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油價或將迎來今年最大降價,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9日發布的消息稱,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19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95元(人民幣,下同)和90元。
摺合升價,全國平均來看,92號汽油及0號柴油每升分別下調0.07元和0.08元。這是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年內第4次下調。
今年以來,中國成品油零售限價共歷經22次調價窗口,其中14次上調,4次下調,4次擱淺。標准汽、柴油年內每噸分別累計上調1905元和1835元,摺合升價,92號汽油每升累計上漲1.5元,0號柴油每升累計上漲1.56元。與年初相比較,消費者加滿一箱50升的92號汽油需多花75元,出行成本上升。
❷ 油價又變動!92號還能回到7元嗎
國際原油價格確實有小幅度的下跌,但是這個下跌幅度對油價影響整體不大。雖然在6月28日國內成品油迎來了年內的第2次下調,但是最近幾天國際原油又開始處於震盪的狀態,未來油價是漲是跌,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從6月29日到7月1日,國際原油整體是處於下跌的,我們以布倫特原油為例,6月29日下跌1.7美元,跌幅1.49%;6月30日下跌3.05美元,跌幅2.72%;但是從7月1日原油的走勢來看,原油又出現了小幅度的上漲,截至下午6:00,原油又上漲2美元,漲幅1.86%,布倫特的又重新回到了110美元以上。看到最近兩天原油下跌,可能有很多車主期盼著未來國際原油能夠不斷下跌,這樣國內成品油就跟著不斷下調了,但這種願望短期內我覺得不太可能實現。
但是一旦地緣沖突緩解之後,油價就會有明顯的下降。如果未來地緣沖突有所緩解,如果歐洲能夠恢復俄羅斯的原油進口,到時國際原油缺口將會得到緩解。再加上目前全球已經開始進入加息通道,在美聯儲紛紛加息的背景之下,全球其他央行也有可能跟進,在流動性減少之後,全球經濟增速將會放緩,甚至有個別國家會陷入衰退當中,如此一來,國際對原油的需求量就會下降。當這幾個因素綜合在一起之後,國際原油價格就有可能下跌,不排除到2023年或者2024年國際原油有可能下跌到70美元以下,到時國內的汽油就有可能重返6元時代。
❸ 汽油什麼時候可以降價呀
10月29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在當前煤炭、成品油、糧食價格倒掛的情況下,國家將根據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作出一些調整。此後,便傳出消息稱,相關部門近期擬定了三份價格下調方案,分別是成品油零售價每噸下調500元、800元或1000元,即每升成品油約下調0.43元、0.68元和0.85元。隨後,多方專家都預測,油價將在11月內下調。但目前除了民營加油站頻繁出手促銷以外,作為價格主管部門的國家發改委卻「冷靜」異常,至今按兵不動。
資料顯示,2006年10月,國際油價在60美元/桶左右,當時我國的93號汽油零售價為3.97元/升,而現在,國際油價跌回到60美元/桶左右,但我國的93號汽油已在6元/升以上。
油價為何遲遲降不下來?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齊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發改委在調整油價時會聽取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的意見,因此在國際油價變動時,兩大集團可以有效地左右調價政策。
❹ 國際原油價格走低油價年內第5次下調是怎麼回事
根據「十個工作日一調整」的原則,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於今日24時開啟。近期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原油供應過剩、中東局勢緊張等因素影響,多家資訊機構預測,本輪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或成定局。
對於油價後期走勢,中宇資訊分析師許磊表示,由於國際原油上行動力受限,美國原油產量繼續增長,歐佩克減產不確定性風險增加,國際原油暴跌以及供應過剩的疑慮仍難以消除,下輪成品油價格下調幅度初步預測在140元/噸,有望迎來兩連跌。
❺ 2021年油價會下跌嗎
2021年油價或許會下跌,萬事皆有可能,2021年11月油價預測:11月5日24時開始新一輪成品油調價,本次油價調整擱淺。簡單來說,這次油價不會漲也不會跌。下一輪油價調整窗口為11月19日24時。目前預測高概率會上漲或擱淺。
一、下一輪油價預計是跌
1.疫情反復,國內很多地方都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防疫措施將進一步加強,因此高速運輸將受到限制,影響需求。
2.石油消費國的經濟疲軟。雖然美國參議院通過了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投資者被低水平推入市場,國際油價從暴跌中反彈,但全球疫情依然嚴重,且有反擊的趨勢,經濟復甦依然不容樂觀,這將繼續拖累油價。
二、「終結」油價4連漲
國內油價的波動與國際原油有很大關系。國家價格監測中心數據顯示,在成品油調價周期內,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較大,國際原油明顯「降溫」。其中,紐約WTI原油期貨價格低於80美元,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接近80美元,創下近幾個月新低。按照中國,成品油調價機制,這次每噸油價下降了15元,所以2021年第21個成品油調價窗口終於呈現出價格擱淺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成品油調價窗口每10個工作日開啟一次。只要上漲價格和下跌價格累計超過每噸50元,就進行調價。但11月6日0時,油價擱淺,說明柴油、汽油價格不會變,不漲不跌。對於關注油價上漲的車主來說,「擱淺」的油價絕對是個好消息,但盡管如此,目前的油價仍處於高位的局面。
下一個調整周期為11月19日24: 00。至於是漲是跌,國家價格監測中心專家表示,由於歐佩克和美國在增加原油產量問題上的分歧,以及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需要依靠原油取暖和發電等多重因素,將對原油市場帶來沖擊。
❻ 成品油何時降價
發改委稱適時調整成品油價,但未給出時間表。業內專家及投行均認為目前是降價的好時機
隨著國際油價格大幅回落,中國成品油價格終於找到與國際接軌的契機。10月29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當前煤、油、糧食價格倒掛情況下,國家將根據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地做出一些調整。但解振華並未給出價格調整的時間表。
解振華表示,調整資源的價格要讓它有利於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用市場辦法、用價格杠桿推動節能減排確實是一個應該積極考慮的手段。因為國內情況比較復雜,按照市場的辦法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非常有利。在煤、油、糧食價格有些倒掛的情況下,根據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會適時地做出一些調整。但作出調整的同時,也會考慮到受影響最大的弱勢群體的生活問題。
據了解,發改委最近一次全國范圍內調整成品油零售價格在6月20日,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後,汽油和柴油的全國平均零售基準價分別由每噸5980元和5520元調整為6980元和6520元。
目前,國際原油期貨市場油價創16個月來歷史新低,全球原油價格已經由7月份的峰值每桶147美元最低曾降至61美元左右,然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依舊堅挺,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最近隨時都有下調的可能。
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已高到令消費者越來越敏感的程度。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政府應下調油價。著名投行花旗指出,當前中國汽油與柴油價格對應的原油價格為每桶90美元到95美元,預計成品油價格年底前將大幅下調。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如果近期國際油價在65美元/桶徘徊的話,油價肯定會下調。招商證券石油行業分析師裘效鋒則預測,汽油、柴油以及航空煤油價格下調的幅度可能不少於500元/噸。但究竟中國何時調整成品油零售價,這仍是各路機構猜測的對象。
比起直接調價來說,引入市場定價機制,進行成品油體制改革的呼聲更高。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滑,為中國理順成品油定價機制提供絕好機會,比如每兩周或一個月進行一次價格調整。國務院下屬發展研究中心分析師鄧郁松就表示,中國政府應該對成品油價格進行更經常性的小幅度調整。海通證券分析師鄧勇也指出,10月底、11月初是發改委調整成品油價格最可能的時期。在下調成品油價格的同時,推出成品油定價機制,是上下游都可接受新機制的最好時機。裘效鋒則表示,建立良性市場的前提是理順石油價格機制,只有這樣,國內的石油企業才不會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波動而太過被動。
❼ 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油價會下調嗎
因為銷售市場憂慮經濟發展變緩降低原油要求和這周北美活躍性石油鑽機總數顯著增加,國際油價17日大幅度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在較早的2008年,那時候國際石油價格140多美元,中國成品油批發則是按8、90美金賣的,這是由於為了更好地不把油價上漲傳送到不同領域造成全國各地物價飛漲,我國和三桶油補助油價上漲1652億人民幣,原本要10幾塊錢的油賣6.3塊,每升油補助了司機4、5塊。2009年執行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牌照費等列入汽油油價,提升所得稅,大概1塊多。
❽ 國家油價下調!油價能回到6元時代嗎
在經歷了今年國內油價「十漲一跌」之後,國際原油價格迎來了今年罕見的「5連跌」。布倫特原油從125美元/桶的最高點下降至111美元/桶,創下6月份以來油價新低,預計國內成品油價格在下一個調整窗口也會迎來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許多人都在幻想著,這是一個開始,油價或許已經見頂,不久就會掉頭向下,重返「6元時代」。
這樣的國內國際形勢條件下,想要國內油價回到6元時代,除非出現重大變故導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縮減,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發時一樣,進而國際原油價格重挫,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別忘了,我們國內油價調整還有一個保護機制。當國際油價低於30美元時,國內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就會觸發下跌保護,也就是說原油價格即使繼續下跌,國內汽油價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價回到6元時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❾ 油價什麼時候下
關於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目前各界比較一致的意見,一是把紐約交易所原油價格變化納入國際油價參考體系,二是將移動平均變化工作日從22天縮短為10天或7天,三是將國內油價下調所需的國際油價下行變化比例調至4%以下,以2%為宜。 進入8月以來,受美債危機以及標普調降美國評級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油價一路震盪下行,令國內市場對成品油降價窗口將開啟的預期大增。最近兩周,國際市場油價又間有緩慢回升,行情漲跌頻繁使國內成品油降價窗口開啟希望渺茫。公眾對國內油價「漲快跌慢」反應強烈,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輿論呼聲再次高漲。 有關方面曾表示,國內成品油定價已經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前者隨後者的漲跌而漲跌,所謂「漲快跌慢」是公眾對國內油價變化的誤解。到底是不是誤解,應就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計算和邏輯進行具體分析。《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按照這個規定,國內成品油的價格調整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連續移動的宏觀背景,另一個是「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的具體指標。仔細推敲這兩個條件,不難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 《辦法》所稱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只是參考布倫特、迪拜和辛塔三地的原油價格,而未參考最能反映國際油價變化和金融市場對油價的影響、並令世界市場(包括中國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紐約交易所的原油價格。這就在國內油價調整的參照物上出現了偏差。同時,「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的指標,如此長的時間限制,容易導致國內油價反應滯後,使之不能及時根據國際油價變動作出調整——如果這個時間縮短為10天,也許近期國內油價降價窗口早已打開了。 另外,即便不考慮參照物偏差和反應滯後的問題,單看「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這項指標,本身也容易導致「漲快跌慢」。其少為人知的秘密在於,同樣的漲跌數值,漲價的時候基數低,容易達到+4%,跌的時候基數高,不容易跌到-4%,比如從100美元漲到104美元(4/100=4%),就觸動了價格上調機制,而從104美元降到100美元(4/104=3.8%,不到4%),卻無法觸動價格下調機制。如此「漲易跌難」的設計,即便排除國際油價累積上漲的因素,在長期波動的市場中也會導致國內油價不斷走高。 成品油定價機制是一種規則,有規則總比沒有規則好,否則,油價完全由價格主管部門說了算,想什麼時候漲就什麼時候漲,想漲多少就漲多少,那就太糟糕了。規則實施一段時間後,人們發現了規則存在的問題,可以有針對性地對規則進行修改,使之逐漸趨於完善。據報道,從國家發改委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都承認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存在不成熟之處,認為推動形成市場化定價機制是大勢所趨。關於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目前各界比較一致的意見,一是把紐約交易所原油價格變化納入國際油價參考體系,二是將移動平均變化工作日從22天縮短為10天或7天,三是將國內油價下調所需的國際油價下行變化比例調至4%以下,以2%為宜。 做到了這三點,由成品油定價機制帶動的國內油價變化,就能與國際油價的變化保持大體一致的步調,合理地反映市場對油價的調節作用。從根本上講,國內油價要走出「漲快跌慢」的怪圈,有賴於大力推進石油市場化改革,打破「三桶油」壟斷國內市場的格局,拓寬民營油企參與市場競爭的渠道,通過國內外市場供需關系的作用,形成開放的、合理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因此油價已經松動,降價就這幾天!
❿ 油價什麼時候降價
自去年年初以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國內成品油零售價連續三次上調。但去年11月後國際油價下降後,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出廠價跟進下調的情況下,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卻始終居高不下。
從今年1月開始,海南、四川等地相繼下調不同標號油價,國內成品油價格「堅冰」開始出現松動跡象。
成品油價格「只漲不降」?
翻一下近年來的「舊聞」便會發現,油價「只漲不降」的說法是不確切的。
2000年12月20日,原國家計委曾發出通知,汽、柴油出廠價格和零售中准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0元和300元。
2001年11月24日,汽、柴油出廠價格和零售中准價格再次降低。
最近的一次宣布調低成品油價格是在2003年5月10日,當時廣東成品油批零油價全部下調了近一成,上海油價降幅在7.5%到8%之間。
那麼,人們為什麼還會有油價「只漲不降」的印象呢?
從總體上說,近幾年油價是在漲落起伏中螺旋式攀升的。特別是進入2004年以來,國際原油市場籠罩在供求緊張的陰影之下,油價一度出現大幅上升。從5月到8月,油價連續形成兩個上漲高峰,國內成品油價格迅速跟進,在不足半年時間里連續上調三次。在北京,97號汽油漲至每升3.90元。
油價漲落究竟誰說了算?
2004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已突破1.2億噸,創下歷史新高。隨著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不斷上升,人們越來越有理由相信,沒有一種商品能像石油這樣把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系得如此緊密;同時隨著私家車的快速增長,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國際石油的波動。
由於此次國際油價下跌未能傳遞到國內成品油零售市場。不少車主質詢加油站,加油站的說法是「沒有接到上級降價通知」。媒體采訪到了加油站的「最上級」———中石油和中石化有關領導,得到的答復是:「成品油市場價格管理權在國家發改委。」而國家發改委給出的回答是:發改委物價管理部門正在密切關注國際油價走向,目前尚不做調價決定。
根據目前中國的價格管理體制,由國家發改委管理的不止是油價,還有電價、水價、農資價以及頗受關注的電煤價格等等。近年來,由於能源、水資源等全面緊張,價格呈增長之勢,發改委正處在公眾關注的「火山口」上。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蔣潔敏日前關於油價問題的解釋,給了目前「沉穩」的成品油售價一個較好的「說明」。蔣表示,2004年8月即國內成品油第三次漲價以後,國際油價仍一路瘋漲,到10月下旬,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原油價格突破了55美元/桶。但國家發改委當時從穩定市場出發,並沒有第四次調高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兩大石油公司也為保穩定而虧本經營。由於當時國內油價一度明顯偏低,甚至出現從國內向境外走私油品的現象。
國內油價還會不會降下來?
國內、國際油價的「脫節」果真源於兩大公司此前的「虧本經營」?
答案是否定的。來自國家發改委的聲音說,目前國內油價雖然已與國際油市接軌,但為了經濟長期發展和社會安定,國內油價的漲落一般要滯後於國際油價1到2個月。也就是說,影響油價漲落的最終決定因素還是市場。
來自市場的信息也證實了這一點:2005年1月5日,中石化在成都下調90號、93號汽油零售價,平均每升降價0.06元;1月6日,中石化海南省加油站93號和97號汽油零售價也悄然下調。2005年1月10日夜,中石油在四川全省范圍內開始降價行動,成都地區90號、93號、97號汽油分別為3.37元/升、3.71元/升、3.99元/升。
現在,更大的期待是:國家發改委正式發文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但總體分析國際油價走勢可以發現,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空間很小。
首先,可以對國際原油市場做個回顧。2004年8月9日,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漲至44.98美元/桶;8月22日,又漲到49.40美元/桶,這個價格在當時是「繼1983年原油期貨推出以來的最高價」。國家發改委正是在此壓力下於8月25日做出當年內第三次上調國內成品油的決定。
同時,再看看眼下國際原油市場的最新行情:從2005年1月油價止跌回升後,到1月14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又漲至去年11月末以來的最高價位,即48.38美元/桶。這個價格與國家發改委去年8月25日做出上調國內油價時的價格相差無幾。「如果在國際原油價格幾乎相當的價位上,期待國家發改委對國內成品油價格做出降價調整,這種可能性顯然微乎其微。」一位業內研究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