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象棋是從何時傳入中國的
據歷史文獻,晚清時廣東商人鄭觀音就與外國人下過國際象棋。而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進入中國,通商口岸的開放以及經濟貿易和文化交往的逐步發展,國際象棋作為西方人愛好的一種高雅
文化也傳入中國。棋界元老謝俠遜先生在解放前編的《象棋譜大全》初集卷四中載: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上海的外國僑民倡儀下,成立了萬國象棋會(當時國際象棋在我國稱為萬國象棋),棋會宗旨是研究萬國象棋,通過比賽表演傳播和闡揚萬國象棋。
此外,新疆、內蒙古、西藏等邊疆地區,自古以來就與西域諸國聯系密切,相當一部分人會下國際象棋。
現代國際象棋大約是在19世紀下半葉進入我國漢族人聚居地,而進入少數民族地區的時間則遠早於19世紀。
㈡ 國際象棋的歷史是什麼
國際象棋(International Chess),又稱歐洲象棋或西洋棋(港澳台地區多採用此說法),是一種二人對弈的戰略棋盤游戲。國際象棋的棋盤由64個黑白相間的格子組成。黑白棋子各16個,多用木或塑膠製成,也有用石塊製作;較為精美的石頭、玻璃(水晶)或金屬制棋子常用作裝飾擺設。國際象棋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游戲之一,數以億計的人們以各種方式下國際象棋。
在所有棋盤游戲中,國際象棋是一種把戰略戰術和純技術融為一體的理想游戲。和西洋雙陸相比,勝負決定於骰子一擲,誠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國際跳棋相比,棋子的規模化控制了技術上的勝負。和國際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學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中國圍棋、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 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 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游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斗的一種游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
㈢ 國際象棋起源是什麼
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一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
國際象棋的發展
國際象棋的著法有過許多次變革,早先,王的走法雖與現代一樣,但據說是可以被吃掉的,關於王車易位的特權是從16世紀上半葉才開始有的,這是歐洲人的一項創造發明,皇後的威力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
過去,皇後並不是最強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與象棋的士非常類似,雙方的皇後只能在不同顏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後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威力,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以後。兵在過去只能前進1格,第1次走動時也一樣,一直到16世紀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現在這樣。
兵到達第8格,過去只能升變為皇後,不能升變成別的棋子,只有車和馬的走法一直沒有改變。至於國際象棋的棋盤,在13世紀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西洋棋里的皇後性別一樣。
19世紀中期,國際象棋開始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1924年曾被列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同年成立了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國際棋聯主辦或委託成員國協會舉辦的重大世界性比賽有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世界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男女個人世界冠軍賽、大學生世界團體賽、少年世界冠軍賽,以及各大洲的國際象棋團體賽。
㈣ 國際象棋最早出現在我國的什麼時候它是怎麼樣被人們發現的呢
國際象棋最早出現在我國公元六世紀雖然對於國際象棋到底是由中國還是印度發明的有一些爭議,但事實上我國發明的時間要比其他國家早100年左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國際象棋的主要發展過程是什麼樣的。
國際象棋其實就是指在世界上通行的一種棋類游戲,它又被人們稱作是西洋棋,主要是兩個人進行對戰的棋類游戲,它所使用的棋盤是一個正方形的棋盤,上面有很多的格子,格子有黑色和白色作為區分,這兩種格子是交互而成的。兩方的棋子都是只有16枚。雖然國際象棋被人們稱為西洋棋,但是實際上它是由亞洲也就是我國所發明出來的,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英國的著名學家也肯定了國際象棋是由中國所製造的。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㈤ 國際象棋是誰發明的距今多長時間
國際象棋的起源至今說法不一,有關起源的傳說有各種版本,比較可靠的說法認為它是由古代印度發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種叫做「恰圖蘭卡」的棋,其中有4種棋子:步兵、騎步、戰車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軍隊的組成兵種。「恰圖蘭卡」的進一步發展是「沙特蘭茲」,在棋子和規則上有大規模的改進,開始在中亞各民族廣為流傳。然後這種游戲通過貿易、戰爭和宗教等多種渠道,由東方向西方傳播,其傳播的大致路線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亞——阿拉伯國家——歐洲。在11世紀末,它已遍及歐洲各國。而國際象棋——「Chess」這個名字也是由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組成的復合詞,意為「將死對方的王」。
㈥ 國際象棋起源於什麼時候
國際象棋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曾經有過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中國、印度、錫蘭、波斯、阿拉伯國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數棋史學家認為國際象棋最早出現在印度。18世紀時,W.瓊斯指出:古印度是國際象棋誕生的搖籃。大約公元2~4世紀時,印度有一種叫作「恰圖蘭加」(chaturanga)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兵 4種棋子,象徵著印度古代的軍制。在當時流傳的印度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中, 有"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四軍」就是指軍隊分為車、象、馬、兵 4個兵種。但作為今日國際象棋前身的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由擲骰子的方法來進行的。游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全部棋子。 以梵語「恰圖蘭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紀時由印度傳入波斯,由於語音上的訛誤,古波斯人把「恰圖蘭加」誤讀為「恰特蘭格」(chatrang)。不久,古波斯國被阿拉伯人佔領,因阿拉伯語的字母中沒有這一詞的第一個字母,也沒有它的最後一個字母,於是「恰特蘭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稱為「沙特蘭茲」 (shatranj),以後這種 「沙特蘭茲」 在中亞和阿拉伯國家廣泛流傳。10世紀前後,阿拉伯國家已經出現了許多聞名一時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發何魯納·拉施德的宮廷詩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 819年,在巴格達還舉行過幾個棋手的比賽。
國際象棋大約在10世紀以後,經中亞和阿拉伯傳到歐洲的各個地區,先傳到義大利,然後是西班牙和法國。11世紀末葉,遍及歐洲各國。在當時的文獻中,將國際象棋列為騎士教育的 「七藝」 之一。「七藝」是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賦詩和下棋。法國的英雄史詩《羅蘭之歌》中,也談及這一點。15、16世紀,國際象棋終於定型成今日的樣式和棋制。現存最早的國際象棋譜,出版在1497年。
國際象棋國際象棋的著法有過許多次變革。早先,王的走法雖和現在一樣,但據說是可以被吃掉的。關於王車易位的特權是從16世紀上半葉才開始有的,這是歐洲人的一項創造發明。皇後的名稱、 性別和威力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 在沙特拉茲時期, 皇後這只棋子表示「律師」、「大臣」或「將軍」。後來法國人把皇後一字的形式稍稍變了一下,成了現在這樣的女性。過去,皇後並不是最強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與中國象棋的士非常類似。雙方的皇後只能在不同顏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後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威力,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以後。「象」只許斜進2格,類似今日中國象棋里的象,但無「塞象眼」 的限制,如果中間格有棋子,「象」也可以越過。象的這種允許越子的走法在歐洲一直延續到15世紀,兵在過去只能前進1格,第1次走動時也一樣,一直到16世紀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現在這樣。兵到達第 8格,過去只能升變為皇後,不能升變成別的棋子。只有車和馬的走法一直沒有改變。至於國際象棋的棋盤,在13世紀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後漢明帝時(公元 1世紀下半葉),中國與印度開始正式交往,隋唐之後,文化交流更形頻繁。中國的象棋與國際象棋著法類似,淵源相近,在過去的發展歷史中可能互有影響。直到今天,這兩種象棋的車和馬走法相同(只是國際象棋的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規則也類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國文物中有一幅北宋以前的飾有「琴棋書畫」圖案的織錦,表示棋的是一個8×8 格的黑白格相間的棋盤,和現代國際象棋盤完全一樣;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國際象棋里的皇後性別一樣。
㈦ 國際象棋起源於
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曾經有過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中國、印度、錫蘭、波斯、阿拉伯國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數棋史學家認為國際象棋最早出現在印度。
18世紀時,W.瓊斯指出:古印度是國際象棋誕生的搖籃。大約公元2~4世紀時,印度有一種叫作「恰圖蘭加」(chaturanga)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兵 4種棋子,象徵著印度古代的軍制。在當時流傳的印度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四軍」就是指軍隊分為車、象、馬、兵 4個兵種。
但作為今日國際象棋前身的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由擲骰子的方法來進行的。游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全部棋子。以梵語「恰圖蘭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紀時由印度傳入波斯,由於語音上的訛誤,古波斯人把「恰圖蘭加」誤讀為「恰特蘭格」(chatrang)。「恰特蘭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稱為「沙特蘭茲」 (shatranj),以後這種 「沙特蘭茲」 在中亞和阿拉伯國家廣泛流傳。10世紀前後,阿拉伯國家已經出現了許多聞名一時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發何魯納·拉施德的宮廷詩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 819年,在巴格達還舉行過幾個棋手的比賽。
國際象棋大約在10世紀以後,經中亞和阿拉伯傳到歐洲的各個地區,先傳到義大利,然後是西班牙和法國。11世紀末葉,遍及歐洲各國。在當時的文獻中,將國際象棋列為騎士教育的 「七藝」 之一。「七藝」是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賦詩和下棋。法國的英雄史詩《羅蘭之歌》中,也談及這一點。15、16世紀,國際象棋終於定型成今日的樣式和棋制。現存最早的國際象棋譜,出版在1497年。
國際象棋的著法有過許多次變革。早先,王的走法雖一樣,但據說是可以被吃掉的。關於王車易位的特權是從16世紀上半葉才開始有的,這是歐洲人的一項創造發明。皇後的名稱、 性別和威力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在沙特拉茲時期,皇後這只棋子表示「律師」、「大臣」或「將軍」。後來法國人把皇後一子的形式稍稍變了一下,成了現在這樣的女性。過去,皇後並不是最強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與中國象棋的士非常類似。雙方的皇後只能在不同顏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後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威力,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以後。兵在過去只能前進1格,第1次走動時也一樣,一直到16世紀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現在這樣。兵到達第 8格,過去只能升變為皇後,不能升變成別的棋子。只有車和馬的走法一直沒有改變。至於國際象棋的棋盤,在13世紀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後漢明帝時(公元 1世紀下半葉),中國與印度開始正式交往,隋唐之後,文化交流更形頻繁。中國的象棋與國際象棋著法類似,淵源相近,在過去的發展歷史中可能互有影響。直到今天,這兩種象棋的車和馬走法相同(只是國際象棋的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規則也類似。現代國際象棋盤完全一樣;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國際象棋里的皇後性別一樣。
十九世紀中期,國際象棋開始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1924年曾被列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同年成立了「國際棋聯」。國際棋聯主辦或委託成員國協會舉辦的重大世界性比賽有: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世界團體錦標賽、男女個人世界冠軍賽、大學生世界團體賽、少年世界冠軍賽,以及各大洲的國際象棋團體賽。至於各種杯賽、邀請賽、大師賽、特級大師賽、等級分賽等更是不可勝數。
國際象棋雖源於亞洲,但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國家卻在歐洲,其中前蘇聯在歷屆世界大賽中成績突出。在中國,到1956年才被列入正式體育比賽項目。1957年舉行了首屆全國國際象棋賽。進入80年代後,我國涌現出一批國際象棋新秀,四川劉適蘭,浙江吳敏茜、葉榮光,北京謝軍等先後榮獲國際特級大師稱號。
望採納~
㈧ 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分別起源於哪個年代
國際象棋發祥地一般認為是印度,也有人認為是中國。但假如我們籠統地說起源於國運昌盛的亞洲文明古國,那就不會有什麼爭議了。
國際象棋以貿易、戰爭、宗教、外交等不同渠道從東方向西方傳播,它的路線大致是:印度——伊朗(波斯)——中亞——阿拉伯國家——歐洲。在伊朗的歷史文獻中,關於國際象棋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中波斯卡爾那馬克時代(約公元590—620年),據說是印度外交官們把這種棋戲帶過去的。公元638年,阿拉伯人征服了伊朗,並從那裡學到了國際象棋,於是國際象棋很快就在阿拉伯的上流社會中得到流行。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了西班牙,國際象棋逐漸又被帶入歐洲。
到了15、16世紀,國際象棋終於定型成今日的樣式和棋制。此後國運與棋運的正比例關系似乎也就更清晰可見了。
16至17世紀,在國際棋壇佔主導地位的是義大利浪漫主義棋派,當時義大利開局風靡一時,這與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搖籃不無關系。
18至19世紀前半葉,英國和法國棋手相繼從世界棋壇崛起。英國工業革命後經濟起飛,引人關注的是英國首創印刷術的嘉士頓發行《國際象棋》一書後,英國棋風大盛。法國執仗棋壇牛耳則是在拿破崙稱帝前後。此後,英國式開局、法蘭西防禦開始流行。
19世紀後半葉,德國和美國逐步強大,其棋藝也開始在世界領先。1851年,國際象棋史上第一次國際循環賽舉行,德國數學教師安德森摘得桂冠。但1858年,美國年輕棋手摩菲在巴黎擊敗了安德森。德國哲學博士拉斯克從1894年至1921年共保持了27年的世界棋王王冠。
在革命導師列寧和斯大林的大力提倡下,蘇聯自20世紀中期起,成了世界棋壇「超級大國」。40多年來,蘇聯棋手所向披靡,幾乎獨霸棋壇。對此,蘇聯人對待國際象棋就像對國防強大、科技發達一樣引以為豪。然而在蘇聯解體後,一向被視為「國棋」的國際象棋運動也不免蒙受損失。
1991年,穩坐世界冠軍後座13年的前蘇聯棋手奇布爾達尼澤失冕於中國年輕棋手謝軍,原因之一就是後方不穩,失去了堅強後盾。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 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 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 》,庚信寫《象戲經賦》,標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
經過近百年的實踐,象棋於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盤,將在九宮之中等等。南宋時期,象棋"家澈戶曉", 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㈨ 國際象棋是誰先發明的,哪個國家的
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古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等。
國際象棋(Chess),又稱西洋棋,是一種二人對弈的棋類游戲。
棋盤為正方形,由64個黑白(深色與淺色)相間的格子組成;棋子分黑白(深色與淺色)兩方共32枚,每方各16枚。
雖然漢語稱之為西洋棋或國際象棋,但是實際上它起源於亞洲,後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成為國際通行棋種,也是一項智力競技運動,曾一度被列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9)國際象棋是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國際象棋的發展史:
國際象棋的著法有過許多次變革。早先,王的走法雖與現代一樣,但據說是可以被吃掉的。關於王車易位的特權是從16世紀上半葉才開始有的,這是歐洲人的一項創造發明。
皇後的威力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過去,皇後並不是最強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與象棋的士非常類似。雙方的皇後只能在不同顏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
皇後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威力,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以後。兵在過去只能前進1格,第1次走動時也一樣,一直到16世紀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現在這樣。
兵到達第 8格,過去只能升變為皇後,不能升變成別的棋子。只有車和馬的走法一直沒有改變。至於國際象棋的棋盤,在13世紀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西洋棋里的皇後性別一樣。
19世紀中期,國際象棋開始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1924年曾被列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同年成立了「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國際棋聯)」。
國際棋聯主辦或委託成員國協會舉辦的重大世界性比賽有:
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世界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男女個人世界冠軍賽、大學生世界團體賽、少年世界冠軍賽,以及各大洲的國際象棋團體賽。
至於各種杯賽、邀請賽、大師賽、特級大師賽、等級分賽等更是不可勝數。中國在1956年將國際象棋列入正式體育比賽項目。
㈩ 國際象棋起源於哪個國家
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
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一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一個古老的棋種。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古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等。
大約公元2~4世紀時,印度次大陸有一種叫作「恰圖蘭加」(Chaturaji)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兵 4種棋子,象徵著印度古代的軍制。
在當時流傳的印度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四軍」就是指軍隊分為車、象、馬、兵 4個兵種。
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由擲骰子的方法來進行的。游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全部棋子。
(10)國際象棋是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國際象棋的發展:
國際象棋的著法有過許多次變革。早先,王的走法雖與現代一樣,但據說是可以被吃掉的。關於王車易位的特權是從16世紀上半葉才開始有的,這是歐洲人的一項創造發明。
皇後的威力曾經有過多次奇妙的改變。過去,皇後並不是最強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與象棋的士非常類似。
雙方的皇後只能在不同顏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後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威力,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以後。兵在過去只能前進1格,第1次走動時也一樣,一直到16世紀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現在這樣。
兵到達第 8格,過去只能升變為皇後,不能升變成別的棋子。只有車和馬的走法一直沒有改變。至於國際象棋的棋盤,在13世紀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西洋棋里的皇後性別一樣。
19世紀中期,國際象棋開始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1924年曾被列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同年成立了「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國際棋聯)」。
國際棋聯主辦或委託成員國協會舉辦的重大世界性比賽有: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世界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男女個人世界冠軍賽、大學生世界團體賽、少年世界冠軍賽,以及各大洲的國際象棋團體賽。
至於各種杯賽、邀請賽、大師賽、特級大師賽、等級分賽等更是不可勝數。中國在1956年將國際象棋列入正式體育比賽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