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國際收支中的主要差額包括哪些
國際收支差額,是指自主交易的差額。當這一差額為零時,稱為"國際收支平衡";當這一差額為正時,稱為"國際收支順差";當這一差額為負時,稱為"國際收支逆差"。後兩者統稱為"國際收支不平衡"。
包括商品貿易差額、經常項目差額、基本收支差額、官方結算差額。
『貳』 國際收支差額指的是什麼
該差額具有以下兩層含義:第一,它反映了一國為經常賬戶提供融資的能力
『叄』 國際收支差額是什麼意思是順差和逆差的意思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不平衡逆差還要用金銀賠給
答:國際收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對外國的全部經濟交易所引起的收支總額的系統紀錄,是影響匯率短期變化的重要因素。
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外匯供過於求,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的比值就會下降。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本國應付貨幣債務大於應收貨幣債權,外匯求過與供,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的比值就會上升,本國貨幣就會貶值。
在國際收支中,國際貿易的數據更為重要。如果貿易盈餘不斷增長,本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心以及需求都會增加,從而導致匯率上升;相反,龐大的貿易逆差不斷增加,市場對貨幣的信心和需求就會下降,最終導致貨幣貶值。外貿數字連續逆差或逆差大幅增加,對市場心理的影響最強烈。
『肆』 如何分析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差額快考試了,很急。
我們也要考這個題了
『伍』 什麼是支付國際收支差額
支付國際收支差額: 在特定期內,一個國家進行的所有對外經濟交易的貨幣價值的系統記錄,可用作比較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活動量。 國際收支差額,是指自主交易的差額。當這一差額為零時,稱為「國際收支平衡」;當這一差額為正時,稱為「國際收支順差」;當這一差額為負時,稱為「國際收支逆差」。後兩者統稱為「國際收支不平衡」。 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口徑:商品貿易差額、經常項目差額、基本收支差額、官方結算差額。 國際收支不平衡的類型:周期性不平衡、結構性不平衡、價格性不平衡、收入性不平衡。 比如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外國商品,可以支付國際收支差額。
『陸』 國際收支經常賬戶差額的經濟含義是什麼
國際收支經常賬戶差額即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差額是一定時期內一國商品、服務、收入和經常轉移項目上借方總值和同期商品商品、服務、收入和經常轉移項目上貸方總值之差。
當貸方總值大於借方總值時,經常項目順差;反之,則為經常項目逆差。
經常項目差額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額。如果出現經常項目順差,則意味著由於有商品、服務、收入和經常轉移的貸方凈額,該國的國外財產凈額增加,也即經常項目順差表示該國對外凈投資。
在開放宏觀經濟中,經常項目的差額概括了一國的凈債務人或債權人的地位,能夠清楚地反映出一國內、外經濟的緊密聯系。因此,經常項目差額又被國際銀行家視為評估向外國貸款的重要變數之一。
(6)國際收支差額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經常項目差額的計算公式:
經常項目(經常賬戶)由三個子項目構成,分別為貨物與服務項目(又稱貿易項目)收益項目和經常轉移項目,因此經常賬戶差額就可以寫為:
經常賬戶差額=貿易賬戶差額+收益差額+經常轉移差額。
如果差額為正,則經常賬戶盈餘,如果為負則經常賬戶赤字,如果為零,則經常賬戶平衡,經常賬戶差額的變化受其子項目差額的影響,其子項目和內部結構的變化都將直接影響經常賬戶的變化。
『柒』 「收支差額」是什麼意思可以是負的嗎
「收支差額」,顧名思義,就是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差額。可以是負的,當支出大於收入時,收支差額就是負值。
比如,收入50000元整,支出40000元整,50000-40000=10000,收支差額就是10000元整。
再如,收入50000元整,支出60000元整,50000-60000=-10000,收支差額就是-10000元整。
拓展知識:財政收支差額
財政收支差額是指稅收收入與稅收支出之間的差額,即財政年度發生的財政赤字或財政結余額。前者是財政年度中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部分;後者是財政收入總額大於支出部分。它是財政決算中的一個平衡性指標。在一個財政年度中,是否發生財政收支差,是結余差(順差)還是赤字差(逆差),差額數字,特別是赤字的大小,反映了國家或地區財政基本狀況。
財政收支差額=財政收入-財政支出
『捌』 在進行國際收支差額分析中,我們主要關注哪幾個差額
(一)貿易收支差額
貿易收支差額是指包括貨物與服務在內的進出口貿易之間的差額。如果這一差額為正,代表該國存在貿易順差;如果這一差額為負,代表該國存在貿易逆差;如果這一差額為零,代表該國貿易收支平衡。在分析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時,貿易收支差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對許多國家來說,由於貿易收支在全部國際收支中所佔的比重較大,同時貿易收支的數字尤其是貨物貿易收支的數字易於通過海關的途徑及時收集,因此貿易收支差額能夠比較快地反映出一國對外經濟交往的情況。
貿易收支差額在國際收支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原因還在於,它表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自我創匯的能力,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及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是一國對外經濟交往的基礎,影響和制約著其他賬戶的變化。
(二)經常賬戶差額
經常賬戶差額是一定時期內一國貨物、服務、收入和經常轉移項目貸方總額與借方總額的差額。當貸方總額大於借方總額時,經常賬戶為順差;當貸方總額小於借方總額時,經常賬戶為逆差;當貸方總額等於借方總額時,經常賬戶收支平衡。經常賬戶差額與貿易差額的主要區別在於收入項目余額的大小。
由於收入項目主要反映的是資本通過直接投資或證券投資所取得的收入,因此,如果一國凈國外資產數額越大,從外國得到收益也就越多,該國經常賬戶就越是容易出現順差。相反,如果一國凈國外負債越大,向國外付出的收益也就越多,該國經常賬戶就越是容易出現逆差。
經常賬戶差額是國際收支分析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額之一。如果出現經常賬戶順差,則意味著由於存在貨物、服務、收入和經常轉移的貸方凈額,該國的海外資產凈額增加,換句話說,經常賬戶順差意味著該國對外凈投資增加。
如果出現經常賬戶逆差,則意味著由於存在貨物、服務、收入和經常轉移的借方凈額,該國的海外資產凈額減少,亦即經常賬戶逆差表示該國對外凈投資減少。
(三)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
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是國際收支賬戶中資本賬戶與直接投資、證券投資以及其他投資項目的凈差額。該差額具有以下兩層含義:第一,它反映了一國為經常賬戶提供融資的能力。
根據復式記賬的原則,國際收支中的一筆貿易流量通常對應一筆金融流量,當經常賬戶出現赤字時,必然對應著資本和金融賬戶的相應盈餘,這意味著一國利用金融資產的凈流入為經常賬戶提供了融資。因此,如果該差額越大,代表一國為經常賬戶提供融資的能力越強。
第二,該差額還可以反映一國金融市場的發達和開放程度。隨著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資本和金融賬戶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為經常賬戶提供融資,或者說國際資本流動已經逐步擺脫了對國際貿易的依賴,而表現出具有相對獨立的運動規律。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將能夠反映該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以及這種獨立的資本運動規律。
(四)綜合差額
將經常賬戶差額與資本和金融賬戶差額進行合並,或者把國際收支賬戶中的官方儲備與錯誤和遺漏剔除以後所得的余額,稱為國際收支綜合差額,它是全面衡量一國國際收支狀況的綜合指標,通常所說的國際收支差額往往就是指國際收支的綜合差額。如果綜合差額為正,則稱該國國際收支存在順差;
如果綜合差額為負,則稱該國國際收支存在逆差;如果綜合差額為零,則稱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綜合差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根據這一差額判斷一國外匯儲備的變動情況以及貨幣匯率的未來走勢。
如果綜合差額為正,該國外匯儲備就會不斷增加,本國貨幣將面臨升值的壓力;如果綜合差額為負,該國外匯儲備就會下降,本國貨幣將面臨貶值的壓力。中央銀行可以運用這一差額判斷是否需要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政府也可以根據這一差額確定是否應該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
(8)國際收支差額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國際收支差額相關延伸:國際收支差額論
指國際儲備的需求量主要取決於一國的國際收支差額,國際收支如果是順差,所需儲備就較少,儲備額只需滿足進出口之間的收支差額即可;國際收支如果是逆差,國際儲備除滿足特里芬制定的標准外,還必須完全彌補進出口之間的差額。
既要考慮該國當年的國際收支差額狀況,還必須對其國際收支的歷史狀況進行分析,考察該國國際收支差額的動態變化。
『玖』 簡述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幾種類型及其原因。
(一)結構性失衡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往往取決於貿易收支狀況。如果世界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本國輸出商品的結構也能隨之調整,改該國的貿易收支將不會受到影響;相反,如果該國不能適應世界市場的需求而調整商品的輸入結構,將使貿易收支和國際收支發生不平衡。
由這類因為一國國內生產結構及相應要素配置未能及時調整或更新換代,導致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而引起本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稱為結構性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
西方國家經濟受再生產周期規律的制約。在再生產周期的各個階段,由於人均收入和社會需求的消長,會使一國的國際收支產生不平衡。由於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發展,主要西方國家經濟周期階段的更替會影響其他國家經濟,致使各國發生國際收支不平衡。
這類跟經濟周期有關,一種因經濟發展的變化而使一國的總需求、進出口貿易和收入受到影響而引發的國際收支失衡情況,稱為周期性不平衡。
(三)收入性失衡
一國國民收入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可能是由於經濟周期階段的更替,也可能是由於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所引起的。一國國民收入的增減,會對其國際收支產生影響:國民收入增加,貿易支出和非貿易支出都會增加;國民收入減少,則貿易支出和非貿易支出也會減少。
這種由於國民收入的變化所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稱為收入性不平衡。
(四)貨幣性失衡
在一定的匯率水平下,一國貨幣如果高估,則該國商品的貨幣成本與物價水平高於其他國家,必然不利於出口而有利於進口,從而使出口減少和進口增加;相反,則出口增加和進口減少。這種由於貨幣對內價值的高低所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稱為貨幣性不平衡。
(五)政策性失衡
由於一國推出重要的擴張或緊縮的財政或貨幣政策,或者實施重大改革而引發的國際收支不平衡。
(六)貿易競爭性失衡 由於一國商品缺乏國際競爭力所引起的失衡
(七)過度債務性失衡 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發展民族經濟的過程中,違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則,借入大量外債,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時一些發達國家實施高利率政策和保護主義措施,結果使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
(八)偶發性原因
除以上各種經濟因素之外,政局動盪和自然災害等偶發性因素,也會引起貿易收支的不平衡和巨額資本的國際移動,因而使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就上述各個原因來說,經濟結構性因素和經濟增長率變化所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具有長期、持久的性質,而被稱為持久性不平衡;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僅具有臨時性,因而被稱為非持久性不平衡。
國際收支失衡是指一國經常賬戶、金融與資本賬戶的余額出現問題,即對外經濟出現了需要調整的情況。一國國際收支失衡的經濟影響。
不是指會計賬面上借貸雙方出現不平衡,因為借貸雙方始終是平衡的。對外,國際收支失衡造成匯率、資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難;對內,國際收支失衡造成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困難,即對外的失衡影響到國內經濟的均衡發展,因此需要進行調整。
在傳統的1977年的國際收支表中,只要基本差額即經常賬戶與長期資本賬戶的差額出現不平衡,人們便認為國際收支需要調整了。
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是衡量國際收支長期性平衡的一個重要標志。
自主性交易亦稱事前交易,是指個人或經濟實體為了經濟上的某種目的而自主進行的交易。一國在一個長時期里自主性交易平衡,無須再依靠調節性交易來調節與維持,就可以說該國國際收支達到了實質性平衡。
補償性交易的觀點 也稱事後交易,是指在自主性交易出現缺口或差額時進行的彌補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