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共產國際是什麼請指教!!!謝謝!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1919年3月,列寧領導創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總部位於莫斯科。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破產,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
共產國際人物傳記辭典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蛻化變質。列寧(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為了團結各國的革命左派,於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發起召開第三國際成立大會。30個國家的共產黨和左派組織代表出席會議,通過《共產國際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等文件。其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為執行委員會。總部設在莫斯科,各國共產黨是它的支部。共57個支部。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並成為它的支部。在中國革命進程中,第三國際曾給予過幫助和支持;同時也因策略和指示的嚴重偏差,給中國革命帶來了不良後果。於1943年6月被解散。
它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團結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為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而斗爭。它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大會,各國共產黨是它的支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代表大會選出的執行委員會負責向各國支部發布指示和監督他們的工作。總部設在莫斯科。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它在歐洲、美洲、亞洲幫助各國先進工人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協助他們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加速了各國共產黨的成長。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許多失誤,特別是長期受斯大林大國沙文主義錯誤的干擾,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過消極影響,其高度集中的組織形式曾影響了各黨的獨立自主和各黨之間的平等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有效地組織反法西斯的斗爭,經各國共產黨同意,共產國際於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機關刊物是《共產國際》和《國際新聞通訊》。
2. 何為「共產國際」
1、簡介: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是列寧領導創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總部位於莫斯科。
2、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破產,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
3、意義:共產國際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4、弊端:但是,共產國際在工作中也有許多失誤,特別是長期受斯大林大國沙文主義錯誤的干擾,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過消極影響,其高度集中的組織形式曾影響了各黨的獨立自主和各黨之間的平等關系。如,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等錯誤的形成,與共產國際的指令有直接關系,給中國革命造成很大損失。
5、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共產國際的領導體制已經不能適應變化了的國際形勢和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實際需要,加之美國已成為蘇聯拉攏以反對法西斯德國的非常重要對象,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宣布解散。
3. 共產國際是什麼
第三國際又名共產國際,列寧領導創建,存在於1919~1943年,總部位於莫斯科,是一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組織的國際組織。
第三國際為自己規定的任務是團結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推翻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確立世界范圍的無產階級專政,建立世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徹底消滅階級。
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第三國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成員最多時包括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共產黨組織、400多萬黨員,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13次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
第三國際於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那時俄國無產階級已經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府。第三國際本名「共產國際」,以別於第二國際的本名「社會主義國際」。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二大決定參加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為適應反法西斯戰爭的發展,並考慮各國斗爭情況的復雜,需要各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處理面臨的問題,作出《關於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
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這個決定。同年6月10日,鑒於共產國際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反對協約國而創,而美國此時成為蘇聯拉攏以反對法西斯德國的非常重要對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定共產國際正式宣告解散。
4. 什麼叫共產國際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列寧領導創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破產,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它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團結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為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而斗爭。它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大會,各國共產黨是它的支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代表大會選出的執行委員會負責向各國支部發布指示和監督他們的工作。總部設在莫斯科。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它在歐洲、美洲、亞洲幫助各國先進工人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協助他們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加速了各國共產黨的成長。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許多失誤,特別是長有時受斯大林大國沙文主義錯誤的干擾,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過消極影響,其高度集中的組織形式曾影響了各黨的獨立自主和各黨之間的平等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有效地組織反法西斯的斗爭,經各國共產黨同意,共產國際於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機關刊物是《共產國際》和《國際新聞通訊》。
5. 共產國際的作用和影響分別是什麼
共產國際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無產階級國際革命事業的直接繼承者。它的建立使各國無產階級有了一個團結的中心,進一步推動了各國新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促進了各國革命事業的發展。至1922年,在歐洲,連同俄共(布)在內,已先後建立28個共產黨;在亞洲,有7個國家,南北美洲有7個國家,大洋洲和非洲各有2個國家,建立了共產黨。共產主義運動遍及全世界。
在共產國際的指引下,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斗爭風起雲涌。1919年3月,匈牙利工人武裝起義,曾經一度成立了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4月,德國的巴伐利亞人民起義,也一度建立起蘇維埃政權。5月,中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接著,土耳其爆發了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在共產國際的指引下,各國的革命者紛紛組織起來,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美國共產黨成立於1919年;西班牙、法國、英國的共產黨成立於1920年;義大利和中國的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
共產國際成立後,國際工人運動有了重大發展,又有一些國家建立共產黨。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彼得格勒(後轉到莫斯科)舉行。出席這次大會的有來自41個國家的218名代表。大會的任務是在各國共產主義力量迅速發展的形勢下,研究如何幫助一些年輕的共產黨內部克服「左」傾宗派主義傾向(雖然這種傾向在當時並不是主要危險);確定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組織原則、行動綱領和戰略策略。
6. 共產國際的成立對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有何價值與意義
共產國際成立之初,曾經期望在很短時間內掀起歐洲各國革命高潮,並在贏得勝利的基礎上建立世界蘇維埃共和國。後來的實踐證明,當時對於國際革命形勢的估計是不切合實際的,在它的活動中,過分地強調了國際的集中領導。但它的建立和指導,尤其是在它的初期,的確開創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空前活躍的局面。各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擁護和信奉列寧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在政治上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和改良主義決裂;在組織上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強調統一行動和嚴格紀律,因而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和戰鬥力。它的存在、發展及影響的擴大,直接間接構成了對各國資產階級統治的嚴重威脅。它們的革命實踐,加劇了帝國主義全面危機。
共產國際在它的中、後期活動中,對各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黨的建設有過不少錯誤的指導和決定。但它正確作出了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決策。
1943年,由於戰爭環境的條件,以及各國共產黨的逐步成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由單一的「中心」來領導。於是,共產國際執委會於5月15日作出決議,宣布共產國際正式解散。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由各國共產黨根據各國的情況來領導。從此,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7. 共產國際成立的意義 對俄國 對世界革命運動 對世界資本主義 對人類
意義:它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團結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為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而斗爭。對俄國:鼓勵了當時俄國在無產階級革命成功後繼續建設社會主義對世界: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過消極影響,其高度集中的組織形式曾影響了各黨的獨立自主和各黨之間的平等關系。 對人類:鼓舞了無產階級革命 被壓迫的人們站起來奮斗 使社會主義的人們團結起來 號召世界革命。
8. 共產黨和共產國際有什麼區別共產國際是什麼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
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1919年3月在列寧領導下成立,總部設於莫斯科。 (圖為莫斯科第三國際紀念塔)
第三國際成立於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那時俄國無產階級已經革命成功,建立蘇維埃政府。第三國際本名「共產國際」,以別於第二國際底本名「工人國際」。第三國際初成立時各國支部差不多都是從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是說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發展為第三國際,正式拋棄改良主義,而號召世界革命。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二大決定參加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第三國際成了中共的實際領導者,中共也從第三國際獲取援助。
1925年與1926年中國國民黨兩次向共產國際申請加入共產國際,但都被拒絕。
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為適應反法西斯戰爭的發展,並考慮各國斗爭情況的復雜,需要各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處理面臨的問題,作出《關於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這個決定。同年6月10日,鑒於共產國際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反對協約國而創,而美國此時成為蘇聯拉攏以反對法西斯德國的非常重要對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定共產國際正式宣告解散。
無產階級是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也是世界的,況且遠東產業幼稚的國家,更是要和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才足以增加革命的效力。現在代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大本營的,只有俄羅斯無產階級革命後新興的第三國際共產黨。第三國際共產黨,是和一方面利用無產階級一方面供資本帝國主義利用的第二國際,正立在對抗的地位,中國共產黨既然是代表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所以中國共產黨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正式加入第三國際,完全承認第三國際所決議的加入條件二十一條,中國共產黨為國際共產黨之中國支部。
附:第三國際的加入條件
1日常的宣傳和鼓動必須具有真正的共產主義性質。黨掌握的各種機關報刊,都必須由確實忠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可靠的共產黨人來主持。不應該把無產階級專政只當作背得爛熟的流行公式來談論,而應該很好地宣傳無產階級專政,使每一個普通的男工、女工、士兵、農民都能通過我們報刊上每天系統登載的活生生的事實,認識到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在報紙上,在人民會議上,在工會、合作社中,在第三國際擁護者所能利用的一切場合,不僅要不斷地、無情地斥責資產階級及其幫凶,還要斥責各色各樣的改良主義者。
2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組織,都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撤銷改良主義者和「中派」分子在工人運動中所擔負的比較重要的職務(在黨組織、編輯部、工會、議會黨團、合作社、市政機關等等中的職務),提拔可靠的共產黨人來代替他們,最初甚至不必害怕讓普通工人來代替「有經驗的」活動家。
3在所有由於實行戒嚴或者特別法令而使共產黨人不能公開進行工作的國家裡,絕對必須把公開工作和秘密工作結合起來。在歐美各國,階級斗爭幾乎都已進入國內戰爭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人不能信賴資產階級法制。他們必須在各個地方建立平行的秘密機構,以便在決定關頭能夠幫助黨執行自己的革命職責。
4必須始終不懈地在軍隊中進行宣傳鼓動工作,必須在每個部隊中成立共產黨支部。共產黨人多半要秘密地進行這項工作,如果放棄這項工作,就等於背叛革命職責,這同第三國際的成員的稱號是不相容的。
5必須有步驟有計劃地在農村中進行鼓動工作。如果工人階級不能得到哪怕是一部分雇農和貧農的擁護,不能用自己的政策去中立一部分其他農村居民,那就不能鞏固自己的勝利。在目前這個時期,共產黨在農村中的工作具有頭等意義。這項工作主要應當通過同農村有聯系的革命的工人共產黨員去進行。放棄這項工作,或者把它交給不可靠的半改良主義者,就等於放棄無產階級革命。
6凡是願意加入第三國際的黨,不僅要揭露公開的社會愛國主義,而且要揭露假仁假義的社會和平主義,要不斷地向工人證明:除了用革命手段推翻資本主義之外,任何國際仲裁法庭、任何關於裁減軍備的談判、任何對於國際聯盟的「民主」改組,都不能使人類擺脫新的帝國主義戰爭。
7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要承認必須同改良主義和「中派」的政策完全決裂,並在最廣大的黨員群眾中宣傳這一點。否則,就不可能執行徹底的共產主義政策。
共產國際無條件地、堅決地要求在最短期內實行這種決裂。共產國際決不能容許象屠拉梯、莫迪利揚尼之流的著名改良主義者有權自稱為第三國際的成員。這樣會使第三國際在很大程度上重蹈第二國際的覆轍。
8在資產階級佔有殖民地並壓迫其他民族的國家裡,黨在殖民地和被壓迫民族的問題上必須採取特別明確的路線。凡是願意加入第三國際的黨,都必須無情地揭露「本國的」帝國主義者在殖民地所乾的勾當,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行動上支持殖民地的一切解放運動,要求把本國的帝國主義者從這些殖民地趕出去,教育本國工人真心實意地以兄弟般的態度來對待殖民地和被壓迫民族的勞動人民,不斷地鼓動本國軍隊反對對殖民地人民的任何壓迫。
9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必須在工會、合作社以及其他群眾性的工人組織中堅持不懈地進行共產主義的工作。必須在這些組織內部成立共產黨支部,這些支部應該進行長期的頑強的工作,爭取工會為共產主義事業服務。這些支部必須時時刻刻揭露社會愛國主義者的背叛行為和「中派」的動搖表現。這些共產黨支部應該完全服從整個黨的領導。
10加入共產國際的黨,必須同阿姆斯特丹黃色工會「國際」進行堅決斗爭。它應當在參加工會組織的工人中間反復地宣傳同黃色阿姆斯特丹國際實行決裂的必要性。它應該竭力支持正在產生的屬於共產國際的紅色工會國際聯合會。
11願意加入第三國際的黨,必須重新審查其議會黨團的人員成分,清除不可靠的分子,使議會黨團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實際上服從黨中央委員會,並要求每個共產黨員議會代表都使自己的全部工作服從於真正革命的宣傳鼓動工作的利益。
12同樣,不管整個黨目前是合法的或是非法的,一切定期和不定期的報刊、一切出版機構都應該完全服從黨中央委員會的領導;出版機構不得濫用職權,執行不徹底的黨的政策。
13加入共產國際的黨,應該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在目前激烈的國內戰爭時代,共產黨必須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組織起來,在黨內實行象軍事紀律那樣的鐵的紀律,黨的中央機關必須擁有廣泛的權力,得到全體黨員的普遍信任,成為一個有權威的機構。只有這樣,黨才能履行自己的義務。
14在共產黨員可以公開進行工作的國家裡,共產黨應該定期清洗黨組織的成員(舉行黨員登記),以便不斷清除那些難免混入黨內的小資產階級分子。
15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必須全力支持每一個蘇維埃共和國同反革命勢力進行的斗爭。共產黨應該反復進行宣傳,使工人拒絕給蘇維埃共和國的敵人運送軍用物資。應該在敵人派去扼殺工人共和國的軍隊中公開地或者秘密地進行宣傳工作,等等。
16凡是到目前為止還保留著舊的社會民主主義綱領的黨,必須在最短期內修改這些綱領,並根據本國的特殊情況制定出新的合乎共產國際決議精神的共產主義綱領。按照規定,每個加入共產國際的黨的綱領,都應該由共產國際代表大會或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批准。如果某黨的綱領沒有得到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批准,該黨有權向共產國際代表大會提出申訴。
17共產國際代表大會及其執行委員會的一切決議,所有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必須執行。共產國際是在非常激烈的國內戰爭的情況下進行活動的,因此,它應當比第二國際組織得更加集中。當然,共產國際及其執行委員會在一切工作中,同時必須考慮到各黨斗爭和活動的種種條件,只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才對某些問題作出全體成員都應當執行的決議。
18鑒於上述種種,一切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應當更改自己的名稱。凡是願意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應該稱為:某某國家的共產黨(第三共產國際支部)。名稱問題不只是一個形式問題,而且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政治問題。共產國際已經宣布要同整個資產階級世界和一切黃色社會民主黨進行堅決斗爭。必須使每一個普通的勞動者都清楚地知道共產黨同那些背叛了工人階級旗幟的舊的正式的「社會民主」黨或「社會」黨之間的區別。
19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閉幕後,凡是想加入共產國際的黨,都應該在最短期內召集一次緊急代表大會,以便以全黨的名義正式確認上述各項義務。
20凡是現在願意加入第三國際但至今還沒有根本改變自己的以往策略的黨,在沒有加入以前必須設法做到,在黨的中央委員會和其他一切最重要的中央機構內,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同志是在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以前就公開而明確地主張加入第三國際的。只有經第三國際執行委員會批准,才允許有例外。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也有權允許第7條中提到的「中派」代表可以例外。
21.黨員如果原則上否認共產國際所提出的義務和提綱,應該開除出黨。
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列寧領導創建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破產,十月革命的勝利,促進了各國共產黨的建立,客觀形勢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組織。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了國際共產主義代表會議,有來自21個國家的35個政黨和團體的52名代表參加。大會通過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共產國際行動綱領》、《關於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提綱》等文件,宣告第三國際成立。它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主義,團結世界各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為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剝削制度而斗爭。它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大會,各國共產黨是它的支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代表大會選出的執行委員會負責向各國支部發布指示和監督他們的工作。總部設在莫斯科。第三國際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開過7次代表大會、領導過65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推動國際工人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對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促進國際共運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它在歐洲、美洲、亞洲幫助各國先進工人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協助他們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加速了各國共產黨的成長。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許多失誤,特別是長期受「左」傾思想的干擾,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過消極影響,其高度集中的組織形式曾影響了各黨的獨立自主和各黨之間的平等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有效地組織反法西斯的斗爭,經各國共產黨同意,共產國際於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機關刊物是《共產國際》和《國際新聞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