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大洲國際龍郡讀的什麼學校

大洲國際龍郡讀的什麼學校

發布時間:2022-07-04 23:49:00

Ⅰ 廈門市大洲國際龍郡屬於哪個街道辦

大洲國際龍郡屬於蓮前街道辦,在蓮前東路東方山莊公交站附近。

Ⅱ 廈門嶺兜小學是否規劃名校

摘要 整體規劃:

Ⅲ 關於逆境成才的故事

1、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2、毛澤東

一代偉人毛澤東,小時候因無錢買書,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親戚朋友家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就是這種追求知識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有著宏大的理想和抱負,才使他後來成為中國傑出的人民領袖。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裡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3、《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4、《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5、《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Ⅳ 中原文化歷史調查 高二學生 急求~ 在線等

一、中原文化的主要內容
中原文化的魅力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她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具體講,她包含以下十八個方面的主要內容。[1]1、史前文化
中原史前文化中原的史前文化,時間久遠;內容豐富;領域廣泛。8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在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了數百件磨製石器和陶器,在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房址53座,窯穴370座、陶窯13座,以及灰坑、墓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特別是出土的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寫了世界音樂史;出土的釀酒遺物,被美國人配方復制後,生產出來了9000年前的古酒,引起世界轟動。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石器,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我們先民們的生產生活狀況。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河南也發現了相當豐富的陶器動物浮雕及鼎、罐、壺等文化遺存。由此可以看出,史前文化在河南發現不只一處,也不只是少數、若干處的幾件歷史遺存,而是連續的、有規模的歷史遺存。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個史前文明時期都處於領先地位,也足以說明中原大地是中華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2]2、神龍文化
神龍文化神龍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貴的象徵。河南是龍的故里。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又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從發掘出土的文物來看,我省發現的龍文物不但歷史久遠,而且最為正宗。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在「華夏第一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等等。這些龍文化的遺存從夏、商、周到漢唐、明清一脈相承,都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源頭,在形態上可以說都是北京故宮里各種龍形象的祖先。中原和全國各地的民俗,也有不少與龍有關,如每逢喜慶之日舞龍燈,農歷二月二祭龍王、吃龍須面,端午節賽龍舟等。這些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就是龍。從中原大地產生並完善的龍形象,目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3]3、政治文化歷史上的中原大地長期是政治角逐;政權更迭;政體演變「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大舞台,發生了難以數計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動,積累了大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經驗,形成了非常豐富的政治文化。黃帝是公認的先祖,開創了初始的政權制度,建立了國家治理的雛形。從堯、舜、禹的禪讓制到夏、商、周的世襲制,完成了部落聯盟向奴隸制國家的轉變。之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紛爭、交往與聯盟等政治行為,不斷地推動政體的發展,開啟了封建社會的先河,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封建制度。從夏朝到宋代3000多年間,河南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後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幾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巔峰與輝煌。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有開封、洛陽、安陽、鄭州四個,其中洛陽是九朝古都。中國自古「逐鹿中原」、「問鼎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由此而來。
4、聖賢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各種文化背景不一樣,崇拜也不一樣,印度崇尚動物,希臘和埃及崇尚神,中國非常崇尚聖賢。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發祥地的中原,涌現出了許多文化聖人,而且名氣很大。比如,謀聖姜太公、道聖老子、墨聖墨子、商聖范蠡、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字聖許慎、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律聖朱載堉等,他們不僅以其偉岸的人格為人們所敬仰,而且以自己豐富的知識和深邃的思維,創制了一大批經典著作,成為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不朽豐碑。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闡述了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世界發行量僅次於《聖經》。墨子提出的「兼相愛、交相利」的觀點,莊子提出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韓非子提出的以「法」為中心、「法、術、勢」三者合一的統治思想,都受到了歷代統治者的重視,也在普通民眾中產生巨大影響。[4]5、思想文化中原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百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是儒學的開山人物,雖然出生在山東,但祖籍是河南,而且孔子講學、游說的主要活動地域在中原。洛陽人程顥、程頤開創的宋代理學,又把儒學推向一個新的思想高峰,成為宋元明清以來居統治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道家思想的老祖宗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長期生活與活動在河南,《道德經》就是在河南寫的。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韓非子,也是河南人。總的來看,中原思想文化傳達著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學,不僅隱含著「日新」的變革進取精神,而且也體現了友好共處、嚮往和平的精神境界。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態和性格,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並對世界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西方許多傑出人物如伏爾泰、狄德羅、托爾斯泰、布萊希特都曾受到《道德經》的影響。托爾斯泰直至暮年還在閱讀《道德經》,他說孔子、孟子對他的影響是大的,而老子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 6、名流文化名流是一個以聖人為頂峰的特殊社會群體,也就是說,聖人肯定是名流,但名流未必是聖人,名流的外延要遠大於聖人。名流以其文化素養、文化格調和文化創造影響著社會,形成一種社會文化效應和文化風尚。中原歷史名人輩出。據統計,在二十四史中立傳的歷史人物5700餘人,其中河南籍的歷史名人為912人,占總數的15.8%。唐代留名的2000多名作家,河南居兩成。在中原名流中,既有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也有社會賢達和社會名士,如縱橫家張儀、蘇秦,兵家吳起,政治家春申君、孫叔敖、子產、李斯、張良、晁錯、司馬懿、司馬光、姚崇、趙普等等。堯舜時代的賢士許由,堅辭帝堯的禪讓,被奉為隱士的鼻祖。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當時主要在河南焦作一帶活動,其中阮籍、阮咸、山濤、向秀都是河南人。這些名流對社會歷史進程或者社會風尚的形成發揮了重要影響。 7、英雄文化
大禹治水雕像河南是一片仰慕英雄、產生英雄的土地,也是熱愛英雄、造就英雄的熱土。中原兒女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的英雄譜,如燦爛畫卷,光耀神州。女媧補天、誇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歌頌英雄的神話傳說,都產生流傳在河南。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是河南登封人。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是河南虞城人,其義舉令世人贊嘆不已,甚至美國人也將其英雄故事搬上銀幕,全球傳播。河南鄧州人、唐代名將張巡在抵禦叛軍中,堅守睢陽,「守一城,捍天下」,被後人奉為神靈。宋代的包拯權知開封府,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不畏權貴、懲惡揚善,成為世人景仰、萬代傳頌的「包青天」。南宋愛國將領岳飛是河南湯陰人,其「精忠報國」的壯志、「還我河山」的吶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豪情,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抵禦外侮、報效祖國。這些英雄們,歷來都是人們尊崇、歌頌的對象。這是一種不尋常的文化現象。[5]8、農耕文化農業最早是在中原地區興起來的。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裴李崗文化有關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早期農耕文化的發達提供了實物證據,尤其是琢磨精製的石磨盤棒,成為我國所發現的最早的糧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們「作網」,開啟了漁獵經濟時代;炎帝號稱「神農氏」,教人們播種收獲,開創了農業時代。大禹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水,推進了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數學、測繪、交通等相關技術的進步。戰國時期,由河南人鄭國主持修建的「鄭國渠」,極大地改善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隨著民族的融合特別是中原人的南遷,先進的農業技術與理念傳播到南方,促進了中國古代農業水平的提高。可以說,中國農業的起源與發達、農業技術的發明與創造、農業制度的確立與發展,均與河南密切相關。
9、商業文化中國商人、商業和商業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學界、史學界的共識。自古以來,中原地區就有比較自覺的商業意識,產生了中華商業文化的許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也就是第一個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鼻祖。第一個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貢,是河南浚縣人,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第一個熱心公益事業而被後人稱為商聖的范蠡,是南陽人,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之後,悄然引退,把才能用於經商。第一個愛國商人是新鄭人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了秦師入侵,以自己的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此外,中原還產生了中國商業的許多第一。比如中國歷史上第一批職業商人誕生於西周時期的洛陽,第一個由政府頒布的保護商人利益的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新鄭,以「城門之徵」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徵收發生在春秋時期的商丘,第一個有戰略思路的產業商人為東周時洛陽人白圭,第一個商業理論家是今商丘人計然,最早的商家訴訟條例發生在春秋時的鄭國即今鄭州,第一個重商理論的倡導者為西漢洛陽人桑弘羊,唐代洛陽城內的管理市場的「三市之長」是最早的「市長」。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時的汴京(今開封),當時人口達到150多萬,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這一盛況的真實寫照,而歐洲最古老、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倫敦當時只有5萬人。清代鞏義的康百萬家族,更是寫下了「富過十二代、歷經400年而不敗」的商業神話。由此可見,中原商業文化在中華文化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10、科技文化中原科技文化比較發達,具有內容的廣博性、發明創造的實用性、歷史發展的傳承性等特點。如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其冶鑄技術和工藝不僅達到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水平,就連現代人也嘆為觀止。三門峽出土的西周時期的銅柄鐵劍,為目前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被譽為「華夏第一劍」。鄭州發現的漢代冶鐵高爐,為世界上最早的橢圓形高爐。東漢河南人杜詩發明的「水排」鼓風技術,較歐洲早1000餘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現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馳名中外,鈞瓷色彩繽紛,汝瓷古樸典雅,不僅都代表了歷史上瓷器製作技術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極高的美學藝術價值。常言道,「家有財產萬千,不如鈞瓷一件」,就說明了這個道理。被譽為「科聖」的東漢太史令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西方早1700年;創立的「渾天說」,比同時代的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宇宙理論」先進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僅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時器,而且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恆星自行」的觀點,他與同行們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線實測活動,因此而成為古代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中國的四大發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發明的。 11、中醫文化
中醫文化中原醫學文化以整體的治療思想,多角度觀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療技術,和諧的用葯手段而著稱於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國粹。黃帝被後人公認為中醫葯的創始人,戰國時期編著的《黃帝內經》至今仍是中醫學工作者必讀的指導性醫學著作。東漢南陽人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六經辨證的理論體系,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葯兼備的中醫經典專著,被譽為「中國醫方之祖」。洛陽龍門石窟的「葯方洞」,保留有北齊時期完整的中醫葯方118個,治療的病種達37個。這些葯方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葯方。北宋都城開封設有「尚醫局」、「御葯院」、「葯密庫」、「太醫局」、「翰林醫宮院」等機構,設置之全在當時首屈一指。在「醫宮院」放置的製作精細的「針灸銅人」,成為世界針灸醫學發祥地的象徵。可以說,中醫葯文化起源於中原,中醫葯大師薈萃於中原,中醫葯文化發達於中原,中醫葯巨著誕生於中原。[6]12、漢字文化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志,也是中華文明的顯著標志,並對朝鮮、韓國、日本等國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連續4000多年的漢字文化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中原漢字史,漢字的產生及其每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中原大地上。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倉頡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漢文字系統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幫助秦始皇「書同文」、制定規范書寫「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編寫世界第一部字典、歸納漢字生成規律、統一字義解析的文字學家許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鄉完成了《說文解字》這部漢文字學巨著;至今我們還在使用的規范性字體「宋體」字產生在河南開封,著名的活字印刷術也發生在這里。
13、詩文文化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尚書》,是經過東周洛陽的史官整理成書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屬於今河南省境內的作品有100多篇,占總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魯迅說過,在秦代可稱之為作家的,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漢魏時期,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洛陽賈誼開騷體賦之先河,張衡《二京賦》則為漢大賦之極品,賈誼、晁錯將西漢政論推向巔峰。漢魏時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蠫、應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賦》名動天下,留下了「洛陽紙貴」的佳話。宋詞的故鄉在開封,「梁園文學」的主陣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東晉以後,河南大族南遷,以謝靈運的山水詩、江淹的抒情賦為代表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動了江南文學的繁榮。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詩人中,河南有其二。「詩聖」杜甫是河南鞏義人,他以沉鬱頓挫的筆鋒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滄桑巨變,其詩歌被贊為「詩史」;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詩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鄭人,他創作的《長恨歌》、《琵琶行》成為千古傳誦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韓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達到了中國散文的高峰。岑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等河南人,也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躋身於著名詩人之列。 14、宗教文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儒、釋、道「三教合流」,其中「釋」(即佛)、「道」都屬於宗教文化,其繁榮發展都與河南息息相關。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被奉為鼻祖的老子李聃是河南鹿邑人。登封中嶽廟是歷代皇帝祭祀中嶽神的地方,是我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之一。濟源的王屋山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小有清虛之天,是唐代著名道長司馬承禎攜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地方。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佛寺白馬寺就在河南洛陽。洛陽的龍門石窟是佛教三大藝術寶庫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推動佛教信仰大眾化的凈土宗祖庭就在開封相國寺。標志著佛教文化中國化初步完成的「禪宗」,其祖庭就在嵩山少林寺。在佛教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鼎鼎大名的玄奘法師,是河南偃師人,也是《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也在登封嵩山腳下。 15、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中原地區民俗文化特色鮮明,斑斕多姿,集中體現在飲食、服飾、日常起居、生產活動、禮儀、信仰、節令、集會等各個方面。西周時期在中原形成的婚儀「六禮」,逐步演化為提親、定禮、迎娶等固定婚俗,並延續至今。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歲時風俗,如春節祭灶、守歲、吃餃子、拜年,正月十五鬧元宵,三月祭祖掃墓,五月端午節插艾葉,七月七觀星,八月中秋賞月,九月重陽登高等等,大多起源於中原,並通行全國。中原民俗還創造了民間的生活形態和藝術品,太昊陵廟會、洛陽花會、信陽茶葉節、馬街書會、開封夜市等古代的民間節會至今不衰,開封的盤鼓和汴綉、信陽羅山皮影戲、朱仙鎮木版年畫、南陽玉雕、濮陽和周口的雜技等民間藝術享譽中外。中原因其「中天下而立」,民俗文化廣泛影響了周邊地區乃至華夏和世界華人族群。比如飲食方面,廣東人在豆腐上挖個洞,填滿肉餡,蒸熟後食用,其實就是客家人從中原帶去的吃餃子風俗的變異。中原民俗的廣泛影響可見一斑。[7]16、武術文化武術文化又稱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鮮明特色。中原武術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術在中國武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傳奇,幫助戚繼光抗倭立功的光輝業績,使少林寺遐邇聞名,成為中華武術的薈萃之所、流播之處、發揚光大之地,使「少林」成為中國武術的品牌,成為中原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品牌。河南溫縣陳家溝人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剛柔並濟為特徵,以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為主旨,已推廣到五大洲,成為上億民眾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7、姓氏文化河南是中華姓氏的搖籃,中華姓氏無論肇始與大量衍生都與中原關系密切。《中華姓氏大典》中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佔38%;在當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佔57%;在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與部分源頭在河南,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華四大姓,還是林、陳、鄭、黃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來,我們以「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為主題舉辦姓氏文化節,得到了海內外的廣泛認可與響應,在全球華人中掀起了尋根到河南、朝覲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熱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獨有的文化現象。 1 8、飲食文化豫菜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菜系,是中國八大名菜的母菜,歷史上曾作為宮廷菜而風靡全國。豫菜始於夏、商、經過東周、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的不斷充實發展,到北宋時,已形成具有獨特風味的重要菜系。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沿黃七百餘公里,是搖籃的中心,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四千多年前,夏啟在禹縣為諸侯設宴,史稱「鈞台之亭」,是我國最早的宴會。《禮記.王制》載:「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後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這是我國古老的宴會制度。文中的有虞氏在河南虞城縣。殷紂王在安陽一帶「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這是歷史上最早最大的宮廷嬉戲宴會。夏少康被夷族追逐,逃到已有宴會制度的有虞氏作廚官,後來恢復了夏朝,少康成了國君,可謂「國君廚師」。商都開國相伊尹,出生於河南伊川縣一帶,擅烹調,可稱為「宰相廚師」了。伊尹被後代尊稱為烹調始祖。 歷史上有名的「周王八珍」對豫菜影響較大,經過歷代廚師的繼承和發展,內容不斷豐富,技巧精益求精。唐朝武則天臨朝稱制,改國號周,定都洛陽,附近山區民間湯菜進入宮廷,經過高手加工升華,成為定型定製的「洛陽水席」,是豫菜中一朵奇葩,而豫南的信陽菜更是聞名中州,獨樹一幟。 編輯本段二、中原文化的顯著特點從中原歷史文化的主要內容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光輝燦爛。概括起來,有以下五個主要特點: ■第一,根源性。就是說中原文化在整個中華文明體系中具有發端和母體的地位。無論是人類記載的史前文明,還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文明肇造,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從「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三皇五帝」、「河圖洛書」等神話傳說,到早期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學文化,都發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視為中華文明的根源,同樣發端於河南。作為東方文明軸心時代標志的儒道墨法等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總結三代文明的基礎上而生成於河南的。 ■第二,原創性。就是說中原文化對構建整個中華文明體系發揮了篳路藍縷的開創作用。無論是元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構,還是漢文字和商業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發明與中醫葯的重大發現,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記。《易經》、《道德經》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獨特發現,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黃帝「都有熊」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縣制,確立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基本制度模式;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張衡的渾天儀,都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三,包容性。就是說中原文化具有兼容眾善、合而成體的特點。中原文化通過經濟、戰爭、宗教、人口遷徙等眾多渠道,吸納了周邊多種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實現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觀念的全面融合與不斷升華。考古人員發現,20萬年前南北文化就交匯在中原一帶。進入新石器時代,文化交流更為頻繁,文化融合更為深化。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與周邊地域文化具有許多共同點。如中原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就是東夷集團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結果;鄭州大河村遺址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東大汶口文化特徵的陶器,說明中原文化在那時就開始吸收周邊文化成果,熔鑄自己的文化。胡服、胡樂、胡舞、胡人食品在漢唐間傳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區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傳入中原,卻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納,成為中原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開放性。就是說中原文化有著很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集中表現在:一是輻射各地。如嶺南文化、閩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來源於中原的河洛文化。唐代的河南思想家文學家韓愈就極大地影響了潮汕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禮儀規范常常被統治者編成統一的範本,推廣到社會及家庭教育的逐個環節,從而實現了「萬里同風」的社會效果。三是遠播異域。秦漢以來,中原文化主要是通過陸路交通向東向西廣泛傳播,不僅影響了朝鮮、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開辟了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經,鑒真東渡扶桑等歷史記載,都書寫了中原文明傳播的壯麗畫卷。從北宋開始,中原文化憑借當時最發達的航海技術,遠播南亞、非洲各國,也開辟了世界文明海路傳播的新紀元。 ■第五,基礎性。就是說中原文化在中華文化系統中處於主體、主幹的地位。中原文化在與其它文化不斷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並由此催生了中華文化的形成。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如禮義廉恥、仁愛忠信,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動,如婚喪嫁娶、歲時節日等,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民俗活動。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學家所說:中原以外的文化區都緊鄰或圍繞著中原文化,很像一個巨大的花朵。這些外圍的文化區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斷綻放,才形成了中華文化這朵絢爛的文明之花。

Ⅳ 廈門嶺兜小學是否規劃名校

摘要 您好,我正在幫您查詢相關的信息,馬上回復您。

Ⅵ 山湖花園七區今天做核酸么

4月4日

廈門發布「第10號通告」

4月5日

思明區發布「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的通告」

為方便廣大市民核酸檢測,4月5日,思明區設置110個核酸采樣點,免費為市民群眾進行核酸檢測。

請有需要的人員就近前往核酸采樣點,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至少保持1米距離排隊檢測。

請市民朋友自行前往

提前掃描以下二維碼

選擇采樣信息預登記

已掃碼預約通過預登記的市民朋友們

只要把原登記碼截屏

帶去檢測現場即可使用

不用重新預登記

思明區全員核酸檢測采樣點

▲點擊大圖查看

各社區聯系方式

鼓浪嶼街道

龍頭社區:0592-2063894

內厝社區:0592-2061472

鷺江街道

小學社區:2394840

廈禾社區:2280579

禾祥西社區:2215087

雙蓮池社區:2023559

大同社區:2023239

營平社區:2036637

鷺江道社區:2023205

中華街道

中山社區 :2024247

鎮海社區 :2100407

霞溪社區:2055025

仁安社區 :2037420

文安社區 :2983157

思南社區 :2059762

廈港街道

福海社區:2098531
蜂巢山社區:2082730
巡司頂社區:2082731
鴻山社區:2087643
下沃社區:2089110
南華社區:2092374
沙坡尾社區:2087645

開元街道

虎溪社區:2075082、2078556

深田社區:2032572

溪岸社區:2022655

陽台山社區:2910174

坑內社區:2912951

西邊社區:2035515、2037371

後江社區:2221373

希望社區:2210815、2202496

湖濱社區:2201367

美湖社區:2203197、2291652

美仁社區:2218266

天湖社區:2223789、2239050、2296554

篔簹街道

金橋社區:5113536

嶼後社區:5366312

仙岳社區:5101727

湖光社區:5053917

官任社區:5075132

育秀社區:5098412

一里社區:5055616

四里社區:5065189

檳榔社區:5062261

振興社區:5320260

岳陽社區:5090775

蓮岳社區:5382921

仙閣社區:5103689

嶼後西社區:5092028

西郭社區:5103122

嘉蓮街道

華福社區:5553885

蓮花五村社區:5522418

龍山社區:5523339

蓮西社區:5191527

蓮花北社區:5553981

長青社區:5067771

蓮興社區:5100636

松柏社區:5107302

盈翠社區:5551057

蓮秀社區:5552780

梧村街道

濱中社區:5858066

梧村社區:5173396

金詳社區:5812857

雙涵社區:5806817

浦南社區:5990573

溪東社區:5192152

東坪社區:5981002

金榜山社區:5858348

文灶社區:5805608

文屏社區:5806091

萬壽山社區:2913415

蓮前街道

龍山橋社區:5936715

蓮怡社區:5918500

金雞亭社區:5198936

蓮雲社區:8260627

蓮順社區:5985971

瑞景社區:5966451

蓮豐社區:5965001

蓮翔社區:5966905

僑福社區:5965002

蓮薇社區:5020832

前埔南社區:5993824

前埔北社區:5919138

前埔東社區:5923161

前埔西社區:5963312

蓮成社區:5931453

萬景社區:5993179

觀音山社區:5963325

西林社區:5193384

前埔社區:5976117

洪文社區:5962776

嶺兜社區:5930770

何厝社區:5988082

塔埔社區:5931873

濱海街道

演武社區:2181425、2187927

白城社區:2183428、2181566

上李社區:2517568、2517934

曾厝垵社區:2082635、2511139

黃厝社區:2561978、2560591

▲上下滑動查看

思明區全員核酸采樣時間

09:00——17:00

溫馨提醒

凡接種新冠疫苗及在新冠疫苗接種場所停留過的人員,需間隔48小時再進行核酸采樣。

思明區全員核酸采樣點

詳細位置導航

(點擊地圖查看詳細路線)

如何快速查詢采樣點地址、地圖?


Ⅶ 漳州銀河星墅房讀哪所學校

關注「上海幼升小情報」,並設置星標,可獲取最新升學、學校信息。家長想了解的問題——可通過關鍵詞搜索往期文章,比如:搖號、上實、明珠、徐匯、學區房、神秘機構、小而美、國際學校、包玉剛、世外、平和、星河灣、一貫制、幼升小等關鍵詞。

每年的招生工作中,對口地段的劃分和改動都牽動著每個家長們的心。
今年各區學校的對口地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Snowy對比去年的招生細則,吐血整理了16區對口地段發生改變的學校們,給家長們做個參考。
建議收藏之後,慢慢查看。
整理之中難免會有一些疏漏,歡迎家長們指正。
浦東新區

浦東的學校最多,數據也是最多的,因此Snowy幫家長們整理了幾所熱點學校,其餘的學校可以直接識別二維碼,進入浦東對口地段總表進行查看。
部分小學對口地段:
另外,還有兩所更名的學校:
「由由小學」更名為:進才實驗小學(由由校區),
「花木中心小學」更名為:海桐小學(花木校區)。
初中:
兩所新建學校:
進才森蘭實驗中學,對口地段:
高弘家苑、高海家苑、新城碧翠、中冶尚城、金地未未來、森蘭壹公館
建平培德實驗中學,對口地段:
浦發檀府、仁恆東郊花園、大名城紫金九號、紫金軒
還有一些初中新增:建平西校、建平實驗、進才北校、川沙南校
徐匯區
徐匯部分學校也進行了變動。
部分小學對口地段:
其中,匯師小學兩校區名調整為 徐虹校區和中城校區
上海市徐匯區匯師小學(徐虹校區)對口居委:文定居委 匯站居委 潘家宅居委 陳家宅居委 豪庭居委
上海市徐匯區匯師小學(中城校區)對口居委: 馨匯南苑居委(部分)
初中:
25所公辦初中變為24所,上師大附屬龍華中學今年不再招生,原對口龍華中學的龍華小學,現在對口兩所初中——零陵和市四中學。
普陀區
普陀區的招生變化並不多,雖然普陀曾明確說過,公辦初中是實行(採取)小學對口、「電腦派位」等方式招生。實際上,公辦初中招生也並沒有發生大變化。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光新學校、明翔實驗學校未出現在2021普陀區對口地段文件中。
初中:
主要有兩點變化:
原對口北海中學的陸家宅小學,現替換成洵陽路小學嵐西校區。
去年只對口區教院附中的真光、樹德、金州小學,今年新增了一個學校梅隴實驗中學。
靜安區
靜安區今年沒有太多的招生變化。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初中:
黃浦區
黃浦區今年對口有很大的轉變,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不少老房子面臨拆遷,很多學校的招生結構也會發生改變。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其中,應昌期圍棋學校在去年並入格致初中,小學部並入北京東路小學,因此在對口地段上也發生了變化。

初中:
小升初方面值得家長們注意的一點是,北京東路小學的對口初中發生了變化,由金陵中學變為格致初中。
這對原本在北京東路小學的學生們來說是一大利好啊,直接對口強校!

另外還有一點,光明小學今年並未出現在公示名單中,對口光明初中的學校變為了復興東路第三小學。
虹口區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虹口區對口地段,今年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但去年對口區教院實驗中學的四川北路三小,不在名單之列。
楊浦區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初中:
楊浦區部分學校是按照奇偶年進行對口的,像打一小學奇數年對口鞍山初中,而偶數年就對口昆明學校。
楊浦區還更名了一所學校:延吉第二初中,更名為上理大附屬實驗初中。

閔行區

閔行區不少學校都新增了一些對口地段,並且還新增了一所學校——上海市閔行區馬橋文來外國語小學(西校區),對口地段:
保利雅苑小區(銀秋路1351弄)、景城馨苑小區(銀林路 1002弄)、保利佳苑小區(富國路39弄)、景城和苑(銀康路750弄)、禹洲銀杏里(富國路199弄1-36號)、卓越雅苑(富岩路60弄1-84號)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初中:
寶山區
寶山區新增了三所小學:
寶山區南大實驗學校(暫名)
對口地段:乾皓苑居委、文景華庭居委、豐皓苑居委、聚豐福邸居委、保利熙悅居委(暫定)
上海世外教育附屬美蘭湖實驗學校(暫名)
對口地段:琥珀郡園居委、美蘭湖臻園居委(籌)、景瑞歐蘭高邸居委、頤景園居委、正榮美蘭觀庭居委(宮園巧築、遠洋博堡)、順馳美蘭湖居委(金蘭雅墅)、玲瓏悅府(卓置名邸)(暫定)
青秀城小學(暫名)
對口地段:金地雲錦苑居委、中鐵建青秀苑第一居委(寶荻路500弄)、中鐵建青秀苑第二居委(籌)(寶荻路535弄)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嘉定區
嘉定區有兩所新建校:
同濟大學附屬嘉定實驗小學
對口地段: 安亭鎮「東至安虹路-西郊都會東界-博園路-安智路-龔閔村東界一線;南至鎮界;西至南安德路-北安德路-吳淞江-薀藻浜一線;北至曹安公路」的地區。(安亭新鎮區域內為2019年4月1日後交付的樓盤)
上師大附屬第五實驗學校
對口地段:梧桐社區、薔薇社區、同盛園社區(籌)、嘉盛園社區(籌)、永泰嘉苑社區(籌)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松江區
松江有一所新建校:
明興學校(暫名)
對口地段:華嶼、潘家浜、白馬、達安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其中九亭二小有部分地段進行調整:
原地段范圍:滬亭小區、三元公寓、良隆園、嘉富麗花園、國亭花苑、國亭南苑、 象嶼都城、鑫山匯眾苑、紫金花園、悅景苑、桃園小區、桃園別墅、 桃園苑別墅、桃園小區、國亭茗苑、國亭三村、莊家小區、莊家苑 小區、銀杏山莊、亭南小區、亭北小區、瀛華苑、滄盛苑、金匯苑、 松滬苑、亭福小區、康亭小區、繁榮苑、龍悅小區、龍洲苑小區、 龍庄苑小區、黎星苑、黎星苑(、二、三、四區)、九洲小商品市 場、嘉禾陽光城、麗景苑、亭園小區、九州大唐、夏州花園、青春 驛站、久久青年城、雲潤家園、英國會、象嶼名城、乳品小區、富 頓苑、開天公寓、復地九月、天寶恬苑、亭中小區、美麗星城、滬 亭苑、九亭苑、久富小區、中心路小區、易安小區、象嶼虹橋悅府
調整為:嘉禾、青春、雲潤、亭源、天元、紫金、亭東、國亭、亭中、象嶼都城、朱涇浜、金吳、牛車涇、朱龍、莊家、松滬、亭新
青浦區
青浦區變化比較多,並且有兩所新建校:
上海市青浦區思源小學
對口地段:首創晴朗、大盈浦路658弄(東原碧桂園)、大盈浦路1800弄(中南君悅府)、五浦匯D區(盛青雅苑,大盈浦路)、五浦匯E區(盛青文苑,顧會浦路)、首創五期、首創六期、新塘港路1199弄(青泰名邸)、澱山湖大道以南(大發融悅)、澱山湖大道以南(青浦萬達)、澱山湖大道以南(首創喜悅新苑)、青泰路(西虹橋壹號)、大盈浦路(融信鉑品雅築)、黃泥婁路287弄(首創喜悅翠庭)、青泰路500弄(東渡悅來城)、黃泥婁路108弄(首創喜悅銘庭)、五浦匯A區(新塘苑:趙屯浦路380弄)、五浦匯B、C區(顧會庭:崧子浦路289弄;崧子苑:崧子浦路55弄)、天恩橋村
上海市青浦區慶華小學
對口地段:慶華1路(慶華1村、2村、3村、4村)、青趙路67弄(新海小區1-5)、青趙路67弄(新海小區7-16)、新海路(新海大樓3-4)、盈賀路32弄(龍威新村1-7)、盈賀路32弄(龍威新村9-13)、盈賀路86弄(雲湖公寓1-16) 、城中北路566弄(新北花苑1-2)、慶華四村(青安路315號 44-61)、沙埭浜路255弄(慶華苑1-10)、沙埭浜路258弄(慶華苑1-48)、青安路507弄(新錦港花園1-58)、青安路429弄(飛輪大樓)、青安路198-258弄(體育新村1-9)、北門街、煙糖大樓(醫院路)、巨浪新村(新海路69號)、銀河大樓(醫院路)、雙鵬大樓(醫院路21弄)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其中,白鶴小學原地段范圍:時代名邸,調整為:時代名邸(1期、2期、3期)。
崧澤學校新增了很多地段,朱家角小學也進行了很多的地段調整,具體可以掃碼查看。

金山區
兩所新建校:

龍航小學
調整後地段:龍灣一號、海尚、海辰、新城旭輝府、御龍錦園、御龍名邸、碧海雲居、宏陽小區等。
2021年、2022年龍航小學新生暫借前京中學校舍進行教學,等2023年「龍航路小學」(即:龍航小學)建成交付使用後再搬入新校舍。
龍泉學校
山陽鎮(漁業村、新江村、九龍村、向陽村、中興村、華新村、長興村及三新居委所轄小區等)。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金山小學
調整後地段:紅樹林、海趣、龍澤園、香頌灣、萬盛金邸、萬達華府、紅星紫郡、金域蔚藍等
前京小學
調整後地段:海上納緹、金悅華庭、水韻紫城、水韻悅城、君逸公館、清風別墅等。
山陽小學
原地段:山陽鎮及金山新城區等。
調整為:海悅、海皓、海欣及山陽鎮衛東村、楊家村、東方村和金山新城區等。
奉賢區
一所新建校:
奉賢中學附屬小學
對口地段:東至金匯港、西至望園路、南至G1503、北至浦南運河;光明村、廟涇村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崇明區
小學對口地段變化:

崇明區裕安小學
原地段:裕弘居委、裕鴻佳苑居委、鐵塔村、東海村、朝陽村、新橋村;
調整為:陳家鎮裕弘社區:裕民路18—34號、裕安路1—134號、北陳公路1424—1461號;
增加地段:安秀路480弄;安通東路657弄;
海洪小學
增加地段:平安安南村、新安村、海安村、永安村、大平村、海中村、北橋村、海濱村、育新村近新、西新西光村
陳家鎮小學
原地段:陳家鎮瀛陳居委
調整為:陳家鎮瀛陳居委:弘道中路、陳仿公路
長寧區的小學對口並沒有變化
對於一些已經購買了學區房的家長們來說,如果對口學區發生變化,無異於晴天霹靂,尤其是一些新建校和掛著學區房招牌的新盤們。
在中考新政下,學區房熱度會逐步降溫,但家長們如果有購買學區房的意願,一定要擦亮雙眼,在沒確定對口地段之前,謹慎購房。
-End-
添加後,回復學校名稱,比如:上實、明珠、福外、世外、福山正達、逸夫、星河灣、包玉剛、盛大、上中國際、上實國際、徐匯公辦、浦東公辦等,即可加入相關學校幼升小抱團群~

Ⅷ 有關香港的知識

東方之珠-香港香港是亞洲繁華的大都市,有條件優越的天然深水港。1842年至1997年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香港是國際重要的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並且以社會廉潔、治安優良、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備的法制而聞名於世。香港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並且連續第18年獲得評級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第一,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富裕、繁榮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素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全球最富有國家和地區排名中香港人均GDP45,944美元位列第8。
中文名稱: 香港
外文名稱: Hong Kong
別名: 東方之珠,購物天堂
行政區類別: 特別行政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
政府駐地: 港島中西區
電話區號: +852
地理位置: 珠江口東南部
面積: 約1,104平方公里
人口: 711萬(2011年6月)
方言: 粵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維多利亞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 金紫荊廣場、 銅鑼灣等
機場: 香港赤臘角機場和啟德國際機場
火車站: 紅磡站、西九龍總站(高鐵站)
主要高校: 港大、港中文大學、港科大等
標准時間: 格林尼治時間+8
互聯網域名: .hk
地區生產總值: 18909.39億元港元(2011年)
人均GDP: 45944美元(2011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
香港島 ▪ 中西區 ▪ 灣仔區 ▪ 東區 ▪ 南區
九龍 ▪ 油尖旺區 ▪ 深水埗區 ▪ 九龍城區 ▪ 黃大仙區 ▪ 觀塘區 新界 ▪ 北區 ▪ 大埔區 ▪ 沙田區 ▪ 西貢區 ▪ 荃灣區 ▪ 屯門區
▪ 元朗區 ▪ 葵青區 ▪ 離島區

人口結構 勞動人口 宗教信仰語言文字經濟金融
經貿概況與國際地位 經濟數據 鐵路 香港貨幣 銀行業 外匯市場 股票和債務市場 與內地商貿往來政府架構
香港政治制度 政府部門文化潮流
香港流行歌曲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獎項 香港名人與文化 授勛及嘉獎制度今昔教育
基礎教育 高等教育及培訓節假娛樂
公眾假日 博彩娛樂 盛事之都 昂坪360 香港海洋公園 香港迪士尼樂園衣食住行
購物天堂 制衣工業 美味美食 傳統食品 住宿地區 交通工具名勝古跡
旅遊景點介紹 宗教文化景點 民俗文化景點 私人開辦的博物館 政府開辦的博物館 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 香港八景有趣數字展開 編輯本段城市概況
美麗的香港
中文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文簡稱:中國香港 英文全稱: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HKSAR) 地理位置:位於珠江口東側,與深圳經濟特區相連,面朝南中國海。 地標建築: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香港中銀大廈、香港國際會展中心。
編輯本段歷史概況
香港自中國秦朝起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主要是河南省),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國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在1984年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並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香港是繼紐約和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中心和航運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著「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中國內地及亞太其他地區關系密切;香港是亞洲最多國際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也是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的熱門地方。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殖民地的歷史。
原名《江寧條約》的《南京條約》部分(2張)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只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編輯本段大事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七月一日之後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編輯本段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 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 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息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
香港(6張)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說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占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現在仍有人把香港稱作" 香江" " 香海" "香島""香州" 等。 英文名稱來由 香港的英文名稱,是照廣州語音, 原譯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讀「香」 為"康 " , 所以英文名稱也就隨著改拼為Hong Kong。
編輯本段地理氣候
地理概況
香港位於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香港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西邊的澳門隔江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此外,因其人多地少,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香港的地表每年都會下降3厘米的原因之一。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積分別是,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僅大於全中國面積的萬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發展土地少於25%,郊野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多達40%。
香港氣候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的氣溫較高,年平均溫度為22.8℃。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6~30℃之間;冬天涼爽而乾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台風吹襲,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風較多的季節。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香港位處北半球亞熱帶,背靠亞歐大陸、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此外,香港市區高樓集中而密布、人口極為稠密,所形成的微氣候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導致市區和郊區有明顯的氣溫差別,高層大廈林立的市區讓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較難吹散。香港市區天氣炎熱的日子變得越來越長。
資源物產
受自然環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資源匱乏。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廣東省供給。礦藏有少量鐵、鋁、鋅、鎢、綠柱石、石墨等。香港鄰近大陸架,洋面廣闊,島嶼眾多。有得天獨厚的漁業生產的地理環境。香港有超過150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海魚,主要是紅衫、九棍、大眼魚、黃花魚、黃肚和魷魚。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林地佔總面積的20.5% ,草地和灌木地佔49.8% ,荒地佔4.1% ,沼澤和紅樹地佔0.1%,耕地佔6.7% ,魚塘佔2% ,城郊區建設發展土地佔16.8%。農業主要經營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飼養豬、牛、家禽及淡水魚,農副產品近半數需中國內地供應。
行政區劃
香港粗略可分為香港島、九龍、新界東、新界西四部分,詳細一點則可以分為18個區。 香港島: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九龍:九龍城區、油尖旺區、觀塘區、黃大仙區、深水埗區。 新界東:北區、大埔區、沙田區、西貢區。 新界西:元朗區、屯門區、荃灣區、葵青區、離島區。
編輯本段一國兩制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一國兩制是當年解決香港問題的創舉,也是香港持續繁榮的基石。香港擁有自己的標志,也就是區旗和區徽,同時香港也擁有與中國內地有別的社會形態和經濟模式。
區旗區徽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以紅色作底色,紅白兩色象徵一國兩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荊花圖案,洋紫荊是香港的象徵,盛放的洋紫荊花象徵著香港的繁榮,紅色的背景象徵著香港永遠背靠祖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是代表香港的徽章。區徽模仿香港區旗的設計,內圓有一朵白色洋紫荊花,紅色底色。外圈為白底紅字,寫有繁體中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及英文HONG KONG(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社會經濟
香港在回歸後保持自己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運作模式,香港有獨立的司法制度,香港發行和流通自己的貨幣港元,獨立發行郵票(郵票的標記是「中國香港」),在國際體育比賽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國際體壇的盛事。香港以獨立的身份「中國香港」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和很多其他國際組織。香港運行自己成熟的財政和金融體系,也有自己的出入境政策。截至2007年年底,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或居民可以免簽證進入香港。
回歸十年
在2007年,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十周年。十年裡香港穩步發展,依然是「東方之珠」。十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市民一起,戰勝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型肺炎等一系列的困難,經濟得到穩定、恢復和發展,民生得以改善。回歸十年的時刻,香港經濟強勁增長,2006年新股上市的集資額更超越紐約,僅次於倫敦。十年前,國際社會曾憂慮香港前途。1995年,美國《財富》雜志曾刊登《香港之死》的文章,預言香港在回歸後將日漸衰落,但2007年6月28日發行的《財富》雜志在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公開發表文章,坦誠當年的預言完全錯誤。 回歸後的10年,香港經濟結構已明顯轉型:製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1997年的8.3%減至2006年的3.5%。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則從78.8%上升至87.4%。在1997~2006年期間,香港所有服務業的凈產值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4%。10年中,香港就業人數持續從製造業轉往經銷貿易業、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以及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
編輯本段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可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長及香港最高代表;此職位設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上相當於以前的香港總督。每屆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 歷任行政長官 董建華是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 董建華
曾於1992年10月被港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於1996年12月11日在由400人組成的推選委員會當中,擊敗楊鐵梁、吳光正及李福善等三名對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屆行政長官競選中勝出,並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委任為第一位香港特區首長。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有效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成為第二任行政長官,並於2002年7月1日自動連任;其任期原於2007年屆滿,但董建華在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後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就任第十屆全國政協的副主席;現任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此外,他是香港足球總會永遠榮譽贊助人。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 曾萌權
於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繼任至香港回歸後,於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遂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並且於同年6月24日宣誓成為第2任行政長官。2007年3月25日,他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對123票擊敗對手梁家傑,連任成為新一屆行政長官,並於4月2日獲中央人民政府任命,2007年7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延至2012年屆滿。
編輯本段宗教民族
人口結構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2011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11萬人。統計顯示,以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計算,2008年底至2009年底的人口自然增長為41900人。不過,同期香港居民人口凈遷移人數(即移入減移出)為凈移出4400人,從而抵消了部分人口增長。因此,香港的整體人口增加為37500人。[1] 在2010年年初,香港總人口709.76萬,包括約21萬名流動居民,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42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區人口密度平均高達每平方公里21000人。香港的人口絕大多數為華人,大部分原籍廣東,主要說廣州話(粵語),但英語很流行,說潮州話和其他方言的人也不少。新界土著居民很多說客家話。近年普通話甚流行,一般機關和機構也鼓勵應用。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共有約517560人,人數最多的國籍首三位如下:菲律賓(130810)、印尼(114020)和泰國(28360)。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樓大廈,因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時,仍然能保留大量未開發的郊野土地。 從1990年代中期至今,香港本地人口都是女多男少,女性居民的數字多於男性居民,而且這個差距在繼續拉開。 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5個國家及地區中是最低的,1990年代以後,每一千人中只有6至7個新生嬰孩,每名香港婦女只出生0.91個嬰孩,再加上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口將越趨老化。估計到了2033年,香港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有27%,相對2003年的11%,這是一個極高的人口老化增長率。這些發展影響到香港政府今後的城市發展規劃。[2]
勞動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全港勞動人口360多萬人,其中男性佔55.2%,女性佔44.8%。大部分就業人口(85.3%)從事服務行業,其中從事批發、零售、進口與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的佔34.4%;運輸、倉庫及通訊業10.5%;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佔15%;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佔26%;從事製造業的只佔5.3%
宗教信仰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幾乎都有人信奉。華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間,公共廟宇有40座,天後廟宇24座,1841 年已設羅馬天主教香港特別行政區主教傳教區。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約有25.8萬人。天主教會在香港辦有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基督教1841年傳入香港 ,現已有50多個宗派,信徒28.5 萬人。它在香港也興辦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等機構。其他宗教還有:伊斯蘭教教徒約5萬人 ,其中半數以上是華人,印度教教徒約1.2萬人;還有少數錫克教和猶太教徒。
編輯本段語言文字
目前香港的法定語言(不稱作「官方語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粵語(俗稱廣州話)、普通話和英語。香港華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廣東話,而非華裔人口則多以英語作交際語。香港大部分居民都並非本地原居民,從中國內地、以至世界各地遷居的人,都會把自己故鄉的語言帶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響。因此,在香港所見的語言遠不止廣州話和英語。
迷人的香港夜景(7張)由於中國內地推行簡化字的時候,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漢字書體是繁體中文。 隨著香港人與中國內地交流日益頻繁,香港人普遍認識常用的簡體字。市面上也不難看見為外地旅客而製作的簡體字標語和指示牌。部分學校容許學生在使用中文作答的功課及考試中,使用簡體字作答。考評局也容許學生在公開考試中,使用合乎中國國家規范(即在1986年由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所頒布的《簡化字總表》中)的簡化字。
編輯本段經濟金融
經貿概況與國際地位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除了煙、烈酒和動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對其他進口物品徵收關稅。香港是亞太地區乃至國際的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區貿易中心,擁有鄰近很多國家和地區是不可替代的優越地位。時至今日,香港已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以吞吐量計算,香港的貨櫃(集裝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國際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市場。 香港是亞太地區的交通、旅遊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統以鐵路、小輪、公共汽車等組成的運輸網,幾乎伸展到港內每一角落。香港是重要的國際商港,航運業發達。目前已與186 個國家和地區的472個港口有航運往來,形成了以香港為樞紐,航線通達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運輸網路。從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8條航線。香港也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6270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400 萬人次。每日有128 班輪船、約100 班航機、超過400 班列車及40200 架次的車輛穿梭香港和內地。

Ⅸ 虎門鎮有什麼私立小學

匯英小學
東莞市虎門鎮匯英小學
聯系電話:5151688
通信地址: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市虎門鎮樹田
郵政編碼:523929
紅星小學
紅星小學創辦於1975年,現有3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797人。學校有專任教師97人。學校領導班子由4人組成:校長1人,副校長3人,平均年齡35.5 歲,工作精力充沛。學校專任教師專業職務結構基本合理,現有中學高級教師12人,小學高級教師44人。小學音、體、美教師14人。現有專科及以上學歷92人,達91%,其中本科學歷29人,專科學歷63人;省級教學能手2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是一所擁有"全國第二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十佳學校"、"全國綜合實踐課題組優秀實驗學校"、"黑龍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實驗學校"、"全省主題讀書教育活動優秀集體組織獎"、"全省寫字先進學校""雞西市文明單位"、"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市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市紅旗大隊"、"市三育人先進集體"等殊榮的學校。

拓張資料:

民辦教育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它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學校及其他教育結構。是與公辦教育相對言的一個概念。

二者的區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辦學的主體不同,公辦教育的辦學主體是國家及地方政府,而民辦教育的辦學主體是社會團體及公民個人;二是經費來源不同,公辦教育的經來源主渠道是國家及地方政府教育財政性撥款,而民辦教育經費主要來自學生學費、個人財產投入、社會捐資等。民辦教育作為改革開放浪潮推動下出現的新生事物,在最近幾年裡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作出了很大成績。

許多學生、家長在選擇學校時常常不自覺的把學校是公辦還是民辦當成區分學校的一個重要標志,其實民辦教育的興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學生原始差距的客觀存在決定了民辦學校教育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特點,對我國的教育改革起到了積極作用,民辦教育是21世紀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閱讀全文

與大洲國際龍郡讀的什麼學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