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移動平均線移動平均線的特點和分析價值是什麼
你好,移動平均線的特點:
1.趨勢性強。均線的趨勢性較強,是趨勢判斷的重要依據。均線通過不同周期的市場持股成本的變化方向,直接指明市場不同周期的未來趨勢,並就可以用來判斷股價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漲跌目標位置。
2.壓製作用。股價上漲過程中,如果股價達到某一重要的均線附近,就會引發前期套牢盤和短期獲利盤的拋壓,從而壓制股價上漲。根據均線的這一特性,它經常被投資者用來制定止盈目標
3.簡潔直觀。均線系統能很好地將不同周期的趨勢展現在一張圖表上,直觀地顯示出不同周期的市場狀態和關系。
4.支撐作用。移動平均線反映某一時間周期的價格成本。股價下跌過程中,在某一重要的成本線附近會引起做多力量的加入,從而對股價產生支撐。一旦該價位無法支撐下跌趨勢,則說明市場空方力量加強,市場風險加大,也會打擊做多力量,均線止損的原因就在此。
均線設定止損有多種方式 。根據均線的技術特點,可分為均線趨勢性止損、支撐性止損兩種。
①趨勢性止損是利用均線對市場趨勢方向的判斷設定止損的方式 。它包括均線轉向止損、均線死叉止損等。止損位一般是動態的,只要市場出現均線趨勢頭部轉向信號,投資者就執行止損指令。
②均線支撐性止損是利用均線對股價的支撐作用進行止損的方式 。如果股價在回調中有效跌破與投資周期密切相關的重要均線,投資者就執行止損指令。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B. 什麼是一次移動平均預測法它有哪些優缺點
移動平均法可以分為:簡單移動平均和加權移動平均。
、簡單移動平均法
簡單移動平均的各元素的權重都相等。簡單的移動平均的計算公式如下:
ft=(at-1+at-2+at-3+…+at-n)/n式中,
·
ft--對下一期的預測值;
·
n--移動平均的時期個數;
·
at-1--前期實際值;
·
at-2,at-3和at-n分別表示前兩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實際值。
二、加權移動平均法
加權移動平均給固定跨越期限內的每個變數值以相等的權重。其原理是:歷史各期產品需求的數據信息對預測未來期內的需求量的作用是不一樣的。除了以n為周期的周期性變化外,遠離目標期的變數值的影響力相對較低,故應給予較低的權重。
加權移動平均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ft=w1at-1+w2at-2+w3at-3+…+wnat-n式中,
·
w1--第t-1期實際銷售額的權重;
·
w2--第t-2期實際銷售額的權重;
·
wn--第t-n期實際銷售額的權
·
n--預測的時期數;w1+
w2+…+
wn=1
在運用加權平均法時,權重的選擇是一個應該注意的問題。經驗法和試演算法是選擇權重的最簡單的方法。一般而言,最近期的數據最能預示未來的情況,因而權重應大些。例如,根據前一個月的利潤和生產能力比起根據前幾個月能更好的估測下個月的利潤和生產能力。但是,如果數據時季節性的,則權重也應是季節性的。
移動平均法
-
移動平均法的優缺點
使用移動平均法進行預測能平滑掉需求的突然波動對預測結果的影響。但移動平均法運用時也存在著如下問題:
1、
加大移動平均法的期數(即加大n值)會使平滑波動效果更好,但會使預測值對數據實際變動更不敏感;
2、
移動平均值並不能總是很好地反映出趨勢。由於是平均值,預測值總是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而無法預計會導致將來更高或更低的波動;
3、
移動平均法要由大量的過去數據的記錄。
C. 移動平均價是怎麼計算的
存貨的移動平均單位成本=(原有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結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的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結存存貨的成本=月末結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結存存貨的成本=月初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移動平均價是SAP系統根據移動平均法計算出的物料價格。在建立每一種物料時,會計部分可設定選用移動平均價格(Moving Average Price)還是用計劃/標准價格(Standard Price)計價。選擇相應的方法後,如果該物料已經有歷史記錄,在會計部分還可以顯示該物料的單價和庫存。
拓展資料: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貨以後,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計算方法。
移動平均價格和標准價格計價的主要區別是:
移動平均價主要通過當前收貨價格計算得出,基本接近於的市場價格;但建立采購訂單時如果估計價格與實際價格相比過高或過低,在收到發票前會造成系統存貨價格不準。
而標准價格是一種計劃價格,標准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異不再分配到存貨中,直接轉到當期損益。如果標准價格制定合理,通過分析該差異,可以對采購部門和生產部門進行考核,促使其降低采購成本,節約支出。但標准價值計算的存貨不能准確反映當時市場價格。
所以存貨貨的計價方法不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採用移動平均價格還是標准價格對存貨計價,應該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計價方法。
D. 如何自己設定移動平均線
點那個紅紅綠綠的線
會有技術指標的設置的
如5.10.20.60天均線,改為72天就行了
但設72天線不常見
設90/120天巴
移動平均線是用統計處理的方式,將若干天的股票價格加以平均,然後連接成一條線,用以觀察股價趨勢。移動平均線的理論基礎是道·瓊斯的「平均成平」概念。移動平均線通常使用進有3日、6日、10日、12日、24日、30日、72日、200日、288日、13周、26周、52周等等,不一而足,其目的在取得某一段期間的平均成本,而以此平均成本的移動曲線配合每日收盤價的線路變化分析某一期間多空的優劣形勢,以研判股價的可能變化。一般來說,現行價格在平均價之上,意味著市場買力(需求)較大,行情看好;反之,行情價在平均價之下,則意味著供過於求,賣壓顯然較重,行情看淡。
以十日移動平均線為例。將第1日至第10日的10個收盤價,累計加起來後的總和除以10,得到第一個10日平均價,再將第2日至第11日收盤價和除以10,則為第二個10日平均價,這些平均價的連線,即成為10日移動平均線,移動平均的期間長短關系其敏感度,期間愈短敏感度愈高,一般股價分析者,通常以6、10日移動平均線觀察短期走勢,以10日、20日移動平均線觀察中短期走勢;以30日、72日移動平均線,觀察中期走勢;以13周、26周移動平均線,研判長期趨勢。西方投資機構非常看重200天長期移動平均線,以此作為長期投資的依據,行情價格若在長期移動平均線下,屬空頭市場;反之,則為多頭市場。
1.計算方法:
(1)日平均價=當日成交金額÷當日成交股數(亦有直接採用當日收盤價代替日平均價者)。
(2)6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五日平均價×5)÷6。
(3)10日平均價=(當日平均價+前九日平均價×9)÷10。
(4)30日、72日、13周、26周等平均價計算方法類推。
其計算公式為MA=(P1+…+Pn)÷n
P為每天價格,n為日數。
除了以上這種簡單移動平均線外,還有加權移動平均和平滑指數(EAM),其製作方式較為復雜,效果也並不比簡單移動平均數好,因此,這里不作進一步探討。
2.研判
(1)平均線由下降逐漸走平而股價自平均線的下方向上突破是買進訊號。當股價在移動平均之下時,表示買方需求太低,以致於股價大大低於移動平均線,這種短期的下降給往後的反彈提供了機會。這種情況下,一旦股價回升,便是買進訊號。
(2)當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產生下跌情形,但是剛跌到移動平均之下主不開始反彈,這時,如果股價絕對水平不是很高,那麼,這表明買壓很大,是一種買進訊號。不過,這種圖表在股價水平已經相當高時,並不一定是買進訊號。只能作參考之用。
(3)移動平均線處於上升之中,但實際股價發生下跌,未跌到移動平均線之下,接著又立即反彈,這里也是一種買進訊號。在股價的上升期,會出現價格的暫時回落,但每次回落的絕對水平都在提高。所以,按這種方式來決策時,一定要看股價是否處於上升期,是處於上升初期,還是處於晚期。一般來說,在上升期的初期,這種規則適用性較大。
(4)股價趨勢線在平均線下方變動加速下跌,遠離平均線,為買進時機,因為這是超賣現象,股價不久將重回平均線附近。
(5)平均線走勢從上升趨勢逐漸轉變為盤局,當股價從平均線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線時,為賣出訊號。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顯示價格已經相當高,且移動平均線和股價之間的距離很大,那麼,意味著價格可能太高,有回跌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股價一旦出現下降,即為拋售訊號。不過,如果股價還在繼續上漲,那麼,可採用成本分攤式的買進即隨著價格上漲程度的提高,逐漸減少購買量,以減小風險。
(6)移動平均線緩慢下降,股價雖然一度上升,但剛突破移動平均線就開始逆轉向下,這可能是股價下降趨勢中的暫時反彈,價格可能繼續下降,因此是一種賣出訊號。不過,如果股價的下跌程度已相當深,那麼,這種規則就不一定適用,它可能是回升趨勢中的暫時回落。因此,投資者應當做仔細的分析。
(7)移動平均線處於下降趨勢,股價在下跌過程中曾一度上漲到移動平均線附近,但很快又處於下降狀態,這時是一種賣出訊號。一般來說,在股市的下降過程中,常會出現幾次這種賣出訊號,這是下降趨勢中的價格反彈,是一種短期現象。
(8)股價在平均線上方突然暴漲,向上遠離平均線為賣出時機,因此這是超賣現象,股價不久將止漲下跌回到平均線附近。
(9)長期移動平均線呈緩慢的上升狀態,而中期移動平均線呈下跌狀態,並與長期平均移動平均線相交。這時,如果股價處於下跌狀態,則可能意味著狂跌階段的到來,這里是賣出訊號。須要注意的是,在這種狀態下,股價在下跌的過程中有暫時的回檔,否則不會形成長期移動平均線和中期移動平均線的交叉。
(10)長期的移動平均線(一般是26周線)是下降趨勢,中期的移動平均線(一般是13周線)在爬升且速度較快的超越長期移動平均線,那麼,這可能意味著價格的急劇反彈,是一種買進訊號。出現這種情況一般股價仍在下跌的過程中,只不過中期的下跌幅度要低於長期的下跌幅度。
3.評價
優點:
(1)適用移動平均線可觀察股價總的走勢,不考慮股價的偶然變動,這樣可自動選擇出入市的時機。
(2)平均線能顯示「出入貨」的訊號,將風險水平降低。無論平均線變化怎樣,但反映買或賣信號的途徑則一樣。即是,若股價(一定要用收市價)向下穿破移動平均線,便是沽貨訊號:反之,若股價向上沖移動平均線,便是入貨訊號。利用移動平均線,作為入貨或沽貨訊號。通常獲得頗可觀的投資回報率,尤其是當股價剛開始上升或下降時。
(3)平均線分析比較簡單,使投資者能清楚了解當前價格動向。
缺點:
(1)移動平均線變動緩慢,不易把握股價趨勢的高峰與低谷。
(2)在價格波幅不大的牛皮期間,平均線折中於價格之中,出現上下交錯型的出入貨訊號。使分析者無法定論。
(3)平均線的日數沒有一定標准和規定,常根據股市的特性不同發展階段,分析者思維定性而各有不同,投資者在擬定計算移動平均線的日子前,必須先清楚了解自己的投資目標。若是短線投資者,一般應選用10天移動平均線,中線投資者應選用90天移動平均線,長期投資者則應選用250天移動平均線。很多投資者選用250天移動平均線,判斷現時市場是牛市或熊市,即是,若股價在250天移動平均線之下,則是熊市;相反,若股價在250天移動平均線之上,則是牛市。
為了避免平均線的局限性,更有效掌握買賣的時機,充分軌揮移動平均線的功能,一般將不同期間的平均線予以組合運用,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平均線組合有「6、12、24、72、220日平均線」組合;「10、25、73、146、292日平均線」組合等,組內移動平均線的相交與同時上升排列或下跌排列均為趨勢確認的訊號。
E. 什麼是長期移動平均線和短期移動平均線
平均線是將幾天收盤價格的平均值,每天都計算一次,連接起來形成的移動平均線,如果只計算5天10天之類的,可以說是短期移動平均線,如果時間長些,就是長期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簡稱MA,原本的意思是移動平均,由於我們將其製作成線形,所以一般稱之為移動平均線,簡稱均線。它是將某一段時間的收盤價之和除以該周期。 比如日線MA5指5天內的收盤價除以5 。
移動平均線是由著名的美國投資專家Joseph E.Granville(葛蘭碧,又譯為格蘭威爾)於20世紀中期提出來的。均線理論是當今應用最普遍的技術指標之一,它幫助交易者確認現有趨勢、判斷將出現的趨勢、發現過度延生即將反轉的趨勢。
F. 葛南維移動平均線8大經典理論的內容是什麼
葛南維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
1、移動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且略向上方抬頭,而股價從移動平均線下方向上方突破,為買進信號。
2、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未跌破移動平均線後又再度上升時為買進時機。
3、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跌破移動平均線,但短期移動平均線繼續呈上升趨勢,此時為買進時機。
4、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以下運行,突然暴跌,距離移動平均線太遠,極有可能向移動平均線靠近(物極必反,下跌反彈),此時為買進時機。
5、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連續數日大漲,離移動平均線愈來愈遠,說明近期內購買股票者獲利豐厚,隨時都會產生獲利回吐的賣壓,應暫時賣出持股。
6、移動平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而股價從移動平均線上方向下跌破移動平均線時說明賣壓漸重,應賣出所持股票。
7、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下方運行,反彈時未突破移動平均線,且移動平均線跌勢減緩,趨於水平後又出現下跌趨勢,此時為賣出時機。
8、股價反彈後在移動平均線上方徘徊,而移動平均線卻繼續下跌,宜賣出所持股票。
以上八大法則中第三條和第八條不易掌握,具體運用時風險較大,在未熟練掌握移動平均線的使用法則前可以考慮放棄使用。
第四條和第五條沒有明確股價距離移動平均線多遠時才是買賣時機,可以參照乖離率來解決(將在中級學校中詳講)。
(三)移動平均線的買進時機:
1、股價曲線由下向上突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且5日均線上穿 10 日均線形成黃金交叉,顯現多方力量增強,已有效突破空方的壓力線,後市上漲的可能性很大,是買入時機。
2、股價曲線由下向上突破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且三條移動平均線呈多頭排列,顯現說明多方力量強盛,後市上漲已成定局,此時是極佳的買入時機。
3、在強勢股的上升行情中,股價出現盤整,5日移動平均線與10日移動平均線糾纏在一起,當股價突破盤整區,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再次呈多頭排列時為買入時機。
4、在多頭市場中,股價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而未跌破30日移動平均線,且30日移動平均線仍向右上方挺進,說明股價下跌是技術性回檔,跌幅不致太大,此時為買入時機。
5、在空頭市場中,股價經過長期下跌,股價在5日、10日移動平均線以下運行,恐慌性拋盤不斷湧出導致股價大幅下跌,乖離率增大,此時為搶反彈的絕佳時機,應買進股票。
(四)、移動平均線的賣出時機:
1、在上升行情中,股價由上向下跌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且5日均線下穿10日均線形成死亡交叉,30日移動平均線上升趨勢有走平跡象,說明空方佔有優勢,已突破多方兩道防線,此時應賣出持有的股票,離場觀望。
2、股價在暴跌之後反彈,無力突破10日移動平均線的壓力,說明股價將繼續下跌,此時為賣出時機。
3、股價先後跌破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且30日移動平均線有向右下方移動的趨勢,表示後市的跌幅將會很深,應迅速賣出股票。
4、股價經過長時間盤局後,5日、10日移動平均線開始向下,說明空方力量增強,後市將會下跌,應賣出股票。
5、當60日移動平均線由上升趨勢轉為平緩或向下方轉折,預示後市將會有一段中級下跌行情,此時應賣出股票。
一、移動平均線
利用統計學上「移動平均」的原理,將每天股價予以移動平均計算,求出一個平均值,予以連接起來,取得平均線。
二、移動平均線的種類:
依時間長短可分為:短期移動平均線,中期移動平均線,及長期移動平均線。
(一)短期移動平均線:
一般都以五天及十天為計算期間,代表一周的平均價,可做為短線進出的依據。
(二)中期移動平均線:
大多以三十日為准,稱為月移動平均線,代表一個月的平均價或成本,亦有扣除四個星期日以二十六天來做月移動平均線。
另有七十二日移動平均線,俗稱季線。大致說來月移動平均線有效性極高,尤其在股市尚未十分明朗前,預先顯示股價未來變動方向。
(三)長期移動平均線:
在歐美股市技術分析所採用的長期移動平均線,多以二百天為准。因為經過美國投資專家葛南維,研究與試驗移動平均線系統後,認為二百日移動平均線最具代表性,在國內則是超級大戶,實戶與做手操作股票時三考的重要指標,投資人將未來一年世界與國內經濟景氣動向,各行業的展望,股票發行公司產銷狀況與成長率仔細研究後,再與其他投資環境(例如銀行利率變動,房地產增值比率,以及投資設廠報酬率)做一比較,若投資股票利潤較高,則進行市場操作。由於進出數量龐大,炒作期間長,必須要了解平均成本變動情形,故以此樣本大小最能代表長期移動平均線。
(四)移動平均線的特性:
股價技術分析者,利用移動平均線來分析股價動向,主要因為移動平均線具有幾項特性:
1.趨勢的特性:
移動平均線能夠表示股價趨勢的方向,所以具有趨勢的性質。
2.穩重的特性:
移動平均線不像日線會起起落落的震湯。而是起落相當平穩。向上的通常緩緩向上,向下的通常會緩緩向下。
3.安定的特性:
通常愈長期的移動平均線,愈能表現安定的特性,即移動平均線不輕易往上往下,必須股價漲勢真正明朗了,移動平均線才會往上延
伸,而且經常股價開始回落之初,移動平均線卻是向上的,等到股價下滑顯著時,才見移動平均線走下坡,這是移動平均線最大的特
色。愈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安定性愈差,愈長期移動平均線,安定性愈強,但也因此使得移動平均線有延遲反應的特性。
4.助漲的特性:
股價從平均線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線也開始向右上方移動,可以看做是多頭支撐線,股價回跌至平均線附近,自然會產生支撐力量,短期平均線向上移動速度較快,中長期平均線回上移動速度較慢,但都表示一定期間內平均成本增加,賣方力量若稍強於買方,股價回跌至平均線附近,便是買進時機,這是平均線的助漲功效,直到股價上升緩慢或回跌,平均線開始減速移動,股價再回至平均線附近,平均線失去助漲效能,將有重返平均線下方的趨勢,最好不要買進。
5.助跌的特性:
反過來說,股價從平均線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線也開始向右下方移動,成為空頭阻力線,股價回升至平均線附近,自然產生阻力,因此平均線往下走時股價回升至平均線附近便是賣出時機,平均線此時有助跌作用。直到股價下跌緩慢或回升,平均線開始減速移動,股價若再與平均線接近,平均線便失去助跌意義,將有重返平均線上方的趨向,不需急於賣出。
三、移動平均線的分析技巧:
葛南碧移動平均線八大守則:
(一)移動平均線的買進時機
1.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而股價從平均線的下方突破平均線時,是買進信號。
2.股價雖跌入平均線下,而均價線仍在上揚,不久又回復到平均線上時,為買進信號。3.股價趨勢線走在平均線之上,股價突然下跌,但未跌破平均線,股價又上升時,可以加碼買進。
4.股價趨勢線低過平均線,突然暴跌,遠離平均線時之時,極可能再趨向平均線,是買進時機。
(二)移動平均線的賣出時機:
5.平均線走勢從上升逐漸走平,而股價從平均線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線時,應是賣出的機會。
6.股價雖上升突破平均線,但又立刻回復到平均線之下,而且平均線仍然繼續下跌時,是賣出時機。
7.股價趨勢線在平均線之下,股價上升但未達平均線又告回落,是賣出時機。
8.股價趨勢線在上升中,且走在平均線之上,突然暴漲、遠離平均線,很可能再趨向平均線,為賣出時機。
G. 請教各位高手加權移動平均線(EMA)如何設置,謝謝
同花順如何設置EMA 以Windows10系統為例,打開同花順v8.90.50,在右上角選擇「個股」,進入後在左側列表欄中選擇「K線圖」頁面, 點擊「設置——指標標簽」,搜索查找,找到「EXPMA」進行設置即可。
EMA(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是指數移動平均值。也叫 EXPMA 指標,它也是一種趨向類指標,指數移動平均值是以指數式遞減加權的移動平均。大部份技術分析者利用簡單移動平均線設定一個買賣系統。利用兩條平均線中較短期的一條作為訊號線。例如: 當短期的平均在線穿較長期的平均線,顯示牛市在即,策略訂為造好不造淡;相反,當短期的平均線下穿較長期的平均線,顯示熊市在即,策略訂為造淡不造好。
拓展資料:
1、加權移動平均線 (WMA) ,它比重以平均線的長度設定,愈近期的收市價,對市況影響愈重要。計算方式是基於加權移動平均線日數,將每一個之前日 數比重提升。每一價格會乘以一個比重,最新的價格會有最大的比重,其之前的每一日的比重將會遞減。加權移動平均線是一種顯示於圖表上的輔助指針。乾坤燭圖可於同一時間內顯示三條平均線,將10支燭、20支燭及50支燭的平均線為設定參數,並可以收市價、最高價、最低價及聚焦點計算。而200支燭也是投資者最為常用參數之一。
2、指數移動平均線(EMA)是一種技術指標,與其他移動平均線不同的是,它的計算給予最近的價格數據更大的權重。因此,它重視交易者的最新行為。交易者在設置EMA時間框架時,最常用的周期是長期線的50天、100天和200天。交易者使用的典型短期時間框架是12天和26天的EMA線。當你交易新的工具時,你應該記得修改EMA的設置,因為沒有 「一刀切 「的結構。
H. 移動平均線的特性有哪些
移動平均線的特點:
股價技術分析者利用平均線來分析股價動向,主要因為移動平均線具有幾項。特性:
1、趨勢的特性:
移動平均線能夠表示出股價趨勢的方向,所以具有趨勢性的性質。
2、穩重的特性:
移動平均線不象日線會起落落地震盪。而是起落相當平穩,向上的移動
平均線通常是緩緩的向上,向下的移動平均線則會緩緩朝下。
3、安定的特性:
通常愈長期的移動平均線,愈能表現安定的特性,即移動平均線不是輕易往上往下,必須股價漲勢真正明朗了,移動平均線才會往上延伸;而且 經常股價開始回落之初,移動平均線卻是向上的,等到股價落勢顯著時, 才見移動平均線走下坡,這是移動平均線最大的特色。愈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安定性愈差,愈長期的移動平均線,安定愈強。但也因此使得移動平 均線有延遲反映的特性。
4、助漲的特性:股價從平均線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線也開始向右移,可以看做是多頭支撐線,股價回跌至平均線附近,自然會產生支撐力量。短期 平均線向上移動速度較快,中長期平均線向上移動速度較慢,但都表示一 定期間內平均成本增加,買方力量若仍強於賣方,股價回跌至平均線附近,便是買進時機,這是平均線的助漲功效,直到股價上升緩慢回跌,平均線 開始減速移動,股價再回至平均線附近,平均線失去助漲效能,將有重返 平均線下方的趨勢,最好不要買進。
5、助跌的特性:反過來說,股價從平均線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線也開始向右下方移動,成為空頭阻力線,股價回升至平均線附近,自然產生阻力, 因此,在平均線往下走回升到平均線附近便是賣出時機,平均線此時有助 跌作用,直到股價下跌緩慢或回升,平均線開始減速移動,股價若是再與平均線接近,平均線便失去助跌意義,將有重返平均線上方的趨勢,不需 急於賣出。
(三)平均線之種類:3日 5日 12日 20日 30日 60日 240日 等
(四)各種平均線之關系:
1、多頭市場:股價>3日>5日>10日>20日>60日
2、空頭市場:股價<3日<5日<10日<20日<60日
3、多頭市場反轉時,5日、10日將敏感向下翻轉,如多頭力量不足,則只 有次級移動
4、空頭市場反轉時,5日、10日將敏感向上翻轉,如多頭力量不足,或環 境不樂觀,則只有次級移動.
5、股價盤整時,平均線可能與股價交錯一起,且各種平均線呈不規則之排列。
6、中長期線向上移動,股價與短期線向下,是為回檔。
7、中長期線向下移動,股價與短期線向上,是為反彈。
(五)葛藍碧法則:
1、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均線的下方突破平均線時是為買進信號。
2、股價連續上升遠離平均線之上,股價突然下降,但未跌破上升的平均線,股價又再上升時,可以加碼買進。
3、股價雖一時跌破平均線之下,但平均線仍在上揚且股價不久馬上恢復到平均線之上時;仍為買進信號.
4、股價跌破平均線之下,突然連續暴跌,遠離平均線時,很可能再向平均線彈升,這也是買進信號.
5、股價急速上升遠超過上升的平均線時,將出現短期線的回跌,再趨向於平均線,這是賣出信號。
6、平均線走勢從上升逐漸走彎下跌,而股價從平均線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線時,應是賣出信號。
7、股價跌落於平均線之下,然後向平均線彈升,但未突破平均線即又回落,仍是賣出信號。
8、股價雖上升突破平均線,但立刻又恢復到平均線之下而此時平均線又繼續下跌,則是賣出信號。
葛氏法則第四條與第五條雖是可使用的原則,但是沒有明示投資人股價距平均線究竟多遠才可買進或賣出,這是一大缺憾,幸好可用乘離 率補救.
綜合葛藍碧所創的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以平均線變動的趨勢而言,嚴格的 劃分,其買賣時機的認定與運用,應該只有兩種。一種是移動平均線上升時, 為 買進時機;一種是移動平均線下降時,為賣出時機。
(六)十三周與二十六周移動平均線的應用:
周移動平均線的主要用途,主要在於辨認股價趨勢維持不變或已有反轉跡象,因為周移動平均線的設計,目的即是為顯示股價的長期趨勢指標。理論上十三周 及二十六周移動平均線的基本運用原則大約有下列數項:
1.與前述葛氏八法則的買賣時機大致相同。
2.只要周K線仍停留在十三及二十六周平均線之上, 仍可確認為一多頭市場。
3.當周股價上漲時,向上突破二十六周移動平均線,而二十六周移動平均線 呈反轉向上時,表示空頭市場結束,多頭市場已經開始。
4.多頭市場中,當周股價上升幅度高於二十六周移動平均線,其三十周乘離率達+10以上時,可能產生中期回檔,因兩者乘離程度度愈大,其反壓愈 重.
5.只要周K線低於十三周及二十六周平均線之下, 仍應認為是空頭市場。
6.當周股價下跌,向下跌破二十六周移動平均線,而二十六周平均線已呈反 轉向下時,表示空頭市場開始.
7.空頭市場中,當周股價下跌幅度低於二十六周移動平均線,其三十周乘離率達-10以上時, 可能產生中期反彈,因而兩者乘離程度愈大, 其反彈愈 強.
上述七個原則用於大勢與個別股技術分析時, 都有同樣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