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烏成為世界小商品城的原因是什麼
全球最大的市場——義烏
許多人是從小商品開始了解義烏的,在中國凡是做小商品生意的人都知道在義烏能找到品種最全、價格最便宜的小商品。可以說是小商品讓義烏這個十年前還默默無聞的縣級市揚名海內外的。
比起10年前,義烏的變化非常大,十年前的那個全部是臨時攤位,像一個特大型的農村集貿市場的小商品集散地早就不見了,如今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已經開始走向國際市場;支撐義烏1/3貿易產品的地方民營企業正逐步走向現代化;過去破舊的老街、老巷、老房子也全部得到改造。義烏越來越重視貿易城市的特色,她正以嶄新的形象迎接世界各地的商業合作夥伴。
義烏的小商品
早在乾隆年間,義烏農民就開始了「雞毛換糖」的經商活動,那時侯的義烏人用紅糖換來的雞毛做雞毛撣子,每逢過年過節,便走街串巷地去賣。這便是義烏小商品經營的開始。
現在義烏的小商品聞名海內外,從針頭兒線腦兒、鞋帶兒、紐扣兒、拉鎖兒、牙簽兒到精緻的禮品、精美的飾物;從鞋襪、圍巾、帽子、服裝到毛紡織品;從各種玩具、打火機到電視機、紅木傢具、各種五金工具、和電子產品。凡是日用百貨中人們能想到的,沒有這兒不賣的。
現在,用小商品來定義義烏的商品范圍已經不全面了,應該說,在義烏能夠以低價位買到所有生活、生產用的商品。由於義烏的價格便宜,所以人們寧可用「小商品」作為義烏經營所有商品的總稱。
打造規范化市場
短短的十幾年,義烏就從做「雞毛換紅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發展到了目前的「華夏第一市」。據統計,2001年義烏商品市場成交額高達211.97億元,商品成交額已經連續11年位居全國十大集貿市場榜首。
2001年義烏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小商品博覽會。商博會規模空前,外向度明顯提高,26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占總展位的20%。國內30個省(市、區)和境外的共有1026家企業參展,成交額達43.7億元。比上屆增長13.3%。
目前,義烏「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工業產業發展格局初步構築形成。在改革開放之初,他們就敢為人先,提出了允許長途販運和允許發展一些小商品市場等「四個允許」,冒著風險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原始積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義烏人又一次抓住機遇,提出了「引工經商」這么一個重大戰略,把原始積累的商業資本迅速轉化為工業資本。當我國加入WTO以後,義烏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的商貿名城,擴大經濟的外向度,在連續七年舉辦中國小商品博覽會的基礎上,今年他們又將舉辦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從而實現市場貿易與國際接軌。
義烏小商品市場有幾大優勢,一是規模優勢。義烏小商品市場總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經營商位4.5萬個,經營人員10萬多人。全市還有各類專業市場10多個、專業街30多條。2002年10月,新建造的現代化的「福田市場」即將投入使用,使得小商品市場的規模擴大了一倍。二是商品優勢。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經營品種類齊全,匯集了2 8個大類近32萬種商品。這些商品價廉物美,90%以上外銷全國及世界各地。三是網路優勢。義烏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立了30多個分市場;在南非、烏克蘭等國家設立了5個分市場;12萬義烏經商大軍,其中5萬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在全國經商者30000多人。四是管理優勢。經過20多年的實踐,市場形成了一套管理規范的管理體系,營造了公平競爭、守法經營、秩序井然的經商環境。
以商促工 工商聯動
義烏經濟具有強大的生機和活力的重要原因是民營經濟。義烏企業99%為非公有制企業。義烏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立足於民,大力發展民本經濟,藏富於民間,為地方發展留足了後勁。
2001年,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226億元,其中居民存款108億元。義烏去年投入城市建設80多億元,政府投入僅為7億元,其餘都是民間投資。
十年前,義烏結合地方特點實施了「以商促工、工商聯動」策略,引導商業富餘資本投向工業領域,依託小商品市場,形成有特色的民營企業,大力發展小商品加工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初步形成了「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改善了義烏沒有地方工業的狀況。義烏在發展民營企業方面,走在了前面。
幾年來,義烏形成了「布局合理、梯度開發、優勢互補、整體推進」的工業園區開發格局。全市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近60平方公里,已經和正在開發建設的20平方公里已初具規模。
目前,義烏已培育了襯衫、五金、飾品、工藝品、拉鏈、毛紡、針織襪業、彩印包裝等優勢行業和產品,涌現了「浪沙」襪業、「新光飾品」、「年年紅」紅木傢具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現在,義烏市場經營的商品中,地方產品已佔2/3,有力地支撐了市場的持續繁榮。
義烏人的「無競爭藝術」
有一位批發商在中國小商品城日用品市場賣的是比針頭線腦還微不足道的牙簽。在這寸土寸金的市場中賣牙簽也能賺錢?攤主的回答讓我吃驚:別看這個只有立錐之地的小櫃台,每批發銷售牙簽10噸左右,也就是1億根左右,按100根毛利1分錢計算,每天獲利1萬元。
做小生意賺大錢,這是義烏商人最成功的「生意經」。憑借這種經營策略,這個上個世紀80年代初靠走南闖北的個體戶帶動起來的集貿市場,如今容納了3.5萬個經營戶。同類同品牌同質量的商品,這里的批零價僅為一般商場零售價格的1/3,甚至更低,義烏的商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尋求「無競爭空間」。
在所有環節上千方百計降低成本,並且靠良好的信譽吸引「回頭客」, 在競爭激烈的商戰中讓「薄利」與「多銷」良性互動,這是義烏小商品市場做大的關鍵。
義烏商人的「生意經」所追求的「無競爭藝術」,不是與競爭對手進行「肉搏戰」,而是發掘自己的優勢,做一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事情!
Ⅱ 義烏簡單介紹
■基本信息
位於中國浙江省中部。義烏市目前實有人口已經達180萬。漢族為主,有回族、苗族、彝族、壯族、土家族、佤族、畲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等23個少數民族。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置烏傷縣,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621)於烏傷置綢州,六年分設烏孝、華川兩縣,七年廢綢州,合兩縣稱義烏縣。1988年5月撤縣設市。金屬資源有鈾、鐵、銅、鉛鋅、錳。非金屬資源有螢石、煤、石墨、大理石、耐火粘土等。動物資源有穿山甲、江豬、靈貓、獐等。植物資源有花櫚木、浙江楠、含笑等。中草葯材有白術、丹參、桔梗等。土特產品有火腿、南蜜棗、紅雞毛等。名勝古跡有秦顏孝子墓、晉郭璞所造水井、雙林寺、駱家塘遺址、宋宗澤先祖墓、赤岸馮孝祠等。
行政區劃:佛堂鎮 義亭鎮 上溪鎮 大陳鎮 蘇溪鎮 赤岸鎮 稠城街道辦事處 稠江街道辦事處 北苑街道辦事處 江東街道辦事處 後宅街道辦事處 城西街道辦事處 廿三里街道辦事處
郵政編碼: 322000 區號: 0579
2007年,義烏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地理位置
義烏地處浙江省中部,位於金衢盆地東部,東經119度49分至120度17分,北緯29度02分13秒至29度33分40秒,浙江省地理中心地處境內。東鄰東陽,南界永康、武義,西連金華、蘭溪,北接諸暨、浦江。至省會杭州百餘里。市境東、南、北三面群山環抱,南北長58.15公里,東西寬44.41公里,境內有中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土壤類型多樣,光熱資源豐富。
義烏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9.3℃,一月份最低,為4.2℃。年平均無霜期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1600毫米之間。
義烏位於西太平洋沿岸前居中位置,南接廣東、福建,西接腹地,東靠中國最大城市上海,面對太平洋黃金通道。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目前已形成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為主幹的交通網路。義烏是目前全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形成發展
今天的義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這個地方原來很窮,農業自然條件不好,很多農民只好外出經商,搖撥浪鼓賣糖。義烏政府在當地老百姓生存都困難的情況下,在很多地方都在驅趕『馬路市場』的時候,只能考慮接納他們使之能夠生存下來。不敢說義烏市領導有先見之名,當時只是出於一種本能:為了扶持農民,為了發展經濟。」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副校長、浙江行政學院副院長馬力宏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的確,正如馬院長所言,今天的義烏是波浪鼓裡搖出來的,雖然義烏領導沒有先見之明,但義烏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義烏人敢為天下先。
上世紀80年代初,義烏在全國率先放寬個體戶工商登記,允許農民經商,允許開放城鄉市場。放開手腳經商的農民如魚得水,紛紛加入經商隊伍。這期間,部分經營戶通過經商初步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買進機器辦起加工廠,形成了「前店後廠」工商一體的家庭經營模式。
■草根經濟
義烏政府的慷慨接納使當地老百姓的生存條件改善了,從政府角度講,稅收增加了,城市發展就更有底氣了。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市場一經形成,流通量大了之後,商人們就蜂擁而至。一時間,金華、永康等地方的小商品都集中到了義烏,義烏市場逐漸強大,最終形成了一個集散中心,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赫赫有名。
市場的雖然形成了,也使義烏人擺脫了貧困,但沒有真正的富裕起來,在當時,一箱工藝品的批發利潤僅有一二十元。所以義烏的企業便接踵而至。
起初,義烏的商品主要來自廣州、寧波和溫州等地方,只有及少部分是當地加工製造的,然而當時的製造業有著相當高的利潤,而義烏只是為這些地方服務罷了。這也導致了一些經銷商心裡產生了不平衡,於是,他們摸著石頭辦起了自己的企業(通過經商已取得小部分資本)。但是在義烏的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義烏的企業主主要是農民出生,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只知道什麼好賣生產什麼,對於企業根本就沒有什麼規劃,更談不上什麼科學管理,所僱傭的工人也是來自江西、安徽和湖南等地的農民工,生產的都是一些手工藝品和一些簡易的日用品,這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昨天生產的襪子不受顧客的歡迎明天換一個款式,明天不好賣,後天再換,直到顧客滿意為止;而顧客一旦滿意就大量投入生產,同時開發新的款式,老款式降價 久而久之,很多企業都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品牌產品。這也就是後來被中央電視台稱為「草根經濟」的義烏模式企業。
■政府作用
人們所贊譽的「義烏模式」背後其實市場是義烏經濟的命脈,也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大引擎。在推進市場取向改革的同時,義烏市政府始終牢牢把握市場資源和物流場站兩大資源的調控權。從馬路市場到中國小商品城成功上市,從市場規劃到市場建設,從行業布局到市場管理,從市場硬體提升到市場功能提升等等,政府都會傾全力來組織、實施好,始終牢牢把握住對市場資源的調控權。同時,物流場站作為市場最重要的一個配套設施,他們始終堅持政府投資建設,然後以最低廉、最合理的價格租給貨運公司經營的運作模式,努力保持低成本競爭優勢。是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在牢牢把握著市場資源,最終形成「有形的手」與市場「無形的手」有機地結合。
義烏政府的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興商建市,促進產業聯動,力求在創新民營經濟發展路徑上有所作為。縣域經濟,作為典型的基層經濟,其實質是「微觀主體」的經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政府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讓「微觀主體」活力競相迸發;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調控和服務作用,致力創新獨特的發展路徑,使民營經濟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是堅持開拓創新,切實轉變職能,力求在提升民營經濟發展層次上有所作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民營經濟的先發性體制機制優勢正在弱化,迫切需要提升發展層次,進一步增強區域民營經濟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堅持依法行政,規范和諧發展,力求在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上有所作為。任何環境的創造,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打造良好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政府和企業都要承擔責任,只有「政企共努力」,才能「著力優環境」。
■商品市場
義烏市場經過20餘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作為全國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大市場、大流通、大網路的格局。
1、義烏市場是全國小商品物流、信息流中心
義烏市區擁有市場總面積70多萬平方米,經營攤位3.5萬個,其中主體市場「中國小商品城」營業面積50多萬平方米,商位2.7萬個。市場經營人員7萬餘人,日均客商流量16萬。市場匯聚了28大類10萬余種商品,日貨物吞吐量3000多噸。
義烏在小商品的信息網路建設方面卓有成效,藉助傳統媒體和INTERNET下的對外信息交流和合作日益廣泛,初步確立全國小商品的信息中心地位。
2、義烏是全國最齊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
義烏由於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和流通優勢,義烏市場承接著長江、珠江三角洲的輻射,再加上東南沿海人才、技術、資金的綜合優勢,其小商品代表著國內較高的水準,引領著中國小商品的潮流。從1995年開始舉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小商品博覽會因而成為全國小商品展示的大舞台,市場也被稱作「永不落幕的小商品博覽會」。2000年,第六屆博覽會有來自世界 25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3個省市近1300家企業參展,成交額達38.56億元,以其鮮明的大市場特色和巨大的展覽效應,初步確立了全國知名展會地位,並開始向國際性展會邁進。
3、義烏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義烏市場知名度、外向度近年明顯提高,市場商品質量、檔次不斷提升,市場經營手段和交易方式不斷創新,向外推介力度明顯加大,小商品出口勢頭強勁,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義烏市場目前匯聚了國內外4000餘家知名企業在此設立總經銷,總代理,有1000多家國外企業及貿易機構在義烏設立辦事處,每天在義烏采購小商品的外商2000餘人。商品出口到122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出口商品交貨值為80億元人民幣。
4、義烏是全國的市場中心
義烏市場的輻射力大。義烏已經逐步建立了國內外分支物流網路。在國內的甘肅蘭州、北京通州、青海西寧、四川、遼寧、廣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場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在國外的烏克蘭、南非、澳洲、巴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場。總數約為30餘座。義烏已經成為這些市場的中心支撐點。
5、義烏市場主要貿易區和商品種類
義烏市場群由10個專業市場和30多條貿易街區組成。其中的主要商品大類有:
器材類:鍾表、電子、家用電器、照相器材
工藝類:各類工藝品、飾品、玩具、文具及辦公用品、體育用品
日用類:日用百貨、五金、皮具箱包、化妝品、雨具、塑料製品
針織服裝類:襯衫、時裝、內衣、襪類、鞋帽
食品類:各類食品、酒類、飲料
6、義烏的八大優勢行業:
義烏已經形成以下八大行業具有區域特色的塊狀經濟:服裝、針織、飾品、拉鏈、玩具、五金、印刷、毛紡。
■商機無限
在中國,義烏在小商品流通中起著「承東接西」、「接軌國際」的輻射帶動作用;在世界范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分工的日益形成,義烏的小商品貿易作為傳統產業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
義烏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城市,義烏人勤勞好客,凡是到過義烏這個「商品之都」的人都深深體會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義烏市場商品之豐富,價格之便宜,質量之穩定,競爭之激烈,將大大超出你們的想像,同時更會激起你們對義烏濃厚的興趣,並將被義烏深深地吸引。在這樣一個商機無限的城市和貿易環境里,如果你們身臨其境,更多的財富不是夢想。
Ⅲ 義烏是怎麼發展成國際小商品中心的地理位置好像沒有優勢
這個問題有點難 首先,義烏人多地少,導致這里的居民以買賣為生,這點成就了義烏國際商貿城的主題。 其次,改革開放初期,義烏政府的領導人做出的明智決策,搞市場,發展經濟,給義烏創造了有利的時機。 再次,義烏國際商貿城把市場經濟和會展經濟結合起來,二種模式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然後,義烏國際商貿城的獨特的對商位產權的控制,對攤位炒作的管理,對市場景氣程度的調控 還有,義烏市政府對小商品城的大力支持 還有,義烏聚集了全國,全世界的商人,商品,他們在義烏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資產,他們在這里安家落戶。 還有義烏金融機構對市場的支持和依靠 市場的成敗,商人和商品是最重要的 其次才是一流的硬體設施以及先進的管理制度
Ⅳ 義烏為什麼發展這么快
義烏發展三部曲
浙江義烏有「世界最大的襪廠,國內最大的易拉罐生產企業、圓珠筆芯生產企業、清潔球生產企業坐落其間;佔世界總量40%的電子鍾表,佔全國總量70%的飾品、40%的拉鏈、35%的襪子在這里生產,去年市場成交額248.3億元,產品輻射200多個國家……」。現在的義烏是建立在小商品大市場上的一座城市,這是義烏從一個縣發展成一個市的本錢,也是一個令很多地方求之不得的本錢。得錢不易,得賺錢的方法更不易。若能得到賺錢的方法,加上苦幹、巧幹,得錢就是一件易事。於是,探尋義烏的發展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為什麼有的地方經濟發展得又快又好?為什麼有的地方經濟發展總是不盡人意?如果談論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特大城市、大城市、特區城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驗,很多人或許會不以為然,認為他們占據了太多的有利條件而不可學。而如果說浙江義烏、溫州的發展經驗,人們也許就不能說他們也占據了很多有利條件而說不可學。因此,來自義烏、溫州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人們或許就會多一份天然的認同感,因為他們的經驗來自鄉土,來自於自己的發明創造,有別於特大城市、大城市、特區城市,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經開始領先於以前的所謂特大城市、大城市、特區城市了。這一點,只要看看有些城市只是一味地向中央要特殊政策就可以知道了。
發明是最難的,因為它不曾有過。在發明剛剛出來時,發明往往不被人接受,往往要等到它具有說服力時,人們才願意接受。而一個人要去學習別人的發明,還必須要放下身段才行,盡管它曾和我們一樣的土氣,甚至當時還不如我們呢。學習相對於發明是比較容易的事,因為學習的發明已經存在,並已被人揭示出來。然而要學習後能運用卻又有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不象照搬在自然科學和工程上那樣自然而然,照搬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卻不能的,因為這里有民情、縣情、市情不同的問題,如義烏向溫州學習就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照搬,而是結合了自己的特點進行了再創造。所以,因地制宜地改進前人的發明是要費一番腦筋的,也是要擔一些風險的,但畢竟還是要比前人的發明容易得多。這就是後來者容易居上的道理。
溫州的發展經驗已經概括在溫州模式中,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了。義烏的發展經驗卻因溫州模式的名氣過大而被許多人忽略了,以為完全和溫州一樣,事實上是有差異的。義烏的發展模式的確是溫州模式的復制,「義烏當代發展史載明,義烏人起初向溫州學習興辦民間市場的經驗,並與自身歷史悠久的『糖換雞毛』傳統做法結合起來,辦起了小商品批發市場。」除了義烏人民知道溫州模式的秘訣,義烏市政府有沒有貢獻?有貢獻,又有哪些貢獻呢?因為人們知道溫州模式中溫州市政府的「無為」做法,就往往會先入為主地產生義烏市政府在義烏市發展市場經濟中也是「無為」做法的聯想。其實,來自義烏的經驗表明,義烏有別於溫州發展市場經濟的地方恰好是政府的「有為」,而不是「無為」。這就是義烏有溫州可作參考的有利之處,也是義烏因地制宜加以改進的結果。這也正是義烏發展市場經濟經驗於各地可資借鑒之處。
那麼,遠離大城市、工商業發達城市的地方城市究竟如何搞市場經濟,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地方城市如何搞市場經濟?地方政府在發展市場經濟中應該如何發揮作用?來自浙江義烏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作出了初步的回答,那就是地方政府在發展市場經濟中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即把市場經濟的一般做法和民情、縣情、市情充分地結合起來,不因小而不為,不因土怕人笑而不做,不因向人學習而可恥,從而形成了義烏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這一經驗可以歸納為義烏市發展市場經濟三部曲。
第一部曲:
政府主導建設、開放市場, 激勵人民搞市場經濟。
1984年,「義烏縣委卻做出決定:對外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允許農民進城經商,允許長途販運,允許城市市場開放,允許多渠道競爭』,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發展由此而一發不可收拾。」這正是政府順應人民的要求,主導建設、開放市場,激勵人民搞市場經濟,經濟發展一發而不可收拾的真實寫照。二十年後的今天,人們讀到這些很可能不以為然,因為這些都是常態,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不過中國很大,各地自然、人文差異很大,發展階段差異很大,對於處於發展市場經濟起步階段的地方仍具有對號入座的意義;對處於已有一些發展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對各地來說,重要的是要看到建設、開放市場起步時的艱難,要看到地方政府正面倡導的積極意義,要看到這背後是順應民情、縣情、市情、省情,要看到引導人民走一條正確、可行道路的艱難。不然的話,經過二十年的馬拉松下來,義烏為什麼就脫穎而出了,而不是你所在的地方呢?這至少進一步說明當時義烏縣委(政府)知道對外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方向是正確的。因為這是對人民有利的,是有利於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
第二部曲:
政府調控市場資源,確保了建設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場。
「義烏市場經濟的象徵——小商品市場的產權卻始終牢牢掌握在政府控股的國有企業手中。」「義烏小商品市場最佳攤位每5年使用權的實際含金量可高達100萬元,而義烏市政府卻有能力把價格定在5萬元,有效控制了盲目的高價炒作,從而不使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市場活水被擋在過高的門檻之外。」地方政府調控了市場資源,就可以大量引進外來的交易對象,就可較快、較穩地確保建設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場。在這里,引進外來交易對象是關鍵,因為這樣就引進了地緣關系,就可以快速建構商業社會存在的基礎——地緣社會,從而有利於形成建立商業社會所需的契約社會,這對鄉土社區邁進市場經濟是最重要的一步,於是就可以比較快速地復制溫州模式。可惜,知道這一點的地方政府不多,知道這一點而又能做到的地方政府更不多,否則,義烏市場經濟的象徵——小商品市場就不可能這么快、這么容易地做到今天這種水平和規模,因為那樣義烏就會面臨更多的競爭者。很多地方政府喜歡大工程、大項目、大機器、高科技,喜歡顯眼、能讓人記住的政績工程,不喜歡小商品;喜歡大商場、超市、購物中心,不喜歡小商品市場。一句話,喜歡能和世界接軌的東西,而不喜歡有點土氣的東西。結果卻是發展程度與義烏的差距在與日俱增。這難道不值得人們深思嗎?
第三部曲:
政府主導市場公平和公正,確保了做大市場。
「物流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主動脈』,當義烏小商品交易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義烏市委、市政府及時地將各大聯合托運物流場站收歸政府管理:經營的是個體私營業主,但場站設施的產權很清晰——政府所有,從而防止了不少地方發生的經營者為『搶碼頭、佔地盤』而動輒『刀光劍影』的現象。」政府主導市場公平和公正,是防止市場壟斷的有效途徑,也是其責任,從而確保了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義烏市政府得市場經濟的精妙。而這正是被很多地方政府所忽略了的地方,因為他們喜歡大企業集團,既顯眼,又好管,還省事。這也正好解釋了沒有大企業集團的溫州、義烏市場經濟搞得比其它有大企業集團的地方好。一般人們以為,小商品市場出現壟斷巨頭是不太可能的事,因為小商品市場是完全競爭型的市場,而沒有想到物流場站等這些最不起眼的地方十分容易出現壟斷,一旦這種壟斷形成,小商品市場就會走向消亡。可見義烏市政府對小商品市場的愛護,明白市場經濟對義烏市經濟的發展、人民的富裕的巨大作用。要做大市場,反壟斷是必然要做的事。反壟斷必然要和市場的公平、公正聯系在一起,否則,人們就會選擇離開。
義烏市政府發展市場經濟三部曲的經驗,清晰地展示了當地政府在領導人民搞市場經濟中復制溫州模式時應該和可以發揮的主導作用。這是十分值得全國各地政府在發展市場經濟中參考的一個好案例。同時,各地也要在自己的學習、實踐中創造並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案例出來,供別人學習借鑒。這樣一來,全國各地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不就更多了嗎?供各地取長補短的經驗多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就更容易了嗎?
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溫州、義烏的經驗表明,以商帶工是正確的道路,這樣才不會受制於人,才能掌握適應市場變化的主動權,才能實現市場和產業的主動升級。從長遠來看,一個地方指望受惠於大城市、或外資是不牢靠的,往往在應對市場變化中處於被動地位。從小商品起步,容易讓人在發展市場經濟中迅速學會游泳,這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市場經濟就是人人參與。人們在參與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就會根據自己的特長來參與,從而就會創造出更大的市場、更多的產業來,這是事半功倍的事。也許有人不同意,但溫州、義烏活生生的發展過程就擺在人們的面前,人們可以到那裡去看、去聽。
義烏從一個縣到一個市的城市化經歷,全靠義烏小商品市場。可以說,義烏小商品市場成就了義烏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是義烏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根本動力,從而使得義烏市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分別從1978年的3萬人、8%上升到2001年的43萬人、55%。義烏的城市化又推動了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提高了小商品市場的規模和水平,成為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場,從而吸引了更多的外商到義烏來經商辦工業,以至於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是義烏人在世界的名片,這是何等的驕傲和自豪啊!
然而更實在的卻是義烏人從義烏富裕後城市化的提速已得到或將要得到的實惠,如「近年來,市裡每年都要投入上百億元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已安排重點工程73項,計劃總投資250億元,中心城區的環境和城市道路狀況將進一步改善。在浙江省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的基礎上,義烏開展生態市建設活動,已落實綠化任務1100公頃,新啟動污水處理廠4座。嚴格限制和治理污染企業,採用遠程監控系統對企業的排污情況進行24小時跟蹤監測,力爭年內達到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標准。」如「2003年,義烏制訂並實施了全國第一個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計劃花7至15年時間,將現有的800個農村整合改造為290個社區,以集中布局實現集約發展,統籌城鄉,讓居民共享現代文明。」這時,人們或許就不會再小看小商大市場了,也不會嫌小商市場開始時的「土氣」了,反而會看成是創業時的光榮了。
Ⅳ 義烏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何能成為中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義務相較於別的小商品基地有屬於自己的優勢,首先就是售賣的東西種類齊全,其次是交通便利物流發達,而且對世界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3.對世界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義務小商品市場的發展比較先進,而且會展發展的比較早。義務小商品市場的梅湖會展中心是鼎鼎有名的,每年在那裡都會開二十多個會展,每個會展的成交額也不少。
Ⅵ 金華和義烏要建成金義大都市是真的嗎
近日浙江省政府對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初稿進行評審,用金華—義烏都市區來代替原來的以金華為內核的浙中城市群。此次規劃忽視了永康,東陽,蘭溪等城市在浙中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浙江省對義烏的重視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繼義烏第二次被省里單獨擴權後又一次對義烏的重視。義烏在金華市各縣市中的地位又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金華地區的資源配置進一步朝著有利於義烏的方向發展,其他各縣市的影響力進一步下降。在浙江省中西部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不希望看到用犧牲金華其他各縣市利益來突出義烏。浙江省里這樣做也許是希望通過對義烏的擴權,對義烏的支持來推動浙江省中西部的發展。但問題是義烏真的能如浙江省里所願能帶動浙江省中西部發展嗎?浙江省中西部發展義烏能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嗎?
一,從義烏的經濟輻射力和帶動力來看,周邊縣市與義烏的經濟結構根本是自成體系,各自發展。各縣市的主要經濟結構與義烏市場沒有任何聯系。如金華的建材,汽摩配,醫葯。永康的五金,汽摩配武義的五金,汽摩配。東陽的建築,醫葯。蘭溪的重化工,建材,醫葯。浦江的水晶,掛鎖等。周邊幾乎沒有一個縣市的主要產業受義烏的輻射和帶動。義烏市場給周邊縣市的最大好處是周邊縣市人可以從義烏市場賺取一點可憐的加工費,這也是義烏對周邊縣市的最大輻射。但義烏市場對周邊縣市還有其最不利的一面,就是義烏市場強大的市場效應使周邊縣市的一部分稅收和財富通過義烏市場流入義烏,反而對周邊縣市的發展造成不利,最後是富了義烏,窮了周邊縣市。這也是義烏市場的一個致命缺點。相反從經濟輻射力來看,永康的經濟輻射力要遠遠強於義烏,它有全國最大的五金市場和五金製造基地。武義,麗水的縉雲都受其輻射影響,五金產業成為其主要產業。而且它還和金華市區經濟緊密聯系,汽摩配產業成了兩地共同發展的行業,而且不斷發展壯大。
二,義烏經濟強嗎?從GDP的絕對值來看,義烏的經濟總量確實略高於金華其他各縣市,約占金華全市的1/3。從人均GDP來看,義烏有100多萬外來勞動力和68萬本地人口,總數約占金華全市460多萬人口的1/3強。因此,義烏的人均GDP不會高於金華全市的人均GDP。
三,從人口規模上看,義烏僅有68萬本地人口,雖然其有100多萬外來人口,但義烏是個市場大市,市場的特點決定了其人口流動性很強,外來人口更新換代速度很快。因此決定了義烏在建設浙中城市群的過程中不應該在其他各縣市中處於主導地位。
四,義烏是市場大市,近年來其國際貿易十分活躍,但其對外貿易的商品都是勞動密集型的廉價商品。雖然外商有8000多人常住義烏,但大部分外商都是巴基斯坦等中東國家和非洲國家等第三世界國家,采購一些廉價的商品,價格是其考慮的最主要因素。歐美外商不多,因此與國際性商貿名城還有很大的距離。
五,由於義烏的第二次擴權,義烏的權力遠遠大於金華其他各縣市的權力,因此在資源配置和各要素配置方面,義烏受到了很多重點照顧。因為資源是有限的,照顧了義烏,其他縣市就要相對減少。在金華全市范圍內,義烏受到政策支持的力度遠遠大於金華個縣市,甚至金華市區。在有些方面,義烏對金華其他各縣市的發展就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如永康是全國最大的五金市場和五金製造基地,其五金市場有其強大的五金產業支撐。但義烏也辦起了五金市場,舉辦五金博覽會,同永康爭市場,搶客源,影響了永康五金市場的發展壯大。近年來,由於受到義烏市場擠出效應的影響,義烏近鄰東陽經濟發展速度不是很好,為了接軌義烏,借力發展,東陽提出了商貿新市戰略,建設世界商貿城,但義烏為了確保其市場大市地位,卻對其一直動作不斷,先是認定其是非法廣告,然後在報紙上進行不斷的攻擊,最後是加快上馬三期建設,不給東陽以商貿發展空間。
義烏以其發展受到金華的嚴重阻礙為借口,不斷要求擴權,另一方面其行為也嚴重阻礙了金華各縣市的發展,在義烏的不斷努力下,義烏成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典型,終於成了全浙江省唯一也是全國唯一權力最大的縣。而永康雖然其經濟輻射力遠遠強於義烏,但卻沒有義烏幸運。
現在義烏不但是權力最大的縣,而且在金華市裡的影響力也最大。現在的金華市長,市委宣傳部長,人大常務副主任都是義烏人,現在的義烏在金華各縣市中處於最有利的地位。這樣金華各縣市在經濟發展方面就處在了不公平競爭的局面。在資源配置和要素配置方面更會朝著有利於義烏方向發展。
在浙江省中西部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強烈呼籲浙江省政府不但要重視義烏,也要重視永康,東陽,蘭溪的地位。拋棄金華--義烏的提法,代之以金華大都市區或以金華為中心的浙中城市群,重視金華每個縣市的作用,而不單單是義烏。要讓金華每各縣市都有公平發展權,這樣金華各縣市的發展才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浙江省第四極金華大都市區或以金華為中心的浙中城市群才會真正確立,並帶動衢州,麗水的發展,實現浙江中西部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