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屆世界盃舉辦地
歷屆冠軍以及舉辦城市:
屆數 年份 舉辦地 參賽球隊數 冠軍
1 1930 烏拉圭 13 烏拉圭
2 1934 義大利 16 義大利
3 1938 法國 15 義大利
4 1950 巴西 13 烏拉圭
5 1954 瑞士 16 西德
6 1958 瑞典 16 巴西
7 1962 智利 16 巴西
8 1966 英國 16 英格蘭
9 1970 墨西哥 16 巴西
10 1974 西德 16 西德
11 1978 阿根廷 16 阿根廷
12 1982 西班牙 24 義大利
13 1986 墨西哥 24 阿根廷
14 1990 義大利 24 西德
15 1994 美國 24 巴西
16 1998 法國 32 法國
17 2002 韓國-日本 32 巴西
18 2006 德國 32 義大利
19 2010 南非 32 ???
歷屆參賽球隊: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法國、墨西哥、阿根廷、智力、前南斯拉夫、巴西、玻利維亞、烏拉圭、羅馬尼亞、秘魯、美國、巴拉圭、比利時
1934年義大利世界盃:匈牙利、埃及、瑞士、荷蘭、瑞典、阿根廷、德國、比利時、捷克、羅馬尼亞、義大利、美國、西班牙、巴西、奧地利、法國
1938年法國世界盃:瑞士、德國、匈牙利、荷屬東印度群島、法國、比利時、古巴、羅馬尼亞、義大利、挪威、捷克、荷蘭、巴西、波蘭、
1950年巴西世界盃:巴西、前南斯拉夫、瑞士、墨西哥、西班牙、英格蘭、智利、美國、瑞典、義大利、巴拉圭、烏拉圭、玻利維亞
1954年瑞士世界盃:巴西、前南斯拉夫、法國、墨西哥、烏拉圭、奧地利、捷克、蘇格蘭、德國、土耳其、匈牙利、韓國、英格蘭、瑞士、義大利、比利時
1958年瑞典世界盃:德國、北愛爾蘭、捷克、阿根廷、法國、前南斯拉夫、巴拉圭、蘇格蘭、瑞典、威爾士、匈牙利、墨西哥、巴西、蘇聯、英格蘭、奧地利
1962年智利世界盃:蘇聯、前南斯拉夫、烏拉圭、哥倫比亞、德國、智利、義大利、瑞士、巴西、墨西哥、捷克、西班牙、匈牙利、英格蘭、阿根廷、保加利亞
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英格蘭、烏拉圭、墨西哥、法國、德國、阿根廷、西班牙、瑞士、葡萄牙、巴西、保加利亞、匈牙利、蘇聯、朝鮮、義大利、智利
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墨西哥、蘇聯、比利時、薩爾多瓦、義大利、烏拉圭、瑞典、以色列、英格蘭、羅馬尼亞、巴西、捷克、德國、秘魯、保加利亞、摩洛哥
1974年德國世界盃:德國、智利、澳大利亞、前南斯拉夫、巴西、蘇格蘭、剛果金、瑞典、烏拉圭、保加利亞、荷蘭、波蘭、義大利、阿根廷、海地
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阿根廷、巴西、奧地利、義大利、德國、荷蘭、法國、匈牙利、秘魯、波蘭、突尼西亞、墨西哥、瑞典、西班牙、蘇格蘭、伊朗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波蘭、比利時、義大利、蘇聯、喀麥隆、秘魯、英格蘭、德國、西班牙、奧地利、阿爾及利亞、智利、巴西、匈牙利、薩爾多瓦、捷克、法國、科威特、北愛爾蘭、前南斯拉夫、宏都拉斯、蘇格蘭、紐西蘭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保加利亞、阿根廷、義大利、韓國、墨西哥、巴拉圭、比利時、伊拉克、蘇聯、法國、匈牙利、加拿大、西班牙、巴西、阿爾及利亞、北愛爾蘭、摩洛哥、波蘭、葡萄牙、英格蘭、丹麥、德國、烏拉圭、蘇格蘭
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義大利、捷克、奧地利、美國、喀麥隆、羅馬尼亞、阿根廷、蘇聯、巴西、哥斯大黎加、蘇格蘭、瑞典、德國、前南斯拉夫、哥倫比亞、阿聯酋、西班牙、比利時、烏拉圭、韓國、英格蘭、愛爾蘭、荷蘭、埃及
1994年美國世界盃:羅馬尼亞、瑞士、美國、哥倫比亞、巴西、瑞典、俄羅斯、喀麥隆、韓國、西班牙、德國、玻利維亞、奈及利亞、保加利亞、阿根廷、希臘、愛爾蘭、義大利、墨西哥、挪威、荷蘭、比利時、沙特、摩洛哥
1998年法國世界盃:巴西、蘇格蘭、摩洛哥、挪威、義大利、智利、奧地利、喀麥隆、沙特、丹麥、法國、南非、巴拉圭、西班牙、奈及利亞、保加利亞、荷蘭、韓國、墨西哥、比利時、前南斯拉夫、伊朗、美國、德國、羅馬尼亞、英格蘭、哥倫比亞、突尼西亞、阿根廷、日本、牙買加、克羅埃西亞
2002年韓國日本世界盃:丹麥、塞內加爾、烏拉圭、法國、西班牙、巴拉圭、南非、斯洛維尼亞、巴西、土耳其、中國、哥斯大黎加、韓國、美國、葡萄牙、波蘭、德國、愛爾蘭、喀麥隆、沙特、阿根廷、英格蘭、瑞典、奈及利亞、墨西哥、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厄瓜多、日本、俄羅斯、比利時、突尼西亞
2006年德國世界盃:德國、厄瓜多、波蘭、哥斯大黎加、英格蘭、瑞典、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拉圭、阿根廷、荷蘭、象牙海岸、塞黑、葡萄牙、墨西哥、安哥拉、伊朗、美國、義大利、迦納、捷克、巴西、日本、澳大利亞、克羅埃西亞、瑞士、多哥、韓國、法國、西班牙、烏克蘭、沙特、突尼西亞
2010年南非世界盃:
A組:南非 墨西哥 烏拉圭 法國
B組:阿根廷 奈及利亞 韓國 希臘
C組:英格蘭 美國 阿爾及利亞 斯洛維尼亞
D組:德國 澳大利亞 塞爾維亞 迦納
E組:荷蘭 丹麥 日本 喀麥隆
F組:義大利 巴拉圭 紐西蘭 斯洛伐克
G組:巴西 朝鮮 象牙海岸 葡萄牙
H組:西班牙 瑞士 宏都拉斯 智利
❷ 巴薩爾協議
巴塞爾協議
巴塞爾委員會是1974年由十國集團中央銀行行長倡議建立的,其成員包括十國集團中央銀行和銀行監管部門的代表。自成立以來,巴塞爾委員會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銀行監管規定,如1983年的銀行國外機構的監管原則(又稱巴塞爾協定,Basel Concordat)和1988年的巴塞爾資本協議(Basel Accord)。這些規定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十國集團監管部門一致同意在規定時間內在十國集團實施。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鑒於其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許多非十國集團監管部門也自願地遵守了巴塞爾協定和資本協議,特別是那些國際金融參與度高的國家。1997年,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的問世是巴塞爾委員會歷史上又一項重大事件。核心原則是由巴塞爾委員會與一些非十國集團國家聯合起草,得到世界各國監管機構的普遍贊同,並已構成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銀行監管國際標准。至此,雖然巴塞爾委員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銀行監管國際組織,但事實上已成為銀行監管國際標準的制定。
1 早期的巴塞爾協議
巴塞爾協議的出台源於前聯邦德國Herstatt銀行和美國富蘭克林國民銀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閉。這是兩家著名的國際性銀行。它們的倒閉使監管機構在驚愕之餘開始全面審視擁有廣泛國際業務的銀行監管問題。
20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學家將管制理論運用到銀行領域,並逐步取得了共識。他們認為,在追逐論、社會利益論及管制新論三種最有影響的管制理論當中, 「捕獲論」(The Capture Theory)將管制者與被管制者視為博弈中的貓與鼠,最終是管制對被管制者有利,因而主張放棄管制。這種理論顯然忽視了社會公眾能從管制中受益的事實; 「管制新論」(The New Economic Theory of Regulation)則將管制視為管制集團與被管制集團間錙銖必較的政治程序,是被管制集團提出要求、管制集團滿足這種要求並從中獲利的一種商品。由於管制這一商品供求雙方的數量函數難以確定,因而降低了這一理論的實踐價值;只有「社會利益論」(The Public Interest Theory)最具理論和實踐意義。該理論將管制視為消除或減少市場破產成本進而保護公眾利益的手段,市場破產成本根源於自然壟斷、外部效應及信息的不對稱。與前兩種理論明顯不同的是,這種理論既找到了管制的依據,也明確了管制的意義和努力方向。
有必要對銀行引入管制的原因在其外部效應和信息的不對稱。盡管Benton和Gilligen等人在80年代初都論證過,銀行業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規模經濟,但多數金融學家都否認銀行的自然壟斷性質。從外部效應和信息的不對稱來看,銀行業務的特性決定了銀行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其外部負效應不僅體現為債權債務鏈條的斷裂,從而給工商企業和社會公眾帶來巨大損失。而且這些又反過來造成銀行體系的混亂,並殃及社會的穩定;信息的不對稱對銀行而言則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掩蓋銀行儲備不足和資產質量低下的窘迫,也可能因公信力的喪失而破產倒閉。銀行困境的解脫取決於清償能力尤其是流動性的大小。解決這一問題的傳統做法一是資產變現,二是市場介入,但是這兩種做法的劣勢非常明顯。除了要損失大量的交易費用之外,還要受到市場資金可供量的嚴格制約,從而產生巨大的市場風險。因此,各國中央銀行一方面充當最終貸款人,在商業銀行面臨流動性危機時對其施以援手,另一方面則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對受損公眾進行補償。這類亡羊補牢式的舉措都是立足於銀行的外圍,沒有對銀行的經營過程提出根本性要求,因而不僅未能有效地遏止銀行的倒閉,反而可能增大了銀行破產的風險,故而遭到經濟學家的批評。由於最終貸款人的存在(最終貸款人通常以低於市場的利率放貸)以及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商業銀行一方面有通過增加高風險投資轉嫁保險成本、獲取高額利潤的慾望。另一方面也有擴大債務依存度的沖動和便利,破產風險因此不斷累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達國家以及由發達國家組成的巴塞爾委員會才逐步將銀行的監管從外圍修補轉到內部調控,並對影響銀行風險的主要因素進行詳細的剖析。
Herstatt銀行和富蘭克林銀行倒閉的第二年,即1975年9月,第一個巴塞爾協議出台。這個協議極為簡單,核心內容就是針對國際性銀行監管主體缺位的現實,突出強調了兩點:1、任何銀行的國外機構都不能逃避監管;2、母國和東道國應共同承擔的職責。1983年5月,修改後的《巴塞爾協議》推出。這個協議基本上是前一個協議的具體化和明細化。比如明確了母國和東道國的監管責任和監督權力,分行、子行和合資銀行的清償能力、流動性、外匯活動及其頭寸各由哪方負責等,由此體現「監督必須充分」的監管原則。兩個巴塞爾協議因此也就沒有實質性差異:總體思路都是「股權原則為主,市場原則為輔;母國綜合監督為主,東道國個別監督為輔」。但是兩者對清償能力等監管內容都只提出了抽象的監管原則和職責分配,未能提出具體可行的監管標准。各國對國際銀行業的監管都是各自為戰、自成體系,充分監管的原則也就無從體現。
巴塞爾協議的實質性進步體現在 1988年7月通過的《關於統一國際銀行的資本計算和資本標準的報告》(簡稱《巴塞爾報告》)。該報告主要有四部分內容:1、資本的分類;2、風險權重的計算標准;3、1992年資本與資產的標准比例和過渡期的實施安排;4、各國監管當局自由決定的范圍。體現協議核心思想的是前兩項。首先是資本的分類,也就是將銀行的資本劃分為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兩類,對各類資本按照各自不同的特點進行明確地界定。其次是風險權重的計算標准,報告根據資產類別、性質以及債務主體的不同,將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表內和表外項目劃分為0%、20%、50%和100%四個風險檔次。風險權重劃分的目的是為衡量資本標准服務。有了風險權重,報告所確定的資本對風險資產8%(其中核心資本對風險資產的比重不低於4%)的標准目標比率才具有實實在在的意義。可見,《巴塞爾報告》的核心內容是資本的分類。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直接就將《巴塞爾報告》稱為規定資本充足率的報告。
《巴塞爾報告》反映出報告制定者監管思想的根本轉變。首先是監管視角從銀行體外轉向銀行體內。此前的協議都注重如何為銀行的穩定經營創造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強調政府的督促作用以及政府間的分工協作,對銀行體本身尤其是對銀行防範風險屏障的資本沒有作出任何有實際意義和可行標準的要求。而《巴塞爾報告》則直指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從資本標准及資產風險兩個方面對銀行提出明確要求,從而解脫了監管當局勞而無獲或收獲甚微的尷尬;其次,監管重心從母國與東道國監管責權的分配轉移到對銀行資本充足性的監控。《巴塞爾報告》規定銀行必須同時滿足總資本和核心資本兩個比例要求,總資本和核心資本都必須按明確給定的標准計量和補充。這既是對以往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也表明報告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報告出台以前,各國雖然也對資本金規定了規模要求,但並沒有對資本的內涵和外延做出明確規定,這使銀行可以輕易地通過會計處理增加銀行帳面資本金,並實際加大資產與負債的落差,進而加大銀行的經營風險;此外,由於資本金的管理還處在原始的靜態管理狀態,無法形成根據資產和負債的性質及其變動相應調整的機制,因而使這種資本金管理形同虛設,發揮的作用也極其有限。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此前協議的監管重心只能簡單地放在監管責權的分配之上。第三,注重資本金監管機制的建設。資本金監管的生命力在於它突破了單純追求資本金數量規模的限制,建立了資本與風險兩位一體的資本充足率監管機制。這表明報告的制定者真正認識到資本是防範風險、彌補風險損失的防線,因而必須將其與風險的載體(即資產)有機相聯。而資產的風險程度又與資產的性質相關。報告以不同的風險權重將不同風險的資產加以區分,使得同樣規模的資產可以對應不同的資本量,或者說同樣的資本量可以保障不同規模的資產。資本的保障能力隨資產風險權重的不同而異,體現出報告的動態監管思想。針對以往銀行通常以金融創新方式擴大表外業務以逃避資本監管的現象,報告認識到監管表外資產的必要,因而首次將表外資產納入監管。由於當時表外業務的種類、規模及其破壞力有限,報告只能簡單地將期限種類各異的表外資產套用表內資產的風險權數來確定其風險權重,並相應提出了資本充足性的要求。第四,過渡期及各國當局自由度的安排表明,報告真正認識到國際銀行體系健全和穩定的重要,各國銀行的監管標准必須統一。而這種安排則充分考慮到了銀行的國別差異,以防止國際銀行間的不公平競爭。
《巴塞爾報告》的推出意味著資產負債管理時代向風險管理時代過渡。由於監管思想的深刻、監管理念的新穎、考慮范圍的全面以及制定手段和方法的科學合理,這個報告成了影響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監管准則。此後圍繞銀行監管產生的核心原則或補充規定等,都是在報告總體框架下對報告的補充和完善。盡管巴塞爾委員會並不是一個超越成員國政府的監管機構,發布的文件也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各國的監管當局都願意以報告的原則來約束本國的商業銀行。
2 協議的補充完善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金融國際化浪潮的涌動,金融領域的競爭尤其是跨國銀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金融創新日新月異使銀行業務趨於多樣化和復雜化,銀行經營的國內、國際環境及經營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銀行規避管制的水平和能力也大為提高。這使1988年制定的《巴塞爾報告》難以解決銀行實踐中出現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為應對這些挑戰,巴塞爾委員會對報告進行了長時期、大面積的修改與補充。
第一,1991年11月,在認識到准備金對銀行經營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條件下的性質差異後,重新詳細定義了可計入銀行資本用以計算資本充足率的普通准備金與壞帳准備金,以確保用於彌補未來不確定損失的准備金計入附屬資本,而將那些用於彌補已確認損失的准備金排除在外。
第二,初步認識到除OECD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存在國別風險之外,OECD成員國之間同樣也存在國別風險,因而一改《巴塞爾報告》中對所有經合組織成員國均確定零主權風險權重這一極其簡單化的衡量方法,於1994年6月重新規定對OECD成員國資產的風險權重,並調低了墨西哥、土耳其、韓國等國家的信用等級。
第三,作為金融快速國際化的反映,開始提升對市場風險的認識。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金融市場自由化速度的加快和國際銀行業的迅速擴張,加上新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國際金融市場間的聯系空前緊密,世界金融形勢錯綜復雜;隨著衍生金融品種及其交易規模的迅猛增長,銀行業越來越深地介入了衍生品種的交易,或是以資產證券化和控股公司的形式來逃避資本金管制,並將信用風險轉化為市場風險或操作風險,銀行與金融市場的交互影響也越發顯著。這使巴塞爾委員會認識到,盡管《巴塞爾報告》的執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的信用風險,但以金融衍生工具為主的市場風險卻經常發生。這說明僅靠資本充足率已不足以充分防範金融風險。最典型的案例是巴林銀行。這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993年底時遠遠超過8%,1995年1月還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到2月末,這家老牌銀行便宣告破產。
鑒於這些情況,巴塞爾委員會在1995年4月對銀行某些表外業務的風險權重進行了調整,並在1996年1月推出《資本協議關於市場風險的補充規定》。該規定認識到,市場風險是因市場價格波動而導致表內外頭寸損失的風險,包括交易帳戶中受到利率影響的各類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風險、銀行的外匯風險和商品(如貴金屬等)風險,它們同樣需要計提資本金來進行約束。值得注意的是,《補充規定》已經改變了《巴塞爾報告》中將表外業務比照表內資產確定風險權重並相應計提資本金的簡單做法,提出了兩種計量風險的辦法:標准計量法和內部模型計量法。標准計量法是將市場風險分解為利率風險、股票風險、外匯風險、商品風險和期權的價格風險,然後對各類風險分別進行計算並加總;內部模型法也就是基於銀行內部VaR(Value-at- Risk)模型的計量方法,這是將借款人分為政府、銀行、公司等多個類型,分別按照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的計量模型來計算市場風險,然後根據風險權重的大小確定資本金的數量要求。內部模型法的推出是一大創新,引起了銀行界的廣泛關注。但鑒於當時條件的限制,所提出的計算方法又不夠具體和完善,因而並未得到廣泛運用,以至於銀行對此法的運用還需滿足諸如要有足夠的高水平模型運用人員、要認真執行風險管理等等條件並得到監管當局的批准。
1997年7月全面爆發的東南亞金融風暴更是引發了巴塞爾委員會對金融風險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從巴林銀行、大和銀行的倒閉到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人們看到,金融業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信用風險或市場風險等單一風險的問題,而是由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外加操作風險互相交織、共同作用造成的。1997年9月推出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表明巴塞爾委員會已經確立了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該文件共提出涉及到銀行監管7個方面的25條核心原則。盡管這個文件主要解決監管原則問題,未能提出更具操作性的監管辦法和完整的計量模型,但它為此後巴塞爾協議的完善提供了一個具有實質性意義的監管框架,為新協議的全面深化留下了寬廣的空間。新協議所重頭推出並具有開創性內容的三大支柱:最低資本要求、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及市場約束,都在《核心原則》中形成了雛形。
3 對舊巴塞爾協議的反思
從發展歷程來看,巴塞爾協議經歷了一個內容不斷更新、方法不斷改進、思想不斷成熟的深化過程。該協議實際上沒有一個明確的新舊分界點。學術界一般將1988 年的《巴塞爾報告》稱為舊巴塞爾協議,將1999年6月公布的《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徵求意見稿(第一稿)稱為新巴塞爾協議。其實,1988年的舊巴塞爾協議經過多次修改補充後,已將新巴塞爾協議的基本框架搭建就緒,因此才有了新巴塞爾協議第一稿。而2001年推出的兩個新巴塞爾協議徵求意見稿更直接就是對第一稿的充實與完善。因此本報告以《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徵求意見稿(第一稿)為分水嶺,此前的所謂舊巴塞爾協議實際上包括1988年的《巴塞爾報告》及其後的補充規定和核心原則;而新巴塞爾協議則統指三個徵求意見稿。
盡管1988年的《巴塞爾報告》歷經修改與補充,但學術界和銀行界還是對其中的許多原則以及舊協議的市場適應性提出了批評和質疑。
首先是國家風險問題。舊巴塞爾協議只是重新確定了經合組織成員國的資產風險權重,但對非OECD成員國的風險權重歧視仍未解除。這一方面造成國與國之間巨大的風險權重差距(多為100%),這種差距不僅在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存在,而且在成員國與成員國之間也存在,致使信用分析評判中的信用標准扭曲為國別標准;另一方面則容易對銀行產生誤導,使其對OECD成員國的不良資產放鬆警惕,而對非OECD成員國的優質資產畏葸不前,從而減少銀行的潛在收益,相應擴大銀行的經營風險。此外,這一規定仍然因循靜態管理理念,未能用動態的觀點看待成員國和非成員國的信用變化。
其次是風險權重的靈活度問題。這實際上是一個企業風險權重歧視問題,且與國家風險權重歧視交織在一起。對於非OECD成員國對銀行、政府超過一年的債權,對非公共部門的企業債權,無論其信用程度如何,風險權重均為100%;而由OECD成員國對金融機構擔保的債權,則一律為20%。此外是風險權重的級次過於簡單且不合理,僅有 0%、20%、50%、及100%等四個檔次,沒有充分考慮同類資產的信用差別,也就難以准確反映銀行面臨的真實風險。美國經濟學家俄特曼(2001)根據美國非金融機構所發債券的數據,運用蒙特卡洛模擬實證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也證實了這一點。
再次是對金融形勢的適應性問題。舊協議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表外業務的潛在風險,也提出了對照表內項目確定表外資產風險權重的做法,但隨著金融新業務的推出和銀行組織形式的更新,舊協議的涵蓋范圍和監管效果都難以讓人滿意。最典型的是銀行資產證券化和銀行持有債券,金融控股公司的廣泛建立以及銀行全能化等,由此不僅引發逃避或繞開資本金管束的問題,而且引發了信用風險以外的市場風險。
最後是全面風險管理問題。舊協議已經在1997年形成了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框架,但並未對其內容作詳盡的闡釋,更未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因而對於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分析的全面管理還停留在理論上論證、方法上探索的階段,至於這三類風險的計量應建立哪些模型、模型中應選擇哪些參數,以及相應的資本金要求又如何設計等問題,幾乎都沒有涉及。此外,在舊協議中,銀行始終處於被動地位,銀行危機的產生主要由借款人的風險引起,銀行風險的規避取決於監管當局對其資本金計提方法和計提數量的監督,並不注重當事人主體能動作用的發揮,也沒有對銀行提出如何適應市場以及如何主動接受市場約束的問題。
4 新巴塞爾協議
巴塞爾委員會徹底修改資本協議的工作是從1998年開始的。1999年6月,巴塞爾委員會提出了以三大支柱——資本充足率、監管部門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為主要特點的新資本監管框架草案第一稿,並廣泛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
新協議將對國際銀行監管和許多銀行的經營方式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首先要指出,以三大要素(資本充足率、監管部門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為主要特點的新協議代表了資本監管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實踐證明,單靠資本充足率無法保證單個銀行乃至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自從1988年資本協議問世以來,一些國家的監管部門就已在不同程度上,同時使用這三項手段強化資本監管,以實現銀行穩健經營的目標。然而,將三大要素有機結合在一起,並以監管規定的形式固定下來,要求監管部門認真實施,這無疑是對成功監管經驗的肯定,也是資本監管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與1988年資本協議所不同的是,從一開始巴塞爾委員會希望新協議的適用范圍不僅局限於十國集團國家,盡管其側重面仍是國家的「國際活躍銀行」(internationally active banks)。巴塞爾委員會提出,新資本協議的各項基本原則普遍適用於全世界的所有銀行,並預計非十集團國家的許多銀行都將使用標准法計算最低資本要求。此外,巴塞爾委員會還希望,經過一段時間,全世界所有的大銀行都能遵守新協議。客觀上看,新協議一旦問世,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很可能會採用新協議來分析各國銀行的資本狀況,而有關國際組織也會把新協議視為新的銀行監管的國際標准,協助巴塞爾委員會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新協議,並檢查其實施情況。因此,發展中國家需要認真研究新協議的影響。
與1988年資本協議相比,新資本協議的內容更廣、更復雜。這是因為新協議力求把資本充足率與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力求反映銀行風險管理、監管實踐的最新變化,並為盡量為發展水平不同的銀行業和銀行監管體系提供多項選擇辦法。應該說,銀行監管制度的復雜程度,完全是由銀行體系本身的復雜程度所決定的。十國集團國家的銀行將在規定時間內實施新協議。為確保其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非十國集團國家也會力爭在規定時間內全面實施新協議。同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發育程度和監管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實施新協議的難度不可低估。在此,還必須提出,就目前的方案來說,新協議首先是十國集團國家之間的協議,還沒有充足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國情。
新資本協議提出了兩種處理信用風險辦法:標准法和內部評級法。標准法以1988年資本協議為基礎,採用外部評級機構確定風險權重,使用對象是復雜程度不高的銀行。採用外部評級機構,應該說比原來以經合組織國家為界限的分類辦法更客觀、更能反映實際風險水平。但對包括中國在內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使用該法的客觀條件並不存在。發展中國家國內的評級公司數量很少,也難以達到國際認可的標准;已獲得評級的銀行和企業數量有限;評級的成本較高,評出的結果也不一定客觀可靠。若硬套標准法的規定,絕大多數企業的評級將低於BBB,風險權重為100%,甚至是150%(BB-以下的企業)。企業不會有參加評級的積極性,因為未評級企業的風險權重也不過是100%。此外,由於風險權重的提高和引入了操作風險的資本要求,採用這種方法自然會普遍提高銀行的資本水平。
將內部評級法用於資本監管是新資本協議的核心內容。該方法繼承了1996年市場風險補充協議的創新之處,允許使用自己內部的計量數據確定資本要求。內部評級法有兩種形式,初級法和高級法。初級法僅要求銀行計算出借款人的違約概率,其它風險要素值由監管部門確定。高級法則允許銀行使用多項自己計算的風險要素值。為推廣使用內部評級法,巴塞爾委員會為採用該法的銀行從2004年起安排了3年的過渡期。
5 定量影響測算
根據新協議,銀行系統資本要求的計算將與銀行資產的風險密切相關,其影響的衡量必定十分復雜。單個銀行所得到的結果依賴於他們的風險概況和資產組合,不同地區的不同銀行會有很大差別。為考察新協議對銀行資本要求的沖擊,巴塞爾委員會面向全世界的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著手開展數次所謂定量影響測算(QIS)的問卷調查,請這些機構就實施新協議可能給本地區和本機構帶來的影響做定量測算。參加測算的銀行可以應用不同的方法——基於外部評級的簡單方法(標准法)和基於銀行自己評級的IRB法。在所進行的一系列測算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的眾多銀行提供了數據,用於估計新協議對他們當時的資產組合所要求的最低資本。
第一次定量影響測算(QIS1)於2000年第四季度展開,如同所預料到的,測算結果顯示銀行之間的差異明顯,但調查中存在很多數據問題,嚴重限制了有效樣本的數量。
新資本協議草案第二稿(CP2)發表後,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QIS2,以了解資本協議的修改建議所帶來的具體影響。25個國家137家銀行參與了這次調查。測算再一次表明標准法和IRB法在不同國家產生的截然不同的結果,而應用IRB法的效果更是千差萬別。如圖1所示,對於QIS2考察的銀行,應用 IRB法者預期最低資本最多增幅為125%左右,是現行協議下最低資本要求的兩倍以上,最多減少30%以上。
QIS2證明CP2的提議導致整體最低資本水平高於巴塞爾委員會的目標。採用標准法的銀行最低資本平均增加18%,採取基礎IRB法平均增加24%。少數銀行(22家)能夠完成高級 IRB法,自行計算LGD和EAD,但銀行最低資本整體上只增加了5%,接近巴塞爾委員會的目標。
基於QIS2的結果,為了不讓基礎IRB法所導致的資本要求大幅增加打消銀行業的積極性,巴塞爾委員會對其進行了修正,並展開了一次附加的定量影響測算(QIS2.5)。銀行需要估計新巴塞爾協議中一些可能改動的影響。這些改動包括:
·調整IRB法中各種資產組合的風險權重函數;
·在IRB法中,專項准備金(specific provisions)可以用於沖低違約貸款資本要求中的預期損失(EL)部分;
·一般准備金(in excess of the amount included as Tier 2 capital)可以沖抵EL;
·可能取消IRB法中的集中性(granularity)調整;
·去掉處理信用風險緩解技術時的w因子;
·承認更多的抵押品。
由於時間有限,且焦點集中在基礎IRB上,所以巴塞爾委員會將調查的對象限定為第一組銀行(規模大、業務分散、一級資本超過30億歐元的國際活躍銀行)。最終的參與者為38家銀行,其中35家參與了QIS2。
在QIS2.5中,大部分銀行的資本要求相對於現行方法有所降低。38家中有24家發現資本要求將降低,所估計的最大降幅為35%。
新巴塞爾協議也在我國銀行界產生了很大的回響。考慮計算信用風險標准法存在的許多問題,國內銀行普遍認為,內部評級法能更加准確地反映資本與銀行風險之間的內在關系,有利於加強銀行內部對風險資產的評定和管理,對於簡單地劃定風險權重或根據外部機構的評級結果確定風險權重的確是一大進步,所以與其花費時間等待外部評級公司發展起來,還不如現在就動手開發內部評級法。但是在我國實行內部評級法的難度較大。我國目前仍在實行「一逾兩呆」的貸款分類法,貸款五級分類法才剛剛試行。內部評級法對各類數據的要求很高,而我國銀行尤其缺乏對信用風險進行量化的分析能力。然而,數年之後,眾多國際大銀行紛紛採用內部評級法,若我國不能跟上,將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因此目前國內銀行對開發內部評級法熱情很高,新協議對國內銀行的風險管理推動很大。
關於巴塞爾協議的最新進展,2002年10月1日,巴塞爾委員會開始新一輪調查(第三次定量影響測算,QIS3),評估該建議對全世界銀行最低資本要求的可能影響。同時巴塞爾委員會加強了對操作風險管理和監管規程的制定,並與2003年2月再次更新了「操作風險管理與監管有效措施(Sound Practic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Operational Risk)」,對操作風險的資本要求提出具體的計算辦法。巴塞爾委員會計劃於2003年第二季度發表最後一次徵求意見稿,同年年底通過新協議,2006年底在十國集團(G10)國家全面實施。
❸ 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歷史上第一次以高額獎金吸引優秀運動員的商業比賽是哪一次
友好運動會(Goodwill Games)創辦於1986年,每四年舉行一次,邀請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參加的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迄今已舉辦過4屆。
由於眾所周知的政治原因,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分別受到了美國和前蘇聯等許多國家的抵制。1985年,出於加深相互理解和促進世界和平的願望,美國時代-沃納公司副總裁特德·特納創議舉辦一個由美國、蘇聯及其他國家優秀運動員參加的無政治壓力的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友好運動會,以便使已有10年未在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上碰面的美國和蘇聯運動員有同場競技的機會。該運動會原定四年一屆,輪流在美國和蘇聯舉辦。
經過長達11個月的精心准備,1986年7月5日至20日,第一屆友好運動會在前蘇聯首都莫斯科舉行。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為期16天,總共18個項目(182個小項)的比賽。比賽項目有田徑、籃球、拳擊、自行車、體操、藝術體操、手球、柔道、現代五項、賽艇、游泳、跳水、水球、網球、排球、舉重、摔跤和帆船。
各國運動員在該屆運動會上創造了6項世界紀錄、8項洲紀錄和91項國家紀錄。其中前蘇聯運動員薩爾尼科夫以7分50秒64的成績改寫了自己保持的男子8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前蘇聯著名撐竿跳運動員謝爾蓋·布勃卡成功地越過了6.01米的橫桿,第一次突破男子撐竿跳6米大關。美國女子田徑運動員傑西·喬伊娜創造了7148分的女子七項全能新世界紀錄。
美國特納廣播網超級電視台和電視聯合管理集團向美國觀眾播出了129個小時的運動會電視報道。世界上66個國家的電視台總共播出了200多個小時的比賽和開、閉幕式節目報道。
在獎牌榜上列前三名的國家是:前蘇聯(118金、82銀、44銅)、美國(42金、49銀、51銅)、前民主德國(7金、11銀、10銅)。我國派出41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跳水、體操和自行車共4個項目的比賽,以獲得4枚銀牌和5枚銅牌的成績在獎牌榜上名列第八。
第二屆友好運動會規模空前,於1990年7月20日至8月5日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舉行。該屆運動會進行了田徑、棒球、籃球、拳擊、自行車、游泳、花樣滑冰等21個項目(186個小項)的比賽,共有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2312名運動員參與角逐,創造出了2項世界紀錄。其中前蘇聯運動員里亞什斯娜以41分56秒21的成績,打破了女子10公里競走世界紀錄。美國運動員邁克·巴羅曼以2分11秒53的成績,打破了由他本人保持的男子200米蛙泳世界紀錄。在獎牌榜上列前三名的國家是:前蘇聯(66金、68銀、54銅)、美國(60金、53銀、48銅)、前民主德國(11金、8銀24銅)。中國運動員高敏、伏明霞和譚良德在跳水比賽中發揮出色,獲得4枚金牌。最後,中國代表團共獲得了6枚金牌、7枚銀牌和3枚銅牌,居獎牌榜第五名。
本屆運動會有世界各國的1100多名新聞記者匯聚西雅圖。美國特納廣播網超級電視台進行了80多個小時的有線獨家實況轉播,4500萬個美國家庭收看了報道運動會的有線電視節目。全世界81個國家的電視台為10億多電視觀眾播放了總共約500個小時的比賽和開、閉幕式節目。分別來自24個國家的1300多名藝術家,參加了友好運動會藝術節,演出了精彩的舞蹈、歌劇、音樂、戲劇、電影和其他觀賞藝術。此外,為了體現友好運動會的"友好"主題,增進美、蘇兩國人民的友誼,組委會還別出心裁地安排了1400多名包括前奧運會選手和工會會員在內的蘇聯遊客,到瀕臨太平洋的西雅圖參觀、游覽和觀看比賽,並居住在當地普通市民家裡。
第三屆友好運動會於1994年7月23日至8月7日,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舉行。來自74個國家和地區的1744名運動員參加了射箭、田徑、籃球、拳擊、皮劃艇、自行車、花樣滑冰、速度滑冰、體操、藝術體操、手球、柔道、賽艇、足球、游泳、跳水、水球、花樣游泳、跆拳道、鐵人三項、排球、舉重、摔跤、帆船等24個項目(181個小項)的比賽。俄羅斯以68枚金牌名列第一,美國以37枚金牌名列第二,中國代表團獲得了12枚金牌、9枚銀牌和6枚銅牌,排名第三。
在為期16天的比賽期間,電視台在黃金時段共播出了64小時的比賽節目,並由特納廣播網超級電視台在太平洋時區的黃金時段予以重播。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網還向129個國家播出了17個小時的友好運動會周末電視報道。運動會期間還舉辦了內容豐富的藝術節活動,有精彩的歌劇和世界頂級的芭蕾舞表演,以及貿易展覽會等。
第四屆友好運動會於1998年7月19日至8月2日,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和長島)舉行。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籃球、拳擊、自行車、跳水、游泳、花樣游泳、體操、藝術體操、足球、花樣滑冰、鐵人三項、排球、水球和摔跤等15個項目的比賽,創造了兩項世界紀錄。其中美國隊以2分54秒20的成績打破了男子4×400米接力世界紀錄。南非女運動員海恩斯以30秒95的成績打破了女子50米蛙泳世界紀錄。獲得金牌總數前三名的國家是:美國(41枚)、俄羅斯(35枚)、古巴(8枚)。中國獲得7枚金牌、7枚銀牌和6枚銅牌,排名第四位。
特納廣播網超級電視台每晚在黃金時間向美國觀眾播出3個小時的電視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播出了10個小時的友好運動會周末電視報道。全世界130多個國家的電視觀眾收看了友好運動會的電視節目。
在項目設置上迎合美國觀眾興趣、具有濃重商業色彩的本屆運動會,設立了500萬美元的獎金,對破紀錄和取得優勝名次的運動員進行獎勵。這不僅是友好運動會史上的首創,也成為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歷史上第一次以高額獎金吸引優秀運動員的商業比賽。
"造福兒童"是本屆運動會的口號之一,組委會將吸引慈善機構參與所得的大部分資金都捐助給了兒童,以幫助兒童參加體育活動。為了培養少年兒童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運動員們還同美國"男孩和女孩俱樂部"的成員見面,並共同參加了體育活動。
紐約友好運動會還給人們留下了一些難忘的美好回憶,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桑蘭在比賽中不幸受傷,得到了美國各界的熱情關懷和積極救護,成為體現友好運動會精神的感人事例。
友好運動會產生於十幾年前的"冷戰"時期,在世界形勢已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其政治使命已經完成。如今,友好運動會的宗旨已被重新確定為:"團結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和"造福兒童"。運動會的主辦者相信,幫助兒童就是投資於世界的未來,而從小參加體育活動對兒童來說是極為寶貴的生活經歷。第四屆友好運動會開幕之前,友好運動會的創始人特納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友好運動會將繼續舉辦下去,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將在2001年,成為下個世紀第一個舉辦這一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城市。
❹ 巴西足球史
種子隊:巴西 主教練:佩雷拉 世界盃參賽次數:18次 世界盃最好戰績:冠軍(1958 62 70 94 2002) 關鍵球員:羅納爾迪尼奧 卡卡 阿德里亞諾 羅納爾多 埃莫森 預選賽戰績:南美區預選賽第一 歷史名人:貝利 濟科 歷屆戰績 第1屆 第六名 第2屆 第十四名 第3屆 第三名 第4屆 亞軍 第5屆 第六名 第6屆 冠軍 第7屆 冠軍 第8屆 第十一名 第9屆 冠軍 第10屆 第四名 第11屆 第三名 第12屆 第五名 第13屆 第五名 第14屆 第九名 第15屆 冠軍 第16屆 亞軍 第17屆 冠軍 陣型:4-2-2-2 阿德里亞諾 羅納爾多 羅納爾迪尼奧 卡卡 澤-羅伯托 埃莫森 卡洛斯 埃德米爾森 盧西奧 卡福 迪達 球隊成績簡介 強大的巴西隊在 2002 年韓日世界盃中第 5 次捧起了 FIFA 世界盃™,這使他們在預選賽中所遇到的小麻煩很快成為了遙遠的記憶。巴西人攜自己在 2004 年美洲杯的勝利以及在緊接著的夏天舉行的 FIFA 聯合會杯賽中成功問鼎的餘威,在 2006 年德國世界盃中又一次以預選賽南美賽區小組第一的身份出線。巴西隊橫掃千軍的戰績讓我們相信他們已經為捍衛世界冠軍的頭銜做好了准備。 現在巴西隊在每場比賽中都能表現出最佳狀態,2001 年的陰影已不復存在。在 2006 年德國世界盃預選賽中,巴西人以 5 粒進球徹底擊敗了智利隊,這毫無疑問提高了球迷們的預期。佩雷拉 (Carlos Alberto Parreira) 率領的這支明星薈萃的隊伍集天賦和豐富的經驗於一身,引來了世界足壇的羨慕。可以說巴西是世界上惟一一支有資格捧得每屆 FIFA 世界盃的球隊。 盡管新的規則出台後,前屆冠軍巴西必須參加預選賽,但在這個具有風險的過程中,統計數據表明他們的狀態非常好。在獲得小組第一的過程中,巴西隊比他的任何對手的進球都多(進 35 球),但失球數卻位居倒數第二(失 17 球),他們在主場保持不敗,並且具有小組賽中進球數最多的球員(羅納爾多,共進了 10 個球)。雖然在 FIFA 聯合會杯的決賽中,巴西人以 4 粒進球擊敗了他們的死對頭阿根廷,並且在本屆世界盃南美區小組賽的最後一個比賽日中取得了小組第一,但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敗於阿根廷隊腳下仍是他們心中最大的恥辱。巴西最終獲得了 34 分,比上一屆多了 4 分。戰績為勝 9 場、平 7 場,只有 2 場失利。 如果他們如此出彩的表現還不夠說明問題的話,巴西隊的歷史也能充分證明其實力。連續出現在近三屆世界盃決賽場上,並且捧得 5 次世界盃,巴西隊是競技足球歷史上最成功的球隊。但是,巴西隊將自己的印記深深刻在這場賽事上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早在 1950 年,桑巴軍團帶著在華麗而宏偉的馬拉卡納 (Maracana) 體育場慶祝其冠軍頭銜的自信迎來了在其本土舉行的 FIFA 世界盃,但是卻未能像預期的那樣在決定性的比賽中戰勝由瓦雷拉 (Oblio Varela) 率領的頑強的烏拉圭隊。8 年之後瑞典世界盃的結果就好多了,當時年僅 17 歲的貝利 (Pele) 帶領巴西隊獲得了他們的第一次勝利。貝利神奇的球技以及隊友加林查 (Garrincha) 和其他著名球員的高超技藝確保了這支隊伍在接下來的幾年內繼續在足球場上占統治地位,他們分別在 1962 年的智利世界盃和引人入勝的1970 年墨西哥世界盃上奪取了冠軍獎杯。 貝利的退役使巴西足球隊進入了低潮期,在巴西國家隊 再一次達到世界足球的頂峰之前,經歷了大約 24 年和好幾個黃金年代。在 1994 美國世界盃期間,由佩雷拉 (Parreira) 執教巴西足球隊,他的心理戰術比技術威力更加聞名。在經歷了這一賽事歷史上第一次沒有進球的決賽後,佩雷拉在傳奇球員羅馬里奧 (Romario) 和貝貝托 (Bebeto) 以及隊長鄧加 (Dunga) 的輔佐下,指導巴西隊以點球戰勝了義大利隊。 在 1998 年世界盃中,羅納爾多 (Ronaldo) 傳承了羅馬里奧的衣缽,但傳奇人物扎加洛 (Mario Zagallo) 執教的巴西隊在決賽場上遭遇了法國隊的重創,這一傷口需要整整 4 年才能癒合。雖然在 2002 年韓日世界盃中扎加洛帶領的是一支無人喝彩的隊伍,他們仍依靠 3 R — 里瓦爾多 (Rivaldo)、羅納爾多 (Ronaldo) 和羅納爾迪尼奧 (Ronaldinho) 的精湛腳法橫掃了所有具有耀眼球星的球隊一路挺進,並第 5 次捧得了 FIFA 世界盃。 現在,佩雷拉又重新執教了國家隊,雖然他從未踢過專業的足球比賽,但沒有人會懷疑他的執教經歷:除了成功執教了 1970 年墨西哥世界盃上那支所向無敵的隊伍外,他還在 1982 年西班牙世界盃上執教了科威特隊,並在 1990 年義大利世界盃上執教了阿聯酋隊。在本界世界盃中他再次執教巴西隊。佩雷拉已經擺脫了早在 10 年前就受到批評的防守方式,通過推崇自由式足球和對天才球員委以重任,制定了一系列令人生畏的進攻戰術。與此同時,這一經驗豐富的策略家還解決了一些防守問題,這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巴西足球隊的薄弱環節。 有了門將迪達 (Dida) 保衛球門的安全,佩雷拉又召集了如卡福 (Cafu)、西西尼奧 (Cicinho)、羅克·儒尼奧爾 (Roque Junior)、胡安 (Juan)、盧西奧 (Lucio) 和羅伯托·卡洛斯 (Roberto Carlos) 等球員形成了一支快速而充滿智慧的堅不可摧的後衛隊伍。在中場,經驗豐富的埃莫森 (Emerson) 加上阿列克斯 (Alex) 的得力幫助,使這條線的實力更加均衡。這只球隊以具有一個近乎無價的訓練有素的天才前鋒陣容為榮,這一陣容由儒尼尼奧·佩爾南布卡諾 (Juninho Pernambucano)、盧西奧·巴普蒂斯塔 (Julio Baptista)、羅比尼奧(Robinho,他被稱為巴西足球的新星)、羅納爾迪尼奧(Ronaldinho,2004 年度世界足球先生)、卡卡 (Kaka)、阿德里亞諾 (Adriano) 和羅納爾多 (Ronaldo) 組成,其中羅納爾多希望能在德國成為世界盃歷史上進球最多的球星。總之,無數考驗證明巴西是一個充滿天賦和爆發力的團隊,而不僅僅是有能力確保歷史上的第六個勝利。
❺ 世界古代史的時間表
公元前
約4300—3500 埃利都—歐貝德文化
約四千年代中期 埃及州(諾姆)形成
約3500—3100 烏魯克文化
3500—2700 蘇美爾城邦形成
約3100 米那(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
3100—2700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
約3100—2686 埃及前王國
約3100—2890 埃及第一王朝
約2890—2686 埃及第二王朝
約2686—2181 埃及古王國
約2686—2613 埃及第三王朝
約2613—2498 埃及第四王朝 金字塔的興建
約2500—1750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巴文化)
約2494—2345 埃及第五王朝
2378—2371 拉格什國王烏魯卡基那
約2371—2347 溫瑪國王盧伽爾·扎吉西
2371—2230 阿卡得王國
2371—2316 阿卡得國王薩爾貢一世
約2345—2181 埃及第六王朝
2291—2255 阿卡得國王納拉姆·辛
約2181—2040 埃及第一中間時期(第七至第十王朝)
約2181—2173 埃及第七王朝
2173—2160 埃及第八王朝
約2160—2130 埃及第九王朝
約2130—2040 埃及第十王朝
約2133—1786 埃及中王國
約2133—1991 埃及第十一王朝
—2006 烏爾第三王朝
2000—1700 克里特早王宮時代 米諾斯王宮興建
1991—1786 埃及第十二王朝
1894—1595 古巴比倫王國(巴比倫第一王朝)
1842—1797 埃及法老阿美涅姆黑特三世
約1792—1750 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
1786—1567 埃及第二中間時期(第十三至十七王朝)
1786—1633 埃及第十三王朝 埃及貧民與奴隸大起義
1786—約1603 埃及第十四王朝
1700—1380 克里特後王宮時代
1674—1567 喜克索斯人統治埃及
1674—1567 埃及第十五王朝
約1684—1567 埃及第十六王朝
約1650—1567 埃及第十七王朝
約1600—1500 邁錫尼坑墓王朝
1595 赫梯滅古巴比倫
1570—1085 埃及新王國
1570—1320 埃及第十八王朝
1504—1450 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哈特謝普蘇女王共治
1400初 邁錫尼圓頂墓王朝
1379—1362 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頓)
約1361—1352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1348—1320 埃及法老哈列姆黑布
1320—1200 埃及第十九王朝
1304—1237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1296或1280 埃及與赫梯締結和約
1200—1100 希臘多利安人南下,邁錫尼國家亡
1200—1085 埃及第二十王朝
1198—1166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
約1156—1025 伊新第二王朝
約1115—約1077 亞述國王提格拉·帕拉薩一世
1085—945 埃及第二十一王朝
十一至九世紀 荷馬時代
約1024—1004 海國第二王朝
約1000—960 猶太國王大衛
969—936 推羅國王希蘭一世
約960—約930 以色列—猶太王國國王所羅門
945—525 利比亞·塞易斯時代
約945—715 埃及第二十二王朝
945—924 埃及法老塞桑克一世
883—859 亞述國王亞述那西帕二世
858—824 亞述國王薩瑪那薩爾三世
818—715 埃及第二十三王朝
約814 迦太基建城
786—764 烏拉爾圖國王阿吉什提一世
776 古希臘第一次奧林匹亞賽會
約754 羅馬建城
約754—約509 羅馬王政時代
約744—約727 亞述國王提格拉·帕拉薩三世
734—714 烏拉爾圖國王魯薩一世
約730—715 埃及第二十四王朝
730—656 埃及第二十五王朝
722—705 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
722 亞述滅以色列王國
704—681 亞述國王辛那赫裡布
671 亞述征服埃及
668—626 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
664—525 埃及第二十六王朝
664—610 埃及法者普薩美提克一世
632 古雅典基倫暴動
約628—551 瑣羅亞斯德教創立者瑣羅亞斯德
626—538 新巴比倫王國
約626—605 新巴比倫國王那波帕拉薩
625—585 米堤亞國王奇阿克薩
621 古雅典德拉古立法
約616一509 伊特魯里亞人占據羅馬
612 米堤亞和新巴比倫聯軍攻佔尼尼微
610一594 埃及法老尼科二世
655 卡赫美士戰役亞述帝國亡
605-562 新巴比淪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約600 埃及法老尼科二世遣腓尼基水兵首次環航非洲
594 古雅典棱倫改革
586 新巴比倫滅猶太王國
585 米堤亞進攻呂底亞傳5月28日日食
約578一534 塞維·圖里烏及其改革
約565一485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
560-527 古雅典庇西特拉圖「僭主政治」
558一529 波斯國王居魯士
約554一489 古雅典統帥米太亞得
550 波斯征服米堤亞,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
546 波斯滅呂底亞
約544~493 印度摩揭陀國王頻毗婆羅
約540一468 耆那教創立者筏馱摩那
538 波斯滅新巴比倫
約530 「伯羅奔尼撒同盟」形成
529一522 波斯國王岡比西
525 波斯征服埃及
525-404 埃及第二十七王朝
522 波斯高馬達政變
522-486 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
約509 「高傲者」塔克文被逐,羅馬共和國建立
508一507 古雅典克里斯梯尼改革
500 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米利都反波斯起義
500-449 希波戰爭
495一429 古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
494 羅馬平民第一次撤離運動
約493-462 印度摩揭陀國王阿闍
490 馬拉松戰役
約488一480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
486-465 波斯國王澤爾士一世(薛西斯一世)
約484一425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
483一396 維愛伊戰爭
480 德摩比利(溫泉關)戰役薩拉米海戰
478 「提洛同盟」(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建立
469一399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
461 古雅典政治家厄菲阿爾特被刺
約460-約40O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
約460一370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
約451-450 古羅馬《十二銅表法》公布
449 希臘與波斯締結《卡里阿斯和約》,希波戰爭結束
444一429 古雅典伯里克利時代
436-338 古雅典雄辯家伊索克拉底
431一404 伯羅奔尼撒戰爭
約430一354 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
427一347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421 古雅典與斯巴達簽訂《尼西亞斯和約》,柏羅奔尼撒戰爭暫停
413 雅典兩萬奴隸逃亡
411 古雅典寡頭派(忒拉米尼等)發動政變
404 斯巴達統帥來山得入雅典城,建「三十暴君」統治
399 斯巴達基那敦起義
395-387 科林斯戰爭
390 高盧人進攻羅馬,「鵝救羅馬」
387 斯巴達與波斯簽訂《大王和約》(《安塔西達和約》)
384一322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雅典雄辯家德摩斯梯尼
379-362 底比斯伊巴密濃達當政
387一377 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
376 古羅馬《李錫尼法》通過
371 留克特拉戰役,底比斯擊敗斯巴達
約364一324 印度難陀王朝
362 曼提尼亞戰役,底比斯再敗斯巴達
359-336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
343一341 薩謨奈戰爭(第一次)
338 喀羅尼亞戰役,馬其頓征服希臘
336-33O 波斯帝國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
336-323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
334 亞歷山大入侵東方
333 伊蘇戰役,亞歷山大打敗波斯王大流士
332 馬其頓進占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始建
330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亡
約330一約275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
327或326 馬其頓侵入印度
327一304 薩謨奈戰爭(第二次)
約324或約321一187 印度孔雀王朝
約324一300或321-297 印度孔雀王朝創立看旃陀羅笈多
312一64 塞琉西(敘利亞)王國
307-303、97一272 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
305一30 埃及托勒密王國
301 易普斯戰役
298一29O 薩謨奈戰爭(第三次)
約287一212 古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阿基米得
276一168 馬其頓安提柯王朝
271-213 亞加亞聯盟統帥亞拉圖
268一232 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
264一241 布匿戰爭(第一次)
約250 大夏建國
247一226 安息王國
247-1183或182 迦太基統帥漢尼撥
244一241 斯巴達國王亞基斯四世及其改革
241 迦太基雇傭兵暴動
235一222 斯巴達國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及其改革
234一149 古羅馬政治家和作家大加圖
221一179 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
218一201 布匿戰爭(第二次)
217 特拉西米諾湖戰役,羅馬執政官弗拉米尼陣亡
216 坎尼戰役
215一205 馬其頓戰爭(第一次)
約205一125 古希臘歷史學家波里比阿
202 扎馬戰役,羅馬統帥大西庇阿勝漢尼拔
200一197 馬其頓戰爭(第二次),羅馬侵入希臘
194 衛滿建立衛氏朝鮮
187一75 印度巽加王朝
171一168 馬其頓戰爭(第三次),馬其頓歸屬羅馬
157一86 古羅馬統帥、政治家馬略
149一146 布匿戰爭(第三次)
146 羅馬統帥小西庇阿毀迦太基城
138一132 西西里奴隸起義(第一次)
133 拍加馬王國亞里斯托尼哥起義
133一121 古羅馬格拉古兄弟改革
121一63 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悌六世
約115一53 古羅馬統帥克拉蘇
111一105 朱古達戰爭
106一48 古羅馬統帥、政治家龐培
106一43 古羅馬政治家、演說家和哲學家西塞羅
104一101 西西里奴隸起義(第二次)
約100一44 古羅馬統帥、政治家和作家愷撒
約98一54 古羅馬哲學家、詩人盧克萊修
91一88 義大利同盟者戰爭
82一78 古羅馬蘇拉獨裁
82一30 古羅馬統帥、政治家安東尼
75一30 印度甘婆王朝
73一71 古羅馬斯巴達克起義
70一19 古羅馬詩人維吉爾
63 古羅馬喀提林事件(「陰謀」)
60一48 古羅馬「前三頭同盟」
59一後17 古羅馬歷史學家李維
58一51 高盧戰爭,羅馬合並高盧
約57 新羅建國
48 法薩羅戰役,愷撒擊敗龐培
45 儒略歷始行
43一31 古羅馬「後三頭同盟」
42 腓力比戰役
約37 高句麗建國
31 亞克興戰役,安東尼、克婁巴特拉七世敗
30 羅馬共和國終
27 古羅馬奧古斯都(屋大維)建立元首政治(蒲林斯制)
18 百濟建國 (這以前的年份都是公元前的)
公元1 公元開始
9 條托堡森林戰役,日耳曼人擊敗羅馬軍隊
14一68 古羅馬克勞狄王朝
約15一約65 貴霜王國創立者丘就卻
23一79 古羅馬作家大普林尼
43 古羅馬征服不列顛
46一126 古希臘傳記作家普魯塔克
54一68 古羅馬皇帝尼祿
約55一約120 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
64 羅馬城大火
約65一約75 貴霜國王閻膏珍
66一70 猶太戰爭(第一次)
69一96 古羅馬弗拉維王朝
69一79 古羅馬皇帝韋斯巴薌
約78一101或102 貴霜國王迦膩色迦
79 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等城被毀
約95一約165 古羅馬歷史學家阿庇安
96一192 古羅馬安敦尼王朝
98一117 古羅馬皇帝圖拉真
101一106 達西亞戰爭,古羅馬征服達西亞
117一138 古羅馬皇帝哈德良
132一135 猶太戰爭(第二次)
161一180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
166 古羅馬與中國直接海上交通
約170一228 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
193一235 古羅馬塞維魯王朝
212 古羅馬《卡拉卡拉敕令》發布
226一651 伊朗薩桑王朝
238或239 日本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遣使至中國
241一272 伊朗薩桑王朝國王沙普爾一世
284一305 古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及其改革
約300 西非古迦納國建立
306一337 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
309一379 伊朗薩桑王朝國王沙普爾二世
313 《米蘭敕令》(寬容敕令)頒布
約320一六世紀末 印度笈多王朝
約320一330 印度笈多王朝創立者旃陀羅笈多
325 尼西亞會議(第一次基督教主教會議)
330 羅馬帝國遷都拜占庭,更名為君土坦丁堡
約330一380 印度笈多王朝國王薩摩陀羅笈多
約354一430 羅以帝國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
361一363 古羅馬皇帝尤里安(背教者)
378 亞得里亞堡戰役,西哥特人大敗羅馬人
379一395 古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
約380一413 印度笈多王朝國王旃陀羅笈多二世(超日王)
392一413 高句麗國王廣開土王(好太王)
395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帝國
395一410 西哥特國王亞拉里克一世
399一412 中國法顯游印度
402 西羅馬帝國移都臘萬納
410 西哥特人攻陷羅馬城
419一714 西哥特王國
427 高句麗長壽王遷都平壤
434一453 匈奴王阿提拉
439—534 北非汪達爾王國
451 匈奴人侵入高盧
455 汪達爾人洗劫羅馬城
475—476 西羅馬帝國皇羅慕路斯·奧古斯都
476 西羅馬帝國亡
文藝復興運動 是西方近代史。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❻ 巴塞爾和日內瓦鍾表展哪個檔次高
「今天有市集,你們要跟我去看看嗎?」在巴塞爾城中心紅棕色的市集廣場(Market Place)上,一位老者友善地問。
跟著他繞過屋頂上鑲著金邊的大片紅褐色建築,經過超過100年歷史的中橋,看到了他說的「市集」——深藍色巨大的展牌上寫著:「BASEL WORLD 2012」。
老人說的「市集」,就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鍾表珠寶盛會——「巴塞爾鍾表珠寶展」。
每年3月,這座只有16萬常住人口的城市,要接待來自全球的1800多名參展商和超過10萬人次的客人,這些客人里,既有西裝筆挺的紳士、裘皮美鑽的貴婦,也有行色匆匆的媒體人,還有神秘的VIP客人。
巴塞爾的酒店早在半年前就訂空,很多人不得不住在蘇黎世、盧塞恩等周邊城市。蘇黎世為此專門開通了7天不限次數搭乘火車到巴塞爾的通票。
但在日內瓦鍾表展看來,巴塞爾依舊是一個「市集」。
巴塞爾:來的都是客
精密鍾表成為瑞士的國家符號,得益於一次宗教大逃亡。
17世紀初期,胡格諾派教徒在南特法令被廢除後從法國逃到了瑞士,他們中的大部分是成熟精湛的鍾表匠人,散布在日內瓦,還有一些人在日內瓦到巴塞爾一帶安靜的山谷定居下來,這片地區後來成為了汝拉(Rulo)山谷。
瑞士的冬日漫長,手工匠人正好潛心鑽研鍾表,汝拉山谷漸漸成為手工鍾表文化源頭的「鍾表谷」。這批人在日內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製表公司,頂級鍾表工廠和博物館也散布在這里,隨後慢慢往周圍的城鎮蔓延。
巴塞爾原本以化工和制葯為核心工業。隨著鍾表商人和匠人從日內瓦擴散開來,這座城市也開始接納穿著考究、以把玩珠寶和齒輪為生的新商人。
巴塞爾地處法、德和意三國邊境,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的交通樞紐,天然的商業中心,鍾表貿易也就漸漸繁盛起來。
1851年,倫敦第一次在海德公園中心玻璃房裡舉行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工業和貿易的「世界博覽會」,舉世轟動。黃金時代的大英帝國向全世界展示了磅礴的工業實力,也拿到了大量海外訂單和外匯。此後,博覽會成為那一時期歐洲各國間經濟貿易一種盛行的方式,被廣泛投入使用的蒸汽火車加速了商人們在各個城鎮之間的往來。
正如今天人們對數字產品的迷戀一樣,19世紀工業革命改變著那個時代,最精密和迷人的機械可與藝術媲美。
在這樣的背景下,到1917年,當歐洲其他國家還在一戰尾聲中狼狽不堪時,中立國瑞士的鍾表及珠寶行業卻第一次在巴塞爾舉辦了「Schweizer Mustermesse Basel瑞士巴塞爾樣品博覽會」(MUBA),這是首次以鍾表及珠寶行業為組織的國際性會展。
到1963年,MUBA已經發展為面積達7700平方米的一個歐洲頂級展會,匯集了全世界最璀璨的珠寶和精密鍾表,但當時,這扇「上流階層」的大門還只向歐洲人敞開。
1983年,「MUBA瑞士巴塞爾樣品博覽會」正式改名為「BASEL 83」——代表著「巴塞爾」成為了不只是瑞士,或許還包括全歐洲頂級鍾表珠寶製作的標志。
當「石英革命」的挑戰消去,傳統機械表發展重回快車道後,巴塞爾展也更迫切地希望面對全世界,1986年,巴塞爾第一次開放了歐洲之外的展商和參觀商邀請;1995年,展覽再次更名為「BASEL 95」;2003年,變成沿用至今的「BASELWORLD」,並正式冠以「世界」的名號。
日內瓦:你有邀請嗎
2008年,全球遭遇經濟危機沖擊,巴塞爾仍人頭濟濟,約有來自鍾表、首飾、寶石和相關行業的2100個參展商在超過1.6萬平方米的展廳里,向專業觀眾們展示著奢華和專業。
巴塞爾表展越來越擁擠,很快有人產生了不同的意見。
「我們不能在嘈雜和擁擠的地方招待我們的客人,談生意的地方應該舒適、安靜,有空間和點心。」卡地亞站了出來,在1990年號召了幾個高級手錶品牌一路南下到了日內瓦,舉辦了第一次「日內瓦鍾表展」(SIHH),實行邀請式的私密交流與購買,以示有別於巴塞爾「黃金周」式的展覽和交易方式。第一屆參加的只有5個品牌。
直到2012年,SIHH邀請參加的表品仍然只有不到20家,其中歷峰集團(Richemont Group) 的鍾表品牌佔了大部分,其他還有一些獨立製表品牌。他們每家都擁有自己的專利,並且有強大的資金能夠支付高昂的場館租金,為每一位客人提供高端奢侈的與會體驗。
SIHH的組織方從最初卡地亞獨家支撐變成了三方組成:在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之外半壁江山的歷峰集團、瑞士高級鍾表基金會、愛彼和芝柏等家庭企業,還有場館的提供方。
這里傳統一直不變:不接受公眾參觀,只接受經銷商的訪問和訂貨,公眾只能在媒體上看到發布的新聞。這里只接待受邀的參與者,邀請對象主要是高級鍾表製造商,行業認可的鍾表大師,多年家族購買的買家或藏家,他們也只接受小范圍的媒體采訪。不在名單上者嚴禁入內。
幾年前,中國媒體還不在「日內瓦鍾表展」的名單上,但隨著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亞洲奢侈品消費力成為市場主力,這個私密的沙龍也對中國媒體打開了一扇門。到2012年,已經有三十多家中國媒體受邀參加。然而,在日內瓦鍾表展現場,針對買家和媒體的接待與講解仍然是分道而行,確保「圈子化」。
日內瓦鍾表展的另一個傳統是「沙龍化交流」。從1995年開始,會展現場會有主題式展覽,其間探討工藝、藝術、文化甚至時間哲學。這更象徵著一種態度:SIHH並不僅只關乎交易,更在乎維系一種鍾表文化,將凝聚其間的歷史延續下去。
這種「頂級策略」,加上每年SIHH比巴塞爾鍾表展早近2個月發布,SIHH有時候比巴塞爾更像行業風向標。
「紅房子」和「新房子」
「紅房子」只是個形象化的說法,源自一號館磚紅色的外牆。1999年出自瑞士建築師Theo Hotz之手,13年來,在某種意義上這里就像是「大巴塞爾」的一張小標簽。
巴塞爾有瑞士「佛羅倫薩」之稱,這里的居民對歷史悠久、保護完好的各種建築頗為自豪。萊茵河從城市中流過,將城市分為兩半——穿過中橋,左岸稱為大巴塞爾(Grossbasel),是經濟、商業及購物中心,散布著現代氣息的摩天玻璃建築與展覽廣場都聚集於此;右岸叫小巴塞爾(Kleinbasel),是歷史文化藝術區,超過30座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隱藏在一條條幽深的巷子里,這里還有全歐洲第一家對公眾開放的巴塞爾美術館、巴塞爾劇院,以及聞名遐邇、氣勢恢宏的巴塞爾大教堂(Munster)——在教堂中不僅可以將萊茵河和整個巴塞爾風景盡收眼底,還可以遠眺德國境內的黑林山和法國境內的沃傑山(Vosges)。
從萊茵河對岸看過來,紅砂岩建築外牆的巴塞爾大教堂就像是一座莊重的城堡,威嚴地聳立在河邊,這種混合了哥特和羅馬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在歐洲並不多見。紅砂岩建築恰恰是「小巴塞爾」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最為奪目的,除了巴塞爾大教堂還有16世紀後期的哥特式古建築巴塞爾市政廳(Rathaus)。
市政廳位於集市廣場,外牆正中掛有一尊建於1511年間的大鍾,是當地鍾表匠工藝與驕傲的體現,市政廳的內牆也是紅磚色,如今還能看到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濕泥壁畫,保存完好,栩栩如生,不得讓人感慨瑞士人果真是時間的「守衛者」。
比之「小巴塞爾」莊重大氣的磚紅色歷史建築,「大巴塞爾」展覽廣場上的「紅房子」彷彿是一個含蓄沉穩的呼應。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事務所受邀設計2013年的巴塞爾新展覽中心。按照計劃,今年巴塞爾鍾表展結束後,珠寶館將全部拆除重建,預計外牆工程在秋季完成,內部設施在2013年1月前完成。新建築總展覽面積將達到14.1萬平方米,當然也造價不菲——耗資約4.3億瑞士法郎。
這也顯示了巴塞爾鍾表展「海納百川」的決心,目前新展館最受青睞的展位已經被最強大的品牌瓜分了,毫無疑問,這些巨頭們都必須支付更為高昂的租金。
❼ 世界遺產統計表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
(中 國) CHINA
■長城The Great Wall 1987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Imperial Palace 1987
■泰山Mount Taishan 1987
■莫高窟Mogao Caves 1987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1987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1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1987
■黃山 Mount Huangshan 1990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廟宇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1994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1994
■武當山古建築群 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1994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Historic Ensemble of the Potala Palace, Lhasa 1994
■廬山國家公園 Lushan National Park 1996
■峨嵋山風景名勝區(包括樂山大佛) 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1996
■平遙古城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1997
■蘇州古典園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1997
■麗江古城 Old Town of Lijiang 1997
■頤和園 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1998
■北京天壇 Temple of Heaven: 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Beijing 1998
■武夷山 Mount Wuyi 1999
■大足石刻 Dazu Rock Carvings 1999
■青城山—都江堰 Mount Qingche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2000
■皖南古城:西遞和宏村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2000
■龍門石窟 Longmen Grottoes 2000
■明清皇家陵寢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000
■雲岡石窟 Yungang Grottoes 2001
■雲南保護區的「三江並流」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2003
■古代高句麗王國的王城及王陵 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2004
■澳門歷史城區 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2005
■中國安陽殷墟 2006
(柬埔寨) CAMBODIA
■吳哥窟區 Angkor1992
(孟加拉) BANGLADESH
■巴凱爾哈特清真寺歷史名城 Historic Mosque City of Bagerhat 1985
■帕哈爾普爾的佛教毗訶羅遺址 Ruins of the Buddhist Vihara at Paharpur 1985
(老 撾)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琅勃拉邦的古城 Town of Luang Prabang 1995
■占巴塞文化風景區 Vat Phou and Associated Ancient Settlements within the Champasak Cultural
Landscape 2001
(越 南)
■順化歷史建築群Complex of Hue Monuments 1993
■聖子修道院My Son Sanctuary 1999
■會安古鎮Hoi An Ancient Town 1999
(阿富汗) AFGHANISTAN
■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遺址Minaret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Jam 2002
■巴米揚谷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Cultural Landscape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the Bamiyan Valley 2003
(澳大利亞) AUSTRALIA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 and Carlton Gardens 2004
(日 本)JAPAN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古跡Buddhist Monuments in the Horyu-ji Area 1993
■姬路城Himeji-jo 1993
■古京都歷史古跡(京都、宇治和大津城)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Kyoto (Kyoto, Uji and Otsu Cities) 1994
■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1995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原爆遺址)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Genbaku Dome) 1996
■嚴島神殿Itsukushima Shinto Shrine 1996
■古奈良的歷史遺跡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 1998
■日光的神殿與廟宇Shrines and Temples of Nikko 1999
■琉球王國時期的遺跡Gusuku Site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the Kingdom of Ryukyu 2000
■紀伊山脈勝地和朝聖路線以及周圍的文化景觀 2004
(朝 鮮)
■高句麗古墓群 2004
(伊 朗) IRAN, Islamic Republic of
■恰高·佔比爾(神塔和建築群)Tchogha Zanbil 1979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 1979
■伊斯法罕王侯廣場Meidan Emam, Esfahan 1979
■塔赫特蘇萊曼Takht-e Soleyman 2003
■帕薩爾加德Pasargadae 2004
■巴姆城堡 Bam Cultural Landscape 2004
(印 度) INDIA
■阿旃陀石窟群Ajanta Caves 1983
■埃洛拉(埃盧魯)石窟群Ellora Caves 1983
■亞格拉古堡Agra Fort 1983
■泰姬·瑪哈爾Taj Mahal 1983
■科納拉克太陽神廟Sun Temple, Konarak 1984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跡群Group of Monuments at Mahabalipuram 1984
■果阿教堂和修道院Churches and Convents of Goa 1986
■卡傑拉霍建築群Khajuraho Group of Monuments 1986
■漢皮古跡群Group of Monuments at Hampi 1986
■法塔赫布爾西格里Fatehpur Sikri 1986
■帕塔達卡爾建築群Group of Monuments at Pattadakal 1987
■埃勒凡塔石窟Elephanta Caves 1987
■坦賈武爾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Brihadisvara Temple, Thanjavur 1987
■桑吉佛教古跡Buddhist Monuments at Sanchi 1989
■德里的胡馬雍陵Humayun's Tomb, Delhi 1993
■德里的顧特卜塔及其古建築Qutb Minar and its Monuments, Delhi 1993
■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 1999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 Complex at Bodh Gaya 2002
■溫迪亞山脈的比莫貝卡特石窟Rock Shelters of Bhimbetka 2003
■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 (formerly Victoria Terminus) 2004
■印度 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 Champaner-Pavagadh Archaeological Park 2004
(尼泊爾) NEPAL
■加德滿都谷地Kathman Valley 1979
■佛祖誕生地蘭毗尼Lumbini, the Birthplace of the Lord Buddha 1997
(巴基斯坦) PAKISTAN
■摩亨佐達羅考古遺跡Archaeological Ruins at Moenjodaro 1980
■塔克希拉 Taxila 1980
■塔克特依巴依寺廟和薩爾依巴赫洛古遺址Buddhist Ruins of Takht-i-Bahi and Neighbouring City Remains at Sahr-i-Bahlol 1980
■塔塔城的歷史建築Historical Monuments of Thatta 1981
■拉合爾古堡和夏利瑪爾公園Fort and Shalamar Gardens in Lahore 1981
■羅赫達斯要塞Rohtas Fort 1997
(土庫曼) TURKMENISTAN
■古梅爾夫國家歷史文化公園Stat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ark 'Ancient Merv' 1999
(哈薩克) KAZAKHSTAN
■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陵墓The Mausoleum of Khoja Ahmed Yasawi 2003
■泰姆格里考古景觀岩刻 2004
(菲律賓) PHILIPPINES
■菲律賓巴洛克教堂Baroque Churches of the Philippines 1993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Rice Terraces of the Philippine Cordilleras 1995
■維甘歷史古城Historic Town of Vigan 1999
(韓 國) REPUBLIC OF KOREA
■石窟庵和佛國寺Seokguram Grotto and Bulguksa Temple 1995
■海印寺及八萬大藏經藏經處Haeinsa Temple, Janggyeong Pangeon, the Depositories for the Tripitaka Koreana Woodblocks 1995
■宗廟Jongmyo Shrine 1995
■昌德宮建築群Changdeokgung Palace Complex 1997
■華松古堡Hwaseong Fortress 1997
■慶州歷史區Gyeongju Historic Areas 2000
■高昌、華森和江華的史前墓遺址Gochang, Hwasun, and Ganghwa Dolmen Sites 2000
(斯里蘭卡) SRI LANKA
■阿努拉德普勒聖城Sacred City of Anuradhapura 1982
■波隆納魯沃古城Ancient City of Polonnaruwa 1982
■錫吉里那古城Ancient City of Sigiriya 1982
■康提聖城Sacred City of Kandy 1988
■加勒老城及其城堡Old Town of Galle and its Fortifications 1988
■丹布勒金殿Golden Temple of Dambulla 1991
(泰 國) THAILAND
■素可泰歷史城鎮及相關歷史城鎮Historic Town of Sukhothai and Associated Historic Towns 1991
■阿育他亞(大城)歷史城及相關城鎮Historic City of Ayutthaya and Associated Historic Towns 1991
■班清阿考古遺址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1992
(烏茲別克) UZBEKISTAN
■伊特察思·卡拉Itchan Kala 1990
■布哈拉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Bukhara 1993
■沙赫利蘇伯茲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Shakhrisyabz 2000
■處在文化十字路口的撒馬爾罕城Samarkand - Crossroads of Cultures 2001
(蒙 古) MONGOLIA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 2004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婆羅浮屠寺廟群Borobur Temple Compounds 1991
■普蘭巴南寺廟群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 1991
■桑義蘭早期人類遺址Sangiran Early Man Site 1996
(貝 寧) BENIN
■阿波美王宮Royal Palaces of Abomey1985
(波札那) BOTSWANA
■措迪洛山Tsodilo 2001
(多哥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Togo,La Republique Togolaise
■古帕瑪庫景觀 2004
(衣索比亞) ETHIOPIA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Rock-Hewn Churches, Lalibela1978
■貢德爾地區的法西爾蓋比城堡及古建築Fasil Ghebbi, Gondar Region1979
■阿瓦什低谷Lower Valley of the Awash1980
■蒂亞Tiya1980
■阿克蘇姆考古遺址Aksum1980
■奧莫低谷Lower Valley of the Omo 1980
(甘比亞) GAMBIA
■詹姆斯島及附近區域James Island and Related Sites2003
(加 納) GHANA
■沃爾特河阿克拉中區和西區的要塞和城堡Forts and Castles, Volta Greater Accra,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1979
■阿散蒂傳統建築Asante Traditional Buildings1980
(幾內亞和象牙海岸) GUINEA and COTE D'IVOIRE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Mount Nimba Strict Nature Reserve1981-1982
(肯亞) KENYA
■拉穆古城Lamu Old Town2001
(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
■安布希曼加的皇家藍山行宮Royal Hill of Ambohimanga2001
(馬爾他) MALTA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Hal Saflieni Hypogeum1980
■瓦萊塔古城City of Valletta1980
■馬爾他巨石廟Megalithic Temples of Malta1980-1992
(馬 里) MALI
■傑內古城Old Towns of Djenne1988(Djenne的E上有一撇)
■廷巴克圖Timbuktu1988
■阿斯基亞王陵 2004
(奈及利亞) NIGERIA
■宿庫盧文化景觀Sukur Cultural Landscape1999
(塞內加爾) SENEGAL
■戈雷島Island of Goree1978(Goree的第一個E上要加一撇)
■聖路易斯島Island of Saint-Louis2000
(辛巴威) ZIMBABWE
■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Great Zimbabwe National Monument 1986
■卡米國家遺址紀念地Khami Ruins National Monument 1986
■馬托博山Matobo Hills 2003
(南 非) SOUTH AFRICA
■羅布恩島Robben Island1999
■斯泰克方丹,斯瓦特科蘭斯,科羅姆德拉伊和維羅恩斯的化石遺址Fossil Hominid Sites of Sterkfontein, Swartkrans, Kromdraai and Environs 1999
■馬蓬古布韋文化景觀Mapungubwe Cultural Landscape2003
(烏干達) UGANDA
■巴干達國王們的卡蘇比陵Tombs of Buganda Kings at Kasubi2001
(坦尚尼亞)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Ruins of Kilwa Kisiwani and Ruins of Songo Mnara1981
■桑給巴爾石頭城Stone Town of Zanzibar2000
美洲
(阿根廷) ARGENTINA
■庫埃瓦—德爾阿斯—馬諾斯Cueva de las Manos, Rio Pinturas1999
■科爾多巴耶穌會牧場和街區Jesuit Block and Estancias of Cordoba2000(Cordoba的第一個O上有一撇)
■塔夫拉達 德烏瑪瓦卡Quebrada de Humahuaca2003
(阿根廷和巴西) ARGENTINA and BRAZIL
■瓜拉尼人聚居地的耶穌會傳教區:阿根廷的聖伊格納西奧米尼、聖安娜、羅雷托和聖母瑪利亞艾爾馬約爾村遺跡以及 巴西的聖米格爾杜斯米索納斯遺跡Jesuit Missions of the Guaranis: San Ignacio Mini, Santa Ana, Nuestra Senora de Loreto and Santa Maria la Mayor (Argentina); Ruins of Sao Miguel das Missoes (Brazil) 1983-1984
(玻利維亞) BOLIVIA
■波托西城City of Potosi1987
■奇基托斯基督教傳教區Jesuit Missions of the Chiquitos1990
■蘇克雷城Historic City of Sucre1991
■薩邁帕塔考古遺址Fuerte de Samaipata1998
■蒂瓦納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Tiwanaku: Spiritual and Political Centre of the Tiwanaku Culture2000
(智 利)CHILE
■拉帕努伊國家公園Rapa Nui National Park1995
■奇洛埃教堂Churches of Chiloe 2000
■瓦爾帕萊索港口城市歷史區Historic Quarter of the Seaport City of Valparaiso2003
(巴 西) BRAZIL
■歐魯普雷圖歷史名鎮Historic Town of Ouro Preto 1980
■奧林達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Olinda1982
■巴伊亞州的薩爾瓦多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Salvador de Bahia1985
■孔戈尼亞斯的仁慈耶穌聖殿Sanctuary of Bom Jesus do Congonhas1985
■巴西利亞Brasilia 1987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Serra da Capivara National Park1991
■聖路易斯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Sao Luis1997
■蒂阿曼蒂那城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the Town of Diamantina 1999
■戈亞斯城歷史中心 Historic Centre of the Town of Goias2001
(加拿大) CANADA
■拉安斯歐克斯梅多國家歷史遺址L'Anse aux Meadows National Historic Site 1978
■安東尼島SGaang Gwaii (Anthony Island)1981
■美洲野牛澗地帶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1981
■魁北克古城區Historic District of Quebec 1985(C iv, vi)
■盧嫩堡舊城Old Town Lunenburg1995
(智 利) CHILE
■拉帕努伊國家公園Rapa Nui National Park1995
■奇洛埃教堂Churches of Chiloe 2000
■瓦爾帕萊索港口城市歷史區Historic Quarter of the Seaport City of Valparaiso2003
(哥倫比亞) COLOMBIA
■卡塔赫納港口、要塞和古跡群Port, Fortresses and Group of Monuments, Cartagena 1984
■蒙波斯的聖克魯斯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Santa Cruz de Mompox 1995
■鐵拉登特羅國家考古公園National Archaeological Park of Tierradentro 1995
■聖奧古斯丁考古公園San Agustin Archaeological Park 1995
(宏都拉斯) HONDURAS
■科潘瑪雅古跡損址Maya Site of Copan1980
(古 巴) CUBA
■哈瓦那舊城及其工事體系Old Havana and its Fortifications1982
■特立尼達和洛斯因赫尼奧斯山谷Trinidad and the Valley de los Ingenios1988
■古巴聖地亞哥的聖佩德羅德拉羅卡堡San Pedro de la Roca Castle, Santiago de Cuba1997
■比尼亞萊斯山谷Vinales Valley1999
■古巴東南第一座咖啡種植園考古風景區Archae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First Coffee Plantations in the South-East of Cuba 2000
(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UBLIC
■聖多明各殖民城市 Colonial City of Santo Domingo
(厄瓜多) ECUADOR
■基多舊城City of Quito1978
■昆卡的洛斯·里奧斯的聖安娜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Santa Ana de los Rios de Cuenca1999
(薩爾瓦多) EL SALVADOR
■霍亞-德賽倫考古遺址Joya de Ceren Archaeological Site 1993
(瓜地馬拉) GUATEMALA
■安提瓜瓜地馬拉Antigua Guatemala1979
■基里瓜考古公園和瑪雅文化遺址Archaeological Park and Ruins of Quirigua 1981
(海 地) HAITI
■國家歷史公園:城堡、聖蘇西宮、拉米爾斯堡壘National Historic Park Citadel, Sans Souci, Ramiers 1982
墨西哥MEXICO
■帕倫克古城和國家公園Pre-Hispanic City and National Park of Palenque 1987
■墨西哥城與赫霍奇米爾科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Mexico City and Xochimilco 1987
■特奧蒂瓦坎Pre-Hispanic City of Teotihuacan 1987
■瓦哈卡歷史中心與阿爾班山考古遺址Historic Centre of Oaxaca and Archaeological Site of Monte Alban1987
■普埃布拉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Puebla 1987
■瓜納托歷史名城及周圍礦藏Historic Town of Guanajuato and Adjacent Mines1988
■奇琴伊察古城Pre-Hispanic City of Chichen-Itza 1988
■莫雷利亞城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Morelia 1991
■埃爾塔津古城El Tajin, Pre-Hispanic City 1992
■薩卡特卡斯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Zacatecas 1993
■聖弗蘭西斯科山脈岩畫Rock Paintings of the Sierra de San Francisco 1993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坡上最早的16世紀修道院Earliest 16th-Century Monasteries on the Slopes of Popocatepetl 1994
■烏斯馬爾古鎮Pre-Hispanic Town of Uxmal 1996
■克雷塔羅歷史遺跡區Historic Monuments Zone of Queretaro 1996
■瓜達拉哈拉的卡瓦尼亞斯救濟所Hospicio Cabanas, Guadalajara 1997
■大卡薩斯的帕魁姆考古區Archaeological Zone of Paquime, Casas Grandes 1998
■塔拉科塔潘歷史遺跡區Historic Monuments Zone of Tlacotalpan1998
■霍齊卡爾科的歷史紀念區Archaeological Monuments Zone of Xochicalco1999
■坎佩切歷史要塞城Historic Fortified Town of Campeche 1999
■坎佩切卡拉科姆魯古老的瑪雅城Ancient Maya City of Calakmul, Campeche 2002
■克雷塔羅的謝拉戈達聖方濟會修道院Franciscan Missions in the Sierra Gorda of Queretaro 2003
■路易斯·巴拉干故居和工作室 2004
(尼加拉瓜) NICARAGUA
■萊昂·別霍遺址Ruins of Leon Viejo2000
(巴拿馬) PANAMA
■巴拿馬加勒比海岸的防禦工事:波托韋洛-聖洛倫索Fortifications on the Caribbean Side of Panama: Portobelo San Lorenzo 1980
■巴拿馬城考古遺址及巴拿馬歷史名區Archaeological Site of Panama Viejo and the Historic District of Panama1997, 2003
(聖基特和尼維斯島) SAINT KITTS AND NEVIS
■硫磺石山要塞國家公園Brimstone Hill Fortress National Park1999
(巴拉圭) PARAGUAY
■塔瓦蘭格的耶穌和巴拉那的桑蒂西莫-特立尼達耶穌會傳教區Jesuit Missions of La Santisima Trinidad de Parana and Jesus de Tavarangue 1993
(蘇利南) SURINAME
■帕拉馬里博的古內城Historic Inner City of Paramaribo2002
(美 國) USA
■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Mesa Verde 1978
■獨立大廳Independence Hall1979
■卡俄基亞土丘歷史遺址Cahokia Mounds State Historic Site 1982
■大煙霧山國家公園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1983
■波所黎各的古堡與聖胡安歷史遺址La Fortaleza and San Juan Historic Site in Puerto Rico1983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1984
■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Chaco Cultur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1987
■夏洛茨維爾的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亞大學Monticello and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in Charlottesville1987
■陶斯印第安村Pueblo de Taos 1992
(秘 魯) PERU
■科斯科古城City of Cuzco 1983
■夏文考古遺址Chavin (Archaeological Site)1985
■昌昌城考古地區Chan Chan Archaeological Zone 1986
■利馬的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Lima1988-1991
■納斯卡和朱馬納草原的線條圖Lines and Geoglyphs of Nasca and Pampas de Jumana 1994
■阿雷基帕城歷史中心Historical Centre of the City of Arequipa 2000
非洲及阿拉伯地區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貝尼·哈瑪德的卡拉城Al Qal'a of Beni Hammad1980
■傑米拉Djemila1982
■蒂帕薩Tipasa1982
■蒂姆加德Timgad1982
■阿爾及爾城堡Kasbah of Algiers1992
(埃 及) EGYPT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Memphis and its Necropolis the Pyramid Fields from Giza to Dahshur 1979
■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Ancient Thebes with its Necropolis1979
■阿布辛拜勒至菲萊的努比亞遺址Nubian Monuments from Abu Simbel to Philae1979
■伊斯蘭開羅Islamic Cairo1979
■阿布米那基督教遺址Abu Mena1979
■聖卡特琳娜地區Saint Catherine Area2002
(伊拉克) IRAQ
■哈特拉Hatra1985
■亞述古城Ashur (Qal'at Sherqat)2003
(約 旦) JORDAN
■佩特拉Petra1985
■庫塞爾阿姆拉Quseir Amra1985
■烏姆賴薩斯考古遺址2004
(黎巴嫩) LEBANON
■安傑爾Anjar 1984
■巴勒貝克Baalbek1984
■比布魯斯Byblos1984
■提爾城Tyre1984
(利比亞) LIBYAN ARAB JAMAHIRIYA
■萊波蒂斯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Leptis Magna1982
■薩布拉塔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Sabratha1982
■昔蘭尼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Cyrene1982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Rock-Art Sites of Tadrart Acacus1982
■加達梅斯古鎮Old Town of Ghadames1986(C v) (Ghadames的E上面有一點)
(也 門) YEMEN
■薩那古城Old City of Sana'a1986
■城牆環繞的希巴姆古城Old Walled City of Shibam1982
■乍比得歷史古城Historic Town of Zabid1993
(突尼西亞) TUNISIA
■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人聚居區Medina of Tunis1979
■迦太基遺址Site of Carthage1979
■傑姆的圓形競技場Amphitheatre of El Jem1979
■科克瓦尼布尼城及其陵園Punic Town of Kerkuane and its Necropolis1985-1986
■蘇塞古城Medina of Sousse1988
■凱魯萬Kairouan1988
■沙格鎮Dougga/Thugga1997
JERUSALEM(proposed for inscription by Jordan)
(耶路撒冷) (由約旦提請加入世界遺產名錄
■耶路撤冷舊城及其城牆①Old city of jerusalem and its Walls 1981)
(茅利塔尼亞) MAURITANIA
■瓦丹、欣蓋提、提希特和瓦拉塔古鎮Ancient Ksour of Ouadane, Chinguetti, Tichitt and Oualata1996
(摩洛哥) MOROCCO
■非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區Medina of Fez1981
■馬拉柯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區Medina of Marrakesh1985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Ksar of Ait-Ben-Haddou 1987
■歷史名城梅克內斯Historic City of Meknes1996
■瓦盧比利斯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1997
■締頭萬城Medina of Tetouan (formerly known as Titawin)1997 (Tetouan的E上面有一點)
■索維拉城(原摩加多爾) Medina of Essaouira (formerly Mogador)2001
■馬扎甘葡萄牙城 2004
(阿? 曼) OMAN
■巴赫萊要塞Bahla Fort1987
■巴特·庫特姆和艾因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s of Bat, Al-Khutm and Al-Ayn1988
■乳香之路The Frankincense Trail 2000
(蘇? 丹) SUDAN
■博爾戈爾山及納巴塔地區Gebel Barkal and the Sites of the Napatan Region2003
(敘利亞) SYRIAN ARAB REPUBLIC
■大馬士革古城Ancient City of Damascus1979
■布基拉古城Ancient City of Bosra 1980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Site of Palmyra1980
■阿勒頗古城Ancient City of Aleppo 1986
注①:「耶路撒冷舊城及其城牆」遺產其歸屬問題在國際上尚未確定。
(貝 寧) BENIN
■阿波美王宮Royal Palaces of Abomey1985
(波札那) BOTSWANA
■措迪洛山Tsodilo 2001
(多哥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Togo,La Republique Togolaise
■古帕瑪庫景觀 2004
(衣索比亞) ETHIOPIA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Rock-Hewn Churches, Lalibela1978
■貢德爾地區的法西爾蓋比城堡及古建築Fasil Ghebbi, Gondar Region1979
■阿瓦什低谷Lower Valley of the Awash1980
■蒂亞Tiya1980
■阿克蘇姆考古遺址Aksum1980
■奧莫低谷Lower Valley of the Omo 1980
(甘比亞) GAMBIA
■詹姆斯島及附近區域James Island and Related Sites2003
(加 納) GHANA
■沃爾特河阿克拉中區和西區的要塞和城堡Forts and Castles, Volta Greater Accra,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1979
■阿散蒂傳
❽ 世界上有哪些共產主義政黨
1、目前世界上的共產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古巴共產黨、朝鮮勞動黨、越南共產黨
2、共產黨信仰共產主義,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主要有五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古巴共和國
3、共產主義政黨在早期的指導思想是相對一致的,即由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到馬克思主義,再發展到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正式寫入黨章。
4、當代共產主義政黨的指導思想則出現了很大差異,主要呈現三種趨勢。第一種是以中朝越古四大執政黨為代表的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同時增加本土化指導思想的趨勢,另一種是以西歐三大黨和日本共產黨為代表的否定列寧主義鼓吹普世價值的趨勢,最後一種是以希葡俄美和亞非地區大多數共產黨為代表的繼續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提法的趨勢。
(8)巴薩爾國際鍾表展多久舉辦一次擴展閱讀:
1、共產主義(Communism)是一種政治觀點和思想體系,現今的共產主義奉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為基本思想。共產主義主張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實現人類自我解放的社會,也是社會化集體大生產的社會,面對惡勢力也會團結一致。共產主義者認為未來所有階級社會最終將過渡到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將進入高級階段。
2、共產主義的本質特徵就是人民能夠當家做主,也就是說民主、自由是公有制社會與私有制社會的根本區別, 同時公有制社會是人類意識形態的高級階段,私有制社會是人類意識形態的低級階段。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是必然結果, 因為有強勁的社會生產力造就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後,人類的整體意識形態也將得以逐步的提高, 同時意識到 "按勞取酬" 的私有制分配形式已經是落後的社會分配形式,並成為人類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3、政黨即社會中一定階級或階層的活動分子,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有計劃地組織起來的一種政治組織,社會承認它具有組織與擴張其主張的合法權力,它也積極接入到政治生活中,為取得或維護政權,或影響政治權力的行使而發揮自己的作用。
4、政黨是階級斗爭的工具。中國工人階級在革命斗爭中創造了自己的黨——中國共產黨。政黨是以執政為目標的政治組織,在代議制民主政體里,政黨爭取執政一般以參選為手段,並有時結成政治聯盟,在必要時聯合執政。
5、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標和意識形態,針對國家和社會議題有各自的主張,定立政綱展示願景。政黨是統治階層政治組織,政黨組織形式由統治階層決定。在一個政黨內部生成統治階層和統治階層內部生成N個政黨為當今國際社會政治生態。
❾ 世界盃幾年舉行一次我國什麼時候能爭取到舉辦權
世界盃每四年舉行一次。
國際足聯世界盃(FIFA World Cup),簡稱「世界盃」,是世界上最高榮譽、最高規格、最高競技水平、最高知名度的足球比賽,與奧運會並稱為全球體育兩大最頂級賽事,甚至是影響力和轉播覆蓋率超過奧運會的全球最大體育盛事。
中國有可能申辦2026年世界盃。
按照慣例,世界盃是各大洲輪流主辦,2022年世界盃由於在卡達舉行,所以接下來兩屆都不應該再由亞洲國家主辦。但FIFA在2014年7月宣布取消輪辦制度。即便中國想要申辦世界盃,最早也是申辦2030年的。然而這種規則的制定畢竟是人為的,國際足聯可能會根據利益需要進行變革,事實上,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希望中國申辦世界盃。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布拉特希望中國申辦2018年或2022年世界盃,為了吸引中國將這兩屆世界盃捆綁進行申辦,但中國卻沒有動靜。布拉特准備2015年任期滿後再干一屆,並為謀求連任展開行動。在2022年世界盃主辦權問題上,國際足聯飽受質疑,布拉特還公開指責法國、德國支持卡達。
如果布拉特再度連任,任期將在2019年期滿,而2018年國際足聯將就2026年世界盃的主辦國做出最終決定。離任前讓中國這樣一個在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的國家主辦一屆世界盃,肯定是其最大的政績之一。布拉特希望自己能夠超越讓北京承辦奧運會的薩馬蘭奇,而且也知道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對足球甚為喜愛。
《體壇周報》透露,亞足聯主席薩爾曼已經在游說中國申辦2026年世界盃,考慮到薩爾曼和布拉特的特殊私人關系,這件事很有可能布拉特在幕後支持。對於這一點,中國足協方面也間接承認,薩爾曼確實釋放出「讓中國申辦2026年世界盃賽」的信號。