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管控區域多久解封
一、解封原則
(一)誰做出封閉決定,誰負責解除。
(二)堅持科學、精準,尊重專業部門意見。
(三)堅持審慎、從嚴,不遺漏任何風險隱患。
二、解封標准
(一)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所在小區:封閉時間為從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最後離開小區並完成環境消殺後 14 天,封閉期間內實施 4 次全員核酸檢測,第 14 天進行最後一次核酸檢測,4 次核酸檢測全為陰性可以申請解封。
(二)密切接觸者所在小區樓棟:封閉時間從密切接觸者最後離開小區樓棟並完成環境消殺後 14 天,封閉期間樓棟內實施 4 次全員核酸檢測,最後一次核酸檢測日期為密切接觸者解除隔離日期,4 次核酸檢測全為陰性可以申請解封。如封閉期間密切接觸者轉陽,封閉范圍擴大為整個小區,解除標准參照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解封要件執行。
(三)次密切接觸者所在小區樓棟單元:封閉時間從次密切接觸者最後離開小區樓棟單元並完成環境消殺後 7 天,封閉期間樓棟單元內實施 3 次全員核酸檢測,3 次核酸檢測全為陰性可以申請解封。如其對應的密切接觸者轉陽,封閉范圍擴大到樓棟,解除標准參照密切接觸者解封要件執行。
三、解封步驟
(一)專業評估
由所在區指揮部履行屬地管理責任,組織衛健、疾控部門開展專業評估,重點評估人員管控台賬、重點人群居家觀察和健康監測、卡口管理、環境消毒等情況,對公共衛生間、電梯、垃圾桶、公共飲水機等公共區域環境采樣監測,提出專業意見。
(二)決定備案
區指揮部結合核酸檢測結果綜合判定,對滿足解封條件的,作出批准決定。同時報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備案。
(三)組織實施
區、街(鄉鎮)負責組織有關部門,指導社區有序實施解封工作。
1.宣傳引導。社區通過廣播、微信群、發放公開信等途徑,及時告知居民解封信息。
2.發放出入證。實行實名制出入證(門禁)進出(原則上居民領證後即解除封控措施)。結合發放出入證或開放門禁權,進一步完善居民信息台賬,做到底數清、情況准。
3.繼續做好居家觀察人員的管理服務。對解封後需要繼續實施居家觀察的人員,採用電話、書面信函、登門服務等方式,「一對一」做好解釋工作,堅持「人防+技防」,落實好「3+2」管控措施(居家不出門、飲食有保障、垃圾要處理;健康監測、上門收治),並引入專業力量做好心理疏導。
四、解封後的管理措施
小區(場所)解封後,原則上繼續實施 7 天防控管理。
(一)嚴格卡口管理。小區出入口實行 24 小時值守,居民憑證出入,外來人員嚴格落實測溫、查證、掃碼、登記等防控措施。
(二)嚴格公共場所管控。小區(場所)內的文體活動室等公共場所繼續暫停開放。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禁止聚集性活動。賓館、餐館、超市、小門店等各類經營場所採取測溫、掃碼、登記、限流等管控措施。
(三)持續做好環境消殺。仍按封閉管控標准清運生活垃圾。繼續加強對樓道、電梯間、垃圾箱、戶外活動設施等公共部位以及垃圾站點的消毒,做好記錄和公示。
(四)加強宣傳引導。做好防疫政策及防疫知識的宣傳、信息發布、輿論引導等工作,引導居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健康生活方式;密切關注網路輿情,及時回應處置。
(五)及時調整防控措施。以上防控管理措施執行 7 天後,按照相關工作指引,轉入常態化防控。
B. 一般封控區域要多久才能解封
通常情況下,封控區的封閉時間不低於14天,最後一例感染者核酸檢測陰性並且經過14天後,封控區才能徹底解封。通常情況下,封控區只能進不能出,但是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特殊處理。
一般封控區域要多久才能解封
類似誤入封控管理區的滯留人員,可自行聯系社區登記個人身份信息、簽具相關承諾書,在確認已接種疫苗、核酸檢測結果正常後,社區將向上級部門匯報信息,信息確認真實即可。
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區及活動頻繁的周邊區域可劃為封控區。
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檢測陽性前2天起至隔離管理前,如其對工作地、活動地等區域人員造成傳播的可能性較高,也可劃為封控區。
C. 小區封控一般多少天
封控小區人員須隔離至少14天。
封控區一般要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能解封:
一、是近14天區域內無新增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
二、是區域內最後一名密切接觸者自末次暴露超過14天,核酸檢測為陰性。
三、是解封前2天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由此可知封控區封閉時間一般不少於14天,具體解封時間以當地防疫政策為准。
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區別:
封控區
封控區一般是指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在發病或檢測到陽性前2天起至隔離管理前,其居住地所在小區及活動頻繁的周邊區域,可精確劃分至小區(自然村組)、樓棟、單元等。
管控區
管控區一般是指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檢測到陽性前2天起至隔離管理前,如其對工作地、活動地等區域人員具有一定的傳播風險,但是無法精確判定該區域密接、次密接的,可將該區域判定為管控區。
防範區
在縣(區)內封閉區、管控區以外的區域均為防範區,在防範區主要實行「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管理。
D. 疫情封鎖區域一般封鎖多久
疫情封鎖區域一般封鎖不少於14天。
疫情封鎖區一般要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能解封,近14天區域內無新增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區域內最後一名密切接觸者自末次暴露超過14天核酸檢測為陰性;解封前2天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由此可知封控區封閉時間一般不少於14天,具體解封時間以當地防疫政策為准。
但這14天期間陸續的有新增病例出現,解封時間就會重新開始計算。解除封閉後會進入7天的過渡期,而這七天採取的是居家健康監測的模式,如果到了最後第7天的時候所有核酸檢測是陰性的話,就進入到常態化的防控階段,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疫情封鎖區域的高風險地區要求
在採取前述防控措施基礎上,嚴格落實醫療救治「四集中」(集中病例、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要求,加強病例監測報告與傳染源管理,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及時收治,遏制下代病例劇增;依法實施疫點疫區封鎖和交通管控,依法採取停課措施,暫停人群聚集活動,嚴防社區傳播蔓延。
在採取前述防控措施基礎上,統籌力量資源,全面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治措施,做到「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依法嚴格實施疫點疫區封鎖和交通管控,依法採取停工、停業、停課措施,暫停一切人群聚集活動,防止疫情擴散至市外、省外、境外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封閉區
以上內容參考:四川省中醫葯管理局-重要!《四川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 差異化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發布
E. 管控區域一般多久解封
管控區解封,一般至少要14天以上,不同區域的具體解封時間沒有統一標准,要根據疫情防控情況來確定。
根據規定,無論是封控區還是管控區,在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後方可解封:
近14天區域內無新增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
區域內最後一名密切接觸者自末次暴露超過14天,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解封前2天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結果均為陰性。
舉例來說,某小區3月13日被劃分為管控區,3月15日發現最後1名陽性,16日轉運出管控區,那該管控區解除時間就要從16日算起,解封時間為3月30日。
具體解封流程包括:由確定管控區的街道或鎮政府向區縣或開發區指揮部提出調整解封申請,經專家評估後,結果認定報備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再由區縣或開發區指揮部宣布解封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解封不等於解防,管控區解封之後也不可放鬆大意,雖然可以恢復常態化疫情防控,但大家還是應當做好個人健康防護,自覺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保持一米間距,並且做到不扎堆、少聚集,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爭取早日戰勝病毒。
F. 封控區一般多長時間解封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封控區」,它的定義是指將陽性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及共同暴露高風險人群的居住點、工作點、活動點等區域。管理特徵: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
藉此可看出,封控區的解封時間是無法提前知曉的,一般只有等到該區域內確診者(陽性)數字清零即可。當然,按照新冠病毒潛伏14天的特徵來看,封控區最低封閉時間不會少於14天。
另外,除了封控區,還有管控區和防範區之說,前者是針對當地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檢測陽性前2天,他們所活動過的區域,特徵:人不出區、嚴禁聚集;後者則是針對封控區和管控區之外,距離比較近的一些區域,特徵: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
綜上,在疫情期間,封控區管理最為嚴格,需要民眾足不出戶;而管控區相對松一些,需要人不出區;最後就是防範區,主要是嚴禁人員聚集。了解以上疫情管理特徵,即可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活動和行程,比如舉辦婚禮,朋友聚餐等等行為,需認真對待!
G. 全域封控一般多長時間
時間不低於14天。全域封控在最後一例感染者核酸檢測陰性並且經過14天後,封控區才能徹底解封。通常情況下,封控區只能進不能出,但是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特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