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貿易從哪裡來

國際貿易從哪裡來

發布時間:2022-06-12 17:09:24

A. 國際貿易是指什麼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指的是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

國際貿易屬於一種商品交換活動,而參與交換的主體則主要是世界上的不同的國家國際貿易它主要是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組成,因此,我們也可以把國際貿易稱之為「進出口貿易」,亦或是「世界貿易」。

按照商品移動方向的不同,國際貿易可以分為進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三種類型。按照商品形態的不同,國際貿易可以分為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兩種類型。按照貿易參與國家數量的不同,國際貿易可以分為雙邊貿易和多邊貿易這兩種類型。

一方面,國際貿易的發展為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另一方面,通過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國居民也可以更加方便的享受或購買到一些國外服務或者國外商品。

(1)國際貿易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一,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增加國民福利,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提供就業崗位。

二,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三,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B. 國際貿易產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必要條件:科學技術的進步,包括運輸、冷凍技術、重型貨船、火車運輸等,為遠程貿易提供了必要條件.。其他條件: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分工的細化,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滿足國家需要後依然有大量的產品剩餘;兩次世界大戰打開了世界的局面,建立了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為國家間的自由競爭創造了條件。人類思想的不斷進步,包括開放思想、經濟理論、人權理論等。良好的國際關系,和平的環境,形成了一個貿易經濟體系,各個國家互相貿易交換產品技術,形成在貿易中的斗爭。國際貿易的出現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即可以交換的剩餘產品的交換和獨立治理的社會實體之間的產品交換。
拓展資料:
1.國際貿易是以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國家(或地區)之間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關系,是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
2.國際貿易中常用的貿易方式:
(1)工廠交貨(EXW);貨交承運人(FCA); 船邊交貨;船上交貨;未完稅交貨
3.對外貿易模式:
(1)對等貿易:買方承擔向賣方購買同等價值商品或勞務。加工貿易: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被稱為「三來貿易」;補償貿易:我方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等,待投產後,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償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技術貿易:技術轉讓、技術引進。
4.國際貿易按照劃分條件有12種分類:
(1)按貨物移動方向:
進口貿易、出口貿易、過境貿易
(2)按統計標准:
總貿易、專門貿易
(3)按商品形態:
有形貿易、無形貿易
(4)按有無第三者參加:
直接貿易、間接貿易、轉口貿易
(5)按參加國的多少:
雙邊貿易、多邊貿易
(6)按清償工具:
現匯貿易、記帳貿易、易貨貿易
(7)按貨物運輸方式:
陸路貿易、海路貿易、空運貿易、郵購貿易
(8)按經濟發展水平:
水平貿易、垂直貿易
(9)按地區:
南南貿易、南北貿易、北北貿易
(10)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
區域內貿易、區域外貿易
(11)按內容:
貨物貿易、勞務貿易、技術貿易、金融貿易、旅遊貿易、運輸貿易、文化貿易
(12)按交易性質:
一般貿易、加工貿易

C. 如何理解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國際貿易是世界目前著名的學科之一,隸屬於經濟學的范疇,國際貿易的產生有經濟發展的必然性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性,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國際貿易是在世界經濟發展中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歷史條件,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能力進一步加強,促進形成國際貿易的發展。這是促進國際貿易的一個趨勢。
第二、個人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促進國際貿易的一個內因。個人的生產力不斷加強,促進整體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剩餘產品不斷增加,貿易的范圍就會擴大,進而逐漸形成國際貿易。
第三、國家的形成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國家產生之後,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必然第一個結果。如此一來國家之間的貿易,就會產生越來越復雜的經濟結果,國際貿易就自然形成。
總結來說,人類個人的生產能力增加,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而國家逐漸的出現,慢慢的就會產生出用於交換的剩餘商品,這些剩餘商品會慢慢的發展為,國與國之間交換,就產生了國際貿易。

D. .要素稟賦學說認為產生國際貿易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要素稟賦理論的核心部分認為,國際貿易的直接原因是國與國之間要素的豐富和短缺,出口產品豐富的國內要素,進口產品缺乏國內因素。
拓展資料:要素稟賦理論是指狹義的,也稱為要素比例理論。這一理論最早由赫克謝爾提出,並由奧倫系統建立。通過對相互依存的價格體系的分析,主要通過生產要素的豐富和短缺來解釋國際貿易和進出口類型的出現。它是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開端,是國際貿易理論的又一支柱。它的基本內容有狹義的和廣義的。 狹義上,要素稟賦理論通過生產要素的豐富和短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的產生和一國進出口貿易的類型。 廣義要素稟賦理論包括狹義要素稟賦理論和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
要素稟賦理論的主要觀點及其優勢:
要素稟賦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總量。由於要素稟賦理論在自然條件、地理位置、歷史原因和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各國有不同數量的生產要素。元素之間的比例也不同,所以選票是不同的。要素稟賦理論決定了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的差異。例如,在一個鐵礦石和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要素稟賦理論可能只有少量的小麥耕地。相比之下,另一國擁有的察斌更適合鋼鐵生產,而前者則不適用於小麥,而後者則適用於小麥。顯然,這是家庭垃圾箱之間的區別。確定了兩國的生產成本和特定產品的生產成本之間的差異。
要素豐度與要素稀缺性。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要素在票據、要素稟賦理論中相對於其他主要家庭的動盪供給盆地較大的情況。兩種方法都可以度量要素豐度:一種是擁有總供給與其他要素的總供給比與其他兩種要素的總供給比比較的方法,另一種是基於要素稟賦理論的度量相對價格的方法,如果一國的相對價格低於其他國家,則某些要素的相對價格相同。根據要素稟賦理論,這一因素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比較豐富的。

E. 什麼是國際經濟貿易

國際經濟與貿易 英文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或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涉外經貿人才。
二、培養規格與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1. 正確理解並執行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斗的理想和為人民服務、勇於開拓、艱苦創業的事業心與責任感;
2. 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
3. 具有經濟管理、經濟貿易、市場營銷、進出口貿易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知識;
4. 能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5. 了解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法規,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6. 了解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發展動態;
7. 能夠熟練地掌握英語,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8. 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三、學制與修業年限
基本學制4年,本科一般實行3~7年彈性修業年限。
四、主幹學科
經濟學、統計學
五、主要課程
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國際結算、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
六、畢業與學位
修完培養方案規定的最低學分並達到畢業條件者准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七、開辦院校(本科)
北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國際關系學院 北京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天津
南開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商學院 天津外國語學院 天津農學院
上海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水產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電力學院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上海杉達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
河南 河南大學 鄭州大學
山東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
湖北
湖北工業大學 武漢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湖南
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湘潭大學、南華大學、湖南商學院、常德師范學院、岳陽師范學院
廣東
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汕頭大學、深圳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商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廣西
廣西大學
海南
海南大學
重慶
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工學院、重慶三峽學院、四川外語學院
四川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宜賓學院商學院
雲南
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
陝西
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北政法學院、陝西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西安外事學院
甘肅
蘭州大學、蘭州鐵道學院、西北民族學院、蘭州商學院
青海
青海大學
江西
江西財經大學、南昌工程學院
新疆
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學院

F. 簡述幾百年來國際貿易政策發展史

1. 古代的世界貿易

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後,人類文明就開始在中東產生。當時,世界其它地方還比較落後,處於亞歐非三大洲之間的中東就已經比較發達。除了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發源於中東以外,農業、城市、貿易也最早從中東開始。
到公元100年左右,古典時代進入鼎盛時期,地中海的羅馬帝國、中東的帕提亞帝國、印度的貴霜帝國以及中國的漢王朝分別發展成為各地區強大的政治經濟實體。最初的「國際貿易」,更確切地說是「地區間貿易」也由此產生。當時各地區之間交換的物品主要有羅馬的亞麻布、金銀銅錫、玻璃,印度的香料寶石和中國的絲綢。其中主要的產品是絲綢,主要的通道是歐亞大陸之間的「絲綢之路」。然而,從公元2世紀末開始,世界各文明古國均程度不同地出現了動盪。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相繼滅亡,東西方的貿易也隨之斷斷續續,時盛時衰。
對國際貿易的第一次大推動是中世紀後期西歐的勢力擴張。在中世紀以前,西歐還是一個不發達的地區,他們地處歐亞大陸的西端,不象中東地區那樣有機會與其它民族接近,經濟上也比較落後。然而,歐洲人所信仰的基督教使得他們有比別的民族更強烈的擴張性與好戰性。為了使異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他們會不惜使用武力。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十字軍多次東征從穆斯林手中奪得了地中海,從而使地中海象古代一樣再一次成為歐亞大陸貿易的海上通道。
十字軍東征對世界貿易的推動不僅僅是打通了地中海的通道,更主要的是將西歐融入了世界。成千上萬的歐洲人參加了一次又一次的遠征,看到了東方發達的經濟和豐富的物質,以至回國後仍垂涎於看到的和享受到的奢侈品。此時,西歐人的擴張除了為上帝服務征服異教徒之外,尋找黃金和獲取資源也成為非常強烈的動機。由於地理和資源的限制,西歐做不到自給自足,他們急迫地需要尋找新的資源和產品,從而大大推動了歐洲以及歐亞大陸的貿易發展。
到了14世紀,整個歐洲已形成了幾個主要的貿易區,包括以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等城市為中心的地中海貿易區,以布魯日等城市為中心的北海和波羅地海貿易區,包括基輔、諾甫哥羅得、車爾尼哥夫、彼列雅斯拉夫爾等城市的東歐羅斯貿易區,德意志北部和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漢薩貿易區,以及不列顛貿易區。這些貿易區不僅有大量的區內交易,相互之間的貿易往來也很密切。
與此同時,亞洲也形成了幾個比較重要的貿易區,包括以中國、朝鮮和日本為主的東亞貿易區,占婆(今越南南部)和扶南(今柬埔寨)等國的東南亞貿易區,以及以印度為主的南亞貿易區。
在13-14世紀,東西方之間通過陸路和海路也進一步發展了貿易。陸上通道主要是原來的「絲綢之路」。此時正值中國元朝時期,元帝國三次西征,疆界擴至黑海南北兩岸和波斯灣地區,打通了從中國直至歐洲的通道。海上通道則主要從地中海,經紅海和印度洋到印度,或從波斯灣經阿拉伯海到印度。歐洲從東方進口的商品主要有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印度的珠寶、藍靛、葯材、地毯,以及東南亞的香料。這些商品在歐洲人的消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歐洲能向東方出口的產品卻不多,除了出口羊毛、呢絨和金屬製品外,不得不支付大量的黃金與白銀。
在15世紀前,整個國際貿易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按自願交換的原則進行。貿易在自然經濟中的地位並不重要,只是人們經濟生活中的一個補充。因此,當時各國之間各洲之間的貿易還處於不連續不穩定的狀態。
2. 地理大發現對世界貿易的影響

如果說,15世紀前的貿易主要局限於各洲之內和歐亞大陸之間的話,那麼,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及由此產生的歐洲各國的殖民擴張則大大發展了各洲之間的貿易,從而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貿易」。
「地理大發現」產生於15世紀末。在此之前,歐洲城市的興起和農業手工業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生產分工,也進一步促進了商品市場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又需要更大規模的貿易。然而,14世紀末到15世紀這段時間里,由於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和其對小亞西亞、巴爾干半島和埃及的佔領,從歐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國的商路幾乎中斷了。面對這一局面,歐洲國家不得不努力尋找新的貿易通道。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歐洲的技術也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造船及其它航海設備方面。在13世紀到16世紀之間,歐洲已能生產600至800噸的圓體帆船。中國的火葯和指南針技術也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已能在艦船上載有火炮,還能生產羅盤儀和象限儀,繪制航海圖。傳播上帝福音的宗教動力、通過貿易牟利的強烈慾望、開辟新通道的迫切需要,加上新的航海設備與技術,歐洲人在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也就成為自然的結果。
歐洲人最早的遠洋探險大約是在1431年。當時有一個名叫維爾和(Velho)的葡萄牙航海家成功地到達了大西洋東北部的亞速爾群島並返回了葡萄牙。此後,通過一系列的遠洋探險,義大利人哥倫布率領的西班牙船隊於1492年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 迦馬率領的葡萄牙船隊於1497年繞過好望角,到達南亞西海岸,打通了歐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麥哲倫率領的西班牙船隊在1519年經過大西洋,經南美海峽進入太平洋到達亞洲的菲律賓群島。隨後,歐洲國家又陸續開辟了一系列通往四方的新航道,發現了大片前所未有的新土地。「地理大發現」的結果,實際上是把原來各自發展的各國聯系起來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貿易或全球貿易也由此發展起來了。
地理大發現對歐洲經濟從而對世界貿易發展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使歐洲的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了商業革命。所謂的商業革命表現為商業性質、經商技術以及商業組織方面的巨大變化。地理大發現後,各國地理與資源上的差距使得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許多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商品如咖啡、煙草、可可等出現在歐洲市場上並且立即成為歐洲人喜愛的商品。與此同時,歐洲的產品也有了更大的市場去推銷。貿易的擴大促進了專為交換生產的專業化分工,各國不同的產品價格所造成的巨大利潤進一步推動了為牟利而進行的國際貿易。
為了適應新的大規模的貿易,歐洲建立起專門在全世界從事貿易活動的新型合股公司。這種合股公司將投資與經營的職責分開,從而有利於動員大量的甚至閑散的資本從事種種商業投機。這些公司中最著名的有荷蘭、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法國的西印度公司。至此,國際貿易不再是少數商人單槍匹馬的行為,而成為一個以牟利為目的的巨大產業。
第二,地理大發現引發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殖民擴張和殖民貿易,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
從15世紀中期開始,葡萄牙就由南向西非沿海擴張。到15世紀末,葡萄牙已佔領了非洲西海岸的大批土地,大肆搶奪黃金、象牙和黑人奴隸。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葡萄牙又佔領了巴西,隨後由迦馬於1498年繞過好望角,佔領了非洲的南端和整個東海岸。然後,葡萄牙人又東進印度、錫蘭、馬六甲海峽,甚至佔領了中國澳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葡萄牙通過它的殖民統治,壟斷了東方貿易。他們將一些小日用品如小鏡子、小刀、帽子、葡萄酒、腌魚、乳酪等運到殖民地,然後將殖民地的產品運往歐洲,牟取暴利。這些商品包括非洲的黃金、象牙、鑽石、丁香、樟木,印度錫蘭的珠寶、胡椒、肉桂、大米和印尼的胡椒、丁香、豆蔻、白擅木等。
在葡萄牙之後的另一個殖民大國是西班牙。從15世紀開始到16世紀中期,西班牙先後用武力佔領了除巴西和蓋亞那之外的整個中南美洲。西班牙殖民者一方面掠奪美洲現有的金銀財富,另一方面使用奴隸進一步開採金銀。由於西班牙殖民者對美洲土著居民的殺戳,造成美洲種植園勞動力短缺,於是西班牙又大量從事奴隸貿易,將非洲黑人販運到美洲從事勞動。
在葡萄牙佔領非洲,西班牙佔領美洲後,荷蘭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也加入了殖民擴張。荷蘭主要從葡萄牙人手中爭奪殖民地。到16世紀中期,荷蘭基本上佔領了原來葡萄牙的殖民地,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西、葡兩國。為了壟斷殖民地貿易,荷蘭成立了規模巨大的「商業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這些公司依仗著政府授予的特權,從殖民地獲得大量珍貴物產,然後運到歐洲以高價出售,獲得暴利。當時的東印度公司在支付龐大的軍事行政開支之後仍能分給股東20%到160%的紅利。
繼葡、西、荷之後成為殖民大國的是英國和法國。英國人從16世紀末開始遠征印度,貿易中的驚人利潤強烈地刺激了英國政府與商人,從而也開始了瘋狂的殖民擴張。到18世紀中期,英國先後戰勝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以及法國,佔領了從北美、西印度群島、亞洲和非洲的大片土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英國和法國分別於1600年和1664年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從事在亞洲的殖民貿易。法國還同時建立了「西印度公司」從事在北美的殖民掠奪。英國從印度大量收購香料、棉織品、絲織品以及其它貴重物產和農副產品運回歐洲高價出售,同時在北美建立奴隸制種植園專門生產煙草、大米、藍靛和棉花,為英國提供糧食和原料。北美的奴隸大量來自於非洲。英國從1562年就開始販賣奴隸。1588年,英國又成立了「皇家非洲開發者貿易公司」,專門經營大量獵捕黑人運往美洲作為奴隸的貿易。僅在1680年後的100年裡,英國運往其在北美殖民地的奴隸就超過200萬。這種殖民貿易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據統計,在17世紀末,英國貿易所得利潤年平均為200萬英鎊,其中種植園貿易60萬,與非洲、遠東、歐洲的貿易60萬,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利潤來自於殖民貿易。
地理大發現以及由此帶來的西歐殖民擴張,雖然殘酷,但在客觀上極大地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從而初步形成了一個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當時的貿易流向基本是:(1)歐洲向美洲出口製造品,主要是紡織品、金屬製品、傢具、家庭用具、酒和其它消費品。(2)從非洲輸往美洲的主要是奴隸。奴隸貿易不僅為歐洲人獲得巨額利潤用以購買美洲和亞洲的商品,也為在美洲生產商品和原料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3)從美洲流向歐洲的商品主要是在殖民地開採的黃金和白銀,生產的煙草、棉花、糧食、海洋產品和糖等。(4)歐洲從亞洲及東方各國進口的主要產品仍然是香料、絲織品、茶、咖啡等。17世紀後,遠東的紡織品成為歐洲大量進口的商品之一。
盡管地理大發現以後,世界貿易已從單純的互通有無變成了以牟利為主的商業行為,但決定貿易流向的仍然是各國的自然資源和各自固有的生產技能的差異。各國主要出口本國特有的產品,進口本國不生產的東西。這段時期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貿易。

G. 國際貿易是什麼時代開始發展的

1貿易的由來編輯
在奴隸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國際貿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隸和供奴隸主消費的奢侈品。在封建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也有所發展。這一時期,中國與歐亞各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國際貿易活動,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國之間也有貿易往來。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當時參與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和供封建主消費的奢侈品。

2國際貿易編輯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後,特別是產業革命以後,由於生產力迅速提高,商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並開始具有世界規模。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額不斷上升。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處於壟斷地位。當時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原料和機器設備。19世紀末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後,形成了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
此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和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遭到很大破壞,世界貿易額銳減並停滯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美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頭號大國。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空前活躍並帶有許多新的特點,貿易中的製成品已超過初級產品而占據主導地位,新產品不斷涌現,交易方式日趨靈活多樣。
當代國際貿易以發達國家為主,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國的對外貿易有極大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份額不大,但與自身相比,對外貿易也有了很大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國際貿易在當代國際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各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H. 國際貿易是什麼意思

國際貿易的意思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

國際貿易是各國(或地區)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由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的。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國際貿易就是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

按商品移動的方向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進口貿易(import Trade):將其他國家的商品或服務引進到該國市場銷售。

2、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將該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出到其他國家市場銷售。

3、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A國的商品經過C國境內運至B國市場銷售,對C國而言就是過境貿易。由於過境貿易對國際貿易的阻礙作用,WTO成員國之間互不從事過境貿易。

(8)國際貿易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I. 各國之間為什麼會發生貿易國際貿易理論又是從那些方面加以解釋的

一、發生國際貿易的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幾個:
①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生產的分工,也促進了商品市場的發展,各國尤其是西歐一些國家為了謀求更廣闊的市場,而需要開拓海外貿易。
②歐洲國家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得到提高,為實現海外貿易進一步提供可能。
③歐洲國家傳播上帝福音的宗教動力、通過貿易牟利的強烈慾望、開辟新通道的迫切需要,也是產生對外貿易的重要原因。
④地理大發現成為了歐洲各國開展對外貿易的現實基礎。

二、國際貿易理論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解釋,其中前四種理論是從供給角度考慮,而後兩種理論則是從需求角度出發考慮的:
①用技術的差異來解釋貿易基礎的斯密模型和李嘉圖模型。該理論認為,勞動是最主要的生產投入,產品的成本由勞動生產率決定,而勞動生產率義由生產技術決定。因此,由於存在技術差異,造成產品成本的不同進而導致了貿易的產生。

②用資源的不同配置來解釋貿易基礎的赫克歇爾—俄林模型。該理論認為,貿易產生的原因在於,生產中使用的要素比例和一國的要素稀缺程度不同導致產品生產的相對成本差異。而這種相對成本的差異由技術差異決定。

③用市場和生產規模的不同來解釋貿易基礎的規模經濟貿易模型。該理論認為,由於生產規模不同,即使要素和技術相似,各國之間也會存在生產成本的差異。

④解釋成本優勢動態變動的產品周期理論。該理論從產品生產技術的變化出發,強調不同要素在不同階段的作用來解釋這種貿易基礎的變化。

⑤用偏好不同解釋貿易模式的需求模型。該理論認為,給定相同的技術、相同的要素配置和相同的生產規模,兩個國家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產能力和成本函數,但是,這兩個國家仍然可能會有不同的產品價格從而進行貿易。

⑥用收入不同解釋貿易模式的林德模型。該理論認為,收入不同會造成不同的需求曲線。收入較高,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就較高。如果偏好和成本相同的話,同樣的產品在發達國家的絕對價格會比在發展中國家高。

J. 國際貿易的流程

國際貿易通常有十個流程:報價、訂貨、付款方式、備貨、包裝、通關手續、裝船、運輸保險、提單、結匯。

1、報價:

在國際貿易中一般是由產品的詢價、報價作為貿易的開始。其中,對於出口產品的報價主要包括:產品的質量等級、產品的規格型號、產品是否有特殊包裝要求、所購產品量的多少、交貨期的要求、產品的運輸方式、產品的材質等內容。

比較常用的報價有: fob"船上交貨"、cnf"成本加運費"、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等形式。

2、訂貨:

貿易雙方就報價達成意向後,買方企業正式訂貨並就一些相關事項與賣方企業進行協商,雙方協商認可後,需要簽訂《購貨合同》。

在簽訂《購貨合同》過程中,主要對商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價格、包裝、產地、裝運期、付款條件、結算方式、索賠、仲裁等內容進行商談,並將商談後達成的協議寫入《購貨合同》。這標志著出口業務的正式開始。

通常情況下,簽訂購貨合同一式兩份由雙方蓋本公司公章生效,雙方各保存一份。

3、付款方式 :

比較常用的國際付款方式有三種,即信用證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和直接付款方式。

4、備貨 :

備貨在整個貿易流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須按照合同逐一落實。備貨的主要核對內容如下:

貨物品質、規格,應按合同的要求核實。

貨物數量:保證滿足合同或信用證對數量的要求。

備貨時間:應根據信用證規定,結合船期安排,以利於船貨銜接。

5、包裝 :

您可以根據貨物的不同,來選擇包裝形式(如:紙箱、木箱、編織袋等)。不同的包裝形式其包裝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出口包裝標准:根據貿易出口通用的標准進行包裝。

特殊出口包裝標准:根據客戶的特殊要求進行出口貨物包裝。

貨物的包裝和嘜頭(運輸標志):應進行認真檢查核實,使之符合信用證的規定。

6、通關手續 :

通關手續極為煩瑣又極其重要,如不能順利通關則無法完成交易。

屬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須辦出口商品檢驗證書。

目前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主要有四個環節:

接受報驗:報驗是指對外貿易關系人向商檢機構報請檢驗。

抽樣:商檢機構接受報驗之後,及時派員赴貨物堆存地點進行現場檢驗、鑒定。

檢驗:商檢機構接受報驗之後,認真研究申報的檢驗項目,確定檢驗內容。並仔細審核合同(信用證)對品質、規格、包裝的規定,弄清檢驗的依據,確定檢驗標准、方法。(檢驗方法有抽樣檢驗,儀器分析檢驗;物理檢驗;感官檢驗;微生物檢驗等)

簽發證書: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種類表〗內的出口商品,經商檢機構檢驗合格後,簽發放行單(或在"出口貨物報關單"上加蓋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單)。

須由專業持有報關證人員,持箱單、發票、報關委託書、出口結匯核銷單、出口貨物合同副本、出口商品檢驗證書等文本去海關辦理通關手續。

箱單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產品裝箱明細。

發票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產品證明。

報關委託書是沒有報關能力的單位或個人委託報關代理行來報關的證明書。

出口核銷單由出口單位到外匯局申領,指有出口能力的單位取得出口退稅的一種單據。

商檢證書是經過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或其指定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後而得到的,是各種進出口商品檢驗證書、鑒定證書和其他證明書的統稱。

是對外貿易有關各方履行契約義務、處理索賠爭、議和仲裁、訴訟舉證,具有法律依據的有效證件,同時也是海關驗放、徵收關稅和優惠減免關稅的必要證明。

7、裝船 :

在貨物裝船過程中,可以根據貨物的多少來決定裝船方式,並根據《購貨合同》所定的險種來進行投保。拼裝集裝箱,一般按出口貨物的體積貨重量計算運費。

8、運輸保險 :

通常雙方在簽定《購貨合同》中已事先約定運輸保險的相關事項。常見的保險有海洋貨物運輸保險、陸空郵貨運輸保險等。其中,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所承保的險別,分為基本險別和附加險別兩類:

基本險別有平安險、水漬險和一切險(all risk-a.r.)三種。

平安險的責任范圍包括:由於海上自然災害引起的貨物全損;貨物在裝卸和轉船過程中的整體滅失;由於共同海損引起的犧牲、分擔和救助費用;由於運輸船隻觸礁、擱淺、沉沒、碰撞、水災、爆炸引起的貨物全損和部分損失。

水漬險是海洋運輸保險的基本險之一。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保險條款,其責任范圍除了承擔平安險所列各項風險外,還承擔惡劣氣候、雷電、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的風險。一切險的承報保責任范圍相當於水漬險和一般附加險的總和。

附加險別。附加險別有一般附加險和特別附加險兩種類型。一般附加險有偷竊提貨不著險、淡水雨淋險、抽竊短量險、滲漏險、破損破碎險、鉤損險、混雜沾污險、包裝破裂險、霉變險、受潮受熱險、串味險等。特別附加險有戰爭險、罷工險等。

9、提單 :

提單是出口商辦理完出口通關手續、海關放行後,由外運公司簽出、供進口商提貨、結匯所用單據。

所簽提單根據信用證所提要求份數簽發,一般是三份。出口商留二份,辦理退稅等業務,一份寄給進口商用來辦理提貨等手續。

進行海運貨物時,進口商必須持正本提單、箱單、發票來提取貨物。(須由出口商將正本提單、箱單、發票寄給進口商。)

若是空運貨物,則可直接用提單、箱單、發票的傳真件來提取貨物。

10、結匯 :

出口貨物裝出之後,進出口公司即應按照信用證的規定,正確繕制(箱單、發票、提單、出口產地證明、出口結匯)等單據。在信用證規定的交單有效期內,遞交銀行辦理議付結匯手續。

(10)國際貿易從哪裡來擴展閱讀

近年來,隨著中國海關商品歸類工作的不斷開展,商品歸類工作的思路日趨成熟,管理模式不斷完善。海關也在總結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對歸類工作體系、規章制度等方面進行了較大的調整。

如根據海關總署第80號令對相對人實施了約束性預歸類制度、商品歸類決定對外公告制度、進出口商品規范申報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實施對管理相對人的義務和法律責任以及海關開展相關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為了確保海關執法的公正、透明和統一,以及進一步為納稅義務人提供便捷通關的服務,需要通過制定《歸類管理規定》對各種制度之間的關系重新進行梳理和定位,設計合理、規范的歸類管理制度體系。

明確各種海關歸類活動的層級,進而實現歸類依據公開透明,保證全關境執法統一,促進口岸快速通關,防範違法行為,減少行政爭議。

因此,《歸類管理規定》的出台是在總結上述各項海關商品歸類工作制度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系統的闡明了歸類工作制度的法律地位,彌補部分商品歸類制度在法規上的缺陷,進而提升了現有歸類體系的法律層次。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從哪裡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