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考古組織有哪些

國際考古組織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30 06:46:03

⑴ 2021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都有哪些項目入圍

2021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都有哪些項目入圍?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據了解,終評會評審團根據抽號方法從評審委員會權威專家庫中隨機抽取造成,柴曉明、陳星燦、董新林、高星、杭侃、霍巍、李伯謙、李讓、李水城、李新偉、劉慶柱、欒豐實、宋建忠、宋新潮、孫華、王巍、王煒林、信立祥、閆亞林、張建林、趙輝(按姓名拼音排列)等21位評審團,各自來源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文物報社、國家文物局等單位和企業。這屆評比推薦主題活動共收到32個評為考古新項目,通過初評、終評等過程挑選出10個新項目當選2021年度全國各地十大考古新發現。

⑵ 國際博物館協會的組織機構

國際博物館協會的組成部分應為:
⑴國家委員會:國家委員會是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基層機構,包括個人會員、團體會員和贊助會員。個人會員的數字不得低於 5人。經執行委員會事先同意,國家委員會可在任何國家建立,由駐在該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全體會員組成,負責國際博物館協會同會員之間的聯系。
國際委員會是國際博物館協會進行工作和執行活動計劃的主要機構。國際委員會有工藝美術委員會、考古和歷史委員會、建築和博物館技術委員會、保管委員會、服裝委員會、文獻資料委員會、教育文化活動委員會、埃及學委員會、人種史委員會、展覽交換委員會、美術委員會、玻璃委員會、文學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現代藝術委員會、博物館學委員會、博物館公眾關系委員會、博物館安全委員會、樂器委員會、自然歷史委員會、地誌博物館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人員培訓委員會。這些國際委員會經常開展各種學術活動,組織專家在博物館的每個領域中去解決重大的專業性問題。
⑵地區性組織
⑶國家聯絡員
⑷國際委員會
⑸隸屬組織
⑹全體大會:國際博物館協會全體大會是國際博物館協會的最高機構。每 3年召開一次。大會的任務是:通過和修改會章,選舉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和執行委員會,通過 3年規劃和預算,監督規劃和預算的實施,審理執行委員會或咨詢委員會呈報的全部問題。大會選出主席 1名,副主席 2名,司庫1名,執行委員5名,連同國際博物館協會咨詢委員會主席 1名,共10名,組成執行委員會,在大會閉會期間,執行大會的任務。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執行委員任期 3年,可連任一次。
⑺全體會議
⑻咨詢委員會:咨詢委員會是國際博物館協會的立法機構,它由國家委員會、國際委員會主席組成。咨詢委員會負責向大會提出執行委員會的候選人,討論、評議重大問題,並向大會和執行委員會提供建議。
⑼執行委員會
⑽秘書處
⑾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信息資料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下設資料中心,到 20世紀 80年代,該中心已是世界上儲藏各種類型博物館資料的最大信息庫,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成員國和博物館專業人員、研究工作者開放,提供各種服務。
⑿國際博物館協會基金會
國際博物館協會的主要出版物有:《國際博物館協會新聞》、《國際博物館協會教育》、《國際博物館學書目集》、《博物館安全手冊》等。
1983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參加了第13屆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並組成中國國家委員會,成為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員。

⑶ 比較權威的文物鑒定機構有哪些

支持去湖南中歷文物鑒定中心,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司法保障

⑷ 世界有名的考古隊都有哪幾個成員有幾個,分別是誰

考古,用以表示考古遺存中(尤其是原始社會遺存中)所觀察到的共同體。文化一詞有著不同的含義,一般是指人類社會在科學、技術、藝術、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達到的總成就,如中國文化、文化遺產等。但考古學中所講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義,專門指考古發現中可供人們觀察到的屬於同一時代、分布於共同地區、並且具有共同的特徵的一群遺存。例如在考古工作中,發現某幾種特定類型的器物,經常地在一定地區的某一類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這樣一群有著特定組合關系的遺存,即可以稱為一種「文化」。由於它們總是共同存在於同一文化層或墓葬中,表明它們屬於同一時代。一個文化不能由一種特徵來劃分,因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類似的文化因素。只有許多特徵的總合,才能把一個文化和另一個文化劃分開來。
考古學文化概念的由來 19世紀60年代法國考古學家G.de莫爾蒂耶將歐洲舊石器時代分為5期(後來增至6期),仿照地質學上地史分期的方法以第一次發現的地點來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考古發現地區的擴大,知道同一地質時期中不同地區的遺存的面貌並不相同,特別是到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遺存的內容更加復雜,各地區的差異十分明顯。同時,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發現有些原來以為是前後相銜接的不同時期文化,實際上是同時並存的不同文化。因此,產生了考古學文化這個概念,用來指同一時期中不同類型的遺存,也指同一地區時代有先後的不同類型的遺存。目前歐洲舊石器時代的6期,已基本上移作了文化的名稱。在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也有類似的情況,最初瑞典地質和考古學家安特生將甘肅新石器時代遺存分成6期,推斷每期300年並前後相接。後來知道它們代表不同的文化,已都移作文化名稱。在考古學發展史上除了分期的概念之外,又增加了考古學文化的概念,這是很有意義的。
考古學文化的命名 以首次發現的典型遺址所在的小地名作為考古學文化名稱的作法,應用得最為普遍。如歐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魯特文化、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國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以地區或流域來命名的,多為事後弄清這一文化分布范圍而命名。如歐洲的多瑙河文化等。另外,還有對發現地點的名稱加前綴的,如甘肅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等,這是因為它們和典型龍山文化有相同處,也有差異處。如果僅屬地方性的小差異,當然可採用這種辦法,如果差異大到可認為是獨立的文化時,那便應該另起一個文化名稱。由於發掘地點中不止一個文化,可對地名加後綴,以資區別,如廟底溝二期文化、青龍泉三期文化(見屈家嶺文化)等。以特徵遺物來命名的方法也經常被採用,如中國過去所稱的細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歐洲的巨石文化、鍾杯戰斧文化等,不過這種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徵代替整個文化的特徵,同時這種個別類型的特徵遺物,還可能分屬於不同的考古學文化,因而近年來已逐漸不大為人們所採用。此外還有以族別來命名的,如巴蜀文化便是一例,不過這只能適用於較晚的文化,並要經過精確考據,否則易於造成混亂,最好仍以小地名命名而另行指出這種文化可能屬於某族。至於歷史時期的商周文化、秦漢文化或隋唐文化等,是一般用語的文化,即指一民族在特定時期中各方面的總成就,包括物質文化以外的一切文字記錄所提及的各個方面。嚴格地講,這與考古學上有特定意義的文化,是要加以區別的。考古學文化的研究 對考古學文化進行研究,除了要解決時代和分期以外,還要研究它的內容、特徵、分布范圍、起源、發展,以及同其他文化的聯系等。而要對一文化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則至少應對該文化的一處典型遺址作較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把握這一文化的主要內容。
一個考古學文化包括有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某幾種特定類型的住宅、墓葬、工具、陶器和裝飾品以及某些特定的工藝技術等。每個考古學文化的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顯示其背後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考古學作為歷史科學的一個部門,不僅要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史的共同規律,還要研究各地區各個族的共同體發展的特殊性。因而必須確立考古學文化這一概念,以便對不同的文化共同體,分別地加以深入研究,以探尋物質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性。
對同時並存的各種考古學文化,我們要根據考古調查和發掘,來搞清它們的分布范圍。這些范圍同自然地理的區劃並不完全一致。一種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分布范圍也會有所不同,文化因素也不斷發生變化。當一種文化發展成為顯然不大相同的另一類型時,可稱為同一文化的一個新階段(或時期),如果發生了質的改變,則應視為另一文化。但這需要有充分的資料,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確定。一種文化特徵的形成,主要由於其內部發展,但有時也因接觸而受到另一文化的影響。這些,都是在對考古學文化進行研究時需要重視的問題。

考古學常見術語表
考古學——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古代人的科學。一般認為,雅各布斯波在1674年最早使用了這個名詞。他是17世紀的一位德國物理學家、旅行家和學者。

人類學——即對人類進行研究的科學。有時候它會與考古學和古生物學(研究動物和植物的化石)交叉,特別在研究早期人類遺存時。

人工製品——人類製造的、使用過的或對人類有用的物品,如石制工具,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隨意拿走遺物而不進行記錄,這給考古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土冢——特指青銅時代地面上的土墩,通常用來覆蓋埋葬物。

BP——距今年代,代替傳統的BC(公元前)和AD(公元後)。它的好處是使得所有文化和宗教的年代變得更加直觀。為了將日期標准化,1950年被定為考試古學上的「現在」。

放射性碳素斷代法——一種測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比率的技術,能測定五萬年以內有機材料的年代。熱釋光斷代技術能用於陶器的斷代,將物件重新加熱,然後測量發出光線以斷定黏土器物最初的加熱時間。

稻作遺存——埋藏的特徵從地面上看是無形的,如牆,只有在高空中俯視,才能發現在稻穀中的不同顏色的斑紋。1586年威廉康德在消失了的肯特羅馬港口發現了這種現象,並對其進行了描述,如今這種現象仍被廣泛利用。現在一般用玉米代替稻穀,當玉米長成時,就會發現交錯、相通的道路(道路經過的地方,玉米更稀一些),他們把這種交叉口稱為南奧古斯丁交叉口。

楔形文字——最古老的書寫形式之一,因其字母外形很像楔形而得名,通常是用刺在濕的陶土上刻寫而成。

樹木年輪斷代——根據計算樹木年輪(每年增加一輪)對樹木斷代。她還可以提供氣候方面的證據,因為氣候能影響數輪的寬窄。這種技術最早是在20世紀20年代用於考古學上,當時是用於測定美國印第安村莊的年代。

發掘——通常表示的是遺址物質的發現,全面移開表面並記錄地層或開探溝揭示堆積的情況,全面發掘而不留下任何東西。惠勒曾說道:「我是考古學家,一個對過去的破壞者。」

田野考古學——從字面上理解,包括在田野里工作的考古學,盡管新的科學技術應用使考古學家們不需參與發掘,不必讓自己的手沾半點泥土。其相對應的概念是室內考古學(主要用於審定申請計劃)和電腦考古學。這種對遺址的研究,主要依靠現有的文件、地圖、人口普查資料、課稅清冊、教會資料、測量數據和以前的發掘報告。歷史考古學是研究有文字記錄的那段歷史。

象形文字——文字的象徵符號。象形文字使用圖畫代表思想或言語,如古代埃及所使用的文字。

陪葬品——與人的屍體一起埋葬的物品。對考古學家來說,是一種相當有價值的習俗現象。

葬式——埋葬屍體的方式。如火葬,用火焚燒屍體,這常見於多種文化中。

巨石文化——照字面理解,使用巨大的石頭築成的紀念碑形式的物件,如環狀列石。

史前——通常是指「非常古老」的意思。精確的說,是指文字發明以前。

陶瓷碎片或瓷片——破碎陶瓷的一部分,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意義,其實它對於確定年代序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搶救性考古學——一個遺址因為開發的需要,在它被破壞前,為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所進行的搶救性的發掘。

相對年代——一個事物通過與另一個事物相對照而得出年代,不用給出確切的年代,絕對年代則要有確切的年代。

地層學——堆積物層次的研究。一般認為,埋得越深的年代越久遠。遠在1859年,即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之前,已有學者根據地層學推算出,許多堆積物的年代,要比傳統《聖經》所說的上帝創世紀的年代——公元前4004年早得多。

三期說——把歷史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學說,這種分法用在歐洲是可行的,但是用於世界的其他一些地區則有問題,因為有的地區現在還處於石器時代文化中。三分法的最初提出者是克雷斯蒂安J湯姆森,1819年,他在哥本哈根博物館整理展品時提出此說。

斯坦因
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 英國人。原籍匈牙利。早年在維也納、萊比錫等大學 學習,後游學牛津大學和倫敦 大學。1887年至英屬印度,任拉 合爾東方學院校長、加爾各答大 學校長等職。在英國和印度政 府的支持下,先後進行三次中亞 探險。第一次中亞探險(1900- 1901)主要發掘和田地區和尼雅 的古代遺址,其旅行記為《沙埋 和田廢址記》(Sand-buried Ru- ins of Khotan, London, 1903), 正式考古報告是《古代和田》 (Ancient Khotan,全二卷,1907)。第二次探險(1900— 1908)除重訪和田和尼雅遺址外,還發掘古樓蘭遺址,並深 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長城沿線掘得大量漢簡,又走訪 莫高窟,拍攝洞窟壁畫,並利用王道士的無知,廉價騙購 藏經洞出土敦煌寫本二十四箱、絹畫和絲織品等五箱。其 旅行記為《沙漠契丹度址記》(1912),其中有敦煌騙寶經 過的詳細記錄;其正式考古報告為《西域考古記》(1921), 至五卷。第三次探險(1913-1915)又重訪和田、尼雅、樓 蘭遺址,並再次到敦煌,從王道士手中獲得五百七十餘 件敦煌寫本,還發掘黑城子和吐魯番等地遺址,其正式考 古報告為《亞洲腹地考古記》(1928),全四卷。還著有《在 中亞的古道上》(1933),對二次探險做了簡要的記述。 1930年,擬進行第四次中亞探險,被南京政府拒絕,其所 獲少量文物,下落不明。三次中亞探險所獲敦煌等地出土 文物和文獻,主要入藏倫敦的英國博物館、英國圖書館和 印度事務部圖書館,以及印度德里中亞古物博物館(今在 新德里的印度國立博物館)。藏品由各科專家編目、研究, 發表大量的研究成果。斯坦因本人除上述考古報告和旅行 記外,還編著有《千佛洞:中國西部邊境敦煌石窟寺所獲之 古代佛教繪畫》(1921)一書。其論著全目見《東洋學報》第 33卷第1號。其生平事跡詳見米爾斯基(Jeannette Mirsky)著《考古探險家斯坦因爵士傳》(1977)。

=============

賈蘭坡

我國著名的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是一位沒有大學文憑而攀登上科學殿堂頂端的傳奇式人物。賈蘭坡,字郁生,曾用筆名賈郁生、周龍、藍九公。1908年11月25日(清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出生在河北省玉田縣刑家塢村。1929年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1931年入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參加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掘工作。先後任練習生、練習員、技佐。1937年任調查員,1945年改稱技士。1950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55年他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發掘工作,工作優異,繼裴文中1929年發現第一個頭蓋骨之後,他在1936年11月連續發現三具「北京人」頭蓋骨,震驚了國際學術界。

===============
梁思永
(1904年—1954年)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梁啟超次子。原籍廣東新會,1904年出生於澳門(一說出生於上海),但其童年也是在日本度過的。

⑸ 國際組織都有哪些

國際組織分為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也可分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全球性國際組織。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世界貿易組織等。

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足球聯合會,樂施會,創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紅十字會等,各種國際組織在當今世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國際組織是現代國際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兩個以上國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間團體基於特定目的,以一定協議形式而建立的各種機構。

據《國際組織年鑒》統計,20世紀初,世界有200餘個國際組織,到50年代發展到1000餘個,70年代末增至8200餘個,1990年約為2.7萬個,1998年為4.8萬余個,21世紀初超過5.8萬個。

截至2016年,世界上有6.2萬余個國際組織,包括有主權國家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民間團體成立的非政府國際組織,它們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區性、國家集團性的。

1、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3、非洲聯盟是一個包涵了55個非洲會員國的聯盟,是屬於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於一體的全非洲性的政治實體。主要目的是幫助發展及穩固非洲的民主、人權、以及能永續發展的經濟,除此之外亦希望減少非洲內部的武裝戰亂及創造一個有效的共同市場,最終目標是建立「阿非利加合眾國」。

4、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簡稱東盟(ASEAN)。1967年8月8日成立於泰國曼谷,現有10個成員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

5、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WTO),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世貿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能是調解紛爭,加入WTO不算簽訂一種多邊貿易協議。其成員之間的貿易額佔世界的絕大多數,因此被稱為「經濟聯合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聯合國

網路-歐州聯盟

網路-非洲聯盟

網路-東南亞國家聯盟

網路-世界貿易組織

⑹ 首屆世界考古學大會的意義

世界考古學大會 (The World Archaeology Congress)(簡稱WAC)是一個非政府、非贏利性的考古學國際組織,其基本原則是促進考古視角的多元性,呈現世界各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學研究。本著自願參與的原則,大會面向全世界的考古學家、遺產管理者、學生以及公眾。它的目標是為了提升人們對於過去社會的興趣,鼓勵就地方性歷史進行研究和促進學術交流;任務是積極參與對於過去的科學研究,無論是從民族考古實踐的角度,還是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世界考古學大會通過會議、出版物或學術研究項目等多種方式,高度關注考古在世界不同政治背景中的闡釋模式,促進各種各樣對於「過去」的不同看法和主張,以及對全球「不均衡 性」認識等的闡述。其中,特別的興趣在於對原著民、少數民族以及經濟不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並且特別希望來自這些地區來的學者和群眾,積極地參與到大會當中來。

世界考古學大會組織現任主席為Claire Smith女士,澳大利亞Flinders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 Adelaide)考古系副教授。世界考古學大會組 織沒有任何的固定資助,也沒有大批固定人員,它籌集資金的方式是以項目為資助基礎。由於考古大會關注的部分群體來自於不發達地區和以往國際討論議題所不關注的地區,所以會議要為這些大約佔到參會總人數1/3的與會代表提供相應的參會和報名費用。另外,大會還承擔相當一部分對於不發達地區考古人員的教育培訓 和博物館培訓費用。
世界考古學大會組 織每四年舉辦一次大會即全會,是世界范圍內最大的考古學會議。會議交流的內容包括,各地區考古研究的成果、不發達地區的專業培訓和公眾教育、原著民境遇的改善、考古遺址的保護等。前幾屆會議曾在英國、委內瑞拉、印度、南非以及美國等地舉行。資助這個活動的人包括查爾斯王子等世界名人。
世界考古學大會組 織最主要的兩項出版物:(1)The One World Archaeology Series (Left Coast Press是現在的出版商,已經取代了原來的Routledge)。這個系列的出版物主要是發表大會的文章。文章內容非常寬泛,鼓勵人們對於遺產和考古學 所面臨的社會和政治背景問題進行討論。作者的稿費和出版所得主要是用來對於考古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研究進行資助。(2)Worlds ofArchaeology(出版商是AltaMiraPress)。這個系列叢書的目標在於揭示考古學研究的廣泛性和多元性,促進研究者從不同於西方研究的視角對古代社會進行闡釋。另外,會議刊物還包括:Archaeologies、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Culture和South American等。

⑺ 2020國際十大考古新聞發布!你都知道哪幾個

據我所知,2020發布的國際十大考古新聞中英國巨石陣周圍的巨型柱坑便是其中之一


巨石陣不僅在建築學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學上也同樣有著重大的意義。它的主軸線、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陽,在同一條線上;另外,其中還有兩塊石頭的連線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很多人猜測,這會不會是遠古人類為觀測天象而建造的天文台。我的猜測是會不會是在當時有什麼隕石落在附近?然後被人們發現就天天觀察天象,觀察日出月落,和天氣變化,然後還把這些大石頭建造起來,用來計量時間和四季。(會不會當時居住的是外星人,他們星球被毀,流落到這個沒有適合他們生存地球,建好巨石陣沒過多久他們的食物沒了,就活不下去了ε=(´ο`*)))唉真可憐)

巨石陣的神秘

它最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是就是巨石陣的每個石頭都有幾億噸,那麼當時的人們是靠什麼工具把它們搭建起來的呢?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真是太令人欽佩了,(如果能分我一半就好了)當然它的用途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猜測可能與宗教活動有關,那他附近的巨型柱坑曾經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嗎(會不會是外星人向他們走丟的夥伴傳遞信號哇)

⑻ 世界上十大考古發現有哪些

世界上十大考古發現:
叢林深處的神話——瑪雅文明
死亡之丘——摩亨佐·達羅
「迷宮」驚世再現——克諾索斯王宮
穿越時空的詛咒——圖坦卡蒙陵墓
追尋遙遠的荷馬時代——特洛伊古城
被吞噬的繁華——龐貝古城
石像守護的驚天秘密——復活節島
千年的微笑——吳哥古跡
太陽聖女的空中城市——馬丘比丘
海底永恆沉睡宮殿——亞特蘭蒂斯
分別簡介如下:
1、瑪雅文明——叢林深處的神話;
瑪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傑出代表,以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貝里斯以及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約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隸制國家,公元3~9世紀為繁盛期,15世紀衰落,最後為西班牙殖民者摧毀,此後長期湮沒在熱帶叢林中。

2、摩亨佐·達羅——死亡之丘;
摩亨佐·達羅考古遺址,位於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爾卡納縣,靠近印度河右岸。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摩亨佐·達羅考古遺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今巴基斯坦所在地區最早的文明,是在肥沃的印度河流域發展起來的。到約公元前2500年時,這里已出現規模較大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摩亨佐·達羅。
3、克諾索斯王宮——「迷宮」驚世再現;
王宮是克里特文明最偉大的創造,新王宮時期最後落成的王宮是一組圍繞中央庭院的多層樓房建築群,面積達2.2萬平方米,宮內廳堂房間總數在1500間以上,樓層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復雜,廳堂錯落,天井眾多,布置不求對稱,出奇制巧,外人難覓其究竟,因此古希臘神話傳說中譽之為「迷宮」。
4、圖坦卡蒙陵墓——穿越時空的詛咒;
撩開圖坦卡蒙陵墓的面紗,使人們大開眼界。它不僅使人們看到了3200 年前新王國時期法老的葬制、禮儀以及法老本人的形貌、服飾、日常生活用品、珍貴的藝術品、車馬武器等,還真實地反映了3200 年前新王國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情況。一些考古學家激動地把圖坦卡蒙的陵墓稱譽為「埃及新王國社會的縮影」,應該是毫無誇張之嫌的。
5、特洛伊古城——追尋到遙遠的羅馬時代;
特洛伊也稱「伊利昂」。古希臘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紀前後由古希臘人所建。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二世紀,頗為繁榮。公元前十二世紀初,邁錫尼聯合希臘各城邦組成聯軍,渡海遠征特洛伊,戰爭延續十年之久,史稱「特洛伊戰爭」特洛伊也因此聞名。城市在戰爭中成為廢墟。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即敘述此次戰爭事跡。據傳說,特洛伊城最後由希臘人用「木馬計」攻破。十九世紀考古發掘,獲得大批古物珍品。
6、龐貝古城——被吞噬的繁華;
龐貝(Pompeii)古羅馬城市。龐貝城是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佩尼亞地區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西距風光綺麗的那不勒斯灣約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勝地,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公元79年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龐貝在當時屬於中小城鎮,但由於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較完整,從1748年起考古發掘持續至今,為了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7、復活節島——石像守護的驚天秘密;
現島上居民約2000人,都屬波利尼西亞人種,在西方人未到這個島上之前,這里還處於人類的石器時代,他們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島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亞人,稱這個小島是「世界的中心」。這個島的首先發現者,是英國航海家愛德華·戴維斯,當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這個小島時,發現這里一片荒涼,但有許多巨大的石像豎在那裡,戴維斯感到十分驚奇,於是他把這個島稱為「悲慘與奇怪的土地」。
8、吳哥古跡——千年的微笑
吳哥古跡,又名吳哥考古園,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吳哥(Angkor)是高棉語「城市」的意思。古跡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包括高棉王國從9世紀到15世紀歷代都城和寺廟,如吳哥窟、吳哥城、巴戎寺、女王宮等遺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將吳哥古跡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9、馬丘比丘——太陽聖女的空中城市;
馬丘比丘在奇楚亞語Quechua「古老的山」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跡。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發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在山頂上馬丘比丘的懸崖邊,人們可以欣賞到落差600米直到烏魯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絕佳的地理位置使馬丘比丘成為了理想的軍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經是軍事機密。
10、亞特蘭蒂斯——海底永恆沉睡宮殿。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地存在過一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而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在民間的說法中,人們把這片陸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著史前文明的那個國度叫做「大西國」。其實,科學界早就給這片神秘消失的大陸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⑼ 世界有哪些國際組織

1、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歐洲聯盟(德語:Europäische Union,法語: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3、世界貿易組織(WTO),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 ,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 擁有164個成員,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4、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縮寫APEC),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

2001年10月,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辦。這是APEC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2014年,APEC會議時隔13年再次來到中國。截至2014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三個觀察員。

5、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置在瑞士日內瓦,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盡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准。

(9)國際考古組織有哪些擴展閱讀

政府間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IGOs),指一般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通過宣言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而成立的國際組織, 例如,聯合國專門機構(Special Agenc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等。

非政府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指未經政府間協議而建立,由獨立機構、民間組織、志願協會等團體組成的國際組織,占國際組織總數80%以上。例如,國際紅十字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

全球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以聯合國)、世界、全球、國際的英文字母縮寫開頭,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區域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指明其所在地域,例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歐洲聯盟等。

政治性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是世界最大的政治性國際組織,獨立國家聯合體是蘇聯解體後有原多個加盟共和國組織的一個地區性組織。專業性國際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等。

閱讀全文

與國際考古組織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