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的時區是怎樣劃分的
時區圖世界時區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標准。從西經7°30'到東經7°30'(經度間隔為15°)為零地區。由零時區的兩個邊界分別向東和向西,每隔經度15º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時區與西十二時區相重合;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作為本區的標准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標准時相差一小時。時區界。線原則上按照地理經線劃分,但在具體實施中往往根據各國的行政區界或自然界線來確定,以方便使用。目前,全世界多數國家都採用以區時為單位的標准時,並保持與格林尼治時間相差整小時數;但是,有些國家仍然採用其首都或重要商埠的地方時為該國的標准時間。這樣,這些國家的標准時間與格林尼治時間的差數就不是整小時數,而有時、分之差。談到時間問題,就不得不提及一條重要的線——那就是日期變更線。由於地球自轉,地球各地的時間依次推進,日期也隨之更替。為避免混亂,國際大致規定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與「明天」的分界線,因為避開大陸,它並不與180°經線完全重合。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一天。
[-12:00] 埃尼威托克島, 誇賈林環礁
[-11:00] 中途島, 薩摩亞群島
[-10:00] 夏威夷
[-9:00] 阿拉斯加
[-8:00] 太平洋時間(美國和加拿大), 提華納
[-7:00] 山區時間(美國和加拿大), 亞利桑那
[-6:00] 中部時間(美國和加拿大), 墨西哥城
[-5:00] 東部時間(美國和加拿大), 波哥大, 利馬, 基多
[-4:00] 大西洋時間(加拿大), 加拉加斯, 拉巴斯
[-3:30] 紐芬蘭
[-3:00] 巴西利亞, 布宜諾斯艾利斯, 喬治敦, 福克蘭群島
[-2:00] 中大西洋, 阿森松群島, 聖赫勒拿島
[-1:00] 亞速群島, 維德角群島 [格林尼治標准時間] 都柏林, 倫敦, 里斯本, 卡薩布蘭卡
[+1:00] 柏林, 布魯塞爾, 哥本哈根, 馬德里, 巴黎, 羅馬
[+2:00] 開羅, 赫爾辛基, 加里寧格勒, 南非, 華沙
[+3:00] 巴格達, 利雅得, 莫斯科, 奈洛比
[+3:30] 德黑蘭
[+4:00] 阿布扎比, 巴庫, 馬斯喀特, 特比利斯
。
2. 時區和國際日界線的圖看不懂,有誰可以教我,謝。
1、黃赤交角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和地球自轉的軌道面(赤道面)的夾角。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可以用地球儀進行公轉和自轉的演示。註:以桌面為黃道面,以手電筒為太陽光線。2、0時經線是指日常生活中的0點(或稱24點)地方時所在的經線,隨著地球的不停自轉,時間不斷流逝,0點(24點)所在的經線也不停變換,否則當地豈不始終處於0點(24點)?很顯然,這不可能。3、以180°為中央經線,往東、西各7.5°,組成十二區,在180°西側的一半稱為東十二區,東側的一半稱為西十二區,兩者合稱十二區。而日界線有兩條,一條是自然日界線,也就是每天的0點(也就是24點)所在的經線,另一條是人為規定的大致以180°為準的國際日界線,並且人為規定,往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要減去一天,反之,往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則要加上一天。希望對你有幫助。
3. 世界時區 如何劃分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不停地從西向東自轉,形成太陽每天東升西落的現象。因此,在地球上,東邊的地方要比西方先看到太陽。也就是說,東邊的時間來得早一些。為統一標准,世界各國普遍採用以時區為單位的「標准時間」。
世界時區是這樣劃分的:以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線(零度經線)為標准線,從西經7.5度至東經7.5度劃為「零時區」。在這個時區內,以零度經線的「地方時間」為「標准時間」,這就是「格林尼治時間」。然後,從「零時區」的邊界線分別向東、向西各劃出12個時區,其中「東12區」和「西12區」相重合,即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每個相鄰時區的標准時間相差為一小時,即位於東面的時區比其西鄰的時區早一小時。
各時區都以該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間」為該區共同的「標准時間」。例如我國北京在東經116度,劃在「東8區」,因此「北京時間」是以中央經線東經120度的「地方時間」為「標准時間」。
實際上,時區的界線也不完全按照經線,各國還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確定本國的時間。在我國,如果按標准時區劃法,從西到東可劃5個時區。為了減少轉換時間,方便群眾,我國採用「北京時間」為標准時間。
國際上規定,縱貫太平洋的180度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航行在太平洋上的輪船由西向東越過此線,日期就減少一天;輪船由東向西走,通過此線,日期就增加一天。
如果一個人在新年到來的那一刻,坐著飛機由東向西飛,按照這樣的時間規定,他就有可能在空中接連迎接好幾個新年的到來。
4. 如何看時區圖
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1884
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國際經度會議(又稱國際子午
線會議)上,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
個時區。
它們是中時區(零時區)、東1-12
區,西1-12
區。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
度,時間正
好是1
小時。最後的東、西第12
區各跨經度7.5
度,以東、西經180
度為界。
例如,我國東8
區的時間總比泰國東7
區的時間早1
小時,而比日本東9
區的時間晚1小時。
因此,出國旅行的人,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手錶,才能和當地時間相一致。凡向西
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向前撥1
小時(比如2
點撥到1
點);凡向東走,每過一個
時區,就要把表向後撥1
小時(比如1
點撥到2
點)。
還有時區圖中
+12
的中間有條彎曲的線是叫國際日期變更線
他們之間差了一天
也就
是24
小時。
國際規定的日期變更線。人們早晨
起來,常撕一張日歷,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
對
於居住在一定地區的人們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對用飛機、輪船作洲際航行的旅行
者,就有點不方便了。例如,當你在從東向西的航行中,因為你是在追趕太陽,所以就
感到白天「加長」了;相反,當你從西向東航行時、由於是背離太陽、所以就好像有點白
天「短」了的感覺。這樣,你就往往會記錯日子,把日歷翻錯。為了避免這種不方便,1884
年起人們決定在太平洋中,也即在東經180
度經線附近劃一條線,規定當各種交通工具
自東向西越過此線後,日期增加1
天(例如,由7
月31
日改為8
月1
日〕,而由西向
東越過此線後。日期減少1
天(例如,
由8
月1
日改為7
月31
日)。這條線就稱為「日
界線??或??國際日期變更線??。
5. 這個圖的怎麼看出北京時間和國際標准時間要詳細過程高一地理
6月22日20點
判斷日期
北極線極晝、南極限極夜,說明是6月22日
判斷時間
地球自轉是從西向東,西邊是180度,東邊是0度,說明這是西半球。
0度是中午12點,也就是格林尼治時間(國際標准時間)。北京時間是東八區,也就是20點。
6. 如何判斷時區的東西,早晚比如西五區與東八區我繞不過彎,有什麼技巧嗎
今天的范圍:0時經線-向東-180°經線
昨天的范圍:0時經線-向西-180°經線(注意方向)
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自西向東,時間減去一天;自東向西,時間加上一天。
西五區和東八區,東八區早。
7. 國際日期變更線怎麼計算
經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時,若由東向西則時間加一天,若由西向東則時間減一天。
如果東經165是14:00,那麼西經165是幾點?
西經165是前一天的16:00
1.考慮日界線,這樣需要判斷東西方向,165E在165W的西面,過日界線向東時間減一天,那麼此時165W應為前一天,兩地相差2個時區,則東邊時間=西邊時間+時差=14:00+2=16:00
2.不考慮日界線,這樣也就不需判斷東西方向,一律按照東經在東,西經在西的原則,此時兩地相差22個時差(165+165)/15,則西邊時間=東邊時間-時差=14:00-22=前一天的16:00
兩種方法都可求出
8. 怎麼判斷哪個地區是什麼時區,具體點
根據經度判斷。時區范圍是中央經線的度數向左右分別減加7.5度,即東西方向跨越15度,以東八區為例,其時區范圍是東經112.5度至東經127.5度。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度,當余數小於7.5度時,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當余數大於7.5度時,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具體解釋如下:
1、時區的劃分: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占經度15°,每個時區內使用相同的時刻,不同的時區有不同的時刻。全球有24個區時(標准時)。
2、時區的名稱和分布:0°經線所在的時區(東經7.5°與西經7.5°之間)叫中時區(或零時區),由此向東,每隔經度 15°,依次為東一區、東二區,
9. 怎樣算的 國際日期變更線 高一地理啊拜託舉幾個例子!
日界線[1] :日界線是地球表面180°經線附近的一條假想線,即國際日界線的簡稱,又稱國際日期變更線。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除了繞太陽公轉外,每天還自轉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陽光照射的半個球面形成白晝,而背著太陽光的另外半個球面便是黑夜,它們之間的過渡帶是清晨和黃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轉著,地球上的晨、晝、昏、夜也不斷地從東向西移動,循環往復地在各地出現。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陽位置作為確定「一天」的標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應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條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這樣就有許多條「日期變更線」,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規定一條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對照的「日期變更線」,這條「日期變更線」就叫「國際日期變更線」。
現在公認的與東、西經一百八十度經線重疊的「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的日期變更線。「格林尼治時間」是穿過英國倫敦郊區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經線的時間,國際上規定為「世界時」。一百八十度經線正好處於與它相對應的地球另一面。
這條穿過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避開了一些島嶼和地區,這是為了使它們不致分成兩個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幾個曲折的曲線。人們早晨 起來,常撕一張日歷,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對於居住在一定地區的人們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對用飛機、輪船作洲際航行的旅行者,就有點不方便了。例如,當你在從東向西的航行中,因為你是在追趕太陽,所以就感到白天「加長」了;相反,當你從西向東航行時、由於是背離太陽、所以就好像有點白天「短」了的感覺。這樣,你就往往會記錯日子,把日歷翻錯。為了避免這種不方便,1884年起人們決定在太平洋中,也即在東經180度經線附近劃一條線,規定當各種交通工具自東向西越過此線後,日期增加1天(例如,由7月31日改為8月1日〕,而由西向東越過此線後,日期減少1天(例如,由8月1日日改為7月31)。這條線就稱為「日界線』或『國際日期變更線』。同時為了考慮到行政管理上的便利,日界線並不嚴格地指東經180c的經線。而是由北極沿東經180度經線,折向白令海峽,繞過阿留申群島西邊,經薩摩亞、斐濟,湯加等群島之間,由紐西蘭東邊再沿180度經線直到南極、在一般的世界地圖上,也都將此線標出來,以便識別。
日界線的設置是為了避免日期混亂。日期混亂問題,是在下列兩種情形下產生的:
——環球航行中發生日期混亂:當年麥哲倫率領他的船隊,自西班牙啟程向西航行(他的目的地卻是東方)。三年後,當倖存者的船隻回到始發港時,發現航行日誌上記載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掉1日。這在當時曾引起一場軒然大波。造成這一混亂的原因是,船舶在向西行進中,視午的物理時刻逐日推遲,即每天都在推遲中午的到來。按這種被延長了的晝夜來計算日子,在繞行地球一周後,便要減少1日。反之,若船舶向東航行,視午的物理時刻逐日提早,晝夜縮短,環球一周後,日期便會「多」出1日。如果沒有適當的措施,每繞行地球一周,日期便差1日。這就造成日期的混亂。
——時刻換算中出現日期混亂:時刻換算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問題。已知一地的時刻,推算另一地點的時刻,向東推算和向西推算的結果,雖然得到的鍾點相同,但日期卻相差1日。例如,已知北京時間(東 8區)為 6時,求當時的華盛頓(西5區)時間?向東推算進 11時,華盛頓時間為同日17時;向西推算退13時,華盛頓時間為昨日17時。若不採取適當措施,向東推算總比向西推算超前1日。這也引起日期的混亂。
為了避免在環球航行中發生日期混亂,必須在向東航行一周中,把日期退回1日;在向西航行一周中,把日期推進一日。為避免在時刻換算中發生日期混亂,必須在向東推算時把日期退回1日;或者在向西推算時把日期推進1日。日期進退的界線,就叫日界線或國際日期變更線。如果僅僅為了解決日期混亂的問題,日界線可以安在任何一條經線上。顯而易見,180°經線是它的最佳選擇。180°經線縱貫太平洋中部,為了避免它通過島嶼,給當地居民帶來日期變更的麻煩,日界線有三處偏離180°經線: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東端向東偏離;在美國阿留申群島以西向西偏離;在5°S—51°30′S之間向東偏離,使斐濟群島和湯加群島等全部屬於東12區。這是因為,西伯利亞採用俄羅斯的日期,而阿留申群島採用美國阿拉斯加的日期;斐濟和湯加歷來採用紐西蘭的日期。
日界線的設置,把時區的排列,變無限方向為有限方向,分出了最東時區和最西時區。日界線西側的東12區,成了全球最東的時區,它的時刻最早;日界線東側的西12區,則成了全球最西的時區,它的時刻最遲。
經日界線劃分之後,東12區和西12區之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二者既屬於同一時區(它們有相同的鍾點),又是相隔最遠的二個時區(一個在極東,一個在極西,它們相隔24個時區,日期相差1日)。東12區比西12區要早1日。因此,船舶和飛機在越過日界線時,要變更日期:自東12區向東經過日界線,日期要退回1日;反之,自西12區向西經過日界線,日期要跳過1日。雖然兩個時區的日期不同,但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同。
有了日界線,並在過日界線時進行日期進退,環球航行和時刻換算就可以避免日期混亂。在上例中,華盛頓所在的西5區,只能被看作位於北京所在的東8區之西。因此,華盛頓的時刻,只能是遲於北京時間13小時,而不是早於北京時間11小時。但是,推算的方法可以有兩種:既可以向西推算,也可以向東推算,只要在越過日界線進行日期進退,其結果完全相同。例如,自北京向西推算,退13時,不經過日界線,華盛頓時間為昨日17時;若向東推算,進11時,為同日17時,因向東越過日界線,退 1日,華盛頓時間仍為昨日17時。兩種推算途徑結果相同,避免了日期混亂。
國際日期變更線(180度經線)以西為東十二區,以東為西十二區,因此從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一天,而從東向西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加一天。
多說幾句,0度經線對應的時區是中時區,0度經線以東地區得經線度數為東經,時區也對應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同理,0度經線以西地區得經線度數為西經,時區也對應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
因此可以想像一下,當你從中時區向東走的時候,將從東一區到達東十二區,再向東走,就要進入西十二區了,日期也要相應減一天了。
相關的利用日界線:
在推理小說中,特別是敘述性詭計的小說,在時間上,會利用到國際日界變更線。
相關的小說,張震揚《星島之不可思議》
相關的謎題也會用到。
在一些謎題中,往往會出現坐飛機時生下的雙胞胎,妹妹比姐姐大。
日界線是不動的,在2008年8月8日20時的北京奧運會中,這一時刻,可使全世界的人們處在同一天。
日界線一共有兩條,基本位於180度經線的日界線被成為「國際日界線」。而另一條,則被稱為「自然日界線」。它實際上就是地方時為零時的那條經線,它與國際日界線(180度經線)共同將地球分為兩個不同的日期。而當自然日界線與國際日界線重合的時候,地球所有的地方都是同一日期。
註:我在網路貼來的 我覺得很有道理 你看能看懂嗎?
10. 地球上24個時區是怎麼劃分的
為統一時間,國際上採用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的方法,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其中以0°經線為中央經線的時區為中時區(也稱零時區),向東到180°依次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向西到180°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均為半時區。
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從零時區向東,每增加一個時區,時間增加1小時,向西每增加一個時區,時間減少1小時。西十二區比東十二區在時間上少24時。
(10)如何判斷國際時間線擴展閱讀
一、時區的由來
為了照顧到各地區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將本地的時間換算到別的地方時間上去。有關國際會議決定將地球表面按經線從東到西,劃成一個個區域,並且規定相鄰區域的時間相差1小時。在同一區域內的東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陽升起的時間最多相差不過1小時。
當人們跨過一個區域,就將自己的時鍾校正1小時(向西減1小時,向東加1小時),跨過幾個區域就加或減幾小時。這樣使用起來就很方便。現今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由於實用上常常1個國家,或1個省份同時跨著2個或更多時區,為了照顧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將1個國家或1個省份劃在一起。
二、時區劃分中的日期變更線
1、自然界線不斷變化,即0點所在的經線,由於地球不停自轉,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不停自東向西交替,其速度大約每小時西移15個經度。自西向東過0點所在經線,日期要加一天,自東向西過0點所在經線,日期要減一天。
2、人為界線固定不變,即國際上規定,原則上以180%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目界線日期要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界生日期要加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