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友城現狀如何

國際友城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2022-07-15 04:24:26

Ⅰ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現狀

東盟(也稱亞細安)國家協會是於1967年8月8日於曼谷成立,當時的成員為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過後,汶萊於1984年1月8日加入,越南與柬埔寨於1995年7月28日加入。寮國和緬甸於1999年4月30日加入,合共10個成員國。為加強化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東盟於1992年的峰會中,採納了強化經濟合作關系架構協議,通過消除關稅和非關稅障礙,於2003年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 ( 簡稱AFTA ) ,關稅從0到5%,以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經濟效益,生產力和競爭力。一旦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實,東盟區域將成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因為東盟區域擁有約5億人口,從面積450萬平方公里。在貿易方面,東盟提供龐大的經商機會,在2000年首三季,東盟貿易增加保持強勁的成長趨勢,貿易總額達到5千413乙美元,與1999同期比較,成長了26.5%,其中出口額為2千999乙美元,而進口額為2千4944乙美元。經過多年的發展,東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變得舉足輕重,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
易組織之後,雖然彼此之間帶來競爭,但是在全球化貿易趨勢下,競爭無可避免,只要東盟於中國互相取長補短,都會對東盟,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有利。
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尤其是國際性區域經濟合作的形勢發展,對我們開展對外交往與合作和推動我區的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十分有利。但是,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採取有效措施,擴大對外交往與合作,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揚長避短,提高「走出去」的成效。東盟各國充滿商機,但是「走出去」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我國農業、林業、機械製造、制葯、農副產品加工、采礦、水產養殖等產業具有相對優勢,中小企業有一定基礎。因此,根據東盟各國的產業結構和市場環境,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應以我國的優勢產業和中小企業為主。
發揮友城渠道的作用,為拓展我國與東盟的合作出力,是我們需要努力的工作。
我們應該更好地的學習,不斷增長知識,增加對社會各界各階層的了解,利用植根於廣大民眾之中的各種友好關系,為「走出去」多辦實事。
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我國是進入東盟的前沿;開中國-東盟博覽會,我國是永久舉辦地;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我國也有優勢。
我們應當以承辦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夢想,不失時機採取相應措施,鼓勵大家好好學習,讓國家組織企業盡快「走出去」。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歷史機遇,把我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加入東盟的意義

目前世界上有172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區域經濟—體化和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其安排的內部貨物貿易量佔全球貿易總量的50%以上。通過建立優惠經貿安排尋求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首要政策選擇。中國和東盟只有順應這個潮流趨勢,才能拓展穩定的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增長的新空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利於中國與東盟友好關系的深化和發展,雙邊貿易與投資的進—步擴大,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而增強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的合作與發展,有利於亞洲的和平與穩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為亞洲乃至世界創造新的發展機遇。將給各方帶來多贏局面。
如古戰士
殺了個昏天暗地
若群馬奔騰
嘶鳴蒼穹呼喚著紅日
所有人的心情
被風殘酷地撕裂
可憐的母親
在揚沙浮塵中嚶嚶哭泣

此刻的世界
不再可愛
你我他的心情同樣的悲哀
眼眸里一片綠葉
心中一絲陽光
都將是心跳的渴盼
這妖魔覆雲的情景
禍首何在?
這樣的日子如何不再重來?

求索的目光
苦苦尋找著答案
環保 環保還是環保
那不是嶄新的課題
卻為何是解不開的亂麻
歲月的反思
或許此刻從你我心中浮起
隨意丟棄的片片廢紙
風高月黑時恣意的砍伐
期待愛撫的荒漠
以及無處不在的污水臟河
點點滴滴直到今日
在吶喊與肆虐中引人矚目

既然我們的生存
感恩於自然的給予
相信也會體諒偶然一次的脾氣
人類總是在浪嘯中
辨識著旗語
和諧永遠是與自然相處的主題
那麼 我們究竟該做些什麼呢?
會不會也像雪花般
飄灑飛舞著純潔的愛心
盪滌每一粒塵沙
還天空一片湛藍
讓厚重的情懷
化為憧憬一季春綠的淚滴

參考資料: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6-3-11/1137396.shtml

Ⅱ 商丘市的經濟發展狀況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2006年,徐州在中國200個城市中排名第42位,處於江蘇省北部各城市領先位置。這份報告還顯示徐州在「文化競爭力」、「區位競爭力」、「環境競爭力」等方面排名比較靠前,其中文化競爭力排名全國第10位。有關專家指出,徐州競爭力穩定增強,預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
徐州區位優勢明顯,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科教實力較強,招商引資環境優越,經濟社會發展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在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中,徐州處於東部沿海開發和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連接帶,是長江三角洲與環渤海灣兩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具有顯著的東靠西移、南北對接、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區位戰略特徵。同時,徐州也是江蘇省沿東隴海線產業帶開發建設的重點地區,江蘇省將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建設作為江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正在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速推進,努力把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建設成為江蘇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讓徐州成為沿東隴海線上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戰略優勢的經濟發展「活力之城」。2008年,徐州實現GDP2007.36億元,增長13.5%,人均GDP實現23069元。在中國社科院公布的內地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徐州名列第33位,比2003年前進了17位,與北京、沈陽等15個城市一起被評為綜合競爭力穩步提升的城市。
徐州工業已經基本形成了機械、建材、化工、食品為四大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3家企業名列中國最大500家企業,10家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百強,50餘種產品產量位居中國或江蘇省第一,徐工集團、天寶集團、維維集團是中國同行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徐州傳統服務業起步較早、基礎扎實,現代服務業業態健全、層次較高,金地商都、沃爾瑪、家樂福、金鷹國際、中央百貨、王府井百貨等國內外知名商家紛紛入駐,形成了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門類最全、檔次最高的「商貿中心圈」。
近年來,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蘇省加快蘇北振興和開發建設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有利時機,按照「點線面推進、大項目帶動、城市間協調發展」的思路,著力實施「大工業支撐、大項目帶動、大商貿流通、大城市建設」四大戰略,使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機械、建材、化工、食品為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徐州交通便捷發達,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縱橫交會,已經開工建設的京滬高鐵、徐蘭高鐵和規劃中的京福高鐵在徐州貫通;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在徐州縱橫成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50公里,在中國地級市中位居前列;市區距離 和平橋夜景連雲港國際港口只有200公里,並與高速公路相連,運河及海上運輸均較為便利;徐州觀音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國內20多條航線;魯寧地下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已經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
經過中鐵十局建設者歷時三年的建設,中鐵十局第一個BT項目、徐州市和平路東延工程———徐州和平大橋於08年6月6日上午正式通車。這座跨37股鐵路,也是目前國內跨鐵路最多的大橋,成為徐州連接新老城區的「黃金通道」,和平大橋為徐州第一座高架橋。
公路
全國地級城市罕見的22條主幹、四環線和90條縣鄉公路格局(在所有的地級市只有徐州一個城市)
國道:1、311國道(徐州—西峽)全長:1748公里
2、104國道(北京—福州)全長:2024公里
3、205國道(山海關—廣州)全長:3160公里
4、206國道(煙台—汕頭)全長:2375公里
5、310國道(連雲區—天水)全長:1613公里
高速公路:1:連霍 2:京滬 3:京福 4:徐寧 5:徐濟(建設中)
鐵路
京滬鐵路、隴海鐵路、新長鐵路(哈三鐵路)交點,及在建京滬高鐵,徐蘭高鐵和規劃的京福高鐵交點。徐州通,則全國通」。作為「中國鐵路之咽喉」,南來北往徐州,乘火車極為方便
1:徐州是全國第二大鐵路樞紐
2:徐州站是中國第八大火車站(前七名分別是:1.北京 2.鄭州 3.上海 4.廣州 5.深圳 6.武漢 7.南京)
3:徐州北是中國最高等級編組站(雙向三級六場)之一,全國八個(其分別是徐州北、哈爾濱南、沈陽南、豐台西、石家莊、鄭州北、株洲北、南倉)
4:徐州是中國京滬鐵路的重要中心站點
5:徐州是中國隴海鐵路的重要中心站點
6:新沂是中國哈三鐵路的重要中心站點
7:徐州是中國最高等級高速鐵路京滬線(建設中)中心站點及徐蘭高鐵的東起點(規劃中)
航空
徐州觀音機場簡介紹------是淮海經濟區最大的民用機場。航站樓建築面積為2.3萬平方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高峰小時客流量800人次的需要。飛行區技術等級4D級,擁有全天候航管、導航、氣象、通訊、燈光等配套設施。在全國142個營運機場中,可起降747大型客機以上的空港只有17個,觀音機場就是其中之一排名約12。 觀音機場現已開通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廣州、昆明、海口、成都、大連、太原、廈門 、溫州等城市的航班。
航運
1:徐州京杭大運河港口是全國內河十大港口之一
2:萬寨港是國家級內港
3:邳州港、雙樓港、孟家溝港擔負國家北煤南運的中轉重任!是華東能源的重要集散地,年吞吐能力為2000萬噸
4:徐州城內共有河流213條,其中已定級航道51條,總里程1065.2公里,其中國家級、省級航道各1條
管道運輸
徐州市區內的華東輸油管理局是魯寧石油管道的經由地,管道運輸在徐州境內長128公里!是國家石油命脈組成部分!(管道運輸指通過管道對氣體、液體等的運輸。包括:原油、成品油的管道運輸;天然氣的管道運輸;水的管道運輸;其他管道運輸。) [編輯本段]城市規劃 新城區
●現代化特大城市
●完善老城區建設新中心
●位於主城區東南部的新城區已經啟動建設,新城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起步區10平方公里
●響應江蘇省「三圈、五軸、四個特大城市」的發展戰略布局
●體現「城市化、現代化、生態化」發展趨勢
●制定「雙核心、五組團」的空間格局,搭建城市快速成長架構
●2020年規劃市區人口300萬人、主城區220萬人
●新城規劃
●徐州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是江蘇省於2000年在全省城市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為全省三大都市圈之一。范圍包括:江蘇省的徐州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安徽省的宿州市,淮北市;山東省的棗庄市,濟寧市的微山縣;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市,共涉及8個地級市,其區域構成以江蘇省境內為主體。空間組織:核心層以50KM為半徑,包括徐州市區和銅山、邳州、沛縣三縣(市);緊密層以100KM為半徑,包括徐州市睢寧、豐縣、新沂,宿遷市,商丘市的永城市,安徽的宿州市和淮北市,山東的棗庄市和濟寧市的微山縣。
旅遊規劃
○整合七大旅遊板塊:做大兩漢文化, 做足軍事文化,做美雲龍山水,做實彭祖遺韻,做活民俗文化,做亮工農業旅遊,做全城市旅遊功能
○建設十大旅遊景區:楚王陵兩漢文化景區,淮海戰役紅色旅遊景區,雲龍湖風景區, 珠山佛教文化景區,龜山漢墓二期擴建工程,新沂馬陵山景區,豐縣百里生態旅遊觀光帶,軍事文化大觀園, 古運河文化旅遊觀光帶,故黃河風光帶。
○推出八大旅遊品牌:一是兩漢文化精品探訪游品牌;二是雲龍山水勝跡游品牌;三是東進序曲、決戰淮海紅色旅遊品牌;四是彭祖文化故國游品牌;五是徐州民俗文化娛樂游品牌;六是生態農業觀光游品牌;七是「一山一水兩漢三孔」區域旅遊品牌;八是亞歐大陸橋長線跨國游品牌。 [編輯本段]高等院校其中有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師范大學、徐州醫學院、徐州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學院(徐州空軍學院)、 徐州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徐州教育學院 、九州職業技術學院 、徐州廣播電視大學、徐州高等師范學校。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徐州醫葯高等職業學校。 [編輯本段]友城交往徐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在國際交往中特色鮮明,優勢獨特,結好城市數量在中國同等規模城市中名列前茅。
徐州結好城市
◇法國聖太田市/聖埃蒂安市(Saint-Etienne,France)
1984.03.27
◇美國紐瓦克市(Newark,USA)
1993.04.21
◇日本半田市(Handa,Japan)
1993.05.27
◇奧地利萊奧本市(Leoben,Austria)
1994.08.29
◇德國波鴻市(Bochum,Germany)
1994.09.16
◇烏克蘭斯洛沃格勒州(Kirovograd,Ukraine)
1996.08.31
◇澳大利亞大丹德農市(Greater Dandenong,Australia)
1996.09.12
◇俄羅斯梁贊市(Ryazan,Russia)
1998.05.13
◇巴西奧薩庫斯市(Osasco, Brazil)
1999.05.11
◇韓國井邑市(Jeong-eup,Korea)
2000.09.27
◇德國埃爾富特市(Erfurt,Germany)
2005.11.26
◇紐西蘭霍克斯灣地區(Hawkes Bay,New Zealand)
2006.10.19
徐州新沂市結好城市
◇美國特拉伯爾市(Trumbull,USA)
1996.05.09
◇烏克蘭亞歷山德里亞市(Aleksandriya,Ukraine)
1998.12.22

Ⅲ 國際友好城市的作用體現在哪裡

建立國際友好城市、開展國際友城交往,在政治、經 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政治上的作用:有利於推動雙方在政治上增強互信。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世界上各種文明、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應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發展國際友好城市有利於以地方促中央,推動兩國中央政府之間、地方政府之間在政治 上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擴大共識。
二、經濟上的作用:世界各國城市發展水平不一,但各有優勢。國際友好城市之間通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通過互利互惠的合作,可為實現雙方共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文化上的作用:世界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徵, 也是當今世界充滿生 機和活力的重要條件。 各國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和優秀傳統都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每個民族、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只有相互尊重,取長補短,才能共同進步。
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國際友好城市為載體開展文化交流,越來越受到各國地方政府的重視和青睞,它是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開展交流與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的最有效方式。

Ⅳ 這些領館可以參觀嗎位置何處

你好,樓主: 北京三里屯大使館:北京三里屯附近有好幾家大使館,1962年在三里屯內建北使館區,三里屯一帶逐漸發展成為駐華外交人員聚居、購物和外事活動的重要社區。三里酒吧街是北京夜生活主要場所之一。區域內有塔園外交人員公寓、友誼超級商場、外匯免稅商店、中國國際商店等單位。工人體育場北路東段兩側建有城市賓館、兆龍飯店、麒麟大廈等。北京三里屯作為地片名,泛指左家莊、朝外大街、呼家樓、麥子店合圍地域。北京三里屯大使館支撐了北京三里屯附近酒吧的發展,三里屯酒吧消費的很多都是外國人,外國人比中國人還要多,隨意的氛圍給你不一樣的享受。

Ⅳ 關於綠色東盟的資料

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舉辦,是廣西走上國際經濟舞台的一個序幕。綠色中國與東盟,健康 發展你我他;人人爭做綠色使者.綠色包含著很多東西,包含著和平,希望與健康的發展.
南寧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首府城市,具有雙向溝通中國和東盟的區位優勢。且南寧的東盟會展中心是永久性的,在每一年的博覽會上,南寧人也是東南亞商客帶來最新商品與資訊的第一受益者!正所為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南寧市是廣西的首府,有「綠城」之美稱。是鑲嵌在南中國的一顆綠色明珠 。愛中國愛廣西愛南寧,因為這兒是我們中國人感到驕傲的地方。這里是一個「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 」的綠色城市,她綠樹成蔭,空氣清新,人平均綠地面積約10平方米。隨著南寧市的蓬勃發展,市區高樓拔地而起,展示了現代化大都市的風采 。南寧市榮獲「中國綜合實力五十強」、「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等稱號,還獲得「聯合國改善居住環境範例獎」 等多項殊榮。
廣西南寧,這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城市。南寧市有以青秀山為首的十大景觀,現有10多座公園。橫穿南寧市區的民族大道,兩側各式各樣的綠樹,掩蓋了高樓,形成了「半城綠樹半城樓」的亞熱帶園林城市風貌 。每當節假日,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觀光旅遊,十分熱鬧,有許多外國友人「千里迢迢」地跑來南寧觀賞各處風景。

Ⅵ 國際友好城市有什麼用

建立國際友好城市、開展國際友城交往,在政治、經 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政治上的作用:有利於推動雙方在政治上增強互信。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世界上各種文明、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應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發展國際友好城市有利於以地方促中央,推動兩國中央政府之間、地方政府之間在政治 上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擴大共識。
二、經濟上的作用:世界各國城市發展水平不一,但各有優勢。國際友好城市之間通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通過互利互惠的合作,可為實現雙方共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文化上的作用:世界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徵, 也是當今世界充滿生 機和活力的重要條件。 各國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和優秀傳統都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每個民族、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只有相互尊重,取長補短,才能共同進步。
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國際友好城市為載體開展文化交流,越來越受到各國地方政府的重視和青睞,它是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開展交流與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的最有效方式。

Ⅶ 成都如何擴大對外開放

6月2日,成都對外開放大會舉行。這次大會,賓朋滿座,「大咖」雲集,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為了方便大家迅速了解會議,梳理出部分重要內容:
爭取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推進外國人來蓉工作「一窗式」服務,爭取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在中西部率先實現出入境證件辦理業務「基本不跑」。


建設「國際會展之都」,要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名展、名館、名企、名業」,推進會展項目國際認證,鼓勵在成都舉辦的國際性展覽通過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國際性會議通過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認證,提升西博會、糖酒會、歐洽會等品牌展會國際影響力,建設國際一流會展場館,積極申辦世界級重大展會。

Ⅷ 關於廈門園博苑的一些概況,作參考資料用滴!謝謝,具體些~~~~~~

廈門園博園
杏林閣以「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為主題的第六屆園博會,將打造一個集園林展示、休閑度假、文化娛樂和教育生活為一體的主題公園,她的建設目標是「展園精緻、景觀優美、自然和諧、海峽兩岸風情濃郁、可持續發展的水上園博園」。
廈門園博苑夜景鳥瞰圖
從來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廈門這樣有氣魄,一口氣拿出了6.76平方公里的黃金寶地(其中陸域面積超過3平方公里),用於第六屆園博會的規劃建設用地。政府的用意非常明顯——全力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水上園博苑,為廈門的未來再添一個「鼓浪嶼」。用意如此,政府的各個部門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團隊」合力,推進廈門園博園的各項工作。
2007年9月,廈門園博會將正式開園納客,盡管比原計劃的開園時間推遲了近一年,但是一年的時間足以讓園博苑變得更加完美與精緻。從園博會籌建工作現場指揮部傳來消息說,園博苑的各項工作進展相當順利,部分項目將在本屆投洽會期間隆重向外推介。
領導重視,健全機構
從第六屆園博會落戶廈門開始,建設部、國台辦、省政府和其它相關部門十分重視和支持本屆園博會的籌備工作,省建設廳組織了全省各主要城市對閩台園的建設方案進行充分的論證。政府相關部門將該項目列為省、市重點建設項目,並圍繞「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的主題,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做好園博會的各項籌備工作。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何立峰親自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對廈門園博會的籌備工作提出要求,並對組織管理、工程建設和征地拆遷等工作進行部署。市長張昌平也多次參與討論園博園的規劃和建園、辦會特色等工作。同時,為加快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提高工作效率,成立第六屆園博會籌建工作現場指揮部。從今年6月在北京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以來,完成了園博展區概念分區設計方案,完成了676公頃園博片區的修建性詳規和道路市政專項規劃,完成了VI設計並建立了第六屆園博會網站,有關招商招展和項目招投標的前期工作正有序進行。
征地工作基本完成
廈門園博苑的征地拆遷工作可以說是我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難度最復雜的征地拆遷工作,不算水域面積,園博苑的陸上征地面積就達到了8332.36畝,征地范圍東起杏林灣水庫,西至杏林村北溪引水乾渠,南至集杏海堤,北至杏北路延伸段(西亭村瓦山)。征地的類型廣泛涉及到企業用地、鰻場、蝦池、住宅等,很多問題征地專家都表示是第一次碰到。
到目前為止,除了杏北路以北1000畝左右的徵用地稍遲以外,其它7000多畝的征地已經全部完成並交付使用,征地補償款正陸續發放到村民手中。陸上征地結束後,相關部門將隨即對杏林灣庫區的水產養殖進行徹底清理,為園區的下一步大規模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自2004年11月發布園博苑征地拆遷公告以來,集美文教區管委會、市征地拆遷主管部門等全力配合,為廈門園博苑征地工作一路「開綠燈」,並同時做好整個征地過程的協調與監督工作,使征地得以順利進行,並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建設用地。
工程建設全面展開
距離2007年9月的開園時間僅僅剩下2年,從園博會籌建工作現場指揮部傳來消息說,廈門園博苑的工程建設已經全面展開。
事實上,作為園博苑的標志性工程之一——廈門園博大道早在今年7月就已經開始動工建設,到目前為止,園博大道的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園博園清淤吹填工程已全面展開,計劃在年底前基本完成9個島的吹填造地工作,園博大道及9個吹填島嶼的備土備苗工作年內完成,道路、護岸、橋梁、碼頭和相關市政配套工程在年內將相繼開工。其它的工程項目,如:園博片區市政配套專項規劃、園博園護岸工程景觀和道路橋梁工程景觀方案設計、杏林灣區域內水質、底質和水生生物的現狀調查取樣、有關工程施工的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已基本完成。
除了工程建設之外,關繫到園博苑成與敗的關鍵就在於辦會的招商與招展。據有關人士透露,園博會的招商招展方案預計在年底前可以出台,並通過建設部向全國各省、市發出參展邀請,積極推進園博會的組織工作,同時,將適時組織人員赴兄弟省市、港、台地區和國際友城等地召開推介會,有針對性地開展組展招商工作。
根據項目工作進度的總體安排,今年年內要全部完成園博苑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工作,2006年9月前完成各參展城市的展區劃定和各自展區的規劃設計,並通過園博會組委會審定,各參展單位進場施工。2007年7月以前,園博展區全部工程竣工驗收,9月將如期開園。
本屆園博會以「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為主題,本著「展園景緻景觀優美、自然和諧、海峽兩岸風情濃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內容涵蓋園林花卉、休閑旅遊、自然生態、文化藝術和商貿交流,全方位地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和豐富多彩的國際園林風格,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改善人居環境、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園博園的建成不僅把島外居住環境迅速提升上來,還擴大了城市空間。隨著環境的不斷優化,各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相繼入駐,各種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整個集美區的發展都將上一個新的台階。
建園博苑的最重要的目的,是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一個良好的休閑、旅遊、健身場所。本著為民建園這個大宗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何立峰提出了「兩高一低」的理念,即高質量、高品位、低收費。門票不是按照建設成本、管理成本來定價,而是充分考慮了市民、遊客所能承受的水平,作為主要收費標准,實行年卡制。此外,園博園分流派建園,各種特色建築只能展示各地的文化精品、園林藝術,而不應該作為低層次的經營點,服務區應該在園林之外開辟。何立峰指出,廈門不是要把園博園建成賺錢的機器,而是要通過它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改善島外的自然環境。

Ⅸ 北京將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

是的,北京市發改委近日回復網民建議時表示,「相關部門將根據本市常住人口變化情況,統籌考慮城市發展需要,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

9月11日,有網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以「擴大積分落戶規模」為題向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留言稱,「北京市具有人才競爭力的社會,吸引了廣大學生和社會人才的聚集。

但是隨著工作年限增加。歲數的增加,家庭的建立,都在為北京做著貢獻。但是孩子的成長,面臨上學和我們養家不能離開崗位。因此需要市政府真切地為我們考慮戶籍。」

對此,9月11日當天,北京12345回復稱,「關於您反映的問題,市發改委回復:經核實,積分落戶政策實施以來,本市確定了每年6000人的落戶規模,並實行同分同落。

截至目前,已有1.8萬余名申請人取得了落戶資格,加子女連帶落戶實際落戶超過2.8萬人,相關部門將根據本市常住人口變化情況,統籌考慮城市發展需要,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同時積極研究提升長期在京穩定就業居住人員的公共服務保障水平。」

北京國際友城數量增加,將爭取國際組織及分支機構落戶:

「十三五」時期,北京的市級國際友好城市數量從52個增長至55個,北京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北京提出,將爭取符合城市戰略定位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國際組織及分支機構落戶。

北京市政府外辦副主任馮劍16日在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以上內容。

馮劍表示,「十三五」時期,北京的市級國際友城數量從52個增長至55個,區級友好(交流)城市新增61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策劃開展系列「雲外事」活動,向27個國家的55個城市捐贈防疫物資,涵養了一批真朋友、好夥伴,北京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同時,北京持續吸引國際高端資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成功落戶,在京國際組織從73家增長至99家。

以上內容參考 經濟觀察網-北京:將統籌考慮城市發展需要,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

Ⅹ 國際交往中心的北京特點優勢

當今國際交往中心城市發展的新特點
(1)城市的國際分工日趨細化。
(2)經濟發展對全球國際交往中心發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3)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交往舞台上的作用明顯增加。 國際交往中心是首都的基本功能
1.首都是國際、國內交往的橋梁和紐帶。
首都城市發揮政治中心的作用,主要依託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交通中心等方面的能力。只有提高和完善這些功能,首都城市才能體現國家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先進文化的發展程度,也才能具有較高的集聚度。
2.首都城市的國際交往能力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
政治中心主要體現在對外界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強,伴隨首都政治交往的同時,更多的是經濟、科技、信息、文化、體育等的交往,首都的政治影響力也被放大為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綜合影響力,其作用很大程度地體現於國際交往能力上。 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是世紀之交北京承擔起首都功能的重要戰略任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嶄新的風貌體現改革開放的形象。
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在政治上,將首都的開放推向更高層次,作為我國在新世紀進一步實行對外開放國策的重要標志,可以樹立嶄新的對外開放形象;在經濟上,應該牢牢把握加入WTO的契機,充分發揮首都對外交往優勢,使之成為外向型經濟的窗口、輻射國際市場的戰略制高點,可以帶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布局的優化。
2.挖掘首都對外開放的潛力,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是北京對外開放工作的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是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提升對外開放層次的現實選擇。北京地處沿海和西部之間,對外開放既有區位、自然資源等先天不足這處,也有智力密集和功能完善等獨特優勢。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完全符合首都的性質與功能,一方面可以與沿海和西部地區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也可以使北京的對外開放從企業、行業甚至是產業層次,提高到首都層次和國際交往中心城市層次,為北京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提高對外開放深度提供良好的空間載體。
3.促進北京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
①更高層次地配置現代經濟戰略資源;
②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
③加快城市現代化步伐;
④擴大就業、促進消費。 北京城市國際化突出的有利條件主要表現在:
1.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是黨和國家賦予北京的神聖使命,也是世界經濟證章重心轉移的戰略需要。
2. 北京擁有特殊的國際交往資源。
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擁有全國最集中和第一流水平的科研單位、教育機構、文藝和體育團體和新聞媒體,每年都舉辦大量的國際國內文化、藝術、體育等交流活動,在亞洲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響;北京是全國的科技、信息中心,具有較強的知識生產和傳播能力,北京的科技、信息交流日趨頻繁。北京是世界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觀光旅遊城市。
3.北京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北京擁有雄厚的科技力量。「一區五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各項規劃全面展開,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推進;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
4.北京具有基本的設施條件。
北京的電話普及率、人均電力消費量、人均綠地面積、環保直接投資佔GDP比重等指標快速提高,北京正在加緊建設「數字北京」工程。北京的城市建設仍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基礎設施能力的提高為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創造了必要條件。
5.北京具有必要的產業基礎
北京是一座特大型綜合性產業城市,形成了基本完備的產業體系,為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奠定了物質基礎,提供了必要的產業支撐。
6.北京國際交往已初具規模
北京是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是亞洲乃至世界重要的國際交往城市。
7.國際友好往來頻繁、友好城市眾多。
北京共有138個大使館,兩個名譽領事館,16個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189個外國新聞機構,6441家外國企業代表機構,15000餘家外商投資企業。全年接待國賓、黨賓112批,其中包括84位國家元首或首腦。與世界上23個國家的26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130多個外國城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關系,其中締結的友好城市數量在世界主要大城市中,名列世界第五,亞洲第三。
8.常住和臨時來京境外人員數量穩定增長。
1993年以後,北京國際旅遊業進入平穩發展階段,遊客數量和外匯收入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6%和3.5%。到1999年,在京的常住境外人員達到5萬人,年接待海外遊客到達252.4萬人次,外匯收入25億美元,兩項指標佔全國總額的20%~25%,居全國城市之首,成為世界著名的國際旅遊中心城市。
9.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居亞洲前列。
1994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接待外賓達3萬餘人。到1999年,北京擁有500座以上的常用會議場館25個,總座位數達22693個;常用展覽館6家,總面積達18萬m2,其中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展覽面積達9萬m2。北京舉辦的各類會議和展覽佔全國總數的80%以上,名列世界主要城市的第35位,在亞洲排在新加坡、香港和東京之後,列第四位。 北京與當代著名國際交往中心城市相比,國際交往功能還有很大差距,一是國際交往活動數量少,二是檔次低,三是影響弱。北京僅有聯合國的代表處和1個國際組織總部,這反映出北京的國際影響還不夠大。
1.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與建設思路: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必須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批復精神,以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外交政策、促進國家對外開放為基礎,以為首都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為核心,以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為己任,以廣泛開展各個領域的國際交流為手段,努力在下世紀中葉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化、綜合型國際交往中心,為推進首都現代化和國際化服務。
2.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主要任務和發展目標
根據中央提出的戰略任務和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結合國際交往中心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北京的實際情況,北京到2010年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成亞洲一流和世界中等發達程度的現代化國際交往中心城市,成為世界性的國際政治中心、國際旅遊中心、國際科技貿易中心;亞洲的國際文化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和國際體育中心。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1)國際交流高級化。基本形成合理的國際交流結構,重點發展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流主體;主要領域的國際交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爭取主辦世界博覽會、奧運會等國際大型盛會,積極創辦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具有北京特色和民族風格的節慶活動;國際組織、跨國集團總部(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數量大幅度增加,達到亞洲領先水平。
(2)服務體系功能完備化。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全市國際交往工作,按照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協調配合的原則,建立完善的政府管理體系。基本建成高效廉潔的政府管理系統,使政府管理部門充分體現轉變職能、依法行政、精兵簡政原則,作好規劃編制、政策指導、執法監督、組織協調工作,及時為國內外單位和個人提供優質服務;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社會服務系統,大力發展信息咨詢、外語服務、中介組織、國際旅行社、國際語言學校、國際醫療救助中心等機構,形成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管理規范、高效便捷的社會服務系統。
(3)交流設施現代化。重點建設一批特大型國家會展中心、國家大劇院、奧林匹克中心、科技博覽中心、娛樂中心等標志性國際交流設施;規劃調整城市布局,集中建設長安街和商務中心,初步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國際交流中心區;加快進行首都機場擴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和數字北京建設,提高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城市標識系統,創造良好的國際交流環境。
3.加快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統籌規劃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2)加強對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工作的領導,市委、市政府及在市委外事工作領導小組下,成立首都國際交往中心推進辦公室(可設在外辦),統一協調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3)編制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各部門的推進計劃
(二)突出重點、龍頭帶動
(1)以奧運為龍頭舉辦大型國際活動,提高國際交流的檔次和知名度。全力做好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和組織工作,以此為核心全面帶動各項交流上規模、上水平;繼續辦好「中國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的組織工作,應盡快研究北京舉辦專業性和綜合性世界博覽會的方案,為北京「後奧運」時期繼續維持國際交往強勢做准備。
(2)大力吸引國際組織,提高國際機構的積聚程度。採取統一部署、分口負責的辦法,有針對性地吸引有國際影響的國際組織在北京落戶。研究制定吸引國際組織、跨國集團總部(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的稅收減免、擴大出口權、放寬市場准入度、放寬戶籍管理和優先辦理護照等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3)集中建設「兩區一街」,形成國際交往中心區。商務中心區(CBD)是當代國際城市的重要標志,需要盡快集中力量,規劃建設好與首都地位相適應的、具有21世紀水準的商務中心區。要率先高標准規劃建設好海淀園區,迅速佔領國際競爭的制高點。長安街是北京政治中心的重要的形象窗口,也是開展國際政治活動的標志性窗口。要以世界一流標准規劃建設好長安街,使之成為代表東方文明的世紀經典之作。
(4)大力興建重點交流設施,提高綜合接待能力。重點建成一批特大型國際會展中心、國家大劇院、奧林匹克中心、科技博覽中心等標志性國際交流設施,彌補北京國際交往設施方面的缺陷,為廣泛開展大型國際交流活動提供必要的硬體保證。其中,應優先建設特大型會展中心。
同時,加快進行首都機場擴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和數字北京建設,大力改善北京的環境質量,提高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城市標識系統,創造良好的國際交流環境。
(5)規劃建設大型現代娛樂中心,加速旅遊產品升級換代。本著設計超前、科技領先、面向大眾、生態健全、綜合娛樂的原則,集中力量建設一個大型現代化娛樂中心(主題公園),以改變北京旅遊產品老化、結構單一的落後局面。
(三)大力開展友城工作,充分發揮政府國際交往主渠道作用
(1)積極擴大友城規模。積極爭取中央的指導與支持,使首都友城工作成為國家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若干目標城市為工作重點,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建立工作責任制,有計劃地開展國際交流工作,積極擴大友城規模。
(2)建立工作系統,完善工作制度。系統收集整理友城的信息資料,建立北京友城資料庫和信息系統;在友城工作規劃基礎上制定友城工作的推進計劃,形成友城工作目標和計劃系統;有計劃地向重點友城派出工作人員,建立海外友城工作的組織系統。針對友城工作的特點研究制訂科學、規范的工作制度,推進友城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3)充分利用友城為首都經濟建設服務。一是友城工作為首都對外開放整體戰略服務。二是要增強友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利用友城的特殊優勢開展工作。要利用政府對外交流的規格高、影響大的特點,針對對外開放工作中一些關鍵問題和突出矛盾開展專項交流。同時,友城工作還要為社會、企業和民間的國際交往創造條件,引導和幫助它們更好地開展國際交流工作。
(四)建立多元投資體制、多種渠道籌措資金
(1)研究建立國際交往發展基金。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前期,需要政府的扶持,特別需要有相對穩定的資金支持。建議進行跨行業、跨地區資產重組,打造「航空母艦」。
(2)為了提升北京承辦大型國際交流活動的能力,政府應積極整合北京地區國際交流企業,形成幾個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母艦」,走聯合發展的道路。
(3)制訂產業政策鼓勵社會投資。
(五)完善政府管理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培育良好的交流環境
(1)明確思路、健全職能。為了實現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目標,全市涉外管理部門必須牢固樹立「首都大外事」意識,進一步強化服務觀念。利用外事部門的各種優勢,開拓創新,成為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核心力量。
涉外部門機構改革應當充分體現首都外事的特點,為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服務,涉外部門應逐步完善領導職能、規劃職能、組織職能、協調職能和涉外管理職能,逐步建立健全新的工作體制和高效的運行機制。
(2)歸口管理、各負其責。建設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必須建立完善的工作網路,主要包括:以外事領導小組為首,以市委、市政府專職調研力量為核心,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規劃系統;以政府主管部門為主,民間機構為輔的申辦系統;以外事領導小組和推進小組為領導,相關部門和單位參與的協調系統;以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的組織系統;以市委宣傳部為主,相關部門參與的宣傳系統;以政府管理機構為龍頭,社會接待、服務企業為補充的綜合服務系統。
(3)規劃協調、分級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互相協作原則進行。推進辦公室負責按照規劃統一進行協調。一是加強與中央單位的協調配合。二是加強與本市國際交往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協調配合。三是加強與兄弟省市協調配合。北京是全國的國際交往中心,必須充分體現面向全國、服務全國的原則,與兄弟省市聯合建立通暢的信息網路和辦事機構,為兄弟省市開展對外交流服務。
(4)綜合服務、整體優化。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重點扶持一批對國際交往影響較大的綜合服務行業。政府應採取多種形式,在首都地區進行跨地區、跨行業和跨部門的資產重組,成立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國際會展服務中心、旅遊咨詢和服務中心,改善首都地區的服務環境。
(六) 營造良好的涉外環境
(1)建立和完善涉外法律體系。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先要對現有涉外管理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創新,建立健全涉外管理的法律體系。其次,盡快研究出台《涉外家政服務的管理規定》、《外國留學生社會化管理規定》、《境外人員入境72小時免簽規定》等文件。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工作,為在京外國人提供法律服務,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2)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在對常住外國人和臨時來京的入境人員調查中,外國人普遍反映北京的環境污染、特別是大氣污染嚴重,將環境問題列為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主要差距之一。在北京申辦一些有國際影響的活動時,環境問題也是主要障礙之一。必須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工業布局、發展公共交通、城市綠化、水系治理等工作力度,改善北京的環境質量,為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創造必要的自然環境。
(七)培養和引進各類專業人才
(1)有計劃培訓高級管理和經營人員。制定中長期培訓計劃,採取多種辦法加強培訓。繼續辦好赴美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班,並有針對性地選派政府公務人員和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到發達國家學習培訓;與高等院校合作,在國內舉辦專門培訓班,輪訓高級管理人員。
(2)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努力提高市民素質。搞好教育綜合配套改革,提高各類教育機構自我發展能力,著力提高全體市民的整體素質,廣泛開展市民講英語計劃,提高外語人口普及率,為國際化打好基礎。
(3)大力引進急需的專業人才。研究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積極與國際教育組織和跨國集團合作,重點引進各類急需專業人才;建立國際級人才市場,吸引、優化人力資源。

閱讀全文

與國際友城現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