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跤什麼時候進入中國

國際跤什麼時候進入中國

發布時間:2022-08-05 19:40:09

Ⅰ 摔跤節的中國式摔跤

中國式摔跤原是肉搏的技術,是從踢、打、摔、拿的徒手搏鬥發展而來。南朝人任昉撰的《述異記》中說,上古時期的蚩尤部落都會角抵,曾用這類技術與黃帝部落激戰。《禮記·月令》記載西周把角力列為軍事體育項目。古書中記載著許多春秋、戰國時期兩人摔搏的事例。 歷代王朝都培養一批摔跤好手,在節日盛典上,給帝王將相表演摔跤,供其享樂,或給外同的使者表演,以示威武。 秦、漢以來,摔跤也是廣大民眾強身自衛、喜聞樂見的競技運動。經常在廣場上舉行表演比賽。漢朝元豐三年(公元前108年)舉行的摔跤比賽,附近三百里的居民都來觀看。大文學家及天文歷算家張衡看了摔跤表演後,在二京賦里贊揚說:「臨回望之廣場,程角抵之妙戲」。到了唐宋時代,摔跤(相撲)開展得更為廣泛,一年兩度搭起檯子舉行表演比賽。當時的比賽已初具規模,有約定俗成的規則,有裁判員,勝利者還獲得獎品(其比賽的形式和現在日本相撲一樣)。《水游全傳》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撲擎天柱」一章,生動地描寫了摔跤比賽的場面、規則和技術。當時涌現出一批全國聞名的摔跤手,如唐代的蒙萬贏,從小入「相撲朋」(摔跤組織),專門從事摔跤活動。他在十四五歲時就拳腳敏捷。長大後技術精湛,比賽經常獲勝,並多次贏得獎賞。「萬贏」呼號自此名揚四方,他真實的姓名反而被人遺忘。他以摔跤為職業達數年之久,並樂於傳授技藝,「五陵少年,幽燕任俠,相從詣教者數百」。宋代還有了女子摔跤。靠表演摔跤為生的藝人自古就有。
解放前,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濟南、沈陽等地都有賣藝的摔跤場。這些地方是摔跤愛好者集會的地方,它在開展摔跤運動、交流技術、提高個人技藝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中國跤術》作者之一的滿寶珍同志就是北京天橋跤場的老藝人。古代的摔跤是裸體或穿象鼻褲兜襠(如日本相撲運動員的服裝)進行。主要較量力氣,拼體力,比賽可以拳打腳踢,使用逼迫關節的擒拿方法,經常把對方摔至不能抵抗為止,以至有些比賽出現流血場面。後來規則逐漸改進,技術向靈活、敏捷的方向發展。服裝逐漸改為穿短袖上衣,系腰帶,芽長褲和鞋。把對方摔到三點著地--除兩腳外身體各部(包括手、肘、膝)著地即為失敗。先失一跤者負,後來改為三跤二勝。比賽不分體重級別。民間摔跤的傳統形式是某一個地區,由一位年長、德高望重、技術高超的摔跤手出面組織,其成員多是他的子侄輩親屬和附近的青少年,利用閑暇時間,在土地上練習摔跤,無代價地傳授技藝。屆時還常有其他摔跤老手作義務指導。 摔跤是兩人身體接觸,直接對抗,從頭至腳、從手指到腳趾都要參與活動了所以從事這項運動可以促進人體勻稱發展,肌肉發達。特別能培養人的力量、速度、靈巧、柔韌等身體素質。摔跤時運動員要有力量,動作快才容易摔倒對方,所謂「一力降十會」。但是僅有直來直去的笨力不成,還要巧妙地借力用力,善用巧勁,所謂「四兩搏千斤」。摔跤是無氧代謝與有氧代謝相間的競技運動,一場比賽下來,需要耗費很大氣力,從而增強了心臟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機能。摔跤還能培養人的勇敢、果斷、堅毅、頑強、拼搏精神和美的情操。 摔跤雖然是人們喜聞樂見的競技運動,但在舊社會只為少數人服務,廣大勞動群眾沒有條件從事自己喜愛的摔跤運動。
改進
解放後,黨和政策十分關懷人民的健康,明文規定:「開展多種多樣形式的體育活動……對於那些為群眾所熱愛和熟悉的武術、摔跤……等必須予以重視,並加以改進,去掉其不科學的部分,使之成為廣泛開展勞動群眾中的體育活動的有效形式之一」。國家體委把中國式摔跤列為全國競賽項目,並規定每年舉行一次單項錦標賽,使摔跤走上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發展的道路。 1957年在內蒙呼和浩特市舉行了「十一城市及內蒙古自治區職工摔跤比賽大會」,把職工的摔跤活動推向高潮。 第1屆全運會有19個單位的128名運動員參加中國式摔跤比賽。運動員身體素質好,基本功扎實,個人的絕招准確、多變。大部分人經受過全國比賽的鍛煉,又多次參加過一些省、市間的對抗賽,經驗豐富,在技術上也有創新。例如,解放軍隊(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運動員何潤宗根據原來的「揣」和「揣花兜」而創立了「披」。後來許多運動員使用這個技術,並有了各種變化。各地的教練員和運動員還根據規則的精神,交流的技術和經驗,經過深入的研究,都把本地區傳統的摔跤特技應用於中國式摔跤中去。經過系統訓練,不僅技術水平有提高,而且各隊的技術特點更加鮮明和突出。例如,北京、天津運動員擅長手法和小巧動作,以巧取勝。內蒙古運動員腿腳靈活,力量大,常以「假踢真擰」、「得合勒」等技法擊敗對手。
新疆運動員喜歡摟抱上摔,大毛拉的「撒網」(把對方抱起來掄幾圈再摔下去)堪稱一絕。山東、遼寧、河南的運動員動作扎實,基本功好。山西隊的抱腿神出鬼沒,防不勝防。在這一屆運動會上,技術向准確多變的方向發展。 第1屆全運會後,由於三年自然災害,練習摔跤的人少了,技術水平下降,中國式摔跤一時處於低潮。1963年後才逐漸恢復,業余體校有了摔跤班,並組織了各種形式的比賽。第2屆全運會上,得分標准改為根據對方身體倒地情況分別判得1分或2分,促使運動員使用大動作。為鼓勵運動員積極進攻,快速得分,使比賽更為激烈、緊張,並防止因技術水平相差懸殊出現傷害事故,限定一場比賽兩人得分相差10分即結束比賽、判為絕對勝利。 十年動亂期間,各種摔跤。比賽停止了,有的地方甚至禁止人們練習摔跤。直到1974年才恢復全國比賽。1975年第3屆全運會上的摔跤比賽參加比賽的單位和運動員不多,技術也沒有發展。 打倒「四人幫」後,摔跤界通過撥亂反正,逐漸恢復正常活動。私人跤場和廠礦的摔跤隊逐漸恢復活動,練習中國式摔跤的人又多起來。1982年和1986年的第2屆和第3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都把摔跤列為主要比賽項目。第4屆全運會上,摔跤比賽分為十個級別。摔倒對方一跤根據動作的幅度和倒地的情況可以得1分、2分或3分。參賽運動員都經過系統訓練,技術水平普遍提高。技術戰術向著積極快速的方向發展,一代新手在成長。如內蒙古隊員董雅臣勇猛頑強,體力充沛,動作敏捷、連貫,善於抓上就用,連續進攻,不給對方喘息機會,他的比賽所向披靡,名震跤壇。 中國開展國際摔跤(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和柔道以來,與中國式摔跤之間相互影響,互相促進。中國式摔跤吸收了國際摔跤和柔道的一些技戰術和教學訓練方法。例如,古典式摔跤的過胸摔、自由式摔跤的抱腿、柔道的抓袖背等技術和配對練習等訓練方法。在規則方面吸收了國際摔跤的絕對勝利和限制消極的精神,洋為中用、豐富了中國式摔跤的技術武庫,促進了中國式摔跤的發展和提高。
第6屆全運會使用的1986年修訂的規則,從得分標准到比賽服裝都要充分體現中國式摔跤的特點一個倒下,一個站著,講究不砸不落,鼓勵運動員使用干凈利索的技術。規則的得分標準是按中外古今摔跤評分原則--把對方摔倒的情況和身體落地的部位確定得分多少。例如,得了分的標準是將對方摔成身體騰空(兩腳有一同時離地過程)後軀干(肩、背、臀、胸、腹、胯)或頭著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如果沒有使對方身體騰空,僅把對方摔倒使之軀干著地,自己自然站立不倒;或是把對方摔得身體騰空、軀干著地而自己沒有站穩,用手撐在對方身上,則只能得2分。把對方摔成四肢著地,或把對方摔倒後,自己也隨著倒地,只能得1分。為了促使比賽摔得更激烈、更精采,把每場比賽時間縮短為兩局,每局仍是3分鍾,但要求運動員積極主動進攻,不允許長時間消極防守,如果持續30秒鍾不進攻,就要警告一次,判對方得1分。3次警告便取消該場比賽資格。運動員比賽的摔跤衣為國紅和天藍兩色,摔跤衣的邊沿有花紋。顏色要美觀、大方、協調,並有民族特色。這些規定不僅體現了中國式摔跤的民族形式、特點,而且會進一步促使中國式摔跤技術水平提高和廣泛開展。 中國式摔跤是中國的一項民族形式的體育運動,它的歷史悠久,鍛煉價值高,在城市和農村都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摔跤運動也將會有更大的躍進,這一民族體育運動必將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Ⅱ 體育舞蹈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體育舞蹈(國際標准交誼舞)20世紀30年代傳入中國,80年代發展較快,先後與日、美、英等國家進行交流活動。1987年舉辦首屆全國國際標准交誼舞比賽。1991年舉行了首屆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

標准交誼舞起源於古代土風舞,經歷對舞、圈舞、行列舞、集體舞等演變過程,成為流傳廣泛的社交舞蹈。19世紀20年代後,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對原舞種、舞步、舞姿等進行規范整理,制定比賽方法,始形成國際標准交誼舞,並於1947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第一屆世界標准交誼舞錦標賽。

(2)國際跤什麼時候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體育舞蹈分類

體育舞蹈分兩個項群,十個舞種。其中摩登舞項群含有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項群包括倫巴、恰恰、桑巴、牛仔和鬥牛舞。

1、摩登舞,特點是由貼身握抱的姿勢開始,沿著舞程線逆時針方向繞場行進。步法規范嚴謹,上體和胯部保持相對穩定挺拔,完成各種前進、後退、橫向、旋轉、造型等舞步動作。

2、拉丁舞,特點是舞伴之間可貼身,可分離。各自在固定范圍內輻射式地變換方向角度,展現舞姿。步法靈活多變,各舞種通過對胯部及身體擺動不同的技術要求,完成各種舞步,表現各種風格。


Ⅲ 、第幾屆現代奧運會,摔跤項目被列為國際比賽項目

摔跤角力的游戲 相傳,它是源自於雅典娜女神、深受古希臘詩人、哲學家、軍事家推崇的一項古典運動;又傳它是四千年前人們為求得生存,取得食物和進行自衛的基本技能。它的確鑿發源也許現在已經無法考究,但如今人們卻作為參與者或觀賞者盡情地享受著它的無窮魅力。 記者 舒強 實習生 張進春 柏拉圖就是摔跤高手 現代摔跤運動起源於古希臘。相傳,神話中的英雄捷謝伊——雅典民主奠基人,從雅典女神那裡學來了摔跤規則,從而發展了摔跤運動。當時希臘有許多著名的哲學家、詩人和軍事將領都是摔跤手,如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就是當時的摔跤名將。 摔跤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運動,古代奧運會在公元前776年誕生之時,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項比賽,而且一直是歷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在1896年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就設立了古典式摔跤項目,1904年,在聖路易斯第3屆奧運會上,增添了自由式摔跤。 直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摔跤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不過只設立4個級別的比賽。 ○摔跤與中國 中國摔跤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民族形式的體育項目,也是中國文化遺產之一,根據有關史料和文物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已有摔跤運動。當發展至清末時,中國摔跤術已達到較高水平。當時食俸祿的布庫叫官跤,又叫官腿;民間消遣的個人稱私跤或私練。此時,這項活動的名稱繁多,如摜跤、爭跤、摔跤、摔角、率角,而最普通的是稱摔跤。辛亥革命後,摔跤運動日趨衰落,只是在民間流傳。 ○比賽規則 摔跤分為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禁止抱握對手腰以下部位、做絆腿動作以及主動用腿使用動作。自由式摔跤允許抱握對手的腿、做絆腿動作,允許積極地用腿使用動作。雙腋下握頸動作禁止在女子摔跤中使用。 ○趣聞 「沉重」的口香糖 在1976年蒙特利爾第21屆奧運會上,發生了一件由一塊口香糖引發的趣事。按照摔跤比賽程序,選手在各級別比賽之前要稱量體重。然而,當美國摔跤運動員麥克·法里納在賽前稱體重時,磅秤的指示燈亮了,表明他的體重已超過級別標准。為減輕負重法里納趕緊脫去身上穿的背心,但是指示燈沒有滅。於是他又趕緊把戴著的太陽鏡扔到一邊,燈仍然不滅。這時,法里納急了,低聲罵了一句,順口吐掉了嘴裡的口香糖。就在這一剎那,指示燈滅了。 ○歷史名人 文學專業的摔跤王——卡列林 亞歷山大·卡列林1967年9月19日出生於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參加過四屆奧運會,即:1988年漢城、1992年巴塞羅那、1996年亞特蘭大、2000年悉尼奧運會,獲得3金一銀,世界錦標賽參加過9屆,包攬全部金牌,同時還獲得12屆歐錦賽冠軍。盡管在摔跤場上,卡列林是個令對手膽寒的巨漢,但他也有細膩和敏捷的一面,他是文學專業的學生,並且在1999年當選俄羅斯杜馬下議院議員, 成為俄羅斯的傳奇人物。

Ⅳ 國際象棋是從何時傳入中國的

據歷史文獻,晚清時廣東商人鄭觀音就與外國人下過國際象棋。而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進入中國,通商口岸的開放以及經濟貿易和文化交往的逐步發展,國際象棋作為西方人愛好的一種高雅
文化也傳入中國。棋界元老謝俠遜先生在解放前編的《象棋譜大全》初集卷四中載: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上海的外國僑民倡儀下,成立了萬國象棋會(當時國際象棋在我國稱為萬國象棋),棋會宗旨是研究萬國象棋,通過比賽表演傳播和闡揚萬國象棋。

此外,新疆、內蒙古、西藏等邊疆地區,自古以來就與西域諸國聯系密切,相當一部分人會下國際象棋。

現代國際象棋大約是在19世紀下半葉進入我國漢族人聚居地,而進入少數民族地區的時間則遠早於19世紀。

Ⅳ 中國跤的起源和歷史

中國式摔跤
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 古代稱為角力、角抵、相撲、爭跤等。早在四千年前的黃帝時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動。據《禮記·月令》記載,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駕車三者列為軍事訓練項目。到了漢代,摔跤還作為表演項目演出。晉代,多在元宵節舉行摔跤比賽。唐代多在春秋兩季舉行比賽,也作為宮廷娛樂的項目。五代時期,摔跤技術強調輕 便敏 捷 ,名手輩出 ,出現了中國第一部講摔跤的書——調露子的《角力記》。宋代還出現了女子摔跤。民間有摔跤組織角抵社。這一時期的摔跤比賽分三個回合。比賽中間不許抓住裩兒和拽起袴兒,但可以拽直拳,使腳剪,拳打腳踢都行,這與日本的相撲從場地、儀式到規則都基本上近似 。比賽結束 , 獲勝者可得銀碗等獎品 。清代設有善撲營,專門訓練清朝貴族青年摔跤,他們常為王公貴族表演 ,或與蒙古族、回族摔跤手比賽,這叫官跤,摔跤手和教練員都是終身職業。華北等地民間摔跤叫私跤。摔跤者穿特製的短上衣(叫褡褳),系腰帶,穿長褲,衣、帶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許抓褲子,不許擊打,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三點著地(兩腳加一手一膝著地)為失敗,三跤兩勝,沒有時間限制。練習或比賽由有技術權威的年長者主持,充當教練和裁判。民國時期在北京、天津等地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為職業。當時的武術組織中央國術館和精武體育會也有摔跤科目,曾舉行過幾次全國性比賽。1936年,還進行過女子摔跤比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式摔跤有了很大發展。1953年,中國式摔跤被列入國家體育運動競賽項目,並舉行了全國比賽。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頒布了《中國式摔跤運動員等級制》,1957年頒布了《中國式摔跤規則》。中國式摔跤運動員按體重分為10個級別。每場比賽分3局,每局凈摔3分鍾,兩局之間休息 1 分鍾。比賽在平坦柔軟結實的8米×8米的墊子上進行。運動員身穿柔軟結實的短上衣,系腰帶,穿長褲,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帶,但不許抓褲子。中國式摔跤只許站著摔,摔倒後就停止,然後重新開始比賽。按照把對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別判得三分、兩分、一分。如使對方騰空後,迅速地背部著地,而自己仍然站著可得三分;僅使對方軀干著地,而未使對方身體騰空,雖然自己還站著,只能得兩分;把對方摔倒,四肢(手或肘或膝)著地得一分;把對方摔倒了,自己也跟著倒下得一分;兩人同時倒地軀干在上者得一分;如兩人同時倒地,分不出上下先後,則判互不得分。比賽時,不許使用傷害對方的動作,不許用拳打,不許用肘、膝或頭頂撞對方,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不許壓迫對方的咽喉,不許接觸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 ;腳可以 踢 、彈對方的腳 或小腿下部,但不能過高,更不能用腳蹬、踹對方。經常使用的方法有背、別、挑、纏、揣、踢、擰、摟、彈、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閃、勾腳、里刀勾等。

規則與知識

中國式摔跤根據使用動作的質量和倒地的情況得分標准有4種,即1分、2分、3分和互不得分。 3分: 將對方摔成兩腳同時離地,有一騰空的過程,並使其軀千或頭著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勢。如被摔倒的運動員倒地後不鬆手,把對方拉倒,仍可判勝者得3分。2分: (一)將對方摔倒使之軀千著地,但無騰空過程,自己保持站立。 (二)將對方摔成兩腳同時離地,有一騰空過程,使之軀千或頭著地,自己雖然站立,但用手撐在對方身體上。(三)使用跪腿摔將對方摔倒,並使其軀干著地,自己上體仍保持平衡,即對方倒地後,自己手不扶地,上體未趴 在對方身上。 1分: (一)將對方摔成手、肘、膝著地。(二)將對方摔倒,自己也隨著倒地。 (三)雙方同時倒地,軀干在上者。 (四)一方受到警告,判對方得1分。 (五)使用跪腿摔,使其倒地,自己失去平衡。互不得分: 雙方倒地後,分不出先後和上下,則判互不得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2-03 12:49 中國式摔跤競賽規則

第一章 通識

第一條:競賽性質

一:個人競賽:以個人在所屬級別內競賽所得的成績,確定個人名次。

二:團體競賽:以每個團體所有被錄取名次的運動員的成績總和確定團體名次。

第二條:競賽制度

一:單敗淘汰賽

二:雙敗淘汰賽

三:循環制

第三條:年齡組別及體重級別

一、年齡組別:根據運動員的年齡分為青年組和成年組。

1、青年組:15周歲~18周歲。

2、成年組:19周歲以上。

3、青年組運動員一般不允許參加成年組競賽,但具有一定訓練水平的經教練申請和主辦單位同意,也可參加成年組比賽。

二、體重級別

1、青年組:

(1)不超過46KG級別

(2)46~49KG級別

(3)49~52KG級別

(4)52~56KG級別

(5)56~61KG級別

(6)61~66KG級別

(7)66~72KG級別

(8)72~80KG級別

(9)80~90KG級別

(10)90KG以上級

2、成年組:

(1)不超過48KG級別

(2)48~52KG級別

(3)52~57KG級別

(4)57~62KG級別

(5)62~68KG級別

(6)68~74KG級別

(7)74~82KG級別

(8)82~90KG級別

(9)90~100KG級別

(10)100KG以上級

3、女子組:

(1)不超過44KG級別

(2) 44~47KG級別

(3) 47~50KG級別

(4) 50~54KG級別

(5) 54~58KG級別

(6) 58~63KG級別

(7) 63~68KG級別

(8) 68~74KG級別

(9) 74~82KG級別

(10) 82KG以上級

第四條:稱量體重和抽簽

一、運動員比賽前1天進行稱量體重,稱量時間在1小時內完成。

二、由裁判長一人,裁判員數人,記錄員和醫生組成稱量體重組,另聘請教練代表監督進行。

三、運動員稱量體重時,男子應穿短褲或赤身,女子應穿短褲和T恤衫。如運動員體重低於或超過原屬級別,並在規定時間內不能達到原屬級別,則按全部棄權論處。

四、運動員可在規定時間內依次重復稱量體重。

五、運動員稱量體重後,由本人抽簽,根據抽簽結果進行編排。

第五條:比賽場數

運動員在一天內的競賽場數原則上不超過四場,如有特殊情況可賽五場,但場與場之間至少休息15分鍾。

第六條:競賽通則

一、比賽禮節:

比賽開始前和結束後,雙方運動員應站在比賽開始線互相抱拳致意,並對場上裁判和觀眾抱拳致意,如不執行該條規定將受到警告處罰。

二、比賽局數和時間:

1、 每場比賽三局,每局兩分鍾,局間休息30秒。

2、 比賽中,一切暫停時間均應扣除(如:場上裁判的叫停,宣告運動員得分、判罰及受傷處理等情況)。

3、 比賽進行中,因特殊情況有場上裁判員發令中止比賽時,雙方的比分和已用時間均予保留,以便比賽繼續進行。

三、比賽中的信號

1、 每局比賽均由場上裁判員發令開始。

2、 每局比賽結束均由記時員鳴哨或鳴鑼示意。

3、 比賽進行中,場上裁判員發出停止口令後,雙方運動員應立即停止比賽。

四、比賽服裝

1、 運動員必須穿規定顏色及標準的比賽服裝,相同顏色的運動褲及軟底高腰鞋。

2、 運動員上場之前,必須穿好跤衣,紮好腰帶(腰帶由腹前繞到背後,再繞回腹前打扁結,松緊要適度,以手能插入為標准),以免妨礙比賽。

3、 比賽進行中,運動員必須經場上裁判員指令,才能整理服裝。

五、比賽中的規定

1、 每局比賽結束時,運動員應到指定地點休息,不得擅自離場。全場比賽結束後雙方運動員站在比賽開始線,待場上裁判宣布比賽結果,雙方運動員相互抱拳致意,並同場上裁判員及場下觀眾抱拳致意後,方可離場。

2、每局比賽中間休息時,本方教練員、助手、醫生(不超過兩人)可以向運動員進行指導或放鬆,但在比賽中不得進行上述活動。

3、比賽進行中,教練員或助手不得干涉裁判員工作,如有異議,可向仲裁委員會以書面形式提出,裁判員不受理任何異議。

4、每局比賽中如運動員比分相差5分,則判得分多者勝一局。

第二章 裁判方法

第七條:得分標准

比賽進行中,除兩腳外的身體其他任何部位先著地者失分(跪腿摔除外),一方被摔倒後,根據倒地的情況,判對手得2分、1分或不得分。

一、得2分

1、將對手摔倒至頭、軀干著地(肩、背、胸腹、體側),自己保持站立。

2、使用跪腿摔時將對手摔倒,使之軀干著地,自己保持穩定。

注⑴使用跪腿摔(不限次數)不成功,雖然膝部著地但能迅速起身者,不判失分。

⑵將對手摔倒至軀干著地後因對手未鬆手被拉倒者,仍判得2分。

二、得1分

1、將對手摔倒,僅使其手、肘、膝、臀部著地者。

2、將對手摔倒,自己也隨之倒地者。

3、雙方同時著地,軀干在上者。

4、使用跪腿摔將對方摔倒,但自己重心失衡者。

5、對手受到一次警告,自己可得1分。

6、對手出界,自己可得1分。

三、互不得分

雙方運動員同時倒地,或者雙方同時出界,或不分先後、上下時,互不得分。

第八條:進攻有效與無效

一、在比賽區域內使用動作將對方摔倒在保護區,判進攻有效。

二、在比賽區域內將對方摔倒後,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進攻有效;對方倒地與進攻方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同時發生,判進攻有效;將對方摔倒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護區,判失分。

三、兩名運動員有一隻腳踏入保護區,裁判員及時叫停,判出界者失分,雙方運動員回到場中央重新開始,進攻者在比賽區,對方在保護區被摔倒,判進攻有效。

四、踩著對手的腳或松開對手的腳後立即進攻,判進攻無效。

五、抓住對手的褲子使用動作,判進攻無效。

六、場上裁判叫停後仍然進攻,判進攻無效。

七、將對手摔倒與記時員鳴哨或鳴鑼同時發生,判進攻有效;摔倒尚未著地(至空中)記時員鳴哨或鳴鑼之後倒地,判進攻無效。

第九條:犯規

一、侵人犯規

1、使用反關節動作有意傷害對手者。

2、以手、肘、膝、頭撞擊對方或抓對方生殖器官者。

3、用腳尖踢對手或用腳蹬踹對手者。

4、用腳踢、彈對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

5、按壓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對手頭發者。

6、雙手摟抱對手頭、頸者。

7、已將對手摔倒、還故意壓砸對方者。

8、將對手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將對方頭朝下垂直下摔,有意傷害對手者。

註:輕微撞擊對手,或抬腳稍高輕踢、彈對方而無惡意傷害者,場上裁判應提醒其注意可不判其犯規。

二、技術犯規

1、場上裁判發出開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後,仍然進攻者。

2、比賽進行中,作為教練員、助手干擾比賽或進入場地者。

3、比賽進行中,自行停止比賽者。

4、比賽中故意抓對手褲子者。

5、將小袖和直門連在一起抓把(串糖葫蘆)者。

6、比賽中佩帶飾物或堅硬護具者。

7、比賽進行中,跤衣帶、跤靴帶松開者。

第十條:消極

運動員在比賽中不積極主動進攻,有意拖延比賽時間為消極,以下為消極比賽具體表現:

一、比賽進行中,一直不讓對手抓握。而自己又不抓握對手,故意後退無進攻意圖者。

二、比賽進行中,不主動抓握,被對手抓握後又多次逃脫,逃脫後不積極抓握進攻仍有意逃避者。

三、比賽進行中,雙手抓住對手,但不使用動作故意拖延比賽時間者。

四、比賽進行中,抓住底手封住對方而不主動進攻者。

五、比賽進行中,用頭頂住對方,故意拖延比賽時間者。

六、比賽進行中,僅使用假進攻動作而無真正進攻意圖者。

第十一條:罰則

一、 比賽前三分鍾,三次點名未到,或點名報到後未經請假擅自離場,不能按時上場比賽者,按全部棄權處理。

二、 凡犯有第九條第一款「侵人犯規」之一者,根據情節輕重,分別給予勸告、警告或取消該場比賽資格處理。

三、 凡犯有第九條第二款「技術犯規」之一者,裁判員應及時給予勸告。若勸告、警告無效,則出示紅牌將其驅逐出比賽場地。並上報處理意見。

四、 雙方運動員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規,如對犯規者有利時,應立即停止比賽,並按規定給予處理,如對犯規者不利時,則不停止比賽,等該進攻動作結束後再叫停,並按規定給予處理。(如犯規者將對手摔倒則不得分,如犯規者被對手摔倒,則判對手得分)

五、 因一方運動員犯規使對手受傷,而不能繼續參加比賽,裁判員可根據情節輕重,取消犯規者該場比賽或全部比賽的資格,並判受傷者獲得該場比賽勝利。

六、 兩單位運動員為擠掉其他運動員或其他比賽隊伍名次,有計劃地進行非競爭性比賽,應取消一方或雙方運動員該場比賽或全部比賽資格。

七、 比賽進行中,運動員採取消極態度逃避比賽時,場上裁判員可中止比賽,對消極運動員(一方或雙方)進行教育、勸告,經對教育、勸告無效者給予警告處理。

八、 運動員消極比賽累計達20秒,可警告一次,在警告一次後,進行第二、三次警告之前,不再給予勸告。

九、 比賽中如一方運動員受到一次警告,則判對手得1分,一方受到三次警告,則取消該場比賽資格,判對方獲勝,並取消被罰者的技術分。

Ⅵ 國際象棋何時進入中國

後漢明帝時(公元 1世紀下半葉),中國與印度開始正式交往,隋唐之後,文化交流更形頻繁。中國的象棋與國際象棋著法類似,淵源相近,在過去的發展歷史中可能互有影響。直到今天,這兩種象棋的車和馬走法相同(只是國際象棋的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規則也類似。現代國際象棋盤完全一樣;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國際象棋里的皇後性別一樣。

Ⅶ 跆拳道那一年進入中國的

跆拳道是在第27屆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首次被列為比賽項目的.
跆拳道在1986年第十屆亞運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94年9月經國際奧委會正式通過,被列為2000年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設男女各四個級別。
跆拳道那一年進入中國的

Ⅷ 斯諾克何時進入中國

是在1965年進入中國的,當時是沒有那麼普及,當時只有少數有錢人才能玩得起

閱讀全文

與國際跤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