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家規定的HIV窗口期是多長
目前我國規定HIV窗口期是兩周以內。
三個月後的抗艾滋病抗體檢測為陰性的,就完全可以排除了感染艾滋病的可能了。
窗口期是跟檢測的敏感度有關系,以前是六個月,因敏感度不夠,隨著檢測的手段敏感度越來越高,窗口期在縮短。
(1)現在國際多久可以排除艾滋病擴展閱讀: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長王辰在7日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我國艾滋病毒檢測窗口期已由之前的3至4周縮短至2周以內,這將有效減少在沒有抗體產生的窗口期造成艾滋病傳播的可能性。
王辰表示,目前,我國通過對艾滋病感染者實施早期抗病毒治療可使新發感染率降低67%;聯合治療研究使艾滋病實現功能性治癒目標成為可能。部分艾滋病二線治療葯物防治創新進展順利,一批創新葯物已進入臨床研究。
同時,在其他重大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方面,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病原體組織篩查技術體系,部分國家級機構已具備在80小時內初步辨別出3000種病原體的能力。
此外,我國醫學科技創新研發能力持續增強:國家化合物樣本庫存總量達到173萬個,規模居亞洲首位,國家流感中心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唯一的WHO流感參比實驗室。
談到可供檢測的HIV相關物質,自然離不開HIV檢測技術和各種相關的HIV檢測試劑。
目前常見的HIV的檢測技術不僅有HIV抗體檢測,還包括HIVP24抗原檢測和HIV核酸檢測;
檢測試劑更是多樣,不僅有可用於血液(血清或血漿)的檢測試劑,還有可用於唾液和尿液的HIV快速自檢試劑(由於濃度較低,出現時間要晚於血液)。主流的HIV抗體檢測試劑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即HIV抗體/P24抗原聯合檢測試劑。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在HIV感染3周~12周後,應用第三代HIV抗體檢測試劑時會出現陽性反應,即窗口期一般為3周左右。
隨著第四代試劑的出現和不斷改進,實現了HIV抗體和HIVP24抗原的聯合檢測,窗口期可縮短至2周左右(2周~6周);
而如果應用HIV核酸檢測,窗口期可縮短至1周左右(1周~4周)。
但HIV核酸檢測成本較高,需要特殊的實驗設備和環境,一般不作為篩查實驗。
由於機體內抗體的產生是需要時間的,而每一個人產生這些抗體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這主要與老祖宗遺傳下來的免疫系統的屬性直接相關。
為此,醫學界用統計學的方法,計算出大量被檢測者出現抗體的時間的標准差,再根據統計學原理,標准差乘以三,這樣就得出了一個被感染者出現抗體的時間的最大值——三個月。
也就是說,感染了艾滋病毒的絕大多數人(99.999%)是不會超過三個月而機體內卻沒有產生相應的抗體的。
因此如果超過了三個月,機體內檢查不出有艾滋病毒的相關抗體就可以有99.999%的可能性排除感染了艾滋病毒。
統計學關注的是事件未來發展的概率也就是可能性大小的。大家都知道隨機扔硬幣正面向上的概率將會是50%,如果真得扔十次或者成千上萬次,將會發現,這個50%並不是確指的。因為現實當中將會出現49%或者51%的可能性的。
上面統計按標准差的原理也是統計原理,由於標准差的計算數值將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而且由於做統計的區域不同,樣本的數量不同,年齡不同等等原因,這個標准差數值將會分布於25天至35天之間。
由於不循環小數使用與記憶起來並不方便,所以一般會取整處理為30天,相當於是一個月。
根據統計學正態曲線模型,在一個標准差與二個標准差之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個月與兩個月之間)感染了艾滋病毒的人出現相關抗體的人數將佔67%,在兩個月至三個月之間佔95%,而超出三個月則佔99.999%。
因此可以這樣來理解,如果超過90天後的感染者仍然不出現相關抗體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也就是說一千個感染者中將會有一個人的可能性超出了90天後仍然沒有產生抗體。
針對90天這個數值,相差幾天對於99.999%這個概率值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一千分之一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統計學上,可認為是小概率事件。
一般來說,用測相關抗體的方法來測試有沒有感染艾滋病毒屬於篩查法。
因此不會再有所謂的窗口期。可是這種方法更加容易產生假陽性結果,所以一定要連續做兩遍,並且兩次結果都是陽性才能出化驗報告單。
Ⅱ 艾滋病窗口期 國際上的標準是多久
國際上是7到21天,國內一般採用6周制,普通人四周即可查出抗體,為宣傳作用一般我國定為三個月窗口期,但是那是十年內一代試劑的時候,現在是第三代和第四代試劑,普通人一般6周即可確定沒有感染,四周可排除99%。
恭喜樓主,沒有被感染!
Ⅲ 到底幾周能排除艾滋病
國際規定是3個月,在實際操作中6周就可以了,為了保險起見3個月後測完全排除。愛衛唾液測試紙在天貓上就有。夏季選冷鏈。
Ⅳ 艾滋病幾個月可以完全排除
6個月,絕對的!國際一般為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