方需突破敵人2分才算制勝;直到彼此戰況弄成29比29時,那麼先去第30分的一方獲得勝利。首局獲得勝利一方在下面的一局游戲中先開球。
第三、羽毛球雙方如何站位規則
針對羽毛球單打:當發球員的成績為0或雙數時,彼此選手均在分別的右發球區開球或發球;當開球方的得分為單數時,彼此選手均在分別的左發球區開球或發球。
針對羽毛球雙打:游戲中,當戰況為0或雙數時,球由右發球區頂角發向另一方場所的右發球區;當戰況為單數時,球由左發球區頂角發向另一方場所的左發球區。
賽事中,僅有當一方持續評分時,發球員務必在右或左發球區更替開球,而發球方隊友的部位不會改變。其他狀況下,參賽選手應立在上一連擊的分別發球區不會改變,為此確保發球員的更替。
雙打比賽標准一方每一次僅有一次發球權。開球方出錯不但遺失發球權也將遺失1分,假如這時候的發球權的一方得分成單數時,則一定是坐落於左發球區的參賽選手開球,假如這個時候的發球權的一方得分成雙數時,則一定是坐落於右發球區的參賽選手開球。
雙打比賽標准僅有發球隊友才可以發球,若其夥伴發球或被球碰觸則「犯規」,判開球方評分,當開球被還擊後,球可由二人中任一人擊回,不可連斬,這般來回直到死球。
7. 羽毛球規則是什麼
比賽規則
一、賽制
現代羽毛球賽分為男單、女單、男雙、女雙及混雙,共5個單項。羽毛球的計分制度最初採取15分制(發球得分制),通常採用「三局兩勝制」。但舊制的明顯缺點為:比賽長度不易受到控制,容易導致比賽持續時間過長,削弱觀眾的觀看慾望,以及不利於電視轉播和吸引更多贊助商。
為了縮短比賽長度,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曾從2001年6月1日起,試行每局7分和「五局三勝制」的新賽制。雖然新賽制在理論上縮短了比賽長度,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而且遭到了許多行內人士的批評,他們的理由是:7分制使比賽變得簡單粗糙,缺乏觀賞價值。
國際羽聯最終在實行新賽制一年後,恢復每局15分制和「三局兩勝制」。2006年5月6日,國際羽聯通過21分新賽制(落地得分制),同時規定:每局某方先到達11分時可休息60秒,第一局完和第二局之間、第二局完和第三局之間可以有2分鍾的休息時間。
二、球具
羽毛球由16根羽毛及球托組成。羽毛長62-70毫米,頂端圍成圓形。球托直徑25~28毫米,重量4.74-5.5克,底部為半球體。
羽毛球拍的長度不得大於680毫米,拍面的長度應低於290毫米,寬度低於230毫米。
三、場地
標準的羽毛球場為長方形,長度13.4米,寬度6.1米,天花板的高度應大於6.1米。羽毛球場的網柱必須固定在地面上,有效高度為1.55米。球網頂部至地面的高度為1.524米。
場地線寬40毫米,須用白色或黃色的顏料畫出,並在球場的邊線及底線以外分別要留出1米和2米以上的安全空間。
羽毛球球網用深色纖維製成,網孔大小15-20毫米,球網長6.10米,寬0.76米。
四、發球與接發球
發球時,雙方球員必須站在對角的發球區,兩腳觸地,但不能踏及發球區的界線。發球時球拍必須先中球托部分,球要從低於115公分的位置發出,而整個發球過程中,球拍拍頭應指向下方。
1、單打比賽中,當發球方的得分為偶數時,球員應站在右方發球區內准備發球或接發球。奇數時為左方發球區。
2、雙打比賽中,當發球方的得分為偶數時,由右方球員站在右方發球區內准備發球或接發球。奇數時為左方球員發球。發球後第一拍,只有接發球的球員才可以擊球,此後不限,直至其中一方犯規或球落地。
五、得分
發球後,比賽便算正式開始,雙方球員交替擊球,直至一方犯規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場區內。在21分制中採用每球直接得分的計算方法。在得分的同時也相應獲得發球權,當連續得分的時候,球員在自己的兩個發球區內交替發球。
每局雙方打到20平手後,一方連續得2分即算該局獲勝。比分並非無限延長,先取得30分者則為勝方。
在舊制(15分制)比賽里,只有發球方才能得分。單打比賽發球方若未得分,改由對方取得發球權重新發球。雙打比賽發球方兩位選手均有發球權,第一位發球員若未得分,改由第二位發球員重新發球;第二位發球員若未得分,則改由對方取得發球權重新發球。
當比賽雙方打成13平、14平,先獲13或14分的一方,有權決定雙方加打5分或3分(女單出現9平或10平時,可分別要求加打3分或2分)。
六、違例
在發球後至球落地前的「比賽進行時」中,接發球隊員違例,則判發球方得分。
1、發球高度:擊球時,羽毛球擊球點高於1.15米。
2、非法延誤發球。
3、發球撃球時,球桿指向並非向下。
4、發球撃球時,沒有擊中羽毛球底部。
5、出界:擊出的球落在有效區域以外,沒有過網或穿過球網或在網下進入對方場區。
6、過網擊球:不在自己的場區內擊球,即球員的球拍和身體進入對方場區。
7、持球:將球擊出前,球在拍上有停滯,或有拖帶動作。
8、連擊:同一球員連續擊球2次以上,或球過網前同隊球員連續擊球。
9、觸網:球員的球拍、身體或衣物觸網。
10、阻礙對方合法擊球,或以其它行為故意騷擾對方球員。
11、球接觸到場邊的物體牆壁,例如:天花板,電燈。
(7)羽毛球國際規則有哪些擴展閱讀:
羽毛球運動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最認可的是起源於14—15世紀的日本。而現代羽毛球運動是起源於印度,形成於英國。
1875年,羽毛球運動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1893年,英國的羽毛球俱樂部逐漸發展起來,成立了第一個羽毛球協會,規定了場地的要求和運動的標准。1939年,國際羽聯通過了各會員國共同遵守的第一部《羽毛球規則》。
2006年,國際羽毛球聯合會(IBF)的正式名稱更改為羽毛球世界聯合會(BWF),即世界羽聯。
基本打法
持拍時,手的「虎口」約略對著球拍的側面,如同拿菜刀一樣,因而常被稱為「刀板」。切勿像拿蒼蠅拍一樣將虎口對著球拍正面,那樣雖然比較自然而易於回擊正手方向的來球,但因為施力點位於虎口底部,力臂太短而不易擊出強而有力的球。況且,一旦遇到反手方向的來球,則無法靈活回擊。
使用正規的「刀板」持拍方式揮擊正手方向來球時,應逆時針(左手持拍者為順時針)微幅旋轉手腕,使拍面朝前,並將食指略為前伸再揮拍,將因力臂變長而容易擊出強勁的球。遇到反手方向來球時,應將拇指前伸並頂住再揮拍,就比較容易擊出強勁的回球。
因為要經常變換食指與拇指的位置以便於揮擊正手拍或反手拍,所以握拍時掌心應略為懸空,切勿緊緊握住球拍。 擊球是否有力的關鍵,是在於打到球時的瞬間速度,如果全身緊綳用力反而會讓瞬間擊球速度降低,如果全身協調性很好,就可於擊球瞬間將力量灌注於球拍的擊球點;
優秀的羽毛球運動員不只是將手臂手腕力量運用而已,還能將腰力運用進來,達成十分高速的瞬間擊球,也能將瞬間速度加以控制,完成各種不同的球路,達到高水平的羽毛球運動。
正、反手拍使用時機:紫色區用正手拍;綠色區用反手拍。
對一般人而言,揮擊反手拍終究不如正手拍來得順手,因而會自然而然地擴大正手拍的使用范圍。以右手持拍者而言,當來球位於右方固然使用正手拍,對於正上方,甚至左上方的來球,也往往使用正手拍回擊。由於以正手拍揮擊左上方來球時需將手臂繞過頭上,因此稱為「繞頭」打法。
對於左上方稍遠處的來球,腕力較強的人,往往會直接使用反手拍回擊。此持他們會先將右腳跨至左邊,將身體轉向左後方,回頭凝視來球,並用反手拍揮擊。相較於「繞頭」打法,這樣的擊球方式顯得極為優雅而有效率,常常被視為衡量球技的重要指標之一。
然而並不是每一位優秀的羽毛球運動員都擅長此一打法,曾高居世界排名第一的已退休印尼羽毛球名將阿迪,就幾乎從來未曾施展過。
若是來球恰好位於胸前處,一般使用反手拍回擊;亦可將身體略為下蹲,以便於使用正手拍回擊。
8. 羽毛球是一項國際運動,它的比賽規則有哪些
羽毛球挑邊規則 比賽開始前,雙方應通過擲挑邊器決定場區或發球,贏得一方有權先選擇:
1.首先發球:或
2.不首先發球:
3.選邊。
輸的一方選剩下的任何一項。
羽毛球發球違例規則 是指運動員發球時從第一次向前揮拍或拋球開始,至擊球瞬間為止的這一段時間間隔。出現下列現象為違例:
1.過腰。球的任何部分在擊球瞬間高於發球運動員的腰部。
2.過手。擊球瞬間,球拍頂端未朝下,整個拍框沒有明顯低於握拍手的整個手部。
3.未先擊球托。在擊球瞬間不是首先擊中羽毛的球托部分。
4.不正當行為。一旦開始發球,雙方站好位置,這時任何運動員不得做假動作,或有意妨礙對方或故意拖延發球或接發球的准備時間,有企圖佔便宜等不正當行為(發球隊員的向前揮拍動作不得中斷)。
5.發球方位錯誤。發球時,發球隊員(雙打時包括接發球隊員)未站在應該站的發球區內發球或接發球。
6.順序錯誤。雙打中發球或接發球隊員,沒有按照正確順序進行發球或接發球。
7.腳違例。發球時,發球或接發球隊員,不得有踩線、任何一腳離開地面、移動等動作。
發球隊員違例,失去發球權。接發球隊員違例,則判發球方得分。另外,羽毛球運動的發球時,球擦球網而過落入發球區,仍為有效球。
羽毛球比賽進行時違例規則 從發球結束至成「死球」為止的這一段時間間隔,稱為比賽進行時。出現下列現象為違例:
1.連擊。運動員在擊球時兩次揮拍連續擊球兩次,或同隊兩名隊員連續各擊球一次。
2.持球。擊球時,球停滯在拍上緊接著又有拖帶動作。
3.過網擊球。球拍與球的接觸點不在擊球者一方(如在本方擊球後,則球拍允許隨球過網)。
4.觸網。比賽進行中,運動員的球拍、身體或衣服觸及球網或球的支撐物。
5.侵入對方場區。比賽進行中運動員的球拍和身體任何部分侵入對方的場區。
6.妨礙。當對方運動員在靠近網前上空有機會向下擊球時,將球拍在網前舉起企圖攔截使球反彈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