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各國探索太空取得了哪些成就
1、
目前在太空中走得最遠的人類文明「使者」———美國「旅行者1號」探測器,正在向太陽系邊界逼近
2、是的。1969年7月21日「阿波羅」飛船上載有三名航天員,指令長是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艙駕駛員是埃德溫·奧爾德林登上月球。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3、重大突破
1961年4月12日蘇聯著名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飛出
地球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
登上月球的宇航員。
1971年4月蘇聯第一個"禮炮"號空間站發射上天;屬於第三代的空間站"和平"號於1986年2月20日由"質
子"號運載火箭送入近地軌道。
1976年美國發射的"海盜"號飛船第一次登陸火星。
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時間6時,蘇聯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架太空梭"暴風雪"號。
1995年6月-7月美國"阿特蘭蒂斯"太空梭和俄羅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首次對接成功。
1996年12月16日俄首次成功地在"和平"號軌道站培育並收獲第一批太空小麥,這次實驗採用的是墨西
哥矮小型雜交小麥,從播種到成熟僅用97天,與地球上的生長周期相同,這證明生物在太空是可以生長發
育的,對於人類在未來星際飛行中解決食品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呵呵
② 花了20年,超過130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究竟在研究什麼呢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自誕生以來,所發明製造出的最偉大的一項建築。並且也是人類科學技術的最大化表現。
國際空間站的最初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的總統里根提出的。美國作為上個世紀以來,一直延續到21世紀的霸主,在科學領域享有的地位,是非常強大的,而有美國總統里根所提出的國際空間站也自然是受到了國際上的重視。
當然,國際空間站的計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分為三階段。
1994年到1998年為第一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准備階段。不過,所謂的准備階段可能和其他國家也並沒有太多的聯系,而是由美國太空梭和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交會對接。
上個世紀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莫過於美國和蘇聯,而蘇聯在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最大的軍事基礎,所以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順風順水,甚至能夠和美國相提並論,而第一階段的准備,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的想交會。
1998年到2001年,美國的設想是建立一個具有在三人能力的初期空間站,而此次的實驗進展是非常成功的,美國團結號節點艙,由奮斗號太空梭送入軌道,並且在同年的12月7號,成功的和曙光號對接了。
也就是說,從1998年開始的第二階段,國際空間站就已經可以承擔三個人的在軌工作。第三階段是最終的裝配和應用階段。國際空間站建成之後,可運載6人,工作壽命為15年到20年。
而世界各國也正是因為國際空間站的成功投入運作,做才會對太空和一些宇宙中的奇異現象,有初步的了解。
國際空間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設施最為先進的人造天體,並且國際空間站長110米,寬88米,大致和兩個足球場的大小相當,總質量達到410個。
這是非常令人無法置信的,畢竟誰又能夠想到小小的人類,竟然能夠憑借一己之力,在宇宙太空建造空間站呢?1994年到2011年,國際空間站運用了大約20多年的時間,並且總的投入也超過了130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1300億美元中不含通貨膨脹。也就是說,簡單的來說,在九四年的1億美元和如今的1億美元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而這就更能體現國際空間站建造的不易了。
國際空間站為人類了解宇宙,了解各種奇異的現象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但是人終有一死,機器也不例外,國際空間站輝煌的時代已經快要過去了,而人類也不可能將所有對宇宙太空的了解都壓在國際空間站上,所以中國的載人空間站天宮號應運而生。
雖然如今天宮並未完全的建立,不過相信這也是時間的問題,中國一定會向世界各國展現自己的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