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芯國際這公司到底怎麼樣
下面答案嚴重過時了,說是台灣人的,那是N年以前,早在幾個國家內斗爭權後,跟台灣八竿子打不著了。中芯成立時候很尷尬,內耗了N年,所以中芯被台灣台積電甩出了三代的距離。
希望所有的愛國的,有民族情操的理科工程師能為國家晶元做出貢獻,進入中芯公司。這是中國唯一一家龍頭晶元公司。不要只看目前不行,現在國家推動了10年晶元計劃,將來絕對的香餑餑行業。年輕人要有干勁和拼勁,不只是為了錢,有時候當你把工作當事業干,錢自然就多。
至於中芯是誰的,我不知道會不會涉及到機密,我就不說了。大概說下中芯企業的來歷。
中芯國際在2000年左右時候確實有很多台資高管,包括還有台積電入股。那時候中芯是各個國家的人都有,當然後期多國的內斗就不說了,但是國內晶元晶圓製造幾乎是空白,沒辦法必須引進。中芯直到2010年以後才內部稍微安定點。中芯為何成立那麼早,卻沒有發展成華為這種企業,其實除了技術和設備被國外堵截問題,主要核心問題還是整個中芯國際內部體制管理問題。中芯缺少華為任正非這樣的領班人。如果可以,我到希望中芯經營最好可以從華為吸取優秀的經驗。如果中芯的內部管理不改革,還一直內斗,這個企業和台灣台積電落後的就不是三個代問題,肯定會更多代。雖然半導體工藝極限是1nm。但科技是進步的,不要幻想靠工藝極限,自取屈辱,自己不進步。等著對手停下腳步。
中芯國際去年還是盈利的,往年一直都是虧損,需要補貼。最重要是晶元這一塊需要砸錢,持續的。
韓國三星每年晶元投入研發成本100多億美元,在2017年韓國三星舉國之力砸了1000多億人民幣,所以三星才在存儲這一塊絕對霸主地位,日本的爾必達直接被韓國干破產了,台灣台積電也是100億左右美元,中芯投入研發成本10億人民幣都沒有和前面兩個簡直不是一個級別。
其實國家應該加大這一塊的投入,韓國三星並非都是民間資本,背後是有政府扶持,所以我前面說了三星是舉國之力發展存儲。當然在韓國,韓國人都用自己的三星品牌,支持民族屏幕。我希望那一天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華為手機,小米手機。
- 5.目前晶元製造這塊,不光需要彎道超車,更需要重視基礎科學領域。
Ⅱ 中芯國際這公司怎麼樣

綜合來說,公司整體還算不錯的。
中芯國際公司老闆是台灣人,部門經理以上基本都是台灣管理層,要晉升挺難。我同學去那裡做過設備工程師崗位,本科的上海戶籍,2013年出來的當時工資5000多,年終獎金也只有幾千不到1萬。要高薪挺難的,所以跳槽了。不過這公司有雙休,但平時要加班,還有社保和公積金基本福利都有還算正規的。
Ⅲ 中芯國際核心技術人員離職,他離職的原因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這一次中芯國際的吳金剛博士之所以會離職,要知道這一次吳博士的離職讓資本市場都為之動容,他不僅僅放棄的是每年200萬的年薪,在5月份的時候中芯國際剛剛決定給予吳金剛博士近1,000萬的股權激勵啊!這確實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難道有錢會不賺嗎?為什麼要放棄這么豐厚的一筆獎金呢?
但是當我們看一看中芯國際股權激勵的名單以及金額,我們就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位吳博士可以說是中芯國際的,技術部門的大佬,但是在這是這家公司對技術部門的股權激勵的人員名單當中,我們這位吳博士拿到的股權激勵是最少的,是不是好像看透了什麼秘密?

而這一次吳金剛博士提出辭職,中芯國際這家企業還會不會再一次多給吳金剛博士一些股權激勵我們不得而知。總之我認為吳京邦博士之所以提出辭呈,就像他自己所說的一樣,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那麼什麼是足夠的尊重,就是錢沒給到位呀!
Ⅳ 美國留學生找工作需要注意什麼
美國留學生找工作需要注意事項
第一,美國留學生找工作,要考慮能不能工作。
能不能工作要看自己有沒有工作許可,沒有工作許可,能不能辦到工作許可。如果有下列幾種工作許可,外籍學生學者就可以工作:通過學校申請的OPT或CPT;通過遞交I-485取得的工作許可,和由僱主申請的H-1B.如果外籍學生學者明知自己沒有辦法得到工作許可,最好不要把精力放在尋找工作上了。
第二,美國留學生找工作,要看有沒有H-1B名額。
在美國,大部分僱主提供的工作機會受每聯邦會計的H-1B名額限制。拿到任何一個公司的工作機會,首先必須考慮H-1B名額。如果沒有H-1B名額,必須等到有名額之後才能申請轉換成H-1B工作身份。然而拿到教學科研機構的工作機會,沒有H-1B名額限制,隨時可以遞交H-1B申請而從學生身份更換成工作身份。但是要從教學科研機構的工作跳到公司企業去工作,則必須等到H-1B有名額時才可以。因此,有沒有H-1B名額,不是看做什麼工作,而是看為誰工作。同一工種,例如軟體工程師,在公司里工作必須考慮H-1B名額問題,但在教學科研機構工作,則無什麼名額可擔心了。
第三,美國留學生找工作,要看工作職位性質。
即看該工作職位要不要求至少本科學位。如果僱主明確表明某工作職位不要求本科學位,外籍學生學者不應理會這種工作職位。原因是,這種職位不符合申請H-1B的條件。有些工作職位本來不需要本科學位,即使僱主要求本科學位,例如,技師,秘書,行政助理,等等,也不要去找。
第四,美國留學生找工作,要看是否與所學專業有關。
和自己的專業毫無關系或關系不大的工作,應盡量避免。這里是指工作機會與專業的相關性,不是僱主的業務性質或范圍。學財務會計的,不一定非要找會計事務所的工作,他們可以到任何需要財務會計人士的僱主,比如,學校,公司,醫院,律師事務所,基金會,等等那裡尋找工作。同樣,學電腦的,不一定要做軟體公司做軟體開發工作,他們還可以把找工作的面鋪廣到其他任何需要電腦人才的僱主那裡。學工程的,還可以到相關的公司里尋找銷售工作,等等。
第五,美國留學生找工作,要看工資待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不付工資的志願者的工作對外籍學生學者在美國維持合法身份沒有幫助。工資太低,不利於申請H-1B工作身份或簽證,也不利於日後申請綠卡身份。福利不是工資。如果在福利好和工資低與福利差而工資高之間作選擇,選擇高工資。雖然從納稅角度講,不好,但從申請移民身份方面講,有利。
第六,美國留學生找工作,要看想去工作的僱主是否願意幫忙辦理身份。
很多美國僱主對移民法了解不多。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僱主對辦理移民身份的態度。如果僱主明確表示該公司不為任何人辦理H-1B工作簽證(身份),不要為這樣的僱主工作,除非自己只想在OPT期間臨時工作一段時間。還有的僱主只給辦J-1, 不辦H-1B.如果變成J-1身份,如果不豁免掉回國服務兩年的限制,今後無法在美國轉換成其他身份包括申請綠卡。因此,要小心。如果僱主明確表示該公司不為任何人辦理綠卡申請,不要為這樣的僱主工作或者最好盡早尋找其他願意辦理綠卡的僱主,除非自己不想在美國取得長期身份。如果僱主表示有可能幫助辦理身份,但必須工作一定年限之後才考慮,要不要接受這樣的僱主的工作機會,應三思而後行。僱主有意的耽擱,有可能讓外籍員工失去申請移民身份的最佳時機。這對尋找大學教師工作的人來說尤其重要。如果有兩所學校願意給工作機會,一所學校給薪資較高,但規定必須工作一年半之後才為外籍教師辦理移民身份,另一所學校給的工資較低,但同意立即或盡快辦理移民身份,應選擇去後者學校工作。
第七,美國留學生找工作,還要看僱主的性質。
如果僱主是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幾乎不要在那份工作機會上花時間精力,因為只有美國公民才有資格做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的工作。只有極少例外情形。如果該職位屬受限制的敏感職業,找工作時要小心。如果僱主是美國地方政府(州或市)工作職位,也要先弄清楚外國人能不能做那份工作,政府辦不辦理H-1B工作身份。否則,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Ⅳ 有在中芯國際上過班的人嘛,請問里邊的普工待遇怎麼樣
待遇一般。

這個也看分學歷,如果有其他選擇,最好不要來製造業奉獻青春!中芯16%左右是研發人員收入較好,其他大部分的是基礎層面和行政人員,收入與其他行業差不多!
普工工資分為幾部分,基本工資與加班收入還有獎金,基本工資有底薪加獎金,加班費按底薪雙倍或者三倍,綜合是5k_8k,前三個月不能加班。
作為大陸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的存在,一直都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不過最近中芯國際的一份財報引起了大家的轟動,中芯國際還能承載國人的希望嗎?
2020年對於華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作為華為的兄弟企業,中芯國際的日子也並未一路順風順水。在2020年開端,14納米的正式量產開了個好頭,可惜年末被制裁。通過中芯國際發布的財報,公司發展的艱辛歷程一覽無遺,在去年的第四個財季,公司的營收為66.71億,凈利潤增長至12.5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