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有哪些

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1-11 18:30:56

⑴ 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手段和政策措施

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有哪些?

國際收支的自動調整機制雖然有其優點,但它們只能在某些條件或經濟環境下才會發生作用,而且作用的程度和效果無法保證,所需要的過程也比較長。因此,當國際收支出現失衡時,一國當局往往不能完全依靠經濟體系的自動調整機制來使國際收支恢復均衡,而需要主動採取適當的政策措施。為方便起見,我們下面主要以國際收支赤字為例來說明一國政府的政策選擇。對於國際收支盈餘,則可以反過來敘述。
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失衡時,政府面臨著三個層次的政策選擇。首先他們必須決定是通過融資來彌補國際收支赤字,還是通過調整來消除赤字,或是尋求彌補與調整的某種適當的組合。前者是指當局通過借款或動用外匯儲備向外匯市場提供外匯,以彌補外匯市場的供求缺口;後者是指當局通過各種調整政策來消除外匯市場的供求缺口。其次,如果確定用調整手段,則在確定調整程度後,當局必須決定是用支出變更政策還是使用支出轉換政策來達到增加外匯收入,減少外匯支出的目的。前者是指改變支出的水平,後者是指改變支出的結構,即改變支出在外國產品與本國產品之間的比重。再次,轉換政策可以通過貶值或貿易政策
得以實現,即通過提高外幣的價格來誘使進口數量的減少,出口數量的增加,或通過外匯管制和進口配額等來直接限制進口的數量,通過出口補貼、出口退稅等措施來獎勵出口。因此,一國在實施支出轉換時,還必須在這兩類手段之間進行權衡。
(1)外匯緩沖政策
指一國運用官方儲備的變動或臨時向外籌借資金來抵消超額外匯需求或供給。通過這一政策來融通一次性或季節性的國際收支赤字,是一種既簡便又有益的作法。它能夠使本幣匯率免受暫時性失衡所造成的無謂波動,有利於本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順利進行。然而,一國官方儲備規模畢竟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完全依靠這種資金融通的辦法來彌補那些巨額的、長期的國際收支赤字。否則將遭致外匯儲備的枯竭或外債的大量累積,對於赤字問題的解決還是無濟於事。當那些長期性國際收支赤字出現時,調整政策的實施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調整期間,適當地運用這一政策來作為輔助手段,放慢調整速度,就可以為調整創造寬松的環境,使國內經濟避免因調整過猛所帶來的難以承受的震動。
(2)財政和貨幣政策 .
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赤字而需要進行調整時,當局可以實行緊縮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可供採用的措施主要是減少財政支出和提高稅率,在貨幣政策方面,當局可以調高再貼現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或在公開市場賣出政府債券,等等。緊縮性財政貨幣政策可以通過三個渠道來影響國際收支:第一,它通過乘數效應減少國民收入,由此造成本國居民商品和勞務支出的下降。只要它能夠降低本國的進口支出,就可以達到改善國際收支的目的。這一收入效應的作用大小顯然取決於一國邊際進口傾向的大小。第二,它通過誘發國內生產的出口品和進口替代品的價格下降,提高本國貿易品部門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刺激國外居民將需求轉向本國出口品,也刺激國內居民需求從進口品轉向進口替代品,從而獲得增加出口,減少進口的效果。這一相對價格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進出口供求彈性。第三,緊紹性貨幣政策還會通過本國利息率的上升,吸引國外資金流人的增加,本國資金流出的減少改善資本賬戶收支。這一利率效應的大小取決於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與國內外資產的替代性高低。
然而,這類政策的局限性在於,國際收支的改善是以犧牲國內經濟為代價的,往往與國內經濟目標發生沖突。緊縮性政策在減少進口支出的同時也抑制了本國居民對國內產品的需求,由此會導致失業和生產能力過剩。如果所造成的負擔主要落在投資上,還會影響長期的經濟增長。因此,特別在本國經濟業已不振,失業已經嚴重的情況下,國際收支赤字的出現,常常使當局的宏觀經濟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泥潭。只有在國際收支赤字是因總需求大於充分就業條件下的總供給引起的情況下,採取緊縮性經濟政策才不至於犧牲國內經濟目標。因此,這類政策適宜於用來糾正國際收支的周期性赤字。
(3)匯率政策
指運用匯率的變動來消除國際收支赤字。一國通過匯率的貶值改善國際收支的效果,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①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是否大於1。②本國現有生產能力是否獲得充分的利用,這是因為貶值後的需求轉換還需要依靠本國貿易品(出口品和進口替代品)部門供給的增加來滿足。③貶值所帶來的本國貿易品與非貿易品(包括勞動)的較高相對價格之差是否能維持較長的一段時期。在充分就業的條件下,貿易品供給的增加主要依靠生產資源從非貿易品部門釋放出來;匯率貶值所引起的國內物價上漲,是否能為社會承受,也是匯率貶值政策實施時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在經濟處於滿負荷運行狀態的情況下,匯
率貶值政策必須結合緊縮性政策來實施,否則將遭致嚴重的通貨膨脹,且不易收效。
(4)直接管制
實行貶值政策和緊縮性財政貨幣政策來糾正國際收支的長期性失衡,必須通過市場機制才能發揮作用,而且還需要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對於結構性變動所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以上政策實施也都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尤其在出現國際收支結構赤字的情況下,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對國際經濟交易採取直接干預辦法,即實行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包括外匯管制和貿易政策。從實施的性質來看,直接管制的措施有數量性管制措施和價格性管制措施之分。前者主要針對進口來實施,包括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制、外匯管制等各種進口非關稅壁壘。後者既可用於減少進口支出,主要指進口關稅,也可用來增加出口收入,如出口補貼、出口退稅、外匯留成、出口信貸優惠等。從實施的效果來看,數量性管制措施能夠在短期內迅速削減進口支出,立竿見影,而價格性管制措施的作用渠道則基本上同於匯率政策。
直接管制和匯率貶值同屬支出轉換政策,但前者屬於擇類性控制工具,而後者屬於全面性控制工具。其實施通常能使改善國際收支收到非常迅速的效果。直接管制措施的特點是比較靈活,可國可以對維持生產和生活水平所必需的中間產品和消費品進口、擴大生產能力所需的資本品(機器設備等)進口不實行限制,或者限製程度輕一些,而對奢侈品進口則嚴加控制,同時在出口方面可以重點獎勵重要的或非傳統的產品生產和出口。因此,適當地運用直接管制措施,可以在糾正國際收支赤字的同時不影響整個經濟局勢。但是,採用這種調整政策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僅僅是變顯性赤字為隱性赤字。一旦予以取消,除非經濟結構相應得到改善,否則國際收支赤字仍然會重新出現,因此許多國家採用直接管制措施,主要是用以配合產業政策的實施。再者,直接管制還十分容易引起貿易夥伴國的報復。一旦對方國家也實行相應的報復性措施,往往導致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戰」,使原先實行直接管制措施的國家前功盡棄。另外,實行直接管制,也容易造成本國產品生產的效率低下,對外競爭能力不振,引起官僚作風和賄賂風氣的興起。因此,西方國家對採用這項措施一般比較謹慎。

⑵ 國際收支調整的方法有哪些

國際收支調整的方法有:
1.在貿易方面,通過採取經濟的、行政的手段,鼓勵出口,抑制進口,縮減貿易逆差。比如以財政減稅或出口退稅方式達到刺激出口的目的。
2.調整匯率,在國際收支逆差時,貶低本幣匯率,有利於刺激出口,抑制進口,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反之,在國際收支有大量順差時,則促使本幣匯率上浮,以減少出口,增加進口,縮小順差。
3.調整利率,以影響資本的流出入。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帶動市場利率的上升,可以起到吸引資本流入的作用,緩和國際收支逆差;反之,降低利率,則可抑制資本流入,增加資本流出,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4.利用政府信貸和國際金融機構的貸款,以調節國際收支。政府間信貸可以是短期的,即由兩國或數國中央銀行簽訂短期信貸協議,提供短期貸款支持:也可以是事先安排的,即在各國中央銀行之間簽訂「互惠信貸協議」,在需要時提供貸款支持。
5.實行外匯管理,對外匯收支與匯率實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預,以改善國際收支。諸如規定外匯收入全部或大部分賣給國家,對外匯支出進行某種限制,等等。
由於國際收支與國內經濟有著密切聯系,通常在對內經濟政策上也需採取相應政策,以間接影響國際收支。例如國內財政和銀行實行緊縮政策,壓縮社會需求,可以間接影響對外匯支出的需求。

⑶ 國際收支的政策調節的國際收支的政策調節方式

1、外匯緩沖政策 外匯緩沖政策是指一國運用所持有的一定數量的國際儲備,主要是黃金和外匯,作為外匯穩定或平準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來抵消市場超額外匯供給或需求,從而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它是解決一次性或季節性、臨時性國際收支不平衡簡便而有利的政策措施。
一國國際收支不平衡往往會導致該國國際儲備的增減,進而影響國內經濟和金融。因此,當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或順差時,中央銀行可利用外匯平準基金,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調節外匯供求,使國際收支不平衡產生的消極影響止於國際儲備,避免匯率上下劇烈動盪,而保持國內經濟和金融的穩定。但是動用國際儲備,實施外匯緩沖政策不能用於解決持續性的長期國際收支逆差,因為一國儲備畢竟有限,長期性逆差勢必會耗竭一國所擁有的國際儲備而難以達到緩沖的最終政策,特別是當一國貨幣幣值不穩定,使人們對該國貨幣的信心動搖,因而引起大規模資金外逃時,外匯緩沖政策更難達到預期效果。
2、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主要是採取縮減或擴大財政開支和調整稅率的方式,以調節國際收支的順差或逆差。
如果國際收支發生逆差,則第一,可削減政府財政預算、壓縮財政支出,由於支出乘數的作用,國民收入減少,國內社會總需求下降,物價下跌,增強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進口需求減少,從而改善國際收支逆差;第二,提高稅率,國內投資利潤下降,個人可支配收入減少,導致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降低,在稅賦乘數作用下,國民收入倍減,迫使國內物價下降,擴大商品出口,減少進口,從而縮小逆差。
可見,通過財政政策來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主要是通過調節社會總需求、國民收入的水平來起作用的,這一過程的最中心環節是社會企業和個人的「需求伸縮」,它在不同的體制背景下作用的機制和反應的快捷程度是不一致的,這取決於其產權制約關系的狀況。
3、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利率來達到政策實施目標的。調整利率是指調整中央銀行貼現率,進而影響市場利率,以抑制或刺激需求,影響本國的商品進出口,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目的。當國際收支產生逆差時,政府可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即提高中央銀行貼現率,使市場利率上升,以抑制社會總需求,迫使物價下跌,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資本也大量流入本國,從而逆差逐漸消除,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相反,國際收支產生順差,則可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即通過降低中央銀行貼現率來刺激社會總需求,迫使物價上升,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資本外流,從而順差逐漸減少,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但是,利率政策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存在著一些局限性:其一,利率的高低只是影響國際資本流向的因素之一,國際資本流向很大程度上還要受國際投資環境政治因素的影響,如一國政治經濟局勢較為穩定,地理位置受國際政治動盪事件的影響小,則在這里投資較安全,可能成為國際游資的避難所。此外,國際資本流向還與外匯市場動向有關,匯率市場,游資金融轉向投機目的以獲取更高利潤,因此一國金融市場動盪,即使利率較高也難以吸引資本流入;其二,國內投資、消費要對利率升降有敏感反應,而且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國外供給彈性要有足夠大,利率的調整才能起到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效果。反之,若國內投資、消費對利率反應遲鈍,利率提高時,國內投資、消費不能因此減少,則進口需求也不會減少,出口也難以提高。國際收支逆差也難以改善;其三,提高利率短期內有可能吸引資本流入本國,起到暫時改善國際收支的作用,但從國內經濟角度看,由於利率上升,經濟緊縮,勢必削弱本國的出口競爭力,從而不利於從根本上改善國際收支。相反,為了促進出口而活躍經濟必須降低利率,這又會導致資本外流,勢必加劇國際收支不平衡,因此利率政策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容易產生內外均衡的矛盾。
4、匯率政策
匯率政策是指通過調整匯率來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這里所謂的「調整匯率」是指一國貨幣金融當局公開宣布的貨幣法定升值與法定貶值,而不包括金融市場上一般性的匯率變動。
匯率調整政策是通過改變外匯的供需關系,並經由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變化,資本融進融出的實際收益(或成本)的變化等渠道來實現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實行貨幣貶值,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實行貨幣升值。
匯率調整政策同上述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相比較而言,對國際收支的調節無論是表現在經常項目、資本項目或是儲備項目上都更為直接、更為迅速。因為,匯率是各國間貨幣交換和經濟貿易的尺度,同國際收支的貿易往來、資本往來的「敏感系數」較大;同時,匯率調整對一國經濟發展也會帶來多方面的副作用。比如說,貶值容易給一國帶來通貨膨脹壓力,從而陷入「貶值→通貨膨脹→貶值」的惡性循環。它還可能導致其它國家採取報復性措施,從而不利於國際關系的發展等等。
因此,一般只有當財政、貨幣政策不能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時,才使用匯率手段。
同時,匯率調整政策有時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不一定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為其調節效果還取決於現實的經濟和非經濟因素:第一,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的調節受進出口商品價格彈性和時間滯後的影響,這在前面已經分析過,這里不再重復;第二,匯率變動對資本收支的影響不一定有效,其影響要看外匯市場情況而定。如果一國匯率下跌引起一般人預測匯率還會繼續下跌,則國內資金將會外逃,資本收支將會惡化,並且資本輸出入主要還是要看一國的利率政策、融資環境等等,這些都無法隨匯率的變化而變化;第三,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調節還受制於各國對國際經濟的管制和干預程度。這些管制和干預包括貿易壁壘的設置、外匯管制政策的松嚴等。
5、直接管制政策
財政、貨幣和匯率政策的實施有兩個特點,一是這些政策發生的效應要通過市場機制方能實現,二是這些政策的實施不能立即收到效果,其發揮效應的過程較長。因此,在某種情況下,各國還必需採取直接的管制政策來干預國際收支。
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外匯管制和貿易管制兩個方面:
外匯管制方面主要是通過對外匯的買賣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匯市場的供求,維持本國貨幣對外匯率的穩定。如對外匯實行統購統銷,保證外匯統一使用和管理,從而影響本國商品及勞務的進出口和資本流動,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
貿易管制方面的主要內容是獎出限入。在獎出方面常見的措施有:①出口信貸;②出口信貸國家擔保制;③出口補貼。而在限入方面,主要是實行提高關稅、進口配額制和進口許可證制,此外,還有許多非關稅壁壘的限制措施。
實施直接管制措施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見效快,同時選擇性強,對局部性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直接加以調節,不必涉及整體經濟。例如,國際收支不平衡是由於出口減少造成的,就可直接施以鼓勵出口的各種措施加以調節。但直接管制會導致一系列行政弊端,如行政費用過大,官僚、賄賂之風盛行等,同時它往往會激起相應國家的報復,以致使其效果大大減弱,甚至起反作用,所以,在實施直接管制以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各國一般都比較謹慎。
6、國際借貸
國際借貸就是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和政府間貸款的方式,彌補國際收支不平衡。國際收支逆差嚴重而又發生支付危機的國家,常常採取國際借貸的方式暫緩國際收支危機。但在這種情況下的借貸條件一般比較苛刻,這又勢必增加將來還本付息的負擔,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因此運用國際借貸方法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僅僅是一種權宜之計。
7、國際經濟、金融合作(國際經濟合作、國際金融合作)
如前所述,當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各國根據本國的利益採取的調節政策和管制政策措施,有可能引起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和矛盾。因此,除了實施上述調節措施以外,有關國家還試圖通過加強國際經濟、金融合作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其主要形式有:
(1)國際間債務清算自由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支付同盟(European Payment Union,EPU)的主要任務是促使各國放鬆外匯管制,使國際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在這些組織內順利的得到清算,從而達到國際收支平衡。
(2)國際貿易自由化。為了調節國際收支,必須使商品在國際間自由流動,排除任何人為的阻礙,使國際貿易得以順利進行,為此或訂立國際間的一些協定,或推行經濟一體化,如歐洲共同市場(European Common Market)、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區(Latin Americ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等等。
(3)協調經濟關系。隨著20世紀80年代全球性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加劇,西方主要工業國日益感到開展國際磋商對話、協調彼此經濟政策以減少摩擦,共同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1985年起一年一次的西方七國財長會議,就是協調各國經濟政策的途徑之一,通過西方七國財長會議的協調,近幾年來,在糾正全球性國際收支不平衡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

⑷ 國際收支平衡時,通常採取哪些調節措施

(一) 運用經濟政策
1.財政政策: 作用主要對國內不平衡,同時也影響國際收支。
緊縮的財政政策:增加稅收,削減支出——物價下跌,進口受到抑制,刺激出口,同時也抑制了國內經濟的增長。
膨脹的財政政策:使國內經濟發展,同時也對出口有抑製作用。
2.貨幣政策: 以匯率和利率調整作為主要內容。
緊的貨幣政策:調高利率(存款准備金率,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會引起短期資本的流入改善國際收支,當然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松的財政政策:
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搭配使用
財政政策主要針對國內平衡,貨幣政策針對國際收支,兩者配合達到內與外部的雙重平衡。
經濟情況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衰退與逆差 膨脹性 緊縮性
衰退與順差 膨脹性 緊縮性
膨脹與逆差 緊縮性 膨脹性
膨脹與順差 緊縮性 膨脹性
(二)直接管制
一國政府的行政命令的辦法,直接干預外匯買賣和對外貿易的自由輸出入或者差別匯率。
具體方法:進口許可證,進口存款制,出口許可證(國內需求與價格),獎勵出口,退稅,出口信貸增加出口競爭。
直接管制對局部性不平衡顯得快速有效,但是直接管制會引起國際效應招致相應的報復,甚至會抵消預期的效果。
(三)國際間相互經濟協作
國際經濟相互是關聯的,各自在單方面採取和行動會損害他國的利益,而使國際貿易困難重重,國際經濟協作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1.謀求恢復貿易自由:消除自由貿易障礙,推行經濟一體化,WTO,區域性共同市場(歐洲共同體)。
2.促進生產要素自由轉移 達到最優化配置,實現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
3.相互協調經濟政策:互惠互利

⑸ 國際收支順差應採取哪些調節國際收支的政策措施

貨幣工具有稅率、利率、貨幣流通量等。當一個順差時,說明該國出口大於進口則該國外匯增加,使得本國貨幣升值。另外,外匯增加 ,也就使得該國國內的貨幣流通量增加,於是發生通貨膨脹。因此,如果順差比較嚴重,國際收支的自我調節就起不了什麼作用,需要政策的調節。
在政策調節中,貨幣政策採用得比較頻繁。
1、貼現調節:即利用再貼現率,藉以影響金融市場利息率,這樣,當順差的時候,可以降低再貼現率,使得金融市場利息率下降,這樣要投資的資本就會增加流出,這樣,國內的資本就會相對減少,另外也影響了國內的投資(投資少了使得生產少了,生產少了,能出口的東西少了,那麼減少了出口,這樣順差降低,從而使收支趨於平衡)、消費需求和貿易收支,從而影響國際收支,使其趨於平衡。
2、改變存款准備金率。在順差的情況下,應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這樣使得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可用以貸款的資金規模減少,因而市場上的貨幣量會相對減少,另外可用以貸款拿去投資的錢也就少了,錢少了,投資成本增加,那麼投資業就相對減少,於是就和上面的規律是一樣的。
3、另外就是匯率政策。本來一國貨幣的匯率應該是由市場來決定了,但是像我國這樣外匯儲備的超級第一大國,完全可以通過自我售出外匯來調節自己的外匯匯率,因此,可以通過調節外匯匯率來影響進出口,從而達到國家收支平衡。順差的時候,可以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匯率,這樣出口就會相對減少,進口會相對增多(因為該國貨幣匯率升高,對外國來說你的貨幣就相對以前要值錢了,那麼就想把東西賣到該國的人會增加,於是進口增加),這樣國際收支就能相對趨於平衡。但是匯率的浮動,也是會影響到一國國內的貨幣流通及投資消費等。
不過要說明的是,通過調整財政貨幣政策來實現國際收支的平很,必然以犧牲國內經濟目標為代價,這從前面的分析就很容易看出。

⑹ 論述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與措施.

國際收支的政策調節是指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國家通過改變其宏觀經濟政策和加強國際間的經濟合作,主動地對本國的國際收支進行調節,以使其恢復平衡。人為的政策調節相對來說比較有力,但也容易產生負作用(如考慮了外部平衡而忽視了內部平衡),有時還會因時滯效應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國際收支的政策調節措施有以下幾點:

  1. 外匯緩沖政策。外匯緩沖政策是指一國運用所持有的一定數量的國際儲備,主要是黃金和外匯,作為外匯穩定或平準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來抵消市場超額外匯供給或需求,從而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它是解決一次性或季節性、臨時性國際收支不平衡簡便而有利的政策措施。

  2. 財政政策。財政政策主要是採取縮減或擴大財政開支和調整稅率的方式,以調節國際收支的順差或逆差。

  3.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利率來達到政策實施目標的。調整利率是指調整中央銀行貼現率,進而影響市場利率,以抑制或刺激需求,影響本國的商品進出口,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目的。

  4. 匯率政策。匯率政策是指通過調整匯率來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這里所謂的「調整匯率」是指一國貨幣金融當局公開宣布的貨幣法定升值與法定貶值,而不包括金融市場上一般性的匯率變動。

  5. 直接管制政策。財政、貨幣和匯率政策的實施有兩個特點,一是這些政策發生的效應要通過市場機制方能實現,二是這些政策的實施不能立即收到效果,其發揮效應的過程較長。因此,在某種情況下,各國還必需採取直接的管制政策來干預國際收支。

  6. 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就是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和政府間貸款的方式,彌補國際收支不平衡。國際收支逆差嚴重而又發生支付危機的國家,常常採取國際借貸的方式暫緩國際收支危機。但在這種情況下的借貸條件一般比較苛刻,這又勢必增加將來還本付息的負擔,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因此運用國際借貸方法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僅僅是一種權宜之計。

  7. 國際經濟、金融合作(國際經濟合作、國際金融合作).如前所述,當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各國根據本國的利益採取的調節政策和管制政策措施,有可能引起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和矛盾。因此,除了實
    施上述調節措施以外,有關國家還試圖通過加強國際經濟、金融合作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問題。

⑺ 論述調節國際收支不均衡的政策有哪些這些政策是如何運用

按對需求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支出變更政策和支出轉移政策。從供給角度講,有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國際收支調節政策的分類與搭配核心精神在於:當國際收支失衡時,正確使用並搭配不同類型的調節政策,以最小的經濟和社會代價達到國際收支的平衡或均衡。125、試述資本與金額賬戶為經常賬戶提供融資的機制(自答發揮題)126、試評析西方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優缺點.西方學者對國際收支的分析主要集中於一國國際收支的決定因素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政策。西方的國際收支理論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替而不斷發生變化。最早對國際收支系統進行分析的理論可追溯到1752年大衛休謨的"價格一鑄幣流動機制"。直到20世紀30年代金本位制崩潰,各國的經濟學家才對國際收支進行新的理論探索。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和A.勒納進一步發揮了馬歇爾的供求彈性局部均衡分析,系統地提出了國際收支"彈性論"。二次世界大戰後,馬克盧普和梅茨勒將凱恩斯的乘數原理應用到國際收支分析,提出了"對外貿易乘數論"。與此同時,亞歷山大採用凱恩斯的宏觀經濟模式,提出了國際收支"吸收論"。隨著貨幣學派的興起,60年代出現了將貨幣主義封閉經濟條件下的原理推衍到開放經濟的"貨幣論"。這些理論都大大地豐富了國際收支的理論分析,為各國貨幣當局調整國際收支提供了重大的理論依據和政策參考。一、彈性分析法彈性分析法是對理論界出現的貨幣貶值一定能改善國際收支(貿易收支)狀況的一種進一步分析和理論的深入。它說明了在貨幣貶值後,只有滿足馬歇爾一勒納條件,一國才能改善貿易收支,進而改善國際的支出。即使這樣,在改善貿易收支時,也受"J"型曲線效應的影響,即不能立即改善貿易收支,不僅不能立即改善,而且還使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在過了這個"時滯"後才能快速地改善貿易收支。彈性分析理論糾正了貨幣貶值一定能改善貿易收支的片面看法,它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對於變數的諸因素作了比較全面的考察,具有現實意義,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它把國際收支僅局限於貿易收支,而未考察勞務進出口與資本流動。第二,彈性分析理論以小於"充分就業"為條件,因而作出了供給完全有彈性的假定。這種假定只適用於周期的危機和蕭條階段,而不適應於周期的復甦與高漲階段。第三,彈性分析法採用了馬歇爾的"局部均衡"分析法,它假定"其它條件不變",實際上其它條件是不斷變化的,它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有時是不可忽視的。二、乘數論。乘數論又稱收入分析法,它主要分析了在匯率和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收入變動在國際收支調整中的作用。它同樣不考慮國際資本流動,將國際收支等同於貿易收支。它是凱恩斯"乘數理論"在對外貿易方面的運用和發展。該理論的基本含義是:一國的出口具有和國內投資相同的效應,可以增加國民收入總量;一國的進口具有和國內儲蓄相同的效應,會減少國民收入總量。當一國商品、勞務出口時,從出口獲得的收入會使出口產業部門收入增加,這些部門人員收入增加又會刺激他們對消費品需求的增加,從而引起了從事國內消費品生產部門的收入和就業的擴大,並使進口增加,如此推算下去,國民收入增加量將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此即外貿乘數理論。但外貿乘數理論只有在國內沒有達到充分就業和出口有彈性的前提下才能對國際收支發生作用。三、吸收論。吸收論又稱支出分析法。它主要闡述收入和支出在國際收支調整中的作用。它是戰後初期詹姆士米德和西德尼亞歷山大在關於彈性論的論爭中系統提出的。彈性論只強調貶值的相對價格效應,而忽視了貶值的收入效應。因此,他們主張舍棄彈性分析法,而採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為來分析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他具有:第一,吸收論同彈性分析法的重大差別是,它不從相對價格關系出發,而是從總收入與總吸收的相對關系中考察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並提出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的,它是建立在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上,採用一般均衡分析法;而彈性論則建立在馬歇爾等人建立的微觀經濟學基礎之上,採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法。第二,就一國貨幣貶值的效應來說,吸收論是從貶值對國民收入和國內吸收的相對影響,而彈性論則從價格與需求的相對關系中考察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的。第三,吸收論強調政策搭配效應。當國際收支逆差時,在採用本幣貶值的同時,若國內存在閑置資源,應採用擴張型的財政貨幣政策來增加收入(生產和出口);相反,若國內各項資源已達充分就業、經濟處於膨脹時,應採用緊縮型財政貨幣政策來減少吸收,從而使內外部經濟同時達到均衡。第四,吸收論的主要缺點是假定貶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並以貿易收支代替國際收支,忽視了資本流動和其他因素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四、貨幣論貨幣論又稱貨幣分析法。它是隨著現代貨幣主義的興起,在70年代中後期流行的一種調節國際收支的理論。其代表人物是美國經濟學家蒙代爾和約翰遜。該理論認為國際收支是一種貨幣現象,強調貨幣供求在調節國際收支中的作用。貨幣論者將國際資本流動作為考察對象,強調國際收支的綜合差額,而非貿易差額,這是它的貢獻之一。另外,彈性論、吸收論和乘數論都強調商品市場流量均衡在國際收支調節中的作用。而貨幣論則強調貨幣市場存量均衡的作用,喚醒人們在國際收支分析中對貨幣因素的重視。但它也有不足之處;第一,該理論假定貨幣需求函數是穩定的。這僅適應於長期狀況,而在短期內,貨幣需求經常很不穩定,也很難不受貨幣供給變動的影響。第二,該理論的把貨幣因素看成是決定性的,而把收入、支出、貿易條件和其他因素看成是次要的,它們只有通過對貨幣需求的影響而發生作用。實際上,是商品流通決定貨幣流通,而不是相反。第三,它強調"一價定律"的作用。但從短期看,由於壟斷因素和商品供求粘性的存在,一價定律往往是不成立的,第四,該理論還假定貨幣供給變動不影響實物產量。其實不然,因貨幣供給變動後,人們不僅改變對國外商品和證券支出,而且也會改變對本國商品和證券的支出,由此影響到國內產量的變化。

⑻ 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我哪些,各有什麼功能和缺陷

(一)國際收支的市場調節機制 國際收支市場調節機制指市場經濟各種因素與國際收支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過程。
國際收支失衡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引起其他經濟變數的變化,後者又反過來引起國際收支失衡縮小的趨勢。 1.在金本位制下,因際收支差額

⑼ 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政策有哪幾種

財政政策
匯率政策
利率政策
直接管制
動用官方儲備
國際官方貸款
宣布財政破產

閱讀全文

與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4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0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47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5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1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4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4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2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3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8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