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主張建立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就是新型國際關系的基本理念和應遵循的原則。
『貳』 推動建設什麼的新型國際關系
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國際關系:國際關系是國際行為主體之間關系的總稱,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民族關系、軍事關系、文化關系、宗教關系、地域關系等。其中國際政治關系又是最重要和最活躍的關系,與政治密切相關的經濟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美國國際關系專家漢斯·摩根索和法國的雷蒙·阿隆認為,國際關系就是國際政治,二者等同。西方一些學者將國際關系中的外交關系與軍事關系視為「硬政治」,視經濟關系為「軟政治」。
『叄』 什麼為指導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盡管冷戰已經結束,然而冷戰思維卻沒有退出歷史舞台。「國強必爭、國強必霸」的傳統觀念依然存在,新型國際關系的建設一波三折。
只有走出冷戰思維窠臼,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才能走出爭權奪利甚至兵戎相見的惡性競爭,開創人類更加光明的未來。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其核心內涵是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
這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家間關系中的體現。只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等國際交往的各個方面體現出這個核心內涵,才能把新型國際關系落到實處。
在政治領域,新型國際關系倡導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在當代國際關系中,權力政治、零和博弈等觀念依舊影響著人們對國際關系本質特別是其走向的認知。要建立新型國際關系,必須扔掉這種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
國家間只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世界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恃強凌弱,堅持共商、共建、共贏,才能建立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
(3)我國推動的新型國際關系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際關系理論命題(命題:中層理論)
國際社會理論
國際社會理論(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ory)聚焦於國家之間共有的基準和價值觀,以及它們管理國際關系的方式。
這樣的基準包括外交、秩序、和國際法。與新自由主義不同的是,他們並非採取實證的方式,同時由於他們較依附於英國而不是美國,因此也被稱為英國學派。
這些理論家專注於人道的國際介入上,並且將其分割為兩種群體,一種團結主義的群體擁護人道介入,而另一種多元論的群體則強調主權的觀念和秩序。
批判理論
國際關系批判理論跨越多種社會科學,在本質上而言也不是一種國際關系的理論。
擁護者如羅伯特·寇克斯(Robert Cox)強調人類對於解放的需要,因為國家減少了在提供個人服務和安全上的角色。因此,這種「批判」的國際關系理論是以國家為中心的。
國際關系批判理論包含多種理論流派,不可能出現一個完整的列表。例子包括功能主義、新功能主義、女性主義、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等。
『肆』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什麼
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中國外交在21世紀的地位、角色和戰略內涵,進行了准確、清晰、科學的定位。明確指出:「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4)我國推動的新型國際關系是什麼擴展閱讀: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要從五個方面著力。
一是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二是在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三是在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四是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五是在生態環境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參考資料:人民網-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伍』 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將推動建立怎樣的新型國際關系
要按照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系。
重視各大國的地位和作用,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致力於同各大國發展全方位合作關系;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
堅持把發展中國家作為對外政策的基礎,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的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
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依法處理涉外經濟、社會事務,增強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強化涉外法律服務,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依法維護海外僑胞權益。
深化司法領域國際合作,完善我國司法協助體制,擴大國際司法協助覆蓋面。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加大海外追贓追逃、遣返引渡力度。
參與執法安全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販毒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
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積極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多邊事務,高度重視聯合國的作用,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陸』 中國倡導構建的新型國際關系是什麼
中國倡導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柒』 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進建設()的新型國際關系
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這是新時代中國對當今國際關系走向的重要主張,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宗旨,符合各國人民意願和時代發展潮流,符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方向。
在國際關系中,相互尊重是政治前提,公平正義是法治准則,合作共贏是理想結局。我們一向主張,國與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不能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壓貧,不能有所謂宗主國和附庸國、核心國和邊緣國的區別。
在國際事務中,要倡導多邊主義、民主協商,遵循以聯合國憲章和宗旨為核心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國際和地區事務大家商量著辦,矛盾分歧通過直接當事方和平談判來解決,以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為判斷標准,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動輒使用經濟制裁或以經濟制裁相威脅。要破除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觀念,建立做大蛋糕、合作共贏的新思維。
(7)我國推動的新型國際關系是什麼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同時強調,「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和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主張共同構成我國對當今世界的總主張。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是基本途徑。
沒有新型國際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空中樓閣;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目的就是要實現人類共同體的美好未來。我們要胸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從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做起,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捌』 如何推動建立以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1、中國必須構建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伴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安全、文化關系網路越織越密,世界各國日益聯結成一個高度相互依存的整體。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必須立足我國文化傳統與發展實際,以全球的視野、高超的智慧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構建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發揮中國智慧構建良好大國關系,為推進偉大事業築牢基礎。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大國關系的互動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際體系的走向,影響各國發展。建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構建良好大國關系,是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一步推動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內在要求。
2、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理念
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於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系列重要論述,首先必須把握合作共贏這一核心理念。只有將維護人類共同利益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出發點,加強國際互動與協調合作,才能在增進共同利益中實現各國更好的發展。
這種關系是對話而不對抗的新型關系,要求在求同存異中擴大全球利益。在國際體系正發生革命性變革的新時期,各國空前的相互聯系、交流和依存程度,使沖突與對抗性關系的成本代價難以估量,和則兩利、斗則兩傷與求同存異、合作對話,越來越成為普遍共識與優先選擇。
順應這一潮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走對話而不對抗的國際交往新路,在處理中美、中歐、中日等系列國際關系中,超越我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模式等領域存在的差異,堅持以平等對話解決爭端、以相互協商化解分歧,不僅增進了共同利益,而且有效地維護了國際和平大局,擴大了全球利益。
(8)我國推動的新型國際關系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推動世界未來發展中貢獻大國智慧。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面對國際社會領域出現的各種新矛盾和新問題,中國實施務實外交,無論是開出加強政策溝通、推動改革創新、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四劑葯方」助力全球經濟治理。
提出強化政治投入、強化國家責任、強化國際合作、強化核安全文化「四項措施」打造國際核安全體系,還是倡導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四點原則」建設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等等,都全方位地為維護國際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了更加科學合理的選擇方案。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全球持續發展,需要進入新時代的中國著眼未來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在繼續貢獻中國智慧、全面提供中國方案的實踐中,不斷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玖』 中國主張建立什麼樣的新型國際關系怎樣建立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2、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3、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5、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第一,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
第二,堅持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
第三,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
『拾』 九下政治新型國際關系是怎樣的
新型的國際關系是: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當前,國際形勢緩和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但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各類沖突事件不斷發生,考驗著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整個世界復雜多變。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倡導世界各國共同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