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貿易支付方式有哪些
國際貿易中的支付方式:
(1)匯付(remittance);(2)托收(collection);(3)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即l/c).匯付和托收屬於商業信用,而信用證支付則屬於銀行信用,其中信用證支付在國際貿易中被普遍採用.
1)匯付是買方通過銀行,將貨款交給賣方的一種結算方式.匯付一般有三種:電匯(telegraphic
transfer),簡寫為t/t;信匯(mail
transfer),簡寫為m/t;票匯(remittance
by
banker's
demand
draft或draft),簡寫為d/d.
2)托收是由賣方根據發票金額而開立匯票,從而委託銀行向買方收取貨款的一種結算方式。托收分為光票托收(clean
collection)和跟單托收(documentary
collection),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採用跟單托收作為付款方式。跟單托收又可以分為付款交單(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d/p)和寸兌交單(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d/a)。付款交單是指進口商在付了貨款後才會得到貨運單據。它又可以分為即期付款交單(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t
sight,d/p
sight)和遠期付款交單(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fter
sight,d/p
after
sight)。寸兌交單是指進口賞承兌匯票後,托受銀行才會給他們貨運單據。進口商在匯票到期後要兌付匯票。
3)信用證是銀行應買方的要求來給賣方在一定的條件下承擔支付貨款的書面憑證.
國際貿易中的付款方式,除了上面所介紹的幾種外,依據付款時間,又可以分為預付(payment
in
advance),交貨付款(cash
on
delivery),後付(on
credit)及分期付款(installment)等.但這些並不是當前國際貿易間的款項支付的主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現在還出現了電子商務(e-commerce),電子貨幣(electronic
currency)等新型的貿易支付形式.由於這些付款形式本身還不十分完善,因此還不是當今國際貿易款項支付的主要方式,它還需要一段自我完善的過程.
哈哈,我是你同學啊
⑵ 國際貨款的支付方法介紹
國際貨款的支付方法主要有匯付、托收和信用證方式,以信用證方式使用最為普遍。在實際業務中,一般可以單獨使用某種支付方式,也可以視需要將各種支付方式結合使用。
一、匯付(Remittance)
匯付(Remittance)又稱匯款,是指付款人主動將貨款通過銀行付給出口人。買方在匯款時可以採取三種不同的方式:
(一)信匯(Mail Transfer,簡稱M/T)
信匯是指進口人(匯款人)將貨款交給本地銀行(匯出行),由匯出行用信承委託出口人所在地銀行(匯入行)付款給出口人(收款人)。
(二)電匯(Telegraphic Transfer,,簡稱 T/T)
電匯是指進口人要求本地銀行以電報或電傳委託出口人所在地銀行付款給出口人。採用電匯方式其費用高於信匯,但出口人可以迅速收到貨款。
(三)票匯(Dema n d Draft,簡稱D/D)
票匯是指進口人向本地銀行購買銀行匯票,自行寄給出口人,出口人憑以向匯票上指定的銀行(一般是匯出行的分行或代理行)取款的一種匯款方式。
匯付除按採用工具的不同分為上述三種方式外,按時間的不同又分為預付貨款和貨到付款兩種情況:
1.預付貨款(Payment in Advance)
預付貨款是進口商先將貨款的一部分或全部匯交出口商,出口商在收到貨款後在規定時間內發運貨物。
2.貨到付款(Payment after Arrival of Goods)
貨到付款是指出口商先將貨物發運,進口商在收到全部合格的貨物後才支付貨款。
匯付方式評價
匯付是一種簡便、快速的支付方式,但匯付方式的使用,完全取決於進出口雙方的相互信任,因此屬於商業信用。在匯付方式下,賣方在收到貨款後是否交貨,買方在收到貨物後是否付款,完全靠買賣雙方的商業信用。可見,這種支付方式下,總存在著一方要冒占壓資金、損失利益、並承擔貨、款兩空的風險。國際貿易中,這種方式主要用於預付貨款、支付定金、分期付款、延期付款、小額交易的支付貨款、待付貨款的尾數、費用差額的支付以及傭金的支付等。
二、托收(Collection)
托收是指債權人(出口人)出具匯票委託銀行向債務人(進口人)收取貨款的一種支付方式。
(一)托收方式的當事人
1.委託人(Principal)。是指委託銀行辦理托收業務的客戶,通常是出口人。
2.托收銀行(Remitting Bank)。是指接受委託人的委託,辦理托收業務的銀行。
3.代收銀行(Collecting Bank)。是指接受託收行的委託向付款人收取票款的進口地銀行。代收銀行通常是托收銀行的國外分行或代理行。
4.提示行(Presenting Bank)。是指向付款人做出提示匯票和單據的銀行。
(二)托收的種類
托收可根據所使用的匯票的不同,分為光票托收和跟單托收,國際貿易中貨款的收取大多採用跟單托收。在跟單托收情況下,根據交單條件的不同,又可分為付款交單和承兌交單兩種:
1.付款交單(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簡稱D/P)。
是指出口人的交單是以進口人的付款為條件。即出口人發貨後,取得裝運單據,委託銀行辦理托收,並在托收書中指示銀行,只有在進口人付清貨款後,才能把裝運單據交給進口人。
按付款時間的不同,付款交單又可分為即期付款交單和遠期付款交單兩種:
(1)即期付款交單(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t sight,簡稱D/P sight)
是指出口人發貨後開具即期匯票連同貨運單據,通過銀行向進口人提示,進口人見票後立即付款,進口人在付清貨款後向銀行領取貨運單據。
(2)遠期付款交單(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fter sight,簡稱D/P after sight)
是指出口人發貨後開具遠期匯票連同貨運單據,通過銀行向進口人提示,進口人審核無誤後即在匯票上進行承兌,於匯票到期日付清貨款後再領取貨運單據。
2.承兌交單(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簡寫D/A)
是指出口人的交單以進口人在匯票上承兌為條件。即出口人在裝運貨物後開具遠期匯票,連同貨運單據,通過銀行向進口人提示,進口人承兌匯票後,代收銀行即將貨運單據交給進口人在匯票到期時,方履行付款義務。承兌交單方式只適用於遠期匯票的托收。由於承兌交單是進口人只要在匯票上承兌之後,即可取得貨運單據,憑以提取貨物。也就是說,出口人已交出了物權憑證,其收款的保障依賴進口人的信用,一旦進口人到期不付款,出口人便會遭到貨物與貨款全部落空的損失。因此,出口人對接受這種方式,一般採用很慎重的態度。
(三)托收的性質和利弊
托收的性質為商業信用。銀行辦理托收業務時,只是按委託人的指示辦事,並無承擔付款人必然付款的義務。
跟單托收對出口人雖有一定的風險,但對進口人卻很有利,他不但可免去申請開立信用證的手續,不必預付銀行押金,減少費用支出,而且有利於資金融通和周轉。由於托收對進口商有利,所以在出口業務中採用托收,有利於調動進口商采購貨物的積極性,從而有利於促進成交和擴大出口,故許多出口商都把採用托收作為推銷庫存貨和加強對外競銷的手段。
(四)托收的國際慣例
是國際商會的《托收統一規則》(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 Publication No.522)(即522出版物),現行的規則於1996年1月1日起實施。
使用托收方式應注意的問題:
1.要切實了解進口人的資信情況和經營作風;
2.了解進口國家的貿易管制和外匯管制條例;
3.了解進口國家的商業慣例;
4.出口合同應爭取CIF條件成交;
5.對托收方式的交易,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三、信用證
(一)信用證的含義
信用證L/C(Letter of Credit)是開證銀行根據開證申請人的請求和指示,向受益人開立的在一定金額和一定期限內憑規定的單據承諾付款的憑證。簡言之,信用證就是銀行開立的一種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這里的條件是指受益人必須提交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各種單據。
(二)信用證的當事人
1.開證申請人(Applicant)又稱開證人(Opener)。
2.開證銀行(Issuing Bank)。
3.通知銀行(Advising Bank)。
4.受益人(Beneficiary)。
5.議付銀行(Negotiating Bank)。
6.付款銀行(Paying Bank)。
(三)信用證支付的一般程序
1.申請開立信用證:進口人按合同規定向當地銀行提出申請,並交付押金或提供其他擔保,要求銀行(開證行)向出口人開出信用證。
2.開立信用證:開證行接受進口人的開證申請後,開出信用證,將信用證正本寄給出口人所在地的分行或代理行(通知行)。
3.通知或轉遞信用證:通知行將信用證轉給出口人(受益人)。
4.議付:出口人接到信用證後,認真核對是否符合合同,如發現不符,可以要求進口人通過開證行修改,或根本拒收信用證。如信用證無誤,出口人即據此進行裝貨及准備齊全的單據。出口人將單據和信用證交往來銀行議付或交開證銀行指定的代付、議付或保兌銀行要求付款。代付、議付或保兌銀行在審查單據符合信用證後,即預墊款項或付款,如發現單證不符,則可拒收。
5.代付、議付或保兌行接受單據後,應在信用證背面注銷所付金額(即背批),並將單據寄送開證銀行或其指定的收件人,同時向開證銀行或其指定的代償付銀行索償。單據通常分正副兩批先後寄發,以免中途遺失。
6.開證行收到單據時,要核對是否符合信用證,如無錯誤,即對出口人或
代付、議付或保兌行等付款,同時通知進口人付款贖單。
(四)信用證的主要內容
1.對信用證本身的說明:信用證的種類、編號、金額、有效期、到期地點,信用證有關當事人的名稱、地址等。
2.對貨物的記載:貨物名稱、規格、牌號、數量、包裝、單價、嘜頭等。
3.裝運條款:包括運輸方式、裝運港(地)、目的港(地)、裝運日期、是否分批裝運或轉船等。
4.對單據的要求:規定應附哪些單據及對有關單據的具體要求和應出具的份數。
5.特殊條款:一般書寫在背面,規定交單日期或者要求某一特殊單據。
6.責任文句:開證行對受益人即匯票持有人保證付款的責任文句。
(五)信用證的特點
根據《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規定,信用證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信用證是一種銀行信用。
信用證支付方式是以銀行信用作保證的,因此,開證行應承擔第一性的付款責任。按《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規定,在信用證業務中,開證行對受益人的付款責任是首要的、獨立的。即使開證人事後喪失償付能力,只要出口人提交的單據符合信用證條款,開證行也必須承擔付款責任。
2.信用證是一項自足的文件。
信用證是依據買賣合同開立的,但一經開立,即成為獨立於買賣合同之外的契約。信用證各當事人的權利和責任完全以信用證條款為依據,不受買賣合同的約束。
3.信用證是一種單據的買賣。
信用證業務是「單據業務」。銀行處理信用證業務只憑單據,不問貨物的真實狀況如何。銀行以受益人提交的單據是否與信用證條款相符為依據,決定是否付款。如開證行拒付,也必須以單據上的不符點為由。這種「相符」必須是「嚴格符合」,不僅要單證一致,而且還要求單單一致。
(六)信用證的種類
1.根據是否有貨運單據,分為跟單信用證和光票信用證:
跟單信用證(Documentary Credit)是憑跟單匯票或僅憑單據付款的信用證。單據是指代表貨物所有權或證明貨物已交運的單據。光票信用證(Clean Credit)是指憑不附單據的匯票付款的信用證。國際貿易中通常使用的都是跟單信用證。
2.根據開證行所負責任的不同,分為可撤銷信用證和不可撤銷信用證。
可撤銷信用證(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是指開證銀行可以不經受益人同意,也不必事先通知受益人,在議付銀行議付之前有權隨時取消或修改的信用證。這種信用證對受益人缺乏保障,所以在實際業務中不常採用。不可撤銷信用證(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是指信用證一經開出,在其有效期內,若未經受益人及有關當事人的同意,開證行不得片面修改或撤銷的信用證。只要受益人提供的單據符合信用證規定,開證行就必須履行付款義務。這種信用證上都明確注有「不可撤銷」字樣。由於這種信用證的銀行信用程度高,受益人權利較有保障,故為外商投資企業所採用。
3.根據信用證有無其它銀行保兌,分為保兌信用證和不保兌信用證。
保兌信用證(Confirmed L/C)是指出口人為了保證安全收匯,要求開證銀行開出的信用證必須經另一家銀行保證兌付。對信用證加以保兌的銀行叫保兌行。保兌行一經保兌,就承擔和開證銀行同樣的付款責任。保兌行通常是通知行,有時也可以是出口地的其他銀行或第三國銀行。未經另一家銀行加具保兌的信用證就是不保兌信用證(Unconfirmed L/C)。
4.根據付款時間的不同,可分為即期信用證和遠期信用證。
即期信用證(Sight L/C)是單到付款的信用證。即開證行或付款行收到符合信用證條款的跟單匯票和裝運單據後,立即付款。這是在國際貨款結算時普遍使用的一種信用證。遠期信用證(Unasked L/C)是指開證行在收到符合信用證條款規定的匯票和單據後,不立即付款,而是辦理承兌手續,待遠期匯票到期後再付款。
5.根據運用方式的不同,分為可轉讓信用證、不可轉讓信用證和循環信用證。
可轉讓信用證(Transferable l/C)指開證行開立的寫明「可轉讓」字樣、受益人可以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二受益人的信用證。可轉讓信用證只能轉讓一次,轉讓費由第一受益人負責,但可同時轉讓給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第二受益人。凡信用證上未註明「「可轉讓」字樣,即受益人不能將信用證的權利轉讓給他人的信用證,都是不可轉讓信用證(Non—transferable L/C),實際業務中多數是這種信用證。
循環信用證(Revolving L/C)是指當受益人全部或部分用完信用證內的金額後,其金額能恢復到原金額,而再次被受益人使用,甚至可以多次使用,直至達到規定次數或累計總金額為止。循環信用證與一般信用證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前者可多次循環使用,而後者則在一次使用後即告失效。循環信用證適用於分批均勻交貨的長期供貨合同。
(七)信用證的國際慣例
國際商會於1951年、1962年、1974年、1983年和1993年相繼對《商業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進行了修改,現行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稱為國際商會第500號出版物,於1994年1月實施。
四、銀行保證書
(一)銀行保證書的含義
銀行保證書(Letter of Guarantee,簡稱L/G)又稱保函,是指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或個人(保證人)應申請人的請求,向第三方(受益人)開立的一種書面信用擔保憑證。保證人對申請人的債務或應履行的義務,承擔賠償責任。
見索即付保函和有條件保函。
(二)銀行保證書的種類
銀行保證書按其用途可分為投標保證書、履約保證書和還款保證書三種:
1.投標保證書(Tender Guarantee)
2.履約保證書(Performance Guarantee)
3.還款保證書(Repayment Guarantee)
(三)銀行保證書的主要內容
1.有關當事人
2.責任條款
3.保證書的有效期
4.保證書的終止到期日
5.保證書的修改
五、各種支付方式的選用
(一)信用證與匯付相結合
這種方式具體有兩種做法:
一是部分貨款採用信用證方式付款,余額用匯付方式結算。即進口商首先開信用證支付發票金額的若干成,余數部分待貨物到達目的地後,根據檢驗結果計算出確切金額,另以匯付的方式支付。採用這種方法時,應明確規定使用何種信用證和何種匯付方式,以及採用信用證付款的比例,以防出現爭議和糾紛。
二是先匯付部分貨款,余額部分在出口商發貨時由進口商開立信用證支付。這主要用於須先付預訂金的交易(如成套設備的交易),進口商成交時須交納的訂金以匯付方式支付,余額部分以信用證支付。
(二)信用證與托收相結合
這種方式是部分貨款以信用證支付,余額部分以托收方式支付。採用這種做法時,發票和其他單據並不分開,仍按全部貨款金額填制,只是出口人須簽發兩張匯票,分別用於信用證項下和托收項下。為減少風險,一般信用證項下部分的貨款為光票支付,托收採用跟單托收方式。此外,還可在信用證中規定,只有在進口商付。
⑶ 國際結算的方式和工具主要有哪些
就現在國際形式一般而言,絕大部分進出口商結算都是通過匯款結算、托收結算和信用證結算(當然還有國際保理和福費廷等等,但是用的范圍較小)。
①匯款結算方式
此種方式風險較大,結算的基礎是商業信用,局限性大。一般適用於同一個總部的分公司或子公司之間的貨款結算,或是形成了長期良好信用合作關系的進口商和出口商之間。雖然手續最簡單,銀行手續費最少,但資金負擔不平衡。資金負擔完全由某一方承擔,在貨到付款的情況下是出口商,在預付貨款的情況下則是進口商。結算過程中,雙方均無法獲得貿易融資。
②托收結算方式
托收也是基於商業信用的結算方式。採用托收方式結算利於出口商節約費用,控製成本,但無法控制進口商因破產或倒閉而無力支付貨款的風險;或者是貨物發運後進口地貨價下跌,進口商不願承兌或付款交單,就可能借口貨物規格不符合要求或包裝不良,要求降價;而且在拉美地區習慣上把遠期付款交單按承兌交單方式對待,即進口商承兌遠期匯票後,就立即交單給進口商,出口商很可能面臨財貨兩空的風險。
對於進口商而言雖然可能面臨付款或承兌後憑提單提取的貨物與合同不符或者貨物為次貨假貨等,但在出口商備貨和裝運階段,進口商不必預付貨款、占壓資金,支付貨款後可立即取得單據並處置貨物,獲得短期資金融通。
因此,托收是一種有利於進口商而不利於出口商的結算方式。
③信用證結算方式
此方式是由銀行在一定條件下承擔確定的付款責任,因為銀行的介入有效地解決了賣房擔心不能及時收回貨款和買方不願意預支貨款的矛盾,增加了出口商和進口商的交易安全性,收到了極大的歡迎並隨之有了長足的發展。因此,一般初次交易的雙方或者交易額較大的情況下,進出口商願意選擇信用證方式。
但是近些年來,由於信用證手續復雜,費用較高以及單證不符點無法避免等諸多原因,導致其在全球使用比例下降。以我國為例,出口信用證使用的平均比例僅為三成左右,但進口信用證比例遠高於出口信用證,而且我國每年使用信用證涉及的結算金額是所有結算方式中最高的。
⑷ 國際貿易中貨款支付結算主要有哪些方式
目前國際貿易中貨款支付結算主要有三種方式,即匯付、信用證和托收。
1.匯付 匯付即匯款,是貿易雙方支付貨款的一種最簡單的方式,進口商根據合同規定的條款將貨款通過銀行匯給出口商。國際貿易中匯付還用於傭金、雜費、保證金及預付款等的支付。匯付的特點是:風險大,貨到付款取決於對方的信用;另外出口商資金負擔較重,手續簡便費用少。
匯付的當事人有:匯款人(進口商)、收款人(出口商)、匯出行和匯入行。匯入行是受匯出行委託支付匯款的銀行,如果雙方還未建立直接聯系,還得通過第三者銀行為代理行參與。匯付的方式有信匯(M/T)、電匯(T/T)和票匯(D/D)三種。
(1)信匯 由進口商將貨款交給當地銀行,銀行則開具匯款委託書,然後以信函郵寄至出口商所在地與其有業務關系的銀行,委託其將款交給出口商。匯款委託書有正副兩張,分兩次付郵,以防止郵遞中遺失。信匯優點是價廉,但收到匯款的時間較遲。
(2)電匯 進口商委託匯出銀行以電報、電傳或SWIFT通知出口商所在地銀行(匯入行)將貸款付給出口商。這種付款方式比信匯快,但進口方要負擔其較高費用。
(3)票匯 進口商在當地銀行購買以出口商所在地銀行為付款人的匯票,然後郵寄給出口商,由出口商向當地銀行收取貨款。
2.信用證 信用證即銀行信用證,是開證銀行依進口商(即開證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即受益人)開出的在一定金額和一定期限內憑規定的單據承諾付款的憑證。根據是否跟隨單據,信用證分跟單信用證和光票信用證兩類,目前國際貿易中多使用跟單信用證。
跟單信用證最早是國際商會於1930年擬訂,經過6次修訂於1994年1月1日完成(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並生效。現行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含6個部分(55條),即總則和定義、信用證的形式和通知、義務和責任、單據、其他規定和轉讓等。跟單信用證是指付款憑跟單匯票,或僅憑單據的信用證。其貨款結算的一般過程是:貿易雙方簽定供貨合同,進口商(信用證申請人)將用於付款的信用證由當地銀行(開證行)發至出口商所在地銀行,出口商依雙方供貨合同發貨並將發貨單據(如海運提單、鐵路或航空運單)寄給進口商,進口商在接到發貨單據及貨物後,經檢驗無異議即通知出口商所在地銀行,也稱通知銀行(通常是開證銀行的聯行或代理行),通知銀行再按信用證條款要求付款銀行向出口商付款。
信用證業務所實行的結算方式是由雙方有聯系的銀行代為辦理的。進口商先向其所在地銀行提出申請,並要求開證行按其申請書內容向出口商開具出以出口商為受益人的信用證。進口商需按信用證金額的一定比率交付押金,或提供其他保證,並交納開證費用。開證行通過其在出口商所在地的代理行,將信用證通知出口商。出口商則馬上發運貨物,在取得貨運單據和信用證要求的其他單據後,在信用證有效期內向指定銀行(通知行或其他銀行)議付貨款。議付行議付後即在信用證背面批註議付金額,並將單據寄至開證行索償,開證行審查單據是否符合信用證條款,如符合即償還議付行付出的款項,同時通知進口商付款贖單,然後進口商向開證行付款贖單,並憑單到海關提貨。
3.托收 托收是債權人(一般指出口商)開立債權憑證如匯票、本票、支票等,委託當地銀行向債務人(一般指進口商)收款的一種結算方式。托收規則先後有國際商會1967年公布的(商業跟單托收統一規則)、1978年經修訂改名的(托收統一規則)和1995年公布的新的(托收統一規則)(簡稱<URC522)。
托收分光票托收和跟單托收兩種,目前國際貿易貨款結算通常採用跟單托收。
跟單托收又分付款交單和承兌交單兩種。如是付款交單,則出口商的交單是以進口人的付款為條件,即出口商在委託當地銀行向進口商收款時,指示當地銀行有在進口商付清貨款時才能向進口商交出貨運單據;承兌交單是指出口商的交單以進口商在匯票上所作出的承兌為條件,即出口商在按照買賣合同發運貨物後開具遠期匯票,並連同貨物單據通過當地銀行向進口商提示,進口商經審核無誤後,應即刻在匯票上承兌,進口商承兌匯票後即可向銀行領取貨運單據,在匯票到期日再進行付款。
⑸ 國際貿易主要付款方式有哪些
外貿出口主要的付款分為三種:
電匯 T/T(Telegraphic Transfer)。
信用證L/C(Letter of Credit)。
付款交單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其中L/C用的最多,T/T其次,D/P較少。
這種貿易,雙方各以一方的出口支付從另一方的進口,這種方式多實行於外匯管制國家。另外,雙邊貿易也泛指兩國間的貿易往。
多邊貿易也稱多角貿易,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家通過協議在多邊結算的基礎上進行互有買賣的貿易。很顯然,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多邊貿易表現的更為普遍。
(5)國際貨款的支付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按商品移動的方向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進口貿易(import Trade):將其他國家的商品或服務引進到該國市場銷售。
2、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將該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出到其他國家市場銷售。
3、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A國的商品經過C國境內運至B國市場銷售,對C國而言就是過境貿易。由於過境貿易對國際貿易的阻礙作用,WTO成員國之間互不從事過境貿易。
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是就每筆交易的雙方而言,對於賣方而言,就是出口貿易,對於買方而言,就是進口貿易。此外輸入該國的商品再輸出時,成為復出口;輸出國外的商品再輸入該國時,稱為復進口。
⑹ 國際貿易中買方的付款方式有哪些
貨款的支付主要有:(一)匯付
(REMITTANCE)
簡單說匯付即指付款人通過銀行,使用各種結算工具將款項匯交收款人的一種結算方式。匯付又分為電匯(T/T)、信匯(M/T)、票匯(D/D)三種。
(二)托收
(COLLECTION)
托收指出口人委託銀行向進口人收款的一種方法。托收有光票托收和跟單托收兩種。國際貿易中常用的是跟單托收。跟單托收又可分為付款交單(D/P)、承兌交單(D/A)。
托收方式對於買方來說比較有利,因為費用低,風險小,資金負擔小。我國外貿企業以托收方式出口的,大部分採用的是D/P,就是付款交單方式,一般不採用D/A。在進口業務中,尤其是對外加工裝配和進料加工業務,對進口料件一般採用D/A。
(三)信用證
(L/C)
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一種結算方式。它分為光票信用證和跟單信用證。在貨物進出口中,常用跟單信用證,光票信用證很少用。
跟單信用證的流程如下:
1.申請開證。開證申請人【一般為合同的進口方(買方)】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向所在地銀行【即開證行】申請開證。
2.開證行開立信用證。並通過SWIFT或其他方式將L/C送交於出口地的代理行【即通知行】,請通知行代為通知或轉交受益人(此處受益人為合同的出口方,即賣方)。
3.通知行通知受益人。
4.交單議付。受益人對L/C內容審核無誤後可根據L/C的規定發運貨物,繕制L/C上所規定的單據,然後開立匯票,在L/C規定的有效期內將其遞交通知行或L/C中指定的議付行辦理議付。
5.寄單索償。
6.申請人付款贖單。
以上即是國際貿易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缺點。使用時應聯系實際。以上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是不太明白,建議你可以去書店買一本《國際貿易實務》,上面講解得比較清楚。
⑺ 國際貿易中有哪些支付方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交易無處不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交易跨越了地理的限制,交易雙方可以位於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國家。賣方在把貨物發給千里之外的買方時,會不會擔心買方收了貨不給錢呢?既然有這種顧慮,精明的賣方為什麼還是願意做跨國交易呢?這就有必要介紹信用證以外的幾項偉大的發明。
總結:信用證以合同為基礎,信用證是銀行信用,一經開出不受合同約束,信用證嚴格按單證辦事,要求「嚴格相符」
因此,國際貿易中的支付方式主要就是信用證、匯票和托收這三種。其中信用證的使用最廣泛,安全系數最高,費用也較高,相比之下,托收的費用很低,但是風險最高。
⑻ 國際貿易支付方式有哪幾種啊
最常見的就這三種方式:
匯款:
「匯款」也叫「匯付」——付款人(進口商)通過銀行採用某種支付工具將貨款交付給收款人(出口商)的結算方式。付款方通過銀行將款項轉交付款方,共有四個當事人:匯款人、收款人、匯出行、匯入行。
匯款分為三種方式:分別為電匯、信匯和票匯。
托收:
托收(委託收款)——出口商通過本地銀行委託進口地銀行代為收款的一種方式。
托收屬於商業信用,銀行辦理托收業務時,既沒有檢查貨運單據正確與否或是否完整的義務,也沒有承擔付款人必須付款的責任。托收涉及四個主要當事人,即委託人、付款人、托收行和代收行。
同樣托收可分為光票托收和跟單托收兩種方式。
信用證:
信用證是一種銀行開立的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信用證是指由銀行(開證行)依照(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動,在符合信用證條款的條件下,憑規定單據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進行付款的書面文件。
從性質上講,信用證結算首先是一種銀行信用,開證銀行以自己的信用作為付款保證。開證銀行保證當受益人在信用證規定的期限內提交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時履行付款義務。這與匯款、托收結算方式的商業信用性質不同,因而比匯款、托收結算收款更有保障。
目前全球信息越來越便捷,使用比較多的是直接辦理多幣種的賬戶,自己操作匯款、兌換、轉賬,比如美國CBi銀行、神州付等等。
⑼ 國際貿易中共有多少種付款方式分別是哪些
最常見的就這三種方式:
匯款:
「匯款」也叫「匯付」——付款人(進口商)通過銀行採用某種支付工具將貨款交付給收款人(出口商)的結算方式。付款方通過銀行將款項轉交付款方,共有四個當事人:匯款人、收款人、匯出行、匯入行。
匯款分為三種方式:分別為電匯、信匯和票匯。
托收:
托收(委託收款)——出口商通過本地銀行委託進口地銀行代為收款的一種方式。
托收屬於商業信用,銀行辦理托收業務時,既沒有檢查貨運單據正確與否或是否完整的義務,也沒有承擔付款人必須付款的責任。托收涉及四個主要當事人,即委託人、付款人、托收行和代收行。
同樣托收可分為光票托收和跟單托收兩種方式。
信用證:
信用證是一種銀行開立的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信用證是指由銀行(開證行)依照(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動,在符合信用證條款的條件下,憑規定單據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進行付款的書面文件。
從性質上講,信用證結算首先是一種銀行信用,開證銀行以自己的信用作為付款保證。開證銀行保證當受益人在信用證規定的期限內提交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時履行付款義務。這與匯款、托收結算方式的商業信用性質不同,因而比匯款、托收結算收款更有保障。
目前全球信息越來越便捷,使用比較多的是直接辦理多幣種的賬戶,自己操作匯款、兌換、轉賬,比如美國CBi銀行、神州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