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區計時是怎樣規定的
大家知道,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是用經度和緯度來表示的。緯度是當地與赤道的距離(以度數表示),經度則是以通過英國倫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經線(叫本初子午線)為起點,向東或向西計量,由"到180°,在格林威治以東的為東經,以西的為西經。比如我國首都北京是在東經116.5°北緯40°,太原在東經112.5°北緯38°。
沿地球1周的經度為360',地球轉1圈為24小時,所以經度與時間有對應關系。經度15°合1小時,1°合4分。那麼北京的經度可寫為7時46分,太原的經度可寫為7時30分。
上面所講的時間的計量,是以當地的正午為準的。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經度不同的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正午,這樣,各地的時刻就會不一樣了。比方說,我國的青島、杭州,處在東經120'經線上,太原處在東經112.5°經線上。青島、杭州正午時,在太原看見太陽還偏東,不到正午。太原與青島的經度相差為7.5°,合時間為30分。太陽要經過30分才走到太原的正南方,這時太原才是正午,而這時刻,青島、杭州已是午後30分了。可見,同一瞬間,地球上各地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東邊的時刻早,西邊的時刻晚。我國東部長白山上的人吃午飯的時候,西部帕米爾高原上的人剛吃過早飯,正趕著馬群去放牧。
從前,每個城市各用自己的時間。這在古代交通不發達、來往不多的情況下,還沒有什麼不合適。但到了近代,隨著交通的發達,各地交往比較多。一個人帶著鍾表走到另一個城市,就要按當地的時間來改正自己的鍾表,再到另一個城市,又要改變自己的鍾表,這顯然是很不方便的。
大約從18世紀起,各國開始用自己首都的時間作為全國統一的時間。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時間,在國際往來比較多的時候,也就顯得不方便了。因此,1878年加拿大的一位鐵路工程師(弗列明)提出用分區計時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1884年華盛頓國際會議決定採用這個辦法。
分區計時是這樣規定的:將地球按經度分為24個時區,每時區包括經度15°,每時區以此區中間的經線上的時間作為標准,叫做區時或標准時。
經度0°所在的時區叫作「零時區」,它包括東經7.5°以西、西經7.5°甲以東的地區,零時區的時間叫做「格林威治時間」,或通稱「世界時」。英國、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都位在零時區,所用標准時即世界時。
零時區東邊的1區,從東經7.5°到22.5°為東1區。中央經線為15°,它的標准時間比世界時早1小時,再往東是東2區,它的標准時比世界時早2小時。一直向東,共有12個時區。同樣,在零時區西邊的1區是西1區,時間比世界時晚1小時,再過去是西2區、西3區等等,共有12個時區。東12區與西12區是同一個時區。因此,全球共分24個時區,有24個標准時。
相鄰兩個時區的標准時相差1小時,但各區的標准時在分和秒上都是相同的。
實際上,時區很少按經線整整齊齊地劃分,而是按自然地理界線和行政區劃分的。所以時區的邊界往往是彎彎曲曲的。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緯度從北緯5°到56°,經度從東經72°到135°。按國際時區劃分,我國橫跨5個時區,也就是東5區、東6區、東7區、東8區和東9區。解放後,全國採用東8區的標准時,作為全國統一的標准時間。首都北京在東8區內,所以這標准時就稱為「北京時間」。「北京時間」與世界時差8小時,比如「北京時間」上午8點時,世界時是零點。
這樣,我們可以知道,「北京時間」並不是北京當地的時間,而是全國統一的標准時。它是根據東經120°經線上的時間作為標準的。青島、杭州正好在這條經線上,所以「北京時間」相當於青島、杭州當地的時間。
⑵ 怎麼算時間
自2007-05-28 00:00:00來,至今:2008-02-13 23:58:55
共經歷:22636735秒
合計261天23時58分55秒
⑶ 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經度會議,創立了什麼,規定了什麼
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全世界按統一標准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按這種辦法,每隔經度l5°為一個時區,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
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經線作為起點線,即0度經線,或稱本初子午線。
會議確定格林尼治時間為國際標准時間。
⑷ 分區計時的方法是什麼
大約從18世紀起,各國開始用自己首都的時間作為全國統一的時間。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時間,在國際往來比較多的時候,也就顯得不方便了。因此,1878年加拿大的一位鐵路工程師(弗列明)提出用分區計時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1884年華盛頓國際會議決定採用這個辦法。
分區計時是這樣規定的:將地球按經度分為24個時區,每時區包括經度15°,每時區以此區中間的經線上的時間作為標准,叫做區時或標准時。
經度0°所在的時區叫作「零時區」,它包括東經7.5°以西、西經7.5°甲以東的地區,零時區的時間叫做「格林威治時間」,或通稱「世界時」。英國、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都位在零時區,所用標准時即世界時。
零時區東邊的1區,從東經7.5°到22.5°為東1區。中央經線為15°,它的標准時間比世界時早1小時,再往東是東2區,它的標准時比世界時早2小時。一直向東,共有12個時區。同樣,在零時區西邊的1區是西1區,時間比世界時晚1小時,再過去是西2區、西3區等等,共有12個時區。東12區與西12區是同一個時區。因此,全球共分24個時區,有24個標准時。
相鄰兩個時區的標准時相差1小時,但各區的標准時在分和秒上都是相同的。
實際上,時區很少按經線整整齊齊地劃分,而是按自然地理界線和行政區劃分的。所以時區的邊界往往是彎彎曲曲的。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緯度從北緯5°到56°,經度從東經72°到135°。按國際時區劃分,我國橫跨5個時區,也就是東5區、東6區、東7區、東8區和東9區。解放後,全國採用東8區的標准時,作為全國統一的標准時間。首都北京在東8區內,所以這標准時就稱為「北京時間」。「北京時間」與世界時差8小時,比如「北京時間」上午8點時,世界時是零點。
這樣,我們可以知道,「北京時間」並不是北京當地的時間,而是全國統一的標准時。它是根據東經120°經線上的時間作為標準的。青島、杭州正好在這條經線上,所以「北京時間」相當於青島、杭州當地的時間。沒有歷法的時代
那掛在牆上一天撕下一張的日歷,或是印著漂亮圖畫的月歷,還有擺在桌子上的台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看起來是那樣的普通、平凡。
這些紙片——日歷,是人類在從茹毛飲血的蒙昧時代開始不斷與大自然作斗爭的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出來的科學產物,是來之不易的。
⑸ 高一地理
時區:1884 年的國際經度會議上,人們決定按統一標准劃分全球時區 ,實行分區計時的辦法,全球共分為24 個時區。
區時:每個時區 以本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的標准時間。世界標准時間為0度經線的地方時。
北京時間: 東八區時區( 120°E的地方時:北京所在的時區的中央經線 )
⑹ 為什麼世界時區劃分的時候,東西1區要分別佔7.5°,而不分別佔15°算了,省了小數點。很有必要是什麼必
公元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性時間會議中決議,全世界按統一標准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這種時間稱為標准時,它以格林維治經線為0度作標准,把西經7.5度到東經7.5度定為零時區,由零時區分別向東與向西每隔15度劃為1時區,東西各有12個時區,東12區與西12區重合,此區有1條國際日期變更線,作為國際日期的變換,全球合計共有24個標准時區,同1時區內使用同1時刻,每向東過1時區則鍾表撥快1小時,向西則撥慢1小時。………………我想國際社會約定的結果吧
⑺ 國際經濟法中的「海牙時間」是指什麼
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全世界按統一標准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按這種辦法,每隔經度15°為一個時區,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以本初子午線即0°經線為中央經線的時區為中時區或零時區,往東、往西各劃分成十二個時區;中時區以東為東時區,依次為東一至東十二區;中時區以西為西時區,依次為西一至西十二區;東、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合為一個時區,以180°經線為中央經線。
海牙時間就是海牙所在地區的區時
⑻ 哪個國家比中國慢一小時
位於東7區的國家比我國慢1小時,只要分布在東南亞,如越南、寮國、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中國採用東8區的區時。東7區位於西側,所以比東8區慢一小時。
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全世界按統一標准劃分時區 、實行分區計時。按這種辦法,每隔經度15°為一個時區,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以本初子午線即0°經線為中央經線的時區為中時區或零時區,往東、往西各劃分成十二個時區;中時區以東為東時區,依次為東一至東十二區;中時區以西為西時區,依次為西一至西十二區;東、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合為一個時區,以180°經線為中央經線。同時規定,各時區均以本時區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共同使用的時刻,稱為區時,又稱標准時;同一時區內區時相同,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任意兩個時區之間,中間隔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小時;較東的時區,區時較早。
⑼ 為什麼全世界都是2022年怎麼箅的呀
日期變更線,是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的日期變更線,這條穿過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避開了一些島嶼和地區,這是為了使它們不致分成兩個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幾個曲折的曲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除了繞太陽公轉外,每天還自轉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陽光照射的半個球面形成白晝,而背著太陽光的另外半個球面便是黑夜,它們之間的過渡帶是清晨和黃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轉著,地球上的晨、晝、昏、夜也不斷地從東向西移動,循環往復地在各地出現。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陽位置作為確定「一天」的標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應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條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這樣就有許多條「日期變更線」,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規定一條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對照的「日期變更線」,這條「日期變更線」就叫「國際日期變更線」。
公認的與東、西經一百八十度經線重疊的「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的日期變更線。「格林尼治時間」是穿過英國倫敦郊區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經線的時間,國際上規定為「世界時」。一百八十度經線正好處於與它相對應的地球另一面。
這條穿過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避開了一些島嶼和地區,這是為了使它們不致分成兩個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幾個曲折的曲線。
在1884年召開的國際經度會議上,人們決定按統一標准劃分全球時區,實行分區計時的辦法。全球共分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各時區都以本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本區的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為了避免日期的零亂,1884年的國際經度會議,還規定了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明天」的分界線,並把這條分界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現改為「國際日界線」。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