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今年國際現狀如何

今年國際現狀如何

發布時間:2022-08-23 11:13:22

Ⅰ 當前國際形式如何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既面臨著需要緊緊抓住的發展機遇,也面對著需要認真對待的嚴峻挑戰。這一判斷應成為我們正確看待和把握當前國際形勢的基本指導思想。
一、我們面臨的國際機遇
1、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目前,盡管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軍事干涉主義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誘發武裝沖突和局部戰爭的各種動因仍未消除並有所增強,但各國人民要和平、求穩定、謀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和平力量繼續壯大,國際局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這必將繼續為我國的發展提供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2、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發展。美國雖然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世界多極化趨勢正在曲折中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擋之勢,世界各類經濟組織、經濟區域一體化和世界統一市場正在迅速發展,其結果必將進一步推動商品。技術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的自由流動和配置,從而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國家間的經濟依存性不斷增強;由於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一些傳統產業正在向其他國家轉移。這就為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參與世界分工、吸引外資、引進技術並獲取比較利益,提供了一定的機遇。
3、科技革命迅猛發展。20世紀後期興起的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主導的高新技術革命的影響,毫無疑問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革命。作為「構成 21世紀的最強大力量之一」的信息技術,已跨越其產業邊界,向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軍事等各個領域滲透,並通過商業化不斷開拓新的世界市場,引發巨大的新的市場需求。全球范圍內的科技進步浪潮,為我國在技術跨越的基礎上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4、美國稱霸全球的「雄心」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美國的胃口太大,結果正應驗了《紅樓夢》中「大有大的難處」一說。一個小小的伊拉克便讓其難題叢生。美國到處插手但卻是按住了葫蘆起了瓢,手忙腳亂,難見成效。美國現在的處境,極像毛主席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所說的那樣:它每侵佔一個地方,就為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了一根繩索。
5、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的危機。前幾年,學界絕大多數人認為美國經濟現狀與前景總體上很好;但現在認為美國經濟潛伏嚴重危機的人在增多。2001年前後美國股市泡沫的破滅,以及近3年裡美元對歐元貶值 35%,都是美國經濟潛伏嚴重危機的反映和釋放。當然,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同時集中體現經濟的政治互動性極強,所以美國經濟在短期內變數很大。任何事物都逃不脫他的規律性。從一定意義上講,美國政治上、軍事上的霸權主義,是以其金融霸權主義為基礎的。目前,美國實際上利用著全世界凈儲蓄總額的72%。但美國共有7萬多億美元的內外債;其債權、債務相抵後,國際凈債務達2萬多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一國貨幣下跌需要三個最基本條件,這就是大量的貿易赤字、財政赤字和投資者的信心下降。1980年前,美國對外貿易通常呈現順差,而2004年對外貿易赤字己攀升到6000多億美元。2004年的經常項目赤字為6600億美元,財政赤字也已超過4200多億美元。這三大赤字都創下歷史新高,在近期內決不可能大幅下降。可以說,現在美元較大幅度跌落的基本條件都已具備,是否大幅度跌落,只欠持有美元者信心進一步大幅下降了。
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曾提出資本主義發展的「長波論」,將60年左右劃為其經濟興衰的一個周期。有學者認為美國經濟的現狀正印證了"長波論」,美國經濟長周期中的擴張時期已經結束,現已進人衰退時期。美國經濟要走完這一衰退時期,有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一點的時間。以「9�6�111」事件為標志,美國霸權主義已經開始從其頂峰上跌落,這極有可能成為事實。
6、世界社會主義思潮己開始有所復興。這是由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這一根本性矛盾所決定的。美國領銜的新的信息技術革命是柄雙刃劍;它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使資本所僱傭的人數愈來愈少;而產品價格和質量卻愈具競爭力,因而產品的市場便愈具全球性。現在,從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產品到牙膏、洗衣粉等簡單的生活必需品、在全球處於壟斷地位的大都是那幾家知名品牌。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新技術革命並不能掩蓋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與此相反,恰恰是加劇了對廣大人民特別是對廣大第三世界人民群眾的剝削。科技進步非但沒有消彌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這一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圍內造成窮國窮人越來越窮、富國富人越來越富的現象,從而必然引發不同國家、政治派別、種族、宗教勢力等在全球范圍內各種形式的摩擦和紛爭。隨著全球范圍內兩極分化日益加劇,這種抗爭的「鐵的必然性」必然會表現得更為充分。這就為社會主義思潮、理論、運動和制度在全球范圍內走出低谷並引領新的高潮創造了條件。
7、美國等西方國家有求於我的方面不少。如:我國有當今世界最大的尚未開發的市場,這是現在世界上最為稀缺的資源;我國握有美國數千億美元的國債,這對穩定美國乃至世界金融市場起著重要作用;我國每年輸往美國等西方強國大批物美價廉的消費品;我國進人經濟大國行列,宏觀經濟走向對美國乃至世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美國在許多國際事務問題上,都企圖要我國配合。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前提下,中美關系不會壞到哪裡去,並能保持比較平穩的關系。

Ⅱ 簡述國際戰略形勢現狀

當前國際戰略形勢現狀是什麼?發展趨如何? - : 一、關於國際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

簡述未來國際戰略形勢有哪些發展趨勢 - : 1、一邊倒:由於世界處於美國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國家和中立國家在缺乏其他國家的支持和援助時,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國的限制時,在為了爭取美國的幫助時,將會有可能倒向親美的這一個方向. 2、一個新的反美聯盟的崛...

國際戰略形勢的現狀有那哪些 : 國際戰略形勢的現狀有:1、美國仍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2、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正在發展.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面是兩極體制被打破後的一種過渡現象,在這個過渡期內,國際戰略格局呈現的基本態勢將是「一超多強」,又是一個終將被多極體制所取代的暫時歷史進程.3、新的各種安全結構正在建立和完善.各種國際和地區安全機制應運而生,相繼建立.世界將在地緣上分為歐洲、原蘇聯地區、亞太、中東、拉美和非洲等六大軍事區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區軍事格局.4、經濟因素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上升.各國更加註重的經濟的發展,調整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制定經濟發展計劃,突出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試述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 - : 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和特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和特點是什麼 - : 一、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 1、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發生了對人類歷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巨大變化.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的解體,國際關系格局進入了一個轉型期.兩極世界劍拔弩張的對峙狀況的結束,給...

目前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是什麼 - : 當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徵. 首先,由少數西方發達國家組成的既得利益集團,憑借其強大的綜合實力,主導並利用現行各種國際規則,保護和擴大其既得利益.冷戰結束的客觀後果是,世界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如此廣闊的相對統一市場,出現...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和特點是什麼 - : 它是國際戰略環境的總體框架,表現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組合和對比.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1.美國一霸稱雄,但是其難阻止世界向多級化格局發展2,大國關系主導著世界事務,在國際戰略格局中處於支配的地位3,在和平與發展的大背景下,總體穩定.局部動盪是當今國際戰略格局的基本態勢4,為了在國際戰略格局占據重要地位,各主要國家普遍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新一輪軍備競賽全面展開

當前國際戰略形式的發展趨勢 - : 當前國際戰略形式的發展趨勢?國際戰略形勢是指國際社會中戰略力量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對穩定的力量對比結構及基本態勢.國際戰略形勢是世界各國安全,生存和發展所處的條件和態勢,它要...

當今國際形勢及戰略 - : 展開全部當前國際形勢的五大特點 特點一 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大國關系總體保持穩定 今後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世界的基本態勢將是一個超級大國與多種力量並存.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惟一超級大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

簡述當前國際戰略形式,簡答題 - : 當前國際戰略形勢:一是當前國際形勢總體上趨向緩和二是經濟全球化使世界政治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三是世界格局多極化不可逆轉

Ⅲ 我國國際貿易現狀如何分點概括

首先、以下不是復制的、 詳細的數據我有 你也可以自己總結分析。 我國國際貿易的現狀我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5090.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661億美元,進口額為2435.5億美元;2007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21738.3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12180.2億美元,進口額為9558.2億美元。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增長速度連續六年保持在20%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了4.27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居於第三位。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影響我國出口的一些問題。1.貿易順差大幅度增加,並且有持續擴大的趨勢上個世紀80年代,進出口貿易1年平衡,兩年順差,其餘7年逆差。合計為42.9億美元逆差。而從1990年起,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除1993年外,我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億美元,1990-2005年,累計順差達3977.5億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計順差額為2291.7億美元,2005年為1020億美元, 2006年全年貿易順差達到1775.17億美元,2007年貿易順差為2624.84億美元,2008年貿易順差達2958.44億美元,2009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總順差1955億美元。①2.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阻礙我國商品的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或區域組織以維護其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採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願性的技術性措施。 (1)我國有60%以上的出口企業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每年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貨物金額已超過25%,約為450億~500億美元。(2)已經從生產流通領域擴展到生產加工領域,不僅包括貨物商品,還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務領域,已經成為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國的貿易成本,引發了貿易爭端,造成地區產業發展不平衡3.貿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貿風險加大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實現了快速增長,在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過程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日漸增多的貿易摩擦也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已連續5年成為遭受337調查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給我國出口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導致我國產品在出口市場受到擠壓,對我國產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

Ⅳ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狀況怎麼樣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動的歷史時期。兩極格局已經終結,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新格局的形成將是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國際形勢仍然動盪不安。世界各種矛盾在深入發展,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和宗教紛爭突出起來,甚至釀成流血沖突和局部戰爭。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環境更加惡化,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發展需要和平,和平離不開發展。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存在,始終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世界的發展也決不能長期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國際形勢的劇變和動盪促使世界人民進一步覺醒。具有共同歷史遭遇的發展中國家維護獨立主權、團結合作的趨勢正在加強。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的更大勝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上冊第34-35頁

在和平穩定中謀求發展,這是當今世界的頭等大事。世界經濟生活日益國際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加深。生產布局,投資走向,金融往來,科技開發,人才培養,乃至環境保護,都跨越了國界。世界貿易的增長幅度大大超過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業滲透,經濟活動的規模不斷擴大、速度加快。這樣一種全球經濟的發展肯定不能長久地建立在少數國家發達、多數國家落後的基礎上。世界經濟需要新的動力,世界市場需要新的補充。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興盛,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希望所在。
佔世界人口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們的落後和貧困,主要是歷史上殖民主義統治以及現實的不公正、不合理國際經濟秩序造成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順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從本國國情出發,已經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事實證明,只有走這樣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這一潮流在新的世紀中將會更加壯大。在我看來,如果說發展中國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紀下半葉國際局勢演變的一大特徵,那麼它們在經濟上的騰飛則將是二十一世紀世界新格局的一個重要標志。發展中國家走向繁榮富強,數十億人民徹底擺脫貧困的桎梏,將為各國提供巨大的貿易和投資機會,為新興科技和產業開辟廣闊的市場,給全球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發展階段。同時,發展中國家的興盛,還將為多極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礎,為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條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興旺發達,將是對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貢獻。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1995年11
月19日),《人民日報》1995年11月20日

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這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地區范圍,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經濟領域,多極化趨勢都在加速發展。極少數大國或大國集團壟斷世界事務、支配其他國家命運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大國關系不斷調整,多個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地位上升,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容輕視的一支重要力量。各類區域性組織日趨活躍,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盡管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這種趨勢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對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平力量進一步增強。要相互尊重與平等互利,不要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要對話與合作,不要對抗與沖突,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
《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共同努力》(1997年4月23
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2469頁

當前國際形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多極化趨勢在全球或地區范圍內,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有新的發展,世界上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之間的關系經歷著重大而又深刻的調整。各種區域性、洲際性的合作組織空前活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總體實力在增強。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各國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處的呼聲日益高漲。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維護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斷增長。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可能的,爭取一個良好的國際和平環境和周邊環境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擴大軍事集團、加強軍事同盟,無助於維護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著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利用「人權」等問題干涉他國內政的現象還很嚴重。因民族、宗教、領土等因素而引發的局部沖突時起時伏。世界仍不安寧。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
推向二十一世紀》(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
編》上冊第41-42頁

從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有這樣幾種趨勢值得我們注意。一是世界經濟技術合作加強,全球化趨勢愈益明顯。經濟市場化、貿易與投資國際化、區域經濟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強,摩擦和競爭也在加劇。全球市場、資金、資源的爭奪矛盾更加尖銳,世界范圍的貿易競爭和國與國之間經濟實力的較量越來越激烈。二是世界科技革命突飛猛進,各國更加重視發展高新技術和關鍵技術。國際上有這樣一種說法,下一個世紀將進入信息經濟、科技先導型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時代。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三是國際金融越來越活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近些年,國際資本流動加快,但金融風險也隨之加大,金融市場動盪不定,特別是今年發生的東南亞金融風波,波及世界許多地區。我們要密切注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為我所用,努力做到趨利避害。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7年12月9日)

經濟全球化趨勢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給世界各國帶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和風險,向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出了如何維護自己經濟安全的新課題。
經濟全球化趨勢要求各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但各國在擴大開放時應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循序漸進,注重提高防範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國家和地區發生經濟危機,不僅發展中國家會深受其害,發達國家也難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經濟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國際社會的所有成員應本著責任與風險共擔的精神,共同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經濟全球化趨勢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生和發展的,因而勢必繼續加大窮國與富國的發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於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有利於各國共同發展。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1998年11
月18日),《人民日報》1998年11月19日

Ⅳ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狀況如何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盡管它在進程中會有曲折,會有人反對,但其勢頭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資本、服務、技術、信息、勞務(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統一大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進入新世紀以後,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市場自由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之所以說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不可阻擋,這一進程不會中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一直往前轉,這兩股力量不可阻擋。這就是市場化的力量和網路化的力量,也稱作市場革命和技術革命。
冷戰結束後,世界市場化的規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蘇聯東歐國家走上市場化道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步推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市場的控制也大為松動。整個世界的開放度、市場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互聯網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使商品、資金、技術、信息的流動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
WTO的成立,統一的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對民族國家的約束力逐步加強,又大大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
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的顯現,南北差距的拉大,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不合理(這些規則是以發達國家為主體制定的),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富國集中,不發達國家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產業結構的全球整合,使發達國家一部分人失業;工業化的步伐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興起提醒世界,全球化進程應當調整,需要反思,應當給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歐盟語),應使全球化成為一個共贏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世界經濟形成三大主體、三大市場
與經濟全球化一道,區域經濟合作(即區域經濟集團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
現在,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大大小小多達140多個,但在世界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佔有最大市場份額的是三大主體: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正在籌劃並形成中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世界經濟的興衰起落,與這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密切相關。
經過五次擴大,歐盟今天已成為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組織。25國人口4.5億,GDP逾10萬億美元,佔世界總GDP的30%。歐盟已建立起歐元區,統一了貨幣,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經濟領域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

Ⅵ 當前國際戰略形勢現狀是什麼發展趨如何

一、關於國際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

但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轉。

我們要為人民福祉著想,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美好世界作出應有貢獻。

二、關於多邊主義

多邊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邊機制運作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進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

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三、關於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

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

四、關於中國擔當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

中國外交的總目標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將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多邊主義的踐行者、聯合國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Ⅶ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如何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盡管它在進程中會有曲折,會有人反對,但其勢頭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資本、服務、技術、信息、勞務(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統一大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進入新世紀以後,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市場自由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之所以說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不可阻擋,這一進程不會中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一直往前轉,這兩股力量不可阻擋。這就是市場化的力量和網路化的力量,也稱作市場革命和技術革命。
冷戰結束後,世界市場化的規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蘇聯東歐國家走上市場化道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步推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市場的控制也大為松動。整個世界的開放度、市場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互聯網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使商品、資金、技術、信息的流動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例如,紐約到倫敦的長途電話費, 2001年時,每3分鍾需1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降到3美分。網路化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跨國公司的擴張力量不可阻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哪裡的市場條件適合,哪裡的成本低廉、潛力巨大,它們就往哪裡推進。有研究顯示,全世界已有6.4萬家跨國公司,它們以資金、技術、品牌和銷售網路的優勢馳騁世界市場,它們控制著全球1/3的生產、2/3的國際貿易,70%的技術專利,90%的國際直接投資。這些龐然大物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WTO的成立,統一的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對民族國家的約束力逐步加強,又大大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
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的顯現,南北差距的拉大,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不合理(這些規則是以發達國家為主體制定的),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富國集中,不發達國家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產業結構的全球整合,使發達國家一部分人失業;工業化的步伐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興起提醒世界,全球化進程應當調整,需要反思,應當給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歐盟語),應使全球化成為一個共贏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世界經濟形成三大主體、三大市場
與經濟全球化一道,區域經濟合作(即區域經濟集團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
現在,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大大小小多達140多個,但在世界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佔有最大市場份額的是三大主體: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正在籌劃並形成中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世界經濟的興衰起落,與這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密切相關。
經過五次擴大,歐盟今天已成為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組織。25國人口4.5億,GDP逾10萬億美元,佔世界總GDP的30%。歐盟已建立起歐元區,統一了貨幣,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經濟領域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
北美自由貿易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正式建立,人口近4億,GDP 11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它要向南美擴張,美國認為拉美是「一個比歐盟更重要的市場」。如果拉美進入,便可形成一個包括34國、8億人口、佔半個地球的大市場。南美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有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但這是遲早的事。
一個以雙邊為基礎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網路正在形成。在2000年11月新加坡召開的東盟首腦會議和「10+3」(東盟10國+中日韓3國)首腦非正式會議上,首腦們就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並使其轉入具體實施。中國與東盟已確定在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日本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也將在2012年最終建成。在此基礎上,以「10+3」組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可望2015年左右建成,並逐步走向建立「東亞經濟共同體」的更宏偉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占東亞地區GDP90%以上的中日韓三國的合作至關重要。一旦東亞自由貿易區建成,將成為擁有佔世界1/3人口,GDP達到7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其規模可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世界三大經濟板塊之間,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相互競爭。我國的主要市場、主要貿易夥伴,都在這一范圍。美、歐、日三大家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近一半。因此,密切關注世界三大市場的動向尤其重要。正如有專家所言: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動機、地域分布、組織形式、影響及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格局產生決定作用,對世界各國提出新的機遇和挑戰。
三、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四大環境
經濟的發展是要受到環境制約的。對世界經濟發展起重要影響的有四大環境,即政治環境、市場環境、資源環境、生態環境。
1.政治環境對經濟的影響甚為重大。從整個世界政治環境看,對和平發展有利。大國關系進入磋商、協調、合作為主的發展階段,出現了冷戰結束以來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是,局部戰爭、國際恐怖活動、民族與宗教沖突、社會動盪,都使世界經濟發展受到阻礙,不確定的因素增加。
2.市場環境,包括氣候、人文環境、勞動力素質、市場消費潛力、勞工價格、交通通訊條件、企業信譽、政府的經濟貿易投資政策和開放度、法制狀況、辦事效率等等。美國開列的世界新興市場名單,中國、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南非、波蘭等在市場環境方面佔有一定優勢。投資者總是湧向那些市場開放度高、投資回報率高、經營條件好的地方。
3.資源環境,關繫到生產能否有保障,經營成本能否降低,經濟發展能否持續長遠,是物質基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能源、土地、礦產、水、糧食等自然資源條件的保護、改善與開發。無論是像日本、新加坡這樣的自然資源貧乏的國家,還是像美國、俄羅斯這樣的資源豐富的國家,在發展經濟、制定規劃時,都不能不把資源問題作為前提條件。石油、糧食、水三大戰略資源的安全問題,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
4.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工業社會造成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已經影響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全世界有11億人不能用上清潔水。酸雨、沙塵暴、持續高溫等現象的出現,非典、禽流感、瘋牛病等疫病的流行,已為人類敲響了警鍾。世界各國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拿出越來越多的資金用於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要使經濟做到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創造良好的四大環境。
四、科技進步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加速器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支柱的高新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今世界,以發展現代化科技來提升綜合國力,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點。日本重提科技立國的口號,歐洲提出加快追趕美國的目標。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進入了發展高技術、創立新產業的階段,都在搶占科技制高點。
如果說各種先進工具的誕生,是人類雙手的延伸,那麼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則是人類大腦的延伸。當前正在演進的信息技術革命方興未艾,其巨大效應,美國人把它與300年前的英國產業革命相提並論。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的高峰估計可延續到2020年前後,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持續增長、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強大加速器。21世紀初,世界科技正在四大領域,四個制高點上加快發展並展開激烈競爭。這就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
美國科學家認為,今後10年技術變革將超過20世紀百年的總和。科學技術,尤其是高科技,是發展經濟的加速器,是增強國力的關鍵手段,是富國強民的根本,是當代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最重要的武器。專家們認為,在21世紀,一個國家的興衰、經濟的增長,都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的高科技發展水平。
五、金融在世界經濟中的獨特地位與巨大風險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世界金融市場正朝著全球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金融資本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資本在全球的流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空前加快,規模巨大。由於各國對外匯管制的放鬆,對本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對外經濟貿易合作的擴大,都為金融資本的迅速進出和自由流動創造了好的條件。目前全球游資高達七八萬億美元,全球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達1.5萬億到2萬億美元,其中90%以上的交易是短期資本,從事各種投機炒作。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全球化給各國投資融資發展經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全球金融市場無控制的發展,也帶來極大的不穩定。
金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是,金融危機常常產生連鎖反應,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就是金融危機國際化。墨西哥金融危機,很快蔓延到拉美其他國家;泰國金融風暴很快便波及到東南亞各國以及亞洲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影響到整個世界。金融危機的頻發,提醒世界各國在擴大開放金融市場時注意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循序漸進,提高抵禦金融風暴的能力,加強預防金融危機的管理體系。
六、南北貧富鴻溝擴大影響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全球化帶來的最大負面效應,便是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這對世界經濟的穩定與未來發展會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
由於歷史的原因,由於不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由於世界發展的不平衡,也由於因民族宗教等問題引發的社會動盪,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50個不發達國家,經濟處於貧困落後狀態,有的已被邊緣化。
據統計,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等西方7國,總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1%,但是GDP佔世界總量的65%。而世界其餘地區,人口佔世界的89%,GDP卻僅為世界的35%。全非洲50多個國家,GDP佔世界總量的比例為1%,只相當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一家的資產。
統計數據還顯示,世界上最富的20%和最窮的20%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1960年為30∶1,1990年為60∶1,1999年為74∶1,現在已達到80∶1。世界人均年收入最低的國家剛果(金)只有90美元,而人均收入最多的瑞士多達37930美元。
外國直接投資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之間。2000年,世界凈投資達到1.5萬億美元,這筆投資中的82%分配給了發達國家,非洲只分配到1%的外國直接投資。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南北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問題便是社會不穩定、動亂、對富國的不滿和怨恨。
總之,目前世界經濟現狀是西強東弱,北富南窮,北攻南守。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求南北對話,改變不合理的經濟秩序,減免債務,增加對不發達國家的援助的呼聲日益增高。
七、中國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快車的動力
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加快改革,擴大開放,成為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和平崛起,是21世紀最具有影響的重大事件。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量、實際利用外資數量及國家外匯儲備,均居世界前列。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中國2002年GDP總量為1.2萬億美元,列居世界第6位;按國家統計局9月份提供的數據,2003年中國GDP總量已達到116898億元人民幣。
在世界經濟近五年來平均增長不到3%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以高於8%的速度持續上升。中國經濟已成為帶動亞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如今,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餘家到中國投資興業,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采購中心、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據商務部外資司8月的信息,近年來跨國公司在我國設立的研發中心快速增加,總數已超過600家。這些研發中心累計投入研發金額約40億美元。這將為我國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起到積極作用。這表明,跨國公司把中國市場看作是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中國的跨國公司目前也已是數以千計。正如國際輿論指出的,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進一步增大,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
八、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總體向好
世界經濟經過兩年多的低速增長,逐漸從低谷走向復甦,形勢向好。
進入新的世紀初年,由於美國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網路和股市泡沫出了問題,泡沫經濟崩潰,引發了世界三大經濟火車頭美歐日同時減速,世界經濟在2001年、2002年出現低速增長的不景氣局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0年時,世界經濟增速為4.8%,而到2001年下降到2.4%,2002年為3.0%。世界出現貿易和對外投資雙下降。跨國兼並的勢頭也明顯減弱。
經過近3年的調整,採取降息、減稅、調整結構等一系列措施,到2003年下半年,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出現復甦勢頭。日本經濟也從10年沉睡中醒來,緩慢復甦。亞洲經濟增長強勁,高達7%,是經濟亮點。因此,人們在2003年底稱世界經濟是「開往春天的火車」。
世界經濟的增長目前仍然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泡沫經濟的後遺症(結構性問題)要徹底消除還有待時日,發達國家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美元貶值疲軟,伊拉克戰爭的後遺症增加了反恐斗爭的難度,世界局勢不穩定,石油價格居高不下,這一切都會對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產生變數和不利影響。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世界經濟在2003年的增長率達到3.2%。同時預計全球經濟增長率 2004年可達4.6%,據稱即將調高為4.9%。這個樂觀的估計能否實現,還有待於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經濟總的發展前景看好。

Ⅷ 現在國際形勢是什麼

「開局不利」是中國人傳統的忌諱,而2011年恰恰就在伊始之時出現了大動盪、大變革和大調整的苗頭。今年年初,突尼西亞因一位年輕人自焚而首先爆發反政府、求變革的民主革命,「非洲之春」民主浪潮隨即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在北非和中東地區擴展,直接導致埃及、利比亞和葉門等國政府相繼倒台。西方大國特別是美國、歐盟在北非、中東動盪變革過程中,一直起積極推動的作用,甚至利用聯合國安理會授予的權力,協助利比亞國內反政府武裝直接對卡扎菲政權展開軍事打擊,首創了「背後遙控」顛覆他國政權的先例。發生在北非、中東地區的大變革,不僅對這一地區的地緣政治和安全戰略格局產生重大且深遠的影響,而且也對未來世界安全形勢帶來眾多不穩定因素,產生的後果更是難以預估。

在歐洲大陸,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雖然並非始於今年,但在今年卻逐漸轉趨惡化,不僅讓歐盟一時束手無策,甚至也讓全球經濟備受牽連,成了歐債危機的「陪葬品」。更為嚴重的是,如果說帶有強烈「火葯味」的北非、中東變革導致一些國家政治體制崩潰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發生在平和、穩定和成熟的歐洲大陸的一場債務危機,竟然也促發並導致如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政府的相繼垮台,這的確令人唏噓不已。雖然歐債危機目前暫時得以緩和,但主要歐盟國家為了確保自身利益不受影響而展開的明爭暗鬥,將導致歐債危機朝向更加不明朗的方向發展。例如,法、德兩國盡管在維護歐元區穩定的原則立場上保持一致,但在如何對債務危機嚴重的國家提供援助問題上,卻存在嚴重分歧,德國甚至公開拒絕了法國支持的發行歐盟統一債券的主張。同樣,歐盟另一個主要大國英國,更斷然拒絕加入歐盟財政聯盟體系,導致歐盟內部出現分裂。

在亞太地區,所謂中國「南海問題」糾紛表現格外突出。從今年3月份開始,中國與那些在南海部分島礁主權以及海上劃界存在分歧的國家,不斷發生海上沖突事件,如中國海監船砍斷越南海底纜線、越南海上執法船沖撞中國漁船等。在越南首都河內,反華示威遊行事件也接連發生。而相對弱小的國家,如越南和菲律賓還採取「抱團」合圍中國的策略,試圖利用以眾敵寡的「群狼戰術」對抗中國。越、菲兩國還通過加強海上軍事裝備,以及同美、澳頻繁舉行大規模海上聯合軍演等方式,向中國展示「不惜動武扞衛主權」的姿態,令局勢更趨緊張。來自域外勢力,如美、俄、日、澳和印度等,也伺機介入南海爭端,把本來屬於中國同有主權訴求國家之間的雙邊問題擴大化、國際化和復雜化了。南海局勢動盪,為中國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戰略,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課題。

2011年美國外交政策有明顯的「大調整」和「大轉向」。在正式結束「兩場戰爭」之前,白宮就已經把美國外交重點重新落在亞太地區:今年6月初,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就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宣布,美國將把戰略重心移到亞太地區,加強同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和菲律賓的軍事合作。10月,國務卿希拉里在美國《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題為《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長篇文章,詳細論述美國「重返亞洲」的背景、目的和策略;11月,在APEC首腦峰會和東盟系列峰會期間,奧巴馬總統再次強調「重返亞太」的政策,並積極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合作協議》(TPP)的落實。而希拉里歷史性訪問緬甸,被譽為「挪動了大棋局中一枚最牽動的棋子」。很明顯,美國採取「積極介入、強化主導、軟硬兼施」的外交策略,一方面是在政治、外交、經濟和安全等全方位回歸亞太地區,積極擴大其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鞏固和加強美國與傳統盟國的關系,並努力經營與戰略夥伴國的關系,而另一方面,通過拉攏那些與中國存在矛盾、紛爭的國家,重新編織更大范圍的圍堵中國的外交網路,以便約束、鉗制中國在家門口的外交影響力。

此外,南蘇丹的獨立、以巴和平進程進退維谷、坎昆世界氣候變化大會無果而終及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美俄關系因北約堅持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轉為緊張、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突出表現出今年世界局勢「大調整、大變革」的鮮明特色。

世界形勢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頭一年極不平靜,而來年恐怕將會是更加動盪不安。總括來說就是:動盪延續、危機四伏。世界將在「大整合、大博弈,甚至在大沖突」之間遊走、變化。

首先,應該看到,在2011年發生的幾乎所有大事,都將在2012年延續。北非、中東亂局將延續、歐債危機將延續、眾多復雜和敏感的地區的安全問題也將延續……。這即是說,所有這些已經展開的令人不安的劇情,到目前為止人們還很難看到能夠使其完滿收尾落幕的橋段。相反,中東局勢還極有可能急劇惡化,爆發大沖突、甚至是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正在與日俱增。例如,如何解決敘利亞問題,西方態度已相當堅定明確,即現任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必須下台。但西方以何種方式趕他下台及何時下台,只是「火候」和「時間」問題;伊朗核危機已接近戰爭邊緣,美國和以色列也正在積極准備,一旦確信伊朗接近核爆階段,就會當機立斷採取軍事打擊行動。當然,伊朗也不會坐以待斃,不排除伊朗先發制人,通過採取譬如在霍爾木茲海峽大規模集結兵力等「預先攪動戰爭」策略,達到有效防止、甚至遏制戰爭的目的。敘利亞和伊朗將極可能是一場新的局部軍事沖突的爆發點。

其次,2012年被譽為「超級選舉年」,世界上最主要的幾個國家都會在這一年舉行總統選舉或政府換屆。依常理,新政府走馬上任,盡管不會大幅、快速調整內政外交政策,但幾乎都會根據世界與地區新的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做出積極應對部署,以防形勢突變而造成被動。其中,美國總統大選格外令人矚目。理由是,如果共和黨勝選,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將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對伊朗、敘利亞、朝鮮等問題久拖不決將採取「零容忍」政策。其中最迫切的問題,將是共和黨籍總統勢必對奧巴馬的中東懷柔政策做出大幅修正,以便鞏固美以傳統關系和中東政策「話事人」地位。

最後,如果說今年的問題仍將湧入2012年,而2012年又存在眾多不可預知的潛在危機的話,那麼,外交大博弈、大整合將是一個顯著特點。其實,各國已經預知2012年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在解決全球熱點問題上,如果沒有世界各國齊心協力連手合作的話,問題恐怕只能變得更糟,而且無人可以獨善其身,更無人可以獨當一面。所以,盡管危機本身一方面還在加劇,但同時危機也在凝聚各國共同面對的共識。因此未來可以預見,大國間的相互博弈將會頻繁出現,國際社會「南南合作」與「南北合作」即會延續傳統角力,也會出現新型整合。同樣,各國的內政、外交政策也必將隨國際和地區形勢做出及時調整。毫無疑問,2012年將會是各國、特別是世界上主要大國之間的大博弈、大整合的年代。

Ⅸ 中國國際現狀如何

以美國為首的亞太各國對我們進行打壓。但是力不從心,與俄羅斯維持著避免唇亡齒寒的戰略同盟關系。我過是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的,已經不是南京國民政府那種依賴大國的小嘍啰了。大多國際問題已經能獨擋一面。

閱讀全文

與今年國際現狀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5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