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英何時建交當年蒙哥馬利何時來華訪問
中英兩國於1972年3月建立了外交關系。
蒙哥馬利元帥兩次訪華
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1958年9月,退役後的蒙哥馬利在反省他的軍事生涯時發現,用戰爭消滅戰爭以取得和平的想法是一種幻想。他苦苦思索,希望找到一種結束紛亂狀況並使世界和睦相處的方法。蒙哥馬利於是把目光投向東方,並大膽預測,未來世界和平的關鍵可能在中國,因此他想到中國去看一看。
「你知道你在同一個侵略者談話嗎?」
蒙哥馬利訪華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想了解毛澤東,因為西方很少有人同毛澤東談過話,盡管如此,很多人都在描寫他,他通常被描寫成一個「殘暴的統治者」。
1960年5月24日,蒙哥馬利訪華。5月27日晚上,毛澤東主席在上海會見了蒙哥馬利。毛澤東的開場白令蒙哥馬利吃驚:「你知道你在同一個侵略者談話嗎?你在同一個侵略者談話。在聯合國,我國被扣上了這樣的稱號,你是否在乎同一個侵略者談話呢?」
蒙哥馬利笑了笑。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曾經通過一個決議譴責中國「侵略」,元帥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觀點。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毛主席竟會用這種方式開始他們之間的談話。
交談當中,蒙哥馬利忽然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將來中國成為擁有超過10億人口的強國,那時將會發生什麼情況?您的國家的最終目標究竟是什麼?」
毛澤東聽出了話外之音,當即點明:「哦,你是否認為那時中國將向外國發動侵略?」
「我並不願意這樣設想,但歷史的教訓是,當一個國家強大以後,便要攫取外國領土,這樣的例子很多,包括我的國家。」蒙哥馬利說。
毛澤東說:「新中國絕不會越出邊界侵略別人,也不企圖將共產主義思想強加給別的國家。中國深受外國的侵略和欺凌,我們只要求外國不要干涉中國的事情,即使我不在世的時候,中國也不會擴張侵略。」
與毛澤東談話,蒙哥馬利時時能感受到他卓越的才智和他那非凡的幽默。
蒙哥馬利第一次到中國只做了5天短暫訪問,感到意猶未盡。臨走時,他向周恩來表示,很想再來一次以便進一步了解中國。周恩來表示歡迎。
蒙哥馬利聽得最多的話是:「毛主席說……」
1961年9月蒙哥馬利第二次訪華。這一次中國外交部做了周密安排:9月9日至20日訪問包頭、太原、延安、西安、三門峽、洛陽、鄭州、武漢,回北京後由周總理跟他談,屆時再同毛澤東見面。周恩來還特意把熊向暉找去,要他以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的名義參加接待小組,陪蒙哥馬利去外地。周總理說:「要放手讓蒙哥馬利看,舊中國遺留下的貧窮落後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都是客觀存在的,讓他自己看後去做結論,從本質上了解中國。」
9月9日,蒙哥馬利開始到各地參觀。他注意到,在他所到之處,人們一開口總會帶出一句非常普遍的口頭禪:「毛主席說……」
在訪問洛陽拖拉機廠時,一位負責人對他說:「毛主席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他在訪問一個醫療部門時,醫生說:「我們是在照毛主席說的做,『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
在天津附近的楊村某步兵師參觀時,看完新兵打靶,他同戰士進行了簡單的交談,交談中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中國的領袖當中,你最聽誰的命令?你最擁護誰?」「毛主席!」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蒙哥馬利跑了許多小城鎮、鄉村,不厭其煩地提出類似的問題。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他得出結論:在這個國家,威望最高、能指揮所有人的人只有毛澤東。
蒙哥馬利對中國的調查不僅僅局限於領導人,而且還細致地調查人民的日常生活。在延安,蒙哥馬利起了個大早,散步到自由市場,同那些賣鐮刀蔬菜的人廣泛交談,而後又走進了路邊的男子公共浴室,審視著浴池裡的一個個裸體。陪同人員大為驚訝,不明白這位元帥為什麼對公共浴池感興趣。從浴室出來後,蒙哥馬利說:「這里的人肌肉都很好,絲毫看不出飢餓的現象。」
毛澤東用英語向客人問好
1961年9月23日中午,蒙哥馬利從北京坐專機抵達武漢。晚上6時半,蒙哥馬利來到了風景秀麗的東湖,在這里再次與毛澤東見面。
「你好!」毛澤東微笑著用英語向蒙哥馬利問好。蒙哥馬利感到非常親切。
蒙哥馬利說:「我參加過西方防務機構的工作。我認為西方陷入了一個爛泥坑,而西方的政治領袖似乎找不到擺脫這個泥坑的辦法。我得出的結論是,在德國和中國問題上,西方完全缺乏常識。」
毛澤東說:「不是整個西方,缺乏常識
的只是美國。」蒙哥馬利說:「還有別的人。」
毛澤東說:「別的人是跟著美國走。」毛澤東接著問:「元帥今年多大歲數?」蒙哥馬利回答說:「74歲。」毛澤東說:「哦,過了73歲了。」
毛澤東點燃一支煙,慢悠悠地說:「中國有句俗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如果闖過了這兩個年頭就可活到100歲。」
毛澤東緩緩地說:「我們說的閻王,就是你們說的上帝,我只有一個五年計劃呀(毛主席時年68歲),到時候,我就要去見我的上帝了,我的上帝是馬克思啊。」
蒙哥馬利激動地說:「通過訪問,我感到中國人民需要你,你不能離他們而去,你至少應該活到84歲。」
毛澤東將手在空中有力地揮了一揮,非常利索地說道:「不行,我有很多事情要跟馬克思討論,在這里再呆4年已經足夠了。」
蒙哥馬利也以幽默的口吻說道:「要是我知道馬克思在哪裡,我要告訴他,中國人民需要你,你不能到他那裡去,我要同他談談這個問題。」
在座的都笑了,毛澤東笑得最開心。
談話持續到9時30分,蒙哥馬利拿了一盒英國的「555」牌香煙。毛澤東接過煙,道了一聲謝謝,隨即也叫人送了一些名茶給蒙哥馬利。快到分手的時候了,蒙哥馬利問毛澤東是否有時間明晚再談一次。毛澤東告訴他因為第二天要離開武漢,回北京參加國慶慶祝活動,不能與他談了,不過以後還會有機會見面的。
毛澤東邀蒙哥馬利暢游長江
9月24日,是中國的中秋節。蒙哥馬利沒有料到,凌晨5時左右,毛澤東改變計劃,決定當天下午再同他會談一次,並共進午餐。蒙哥馬利非常高興。這次追加的談話是從下午2時30分開始的。
由於要和毛澤東見面,蒙哥馬利訪華前研究過毛澤東的一些著作,毛澤東「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的論斷給了他極其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西方軍人,他對這句話的含義的理解不會像中國軍人那樣明確和深刻。他想就這個問題當面向毛澤東請教。
他問:「這句話是不是你說的?如果是你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毛澤東說:「是我的話,是在漫長的革命年代裡說的,記不起說這話的確切時間了。」蒙哥馬利覺得這句話有軍人專政的味道。
毛澤東卻不這樣看,他認為,革命不能沒有戰斗,有戰斗當然就需要槍桿子。「那麼,在和平的日子裡,這句話是否還有效?」蒙哥馬利問。「當然!」毛澤東用很慢很慢但極其堅決的口氣說。
蒙哥馬利接著向毛澤東詢問中國的領導人問題:「我認識許多國家的領導人,我注意到他們很不願意說明他的繼承人是誰。主席現在是否已明確,你的繼承人是誰?」毛澤東說:「很清楚,是劉少奇,他是我們黨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後,就是他。」蒙哥馬利又問:「劉少奇之後是周恩來嗎?」毛澤東說:「劉少奇之後的事我不管……」
談話進行到下午5時,毛澤東邀蒙哥馬利坐船,看他在長江游泳。毛澤東遊了近一個小時,他對蒙哥馬利說:「你下次訪問中國時,我們做橫渡長江的比賽,好嗎?」蒙哥馬利欣然答應。
第二天,蒙哥馬利將要回國。毛澤東送他一件禮物:親筆書寫的自己的詞《水調歌頭·游泳》,上面題寫著:贈蒙哥馬利元帥。蒙哥馬利連聲向毛澤東道謝。
重新認識新中國
在周總理為他舉行的餞行宴會上,蒙哥馬利深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的命運已經掌握在自己手中,全中國人民是堅強團結的,他們12年來在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取得了巨大成就。
回到英國後,蒙哥馬利多次撰文告訴西方:東方的中國是一個友好的民族,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幾年努力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他們有能力成為世界傑出的一員。當然這個國家還有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他還用中國的情況強烈譴責美國杜勒斯和肯尼迪時代的討伐政治。他認為,美國人的態度很可能引起問題。如果美國不能正視並承認中國的存在,那就更可能引起問題。他呼籲西方要重視中國。1965年,他告訴《每日快訊》的勒內·麥克科爾說,美國應該撤出東南亞,因為同共產主義的斗爭不能停止在一個小國的邊界上。「世界有一半的人都是共產主義者,他(指美國總統約翰遜)打算同所有這些人作斗爭嗎?」
2. 團城山投遞站幫忙查下,PA10242110565到哪了,我要寄到湖北師范學院國際學院,什麼時候到
處理時間 處理單位 郵件狀態
2013-09-20 13:46:16 三屯碑郵政支局 交寄 寄達地----湖北省黃石市
2013-09-20 19:42:00 烏魯木齊市 到達處理中心 來自三屯碑郵政支局
2013-09-24 16:30:00 武漢中心局 到達處理中心 來自烏魯木齊市
2013-09-26 08:39:00 黃石市 到達處理中心 黃石市經轉
2013-09-27 10:04:38 團城山投遞站 到達投遞郵局
2013-09-27 12:29:48 湖師郵政所 到達投遞郵局 來自湖北省黃石市
2013-09-27 16:00:00 團城山投遞站 已簽收 單位收發章 投遞員:袁澤旺
到郵局了,可以帶身份證去取了。
3. 疫情在武漢徹底爆發是在什麼時候
疫情是在2019年12月16日爆發的。
2019年12月12日,華南海鮮市場一名商人在武漢醫院就診。調查還顯示,該商店的一些員工有發高燒和乾咳。12月16日,該醫院又接待了一名湖北商人,他前往華南海鮮市場進貨。症狀與之前市場上的幾位客戶相同。
12月16日,醫院接待了當地社區的一家三口和華南海鮮市場的一名商人。在每一個病例中,他們都有和之前一樣的肺部異常。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疫情的威脅,中國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
14億中國人民頑強抗擊疫情,付出了巨大代價和犧牲。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得到鞏固和擴大。
中國疫情防控:
1、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堅持以民為本、生命至上,部署醫療資源和重要物資在科學方式,採取有效措施等重要領域的保護、隔離、檢測、處理和跟蹤,阻止疫情的傳播世界各地盡快盡力防止其跨境傳播。
加強信息共享,交流有益經驗和做法,開展檢測方法、臨床治療、疫苗和葯物研發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2、發揮世衛組織的領導作用
在譚德塞總幹事帶領下,世衛組織為引領和推進國際抗疫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當前,國際抗疫斗爭正處於關鍵階段。支持世衛組織,就是支持國際抗疫合作、拯救生命。
中方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對世衛組織的政治支持和資金投入,動員全球資源,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3、加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人類最終將戰勝疫情,但重大公共衛生緊急情況不會是人類的最後一次。針對疫情暴露出的弱點和不足,要完善公共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加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建立全球和區域防疫物資儲備中心。
中方支持疫情得到控制後,對全球應對疫情情況進行全面總結,總結經驗,彌補不足。這項工作需要科學和專業的方法,世衛組織的領導,並堅持客觀和公正的原則。
4. 計劃到武漢旅遊三天(3月31號到達武漢,4月3號離開武漢)請問大家該怎樣安排旅遊計劃呢
3月31日晚上到武漢先找住的 (這個一會兒說)然後去戶部巷 也就是最具代表的小吃街 晚上會很熱鬧 周邊挨著還有一個首義街 問問就知道了 不遠 然後回家休息
4月1日早 周末武漢人比較多 可以去逛黃鶴樓 門票50 學生25 在黃鶴樓上俯瞰長江大橋 下樓後去逛逛 中午就能下來 如果你還想去戶部巷的話 可以再下去 穿過戶部巷坐輪渡到漢口 走幾步到江灘 也是問問就知道哪個方向了 下午隨便逛逛就在江灘坐402公交 從長江2橋到東湖 梨園 門票免費的 晚上就自己安排吧 景點不好逛的
4月2日早 如果你想去東湖磨山 門票40學生20的話也可以去 跟梨園風格不一樣 想去可以 不去也沒什麼 因為梨園的東湖都是連著的 在梨園看得見 不去 我建議去逛省博物館 很有看頭的 有梁庄王的曾侯乙的還有勾踐夫差的 門票免費 要領票 好像每天5000張 所以要早上去 省博或者磨山都要逛大半天呢 如果你去磨山的話就坐401到古琴台 你願意逛逛也可以 其實沒什麼看的 反正這么多年我都是路過 在那轉車到坐輕軌的地方 具體我記不大請了 在那隨便找人問都可以 蠻近的 然後坐輕軌到江漢路 看看武漢外灘 武漢關 很有上個世紀30年代的風情 晚上漢口比較熱鬧 你要是喜歡的話 可以逛逛 不想逛就回住的地方
4月3日不知道你是想什麼時候回去 早上的話就直接走了 下午的話嘛 武昌的曇華林街也是一條老街 可以看看的
住的地方 我建議還是住在武昌的好 風景點什麼的都在武昌 不知道你要什麼樣的 酒店類的 其實可以在網上訂 如家大東門二店不錯 離得較近
如果要學校周圍的小招待所的話也蠻便宜 30-50 周末價 其實這樣說得還是不太細 因為火車站周圍的話沒什麼好的住的 學校要稍微遠點 你可以到湖北大學 或者武大 華師 附近找 要是想到光谷這邊的話 就離黃鶴樓比較遠了 但是光谷這邊學校多 住的當然也多 哦忘了 這周司法考試 華科附近的早就訂完了 所以學校附近的房價是飆漲啊 你就住兩三天 住在市中心也可以 也就是黃鶴樓附近 大東門附近 從武昌火車站出來往右拐直走 到武珞路上就是大東門了 走幾分鍾就行 不遠的
5. 武漢歷史有多少年了
武漢歷史概述
武漢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和古籍記載,遠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黃陂區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為止在長江流域發現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屬鄂國,秦屬南郡,西漢屬江夏郡。東漢以後,江北先後置沌陽縣(公元25年)、石陽縣(三國時期)、曲陽縣(公元280年)、曲陵縣(公元305年)、漢津縣(公元597年)、漢陽縣(公元606年)。江南先後置沙羨縣(公元25年)、汝南縣(公元378年)、江夏縣(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於孫權以鄂城為都時,改其名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縣,即今武昌城區。江北有漢陽,故有"雙城"之稱(元代詩人余闕詩)。"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由於明代以後,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1898年,張之洞奏請將陽夏分治獲准,1899年,夏口從漢陽縣治下劃出,成立夏口廳。而夏口開始有縣的建制,是在民國元年(1912年)。然市民習慣稱夏口為漢口,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布"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國時期,武漢是魏、蜀、吳三方鏖戰地。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漢口正式開埠對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國先後在漢口開辟租界。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創辦近代工廠,興建新式學堂,修築鐵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陳潭秋作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武漢江岸車站成為罷工總指揮部所在地,2月7日罷工失敗後,林祥謙、施洋等工人運動領袖在漢就義。1926年12月,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辦,由毛澤東主持,惲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來校執教。1927年2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12月南京淪陷後,武漢曾一度成為全面抗戰的指揮中心,國民政府在武漢周圍組織了規模巨大的武漢保衛戰。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漢光復,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
歷史沿革
武漢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和古籍記載,遠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黃陂區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為止在長江流域發現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屬鄂國,秦屬南郡,西漢屬江夏郡。東漢以後,江北先後置沌陽縣(公元25年)、石陽縣(三國時期)、曲陽縣(公元280年)、曲陵縣(公元305年)、漢津縣(公元597年)、漢陽縣(公元606年)。江南先後置沙羨縣(公元25年)、汝南縣(公元378年)、江夏縣(公元589年)。
「武漢」的由來
武昌之名,源於孫權以鄂城為都時,改其名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縣,即今武昌城區。江北有漢陽,故有"雙城"之稱(元代詩人余闕詩)。"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由於明代以後,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1898年,張之洞奏請將陽夏分治獲准,1899年,夏口從漢陽縣治下劃出,成立夏口廳。而夏口開始有縣的建制,是在民國元年(1912年)。然市民習慣稱夏口為漢口,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漢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布"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國時期,武漢是魏、蜀、吳三方鏖戰地。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漢口正式開埠對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國先後在漢口開辟租界。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創辦近代工廠,興建新式學堂,修築鐵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陳潭秋作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武漢江岸車站成為罷工總指揮部所在地,2月7日罷工失敗後,林祥謙、施洋等工人運動領袖在漢就義。1926年12月,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辦,由毛澤東主持,惲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來校執教。1927年2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12月南京淪陷後,武漢曾一度成為全面抗戰的指揮中心,國民政府在武漢周圍組織了規模巨大的武漢保衛戰。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漢光復,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
歷史人物
作為"九省總匯之通衢"的武漢,可謂群賢畢至、才俊薈萃。
先古以來,孫權江夏築城、岳飛屯兵武昌、崔顥黃鶴樓題詩等先賢足跡至今千古傳誦。明末抗擊後金統帥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別是進入近代史後,辛亥首義地武漢,產生了劉靜庵、黃興、孫武、蔣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張之洞治鄂興辦工廠,開創了中國乃至東亞領先的現代工業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地質學家李四光、文學家聞一多、哲學家熊十力等等數不勝數。
本世紀三大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都不止一次到過武漢,在史書上留下光輝篇章。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兩度來漢,對辛亥首義的武漢給予了"武漢一呼,天下響應","民國開創,武漢實為首功"的高度評價。在他編制的《建國方略》等巨著中,曾為武漢專門作出建設規劃。偉大領袖毛澤東曾在武昌農講所、"八七"會址、東湖梅園等留下歷史性腳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等詩詞手跡,炳蔚江城;17次在漢暢游長江的實踐更深深地激勵著武漢人民奮勇前進。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為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巨輪加速前進,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達武漢,發表了"發展是硬道理"著名論斷,迎來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又一個春天。
經過新中國成立後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豪邁步伐,武漢已經成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重鎮、商品貿易中心、交通樞鈕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這跨世紀的交替中,武漢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創新者的勇氣,銳意進取,再創輝煌。為把武漢建設成為中國鋼鐵、汽車、高新技術三大產業基地和金融、流通、運輸、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並充分展示開放式、多功能、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奕奕風采而團結奮斗。
武漢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盤龍城。
盤龍城位於現在黃陂縣境內,是在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地區長期隸屬楚國,楚文化也因此成為今日武漢文化的淵藪。武漢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的水運,歷來就是商貿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十八世紀的漢口,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1861年開埠後,漢口成為當時中國內陸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響起辛亥革命第一槍,由此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統治,翻開了中國歷史嶄新的一頁。
6. 請問周傑倫什麼時候來武漢開演唱會
是的 武漢的媒體都報道了 2008周傑倫世界巡迴巡迴演唱會-武漢站已確定 地點:武漢市沌口體育中心 時間:10.25 至於票價現在還沒公布,但是有的票物中心已經接受預定了,我們班已經有15個人准備買團夠票(包括我) 你可能會問官網怎麼沒顯示武漢,那是因為本來JAY確實當初沒有武漢站的打算,但是經過商討在8月底已經決定在揚州和武漢加演 主辦方估計還還有中國移動湖北移動分公司 所以你打10086咨詢下 得票方式最好的辦法是預存話費就OK了 期待他的到來吧 嘉賓方面還不確定
7. 從一大到十八大,分別的時間是什麼
1、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2、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3、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4、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5、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6、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7、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8、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9、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
10、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11、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12、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
13、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14、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15、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
16、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17、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18、十八大:於2012年11月8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每年舉行一次會議。如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於每年第一季度舉行,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選舉主席團主持會議。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會議。經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人民代表大會
8. by2什麼時候來武漢
www.by2wo.net
這是by2國際後援會的官網
6月份的通告出來了
你不要錯過
9. 歷史問題
中文名稱: 陳天華
又名: 別號思黃 原名顯宿 字星台、過庭
性別: 男
民族: 漢
生卒年: 875-1905
生平簡介
生平簡介
陳天華(1875-1905)原名顯宿,字星台、過庭,別號思黃,湖南新化人。近代民主革命宣傳家。1898年考入新化求實學堂。1903年春獲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速成師范科。參加拒俄義勇隊(後改名軍國民教育會)。著《猛回頭》、《警世鍾》等書,宣傳革命思想,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主張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影響甚大,被譽為「革命黨之大文豪」。秋冬間回到長沙,與黃興等發起組織華興會。隨後往江西策動軍隊,並與劉揆一等聯絡會黨首領馬福益。事泄失敗後逃亡日本。
1905年6月陳天華與宋教仁等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8月東京留學生舉行歡迎孫中山大會,會後撰《記東京留學生歡迎孫君逸仙事》一文,贊頌孫中山「是吾四萬萬人之代表也,是中國英雄之英雄也」。主張華興會加入同盟會,被推為會章起草員。任《民報》撰述員。為抗議日本文部省頒布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12月8日在東京大森灣投海而死,「以死報中國」。孫中山稱贊其為「熱心血性的革命黨」。著作編為《陳天華集》。
胡適的生平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嗣糜、字希疆,後改名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五四」文學革命著聞於世。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
胡適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參加「庚款」留學考試時改名胡適,字適之。先生1891年2月17日生於上海大東門外,世為安徽績溪人。其父胡傳(字鐵花,號鈍夫),清歲貢生,官至淞滬厘卡總巡、台東直隸州知州,有著作《台灣紀事兩種》傳世。先生一生領盡風騷,1962年2月24日於中央研究院院長任上逝世,享年72。
胡適5歲開蒙,在績溪老家私塾受過9年舊式教育,打下一定的舊學基礎。1904年到上海進新式學校,接受《天演論》等新思潮,並開始在《競業旬報》上發表白話文章。1910年夏赴美留學,先入康乃爾大學習農科,後轉入文科;1915年進哥倫比亞大學,追隨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學習哲學。1917年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古代中國邏輯方法之進化》。在此期間,胡適熱心探討文學改良方案,並試作白話詩。而與《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的通信,以及《文學改良芻議》一文的發表,更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文學革命。同年胡適學成歸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並參與《新青年》雜志的編輯,至此一發而不可收,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
五四時期,胡適連續撰寫《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文,提倡「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並相繼完成《國語文法概論》、《白話文學史》等著作,對白話文取代文言文而成為現代中國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決定性作用。此乃他最大的名山事業。
在理論倡導的同時,胡適還進行了一些文學創作的「嘗試」。其小說、劇本均未見成功,獨有出版於1902年的《嘗試集》,乃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新詩集,頗有開拓之功。
文學創作非其所長,在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另一主要貢獻是輸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義》、《貞操問題》,當年都是振聾發聵之作。而從問題與主義之爭,到《人權論集》,再到主辦《獨立評論》,胡適始終堅持獨立姿態和批判精神。抗戰軍興,胡適出任駐美大使;勝利後又先後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但其始終保持書生本色,不曾背叛五四主義知識分子。
胡適稱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中國的文藝復興」,並斷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謂整理國故,就是用科學方法對三千年來破碎的古學進行一番有系統的研究。故胡適治學特重方法,屢次撰文介紹清儒與西哲的「科學方法」,以至於再三聲稱他的學術研究都是為了證明並推廣其「科學方法」。
胡適治學有兩個主要領域,一是中國哲學史,一是中國文學史。盡管《中國哲學史大綱》只出版了上卷,《白話文學史》也沒有下編,可這兩部書都是建立規范並奠定學科基礎的經典性著作。後人可以贊賞,也可以批評,卻無法漠視其存在。前者的平視諸子以及歷史的眼光,後者的雙線文學觀念,都是對本世紀學術發展影響甚深的「大膽假設」。另外,他首創新紅學,重修禪宗史,以及用歷史演進法來研究中國章回小說,都是開一代新風,功不可沒。
抗戰以後,因奔走國事,再加上自身學術路數的內在限制,胡適學術上未能更上一層樓。晚年沉醉於《水經注》疑案,下力甚大,可惜成果不盡如人意。
胡適生平年表
--------------------------------------------------------------------------------
一八九一年 一歲 十二月十七日 生於上海大東門外。
一八九二年 二歲 二月底 隨母馮順弟移居浦東。
一八九三年 三歲 二月 隨母去台灣其父胡傳任所,先住台南,後遷台東。
一八九四年 四歲 在台東由胡傳教認方塊漢字。
一八九五年 五歲 二月 因中日戰爭爆發,隨母離台灣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績溪上庄,進家熟讀書。
八月 胡傳(鐵花)病死於廈門。
一八九六年 六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七年 七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八年 八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九年 九歲 在家塾讀書。 開始接觸中國古典小說。
一九00年 十歲 在家塾讀書。
一九0一年 十一歲 在家塾讀書。《資治通鑒》中引述范縝《神滅論》片斷,對其影響極深。
一九0二年 十二歲 在家塾讀書。
一九0三年 十三歲 在家塾讀書。開始學「反切」。
一九0四年 十四歲 一月 與江冬秀訂婚。
二月 從三兄洪□到上海,進梅溪學堂。
是年 讀梁啟超的《新民說》和鄒容的《革命軍》。
一九0五年 十五歲 春 澳進澄衷學堂,在那讀了嚴復譯的《天演論》和《群己權界論》等書。
一九0六年 十六歲 暑間 考取中國公學。
是年 加入「競業學會」,並在《競業旬報》上發表小說、詩歌與文章。
一九0七年 十七歲仍在中國公學讀書。
五月至七月 因腳病回績溪療養。
一九0八年 十八歲 七月 主編《競業旬報》。
九月 轉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
一九0九年 十九歲 十月 新公學解散,因失學失業,在上海過放盪生活。
一九一0年 二十歲 春在華童公學教國文。
五月 同二哥紹之去北京溫習功課。
七月 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官費生,因用「胡適」的名字報考,此後就正式叫胡適。
八月 十六日,從上海坐船去美國。
九月 入康乃爾大學,選讀農科。
一九一一年 二十一歲 仍在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學習。
七月 被舉為賠款學生會中文書記。
一九一二年 二十二歲 九月轉入文學院,修哲學、經濟、文學。
十一月 發起組織「政治研究會」。
十二月 代表康乃爾大學大同會,到費城參加世界大同總會,被推為憲法部幹事。
一九一三年 二十三歲 仍在康乃爾大學文學院學習。
五月 被舉為世界學生會會長。
一九一四年 二十四歲 四月 被委為康乃爾大學學生學生會哲學群學部部長。
六月 十七日,行畢業式,得學士學位。
九月 被舉為《學生英文月報》主筆之一,負責國內新聞。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五歲 一月 九日,康乃爾世界學生會舉行十周年紀念祝典,以幹事長身分作「世界會之目的」的演說。
九月 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為杜威。
一九一六年 二十六歲 仍在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學習。
自二月起,與陳獨秀、朱經農、梅光迪、任鴻、楊杏佛等討論文革命問題,並作白話詩。
一九一七年 二十七歲 一月二十七日,在費城演講「美國如何能協助中國之發展」。
五月 二十二日,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
六月起程返國,七月十日到達上海。
八月 任北京大學教授。
十二月 回安徽績溪與江冬秀結婚。
是年 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
一九一八年 二十八歲 仍在北大任教。
三月 任選為北大英文部教授會主任。
十一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與梁啟超見面。是日,母馮順弟病死。
一九一九年 二十九歲 仍在北大任教
一月 被聘為《新潮》雜志顧問。
二月 參加《新教育》編輯部工作。又被選為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
五月一日,在上海迎接杜威來華講學。不久,與蔣夢麟去拜會孫中山,談「知難行易」學說。
六月 接辦《每周評論》,挑起「問題與主義」的論戰。
十月十二日,參加教育部及北京大學等在中山公園為杜威六十歲生日舉辦的祝壽活動。
是月,陪同杜威去山西講學。
十一月 代理北大教務長(因馬寅初教務長患眼疾請假)。
〔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 (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九年重排收在商 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改稱《中國古代哲學史》。此重排本在一九五八年由台灣商務印 書館印單行。)《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中 (中古哲學史前七章)(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一九年; 此本未續完。其中第七章「王充」曾在雜志上發表,後來收在黃暉的《論衡校釋》作為附錄 之一。) 〔譯〕《短篇小說》第一集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一九年)
一九二Ο年 三十歲 仍在北大任教。
四月 在國語講習所講「國語文學史」。
五月 和蔣夢麟聯名發表「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年底與《新青年》脫離關系。
〔著〕《嘗試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Ο年;一九二Ο年的第二版略有增刪,一九二二年的第 四版增刪很多。)
一九二一年 三十一歲 春 養病在家
七月 斑夢旦邀其去上海暫住,擬請他擔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未允,轉薦王雲五。
下半年 除在大任務外,去國語講習所講了八周「國語文學史」。
〔著〕《胡適文存》一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一年;《胡適文存》一、二、三集與 《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曾由台北遠東圖書公司重排印作《胡適文存》四部合集,一九五 三年二月□版。這合集的四部每部都經胡先生自己刪省若干篇。)
一九二二年 三十二歲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十八日,被推為中教育改進社籌劃全國教育經費委員會賠款部部員。
三月二十三日,去天津南開大學講學,為時三周。
四月二十五日,當選為北大教務長及英文學系主任。
五月七日,由他主撰的《努力周報》第一期出版。十四日,與蔡元培、王寵惠等聯名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好人政治」。
七月 在濟南講「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八月 出席「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屆年會。
九月 《努力周報》增刊--《讀書雜志》出版。月底,出席國民政府教育召開的學制會議,為起草宣言者之一。
十月 鞍濟南出席全國教育會聯合會。
〔著〕《章實齊先生年譜》 (姚名達訂補)(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二年)
一九二三年 三十三歲 一月 向北大請假一年,到杭州煙霞洞養病。
四月二十一日京,月底抵杭。
四月 得魯案委員會授予的三等嘉禾章。
十月 到上海商科大學講「哲學與人生」。是月,又去南京東南大學講「書院制史略」,月底回北京。
是年 任《國學季刊》編輯委員主任。
一九二四年 三十四歲 仍在北大任教。
六月 籌備《現代評論》。
八月 與丁文江同在北戴河避暑。
十月 推薦王國維為清華學校研究院院長。
十一月五日,致書王正廷,對馮軍包圍清宮、逐去清帝,提出抗議。
十二月 十三日,《現代評論》第一期出版。
〔著〕《胡適文存》 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五年 三十五歲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參加段祺瑞政府召開的善後會議。
三月 應聘為「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國會員。
五月 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兼財政委員會委員、索引委員會書記。
十月 到上海治病。在此期問,至政治大學及中國公學講中國哲學,並與鄭振鐸、高夢旦同游南京。
十一月 被推舉為北平圖書館委員會書記。
一九二六年 三十六歲 二月至七月中旬 參加「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的「中國訪問團」,從上海到漢口、南京、杭州、北平、天津、哈爾濱等地訪問。
七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 經西伯利亞到英國,參加「中英庚款」全體委員會議,中間去了一下法國。
十二月 三十一日,坐輪船去美國。
一九二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至四月中旬 在美國紐約、費城地游歷並演講。
四月 十二日,由西雅圖上船回國。二十四日,到日本橫濱,暫住二十三天,游歷了京都、奈良、大阪等處。
五月底 回上海,與徐志摩等創辦新月書店。
六月 被選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
七月至十二月 在上海寫作與講學。
是年 按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任新月書店董事會董事長及編輯委員會委員。
〔著〕《戴東原的哲學》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七年) 〔編〕《詞選》 (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三十八歲 二月 受上海東吳大學及光華大學之聘,作哲學講座。
三月 受聘為上海中國公學校長。
四月 與高夢旦等同游盧山。三十日,就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自兼文理學院院長。
五月 鞍南京出席全國教育會議。
〔著〕《白話文學史》上卷(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著〕《盧山游記》(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一九二九年 三十九歲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
一月 鞍杭州出席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第三次常委會,辭去董事。
六月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在天津舉行第五次年會,復選其為董事。
九月 鞍州參觀「西湖博覽會」。
〔著〕《人權論集》(與梁實秋等合著)(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九年)
一九三Ο年 四十歲 上半年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理學院院長。
四月十日在《我們走那條路》中提出:「要鏟除打倒的是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五大仇敵」。
七月到南京出席中華文化教育基金委員會第六次年會,會上被聘為編譯委員會委員長。
八月 鞍青島小住。
九月 去北平,曾在北平大學演講。
十一月 月初回上上海。二十八日,全家搬至北平。
〔著〕《胡適文存》 三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胡適文選》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前九章(油印本) (吳淞,中國公學,一九三Ο年;台北,胡適紀念館,一九七一年 印手稿本;此本未續完。其中「秦漢之間的思想」一章的兩 個部分後來收在文存里,題作「讀呂氏春秋」及「陸賈新語考」。其中「淮南王書」 的一章後來單行,即題作《淮南王書》。) 〔編〕《神會和尚遺集》(校編)(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
一九三一年 四十一歲 一月九日,赴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五次常會。會後回北平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四月二十四日,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六次執行財政聯席會議,通過北大與中基會合作研究特款辦法。
八月 應丁文江之邀,到秦島小住。
十一月 寫信給宋子文,主張依據日本政府提出的五項原則與日本交涉東三省的善後問題。
是年 任太平洋學會在華會議的主席。
〔編〕《中國文學史選例》 卷一(北,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一年) 〔著〕《淮南王書》(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三一年)
一九三二年 四十二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六次常會。
五月與蔣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合辦的《獨立評論》出版。
七月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八次年會。
十二月 去武漢大學講學,並與蔣介石先生第一次見面。
是年 德國普魯士科學院選其為通訊委員。
〔著〕《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十二講)(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二年)
一九三三年 四十三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 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會第七次常會。
三月 三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密電蔣介石先生:「熱河危急…… 非公即日飛來挽教,政府將無以自解於天下」。十三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同去保定謁蔣。十九日,又找何應欽、於學忠,策動中日停戰談判。
六月十八日,在上海起程赴美國。
七月 在芝加哥演講「中國文化的趨勢」。是月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年會聘他為國立北平圖書館委員會委員長。
八月至九月 在加拿大的班府出席太平洋學會第五次大會,並到加沙大學演講。
十月初 乘船回國。
〔著〕《四十自述》(第一冊)(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譯〕《短篇小說》 第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四年 四十四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二月 鞍南京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董事常會。
五月 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會第十次董事年會
十一月 去南京出席考銓會議。
一九三五年 四十五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五日,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學法學名譽博士學位。九日,到廣州。十一日起,在梧州。南寧、柳州、桂林、陽朔等地演講、游覽。二十五日,到香港,旋迴北平。
四月十九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十一次董事年會。
七月初 到平綏路去旅行。
九月 七日,被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院第一屆評議會評議員。
十月 二十六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常會。
〔著〕《胡適論學近著》 第一集(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五年;後刪省為《胡適文存》 第四集,台北,遠東,一九五三年) 〔著〕《南遊雜憶》(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編〕《中國新文學大系》 第一集:建設理論集(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六年 四十六歲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七月七日,到上海。十四日,啟程赴美,出席太平洋國際學會大會。
八月室十月 在美國和加拿大大各地演講。
十一月初 在舊金山啟程回國。
一九三七年 四十七歲 上半年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七月八日,離北平。十一日,到盧山,得到蔣介石先生的接見,隨後參加盧山談話會。二十八日,返南京。三十一日,蔣介石先生邀其同張伯苓、梅貽琦等吃午飯。
八月十三日,被聘為國民政府「國防參政會」參議員。
九月至十二月去美國作非式的外交工作,見過羅斯福,並在舊金山 哥倫比亞電台發表「中國在目的危機中對美國的期望」。
一九三八年 四十八歲 一月至五月 在美國及加拿大游歷及演講。
六月 被選為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六月至七月 繼續在美國及君拿大游歷及演講。
八月 轉游法國、瑞士和普魯士。
九月 十七日,國民政府任命其為駐美全權大使。
十月 三日,由歐返抵紐約。五日,赴華盛頓就任。三十一日,作「題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給陳光甫」的詩:「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向前」。
一九三九年 四十九歲 仍任駐美大使。
〔著〕《藏暉室札記》(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七年由商務重排出版,改稱《胡適留學日記》)
一九四Ο年 五十歲 仍任駐美大使。
三月五日,當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長候選人。
一九四一年 五十一歲 仍任駐美大使。
一九四二年 五十二歲 一月至八月 仍任駐美大使。
九月八日,辭去駐美大使職務,移居紐約,從事學術研究。
一九四三年 五十三歲 一月應聘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
一九四四年 五十四歲 九月 應哈佛大學之聘,前往講學。
一九四五年 五十五歲 四月二十五日,出任國民政府代表團表之一,在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
九月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北平大學校長,在回國前暫由付斯年代職。
十一月 以國民政府代表團首席代表的身分,在倫敦出席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會議,制訂該組織的憲章。
一九四六年 五十六歲 六月一日,由美國動身回國。
七月五日,抵上海。經南京時稍作逗留。月底,到北平。
九月 十一日,飛抵南京。十五日,出席國民政府的「制憲國民大會」。
十二月 二十三日,出任國民大會「憲草決議案」整理小組成員。
一九四七年 五十七歲 仍任北大校長春國民政府擬委他為考試院長及國府委員,未接受,說:「不入政府,則更能為政府助力」。
十二月 主編《申報·文史》周刊。
一九四八年 五十八歲 仍任北大校長
三月二十五日,在南京出席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當選為第一屆的人文組院士。
四月四日,「國民大會」主席團成員。
九月被選為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會員。
〔著〕《胡適的時論》 一集(六藝書局,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五十九歲 一月十四日,赴上海。
三月下旬 在台灣住了七天,又回上海。
四月 六日,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國。
十一月 二十日,《自由中國》創刊號在台北出版,推其作「發行人」。
〔著〕《水經注版本四十種展覽目錄》 (北大五大周年紀念)(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四九年) 〔著〕《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台北,自由中國社,一九四九年)(即《胡適時論》一集的增改本) 〔著〕《齊白石年譜》 (與黎錦熙、鄧廣銘合著)(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Ο年 六十歲 三月初 到華盛頓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會議,被推為該會幹事長。
五月十四日,普林斯敦大學聘他擔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為期兩年。
九月 就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
一九五一年 六十一歲 仍任葛思德田方圖書館館長。
〔編〕《台灣紀錄兩種》 (與羅爾綱合校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一九五一年)(即胡鐵花先生的遺著《台灣日記》及《台灣稟啟存稿》,由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印作 台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一種。)
一九五二年 六十二歲 二月 聯合國文教組織聘其為「世界人類科學文化編輯委員會」委員。 夏普林斯敦大學聘約期滿,仍任榮譽主持人。
十一月下旬至年底在台灣作演說和講學。
一九五三年 六十三歲 一月離台經日本返美。
一九五四年 六十四歲 二月至三月 到台灣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擔任「臨時主席」,向蔣介石遞送總統當選證書。
四月五日,離台赴美。
一九五五年 六十五歲 在美國各地講學。
一九五七年 六十七歲 九月二十六日,以所謂「中國代表團代表」身分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表反動演說。
十一月 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一九五八年 六十八歲 四月,離美抵台北。
九月五日,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二十九次年會」。
一九五九年 六十九歲 二月一日,任所謂「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主席。
七月 出席夏威夷大學主辦的第三次東西方哲學會議,接受夏威夷大學人文博學位。
九月 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次年會。
十一月 一日,主持「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及第三屆評議會第六次會議。
一九六Ο年 七十歲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著〕《丁文江的傳記》 (南港中央研究院,一九六Ο年;台北,啟明,民國四十九縮印本)
十一月〔編〕《乾隆甲戌脂硯齊重評石頭記》 (影印)(台北,自印本,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七十二歲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會議」。下午六時半,在「歡迎新院士酒會」結束時,因心臟病猝發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