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秦皇島榮獲2021年世界無煙日獎,這個城市為何能獲此殊榮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消息,秦皇島市政府正式獲得了2021“世界無煙日獎”。這個獎的分量可不低,畢竟是世衛組織發布的,全世界有很多城市參與。而秦皇島之所以能拿獎,主要是本地的控制吸煙做得好。
據悉,秦皇島早在2019年的時候,就通過了《秦皇島市控制吸煙辦法》(簡稱《控煙辦法》),有明確規定部分場合不允許吸煙。與此同時,中國的第一個無煙海灘出現,為各地的海灘城市做好了表率。而秦皇島最成功的地方,不僅僅是市區做得好,他們在小城市、村莊也有控煙規劃。
3、吸煙有害健康“吸煙有害健康”,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可是想要做到“不吸煙”,非常難。當然,也不是不允許吸煙,畢竟香煙在我國也有著重要的經濟地位。不過我們在吸煙的時候,要考慮到周邊的人。不能夠以自己吸煙為目的,而導致旁人吸入二手煙。
現在我們國家所作的控煙,就是針對不禮貌的隨地吸煙方式。要知道二手煙的危害,甚至還高於一手煙,很多孩子、孕婦、老人,都有可能因此而導致健康受損。
Ⅱ 中國四個環保城市
截至目前,我國共命名47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和3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區,並且在山東和江蘇兩省出現了威海模範城市群、蘇州模範城市群和常州模範城市群。
這47個城市和3個城區分別是張家港、大連、深圳、廈門、威海、珠海、煙台、中山、崑山 、萊州、榮成、海口、汕頭、蘇州、天津市大港區、上海市閔行區、青島、江陰、大慶、文登、寧波、杭州、常熟、太倉、招遠、惠州、紹興、乳山、海門、長春、揚州、膠州、吳江、南京、東營、綿陽、無錫、金壇、溧陽、福州、鎮江、常州、沈陽、克拉瑪依、庫爾勒、江門、重慶市渝北區、成都、富陽、寶雞。
值得一提的是,在獲得稱號的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一半以上是大城市,小城市佔近2/5,地級市和縣級市居多。
Ⅲ 中國有哪些城市是國際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2010年 5個 臨沂市、宜昌市、 臨安市、 淮安市、 佛山市
2007年 4個 廣州市、 壽光市、 泰州市、 義烏市
2006年 12個 天津市、馬鞍山市、廊坊市、上海市浦東新區、重慶市北碚區、南通市、湖州市、肇慶市、泉州市、宜興市、即墨市、平度市
2005年 9個 日照市、成都市、富陽市、寶雞市、桂林市、膠南市、萊西市、蓬萊市、濰坊市
2004年 12個 綿陽市、無錫市、金壇市、溧陽市、福州市、鎮江市、常州市、沈陽市、克拉瑪依市、庫爾勒市、江門市、重慶市渝北區
2003年 3個 吳江市、南京市、東營市
2002年 8個 惠州市、招遠市、紹興市、乳山市、海門市、長春市、揚州市、膠州市
2001年 4個 杭州市、寧波市、常熟市、太倉市
2000年 4個 青島市、江陰市、大慶市、文登市
1999年 5個 海口市、汕頭市、蘇州市、天津市大港區、上海市閔行區
1998年 5個 崑山市、煙台市、萊州市、榮成市、中山市
1997年 6個 張家港市、深圳市、大連市、珠海市、廈門市、威海市
Ⅳ 中國前十大環境城市排名
環境城市綜合考慮因素較多,重點以旅遊環境為主進行推薦(各具特色,排名不分先後):
大連
大連市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遼闊的東北平原。是東北、華北、華東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門戶,是重要的港口、貿易、工業、旅遊城市。區內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個地形為北高南低,北寬南窄;地勢由中央軸部向東南和西北兩側的黃、渤海傾斜,面向黃海一側長而緩。 大連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全中國名列前茅,空氣質量非常好,街道干凈,瀕臨海洋,是非常理想的居住地。
煙台
煙台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依山傍海,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東連威海,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 2005年10月3日,煙台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獎牌。當年世界上共有六個項目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煙台是中國唯一的獲獎城市。這是煙台市繼2003年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5年獲中國人居環境獎之後,在人居領域獲得的又一大獎。
連雲港
古典名著《西遊記》描寫的花果山下,有一座「煙霞散彩,日月耀光」的海港山城——這就是如今的連雲港市。連雲港素有「淮口巨鎮」之稱,作為「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和中國沿海開放城市,已被中國政府確定為華東地區新興的港口城市。連雲港市漫長、寬闊、幽靜的海岸,是避暑、療養的勝地。海浴、楫舟、散步、垂釣,無一不宜。這里文物古跡豐富,自然風光優美,具「海、古、神、幽、奇、泉」六大旅遊特色。
蘇州
蘇州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東鄰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境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被譽為「人間天堂」。 蘇州是江南水鄉古鎮的典範,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有崑山的周庄、錦溪,吳中的木瀆、甪直,吳江的同里。這些古鎮完整地、大量地保留著明、清兩代的古宅,保持著原有的古樸風貌、水鄉特色、民俗風情和田園風光。
北海
北海位於廣西省南部,緊靠北部灣,三面環海,有潿洲、斜陽兩個海島,轄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和合浦縣3區1縣,是一個花園式港口城市。 北海最大的特點就是突出一個「海」字,海水、海灘、海島、海鮮、海洋珍品、海洋運動、海洋文化都是北海的寶貴資源。北海銀灘因「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而被譽為「中國第一灘」。
三亞
三亞市地處海南省的最南端,四季如夏,鮮花盛開。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環境極為獨特,山、海、河三種自然美景集中一地,構成了三亞市特有的自然景觀。最適宜休閑度假。城市環境優美,海藍沙白、浪平風輕,來到這里,你可以看雲、觀海,在沙灘上悠閑地休息。
海口
處於熱帶濱海,熱帶資源呈現多樣性,富於海濱自然特色風光景觀。既是熱帶濱海城市,又是自然風光旅遊城市,自然美是熱帶濱海城市主要的美學特徵,清澈透明的海水,明媚的陽光,潔靜新鮮的空氣所構成的宜人環境,還有海天一色的景色構成熱帶濱海城市自然美的基調,給人最佳的美學享受。同時具有社會美的特徵,濱海的陽光浴、海水浴及各類水上活動比一般城市的游覽活動更具有社會生活的集群性,更具吸引力和藝術美的特徵,這一特徵通過建築藝術、園林藝術、雕塑小品、工藝美術裝飾來體現。
珠海
珠海市位於中國廣東省南部,是一座著名的花園式海濱城市,東與香港水域相連,南與澳門陸地相接,為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珠海市現轄香州區、斗門區、金灣區,陸海總面積7660平方公里,其中海岸線長達690公里,擁有146個海島,有「百島之市」的美稱。 珠海市依山傍海,氣候溫和,風景秀麗,交通便利,設施完備,投資環境完善,是國家級的「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和「旅遊城」。
湛江
湛江陸地大部分由半島和島嶼組成,地勢北高南低。海岸線綿長,港灣密布,港口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位於雷州半島東北部的湛江港,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其條件之優越,堪與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相媲美,可發展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大港口。這是湛江最重要的優勢資源。
桂林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氣候條件十分優越。人均綠地面積6.13平方米,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Ⅳ 揚州這個城市獲得過什麼獎項我只知道全國人居環境獎!
揚州於2003年11月21日順利通過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考核,達到了建設部《國家園林城市標准》。因而在這次會議上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2004年1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揚州喜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揚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城市、全國信息化建設試點城市。
Ⅵ 哪一年,珠海獲得了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1998年。 1998年7月27日,聯合國人類居住中心發表新聞公報,中國珠海獲得該年度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珠海憑借城市整體環境改善的巨大成就,不僅從全世界450多個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而且在十多個獲獎城市中名列榜首。珠海從建市之初,便一直堅持環境優先、科學發展的戰略,先後獲得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Ⅶ 2022年中國環保最好的城市
首先城市環境保護包括如下幾點:
1、保持城市公共區域衛生,包括社區、街道、市場等。
2、保證市內的暫存垃圾能夠及時清理,及時外運。
3、城市垃圾外運後能夠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4、工業園區各類事故處理有預案、及相應的處理措施。
5、保護城市地下水不受污染。
6、對城市空氣質量進行及時監測。
所以看環保問題,以上六點至關重要。2022年中國環保最好的城市是海口。根據我國環境保護部公布的相關資料顯示,海口的空氣質量在74個考核城市蟬聯第一連續五年,而這里藍天白雲的美景也要歸功於這里優質的空氣質量,海口從2018年開始就大力開展道路建築工地的揚塵污染防治工作、積極推廣新能源的工作,堅持做好藍天保衛戰,中國最著名的十段海岸線之一的東寨港紅樹林就在這座城市美蘭區,有著「綠色氧吧」的美譽。
Ⅷ 中國哪些城市獲得過環境類的獎項的
環境類獎項那麼多,有人居的,衛生的,綠化的等等,基本每隔幾年會評一次,而且還有全國的,省級的,地區級的。。。應該是沒有最高的。。。
Ⅸ 中國獲聯合國最高環保獎是怎麼回事究竟是獎項
中國獲聯合國最高環保獎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什麼獎項?
中國獲聯合國最高環保獎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什麼獎項?央視網消息:當地時間12月5日晚,在肯亞內羅畢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公布了代表聯合國環境領域最高榮譽的地球衛士獎獲獎名單。六個獲獎者中有三個來自中國,其中備受矚目的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集體獲得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
佔地9.3萬公頃的塞罕壩林場由於歷史上的過度採伐,土地日漸貧瘠,北方沙漠的風沙可以肆無忌憚地刮入北京。1962年,數百名務林人開始在這一地區種植樹木。經過三代務林人55年的不懈努力,塞罕壩的森林覆蓋率從11.4%提高到80%。目前,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地區供應1.37億立方米的清潔水,同時釋放545000噸氧氣。塞罕壩林場第一代務林人陳彥嫻在獲獎後表示,塞罕壩的每一棵樹都是人工種植,112萬畝面積的人工林在世界上也屬第一位。三代務林人在把荒地變青山的過程中付出了汗水、青春甚至生命,希望四代、五代和今後的務林人能傳承塞罕壩精神,綠色發展理念,堅守青山綠水,建設更美的中國。
「地球衛士獎」是聯合國系統最具影響力的環境獎項,創立於2004年,每年評選一次,由聯合國環境署頒發給在環境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