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學術會議 最近有哪些,在12月以前的
題目太含糊了,12月份以前的國際會議很多吧,僅僅國內都不下100個,同時你的專業也不清楚,以下一個會議CFp可以看到很多國際會議。以後有差不多1000個國際會議:
http://www.ourglocal.com/?c=6
㈡ 國際上標准會議類型怎麼劃分的
對國際會議的分類有很多種標准,主要有主題內容,與會者范圍,舉辦周期,議題的專業性和規格,是否形成決議等幾個角度。
一,主題內容劃分
1,國際政治會議
這類會議的內容十分廣泛,各國共同關注的政治,外交,軍事,社會等方面的重大問題都可以形成會議的議題,一般出席會議的代表規格較高,影響也較大。如需解決國際關系中的重大問題,往往還會舉行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大會。一般而言,這類會議既是外交斗爭的講壇,也是國際合作的舞台。
2,國際經濟會議
這類會議是為討論或解決有關世界經濟問題,協調國際經濟關系,促進經濟合作而召開的。可以由政府組織主辦,也可以有企業或民間組織主辦。
3,國際學術會議
國際學術會議是圍繞自然科學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特定話題而舉行的探討性和交流性的會議。會議主題明確,主要活動為報告,演講,討論。除了事務性安排外,一般不就討論的議題做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或決策。跟進我國科技部等相關部門的規定,出席這類會議的與會者至少來自三個以上(含三個)國際或地區。
二,按與會者范圍劃分
1,全球性會議
指參加會議的對象來自世界各地,如「聯合國大會」,「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大會」,「世界婦女大會」等。
2,洲際性會議
指世界兩個大洲若干國家之間舉行的多邊會議,如「歐亞論壇」,「中非合作論壇」等。
3,區域性會議
指同一個州或同一個地區的若干國家之間舉行的多邊會議,如「東北亞合作論壇」等。
4,雙邊會議
指兩個國家之間舉行的會議,包括雙方的會見和會談。雙邊國際會議也可以形成機制,定期舉行。
三,按舉辦周期
1,定期性會議
一般來說,國際會議的周期以一年居多,成為年會,但也有三年,兩年不等;會期也基本固定,如聯合國大會的開幕時間就定於每年9月。
2,非定期會議
這類會議的周期和會期跟進實際情況確定,有客觀需要或條件成熟便舉行,必要時也可以舉行臨時會議,緊急會議和特別會議。
四,按議題的專業性與規格劃分
1,例行性會議
指按照會議規則舉行的,以例行性議題和議程為主的國際性會議。如聯合國大會的一般性辯論,就屬於例行性會議。
2,專題性會議
指在例行性會議之外,就某個專門性問題進行研究,討論,決定的國際性會議。世界人權大會以及世界婦女大會等國際會議都屬於由聯合國有關機構召開的專題性會議。
3,特別會議
指會議議題特別重要,會議規格較高的國際會議,如聯合國安理會為制止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戰爭沖突曾舉行過多次特別會議。
五,按是否形成決議劃分
1,正式會議
指與灰各方為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並旨在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共同文件,依據事先約定的有關規則和程序而舉行的會議。
2,非正式會議
非正式會議是相對於正式會議而言的,一般是指以協商,交流,宣傳為目的,不形成正式的決定或決議,或者無確定的議事規則。
㈢ 國際學術研討會60名學者中,亞裔學者31人,博士33人,非亞裔學者中無博士學位的4人。 亞裔博士有幾人
國際學術研討會60名學者中,亞裔學者31人,博士33人,非亞裔學者中無博士學位的4人,可以得到亞裔博士有8人。
解:
1、60名學者中,亞裔學者31人,則非亞裔學者為:
60-31=29(人);
2、非亞裔學者中無博士學位的4人,則非亞裔學者中博士學位為:
29-4=25(人)
3、博士共33人,由亞裔和非亞裔組成,非亞裔學者中博士學位為25人,則亞裔博士為:
33-25=8(人)
答:亞裔博士有8人。
(3)風煢子參加過哪些國際學術會議擴展閱讀:
參加會議的學者60人,按照學位可以分為博士和非博士;按照種族,可以分為亞裔和非亞裔;因此,可以細分為:亞裔博士、非亞裔博士、亞裔非博士、非亞裔非博士4類。
因為總學者數=亞裔學者+非亞裔學者,
所以非亞裔學者=總學者數-亞裔=60-31=29(人);
非亞裔學者=非亞裔博士+非亞裔非博士,
非亞裔博士=非亞裔學者-非亞裔非博士=29-4=25(人);
博士=亞裔博士+非亞裔博士,
則亞裔博士=博士-非亞裔博士=33-25=8(人)。
所以,亞裔博士有8人。
㈣ 心理學國際會議有哪些
網上搜索知:心理學國際會議如下列所示:
❶ 國際心理學會議 InternationalCongress of Psychology 旨在促進心理學學術交流而舉行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1889年於巴黎舉行第1屆國際心理學會議。直到1951年第13屆國際心理學會議時成立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此後該會一切工作均由國際心聯負責組織。該會與國際心聯代表大會一起每四年舉行一次,委託某國心理學會組成委員會主辦。國際心理學會議分數十個專題組,各組同時開會。每屆大會出席人數均超過3000人。
1980年中國心理學會派出以陳立教授為首的代表團前往德國萊比錫出席第22屆國際心理學大會暨紀念馮特建立世界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00周年大會,並在分組會上做了學術報告。
第27屆心理學會議於2000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經中國科協批准,中國心理學會(簡稱CPS)於1995年向國際心聯提出了於2004年在北京主辦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簡稱ICP2004)的申請。經過9年的籌備,ICP2004於2004年8月8日至8月13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簡稱BICC)召開,並獲得圓滿成功。
❷ 華人心理學會。這個會議是雙年會。它並非由中國心理學會主辦。最早這個會議是在台灣著名心理學家楊國樞先生的倡導提議,兩岸三地的心理學家積極響應下成立起來的。這個會議的特點是不僅僅是大陸心理學家,號稱是海內外心理學家的盛會。
❸ 亞洲心理學會議
❹ 心理學與行為科學國際會議等
㈤ 體育一級學術會議有哪些
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體育類全國一級學術會議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的「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錄取形式分口頭報告、牆報交流和特別研討(書面交流)。
「全國運動會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和「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學校視同為全國一級學術會議,論文錄取形式分口頭報告和牆報交流。
國際學術會議
1、國際重點學術會議:體育類國際重點學術會議為奧運會、亞運會科學大會,論文錄取形式分口頭報告、牆報交流和特別研討(書面交流)。
2、國際一般學術會議:經學校審批同意參加的其它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錄取形式為口頭報告(含大會報告或專題報告)。
以上內容參考武漢體育學院-關於學術會議級別的分類實施細則(試行)
㈥ 2012 2013年有哪些國際學術會議啊信號處理類的。
很多相關的會議都收錄信號處理類的論文,太多了,不好在這里貼,我也是學信號處理的,我平時就是上網查,有一個網址你可以參考一下:中國學術會議網:http://conf.cnki.net/,或者國外開的會議到研學論壇上,好多人討論,我經常去.
㈦ 重要國際合作項目進展及國際會議
(一)中、俄、蒙、哈、韓五國合作項目第三階段順利推進
2013年9月1日至5日,中、俄、蒙、哈、韓五國合作項目第十一次工作會議在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召開,並簽署了會議紀要,制定了第三階段(2013~2020年)合作研究計劃。
2013年9月6日至13日,項目組成員對蒙古—鄂霍次克構造帶的岩性組成、地層接觸關系和構造變形特徵等進行了聯合野外地質考察。
各國代表團團長簽署諒解備忘錄
(二)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正式出版
該圖由世界地質圖委員會(CGMW)南亞和東亞分會負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任紀舜院士主編,聯合亞歐20個國家地質調查和研究單位100餘名科學家共同編制完成,於2013年10月由地質出版社正式出版。
(三)岩溶資源、環境與全球變化——認識、緩解與應對國際會議
會議於2013年4月11日至13日在廣西桂林召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等承辦。來自13個國家的138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宣講主旨報告14個,專題報告45個。
岩溶資源、環境與全球變化——認識、緩解與應對國際會議現場
(四)東盟礦山環境調查與生態恢復治理能力培訓班
該班於2013年5月13日至20日在雲南昆明舉行,由國土資源部主辦,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承辦。來自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和寮國等國共計13名代表參加了培訓。
(五)第一屆中國地質學會與美國地質學會聯合學術會議
第一屆中美地質學會聯合學術會議
會議於2013年6月17日至19日在四川成都召開,由中國地質學會和美國地質學會主辦,由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和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承辦。主題包括: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大地構造演化;②大陸變形與地質響應——東亞資源與災害;③環境變化與生命演化——地球化學與碳存儲。國內外代表共計500餘人(境外代表16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中、美兩國地質學會正式結為夥伴學會。
(六)CGS—CCOP—ASEAN—IUGS地球化學填圖培訓研討會
會議於2013年9月3日至8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承辦。來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寮國、蒙古、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等國的24名學員參加了培訓。
(七)前寒武紀演化及岩石圈深部探測國際學術研討會
前寒武紀演化及岩石圈深部探測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於2013年10月7日至9日在京召開,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等聯合承辦。來自14個國家的150餘名代表(境外代表約50名)參會,宣講論文近60篇。
地球化學填圖培訓研討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