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當代航空航天界著名科學家
一、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盛康鎮任家灣,出生於安徽省寧國市,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二、黃緯祿(1916.12.18-2011.11.23)安徽蕪湖市人,中國著名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首枚潛地導彈總設計師,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副總設計師。
中國陸上發射井液體戰略導彈副總工程師,水下核潛艇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總設計師,陸上機動車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和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知名導彈專家,被譽為「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航天老總」。
三、屠守鍔(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人。火箭總體設計專家,與任新民、黃緯祿、梁守槃一起尊稱為「中國航天四老」。
四、梁守槃(1916.04.13~2009.09.05),福建福州人,導彈總體和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早年從事航空工程教育。20世紀50年代起從事導彈研製工作,在發動機技術和導彈總體技術上尤有建樹。領導研製成功多種海防導彈,其中一種導彈武器系統被評為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是主要完成人之一。1994年獲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
五、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新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緯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屠守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守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錢學森
㈡ 我國「兩彈一星」的科學家的資料
1、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2、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於河南開封,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是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 理的開拓者,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
3、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空氣動力學家,生於山東省榮成縣。他是中國大陸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和航空事業方面有突出貢獻。
4、錢學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中將軍銜,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5、錢三強(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6、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學專家,生於江蘇吳縣。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國防光學工程事業。
㈢ 兩彈一星」元勛一共23個人,是南方人多還是北方人多
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由中共中央、 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授予給鄧稼先、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按姓氏筆畫排序)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那麼,這23個科學家自身都有些什麼特點呢?我們喜歡說北方人、南方人,那麼這23個元勛中,是北方人多還是南方人多呢?
若是南北方來區分的話,兩者數據相差還是比較大的,23位元勛之中來自於南方的有16人,來自於北方的只有7人,南方的數量是北方兩倍還要多2個。若是以東西部來看的話,則來自沿海省份的有14人,來自中部省份的有7人,西部的僅有來自昆明的王希季和重慶的周光召2人。其比例為14∶7∶2。
再作進一步分析,可見23位元勛中僅出自蘇南浙北和長江三角洲地域的就有10人,如果算上長江三角洲接近地安徽南部和中部地區的鄧稼先等3人,則為13人。這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和科技人員眾多有著明顯的內在聯系。
㈣ 我國的「兩彈一星」的23個元勛分別是誰
1.錢三強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錢驥 (1917-1983)
江蘇省金壇縣人,1917年生,男,中共黨員,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
3.姚桐斌 (1922-1968)
江蘇省無錫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黨員,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
4.趙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吳興縣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5.鄧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懷寧縣人,1924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6.王淦昌 (1907-1998)
江蘇省常熟縣人, 1907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7.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8.程開甲 (1918- )
江蘇省吳江市人, 1918年生,男,中共黨員,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9.黃緯祿 (1916- )
安徽省蕪湖市人,1916年生,男,中共黨員,火箭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0.屠守鍔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中共黨員,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1錢學森 (1911-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黨員,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2.周光召 (1929- )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7年至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13.楊嘉墀 (1919- )
江蘇省吳江縣人,1919年生,男,中共黨員,衛星和自動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4.陳能寬 (1923- )
湖南省慈利縣人,1923年生,男,中共黨員,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5.陳芳允 (1916-2000 )
浙江省台州市人,1916年生,男,中共黨員,無線電電子學、空間系統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7.任新民 (1915- )
安徽省寧國縣人,1915年生,男,中共黨員,航天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8.孫家棟 (1929- )
遼寧省復縣人,1929年生,男,中共黨員,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朱光亞(1924- )
湖北省武漢市人,1924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20.王希季 (1921- )
雲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中共黨員,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21.王大珩 (1915- )
江蘇省吳縣市人,1915年生,男,中共黨員,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22.於敏 (1926- )
河北省寧河縣人,1926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3.郭永懷 (1909-1968)
山東省榮成市人,1909年生,男,中共黨員,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㈤ 獲得「兩彈一星」的有哪幾位科學家
獲得「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有23位,他們分別是:
1、仍在世的元勛有5人,分別是:程開甲、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於敏。
2、在世前授勛的元勛有11人,分別是:錢學森、吳自良、陳芳允、楊嘉墀、彭桓武、朱光亞、黃緯祿、王大珩、屠守鍔、陳能寬、任新民。
3、去世後授勛的元勛有7人,分別是: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5)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多少人擴展閱讀:
1、23位「兩彈一星」元勛全部完成了大學本科學業。其中7人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比例最高,充分說明清華大學貢獻的「兩彈一星」元勛最多。
2、23位元勛中只有於敏和錢驥沒有留學經歷。從21位元勛的留學國來看,美、英、法、德、蘇是他們的主要留學地。其中去美國者最多,達11人,居半數以上。
3、「兩彈一星」最初指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兩彈」中的原子彈和氫彈後來合稱核彈,另一彈指早期研發的導彈。後來「兩彈一星」指導彈、核彈、人造衛星。
4、"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體現,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㈥ 一人身兼兩院院士有多少人
截止2019年,身兼兩院院士的有34位,分別是閔桂榮,李德仁,沈志雲,顧誦芬,陸元九,鄭哲敏,吳良鏞,石元春,王越,陳俊亮,王淀佐等。
1、沈志雲,1929年5月2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機車車輛動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㈦ 中國有那些兩彈一星的科學家
生平簡介:錢三強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1948年回國
===================================================================================
錢驥 (1917-1983)
江蘇省金壇縣人,1917年生,男,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
194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師范學院。1949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主任,二部衛星設計院業務負責人。
========================================================================================
姚桐斌 (1922-1968)
江蘇省無錫市人,1922年生,男,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
194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7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工業冶金系留學,1951年獲博士學位,1954年赴聯邦德國亞亨工業大學冶金系鑄造研究室任研究員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國後,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員、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長。1968年被文革造反派毒打致死。
=====================================================================================
趙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吳興縣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3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5年赴德國攻讀氣象學專業,1938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所長、衛星設計院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1968年被文革暴徒殘害之後自殺身亡。
=========================================================================================
鄧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懷寧縣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後在北京大學任教。1948年10月縛美國普渡大學物理系留學,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
王淦昌 (1907-1998)
江蘇省常熟縣人, 1907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193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
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等理論研究,獲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學位。1945年與N·玻恩共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的麥克杜加耳——布列茲班獎。1948年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47年回國,
==========================================================================================
程開甲 (1918- )
江蘇省吳江市人, 1918年生,男,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工作,1948年獲博士學位後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回國
作者: 211.96.228.* 2005-3-21 00:52 回復此發言
--------------------------------------------------------------------------------
2 兩彈一星元勛科學家是愛國海歸,有無毛澤東中國都會有兩彈一星!
作者: 211.96.228.* 2005-3-21 00:50 回復此發言
--------------------------------------------------------------------------------
2 兩彈一星元勛科學家是愛國海歸,有無毛澤東中國都會有兩彈一星
===========================================================================================
黃緯祿 (1916- )
安徽省蕪湖市人,1916年生,男,火箭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7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獲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東風一號」副總設計師兼控制系統總設計師、「東風二號」副總設計師、「東風三號」副總設計師、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及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航天部總工程師、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
屠守鍔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留學,獲碩士學位。1945年回國
=========================================================================================
錢學森 (1911-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
=====================================================================================
周光召 (1929- )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7年至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
楊嘉墀 (1919- )
江蘇省吳江縣人,1919年生,男,衛星和自動控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4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留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56年回國
==========================================================================================
陳能寬 (1923- )
湖南省慈利縣人,1923年生,男,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6年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畢業。1947年赴美國留學,1949年獲碩士學位,195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學位。曾任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員。1955年回國
==========================================================================================
陳芳允 (1916- )
浙江省台州市人,1916年生,男,無線電電子學、空間系統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5年在英國COSSOR無線電廠研究室工作,解放前夕回國。
======================================================================================
吳自良 (1917- )
浙江省浦江縣人,1917年生,男,物理冶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7年畢業於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後在雲南壘允中央飛機廠、昆明中央機器廠任設計師、工程師。1943年赴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冶金系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後任該校金屬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1949年任錫臘丘斯大學材料系主任研究工程師。1950年底回國
=========================================================================================
作者: 211.96.228.* 2005-3-21 00:52 回復此發言
--------------------------------------------------------------------------------
3 兩彈一星元勛科學家是愛國海歸,有無毛澤東中國都會有兩彈一星!
任新民 (1915- )
安徽省寧國縣人,1915年生,男,航天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0年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畢業。1945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留學,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1949年8月回國
=========================================================================================
孫家棟 (1929- )
遼寧省復縣人,1929年生,男,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58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獲金制獎章,同年回國。
=========================================================================
朱光亞(1924- )
湖北省武漢市人,1924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從事實驗核物理研究工作,
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於1950年春回國
=====================================================================================
王希季 (1921- )
雲南省大理市人,1921年生,男,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機械工程系。1948年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院留學,獲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
===============================================================================================
王大珩 (1915- )
江蘇省吳縣市人,1915年生,男,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赴英留學,攻讀應用光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42年被英國伯明翰昌斯公司聘為助理研究員。1948年回國
==============================================================================================
於敏 (1926- )
河北省寧河縣人,1926年生,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並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從事核理論研究工作
===============================================================================================
郭永懷 (1909-1968)
山東省榮成市人,1909年生,男,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3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留學並獲碩士學位。1941年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1945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研究員,1946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國
㈧ 中國航空史上的重要人物有哪些
1、馮如
馮如(1884~1912年),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製造師和飛行家。號鼎三,廣東恩平人。
他目睹美國先進工業,認為國家富強必須依靠工藝的發達,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非學習機械、發展工藝不可。他在研製出一些機械的基礎上投入了飛機製造,第二次製造飛機並試飛獲得成功,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的甲等飛行員證書,大長中國人的志氣。
馮如傳奇的一生,創造的「六個第一」,提出了航空戰略理論,馮如被譽為「中國航空之父」。對中華民族航空事業和人民空軍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
2、華鳳翔
華鳳翔,1897年3月29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近代航空先驅,抗日戰爭期間,主持飛機工廠內遷並恢復生產。1949年參與「兩航」起義的組織和發動工作。
50年代初主持建立新中國第一個民航機械修理廠。隨後又參加籌建民航的科研所(中國民航總局科學研究所,現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並取得了可以實用的成果。他是民航科研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3、徐舜壽
徐舜壽(1917年8月21日—1968年1月6日),浙江省吳興縣南潯鎮人,中國著名飛機設計師,曾任西安大型飛機設計研究所技術副所長、所長兼總設計師,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上校軍銜。
徐舜壽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主持、組織或親自設計的飛機有殲教-1、初教-6、強-5、殲-6、轟-6、運-7,是中國航空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著有《飛機的疲勞壽命》等。
4、劉善本
劉善本同志於1915年出生在山東省昌樂縣農村。1935年,劉善本在「航空救國」思想的影響下,考入了杭州筧橋中央航校。他畢業後被分配到國民黨空軍八大隊。
1943年,劉善本等二十四個機組人員被送往美國學習,並於1945年春駕駛一批美國製造的B─24型轟炸機,取道印度回國。「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迫害,1968年3月10日去世,終年53歲。1975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為他平反昭雪,其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5、潘國定
潘國定,飛行專家。長期從事飛行和飛行技術檢查工作。他具有扎實的航空機械工程理論和豐富的實際飛行經驗。
曾參加「駝峰航線」飛行,中印西北航線試航,支藏空投,西北、西南高原地區森林勘測。飛越「空中禁區」,試航拉薩成功,並完成多項試飛任務。積極參與制定飛行技術規定和培訓飛行人才,為中國民航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㈨ 你知道我國哪幾位航天員的名,請寫下來吧
神舟十號
聶海勝 1964年9月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現為特級航天員。
張曉光1966年5月出生,現為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
王亞平女,1980年1月出生,現為四級航天員,少校軍銜。
神舟九號
景海鵬1966年10月出生,大校軍銜。現為特級航天員。
劉旺1969年3月出生,現為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
劉洋女,1978年10月出生,現為四級航天員,少校軍銜。
神舟七號
翟志剛1966年10月出生,大校軍銜,現為特級航天員。
劉伯明1966年9月出生,大校軍銜。現為特級航天員。
景海鵬1966年10月出生,大校軍銜。現為特級航天員。
神舟六號
費俊龍1966年5月出生,少將軍銜。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特級航天員。
聶海勝1964年9月出生,少將軍銜。現為特級航天員。
神舟五號
楊利偉1965年6月出生。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據新京報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於6月1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迎來首位飛天將軍
神舟十號是我國第五次載人航天發射,此前,包括楊利偉、聶海勝、翟志剛、劉洋在內的8位航天員曾9次飛天。
值得注意的是,擔任神舟十號指令長的聶海勝是我國首位飛天將軍。2011年6月,神舟六號航天員聶海勝和費俊龍同時晉升為少將軍銜,加上2008年7月晉升少將的首位「飛天英雄」楊利偉,我國目前已有3名飛天航天員晉升為少將。
此次搭乘神舟十號飛天是聶海勝第二次飛天,他坦言,與神舟六號相比,這次任務飛行時間更長、空間試驗更多,風險挑戰也更大。聶海勝表示,神舟六號任務結束後,就時刻准備著再次出征太空。
除了聶海勝,航天員景海鵬也曾兩次飛天。2008年9月,景海鵬參與神舟七號載人航天任務,2012年6月12日,景海鵬再次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乘組,並擔任指令長,成功完成神舟九號飛天任務。
飛天進入男女搭配時代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時,是單兵作戰。此後,中國的載人航天進入「集體行動」的時代。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搭乘神舟六號飛船完成多人多天載人航行;2008年9月25日至27日,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搭載神舟七號飛船完成飛天任務,翟志剛擔任飛船指令長,成為中國出艙活動第一人。
此後,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行進入「男女搭配」的時代。2012年6月,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劉洋駕駛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劉洋也成為我國第一位飛天女英雄。
■ 那些年一起追過的航天英雄
劉洋:「飛天女一號」受追捧
2012年6月16日,長征二號F遙九運載火箭起飛,托舉著神舟九號飛船飛向太空。
18時37分,隨著一聲「點火」的口令,火箭在震天的轟鳴聲中騰空而起,承載著神舟九號飛船和3名航天員飛向蒼穹。
隨著神舟九號順利升空,劉洋成為第一位飛天的中國女航天員。
完成神舟九號飛天任務後,劉洋多次參加社會活動。2012年9月2日,《開學第一課》在央視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劉洋是第一課的首位主講老師,她和學生們分享的是自己在太空上發現的美。
2013年劉洋當選為「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2013年2月9日,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一同亮相央視春晚舞台。2013年3月,劉洋當選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清明節期間,劉洋回鄉掃墓,並被聘為「紅旗渠形象大使」。
劉洋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少校軍銜。
翟志剛:邁出太空第一步
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航天員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翟志剛和楊利偉一樣也是在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事實上翟志剛曾兩次入選「神五」、「神六」梯隊,但兩次與「飛天」失之交臂。因為強烈的榮譽感,翟志剛一直努力,等待實現飛天夢想。
翟志剛的家鄉黑龍江龍江縣獎勵翟志剛一套120平方米商品房,還為翟志剛一家購置一些新傢俱和一台新的大彩電。縣委還決定把翟志剛曾就讀的五四小學更名為志剛小學,把龍江體院館和龍江廣場其中一個廣場更名為志剛廣場。
新京報記者從總裝宣傳部獲悉,翟志剛現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大校軍銜。
楊利偉:首位將軍航天員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成為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被授予「航天英雄」稱號。
作為「航天英雄」,楊利偉一時間成為公眾人物。2008年7月,楊利偉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中國航天員隊伍里的第一位將軍。
在2008年的一次采訪中他說,從神六任務開始,我在作為航天員參加訓練的同時,作為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承擔了選拔和訓練的管理工作。
在成為公眾人物後,楊利偉的社會活動也比較多。
如今,楊利偉有著多重身份,他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也是中國首個太空郵局的局長。
作為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楊利偉是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編輯於 2015-02-14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長沙 航空訂票電話_全國統一訂機票電話
值得一看的訂票電話相關信息推薦
全國統一24小時兒童航空訂票電話,航空直銷,出票快,不成功退全款,讓您輕松訂到滿意的航空訂票電話,價格低,航線全。歡迎致電預訂
shenhangair.cn廣告
【緊急通知】洪都航空_此股迎來重磅消息
值得一看的洪都航空相關信息推薦
洪都航空新公告已出,明日或有大行情!洪都航空主力或有大動作,洪都航空有望成為本月績優股!
bd.zq247.com廣告
更多專家
你知道我國哪幾位航天員的名?,請寫下來吧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高等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4條評論
熱心網友贊
牛逼牛逼牛逼牛逼
查看全部4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航空的要求學優勢專業,從事高薪行業。
長沙航空的要求航空,高鐵專業請認准正規學校,正規獲批專業。技能+學歷一樣都不能少。畢業還能包就業。
廣告2021-07-08
你還知道我國哪幾位航天員的名字。寫5個。
揚利偉、聶海勝、翟志剛、景海鵬 希望可以幫到您
16贊·1,508瀏覽2020-06-16
你知道我國哪些最新的航天知識?請簡單寫一寫。
截止到2017年,中國共發射神州五號、六號、七號、九號、十號、十一號六艘載人宇宙飛船進入太空。 1、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時9分50秒,「神舟」五號准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 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是38歲的楊利偉。他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里的安全飛行後,他於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 2、神州六號 2005年10月12日,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於12日09時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也是第一次將我國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 3、神舟七號 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27日16時48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翟志剛身著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 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時分,神舟七號飛船在順利完成空間出艙活動和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任務後,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4、神舟九號 2012年6月16日,我國第四艘載人飛船神舟九號於18點37分24秒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景海鵬、劉洋、劉旺順利升空,航天員景海鵬第二次參加飛行任務;劉洋成為中國首位參載入人航天飛行的女航天員。 18日約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0分安全返回。 5、神州十號 2013年6月11日,我國第五艘載人飛船神舟十號於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 將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飛船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在軌飛行15天,其中12天與天宮一號組成組合體在太空中飛行,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成功,標志著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將對後續的天宮二號即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6、神舟十一號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我國第六艘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航天員景海鵬第三次參加飛行任務。神舟十一號進行宇航員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駐留時間將首次長達30天。 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航天員景海鵬成功打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艙門,兩位航天員順利進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景海鵬成為第一個進入天宮二號的航天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載人航天
129贊·6,420瀏覽2019-05-16
我國有哪些宇航員,請寫出他們的名字。 謝謝!
第一人是楊利偉 第二次(神州六號)是費俊龍,聶海聖 第三次(神舟七號)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245贊·1,158瀏覽2017-11-22
你知道我國哪幾位航天員的名?,請寫下來吧 — 找答案,就來「問一問」
543位專家解答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我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有幾位?請寫出他們的名字。做業急用!
截止2019年9月,有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洋、劉旺、王亞平、張曉光、鄧清明、陳冬。 1、神舟五號。1996年參加航天員選拔,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 2003年10月15日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升空,成為我國首位太空人。 2、劉伯明隨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神舟七號乘組02號航天員。太空飛行2天20小時18分。 3、景海鵬隨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神舟七號乘組03號航天員。目前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 4、翟志剛北京時間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開始出艙,16點45分17秒,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5、王亞平(女) 隨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太空,中國首位80後女航天員,太空飛行15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航天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宇航員
93贊·2,893瀏覽2019-09-27
致敬航天英雄,你知道哪些航天英雄的事跡?
18贊·1播放
航空的要求學優勢專業,從事高薪行業。
值得一看的ac85相關信息推薦
南京結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2021名字的寓意,為您提供全面的名字測試,免費咨詢
值得一看的寓意相關信息推薦
ceming.lyhzpcc.cn廣告
正在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