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除了F1,勒芒,MOTOGP,世界上還有哪些頂級的賽車賽事
一、FIA-GT簡介
FIA GT世界錦標賽是國際汽聯所管轄最頂級的賽事之一,更是全球超級跑車製造廠商們的兵家必爭之地,開辦幾年以來一直受到世界廣大賽車愛好者的關注。法拉利、沙林、里斯特、克萊斯勒、馬莎拉蒂、林寶堅尼、保時捷,來自名門貴族擁有優良血統與高科技資源的九家超級跑車製造廠,所精心打造的超級兵器都是FIA GT世界錦標賽的座上嘉賓。再加上七十幾位來自世界各國駕駛技術一流的賽車手,在十一個國家各具有不同挑戰性的國際賽道上,以最快速度全力完成比賽。
GT賽車是美感和動力的完美結合體,許多超級跑車製造廠都在GT比賽中建立起它們的名聲,並讓旗下的產品成為世界各國車迷們夢寐以求的超級跑車。在FIA GT的賽例中規定GT賽車必須由可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的跑車專業改裝,並以引擎輸出馬力的大小分為兩個組別,分別是平均有600匹馬力的Grand Touring組和400至470匹馬力的Series Grand Touring組(N-GT)。
根據FIA規定,參加GT賽事的車隊全都是私人車隊,並且不能接受車廠的直接經濟援助,跑車製造廠只能出售車輛和配件以及提供技術和物流上的援助,同時車廠不能只向某一個車隊售賣跑車。每個型號的賽車在每年第一場賽事中至少要有6輛參賽,不過經由專業改裝車廠改裝並且已經在FIA登記的符合規定的賽車可不受此限制,參加整個賽季的賽車最多隻能有36輛,每場賽事都允許兩名當地車手參加(舉辦賽事的國家)。無論任何原因,參賽的車輛都必須參加賽季中每場賽事,如果在其中任何一場缺席的話,那麼在該賽季接下來幾場賽事都不準許參賽,這樣的規定可保證賽事的參賽者數量以及比賽的競爭性。
每場比賽的賽程以500公里或3小時為限,比賽車輛採用動態起跑方式。參賽車必須以量產車為基礎經過專業改裝製造而成,每一輛賽車至少由兩名或最多三名車手連手參賽,每位車手最多隻能持續駕駛賽程總距離之55%。賽事途中參賽車手與賽車必須幾次經歷進入維修站,與車隊技術人員一起努力共同來完成、加油、換胎、換手的工作,也唯有緊密的團隊合作才有機會擊敗強勁的競爭對手,在每一站賽事中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而在2007賽季,比賽的時間方面會有所改變。除了斯帕24小時大賽以外,整個比賽的時間縮短為兩天,而且比賽的長度也減少為兩小時,同時規定每一輛賽車必須在比賽中兩次進站。比賽時間的改變將會大大減低參賽的費用。
為使比賽更加精彩,賽事組委會不斷修訂並完善新的比賽規則,以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和刺激性。按照比賽規定,每一輪比賽獲勝的賽車都將在下一輪比賽中負載相應的附加車載重量,第一名加重25 kg、第二名加重20 kg、第三名加重15 kg、第四名加重10 kg、第五名加重5 kg,並以累積100公斤為上限,所加的額外配重在下一次完賽,並且成績在第六名之外方可減重,第七名減重5kg、第八名減重10kg、第九名減重15kg、第十名減重20kg、第十一名及以後減重25kg,每次減重以25公斤為限。這一規定對於排名暫時落後的賽車非常有利。
二、賽事簡介
(1)、賽車
阿斯頓—馬丁、雪佛蘭、法拉利、林寶堅尼、馬莎拉蒂、保時捷、塞琳,全部都是汽車業界中最傳奇的名字。賽車由私人的專業車隊負責運作。由道路上使用的超級跑車改裝而成的賽車,馬力分別達到400或650匹,它們被分成兩組:馬力最大的GT1和比較接近生產型號的GT2。此外,國家級超級跑車錦標賽(第2組)和單一製造商錦標賽(GT3)也可以非錦標賽爭奪者形式參加比賽。這些車輛包括摩士拿(Mosler)MT900、蓮花Exige 300RR和吉列維迪高(Gillet Vertigo)。
(2)、車手
各式各樣的車手都有份參加比賽—前一級方程式或3000方程式明星車手、耐力賽及超級跑車賽專門車手、年青和正在成長中的車手和有才能的君子車手。二或三位車手會共享一輛賽車。在24小時比賽中,更可以有多達四位車手。
(3)、比賽形式
- 自由練習:兩個各90分鍾的時段
- 排位賽:一個20分鍾的時段決定起步位置
- 熱身:在比賽日早上一個15分鍾的時段
- 比賽:以500公里或者3小時為上限。除了巴西的Mil Milhas一千英里大賽和比利時的斯柏24小時大賽。
除了斯柏24小時大賽(星期六)和迪拜(星期五)之外,比賽將在星期日舉行。每場比賽的前三名賽車都會被累積地增加重量。
(4)、FIA-GT的特殊規例介紹
1. 除了某些特定情況,組成錦標賽的每場賽事的賽程都控制在500公里和3小時以內,比利時-斯帕站比賽控制在24小時以內(不計暖胎圈)。
2. 車隊的積分是計算每場賽事中該車隊內得分最高的兩輛賽車的得分,實行10-8-6-5-4-3-2-1的記分制度。
3. 任何車手在每場賽事中只要跑了20%以上的賽程,都可獲得分數。每場500公里賽事中只允許2至3名車手駕駛同一輛車,每名車手至多隻可以駕駛55%的賽程,在24小時賽事中最多允許4名車手,每名車手每次駕駛不可超過3小時,總駕駛時間不可超過12小時,其中休息時間不允許少於1小時。任何車手不允許換車。
4. 按前一站賽事中車手的組別排名,下一站賽事全程該車手的賽車要在前一站的車重的基礎上加重或減重。列表如下:
上一站比賽的組別排名
GT組 N-GT組
第1名 + 40 kg + 20 kg
第2名 + 30 kg + 15 kg
第3名 + 20 kg + 10 kg
第4名 - 20 kg - 10 kg
第5名 - 30 kg - 15 kg
第6名 - 40 kg - 20 kg
第7名或以後 - 40 kg - 20 kg
三、FIA-GT十年
1997
國際汽聯超級跑車錦標賽誕生。GT1有賓士、寶馬—邁凱輪、保時捷、柏路斯(Panoz)、蓮花等等賽車;GT2有保時捷、馬可斯和佳士拿毒蛇賽車。比賽在歐洲、日本及美國舉行。史耐德(德國)和AMG賓士車隊勝出了GT1組別。貝爾(英國)和奧尼卡毒蛇車隊(Viper Team Oreca)以一輛佳士拿毒蛇賽車勝出了GT2組別。
1998
GT1組是賓士大戰保時捷。GT2組是保時捷大戰佳士拿毒蛇。比賽再次在歐洲、日本及美國舉行。索塔(巴西)和洛維治(德國)為AMG賓士奪得了GT1組別冠軍。巴列達(摩納哥)和拉米(葡萄牙)為奧尼卡佳士拿毒蛇車隊出賽,以一輛佳士拿毒蛇GTS-R奪得GT2全年總冠軍。
1999
GT2組別改名為GT。比賽第一次在珠海舉辦。另外也有在美國Homestead和Watkins Glen舉行比賽。佳士拿毒蛇大戰保時捷、李斯達和馬可斯賽車。巴列達(摩納哥)和溫靈格(奧地利) 為奧尼卡佳士拿毒蛇車隊出賽,以一輛佳士拿毒蛇GTS-R奪得GT組別全年總冠軍。
2000
N-GT組別加入了超級跑車錦標賽。法拉利550首次在錦標賽中亮相。李斯達大戰佳士拿毒蛇是GT組別中的最大看點。保時捷則壟斷了N-GT組。巴利(英國)和金寶—禾達(英國)為李斯達暴風車隊駕駛李斯達暴風賽車奪得總冠軍。布庫特(法國)為拉伯車隊駕駛一輛保時捷996 GT3-R勝出了新創辦的N-GT總冠軍錦標。
2001
歐洲體育台超級賽車周末系列賽正式誕生。國際汽聯超級跑車錦標賽跟國際汽聯歐洲房車錦標賽同場比賽。斯柏24小時大賽成為了超級跑車錦標賽其中一站。布庫特(法國)和貝洛(法國),以一輛佳士拿毒蛇GTS-R賽車為拉伯車隊勝出了GT組別錦標。車隊也在斯柏奪標。泰利安(法國)和彼斯卡圖利(義大利)經過了一整年的激戰之後,以一輛法拉利360賽車為JMB車隊勝出了N-GT組別冠軍。
2002
改名為LG超級賽車周末系列賽。GT組別中,法拉利550、李斯達暴風和佳士拿毒蛇展開了連場激戰。不過拉伯車隊的布庫特(法國)得到了最後勝利,駕駛其佳士拿毒蛇GTS-R第三度成為總冠軍。費新格車隊的柯迪利(法國),駕駛其保時捷996 GT3-RS,也在N-GT組別也取得冠軍。費新格車隊和拉伯車隊在斯柏24小時大賽中也分別勝出了他們的組別。
2003
賽季展開,BMS義大利車隊的波比(義大利)和比亞治(義大利),駕駛一輛法拉利550,便破紀錄地連勝5場比賽。他們順利取得了總冠軍,BMS也獲得了車隊冠軍榮譽。在N-GT組別中,柯迪利(法國)和利耶波(德國)得到了總冠軍,兩者共享著一輛保時捷996 GT3-RS。塞琳S7加入了錦標賽。法拉利575也首次在錦標賽中亮相,首次出場便在葡萄牙為JMB車隊奪得冠軍。
2004
林寶堅尼Murcielago及馬莎拉蒂MC12加入了錦標賽,而日產的350Z也首次在N-GT組別中露面。錦標賽中的製造商總數達到了七間之多。BMS義大利車隊的表現繼續是光芒四射,哥林(義大利)和卡彼拿利(義大利)駕駛法拉利550獲得了總冠軍。維他風車隊為塞琳奪得了首次勝利,之後再在兩場比賽中奪標。JMB車隊為法拉利575奪得英國站冠軍。錦標賽再次遠征海外,成功地在珠海及迪拜舉行賽事。馬遜(德國)和盧爾(德國)在最後一站奪得了N-GT組別全年總冠軍。費新格尤高斯車隊勝出了車隊榮銜。在勝出了斯柏24小時大賽之後,拜拿(瑞士)成為了第一位勝出主要的24小時大賽的女車手。
2005
雪佛蘭科爾維特C5和阿斯頓—馬丁DBR9加入了錦標賽,世爵和摩士拿分別在GT2和第2組中亮相。馬莎拉蒂MC12勝出了四場比賽、法拉利550奪得了三次冠軍、雪佛蘭科爾維特C5和阿斯頓—馬丁DBR9各勝兩場,在最後一站總共有七位車手有希望成為總冠軍,是錦標賽多年來最精彩的一年。拉伯車隊的加度爾(瑞士)奪得錦標,而維他風車隊獲得了車隊冠軍。在GT2,英國車隊格拉柏M完全壟斷了局面,勝出了全部11場比賽。他們的兩位年青車手利耶波(德國)和洛肯費勒(德國)奪取了車手錦標。維他風的三位車手巴杜斯(德國)、史艾德和范迪保利(比利時)協助馬莎拉蒂在斯柏勝出比賽和初次主辦的製造商獎杯。保時捷在GT2也獲得了相同的榮譽。
2006——10周年!
已經10年了。光陰似箭!2006年是國際汽聯超級跑車錦標賽的第十年,而第六站在法國迪遜的比賽將是錦標賽第100場比賽。這是值得慶祝的時刻!錦標賽已經目睹了很多改變,由舊的GT1組別到現在的馬莎拉蒂、阿斯頓—馬丁、科爾維特、法拉利、林寶堅尼和塞琳之間的激戰。有一樣東西是沒有變的,那就是車隊和車手對錦標賽的支持。許多有份參加1997年史上第一場比賽的車手,也有參加在迪遜舉行的第100場比賽。布庫特、哥拉德、海澤曼斯、拉米、彼得、彼斯卡圖利、列特…等等。
四、2004 FIA-GT中國珠海站
(1)、時間
2004年11月12-14日
(2)、觀眾人數
超過20000人次
(3)、媒體報道
比賽由珠海電視台、深圳電視台、廣東電視台和中國旅遊衛星電視台現場直播,覆蓋全中國百份之六十八的人口。
(4)、GT創下珠海賽道新記錄
國際汽聯GT錦標賽中國珠海站的練習賽當中,馬莎拉蒂車隊的MC12 GT賽車不負眾望,以打破珠海賽道單圈紀錄的時間,做出了最快單圈時間:1分31點909秒。
已經勝出全年總冠軍,BMS車隊的法拉利550賽車也無法擊敗馬莎拉蒂的MC12,只能屈居第二快。
N-GT組別中,中國香港車手關兆昌及馬依思的最快時間只做到1分37秒,比同組最快的1分35秒只慢了兩秒。
另外一支香港車隊,由馬清揚、蔡冠明及陳啟耀所駕駛的藍博基尼Murcielago R-GT,只可以做到1分38秒,比兩位駕駛同樣賽車的隊友慢了5秒之多。
(5)、賽果
馬莎拉蒂賽車包辦了2004國際汽聯GT錦標賽中國站的冠亞軍。這場矚目的大戰在全長4.3公里的珠海國際賽車場舉行,是2004年度賽季的壓軸大戰。AF Corse車隊旗下的前芬蘭一級方程式車手薩羅(Mika Salo)和義大利籍好手貝爾托里尼(Andrea Bertolini)在這場三小時的比賽僅以1.671秒之微擊敗兩名隊友,同隊的戰車由英國車手何博特(Johnny Herbert)和德西蒙尼(Frabrizio de Simone)負責駕駛。
在競爭劇烈的N-GT組比賽,駕駛G.P.C Giesse Squadra Corse車隊法拉利360戰車的帕斯卡托利(Christian Pescatori)和美露(Jamie Melo)合力奪得冠軍。獲得亞軍的是Freisinger Motorsport的馬臣(Sascha Maassen)和盧亞(Lucus Luhr),參賽車是保時捷996 GT3-RS。雖然這對組合在本站比賽只屈居第二,但是已足以讓他們登上N-GT組的總冠軍寶座。
來自英國的馬依思(Matthew Marsh)和香港名將關兆昌,他們合作駕駛G.P.C. Giesse Squadra Corse車隊的第二輛法拉利戰車參賽。這對組合起步順利,在第一次入站前守在N-GT組的第四位。可是,由於戰車的點火器發生故障,導致賽車滯留在維修站,二人亦損失了寶貴的時間。當他們第二次入站的時候,同一問題再次發生,他們合共損失了10分鍾。最後他們獲得N-GT組的第四名,遺憾地錯失了在這項享負盛名的國際大賽登上頒獎台的機會。
(6)、支援賽事
珠海房車錦標賽:由駕駛本田DC2的馮文偉獲得冠軍,同樣駕駛本田DC2的蘇華龍得亞軍,上屆亞洲房車賽總冠軍得主岑基堂則獲得第三名。
超級跑車挑戰賽:第六回合賽事,丘永材在比賽中光芒四射。駕駛三菱EV8 MR參賽的丘永材雖然排在最後位置起跑,但是他憑借傑出的技術從後趕上,最後獲得第三名。同樣以三菱戰車作賽的李兆華則成為了賽事的冠軍,他以18.887秒大勝駕駛保時捷993 Turbo的蔡冠明。香港汽車會蓮花車挑戰賽:由覃光昊獲得冠軍,他以一輛蓮花Elise S2參賽。駕駛Westfield Megabusa的Hugues Ripert成為亞軍得主,第三名則落在駕駛Lotus Elise MS的陳偉萱手上。
迷你車賽:香港老將潘炳烈獲得亞軍。潘炳烈在這場10圈比賽的前9圈一直領先,可是在最後階段卻因為戰車的推桿發生故障而導致車速減慢,而且更遭張國良越過。江校明獲得賽事的季軍,同時亦成為D組賽事的冠軍。.
(7)、世界模特小姐大賽助陣
世界模特大賽(Model of the world)是英國世界旅遊小姐組織(The Miss Tourism World Organization)的國際性大賽之一,是最專業和最權威的世界級模特賽事,成為最值得關注的落地在中國的世界專業模特賽事。
11月10日-14日,參加世界模特大賽總決賽的60佳麗雲集珠海國際賽車場,成為2004 FIA GT世界錦標賽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10日,佳麗們先參加由賽事主辦方特意為她們主辦的歡迎酒會。14日,在2004 FIA GT世界錦標賽中國站的開幕式上,佳麗們成為現場貴賓和車手的撐傘女郎和開幕式的剪綵女郎;之後佳麗們一齊出現在賽道上,和觀眾們玩起互動的小節目,將現場的氣氛帶入一個高潮。
五、2005 FIA-GT中國珠海站
(1)、時間
2005年10月22-23日
(2)、賽車焦點
世爵——世界跑車錦標賽的首輛開蓬跑車
首次來到珠海的世爵C8 (Spyker) Double 12R賽車生產於2002年,最獨特之處是它乃是一輛開蓬跑車,也將會是今次比賽中唯一的開蓬車。賽車的馬力高達480匹,而車重只有1050公斤,基本性能應該跟保時捷911 GT3 RSR很接近。
世爵賽車在05年度已經參加了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勒芒(Le Mans)24小時大賽、在美國Sebring舉行的Sebring 12小時耐力賽及德國紐伯格靈(Nurburgring)舉行的「勒芒耐力系列賽」。在紐伯格靈1000公里大賽中,世爵車隊由Danny Crevels及Jeroen Bleekemolen駕駛的世爵C8 Double 12R賽車獲得了亞軍。
蓮花——讓馬來西亞國旗在珠賽場飛揚
參加珠海站賽事的還有這款全球獨一無二,馬力高達400匹的蓮花Exige 300RR GT跑車。今次是蓮花賽車自1998年以來首次正式參加GT賽事。
05年度蓮花Exige 300RR GT賽車曾經先後參加在馬來西亞雪邦賽車場舉行的日本超級GT賽及國慶12小時耐力賽。並在國慶12小時耐力賽中勇奪全場總冠軍。
(3)、05 GT刷新珠海賽道紀錄
2005世界超級跑車錦標賽(FIA-GT)中國站的排位賽,俄羅斯時代車隊憑借其法國車手布庫特和阿斯頓·馬丁DBR9賽車的出色發揮,力挫兩輛法拉利賽車,以1分30.661秒的單圈最快成績,奪得05年度GT中國站正式比賽的首發位置,同時也刷新了珠海賽道的單圈最快紀錄。
(4)、賽果
在珠海國際賽車場展開的這場競爭是2005年世界超級跑車錦標賽第九站比賽根據競賽規則,參賽車手要輪流駕駛賽車繞珠海賽道117圈完成總長503.1公里的賽程,但比賽「關門時間」為3小時。
駕駛GLPK車隊6號科爾維特C5-R賽車的3位車手龍津、庫彭、菏澤曼斯23日在珠海發揮穩定,以3小時0分21秒567的總時間完成110圈比賽,奪得世界超級跑車錦標賽(FIA-GT)中國站賽事冠軍。拉博競技車隊的11號法拉利550賽車以總時間7秒160之差完成110圈奪得亞軍。季軍為維他風競技車隊9號馬莎拉蒂MC12賽車,由德國車手邁·巴特爾斯和蒂·斯卡伊德爾駕駛,成績為總時間3小時1分41秒156完成110圈比賽。
GT2組別前3名均為保時捷996賽車,其中贏得冠軍的66號賽車由格拉帕M車隊的德國車手馬·利耶波和邁·洛肯費勒駕駛(總時間3小時1分57秒240完成107圈),其隊友、法國車手艾·克拉德和英國車手蒂·蘇格登駕駛的88號賽車獲得亞軍(總時間3小時0分41秒260完成106圈),季軍為EBIMOTORS車隊義大利車手魯·莫西亞和克·帕蘇蒂駕駛的74號賽車(總時間3小時1分36秒987完成104圈)。
(5)、支援賽事
亞洲房車錦標賽、超級跑車挑戰賽、明星挑戰賽、泛珠三角房車賽、蓮花跑車挑戰賽。
格蘭披治一級方程式(Grand Prix Formula One 簡稱:F1)大獎賽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費用最昂貴、技術最高的比賽,它是賽車運動中等級最高的一種。
所謂「方程式」賽車是按照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SA)規定標准製造的賽車。這些標准對「方程式」賽車的車長、車寬、車重、發動機的功率、排量、是否用增壓器以及輪胎的尺寸等技術參數都作了嚴格的規定。
F1大賽的統籌工作,均由FISA安排。他們負責制訂車賽的規則,擬定比賽時間表和選擇賽車的場地等。
FISA要求F1賽車採用排量為3L、12缸以下、不加增壓器的自然吸氣式發動機。F1賽車的底盤採用碳化纖維為製造,重量很輕,很堅固。車賽的底盤很低,最小離地間隙僅有50-70毫米。與普通的汽車相比,F1賽車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它的車身細而長,車身高度很低,寬大的車輪極為顯眼,而且是完全暴露的,即所謂「開式車輪」。
每輛F1賽車都是世界著名汽車廠家的精心傑作。一輛這種賽車的價值超過七百萬美元,甚至不亞於一架小型飛機的價值。F1汽車大賽,不僅是賽車手勇氣、駕駛技術和智慧的競爭,在其背後還進行著各大汽車公司之間科學技術的競爭。福特汽車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車大賽比作「高科技奧運會」。在汽車大賽中推出的新型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凝聚著眾多研製者的心血,並代表著一家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的高科技最新水平。汽車大賽還是各國科技人才素質的較量。據悉,德國約有2000多名專業人才直接從事賽車的設計、製造和研究工作、美國約有1萬人;而日本則最多,估計近2萬人左右。
所有參加F1大賽的車手,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世界車壇的精英。每一位車手在躋身F1大賽前,都必須經過多個級次的選拔,例如小型車賽、三級方程式(F3)車賽等等,堪稱過五關、斬六將,而要成為世界冠軍,更非易事。他必須身經百戰,集賽車技術、天賦及鬥志於一身。
根據FISA的有關規定,每年,全世界能有資格駕駛世界F1賽車的車手不超過100名。所有駕駛F1賽車的選手,都必須持有FISA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每年只有少數的優秀車手有資格參加決賽。
F1大賽每年都要選擇地理條件迥然不同的16個賽場。他們有的現在高原上,那裡空氣稀薄,用以考驗車手的身體素質非;有的則是街道串成的賽道,那裡路面相對狹窄曲折,車手弄不好就會撞車;有的賽車場就顯得路面寬闊,但也有上下坡考驗車手的技術;還有的賽車場建在樹木蔥郁的森林中,那裡跑道起伏大,車手很難控制賽車。由於賽車經常出現意外,FISA要求所有主辦國的賽車場必須有足夠的草地緩沖區。各賽場的救護人員也必須分布在全場的每一個角落,爭取在出事的一剎那,跑進現場,進行搶救。 每一賽車都需在車賽前三天進行試車,然後根據試車圈速排列起跑位次。通常在試車的時候,共有28-30輛賽車參加計時,但最終只取前26輛賽車參加比賽。正式比賽開始,各車手按排位從相繼不遠的起跑位置出發。進入前6名可得分。第一名是10分,第二名是6分,第三到第六分別是4到1分。
這是老的積分
現在是
1-10
2-8
3-6
4-5
5-4
6-3
7-2
8-1
第三便是每年6月舉行的被稱為最辛苦、最乏味的單項賽事--「勒芒24小時耐力賽」(法文為24HEURESDUMANS)。它是在位於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鎮勒芒(香港稱為利曼)舉行的重大賽事,1923年舉行,至2001年已經舉辦了69屆(1936年,1940年-1948年未舉行)。賽道是將當地的高速公路和街區公路封閉成一個環行路線,單圈長13.5公里,瀝青和水泥路面。比賽一般從第一天的下午四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的下午四點,歷時24小時。
每部賽車由3名賽手分別駕駛(1980年中期以前為2名賽手),及採用換人不換車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換胎和維修時間都包括在24小時以內。最後,行駛里程最多的賽車獲勝,一般一晝夜下來,成績最好的賽車行駛的里程將近5000公里。比賽用車有的是原形車改裝的,有的是為比賽特製的,有開放式座艙的,也有封閉式座艙的。它們的車輪和普通轎車一樣,是有翼子板遮蓋的,而不象F1那樣暴露在外面。賽車的剎車碟由於頻繁、大力的制動,會在夜色中如同煉鋼爐中的鋼水一般眩目,這也是一般賽事的電視畫面中無法看到的奇景。比賽的發車辦法與F1相同,但是,有趣的是,各種不同排量和不同組別的賽車同時競技,只是最後分別計算成績而已,這也是各種時間長短不一的耐力賽的共同之處。「勒芒24小時耐力賽」每場產生一組冠軍,也就是說,同場駕駛冠軍賽車的每一位賽手都是冠軍。
由於勒芒耐力賽是全球各種耐力賽時間最長的比賽,而且選手駕車在同一環行賽道上要不停地轉上350多圈,比賽顯得單調、乏味。不論車手、維修還是觀眾,在下半夜的時候都會變得疲憊不堪。因此這場比賽被稱為最辛苦、最乏味的賽事。大多數觀眾是帶著宿營車或帳篷前來觀戰的,賽場旁的30個大型停車場每次比賽都停滿了10萬部汽車。觀眾最多的一次是1971年的比賽,人數達到了30萬。賽場周圍還有設施齊備的餐飲、娛樂和休閑場所,以及銷售仿製的各大車隊服裝、帽子的鋪位,讓車迷們在這里如同過節一樣。觀眾可以在餐廳里一邊吃著可口的食物,一邊可以看見窗外時速達到300多公里的賽車飛馳而過。
第三便是每年6月舉行的被稱為最辛苦、最乏味的單項賽事--「勒芒24小時耐力賽」(法文為24HEURESDUMANS)。它是在位於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鎮勒芒(香港稱為利曼)舉行的重大賽事,1923年舉行,至2001年已經舉辦了69屆(1936年,1940年-1948年未舉行)。賽道是將當地的高速公路和街區公路封閉成一個環行路線,單圈長13.5公里,瀝青和水泥路面。比賽一般從第一天的下午四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的下午四點,歷時24小時。
每部賽車由3名賽手分別駕駛(1980年中期以前為2名賽手),及採用換人不換車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換胎和維修時間都包括在24小時以內。最後,行駛里程最多的賽車獲勝,一般一晝夜下來,成績最好的賽車行駛的里程將近5000公里。比賽用車有的是原形車改裝的,有的是為比賽特製的,有開放式座艙的,也有封閉式座艙的。它們的車輪和普通轎車一樣,是有翼子板遮蓋的,而不象F1那樣暴露在外面。賽車的剎車碟由於頻繁、大力的制動,會在夜色中如同煉鋼爐中的鋼水一般眩目,這也是一般賽事的電視畫面中無法看到的奇景。比賽的發車辦法與F1相同,但是,有趣的是,各種不同排量和不同組別的賽車同時競技,只是最後分別計算成績而已,這也是各種時間長短不一的耐力賽的共同之處。「勒芒24小時耐力賽」每場產生一組冠軍,也就是說,同場駕駛冠軍賽車的每一位賽手都是冠軍。
由於勒芒耐力賽是全球各種耐力賽時間最長的比賽,而且選手駕車在同一環行賽道上要不停地轉上350多圈,比賽顯得單調、乏味。不論車手、維修還是觀眾,在下半夜的時候都會變得疲憊不堪。因此這場比賽被稱為最辛苦、最乏味的賽事。大多數觀眾是帶著宿營車或帳篷前來觀戰的,賽場旁的30個大型停車場每次比賽都停滿了10萬部汽車。觀眾最多的一次是1971年的比賽,人數達到了30萬。賽場周圍還有設施齊備的餐飲、娛樂和休閑場所,以及銷售仿製的各大車隊服裝、帽子的鋪位,讓車迷們在這里如同過節一樣。觀眾可以在餐廳里一邊吃著可口的食物,一邊可以看見窗外時速達到300多公里的賽車飛馳而過。
還有很多,比如MOTO GP WRC 等等
㈡ 世界最強的十大越野車有哪些
賓士G
路虎衛士
jeep牧馬人
這三個是公認的
其他像悍馬 凱百赫這些的,由於自身車子太大太重,其實越野性能很一般
㈢ 世界上最著名的賽車比賽是什麼車
頂極賽事--F1
汽車比賽當屬F1方程式賽車的影響力最大。
F1是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ormula-1)的簡稱,是汽車場地賽項目中最高級別的比賽,也是世界上最為引人注目的運動項目之一。50年來吸引了數百萬觀眾到場觀戰,電視觀眾近500億人次。全世界的車手也幾乎都以拼殺F1賽場為終極目標。
幾個最顯示出這個賽事的頂級水平。比賽所用的車輛是世界頂級的技術結晶;參賽的車手和技術都是世界賽車界的精英;世界頂級的「金錢大賽」,一條F1賽道總投資高達2、3億美元。每年十幾個站比賽耗資達10億美元。著名車手的年薪則超過千萬美元。一輛F1賽車的發動機造價在12-30萬美元,一條固特異輪胎約600美元,資格賽用的汽油每升240美元……高額的投入,同樣提升著廣告的價位,世界音響巨頭健伍在著名車手的車身上印刷4個10X12cm的商標就要掏400萬美元。F-1在現今賽車領域所代表的地位就有如「奧運」或是「世界盃足球賽」。
排行第二的拉力賽--WRC
名氣僅次於F1賽事的當屬WRC。WRC是「世界越野拉力錦標賽」的英文縮寫。由FIA(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批準的世界越野拉力錦標賽,僅次於F1賽車的世界頂級賽車運動,參加WRC的賽車都是以製作精良的頂級世界越野拉力賽車(WorldRallyCar)為主,參加WRC比賽中等級最高的組別。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私人車隊會同時參賽,通常每一站的參賽車輛約70至100輛,全球約有超過10億人次通過電視轉播或其他媒體觀賞這項世界頂級的汽車越野拉力賽事。同時,WRC還以它「不要門票的比賽」或者叫「家門口的比賽」而聞名,因為WRC的賽道多是利用鄉村、野外的砂石、沙漠或者柏油路面設計組成,比賽時賽車會在村莊中穿行,而觀眾就站在賽道兩側的安全區域觀戰,可以說是「零距離」的體驗賽車飛馳的刺激。
WRC可以說是所有賽車項目中最苛刻的一種,因為所有參賽車輛都是以量產車為基礎研發製作而成。目前FIA規定的WRC每年有14站比賽,比賽時間是從每年的1月到11月。
另外同屬越野拉力賽的還有歐洲拉力錦標賽(11站)、亞洲拉力錦標賽(6站)、非洲拉力錦標賽(5站)、中東拉力錦標賽(6站)等眾多大型賽事。
㈣ 世界上的主要賽車比賽都有哪些賽事還有中國的
世界賽車分類
賽車的分類和簡介賽車運動分為兩大類,場地賽車和非場地賽車。
場地賽車顧名思義,就是指賽車在規定的封閉場地中進行比賽。它又可分為方程式賽、轎車賽、運動汽車賽、GT耐力賽、短道拉力賽、場地越野賽、直線競速賽等。非場地賽車基本上的比賽場地不是封閉的,主要分拉力賽、越野賽及登山賽、沙灘賽、泥地賽等等。
賽車必須依照國際汽車聯合會制定頒發的車輛技術規則規定的程式製造,包括車體結構、長度和寬度、最低重量、發動機工作容積、汽缸數量、油箱容量、電子設備、輪胎的距離和大小等。
各級方程式賽車的製造程式不同。屬於方程式汽車比賽的項目有:F-1、 F-3000、 F-3、亞洲方程式、無限方程式、福特方程式、雷諾方程式、卡丁車方程式等。
一級方程式賽車(F1/Formula 1)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是方程式汽車賽中最高級別的比賽。世界上首次舉行賽車場上的賽車是1900年在法國的默倫。現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車場開始的, 現在每年舉行16場比賽,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安排比賽。現有的19支參賽車隊均為「一級方程式車隊協會 (FOCA) 」的成員。 車手必須持有由國際汽車聯合會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 」。每年全世界持有這種執照的車手不超過100人。
比賽設車手獎和車隊獎。 每場比賽的全程距離為305公里, 所用時間不超過2小時。每場比賽取前六名,車手獲得的分數依次為10, 6, 4, 3, 2, 1。在每一賽季結束後, 將車手在全年16場比賽中取13場最好的比賽成績相加得出總積分, 得分最高者為當年世界冠軍。車隊世界冠軍的計分方法與車手相同。
比賽使用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由底盤、發動機、 變速系統、 輪胎和空氣動力裝置等構成,最低重量為505公斤。底盤是以太空梭的構造科學為基本理論依據, 用碳化纖維製造的。 發動機依不同時期的比賽規則而變化, 自1995年開始, 規定使用汽缸容積為3.0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汽缸數目最多12個,輸出馬力為650匹。 變速器設有六至七個檔位, 並採用半自動變速系統。
使用的輪胎採用特殊合成橡膠製造, 分乾地與濕地兩種,以便於在不同氣候下使用。賽車的車身呈流線形, 在其前、後部設有擾流裝置和翼子板, 在運動中利用空氣動力學的原理產生下壓力量,增加輪胎的附著力,使賽車緊貼地面運動。
三級方程式汽車賽(F3/Formula 3)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外形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類似,但體積較小, 最低重量為455公斤, 配備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170馬力。
方程式3000(F3000/Formula 3000)
3.0公升方程式汽車賽。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設有國際大獎賽等比賽。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裝備8汽缸、工作總容積為3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約475馬力。
亞洲方程式(Formula ASIA)
方程式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限在亞洲地區開展。使用的賽車是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 車身規格與三級方程式相似, 配備1台" 福特 "4汽缸工作總容積為2公升的自然吸氣式汽油發動機, 輸出功率約160馬力。
直線競速賽(Drag Rac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之一。比賽按不同車型及發動機工作容積分為 12 - 14 個級別,在兩條並列長1500米、 各寬15米的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實際比賽距離為 1/4英里或1/8英里。比賽時每 2 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採用定點發車方法,加速行進,通過電子儀器測量從發車線到終點線的行駛時間評定成績。
使用特別設計製造的活塞式或噴氣式專用賽車,以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車重500- 1000公斤。其中"高級酒精發燒友(TAFC)" 級的發動機容積達8930CC,輸出功率2500馬力, 速度達382公里/小時;「三角架高級燃料車(TFD)」級的發動機容積為8127CC,輸出功率5000馬力,速度可達460公里/小時; 「噴氣發燒友」級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達10000馬力。
耐久賽(Grand Touring Car)
亦稱「GT賽」。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為長時間耐久性汽車比賽。比賽車輛分旅行車和運動原型車兩類,並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為若干級別。比賽中每車可設 2- 3 名駕駛員,輪流駕駛。
每年國際汽車耐力系列賽分為11站, 在世界各地舉行。比賽一般進行8- 12小時, 以完成圈數的多少評定成績。 較著名的比賽有:法國勒芒(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Suzuka) 8小時耐久賽。 回到頁首
印地車賽(Indy Car)
汽車場地比賽的一種。設有世界錦標賽。該車賽起源於美國, 原為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錦標賽。1978年由18支印地車隊聯合成立了「印地錦標賽賽車隊有限公司", 建立了賽事管理機構舉辦系列車賽,制訂了獨特的比賽規則。1979年舉辦了第一次比賽,成為不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管轄的汽車比賽。
比賽使用車輛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用賽車,但使用8汽缸、工作容積為 2.6- 3.4 公升以甲醇為燃料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 輸出功率700~850馬力。依不同的比賽場地比賽距離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卡丁車賽(Karting)
汽車場地比賽項目的一種。分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 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 125CC或 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 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型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
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 始於1940年。由於許多著名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從卡丁車起步的,因此卡丁車被視為「 F- 1」的搖籃。
創紀錄賽(Land-Speed Record-LSR)
在某個場地或路段以單車出發創造最高行駛速度記錄的汽車活動。按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A - J共10個級別。
現今以輪胎驅動的汽車的最高速度記錄是1965年11月由賽默兄弟( Summer Brother )創造的,時速達660公里/小時;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驅動的汽車最高速度記錄是1983年由英國人理查德·諾貝爾( Richard Noble )駕駛他自己設計的 Thrust II 車在美國內華達州西北的鹽湖上創造的,時速達1019.89公里/小時。其發動機的輸出總功率為60000馬力。
拉力賽(Rally)
亦稱「多日賽」。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礫路或柏油路上進行。在一個國家內或者跨越數國舉行的既檢驗車輛性能和質量,又考驗駕駛技術的長途比賽。
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設置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數個測試速度的賽段,交替進行,每個賽段的長度不超過30 公里。比賽採用單個發車方法,每個車組由1名駕駛員和1名副駕駛員(領航員)組成。以每個車組完成全部特殊路段比賽的時間和在行駛路段所受處罰時間累計計算最終成績,時間短者名次列前。比賽對行駛路段的行駛時間有嚴格限制,車組必須按規定的時間依次到每個時間控制點報到,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處罰。
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年產量超過5000 輛的標准4座小客車和旅行車, 並按比賽規則改裝。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不準超過300馬力。
國際汽車拉力賽每年設有世界拉力錦標賽( 14站 )、歐洲拉力錦標賽( 11站, 難度系數分20/10/5/2 )、亞洲拉力錦標賽(6站)、非洲拉力錦標賽( 5站 )、中東拉力錦標賽(6站)等眾多大型賽事。
越野賽(Rallycross)
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是在一個國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舉行的允許對該國進行考察的汽車比賽。經過幾個國家的領土、總長度超過 10,000公里或跨洲的比賽稱馬拉松越野賽。除國際汽聯特別批准外,越野賽的賽程不得超過15天,比賽必須在白天進行。採用單車發車方式。比賽每經過10個階段後至少休息 18個小時。
每階段的行駛距離自定, 但每個賽段的最大長度, 越野賽規定不超過350公里, 馬拉松越野賽規定不超過800公里。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的全輪驅動汽車參賽。
1996年國際汽聯首次對越野賽實行世界盃賽制,其中較著名的比賽有巴黎至達喀爾越野賽、突尼西亞國際汽車賽、巴黎至莫斯科至北京馬拉松汽車越野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漠挑戰賽等。
㈤ 世界上有那幾種賽車啊。有什麼汽車比賽啊````什麼達客而/
FIA FORMULA ONE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FIA FORMULA 3000 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方程式3000國際錦標賽
FIA GRAN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GT錦標賽(耐力賽)
FIA FORMULA 3 INTERCONTINENTAL CUP
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洲際杯
FIA CUP FOR HISTORIC GRAND TOURING CARS
國際汽聯杯老爺車GT賽
FIA CUP FOR THOROUGHBRED GRAND PRIX CARS
國際汽聯杯薩羅布萊德大獎賽
FIA LURANI TROPHY FOR FORMULA JUNIOR CARS
國際汽聯青少年方程式盧拉尼獎杯賽
FIA EUROPEAN CHALLENGE FOR HISTORIC TOURING CARS
國際汽聯老爺房車歐洲挑戰賽
FIA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世界拉力錦標賽
FIA 2-LITRE WORLD CUP FOR MANUFACTURERS
國際汽聯2升廠商世界盃賽
FIA EUROPEAN RALLY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歐洲拉力錦標賽
FIA AFRICAN CONTINENT RALLY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非洲大陸拉力錦標賽
FIA MIDDLE EAST RALLY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中東拉力錦標賽
FIA ASIA-PACIFIC RALLY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亞太拉力錦標賽
FIA EUROPEAN HISTORIC SPORTING RALLY TROPHY
國際汽聯歐洲老爺車拉力賽大獎賽
FIA WORLD CUP FOR CROSS COUNTRY RALLIES
國際汽聯拉力越野世界盃賽
FIA EUROPEAN HILL CLIMB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爬坡歐洲錦標賽
FIA INTERNATIONAL HILL CLIMB CHALLENGE
國際汽聯爬坡國際挑戰賽
FIA HISTORIC HILL CLIMB CHALLENGE
國際汽聯老爺車爬坡挑戰賽
FIA EUROPEAN DRAG RACING CHAMPIONSHIP
國際汽聯直線競速錦標賽
FIA EUROPEAN CHAMPIONSHIP FOR RALLYCROSS DRIVERS & FIA EUROPEAN 1400 CUP
國際汽聯拉力越野賽手和1.4升杯歐洲錦標賽
FIA EUROPEAN CHAMPIONSHIP FOR AUTOCROSS DRIVERS & FIA EUROPEAN 1600 CUP
國際汽聯場地越野賽手和1.6升杯歐洲錦標賽
FIA ELECTRO-SOLAR CUP
國際汽聯太陽能動力杯賽
㈥ 有哪些有名的賽車比賽啊
●方程式汽車賽
F-1、 F-3000、 F-3、亞洲方程式、無限方程式、福特方程式、雷諾方程式、卡丁車方程式等。
●耐久賽(Grand Touring Car )亦稱「GT賽」
法國勒芒( 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Suzuka) 8小時耐久賽。
●拉力賽(Rally)亦稱「多日賽」
亦稱「多日賽」。汽車道路比賽項目之一。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礫路或柏油路上進行。在一個國家內或者跨越數國舉行的既檢驗車輛性能和質量,又考驗駕駛技術的長途比賽。
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設置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數個測試速度的賽段,交替進行,每個賽段的長度不超過30公里。比賽採用單個發車方法,每個車組由1名駕駛員和1名副駕駛員(領航員)組成。以每個車組完成全部特殊路段比賽的時間和在行駛路段所受處罰時間累計計算最終成績,時間短者名次列前。比賽對行駛路段的行駛時間有嚴格限制,車組必須按規定的時間依次到每個時間控制點報到,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處罰。
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聯注冊、年產量超過5000輛的標准4座小客車和旅行車, 並按比賽規則改裝。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不準超過300馬力。
國際汽車拉力賽每年設有世界拉力錦標賽( 14站 )、歐洲拉力錦標賽( 11站, 難度系數分20/10/5/2 )、亞洲拉力錦標賽(6站)、非洲拉力錦標賽( 5站 )、中東拉力錦標賽(6站)等眾多大型賽事。
●越野賽(Rallycross)
巴黎至達喀爾越野賽、突尼西亞國際汽車賽、巴黎至莫斯科至北京馬拉松汽車越野賽、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漠挑戰賽等。
●直線競速賽( Drag Racing )
使用特別設計製造的活塞式或噴氣式專用賽車,以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車重500-1000公斤。其中"高級酒精發燒友(TAFC)"級的發動機容積達8930CC,輸出功率2500馬力,速度達382公里/小時;「三角架高級燃料車(TFD)」級的發動機容積為8127CC,輸出功率5000馬力,速度可達460公里/小時;「噴氣發燒友」級的發動機輸出功率達10000馬力。
㈦ 世界上主要的汽車比賽都有哪些
1、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
F1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費用最昂貴、技術最高的比賽,也是方程式汽車賽中最高級別的比賽。世界上首次舉行賽車場上的賽車是1900年在法國的默倫。現代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車場開始的,現在每年舉行18場比賽,2004年中國上海參加了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安排比賽。
2、拉力賽(Rally)
拉力賽亦稱「多日賽」,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礫路或柏油路上進行,路程可在一個國家內,也可跨越數個國家,是一個既能檢驗車輛性能和質量又能考驗駕駛技術的長途比賽。
該比賽在規定的日期內分若干階段進行,每階段內比賽中均設置有數個由行駛路段連接的測試速度的賽段,每個賽段的長度不超過30公里。而比賽對行駛路段的行駛時間有嚴格限制,車組必須按規定時間依次到每個時間控制點報到,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處罰。
3、越野賽(Rallycross)
越野賽是在一個國家的公路和自然道路上舉行的允許對該國進行考察的汽車比賽。除國際汽車聯合會特別批准外,越野賽的賽程不得超過15天,比賽必須在白天進行。
該比賽中每階段的行駛距離自定,但每個賽段的最大長度,越野賽規定不超過350公里,馬拉松越野賽規定不超過800公里。必須使用在國際汽車聯合會注冊的全輪驅動汽車參賽。
4、直線競速賽(DragRacing)
直線競速賽按不同車型及發動機排量分為12~14個級別,在兩條長為1500米、寬為15米的並列直線柏油跑道上進行,實際比賽距離為1/4英里或1/8英里。比賽時每2輛車為1組,實行淘汰制,分多輪進行,直至決出冠軍。
比賽用車是經過特別設計製造的活塞式或噴氣式汽車,以汽油、甲醇或煤油為燃料,重500~1000公斤。其中「高級酒精發燒友(TAFC)」級的賽車時速可達382公里,「三角架高級燃料車(TFD)」級的賽車時速可達460公里。
5、耐久賽(GrandTouringCar)
耐久賽亦稱「GT賽」,是長時間耐久性汽車比賽。比賽車輛分旅行車和運動原型車兩類,並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為若干級別。比賽中每車可設2-3名駕駛員,輪流駕駛。
每年國際汽車耐力系列賽分為11站,在世界各地舉行。比賽一般進行8-12小時,以完成圈數的多少評定成績。較著名的比賽有:法國勒芒(LeMans)24小時耐久賽、日本鈴鹿8小時耐久賽。
6、印地車賽(IndyCar)
該比賽起源於美國,原為美國汽車協會主辦的錦標賽。1978年,18支印地車隊聯合成立了「印地錦標賽賽車隊有限公司」,建立了賽事管理機構舉辦系列車賽,並制訂了獨特的比賽規則。1979年,印地車賽第一次舉辦,成為不受國際汽車聯合會管轄的汽車比賽。
比賽用車的整體結構類似一級方程式的四輪外露式單座位純跑道賽車,但搭載8汽缸、排量為2.6~3.4L、輸出功率為700~850馬力、以甲醇為燃料的渦輪增壓式發動機.根據不同的比賽場地,該比賽的距離為320公里至800公里不等。
7、卡丁車賽(Karting)
卡丁車賽分為:方程式卡丁車、國際A、B、C、E級和普及級六類,共12個級別。使用輕鋼管結構,操縱簡單,無車體外殼,裝配100CC、125CC或250CC汽油發動機的4輪單座位微型賽車,重心低,在曲折的環型路線上行駛,比賽速度感強。
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始於1940年。由於許多著名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從卡丁車起步的,因此卡丁車被視為F1的搖籃。
8、創紀錄賽(Land-SpeedRecord)
創紀錄賽是在某個場地或路段以單車出發創造最高行駛速度記錄的汽車活動。按汽車發動機的工作容積分A-J共10個級別。
現今以輪胎驅動的汽車的最高速度記錄是1965年11月由賽默兄弟創造的,時速達660公里/小時;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驅動的汽車最高速度記錄是1983年由英國人理查德·諾貝爾(RichardNoble)駕駛他自己設計的ThrustII車在美國內華達州西北的鹽湖上創造的,時速達1019.89公里/小時。
㈧ 有哪些國際著名的汽車比賽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
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WRC,1999年北京懷柔舉辦過中國站)
世界房車錦標賽(WTCC)
世界國家杯方程式錦標賽(A1,這個賽事舉辦完第一屆)
達喀爾汽車越野拉力賽
世界盃越野錦標賽
澳門格蘭披治大獎賽(每年11-12月舉辦)
至於其他DTM德國房車大師賽、澳洲V8房車賽、美國納斯卡房車賽等等都屬於國家級別的著名賽事
中國國內目前除舉辦F1外,還有自己的錦標賽:
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CRC,7月份六盤水站賽車突破100台,外援車組20台左右,包括阿里斯特·麥克雷、卡龍吉等世界級車手)
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CCC,2000CC組、1600CC組和康巴斯方程式)
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
中國越野錦標賽(CCCR)
其他集結賽、老爺車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