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國際主義風格
在法西斯勢力的壓迫下,很多歐洲的現代主義設計大師都來到了美國,他們將歐洲的現代主義和美國富裕的社會狀況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新的設計風格。1927年,美國的菲利浦·約翰遜在德國斯圖加特市威森霍夫現代住宅建築展上發現了這種新興的風格。他認為這種風格以後會在國際上流行,因此將他稱為國際主義風格。它在六七十年代發展成熟,直到80年代才消退,涉及了設計的很多方面,包括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等。
Ⅱ 關於平面設計史問題!
你好, 其實你的這個問題,我們公司設計部的主管已經回復過, 而且整理資料的文員差不多用了一個多小時, 不過不知為何原因沒能上傳?
1.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在平面設計領域與歐洲相比,幾乎還不存在現代主義設計
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大批的歐洲現代平面設計師逃亡來到了美國,因而把歐洲的現代平面設計介紹到了美國,刺激了美國現代主義平面設計的發展,於是出現了美國最早的現代平面設計隊伍。這些美國設計師在歐洲現代主義基礎上從事平面設計,逐漸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並形成了所謂的「紐約平面設計派」。紐約平面設計派的出現使得美國平面設計風格得以確立,與歐洲的現代主義、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相得益彰、互為補充。眾所周知,保羅蘭德是美國「紐約平面設計派」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總體來說:紐約平面設計派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萌生,四十年代初具規模,五、六十年代發展壯大,對於世界平面設計史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頁。
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平面設計經歷了一段時間不長的停滯。由於大戰對於歐洲和亞洲各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創傷,除了美國之外,國際的平面設計在風格上沒有什麼創新。經濟的逐漸恢復和發展,促使了設計在二戰後的發展,而市場的日趨國際化又對於設計的國際化面貌和特點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世紀50年代期間,一種嶄新的平面設計風格終於在聯邦德國與瑞士形成,被稱為「瑞士平面設計風格」(Swiss Design)。由於這種風格簡單明確,傳達功能准確,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為二戰後影響最大、國際最流行的設計風格,因此又被稱為「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the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 由於國際交往,國際貿易的急劇增加,國際對話也與日俱增,這樣的發展,促進了國際視覺語言的形成,使國際主義設計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
這里不得不說到瑞士,瑞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世界最重的平面設計中心之一,涌現出眾多優秀的平面設計家,對國際主義風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精神領袖是約塞夫.穆勒-布魯克曼(Josef Muller-Brockman1914-)。他是瑞士最重要的平面設計家、版面設計家和設計教育家之一。他的最重大成就就是參與奠定瑞士國際主義平面設計的基礎,並通過設計實踐使這個風格在世界廣泛流行和使用。他曾任教於蘇黎世藝術學院,同時在德國當時最重要的設計學院烏爾姆設計學院擔任教學。他在設計上的成就,被美國和日本的學院邀請去做客座教授,多次的國際性講學,對於傳播平面設計的國際主義風格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一個是瑞士設計家,西格菲爾德.奧特瑪特(Siefred Odermatt 1926-)。奧德瑪是自學成才的設計家。他與蘇黎世藝術學院畢業的平面設計家羅斯瑪利.提西(Rosmarie Tissi1937)1960年成立了奧德瑪特提西設計事務所。他們的設計為日後的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瑞士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至今依然得到廣泛的採用,是世界平面設計風格中最重要的一種。瑞士的國際主義平面設計在美國引起很大的震動,並在美國得到高速發展和廣泛運用。最早促進國際主義在美國發展的是洛爾•馬丁(1922-)。他於1947年開始在美國辛辛那提美術博物館擔任平面設計工作,他放棄了美國當時流行的寫實插畫方式而採用國際主義的簡單、明確、視覺傳達准確的特點,因而產生了一系列完全不同的新設計,得到博物館的負責人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另外一個把瑞士國際主義風格介紹到美國的是洛杉磯平面設計家魯道夫•德•哈拉克(1924-)。哈拉克強調平面設計的簡明扼要的特點。他在設計上採用方格網路結構來組織平面設計的各種因素,因此他的所有設計都有條不紊、井井有條,完全在方格的規范之中。
由於這些先驅的努力,瑞士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從50年代開始在美國開始流行,一直延續了20多年,直到70年代才開始式微。
個人認為,藝術是相輔相成,相匯容通的。這次回答的也很費時,希望不要不能上傳.天靈靈,地靈靈,保佑我......
Ⅲ 能給我一份嗎
1. 名詞解釋 2. 什麼是立體主義;具有主張模仿客觀對象,重視藝術的自我表現,對具體對象分析、重 構和綜合處理的特徵。 3. 什麼是未來主義;即編排無重心無主次、雜亂無章、字體各異的散構,甚至完全散亂的 4. +無政府主義的形式。 5. 什麼是達達主義;強調自我,反理性,認為世界沒有任何規律可遵循,所以表現出強烈 的虛無主義特點;隨機性和偶然性,荒誕與雜亂。 6. 什麼是超現實主義; 認為社會的表象是虛偽的, 創作的目的是重新尋找和了解社會的實 質,認為無計劃的,無設計的下意識或潛在思想機動更真實,如用寫實的手法描繪、拼 合荒誕或虛無的幻覺。 7. 什麼是現代主義設計;現代主義的特點是理性主義,「功能決定形式」不是一種風格, 而是一種信仰。現代主義最鮮明的主張是:「少則多」。它反對裝飾的繁瑣,提倡簡潔 的幾何形式。 8. 什麼是構成主義; 構成主義設計將抽象的圖形或文字作為視覺傳達的元素和符號進行構 成設計,版面編排常以幾何的形式構成,同時也帶有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自由拼合、無 序的特點。但在整體上構成主義更講究理性的規律,強調編排的結構、簡略的風格以及 空間的對比關系。 9. 什麼是風格派;荷蘭風格派的思想和形式來源於蒙德里安的繪畫探索。他以高度理性、 數字化的邏輯思維來創造和諧的新秩序, 畫面上簡潔到只有縱橫的幾何形方塊和鮮明的 色塊。 10. 什麼是包豪斯;包豪斯的平面設計思想及風格具有強調科學化、理性化、功能化,減少 主義和幾何化的特點,注重啟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和想像力,注重字體設計,採用無線裝 飾字體和簡略的編排風格。 11. 什麼是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國際主義風格在平面上的貢獻是研究出了骨骼排版法, 即將版面進行標准化的分割,將字體、插圖、照片等按照劃分的骨骼編排在其中,取消 編排的裝飾, 採用樸素的無線裝飾字體, 採用非對稱的版面編排。 特點是高度的功能化、 標准化、系統化。其反裝飾的排版風格,簡明扼要的視覺形式,有利於國際化的視覺傳 達功能, 12.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 後現代主義的整體思想體系是全面的否定與反諷傳統的 一切文明, 主張強調自我感受。 他們「對人類自古典文明以來的傳統藝術進行了全面的、 革命的、徹底的改革,完全改變了視覺藝術的內容、形式和服務對象」。使版面獲得趣 味與韻味,充滿活躍、紛亂、生動的特點,後現代主義是一種思潮,一種趨勢以及一種 設計觀念。 13. 什麼是點?:將單位面積比較小的稱其為點。 14. 什麼是線?:線是點的移動軌跡。 15. 什麼是面;面是點的放大、點的密集或線的重復。 16. 什麼是骨骼設計;骨骼設計是一種嚴謹、規范、理性的設計方法。骨骼的基本原理是將 版面刻意按照骨骼的規則,有序地分割成大小相等的空間單位。 17. 什麼是變形骨骼; 變形骨骼是在骨骼設計的基礎上變化發展而來的。 在骨骼的基本形上, 通過並合、取捨部分骨骼、尋求新的造型變化,它產生的造型無窮無盡,並且富有活力 與生命,富有設計的魅力, 18. 什麼是視覺流程; 視覺流程是一種「視覺空間的運動」, 是版面空間的各元素引導視線 閱讀的運動過程。 19. 什麼是單向視覺流程;單向視覺流程就是指視覺往一個方向運動的過程。 20. 什麼是曲線視覺流程;曲線視覺流程就是視覺成弧線形運動方向的過程。 21. 什麼是重心的視覺流程; 重心的視覺流程就是以一個點為重心向四周擴散或收縮的視覺 運動過程。 22. 什麼是散構的視覺流程;散構的視覺流程就是自由活潑、無規則的視覺運動過程。 23. 什麼是最佳視閾;最佳視閾是最舒適的視覺運動過程。即注目價值高的位置。 24. 什麼是單純;單純就是簡練。 25. 什麼是秩序;秩序就是有規律。 26. 什麼是對比對比就是差異化。 27. 什麼是和諧;和諧就是將相同的或相似的並置在一起。 28. 什麼是節奏;節奏是均勻的重復,是在不斷重復中產生的頻率節奏的變化。 29. 什麼的韻律;韻律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比節奏要求更高一級的律動。 30. 什麼叫圖版率;是指版面相對於文字、圖(圖片或照片)所佔據的面積比。 31. 什麼叫角板;角板也稱方形版,即畫面被直線方框所切割。 32. 什麼是挖版;挖版圖也稱退底圖,即將圖片中精彩的圖像部分按需要剪裁下來。 33. 什麼是出血版;出血版,即圖形充滿或超出版頁,無邊框的限制,有向外擴張和舒展之 勢。 34. 什麼是視覺度;視覺度是指文字和圖版(插圖、照片)在版面中產生的視覺強弱度。 35. 什麼是多維空間;在二維平面空間上表現立體的、矛盾的、虛幻的復合空間,叫多維空 間。 36. 簡答題 37. 34 平面設計的發展史中每個發展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i. 20 世紀的藝術主要經歷了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主要以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裝飾主義為代表,其特點是對版面構成的形式要素進行了分析組合及對理性 規律的探索。第二個時期以一戰後興起的俄國構成主義、荷蘭風格派、德國包豪斯三個重 要的設計運動為代表。其特點是強調平面設計中的科學化,理性化,功能化、減少主義和 幾何化,對藝術設計的觀念和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三個時期為二戰後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國際主義主導設計風格,其特點是高度的功能化,標准化,系統化,其反裝飾的排 版風格,簡明扼要的視覺形式,有利於國際化的視覺傳達功能。第四個時期為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的後現代主義平面設計表現形式以及電腦網路多元化媒體傳達。其特點是在思想 體繫上全面否定與反諷傳統的一切文明,主張強調自我感受,他們對人類自古典文明以來 的傳統藝術進行了全面的、革命的、徹底的改革,完全改變了視覺藝術的內容、形式和服 務對象。 38. 35.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超現實主義對現代平面設計風格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9. 立體主義具有主張不模仿客觀對象, 重視藝術的自我表現, 對具體對象分析, 重構和綜合處理的特徵, 這種思想觀念對平面設計的影響,表現為對版面構成的分析組合和對理性的規律探索。未來主義鮮明 的提出反對嚴謹正規的排版方式,即編排無中心,無主次,雜亂無章,字體各異,毫無拘束的編排。 探索在時間、空間與機械美學方面的表現成為時尚設計的標志。達達主義在藝術觀念上,強調自我, 反理性,表現出強烈的虛無主義特點,隨機性,偶然性,荒誕與雜亂,他們對版面編輯的革命性的大 膽嘗試與突破,對當時及以後的設計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超現實主義用寫實的手法描繪,拼合荒誕 的夢境或虛無的幻覺,其插圖的應用和版式的新奇的藝術特徵,對人類意識形態和精神領域方面的啟 迪和震撼作用是有創造性的。 40. 36.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是什麼?對世界平面設計起到什麼作用? 41. 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是理性主義,即「功能決定形式」不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信仰,現代主義最鮮 明的主張是「少則多」,它反對裝飾的繁瑣,提倡簡潔的幾何形狀,所以現代主義在平面設計上作出 了很大的貢獻,對世界設計發展起到了 4 個方面的作用。一創造了無裝飾線腳的國際字體為主體的新 字體,並得以廣泛的應用。二 在平面設計上開始對簡潔的幾何抽象圖形進行探索設計。三將攝影作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為平面設計插圖的形式進行研究。4,將數學和幾何學應用於平面的設計分割,為骨骼法的創造奠定 了基礎。 37.什麼是包豪斯?如何理解構成主義與風格派各自的思想體系? 包豪斯是在俄國的構成主義、荷蘭風格派和德國的現代主義設計的影響下,綜合發展和逐步完善形成 的。包豪斯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設計教育設立的學院,並成為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交匯中 心,它的設計理論和風格基礎影響了半個世紀以來對現代設計的探索與研究。俄國的構成主義在整體 上更講究理性的規律,強調編排的結構,簡略的風格以及空間的對比關系。荷蘭的風格派來源於蒙德 里安的繪畫探索。 其特點是 1 高度的理性化, 完全採用簡單的縱橫編排方式, 除縱橫的幾何分割塊外, 沒有其他裝飾。 字體完全採用無裝飾線體。 版面編排採用非對稱方式, 2 3 但追求非對稱的視覺平衡。 4 嘗試在版面上進行直線的骨骼分割構成,形成了被稱為瑞士骨骼的編排法。 38.後現代主義思維觀念的主要表現特徵是什麼?它對當代文化的沖擊以及對平面設計產生的影響表 現在哪些方面? 後現代主義思維觀念的主要表現;在它將國際主義中冷漠、缺乏人情味、高度秩序化的形式弊端弱化 與削減,把裝飾性的、歷史性的內容加到設計中,使之成為平面設計的組成要素,它對當代文化的沖 擊表現為,為設計增加人情味與歷史韻味,運用幽默的調侃甚至瘋狂的手法,給平面設計產生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帶來歡樂與游戲的特徵,在強調大眾文化的同時更強調多元化以及人性化,使設計的現實 性、時代性更加明顯。 39.學習世界平面設計發展史對現代版式設計的作用和意義? 學習和了解平面設計發展史,使我們能夠清晰的把握設計發展的脈絡,拓展我們藝術設計的空間,知 曉藝術設計的各種手法和藝術追求、藝術風格、藝術趣味,為創造適應當代大眾需求的平面設計形式 提供了較好的比較對象。從歷史的平面設計風格的轉換中,我們又看到了藝術家們精心創意,苦心追 求,求新求變的創造精神,以及對科學現象的捕捉、對社會變革的把握的敏銳藝術眼光。世界平面設 計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不斷創新,善於開拓,是我們當代平面設計發展的必由之路。 40.如何理解點在版面中的概念?以及點在版面的表現形式? 版面中的點由於大小、形態、位置不同所產生的視覺效果也不同,心理的作用也不同。它的表現形式 為:1,點的縮小起著強調和引起注意的作用。點的放大有面之感。2,點在首行放大,起著引導、強 調、活潑和成為視覺焦點的作用。3,當點居於幾何中心時,上下左右空間對等,有莊重之感,但呆 板。4,但點居於視覺中心時,有平衡和舒適感。5,但點偏右或偏左時,有向心移動之勢,但過於邊 置則產生離心之動感。6,點作上下邊置,有上升或下沉之感。 41.如何理解線在版面中的概念?線在版面中有哪些表現形式?不同的線有不同的心理情感和作用, 你能認識到多少? 線是版面中點移動的軌跡,它的表現形式有直線、折線、波浪線、 實線、虛線、自由曲線、幾何曲 線等。一般水平直線有平安之感,曲線有變化運動之感,折線有轉折、僵硬之感,波浪線有優美舒緩 之感,自由曲線有隨意、奔放之感,幾何曲線有工整、節奏之感,垂直直線有嚴肅、肅穆之感。 42.如何理解面在版面中的概念?面在版面中表現的形式和作用? 面在版面中的概念可理解為的放大、點的密集或線的重復。只有面的版面顯得單調,平淡,在加入了 線的分割組織後,版面立即產生精細且精神之感,若在加入點的運用,則點常常能成為版面中活躍的 視覺焦點,而面常以結實肯定、大方起著烘托及豐富版面空間層次的作用。 「43 點線面在版面中的構成是相對的,不可均等,均等不是好版面」,你如何理解? .由於點線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關系,所以絕對的由點組成的板式有太花、太碎、不夠集中的 感覺,絕對的曲線組成的板式有單薄、零碎的感覺,同樣絕對是面構成的板式有呆板之感。因此均等 的點線面同樣不利於主題的表現,喪失了整體的設計風格。所以我們一定要相對的對點線面作一定傾 斜式的版式設計。 44.骨骼設計的基本概念是什麼?骨骼法對當代設計有哪些影響? a) 骨骼設計是一種嚴謹的、規范的、理性的設計方法,骨骼的基本原理是將版面刻意按照骨骼的 規則,有序的分割成大小相等的空間單位。它給人以嚴謹、秩序的理性美,在當代設計中,對 於信息量大,板式多樣,骨骼法的應用更適應於標准化的批量排版。 45.變形骨骼是否有規則課時風格特定與自由構成版面有什麼不同? a) 因為變形骨骼是在骨骼法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所以無論它怎麼演變,我們都可以看到 骨骼法對其影響的痕跡。風格特點與自由構成版面最大的不同在於變形骨骼是「萬變不離其 中」,它的理性,穩重與秩序的美始終能夠得到體現。而自由構成則主要是渲瀉自由、活潑、 個性的設計風格,感性的成分大於理性。 46.什麼是視覺流程? a) 版面設計的視覺流程是一種「視覺空間的運動」,是版面空間的各元素引導視線閱讀的運動進 程。 47.視覺流程有哪些流程形式?設計視覺流程的導讀應注意哪些問題? a) 視覺流程有 7 種形式 1 單向視覺流程。2 曲線視覺流程。3 重心的視覺流程。4 反復的視覺流程。 5 導向的視覺流程。6 散構的視覺流程。7 最佳視閾。設計視覺流程的導讀應注意;理性與感性、 方向關系的流程與散構關系的流程。方向關系的流程強調邏輯,注重版面清晰的脈絡,似乎有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一條貫穿版面,使整個版面的運動趨勢有「主題旋律」,細節與主題猶如樹干樹枝一樣和諧, 方向關系流程較散構關系的流程更具理想色彩。 48.請解讀視覺流程在板式設計中的運動軌跡,以及設計師的編排構思? a) 每個版面都有各自不同的視覺導讀流程,無論導讀流程清晰單純,還是散亂含糊,都是設計師 的風格體現,是設計師編排技巧的能力標志。 48.視覺流程在版面中可理解為視覺導讀與版面結構,你如何理解? a) 有什麼樣的視覺導讀,就有什麼樣的版面結構,視覺流程決定了板式風格。視覺流程和版式風 格的綜合體,就是設計師的個人設計魅力。 49.編排設計的形式法則有哪些,在版面設計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a) 有五種:1 單純與秩序-----體現力度,增強記憶度。2 對比與和諧------在差異沖突中和諧的突出 主題。3 對稱與均衡------在變化中尋求穩定,變化是絕對的,均衡是相對的。4 節奏與韻律-----使簡單變為復雜、模糊的變為清晰,生動而有趣味。5 虛實與留白 -------襯托主題,擴大想像 的空間,增添藝術的魅力。 50.版面簡潔與秩序的設計方法對版面產生怎樣的影響及效果? a) 產生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形象與整體感。反之則雜亂不堪,造成視覺傳達的障礙。 51.韻律與節奏的設計手法給版面帶來怎樣的情感效應? 節奏是均勻的重復, 節奏是延續輕快的感覺。 韻律是通過節奏的變化而產生的, 變化太多失去秩序感, 也就破壞了韻律的美, 變化太少則單調而失去韻律感, 節奏和韻律可以使我們產生輕松、 優雅和激烈、 奔放之感。 52.版面空間表現有哪些手法?你能說出那些?它們在版面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有虛與實空間、有大與小空間、有無量又有量空間、無形又有形空間等表現手法。它們發揮的作用是: ①以虛襯實、烘托主題。②布局空間增強設計的審美性。③增強空間設計品品質。 53.美學法則是指我們設計過程中的審美原則和方法,在你的設計中是否常用美學的形式法則?常運 用哪些? 是的 常運用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法則。 54.你常對版面進行分析嗎?無論好與差的版面能分析出它們好與差的原因嗎?如何改進? i. 是的,嘗試著分析它們的好與差所產生的原因,有時可能是印刷質量的問題,有時會是設 計理念不夠新穎的問題,有時可能是主題不夠鮮明的問題。總之,對所產生的問題,我總 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不斷向同行學習廣泛徵求他們的批評與指正,力求達到新的設計高度。 55.在現代版面設計中「設計感」常體現於文字的設計表現和文版的編排表現,你如何理解文字的表 現力,以及在版面中的視覺層次? a) 文字的表現力首先表現在文字的整體編排上要體現出清晰條理、富於整體的原則。其次,注重 文字的圖形表達,力求形象生動。如象形字、形聲字的應用或文字拼圖方法的應用。最後要注 重文字與文字,文字與圖形的互動性、以達到豐富與醒目、對比、誇張的藝術效果,還有文字 的跳躍性所產生的好奇、突出的特徵。當然還應考量文字作為形式要素所具備的審美性。 總之,文字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在文字的版面中大字比小字醒目,有色字比單色字突出,在文字與圖 形的版面中, 圖形比文字突出; 在把握整體設計風格中視覺層次的安排應遵從主題的主次層次來編排。 56.什麼是版面的視覺度的強弱對版面產生怎樣的影響? a) 版面的視覺度是指文字和圖形在版面中產生的視覺強弱度。 版面的視覺度與版面的生動性、記憶性和閱性有相互作用的關系,僅是文字的板式而無圖形的插入版 面會顯得毫無生氣。相反,只有圖片而無文字或視覺度低的文字信息則消弱了與讀者間的溝通 a) 力和親和力,閱讀的興趣也會減弱。即視覺度高、版面沖擊力強,則閱讀能力強、記憶度高。 圖版率低則視覺度弱,版面呆板,閱讀興趣低。 57.什麼是圖版率?圖版率的高低對版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a) 圖版率是指版面相對於文字、圖(圖片和照片)所佔據的面積比。圖版率底,減少閱讀興趣。 圖版率高,增強閱讀活力。 58.在版面運用中, 退底圖形與方形圖形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如何運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a) 退底圖形的特點是簡潔單純、生動感人、效果鮮明而強烈有張揚到極致的藝術效果。方形圖形 的特點是莊重沉靜有良好的品質感,應穿插靈活運用,避免單一的編排方式。在相對靜態的方 形圖形中,用挖版的方式打破約束和靜態,獲得活潑、自由的最佳效果。 如何理解圖片在版面中的張力或量感,以及其與沖擊力之間的關系?版面中能產生沖擊力的圖形,一 般占據版面的面積比率是多大? a) 「量感」是指放大圖片後版面所產生的一種飽滿的心理量感,量感強則張力大,量感弱則張力 弱。大圖形注目度高,感染力強;大圖形引導版面中心成為視覺焦點,因而其視覺沖擊力就強。 大圖形一般占據版面的二分之一以上或至少超過圖形的一倍以上。 59.圖片面積的大小在版面中匯產生什麼不同的影響? a) 圖片面積越大,視覺度、圖版率越高,因而其感染力、張力、親和力就強。圖片面積小給人拘 謹、靜止、趣味弱的感覺,但與大圖片相配合,則有精緻、點綴、呼應、對比、變化的作用。 60.當你在進行版面設計時,面對文字和圖片你首先如何進行思考? 80. 如果文字的數量是不能改變的話,我會先將文字在版面中所佔據的基本面積確定出來,再根據版式設 計要求如風格、意趣等進行配圖,在保證文字信息傳達完整的前提下,對圖片的大小、疏密等作相應 的調整,力求版式活而不亂。 81. 61.優秀的版面其創意常藉助版面編排來表現,請對這些版面結合主題以及他們應用的手法或風格進 行分析? a) 在編排創意中,文字的創意編排是不可忽視的。文字的編排具有極強的情感表現力。它與設計 師的編排技巧相關,「以情動人」是藝術的創作手法,也是編排的手法。文字的悅目動人,要 靠編排的技巧來表現,文字的「輕重緩急」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或凝重、或舒緩、或激 昂,它們各自配合的組織關系,會產生不同的強弱節奏和韻律,這些技巧無疑是編排創意表達 的「營養」。在《讀者》雜志的扉頁設計中,我們不難看出由於《讀者》雜志的嚴肅性設計風 格,在板式設計和文版編排中其力求工整端莊的藝術風格就可見一斑,但穿插其間的角版式圖 片編排,也為其帶來了一定的新鮮和活力感。 82. 在《知音》雜志的封面設計中,圖片常以挖版的形式出現,文版的編排也配合以傾斜排列、不對稱排 列,並佐以鮮艷的色彩,其市民化、通俗化風格一目瞭然。 83. 62. 西方後現代觀念意識對本土平面設計風格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84. 答:其影響體主要創意和個性風格的表現兩個方面。 a) 沒有創意設計是空洞平淡的也是沒有藝術生命力的。創意有兩個方面:1 是對思想主題的象徵 明喻,暗喻等思想創意;2 是版面編排的設計風格創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平面設計經歷了 西方引進借鑒、學習開拓、融合階段,由固步自封、拿來主義到具有中國民族氣息的裂變,可 以說首先是觀念的解放才帶來了平面設計的豐富多彩,如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奧運、世博標志設 計,其強烈的中國化特色躍然眼前。其次是版面編排越來越有個性特徵;面對琳琅滿目的圖書 雜志,我們清楚的看到了其個性獨特、形式活潑的編排設計越來越豐富多彩。後現代主義設計 的觀念意識,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當下中國已得到廣泛的認可而成為一種時髦的 藝術設計追求。在短短的十幾年間我們從驚訝、排斥、嘗試到大膽地體驗,力圖表達豐富的多 維空間,表現設計的自我個性,表達與前衛的平面設計的一種互動與交流,已成為當今設計追 求的必然。 85. 63.分析當下流行的版面設計風格有哪些特徵? a) 當代的平面設計雖然在現實主義和國際主義藝術之後也出現過眾多的風格流派,但每次都沒有 背棄現代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思想精神,其表現在思想觀念上仍然主張自由個性的表達,表現形 式也以字體的散構疊合、編排的視覺混亂、空間的矛盾為主導的版面設計藝術特徵,在多維空 間中表達復雜的情緒心理過程,在字體的散構疊合中追求地方性、民族性特色在編排的視覺混 亂中把握思想主流的遞進主次關系。
Ⅳ 國際主義風格是怎麼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前發展起來的現代主義設計向全世界輻射蔓延,迅速演化為一種共同的國際主義風格。同時歐洲的現代設計也得到大大地深化發展,並且每個國家都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如英國的政府扶持型,斯堪的那維亞地區的傳統與現代融合型等;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設計理論和形式語言,如哲理化的德國工業設計,浪漫時髦的義大利設計等;不少國家在設計門類上也形成了各自的側重,如法國發達的服裝設計,瑞士突出的平面設計等。
Ⅳ 現代主義設計與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的關系
現代主義設計與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即有聯系又有區別。
一、聯系
1、它們的聯系表現在時間上具有延續性:從發展根源來說美國的國際主義風和歐洲的現代主義設計是同宗同源的;
2、它們的主張也有相同點;國際主義風與現代主義設計都主張功能,在設計中反對任何形式的裝飾,從而簡化設計的形式,主張標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作為設計藝術的基礎要求;
3、在材料上,都是使用現代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玻璃、鋼鐵,因為材料價格低廉,投資小,獲益大;都採用預製件拼裝; 在建築形式上,強調非裝飾性的簡單幾何造型,如採用六面造型和使用玻璃幕牆結構等; 在設計上採用中性色彩計劃。
二、區別
1、它們的主張存在不同點:現代主義設計主張為人民服務,面對大眾設計,消費人群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它主張功能至上,然而價格低廉,形式簡單。而國際主義風使現代主義設計變形,它主張為普通人中的有錢人服務,因此,形式可能超越功能,價格也會比較昂貴,看重形式。
2、現代主義設計建築具有民主性;而國際主義風建築可稱得上是壟斷的。
總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際主義風是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國際主義風是聯系現代主義設計進而發展、變形。發展過程中主導思想發生了轉變,從為人民利益出發轉變到個人利益。
Ⅵ 如何理解設計的國際化和民族化問題
一、平面設計的起源
我國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的,它們是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基礎,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十分簡便的繪畫,最初的文字是由圖畫轉化而來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人類生產能力的快速提高,文字產生,印刷技術發展,最後迎來了計算機時代,計算機的使用與網路技術的發展都是在先前的探索基礎上進行的。而平面設計就是這些用不同的平面因素所構成的總體拼湊起來的,它們具有一定的視覺傳達規律,也可以稱為視覺傳達設計。所有的平面設計活動與作品的理念就在於信息的傳達,目的為指導與勸說。綜上所述,平面設計活動在貫穿於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平面設計的發展,也是從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與社會進步當中得以延續的。可以說,我國原始階段當中的繪畫,是先人創造的信息符號,其中繪畫的布局與整體的編排成為了平面設計當中的重要因素。埃及,作為文字的重要發源地,由於無數的平面設計作品。埃及的石壁上有大量的象形文字作品,在紙草文書當中還有許多配有圖畫的文字,這些無一不是進行平面設計研究的瑰寶。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在我國的遠古陶器之上,有許多用來進行信息傳遞的圖形。並且,中國的漢字,是唯一一種仍然在使用與公認的象形文字。中國的漢字在早期到現在,一直以文字的形式存在與出現,與埃及的文字發展有所不同。關於文字的記錄與排列,我國有造紙術與印刷術等偉大的科技成果的產生,為世界的信息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特別是印刷術的出現,使歐洲的平面設計有了發展的基礎,正是因為印刷術的傳入,歐洲的許多平面成果才得以保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中國,讓平面設計不斷完善與流傳,中國對於世界平面設計事業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中國的科技成果對於世界平面史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西方的平面設計有其自己的特徵,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西方的平面設計發展與文字有著密切的聯系。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古希望是字母體系的最早發源地。因此,希望人以自己的才智將字母文字發展成為拼音文字,不斷地改進與完善。隨著古羅馬的發展,拼音文字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羅馬線飾體就是最好的表現。那個時期的手抄本為羊皮材質,裡面還配有插圖,書籍與字體的裝飾都極為美觀與華麗。在平面設計發展的最初階段,世界范圍內的文明開始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己的個性,多種文化互相影響,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現代平面設計的國際主義風格
平面設計事業在歐洲的工業革命之後出現了一定的轉機,歐洲的工業革命使得新一代的印刷技術出現,極大的推動了平面設計帶來的發展。新印刷技術使得當時的印刷成本降低,使得印刷品不再奢侈,成為了大眾可以接受的物資物資,這極大的擴大了平面設計產品的市場,使平面設計與印刷業共同繁榮。隨著越來越多印刷品與出版物的出現,人們對於設計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報紙與雜志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的必須品,平面設計也因此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直到攝影技術的出現,印刷行業迎來了一次新的事業高峰,平面設計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間的聯系開始加強,市場也逐漸出現了國際化元素,市場的國際化,對平面設計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上個世界五年年代,在德國與瑞士形成了一種新的平面設計風格,並很快擴散到世界各地。這種設計風格的結構極為簡單,並且有很高的信息傳達與引導功能,得到平面設計行業的贊賞,更是得到了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美譽。在未來的幾十年當中,這種風格一直被平面設計行業採用。平面設計的國際風格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最為簡單的結構或者是版面呈現出最為豐富的內容。這樣的國際風格是建立在方格網的設計基礎之上,將不同的平面設計要素添加到方格網上,以非對稱的方式對其進行編排。從文字到圖片,標志與照片都要十分規整地添加到設計結構當中。所以,在國際風格的平面設計作品當中,多見縱橫結構與無飾線體的文字,這樣的平面作品所呈現的特點就是效果標准化與規范化。這樣的國際化平面設計風格在信息的傳達上有著絕對的優勢,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種風格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最為廣泛的傳播,並且流傳時間很久。國際平面設計風格的設計者指出,這種設計風格不僅是出於其強大的信息傳達功能,更包含了許多新時代的特色。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與歐洲的一些國家的經濟很快發展到了國際化的階段,其經濟的競爭不斷激化。為了使自己國家的產品可以在國際市場當中得到頭籌,更多的企業不僅開發功能完備的新產品,還將大量的精力投入於企業的包裝與設計之上,廣告也成為了進行產品宣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平面設計的支持,企業可以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得到廣大消費者的依賴,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它,就意味著越高的經濟效益。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競爭的加劇,為平面設計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場基礎。隨著世界范圍內國際化的高速發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國際主義設計風格成為了一段時間內固定的設計方式,甚至各個國家關於平面設計的教學方式與內容也在趨同化。但是,平面設計不僅是為了滿足國際化的需求,還要承載許多的民族文化。國際化元素的過度侵入,必將會導致民族元素的消失。因此,在世界范圍內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同時,建議每一個平面設計人員要注重民族元素,避免平面設計產品的趨同化。
三、現代平面設計的民族化趨勢
上個世界八十年代開始,平面設計行業受到了新技術的挑戰,也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計算機的融入,使平面設計的效率提高,避免了手工操作的諸多繁瑣之處。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平面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國際化的設計風格的壟斷發展趨勢被打壓,另外,更促進了不同民族間文化的交流,使平面設計的多元化逐漸呈現出來。通過廣泛的交流而出現的平面設計作品,少了國際化設計風格的干擾,更好地實現了信息的傳達與視覺傳達的目的,民族化的因素也沒有減少,反而更多地出現在平面設計作品當中,特別是在體育方面,民族化的設計風格尤為增多。比如說我國2008年舉辦的北京奧運會,其開幕式與閉幕式當中整合了許多中華民族的文化,引發了世界性的轟動,那一年的奧運會不僅是一場精彩的體育賽事,更是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我國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日益與國際接軌,使本國的平面設計水平達到國際水平也是平面設計行業奮斗的目標。但是,在追求國際化的目標之時,不忘本民族的文化特點,對民族文化進行宣傳,是我國平面設計者的一項重要文化傳播任務。我國是一個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國家,近些年來,更是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平面設計人才。希望我國的平面設計者加強與國際平面設計大師的交流,探討平面設計的民族化與國際化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索出一條有利於平面設計發展的道路。另外,要對我國的民族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使各民族的文化融入到平面設計作品當中,使每一件平面設計作品都可以成為未來進行文化研究的寶貴資料。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寶貴財富,在平面設計工作當中實現國際化與民族化的融合,是實現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世界平面發展史為依據,對平面設計的民族化與國際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並對未來的是平面設計行業的發展做出了新的展望。希望我國的平面設計人員專注與平面設計事業,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世界人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
Ⅶ 國際主義風格的國際主義設計詳細介紹
1.資本主義的,中產階級的,富豪的
現代主義設計是為普通大眾設計的,是為窮人服務的。但是當現代主義設計大師到了美國以後,發現美國的社會階層和歐洲有很大的不同:歐洲剛剛經歷過一戰,窮人很多,而美國是中產階級佔了大多數,窮人和富人並不多。所以他們原來的為窮人設計的那一套在這里沒有了市場。於是他們漸漸改變了原來的設計思想,形成了一種新的設計思想——國際主義設計,為富有的人們做設計。
2.商業性的
現代主義設計是在一戰後對於工業化和當時的貧窮的社會狀況進行探索性設計,尋求最適合的設計。但是國際主義在美國富裕的環境下完全拋棄了這一點,它是一種商業的設計。它成為了資本主義企業形象和符號。
3.形式至上的
現代主義設計追求的是功能,只要功能符合,形式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國際主義在這點上卻完全顛覆了現代主義設計的思想,成為了形式至上的風格。由於這種風格代表了大企業、政府、權利和現代化,所以,為了達到這種形式,功能也就被忽略甚至漠視了。
4.經濟效益的
現代主義追求的是經濟的,也就是說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好的功能。但是國際主義追求的卻是它的經濟效益。他們不在乎花很多的錢來建造一個建築,他們更加看重建築本身日後能夠帶來的財富。 1.使用鋼鐵、玻璃、混泥土等現代材料
這點和現代主義沒有多少區別,都注重對現代材料的運用。在工業化以後,這也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2.預制安裝件
這也和現代主義一樣。因為都採用了現代化的材料,運用了工業化的大批量標准化的生產,使這種方式成為可能。
3.玻璃幕牆
這是區別國際主義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它改變了現代主義的六面建築形式,將牆面用大片大片的玻璃代替,使玻璃形成牆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密斯·凡·德羅的《法斯沃斯住宅》。這也是美國的社會所決定的。美國當時的社會非常富裕,他們需要有種形式能夠顯示出他們的富裕。玻璃幕牆就非常對他們的胃口,它即能顯示出美國人的富有,有展示了他們的高科技成果和現代化程度。
4.少就是多,採用幾何、單調的形式
國際主義在這點上是繼承或誇張了密斯·凡·德羅「少就是多」的思想。現代主義只是反對過分的繁瑣的裝飾,達到一種簡潔的、單純的審美感受。國際主義極其推崇幾何的形式,不要裝飾。這看多了就未免顯得單調乏味了。 國際主義在設計上影響廣泛,平面、產品、室內設計都受到它的影響
*平面設計——瑞士國際主義平面設計
以簡單明快的排版和無飾線體字體為中心,形成高度功能化、非人性化、理性化的平面設計方式,影響了世界各國。
*產品設計——德國烏爾姆設計學院、布勞恩公司的體系、日本和義大利的設計
高度功能主義,高度次序化。它從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轉向單純的科學立場,是一個重大的轉折,使設計成為一個科學的過程。但顯然違背了設計的終極目標。
****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在歐洲發展的現代主義,經過在美國的發展,成為戰後的國際主義風格。到20世紀60、70年代,這種風格廣泛流行,影響了世界各國的建築,產品設計和平面設計。米斯·范德洛在早期提出的「少則多」原則在戰後有了趨向於極端的發展,甚至到了一種為了形式的單純性放棄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結構和玻璃幕牆結構成為國際主義建築的標准面貌。到這一階段,形式變成了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為了達到所採用的手段成為了目的,這是國際主義的核心。
米斯·范德洛在紐約設計的 西格萊姆大廈,義大利設計師吉奧·龐帝在米蘭設計的佩萊利大廈成為國際主義風格的建築典範。 對於國際主義風格的這種發展結果,評論界爭論很大,一部分人認為這是現代主義設計發展的新高度,是形式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是現代主義的倒退,違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則,用功能主義的形式包裹的非功能主義,形式主義內容的伎倆。但客觀的說,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在一定時期內實實在在的征服了世界,成為戰後世界設計的主導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