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貿易中的幾種常用價格的換算和出口收益測算方法分別有哪些
在進出口業務中,由於不同的貿易術語價格構成內容的不同,同一種商品會表現為不同的價格水平。為此,必須掌握幾種常用價格之間的換算,以便靈活運用。另外,在一筆出口交易中,根據價格還可以測算出反映收益狀況的幾個常用的指標如出口商品盈虧率、換匯成本和外匯增值率。 一、凈價之間的換算 凈價是指價格中不包含傭金和折扣。常用的凈價之間的換算可有以下幾種: (一)FOB價與CFR價之間的換算 由CFR價格的定義知: CFR價=FOB價+ F(運費) ……① (二)FOB價與CIF價之間的換算 根據CIF價格的定義: CIF價=FOB價+ F(運費)+ I(保險費) ……② 其中I(保險費)= 保險金額×保險費率,按國際貿易慣例,保險金額可在CIF價基礎上適當加成(一般加成110%)。 即 保險金額 = CIF價×投保加成。 所以,I(保險費)= 保險金額×保險費率 = CIF價×投保加成×保險費率,將之代入式②,得出FOB價與CIF價的另一換算公式: CIF價=(FOB價+ F(運費))/(1-投保加成×保險費率) ……③ (三)CFR價與CIF價之間的換算 由CIF價格的定義知: CIF價=CFR價+ I(保險費) ……④ 將式I(保險費)=CIF價×投保加成×保險費率 代入上式,得出CFR價與CIF價之間的另一換算公式: CIF價 = CFR價/(1-投保加成×保險費率) ……⑤ (四)FCA價與CPT價之間的換算: 由CPT價格的定義知:CPT價=FCA價+F(運費) ……⑥ (五)FCA價與CIP價之間的換算 由CPT價格的定義知:CIP價= FCA價+ F(運費)+ I(保險費)……⑦ 將I(保險費)=CIP價×投保加成×保險費率 代入上式,可得出CFR價與CIP價之間的另一換算公式: CIP價=(FCA價+F(運費))/(1-投保加成×保險費率) ……⑧ (六)CPT價與CIP價之間的換算 由CIP價格的定義知:CIP價=CPT價+ I(保險費) ……⑨ 將I(保險費)=CIP價×投保加成×保險費率 代入上式,可得出CPT價與CIP價之間的另一換算公式: CIP價 = CPT價/(1-投保加成×保險費率) ……⑩ [例題3—1] 某外貿公司出口自行車至荷蘭,共計28 500輛。出口價格條件為每輛75美元,CFR鹿特丹。其中中國口岸至鹿特丹海上運費佔7.5%。試計算: (1)每輛自行車外匯凈收入金額; (2)該筆交易外匯凈收入總金額。 解:(1) 每輛自行車出口外匯凈收入金額應為CFR價減去中國口岸至鹿特丹的海上運輸費。即: 75-75×7.5%=75-5.6=69.4(美元) (2)該筆交易的外匯凈收入總金額應為每輛外匯凈收入乘以交易總數量,即: 69.4×28 500=1 977 900(美元) 答:(1)每輛自行車外匯凈收入為69.4美元;(2)該筆交易外匯凈收入總金額為1 977 900美元。 [例題4—2] 某德國客商對我某項出口商品出價為每公噸400歐元CIF漢堡,而我公司對該商品內部掌握價為FOB,中國口岸每公噸人民幣1 980元。當時中國銀行外匯牌價為每100歐元的買入價728.09元人民幣,賣價730.28人民幣。我公司備有現貨,只要不低於公司內部掌握價即可出售。現該商品自中國某口岸至漢堡港的運費為每公噸人民幣600元,保險費為每公噸人民幣100元。計算該客商的出價與公司內部掌握價的差額,並判斷能否接受。 解:運費、保險費應按銀行歐元賣出價折算, (600+100)/730.28÷100=95.85(歐元) FOB中國口岸掌握價按歐元買入價折算, 1 980/728.09÷100=271.94(歐元) 又由於CIF漢堡價減去自中國口岸至漢堡的運費和保險費,即相當於FOB中國口岸價。 答:客商出價CIF漢堡400歐元,減去自中國口岸至漢堡的運費和保險費合計95.85歐元,等於304.15歐元。為FOB中國口岸價,高出公司掌握價32.21(400-367.79)歐元,因此可以接受。 二、凈價與含佣價之間的換算 (一)傭金(Commission)和折扣(Discount) 傭金是商業經紀人、中間人、代理商為買賣雙方介紹交易而取得的收入。折扣是賣方按原價格給予買方的一定百分比減讓。它們在國際貿易中被廣泛使用。 (二)傭金和折扣在成交價格中的表示方法 包括傭金的價格稱「含佣價」。例如,「每台5000美元CIF C3%倫敦」表示包括傭金3%在內的每台5000美元CIF倫敦價。這種在合同中明確標明傭金及百分比的稱為「明佣」;不標明百分比,甚至連「傭金」的字樣也不標,只是由雙方當事人另行議定的傭金稱為「暗佣」。 折扣一般用文字說明,例如:每台5000美元CIF倫敦減1%折扣。這種明文表示的折扣稱為「明扣」;如單價中沒有表示折扣,而由買賣雙方另行議定的折扣稱為「暗扣」。 傭金和折扣的比率一般是根據不同商品,不同市場、不同交易對象酌情確定的。它們都直接的影響到價格,並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使用。因此,靈活運用傭金和折扣,有利於調動國外客商的積極性,促成出口交易。 (三)傭金的計算 在國際貿易中傭金一般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以發票總值為基數,另一種是以FOB價為基數;後一種方法較為合理,但不論採用哪一種方法,都應在合同中訂明,以免產生糾紛。 凈價與含佣價之間的換算如下: 傭金=含佣價×傭金率 凈價=含佣價-含佣價×傭金率 凈價=含佣價×(1-傭金率) 含佣價 =凈價/(1-傭金率) 三、出口商品盈虧率、換匯成本和外匯增值率的計算方法 (一)盈虧率的計算方法 出口盈餘或虧損就是出口外匯凈收入(摺合為人民幣)與出口成本(摺合為人民幣)之差。出口凈收入大於出口成本的叫盈餘,小於出口成本的叫虧損。盈餘額或虧損額與出口成本的比率,叫出口盈餘率或虧損率。其計算公式是: 出口銷售FOB凈收入(人民幣)-出口成本(人民幣) 盈虧率 = ×100% 出口成本(人民幣) (二)換匯成本 換匯成本是指在商品出口中,是指換回一個單位外幣(美元)所用的人民幣數額,它表示出口的換匯能力,計算公式為: 出口總成本(人民幣) 換匯成本 = 出口銷售FOB凈收入(美元) (三)外匯增值率的計算方法 外匯增值率,是指在成品出口時,每進口一美元的原材料所引起的外匯增量 成品出口外匯凈收入-進口原料外匯成本 外匯增值率 = 進口原料外匯成本
B. 國際貿易中出口總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出口總成本(退稅後)= 商品本身的成本 + 國內總費用 - 出口退稅收入
上式中的各項說明如下:
1、商品本身的成本
貨物本身的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加工成本和采購成本三種類型。
國內總費用
國內總費用是指貨物出口時所發生的除貨物購進價(或生產成本)和國外費用(國際貨物運費及其保險費等)之外的所有費用。
國內總費用通常包括:
1)貨物附加費用
如包裝費用(未包括在貨價中的);預計損耗(耗損、短損、漏損、破損、變質等);加工整體費用等。
2)國內儲運費用
國內運輸費用(卡車運輸費、內河運輸費、路橋費、過境費及裝卸費、港區雜費);保管費等。
3)辦證費
出口商辦證出口許可、配額、產地證明及其他證明和手續所支付的費用,如商檢費、公證費、領事簽證費、產地證費、許可證費、報關單費、核銷費用等。
4)稅金
國家對出口商品徵收、代收的有關稅費,通常有出口關稅、增值稅等。
5)利息和銀行費用
包括墊款利息、遠期收款利息和銀行費用等。
6)業務費用
出口商在經營中發生的有關費用,如通訊費、交通費、交際費、廣告費等。
2、出口退稅收入 = [ 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 /(1 + 增值稅率)] * 退稅率
(2)國際貿易企業採用什麼核算方法擴展閱讀:
出口換匯成本=出口商品總成本(人民幣)/FOB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說明:
1.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後)=出口商品購進價格(含增值稅)+定額費用-出口退稅收入
2.定額費用:出口商品購進價格×費用定額率(5%-10%不等,由各外貿公司按不同的出口商品實際經驗情況自行核定。
定額費用一般包括銀行利息、工資支出、郵電通訊費用、交通費用、倉儲費用、碼頭費用以及其他的管理費用)
3.退稅收入=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1+增值稅率)×退稅率
出口盈虧額=(FOB出口外匯凈收入×銀行外匯買入價)-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後)
C. 增值稅出口退稅在會計上怎麼核算
增值稅出口退稅的計算及相關會計處理
出口貨物退(免)稅是國際貿易中通常採用的並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目的在於鼓勵各國出口貨物公平競爭的一種退還或者免徵間接稅的稅收措施。由於這項制度比較公平合理,因此它已成為國際社會通行的慣例。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對出口貨物實行了退(免)稅政策,此後出口退稅政策適時而變幾經調整,形成了現行的出口退稅政策。
出口貨物只有在適用既免稅又退稅的政策時,才會涉及如何計算退稅的問題。由於各類出口企業對出口貨物的會計核算辦法不同,有對出口貨物單獨核算的,有對出口和內銷的貨物統一核算成本的。為了與出口企業的會計核算辦法相一致,我國《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規定了兩種退稅計算辦法:第一種辦法是「免、抵、退」辦法,主要適用於自營和委託出口自產貨物的生產企業;第二種辦法是「先征後退」辦法,目前主要用於收購貨物出口的外(工)貿企業。下面筆者對增值稅出口退稅的計算方法及相關會計處理作一探討。
一.「免、抵、退」稅的計算方法及會計處理
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2002]7號《關於進一步推進出口貨物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通知》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生產企業自營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自產貨物,除另有規定外,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其中免稅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抵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退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於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稅。
(一)具體計算方法與計算公式
1. 當期應納稅額的計算: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其中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2. 免抵退稅的計算: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其中(1)出口貨物離岸價以出口發票計算的離岸價為准;
(2)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稅購進原材料包括從國內購進免稅原材料和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
3. 當期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的計算:
(1)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2)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0
(二)企業免、抵、退稅計算實例
某自營出口生產企業是增值說一般納稅人,出口貨物的征稅稅率為17%,退稅率為15%。2002年8月有關經營業務為:購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的價款為200萬元,外購貨物准予抵扣進項稅額為34萬元,貨已驗收入庫。當月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100萬元。上期末留抵稅款6萬元。本月內銷貨物不含稅銷售額100萬元,收款117萬元存入銀行,本月出口貨物銷售額摺合人民幣200萬元。試計算該企業當期的「免、抵、退」稅額。
(1)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100×(17%-15%)=2(萬元)
(2)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200×(17%-15%)-2=2(萬元)
(3)當期應納稅額=100×17%-(34-2)-6=-21(萬元)
(4)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100×15%=15(萬元)
(5)出口貨物免抵退稅額=200×15%-15=15(萬元)
(6)按規定,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時: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即該企業應退稅額=15萬元
(7)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15-15=0(萬元)
(8)8月期末留抵結轉下期繼續抵扣稅額為6(21-15)萬元。
(三)相關會計處理
1.企業按出口貨物適用的征稅率和退稅率,計算出口產品本期應分攤計入產品成本的進項稅額,從本期應抵扣的進項稅額中剔除,其會計處理為:
借:產品銷售成本 2
貸: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進項轉出) 2
2.企業按規定的退稅率計算出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抵減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時,其會計處理為:
借: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註:本題此數值為0
3.企業在收到出口貨物的退回的稅款時,其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 15
貸: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15
4.月份終了,企業將已交的待扣增值稅自「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科目轉入「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其會計處理為:
借:應交稅金 未交增值稅 6
貸: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6
二.「先征後退」的計算方法及會計處理
(一)外貿企業「先征後退」的計算方法
1.外貿企業以及實行外貿企業財務工貿企業收購貨物出口,其出口銷售環節的增值稅免徵;其收購貨物的成本部分,因外貿企業在支付收購貨款的同時也支付了生產經營該類商品的企業已納的增值稅款,因此,在貨物出口後按收購成本與退稅率計算退稅退還給外貿企業,征、退稅之差計入企業成本。
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增值稅的計算應依據購進出口貨物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所註明的進項稅額和退稅率計算。
應退稅額=外貿收購不含增值稅購進金額×退稅率
2.外貿企業收購小規模納稅人出口貨物增值稅的退稅規定
(1)凡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持普通發票特准退稅的抽紗、工藝品等12類出口貨物,同樣實行銷售出口貨物的收入免稅,並退還出口貨物進項稅額的辦法。
其計算公式為:
應退稅額=[普通發票所列(含增值稅)銷售金額]/(1+徵收率)×6%或5%
(2)凡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出口貨物,按以下公式計算退稅:
應退稅額=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的金額×6%或5%
3. 外貿企業委託生產企業加工出口貨物的退稅規定
外貿企業委託生產企業加工收回後報關出口的貨物,按購進國內原輔材料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進項稅額,依原輔材料的退稅率計算原輔材料應退稅額。支付的加工費,憑受託方開具貨物的退稅率,計算加工費的應退稅額。
(二)外貿企業「先征後退」的計算實例
例1.某進出口公司2002年3月出口美國平紋布2000米,進貨增值稅專用發票列明單價20元/平方米,計稅金額為40000元,退稅率15%,其應退稅額:
2000×20×15%=6000(元)
例2.某進出口公司2002年4月購進某小規模納稅人抽紗工藝品2000打全部出口,普通發票註明金額6000元;購進另一小規模納稅人西服500套全部出口,取得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註明金額5000元,該企業的應退稅額:
6000÷(1+6%)×6%+5000×6%=639.62(元)
(三)會計處理
借:產品銷售成本
貸: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進項轉出)
D. 貿易公司如何計算成本
貿易公司一般採用以下4中方法進行成本核算:
1、數量進價金額核演算法;
2、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3、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4、進價金額核演算法;
下面粗略介紹第三,第四種方法的核算: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售價核演算法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其二是進價核演算法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商業主要的就是進價,工資勞務,房租水電,商業相對工業簡單很多,沒有那麼多復雜的工序。
拓展資料:貿易公司:
貿易公司一般指從事貨物和勞務交易的公司。其業務范圍包括購買、銷售和其他如進行營業活動,也可以用經紀人或代理商身份從事活動。但貿易公司不論採用哪一種方式從事業務活動,其職能都只是開發票。從國際稅收方面看,跨國納稅人在國際避稅地建立貿易公司是逃避國際稅收的又一條途徑。跨國納稅人通過建立貿易公司避稅的典型模式是:甲國的產品生產公司把產品銷售給建立在避稅地的乙國貿易公司,然後再由乙國貿易公司把產品轉售給丙國客戶,並從中留下一部分利潤,從而逃避本應在甲國應負擔的一部分所得稅。
注冊要求:
1.最低注冊資本要求:3萬
2.注冊資金比例:最低注冊比例為10%和90%;
所需材料清單:
1.法人、合夥人身份證復印件;
2.工商查名預擬公司名稱字型大小五個以上;
3.注冊資本金額及各股東投資比例;
4.擬定公司經營范圍;
5.投資雙方的私章各一枚;
6.法人、合夥人一寸免冠照片各6張;
7.辦理稅務登記證需提供會計人員會計上崗證復印件及身份證復印件;
8.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股東須提供居住證明;
9.法人、合夥人戶口簿復印件(辦理增值稅)。
E. 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方式有哪些
國際貿易以信用證結算方式,匯付和托收結算方式,銀行保證函,各種結算方式的結合使用。
1、信用證結算
信用證結算,是指付款單位將款項預先交給銀行,並委託銀行簽收信用證,通知異地收款單位開戶行轉知收款單位,收款單位按照合同和信用證規定的結算條件發貨後,收款單位開戶銀行代付款單位立即付給貨款的結算。主要用於各單位之間的商品交易和勞務供應。使用信用證結算,收付款雙方必須訂立合同,寄信用證分為電寄和郵寄兩種,由付款單位選擇使用。
2、匯付
匯付是指付款人通過銀行,主動把款項匯給收款人的一種支付方式。一筆匯款業務中涉及匯款人、匯出行、匯入行或解付行、收款人四個基本當事人。一般情況下,匯款人即是進口商,匯出行通常是進口地銀行,匯入行通常是出口地銀行,收款人即是出口商。
3、銀行保證函
銀行保證函,簡寫為L/G),又稱銀行保證書、銀行保函、或簡稱保函,它是指銀行應委託人的申請向受益人開立的一種書面憑證,保證申請人按規定履行合同,否則由銀行負責償付債款。
(5)國際貿易企業採用什麼核算方法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的重要作用如下:
1、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增加國民福利,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提供就業崗位
2、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3、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4、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貿易
F. 國際貿易企業結算常用方式有那幾種
國際貿易的結算 A、信用證結算方式 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簡稱L/C)方式是銀行信用介入國際貨物買賣價款結算的產物。它的出現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買賣雙方之間互不信任的矛盾,而且還能使雙方在使用信用證結算貨款的過程中獲得銀行資金融通的便利,從而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國際貿易之中,以致成為當今國際貿易中的一種主要的結算方式。 信用證是銀行作出的有條件的付款承諾,即銀行根據開證申請人的請求和指示,向受益人開具的有一定金額、並在一定期限內憑規定的單據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或者是銀行在規定金額、日期和單據的條件下,願代開證申請人承購受益人匯票的保證書。屬於銀行信用,採用的是逆匯法。 B、匯付和托收結算方式 匯付和托收是國際貿易中常用的貨款結算方式。 a、匯付匯付,又稱匯款,是付款人通過銀行,使用各種結算工具將貨款匯交收款人的一種結算方式。屬於商業信用,採用順匯法。 匯付業務涉及的當事人有四個:付款人(匯款人remmitter)、收款人(payee或beneficiary)、匯出行(remittingbank)和匯入行(payingbank)。其中付款人(通常為進口人)與匯出行(委託匯出匯款的銀行)之間訂有合約關系,匯出行與匯入行(匯出行的代理行)之間訂有代理合約關系。 在辦理匯付業務時,需要由匯款人向匯出行填交匯款申請書,匯出行有義務根據匯款申請書的指示向匯入行發出付款書;匯入行收到會計示委託書後,有義務向收款人(通常為出口人)解付貨款。但匯出行和匯行對不屬於自身過失而造成的損失(如付款委託書在郵遞途中遺失或延誤等致使收款人無法或遲期收到貨款)不承擔責任,而且匯出對匯入行工作上的過失也不承擔責任。 b、托收(collection) 托收 是出口人在貨物裝運後,開具以進口方為付款人的匯款人的匯票(隨附或不隨付貨運單據),委託出口地銀行通過它在進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進口人收取貨款一種結算方式。屬於商業信用,採用的是逆匯法。 托收方式的當事人有委託人、托收行、代收行和付款人。委託人(principal),即開出匯票委託銀行向國外付款人代收貨款的人,也稱為出票人(drawer),通常為出口人;托收行(remitting bank)即接受出口人的委託代為收款的出口地銀行;代收行(collecting bank),即接受託收行的委託代付款人收取貨款的進口地銀行;付款人(payer或drawee),匯票上的付款人即托收的付付款人,通常為進口人。 上述當事人中,委託人與托收行之間、托收行與代收行之間都是委託代理關系,付款人與代收行之間則不存在任何法律關系,付款人是根據買賣合同付款的。所以,委託人能否收到貨款,完全視進口人的信譽好壞,代收行與托收行均不承擔責任。 在辦理托收業務時,委託人要向托收行遞交一份托收委託書,在該委託書中人出各種指示,托收行以至代收行均按照委託的指示向付款人代收貨款。 C、銀行保證函 銀行保證函(banker's letter of guarantee),簡寫為L/G),又稱銀行保證書、銀行保函、或簡稱保函,它是指銀行應委託人的申請向受益人開立的一種書面憑證,保證申請人按規定履行合同,否則由銀行負責償付債款。 D、各種結算方式的結合使用 在國際貿易業務中,一筆交易的貨款結算,可以只使用一種結算方式(通常如此),也可根據需要,例如不同的交易商品,不同的交易對象,不同的交易做法,將兩種以上的結算方式結合使用,或有利於促成交易,或有利於安全及時收匯,或有利於妥善處理付匯。常見的不同結算使用的形式有:信用證與匯付結合、信用證與托收結合、匯付與銀行保函或信用證結合 a、信用證與匯付結合 這是指一筆交易的貨款,部分用信用證方式支付,余額用匯付方式結算。這種結算方式的結合形式常用於允許其交貨數量有一定機動幅度的某些初級產品的交易。對此,經雙方同意,信用證規定憑裝運單據先付發票金額或在貨物發運前預付金額若干成,余額待貨到目的地(港)後或經再檢驗的實際數量用匯付方式支付。使用這種結合形式,必須首先訂明採用的是何種信用證和何種匯付方式以及按信用證支付金額的比例。
G. 進出口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都傾向於採用什麼方式作為結算貨幣
美元 , 歐元 ,英鎊 。
人民幣相對美元持續升值。所以建議用歐元如果是從事外貿業務的話,要看人民幣的兌換匯率,如果你是進口商品,那麼應該用軟貨幣,也就是比較容易貶值或者是有貶值傾向的貨幣,如果是出口商品,則應該用硬貨幣成交,避免你遭受外匯損失.
再說人民幣最近的匯率走勢還是有升值的可能性,那麼人民幣就屬於硬貨幣了,相對而言美元屬於軟貨幣.
國際結算方式多元化趨勢分析一:國際貿易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要求買方出具信用證的方式逐漸落伍。信用證是國際貿易結算中主要的結算方式之一,較之於國際貿易的其它兩種傳統方式--匯款和托收,信用證方式有著不可比擬的優點:其一,匯款方式和托收方式中買賣雙方憑借的是商業信用,授信方在提供信用後能否順利收回貨款或收到符合規定的貨物,完全取決於對方的資信;信用證則是一種銀行信用,出口商只要提供符合信用證規定條款的單據,開證銀行就必須承擔第一付款的責任,由於有了銀行的介入,信用證方式比較成功地解決了國際貿易中身處不同國家的進出口商互不了解、互不信任的問題,起到了推動國際貿易發展的作用。其二,匯款方式和托收方式中資金占壓和結算風險全部集中於信用的提供者--托收方式中的出口商、匯款方式中預付貨款下的進口商、貨到付款下的出口商,而在信用證方式下,出口商發運貨物和提交單據後可通過議付很快收回貨款,進口商在申請開證時只需交付一定比例的押金,其餘貨款要到開證行交單索匯時才支付,因此,資金負擔和風險的承擔比較分散。但是自90年代以來,信用證方式在國際結算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國際貿易結算領域出現了結算方式多元化的趨勢。
二:買方市場使得結算方式的選擇比較遷就於買方。當今國際商品市場處於典型的買方市場狀態,出口商品的競爭異常激烈,對買方相對有利。買方越來越傾向選擇一些對自己有利的支付方式,而不大願意採用信用證這種相對有利於賣方,不利於買方的方式進行結算。因為信用證方式中,買方申請開證需向開證行繳納開證保證金,而造成資金被占壓,在這種情況下,賣方若一味要求採用信用證方式進行結算只會貽誤商機,削弱自身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