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州是交通運輸職業學校是怎麼樣的學校!
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原名廣州市交通運輸中等專業學校)創辦於1964年,是廣州市屬全日制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學校設嘉禾、廣園兩個校區,佔地面積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在校學生6500多人。學校擁有一支知識結構合理、專業技能過硬的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一流的實驗實習場地和設施,花園式的校園和公寓式的學生宿舍,有良好的校風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校40多年來,學校先後為社會輸送了3萬多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社會上享有良好的聲譽。 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轉變辦學觀念,爭當職業教育改革的排頭兵 學校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謀發展,以特色鑄品牌,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大量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辦學思路,主動服務於社會,積極推進辦學模式、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突出辦學特色,樹立職教品牌。在廣東省,廣州市政府的支持和廣東省教育廳、廣州市教育局的指導下,近年來,學校的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省、市中等職業教育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2000年,學校被評定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2003年,榮獲「廣東省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00—2002年度廣州市先進集體」稱號;2004年,被教育部確定為「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定點單位;2005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廣東省現代化示範性中職學校」 試點學校,同年獲得「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光榮稱號;2006年,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我校成為廣州市首批高級職業技術學校,2006、2007年,在全省中等職業學校競爭力評估中,學校連續兩年被評為十強之一;2008年,學校被評為「東西部學校結對幫扶先進單位」,並獲得「廣州市安全文明校園」稱號。緊貼市場,依託行業辦學,培養實用型人才服務於社會 學校結合廣州市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結構發展趨勢和社會發展需要,構建了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龍頭,以汽車製造與維修、城市燃氣工程、數控技術應用、現代物流管理、交通運輸管理和計算機軟體等專業為骨幹、具有行業特色的專業體系。目前,我校共開設有15個專業,其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是「國家重點建設示範性專業」,城市燃氣、物流管理專業是「廣東省中專學校重點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廣州市職業技術學校重點建設專業」,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軟體專業均為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專業,同時,我校是華南地區唯一開設城市燃氣工程專業的中專學校。2006年,經廣州市教育局批准,我校開設5年制「高級技能班」。針對當前廣東軌道交通大發展的形勢,學校新開發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並將於2009年正式招生,為廣東軌道交通大發展培養人才。加大實訓中心建設,創造實驗、實訓設施優勢 經過八年多的努力探索和實踐,我校實訓中心在規模、質量、效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我校擁有18000 平方米的室內實驗實習場地和19980 平方米的汽車駕駛室外訓練場,建成「汽車運用與維修綜合實訓基地」、「城市燃氣工程綜合實訓基地」、「數控加工實訓基地」、「電子商務與管理類綜合實訓基地」、「現代物流管理實訓基地」、「計算機軟體實訓基地」、「汽車駕駛綜合訓練場」等校內實訓基地,共有66個實訓室,實驗實習設備總值5000多萬元,可同時容納2000多名學生進行實操訓練。同時,中心嚴格執行"5S"管理模式,進行日常教學及實訓室的管理,確保了我校安全、高效的實訓教學。2002年,中心被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實訓中心」。目前,我校實訓中心已成為在省、市職業院校中起示範作用的實踐教學基地,其中,汽車實訓基地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我校已構建起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建立了以學生、學習站、技能訓練為中心、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大大提高,能夠迅速適應企業的上崗要求,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2006年,學校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全面導入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出版發行了近20套汽車專業核心教材,課改成果受到教育部、中國職業教育學會、省、市教育部門等領導、專家的好評。作為廣東省首批實行學分制的職業學校,我校積極探索探索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彈性學分制、工學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取得顯著成績。2007、2008年,我校學生連續兩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團體項目第一名,為廣東省、廣州市職業教育爭得了榮譽。實行「雙證書」制度,創學生技能優勢 2003年,學校成立了「廣州市仕維思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中心設立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建立了汽車維修、液化石油氣等五個行業的鑒定站以及14個鑒定考核點(場),可以開展30多個工種的考核。2006年,我校被確認為廣州市汽車維修從業人員考試中心承辦單位,負責全市汽修從業人員的考核、鑒定工作。學校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我校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至少獲得一種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由於畢業生基礎知識面廣,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構建與國際化職業教育接軌的發展平台 學校先後與11家境內外知名企業、機構建立了合作辦學項目:我校是德國賽德爾基金會與中國建設教育協會聯合舉辦的「雙元制」試點學校;與梅賽德斯-賓士公司合作,開展賓士汽車技術教育項目,同時,我校是一汽豐田公司和日本豐田公司的T-TEP學校,是上海通用汽車公司ASEP項目學校合作夥伴,並與神龍汽車公司共同成立東風雪鐵龍華南地區培訓中心,為企業訂單培養技能型人才。此外,學校分別與香港中華煤氣公司、德國富爾達BBZ職業培訓中心、日捆物流(中國)有限公司、北大青鳥阿博泰克、深圳燃氣集團龍崗管道氣分公司等建立起合作辦學的關系。建立完善的用人單位網路體系,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 學校通過訂單式培養等方式加強與企業的聯系,並不斷提高校企合作的層次,堅決走產教結合的路子,為畢業生開拓了廣闊的就業渠道。目前,我校與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富田-日捆儲運(中國)有限公司、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德大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廣州煤氣公司、各大公交公司和客運站等800多家企業保持良好的用人關系,畢業生供不應求,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每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以上。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升學,為學生參加高考創造條件,並與廣州大學、廣州市電大等學校聯合舉辦成人學歷教育大專班。樹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建設,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發展」。探索學生管理的新模式,組建學生警衛排,成立年級管理委員會等,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職業技能培訓、美育講座、黨團課、管樂團、合唱團、舞蹈隊常年堅持開展活動,參加全市性的各項競賽,文藝演出、書畫比賽屢獲殊榮。
目前,我校全體師生正以鬥志昂揚的熱情、不斷開拓進取的勇氣、真抓實乾的工作作風朝著實現創建「國家級重點建設示範性職業學校」的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貳』 聽說中揚聯眾的數據中心實力挺強的,是嗎
是的,中揚聯眾的數據中心是集團資本運作、產業經營、價值管理並舉,斥重金按國際T3+標准擴建的,實力確實是非常強大的,而且中揚聯眾撬動了吸納其餘產業板塊的廣闊市場前景,讓集團能夠在多元化的道路穩步前行。
『叄』 中國軌道製造走入國際市場,對海外市場的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由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為阿根廷提供的寬軌鐵路列車,在該國奧斯至布拉加多市提速線投入正式運營。作為我國出口阿根廷的首個提速客運線鐵路客車項目,此次「長客製造」鐵路客車的成功運營,為我國軌道裝備製造企業在南美市場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鐵路客車出口阿根廷,標志著鐵路客車製造技術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和信賴,彰顯中國客車製造的實力。此次中國「長客製造」鐵路客車的成功運營,不僅為「中國鐵路製造」樹立信心,而且還將為中國製造的鐵路客車進一步走入國際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國鐵路客車首次走入國際市場,為以後中國鐵路客車湧入國際市場建立良好開端。這是一件既能打造國際知名度,揚中國實力的重要契機,又能為中國創造大量外匯。中國鐵路客車走向世界,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人民幸福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肆』 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
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有效地發揮了「一帶一路」重要支點作用,為暢通雙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球排名前十港口中國佔七席
幾天前,一艘滿載鐵礦石的越南達飛鱸魚號大型貨輪駛進廣西北部灣欽州港,這艘來自越南海防港的貨輪,行駛的是北部灣港正在試航的一條新的國際航線。到目前為止,北部灣港集裝箱航線總數達到52條,其中外貿航線28條,至東盟國家航線19條,主要覆蓋東南亞、東北亞主要港口。
北部灣港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斯祿: 「十三五」期間是廣西北部灣港發展最快的五年,新增吞吐能力8000多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超過29%。
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規模不斷擴大,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2530個。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國港口均佔7席。建設集疏運公路1500公里以上。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20%,重點區域煤炭集港全部改由鐵路和水路運輸。
五年來,港口生產能力在增強,智慧港口建設在提速。相繼建成了廈門遠海、青島前灣、京唐港等無人集裝箱碼頭。特別是2017年底建成投產的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無人集裝箱碼頭,在今年疫情期間,發揮自動化優勢,無需駕駛員,全程無人員接觸,實現了作業吞吐量的逆勢上揚。2020年有望完成418萬標准箱。為上海港鞏固港口集裝箱貨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加速躋身世界航運中心前列提供了全新動力。
上港集團生產業務部副總經理 楊焱濱: 我們從2017年開始,集團的總體的吞吐量就踏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年吞吐量達到了4000萬以上的體量。
「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預計完成投資3644億元,已構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齊全」的港口格局,建成了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區域規模龐大並相對集中的五大沿海港口群,形成了煤炭、石油、鐵礦石、集裝箱、糧食、商品汽車、陸島滾裝和旅客運輸等8個運輸系統的綜合布局,為暢通我國雙循環提供了強大的新動能。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港口管理處副處長 陳盈: 「十三五」期,我國港口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全面開啟了以安全綠色智慧港口為重點的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征程,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彰顯了硬核力量,對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暢通海上貿易通道和國際物流大通道發揮了重要作用。
『伍』 中揚聯眾集團的發展實力怎麼樣
中揚聯眾雲受益於集團旗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而且花重金打造國際T3+標准擴建的數據中心,接入三大運營商優質網路資源
『陸』 湖南中德交通學校怎麼樣
這個學校還是比較不錯的,首先學校環境優美,相關的硬體配置設施齊全,老師也都比較負責任,是個不錯的學校!
『柒』 上海洋山深水港真的是世界第一大港嗎
上海洋山深水港的集裝箱吞吐量超越了新加坡港,是全球第一大港。
洋山深水港是世界最大的海島型人工深水港,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戰略和樞紐型工程。洋山港工程一至三期共有16個7萬-15萬噸級深水集裝箱泊位,釋放出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500萬TEU的生產能力,2014年12月全面開工的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
歷時近三年時間的艱苦建設,經過為期18個月細致全面的設備及系統調試,於2017年12月10日開港試生產。截止到2018年6月底,碼頭已經合計作業大型干支線船舶近300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3.2萬標准箱,晝夜的最高吞吐量達到了8955.25標准箱。
目前,洋山四期碼頭掛靠航線主要以中東波斯灣航線為主,包括AGX、HDM、RES1、RES2、MEA1、AR1、MEA4、MEA5等八條。尚東分公司已經與中遠海運集運、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達飛輪船、伊朗航運、長榮海運、赫伯羅特、太平船務、東方海外、美國總統輪船等20餘家知名航運企業建立了合作。
(7)中揚國際交通怎麼樣擴展閱讀:
洋山深水港區位於杭州灣口、長江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嶇列島,由大、小洋山等數十個島嶼組成,是中國首個在海島建設的港口。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南匯蘆潮港約32公里,南至寧波北侖港約90公里,向東經黃澤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國際航線僅45海里,,也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
洋山深水港區年設計吞吐能力930萬標准箱,擁有碼頭岸線5600米,集裝箱深水泊位16個,可全天候接納世界最大型集裝箱船舶滿載靠泊作業。據預估,洋山港今年吞吐量將達到1010萬標准箱的規模,實現年吞吐量增長三倍。洋山港開港5年已累計完成3500餘萬標准箱,年均遞增32.5%。
『捌』 紀錄片BBC英國史15集,人人影視網製作的,中英雙字下載的鏈接,萬分感謝!
《英國史》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17vqzT8M3D6DUD-k3Ns9Yg
?pwd=wpgt 提取碼:wpgt
《英國史 A History of Britain》
導演: Liz Hartford、Tim Kirby
編劇: BBC
主演: 西蒙·沙瑪
類型: 紀錄片、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0-09-30(英國)
集數: 15
片長: 60分鍾
章節內容簡介:
1 Beginnings(3100 B.C.——1000 A.D.)
(本片在時間上橫越了4000年從鐵器時代直至今日。)
古代英國是一個興旺的地區,羅馬人稱它是一個聲望和財富聚集的地方。當時很多英國酋長已經並接受了羅馬式的規則並採取了羅馬人的生活方式。Hadrian牆的建成標志著省在英國的出現。
在羅馬帝國滅亡400之後,它的統一的夢想卻流傳了下來。Alfred公然向偽王國挑戰,並且把海盜從王國的土地上趕走,最終一個王國被諾曼人征服了。
2 Conquest(1000——1087)
九個小時的戰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之後,一切都改變了,諾曼人取代了盎魯——薩克遜人,英國從此走上另一條道路。
當法國人到來時,Harold解除了他哥哥Tostig的武裝。他率領他的最後的部隊向南沖鋒了187英里。最後他在Senlac山上面對著向他沖來的威廉的騎士和弓箭手。
1066年的聖誕節那天,威廉登上了英格蘭的王位,英國成為諾曼人帝國的一部分,而威廉也成為第一個王。
3 Dynasty(1087——1216)
1066年之後,Angevin王朝征服了,Schama(作者)說「征服所迎得的是混亂、屠殺、飢荒、勒索」
留在英國人心裡的是亨利2世,那個建立了延續到今日的法律體制和城市服務的男人。盡管被人們記憶最深的是他謀殺了最powerful的烈士Thomas Becket。
在亨利的四個兒子中,兩個當了國王。其中Richard對他的父親宣戰並在十字軍東征中被捕,而John的失敗則是被他的男爵鼓動印刷了Magna Carta.
4 Nations(1216 ——1348)
威爾士, 蘇格蘭 和愛爾蘭在放棄取走他們的民族統一身份之後,統一了他們的思想,宣言要從Edward I殘暴統治下獨立。
蘇格蘭對英格蘭發動戰爭,並請威爾士加盟一同反對他們的最高統治者。而這卻導致了愛爾蘭血災。
威爾士,緊接著蘇格蘭,一個個倒在愛德華一世的鐵錘下。愛德華一世建立了自羅馬以來的最強大的帝國系統。
5 King Death(1348——1500)
這是一個關於黑死病的故事——一個骯臟的疾病在一周內傳遍整個英國。
6 Burning Convictions(1500——1558)
亨利想從羅馬教皇分離,聲稱自己就是英國的教皇。這導致了英國的改革。在那幾十年裡英國的天主教被拋棄。1536 和 1538年10000名僧侶被uprooting。修道院分解,他們的財產被重新分配。
伊麗莎白成功的策劃了宗教的政變
7 The Body of the Queen(1558——1603)
這是關於兩位女皇的故事——務實的精明謹慎的伊麗莎白和蘇格蘭的瑪麗。
伊麗莎白清楚身為一個女子要統治一個國家十分困難,並且要控制宗教世界,更加困難。當瑪麗離開英格蘭,她發現她自己已經被囚禁,唯一的自由就是聽從伊麗莎白女王的命令。
伊麗莎白完全掌握了英國的命運,在英國呼風喚雨,經過了宗教的改革和,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她成就了偉大的大不列顛。
8 The British Wars(1603——1649)
在國家統一之前,查爾斯一世相信君權神授能解決能夠安定當時分崩離析的國家。
從蘇格蘭的祈禱書開始蔓延到對稅收抵制和議會的要求。在這場王權與議會、騎士與圓盧黨、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的戰爭中,最終死亡了75萬人。
這場戰爭最終以英國的統一為結局,但統一後不再是聯合王國,取而代之的是聯合共和國。
9 Revolutions(1649——1689)
內戰的結果是英國成為由奧利佛?克倫威爾領導的無君主的共和體。克倫威爾通過強暴的手段進行統治。當議會公然挑戰的他的權威,他攻擊議會並將它關閉了。他除了給自己起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名字之外,一切所作所為與國王毫無差別。
但當克倫威爾死後,查爾斯二世復辟了帝國。
10 Britannia Incorporated(1690——1750)
17世紀90年代英格蘭,沉浸在光榮革命的勝利的喜悅中,他們迎來了新的時代,新的國王——威廉三世。然而在正在遭受的貧窮和飢餓的蘇格蘭,依然支持被罷免的王國詹姆斯二世。
蘇格蘭和英格蘭的關系轉這點是1692年的Glencoe屠殺。半個世紀後,兩個國家在利潤的驅動下成為了合夥人,並且在1707年實現的聯合。
11 The Wrong Empire(1750——1800)
一個人怎麼能讓自己的自由過多地區從與世界。 一個對自己軍隊不信任的國家,變成了地球上軍事最強大的國家。帝國的自由變成了帝國的奴隸嗎?
在野心、奴隸和勇敢地探險的幫助下英國建立了一個強大帝國,將它的國旗插遍了全球。通過令人上癮的茶葉、糖和咖啡貿易,它控制了殖民地。
12 Forces of Nature(1780——1832)
英國從1789年法國革命中吸取了不少的經驗。這個章節將解釋這一點。
13 Victoria and her Sisters(1830——1910)
維多利亞女王18歲登基,、統治一個令人疼痛但在工業革命中迅速發展的國家。
混亂和革命預示著s和t,但事實上家庭生活習慣和傳統依然是國家穩定的基石。
14 The Empire of Good Intentions(1830——1925)
大英帝國承諾了和平、穩定和繁榮。但在愛爾蘭和印度卻如此相像的充斥著暴力和飢荒。
15 The Two Winstons(1910——)
最後一章陷入了對過去的英國20世紀的歷史的沉思中。
探討了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命運。消沉和不安的戰後和平。
十字軍東征和世紀宣言給我們什麼暗示 Orwell's 1984的英雄Winston Smith預見了同時代的政治前景?
英國史介紹
對於一個不了解英國歷史的人來說,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現了英國文明的成長歷程,從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時代到輝煌的伊麗莎白時代,穿越17世紀暴亂的國內戰爭到日不落大不列顛帝國。這是一個生動的,有些情景可以說是血腥的故事。它有15個章節組成。從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死病在短時間內使英國一半的人喪生。Henry II, Anne Boleyn和Thomas Wolsey的政治操控致使英國與羅馬天主教決裂……
在古代、中世紀時期,英國這個大西洋中的蕞爾小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古代人所繪制的世界地圖上,英國被置於地球邊緣的天涯海角。當時歐洲大陸的人,隔著英吉利海峽,隱隱約約見到不列顛島岸邊霧茫茫中的灰白色山崖,稱之為阿爾比昂。在古代詩歌中,這個名稱就是指英國。至於島上的具體情況,知道的人很少。直到中世紀,一些歐洲大陸的人還以鄙夷的眼光來看待它。1414年,在黑海岸邊的康士坦察召開的一次天主教國際會議上,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的代表認為,英國不過是像丹麥、葡萄牙一樣的小國家,它的代表不能與其他大國代表平起平坐,不應享有表決權。
但到了近代,英國一躍而為在歐洲舉足輕重的強國。在國際斗爭中,它的代表縱橫捭闔,折沖樽俎,各國統治者無不對之刮目相看。靠了日益富強的國力和強大的海軍,英國先後在16、17、18世紀擊敗了西班牙、荷蘭、法國,成為所向無敵的海上霸主。英國的船艦,馳騁於世界各地的海洋上,氣勢洶洶,不可一世。以後它又將殖民主義的觸角,伸向全世界各個角落,逐步建立起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國。凡陽光一天24小時照耀之處,都可以看到英國殖民主義者的旗幟在飄揚,英國近代歷史也就成為這時期世界歷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像世界上別的國家、民族一樣,英國歷史也有它的特點,其重要特點之一是,長期而持久的議會傳統。從中世紀以來,英國的議會就一直存在,未曾長時期停止過。到17世紀時,議會作為領導革命的核心力量,發動了推翻君主專制的斗爭,將國王送上了斷頭台,建立了沒有國王、上議院由人民選舉產生的下議院掌握最高權力的共和國。這次革命是在歐洲封建制度發生危機的環境下產生的。它是歐洲封建制危機的最深刻、最尖銳的反映,同時又反過來對整個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革命中,社會中下層人民擺脫了封建制度的桎梏,意氣風發,表現出了巨大的創造性。革命時期人民的精神煥發、熱情蓬勃的氣概,引起了當時人的極大振奮。詩人彌爾頓對此歡呼道,他好像看到一個強大的民族,「像從沉睡中醒來的巨人,搖撼著他那沉重的枷鎖,奮然站立了起來!」
雖然後來克倫威爾建立的軍事專政的護國公制,將革命的民主進程加以扼殺,為斯圖亞特王朝復辟開辟了道路,但在王政復辟時期,王黨分子竭力將歷史車輪扭轉到革命前的企圖遭到了失敗。經過二三十年的復雜斗爭後,斯圖亞特王朝再度被推翻,詹姆斯二世只得流竄國外,才逃脫了像他父親那樣被斬首的命運。
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的立憲君主制逐漸建立並鞏固了起來。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治體制。在這段時期,歐洲大陸和東方各國,普遍存在著君主專制制度。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社會各階層勞動群眾都在專制君主的枷鎖下忍受熬煎。法國的路易十四,自稱「朕即國家」,把國家與他個人等同起來。那些匍匐於他的足下的臣僚,阿諛地稱他為「太陽王」。在「太陽王」的凡爾賽宮廷豪華奢靡的陰影下,有多少人在專制暴政的重軛下,過著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那個著名的巴士底獄「鐵面人」的故事,只是由於伏爾泰在《路易十四時代》一書中加以揭露,才為世人所共知。實際上遠比這一事件更為凄慘的事又有多少!在沙皇專制農奴制的「黑暗王國」,在「身穿裙子頭戴皇冠的答爾丟失(騙子手)」葉卡特琳娜二世及「戴著王冠的警察」尼古拉一世的野蠻統治下,俄國的千千萬萬農奴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葉卡特琳娜二世曾先後把約達80萬個農民賞賜給她的寵臣作農奴。農奴主可以任意對這些農奴加以買賣、虐待,甚至殺害。在當時俄國的兩家報紙《莫斯科新聞》和《聖彼得堡新聞》上,經常登載著把農奴和跑馬、獵犬一起出賣的廣告。女地主薩爾蒂科娃把許多農奴活活折磨至死。在這些暴君的嚴密控制下,人們在公開場合只能聽到對「太陽王」和「仁慈沙皇」的歌功頌德,但實際上,受壓榨和迫害的千萬勞動群眾,卻對殘害人民的統治者懷著刻骨的憤恨。18世紀時,法國的梅里葉曾尖銳地指出:「暴君是當代最大的強盜和劊子手。」俄國的拉吉舍夫在1790年出版的《從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記》一書中揭露,在專制農奴制的俄國,農民遭遇的是「帶枷的罪犯的命運、被囚於地牢的囚徒的命運、軛下牛馬的命運」。他認為沙皇是「一切兇手中最兇殘的兇手、一切罪犯中最嚴重的罪犯」;一死還不足以償其辜,他應該「死一百次」。
和上述這些國家比較起來,英國具有相對自由、民主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科學文化界人士得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智,為科學文化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有人估計,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全世界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中,大約有40%都是由英國學者作出的。在世界知名的科學家中,包括從牛頓到達爾文等一系列英國偉大的學者。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也是群星璀璨,先後出現了洛克、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休謨、吉本、麥考萊、韋伯夫婦、湯因比等人;在文學藝術上,莎士比亞、拜倫、雪萊、狄更斯、蕭伯納等,更是婦孺皆知。
英國的相對民主自由的政治和比較寬松的社會環境,不僅為本國人民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積極性奠定了條件,而且也為歐洲大陸專制君主制國家的進步人士提供了避難所。在近代早期,當法國掀起宗教迫害的浪潮時,數萬名胡格諾教徒逃到了英國。後來,在流亡到英國的大批人物中,包括馬克思、赫爾岑等革命家、思想家。《資本論》及其他許多馬克思主義著作,就都是在英國出版的。革命民主主義者赫爾岑在倫敦創辦了「自由俄羅斯印刷所」,並出版《北極星》、《鍾聲》雜志,發表革命民主主義文章,鼓吹在俄國推翻沙皇專制農奴制。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就是在倫敦的聖馬丁堂成立的。
英國的立憲君主制和議會制,成為封建專制國家的先進人士嚮往的榜樣。18世紀法國的啟蒙學者伏爾泰、孟德斯鳩以及法國其他一些政治家,都曾在他們的著作中,表示了對英國民主政治的嚮往。19世紀末,中國的維新運動興起的時候,英國的政治制度是維新派人士效法的榜樣。
英國歷史上的另一特點是,從中世紀以來,它的軍事官僚國家機器比較薄弱,同時它的社會階級關系流動性比較大,階級之間的界限不太嚴格。這些特點,對英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近代早期,英國沒有常備軍和固定的警察,甚至國王本人都沒有固定的衛隊,遇到緊急狀況時,國王臨時能夠召集起來的武裝人員不過幾十人。在國家政治、軍事生活中,武裝力量主要由民兵組成。直到19世紀中葉,英國仍是世界上軍事官僚國家機器最薄弱的國家之一。馬克思曾根據這一點,認為英國在客觀上有可能通過實行普選權,用和平方式過渡到社會主義。同時,這些特點使英國的政治生活具有相對的靈活性。政治矛盾和社會矛盾往往通過小的變動即可調整,不致蓄積起來,爆發為大規模的暴力沖突。在英國歷史上,除了17世紀革命時期的內戰之外,從來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暴力斗爭事件。
上述的政治、軍事和社會階級關系特徵,造成了在英國各種政治黨派政策中和政治思潮中濃重的和平漸進的改良主義。長期穩定的政治局勢,社會階級關系流動性、靈活性較大,對科學技術發明的鼓勵,以及善於吸收國外先進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等,加上其他自然條件,使英國在世界上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當英國工業革命剛發生的時候,在大陸上,法國大革命正轟轟烈烈地進行。人們的注意力都被法國大革命的翻天覆地的暴力場面所吸引,未曾注意在英國發生的不太喧囂的經濟技術變革進程。但一個多世紀以後,工業革命的深遠影響卻日益顯現了出來。它不但在生產技術上和經濟上引起重大變革,而且導致了社會階級結構的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在生產技術上,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生產量和生產率成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增長。從工業革命開始到19世紀中葉,英國的棉紗產量增加了四五十倍,生產率也迅速增長;19世紀初,英國一個普通紡紗工紡出的棉紗,相當於工業革命前二三百個手工紡紗工同時間紡出的棉紗產量。
工業革命也大大改變了人同自然的關系和人同人之間的關系。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在千萬年的時期里,由於生產力低下,人類在無法克服的自然界威力面前,只能以依賴和屈從的態度去取得與自然界的協調。世界上大多數人,雖然終年辛勞,含辛茹苦,仍無法從自然界取得維持溫飽的衣食。直到中世紀時,在歐洲,無論鄉村或城市,約有一半的人經常處於難以維持生命的最低生活水平。遇到荒年,往往餓殍遍野。直到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在英國的坎布利亞等地還曾有許多人餓死,甚至在首都倫敦也有餓死人的事發生。就全世界來說,工業革命前,即1750年,全世界人口約7.5億人,以當時生產力的水平來看,全世界頂多隻能養活的人為10億。工業革命後,世界人口激增,100年後,即1850年為12億人,1950年為25億人。雖然人口激增,但工業革命後帶來的生產力的巨大增長,足以保證全世界人口平均收入的不斷提高。英國在19世紀的100年中,人口增加了3倍,但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實際收入仍然增加了4倍。有人說,英國工業革命是一個成功的例證,因為它的結果是:「在人口增加的同時,生產出了更多的產品,按人口平均計算的產品在增長。」英國工業革命所具有的重大歷史意義,實際上超過了一般的政治革命事件。
與此同時,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方面所造成的重大技術發展,在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方面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工業革命之前,各地區和各國之間的交通非常不便,山川阻隔,往往成為不可克服的障礙。各地區、各國人民之間,永世隔絕,互不來往,這是造成了人們之間互相隔閡、猜忌以至爭戰的客觀因素。工業革命後,交通運輸工具飛速發展,人際來往、國家關系越來越密切;各國與各地區都由統一的經濟鏈條聯系在一起,世界各地區人民之間利害一致性日益增強。從長遠的歷史眼光來看,四海一家的前景越來越近。
然而,我們說近代英國的政治比較民主自由,只是與歐洲大陸及東方的專制君主制相比較而言。實際上,英國在近代歷史時期,主權在民的民主進程始終未能貫徹到底。即使在17世紀革命高潮時期,以克倫威爾為首的當權派即已用殘酷手段,將要求把民主進程深入發展下去的中下層人民,及代表他們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加以鎮壓。平等派的領導人李爾本等被逮捕、監禁,要求民主的士兵阿諾爾德、洛克葉和湯普遜被槍殺。書報檢查制度雖然在1695年被廢除,並且以後也未再恢復,但揭露和批判現實政治腐敗的作家仍遭到迫害。著名的威爾克斯案件就是一個例證。托馬斯?潘恩也因為發表了批評英國政府的著作而遭受迫害,他不得不逃往國外。18世紀末,英國國內激進民主主義興起時,英國政府頒布法令,暫停「人身保護法」生效,又制訂「叛逆行為法」和「叛亂集合法」,限定人民的言論、集會自由,違者將遭嚴懲,直至判處死刑。法庭以「散播不滿和叛亂種子」的罪名將激進民主人士托馬斯?繆爾流放到澳大利亞。在19世紀英國進行的三次議會改革中,選舉權雖然不斷擴大,但約佔全國人口一半的婦女,始終被排斥在選舉權之外。一直到1918年第四次議會改革時,婦女才取得了選舉權,而且年齡被限定在30歲以上。英國工人運動興起後,英國統治階級多次用武力對工人加以鎮壓。1819年發生了「彼得盧屠殺」慘案。憲章運動時,政府調集軍警,屢加破壞,最後竟命令「鐵公爵」威林頓率大批武裝力量來對付工人群眾。
當英國作為國外先進人士避難所的同時,英國統治階級在對外關繫上卻執行著鎮壓革命和殖民侵略的政策。法國革命開始後,英國統治者成了當時反對法國革命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從18世紀末到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英國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20餘年的反法戰爭。在英國推行殖民侵略過程中,英國的殖民主義者在世界廣大地區搶占土地、屠殺人民、掠奪財貨。英國國內的工商業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掠奪殖民地人民的血汗。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就是由英國殖民主義者挾其堅船利炮,用血與火的手段,通過鴉片戰爭強加到我國人民頭上的。所以在世界近代歷史上,英國也扮演了反動的角色。
英國的工業革命,雖然具有巨大的進步作用,但在它的早期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工業革命後,資產階級的財富飛速增長,但勞動群眾卻反而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在工業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工人階級「無論作為一個人或一個階級,都不能像人一樣的生活、感覺和思想」。拿卡萊爾的話來說,工業革命後所建立起來的工廠,不過是像「昏暗、骯臟的牢房」。1851年在倫敦水晶宮舉行世界博覽會時,英國的產品琳琅滿目,參觀者都對之贊不絕口。英國的工商業者作為「世界工廠」的主人而志滿意得。帕麥斯頓在講演中說:「我們的民族顯示出一個榜樣,即在我們的社會中,每一個階級都以歡樂愉快的心情,接受了上帝安排給他們的命運。」然而事實卻是,工業革命時期,在新的工廠制度下進行勞動的工人階級,他們的工資待遇、勞動條件、生活條件都處於非常悲慘的狀況下。在迅速興建起來的大城市中,社會秩序混亂,環境污穢骯臟,工人們麇集在嘈雜、喧囂的廠房中,無日無夜地辛苦勞動。大工業城市成了沒有詩歌、花朵和友愛的荒漠。英國學者哈孟德說,這些「新式的紡紗廠和新式煉鐵廠,就好像是金字塔一樣,把它們長長的陰影投射在這個以它們為自豪的社會之上。」工業革命後,「邁達斯的禍害」在社會上到處彌漫,就好像古希臘寓言中的國王邁達斯一樣,人們貪婪地企圖把一切都變成黃金,結果卻丟掉了許多遠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工業化後的資本主義社會,只說明「人類社會的被奴役,而不能說明人類社會有力量」。湯因比指出:「工業革命證明了,自由競爭可以創造財富,但不能創造幸福。」現在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吸取英國工業革命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